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25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0-0. 
摘要 ( 91 )   HTML( )    PDF (1590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1-0. 
摘要 ( 95 )   HTML( )    PDF (391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 
摘要 ( 67 )   HTML( )    PDF (167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环状RNA及其在生殖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陈慧芳, 杨天浩, 蔡健锋, 李超, 白银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39-20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1
摘要 ( 295 )   HTML( )    PDF (2191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由初始转录RNA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不受RNA外切酶切割,所以稳定存在时间长。主要通过海绵吸附作用竞争性结合miRNA调节基因表达。circ-RNA分子鉴定及其生理调控作用成为近几年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circ-RNA的生成过程、在早期胚胎发育调控以及配子发育过程中的数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边世雄, 孙研研, 麻慧, 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48-20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2
摘要 ( 528 )   HTML( )    PDF (1521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长链非编码RNA——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新型调控因子
赵学亮, 刘海金, 萧飒, 王兴龙, 杨增岐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59-20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3
摘要 ( 216 )   HTML( )    PDF (1199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s可被病毒诱导表达,其作为一类新型的调控因子介导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通过病原识别受体,以不同机制激活或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反馈病毒感染。本文阐述了lncRNAs介导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归纳了它们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网络,以期为研究lncRNAs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奠定基础。
遗传育种
基因型填充策略研究
邓天宇, 杜立新, 王立贤, 赵福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68-20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4
摘要 ( 324 )   HTML( )    PDF (2276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组数据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因型填充作为基因组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填充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分析,为了得到好的填充结果,需要制定完善的填充策略。本研究通过模拟数据探讨参考群体大小、目标群体与参考群体间遗传关系(距离)远近、目标位点数目(比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填充算法等因素对基因型填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位点数目与填充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是影响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参考群体大小是影响Beagle5.1填充错误率的主要因素,目标位点数目是影响Minimac4填充错误率的主要因素;目标群体和参考群体的遗传距离对Beagle5.1填充效果的影响较Minimac4更为显著;一般情况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越高的位点填充错误率越高;在参考群体个体数量少且目标位点数目多的情况下,Minimac4的填充速度优于Beagle5.1,但随参考群体个体数目增加有逆趋势。在保证填充质量的前提下,Beagle5.1对本研究中几种因素的标准要求相对较低。相对地,当目标群体位点数目较低,参考群体个体数目较多时,Beagle5.1的填充效果更好,而Minimac4更适合参考群体个体数目较少,目标群体位点数目较高的填充中。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填充目的制定了不同策略,为基因型填充标准提供了参考。
利用猪1.4M高密度SNP芯片检测巴马香猪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邱恒清, 肖石军, 郭源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79-20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5
摘要 ( 201 )   HTML( )    PDF (1979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检测巴马香猪基因组上的拷贝数变异(CNV),并探究标记密度对于CNV检测效率和准确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319头巴马香猪(其中阉公猪160头和母猪159头)1.4M高密度SNP芯片的数据,采用PennCNV和R-Gada两种软件进行CNVs检测;然后通过重叠CNV融合法,构建拷贝数变异区域(CNVR),并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对频率大于5%的CNVR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不同的标记密度,均匀抽取一定数目的SNPs来探究标记密度对CNV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PennCNV和R-Gada软件分别检测到6 327和3 489个CNVs,分别构成795和340个CNVRs,其中226个为共同CNVRs。在这226个共同CNVRs中,最短的为3.98 kb,最长的为1 297.78 kb,总长度为33.27 Mb,其中102个(45%)与前人报道的CNVRs重叠。在PennCNV检出的795个CNVRs中,有135个频率大于5%,其中20个得到GWAS验证,验证率为15%。随着SNP密度的逐渐增加,CNV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尤其是小片段CNVs的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1.4M SNP芯片的数据,通过PennCNV和R-Gada软件绘制巴马香猪CNVR的草图,为将来鉴别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CNVRs奠定了基础。同时,揭示了标记密度对CNV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有正面影响,为后续CNV研究选择合适的标记密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在不同应用策略下的比较研究
董林松, 谈成, 蔡更元, 吴珍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89-20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6
摘要 ( 233 )   HTML( )    PDF (896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技术已经在种猪育种中开展,但为获得较高的收益,还需研究一些应用策略,如确定仔猪基因分型个体比例和早期仔猪留种比例。本试验选择温氏集团出生于2011—2016年的大白种猪作为研究对象,共有超过4.5万条的生长测定记录,超过7万条繁殖记录,和2 090个个体的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数据,其中,出生于2016年7~12月的440个体作为候选群体。研究性状包括两个生长性状(校正100 kg日龄和校正100 kg背膘厚)和一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为对比预测效果,在候选群体进行育种值预测时,按照是否利用其基因型或表型信息分为4种预测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预测可靠性和个体选择指数的排名情况。结果显示,在预测候选群育种值时,利用其表型或基因型信息均比不利用时的预测结果更加可靠。对生长性状终测前、后进行基因组选择指数计算,发现,终测后指数排名前30%的个体都位于终测前指数排名前60%内。若仔猪出生后仅选择常规BLUP预测指数排名前60%的个体,会导致有接近15%的具有优秀潜力的个体被遗漏。本研究建议,对所有新生健康仔猪都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基因组选择指数,然后对指数排名靠前60%的个体进行性能测定。
外源注射miR-499-5p对肉鸡腓肠肌转录组的影响
李志雄, 徐亚欧, 林亚秋, 杨朝武, 余春林, 吴锦波, 陈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098-21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7
摘要 ( 232 )   HTML( )    PDF (3520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外源注射miR-499-5p对肉鸡腓肠肌肌纤维直径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完善miR-499-5p对肉鸡骨骼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选用14日龄健康大恒肉鸡公鸡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均正常饲喂日粮,分别在腓肠肌部位肌肉注射agomiR-NC(对照组,5 nmol)和agomiR-miR-499-5p(注射组,5 nmol),为保证试验效果,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注射完成后将16只肉鸡屠宰,采集腓肠肌组织进行肌纤维直径测定和转录组学(RNA-seq)分析。结果显示,注射miR-499-5p可导致肉鸡腓肠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减小(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注射组和对照组分别获得308 263 164和316 696 152条clean reads,与鸡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90.29%和89.57%。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8个,其中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6个(P<0.05)。其中差异表达最大的两个基因分别是原癌基因FOS(fos proto oncogene,FOS)和早期生长应答蛋白基因(EGR1)。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跨膜受体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转录调控、脂质合成和骨骼肌再生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到miR-499-5p的靶基因共78个,GO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也显著富集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负调控和转录因子活性等过程。本研究表明,注射miR-499-5p可改变肉鸡腓肠肌肌纤维直径从而影响肌纤维特性,差异表达基因中的FOSEGR1、CYR61和WNT7A基因可能在miR-499-5p的作用下通过上述通路参与了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的调控。
DDR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
华丽萍, 刘双行, 赵鑫哲, 叶挺柱, 熊家军, 杨利国, 梁爱心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09-21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8
摘要 ( 223 )   HTML( )    PDF (2831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干扰或过表达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探讨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本研究将DDR1基因小干扰RNA片段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DDR1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DR1的干扰和过表达效果;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早凋、晚凋)的变化;利用qRT-PCR检测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干扰DDR1基因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94%和30%,而过表达DDR1基因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上调68.24和1.38倍;干扰DDR1极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细胞早凋与晚凋比例极显著上升(P<0.01);干扰组G1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上升(P<0.01),S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P<0.01),G2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提示细胞阻滞在G0/G1期。相反,过表达DDR1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显著抑制细胞晚期凋亡(P<0.05),G1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上升(P<0.01),促进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换。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干扰DDR1后显著上调BAX、Caspase9基因的表达(P<0.05),极显著上调P53、FAS基因的表达(P<0.01),且显著下调PCNA、CyclinB1基因的表达(P<0.05);过表达DDR1后,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下调CytcBAX基因的表达(P<0.05,P<0.01),并极显著上调CyclinB1基因的表达(P<0.01)。综上可见,DDR1能够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可为阐明DDR1参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GIP/GIPR经Akt-TCF4-GIPR正反馈增强GIP效应
叶华琼, 安翠平, 张凯艺, 谢宁, 毕延震, 杨述林, 李升和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20-21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09
摘要 ( 206 )   HTML( )    PDF (2221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GIP/GIPR下游的Akt和PKA信号通路中筛选出调控GIPR表达的调控因子,并解析GIPR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小鼠胰岛瘤细胞系Min6为试验材料,在Akt、PKA信号通路阻断的条件下,通过Western blot筛选出与GIPR表达相关的转录因子T细胞因子4(TCF4);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定TCF4对GIPR表达调控的影响,再通过敲除或过表达TCF4进一步验证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采用CCK8法检测TCF4介导的促增殖作用,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显示,GIP可激活Akt磷酸化,并促进GIPR表达;在GIP激活及Akt、PKA信号通路阻断时,GIPR蛋白表达趋势与TCF4始终一致;TCF4可与GIPR核心启动子区结合,进而调控其表达;TCF4过表达时,GIPR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β细胞增殖及胰岛素分泌;干扰TCF4显著降低GIP作用下GIPR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β细胞增殖。综上,GIP结合GIPR后,经Akt信号通路上调TCF4进而增强GIPR表达,形成正反馈加强GIP信号,提高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维持血糖稳态。因此,在胰岛素抵抗阻断Akt及上游信号通路时,经转录因子TCF4增强GIPR表达可作为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靶点。
生物技术与繁殖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乌金猪遗传资源保护上的应用
卯升义, 李卓, 奎华, 角德灵, 李钰莹, 卿玉波, 郭建雄, 韦云芳, 魏红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30-21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0
摘要 ( 170 )   HTML( )    PDF (1226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乌金猪火毛系,并分析生长发育能力及繁殖性能,为该技术在地方优良猪种保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了符合乌金猪种质特征的3头公猪和12头母猪的耳组织样品。公猪年龄分别为3、6、11月龄,母猪年龄差距较大,最小的2月龄,最大的10岁。其中3头母猪和1头3月龄公猪已被去势,10岁母猪已无繁殖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15头乌金猪的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分别选择1头3月龄乌金猪()和10岁乌金猪(♀)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经胚胎移植入16头代孕母猪,共获得25头克隆猪,克隆猪生长发育正常,性成熟后进行自然交配共获得39头F1代活仔。本研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乌金猪,具备正常的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为地方猪种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牦牛IGF-II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对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
张磊, 阿果约达, 谢拉准, 吴锦波, 李键, 熊显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38-21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1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463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IGF-II)的重组质粒载体,研究IGF-II对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并合成针对牦牛IGF-II的shRNA寡核苷酸,并将其克隆至pLKO.1质粒载体上,转染牦牛睾丸支持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细胞株,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GF-I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生长分析仪分析支持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干扰牦牛IGF-II表达的pLKO.1质粒载体构建成功,其可在睾丸支持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能有效抑制IGF-II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LKO.1-shRNA2的干扰效率最显著,IGF-Ⅱ的表达量下调至19.1%(P<0.05),且pLKO.1-shRNA2可使内源性IGF-II蛋白的表达量减少76.3%(P<0.05)。pLKO.1-shRNA2质粒转染及筛选得到的稳定细胞株培养48 h后的细胞分裂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干扰内源性IGF-II后,睾丸支持细胞中的IGF-I和IGF-IIR基因表达出现了显著的上调(P<0.05),IGF-IR与Bcl-2的表达出现了显著的下调(P<0.05)。综上表明,牦牛IGF-II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其转染至牦牛睾丸支持细胞有效抑制了IGF-II的表达,改变了IGF-IR与Bcl-2的表达模式,潜在影响了牦牛支持细胞的分裂增殖,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营养与饲料
西藏高原藏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
谭占坤, 商振达, 刘锁珠, 商鹏, 强巴央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47-21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2
摘要 ( 265 )   HTML( )    PDF (3895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藏高原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盲肠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从而部分揭示西藏高原藏猪肠道微生物的特异性。选用日龄相近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及DLY猪各5头,放牧藏猪由林芝本地农牧民采用传统方式放牧养殖,舍饲藏猪及DLY猪圈养并饲喂相同饲粮,160日龄时前腔静脉放血屠宰,采集盲肠食糜于液氮速冻待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RNA V3-V4区域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15个样本的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共获得了659 904条有效序列,其中放牧藏猪213 031条、舍饲藏猪219 417条、DLY猪227 456条。放牧藏猪盲肠微生物OTU总数、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而舍饲藏猪与DLY猪无显著差异(P>0.05)。3个类型猪盲肠微生物共划分为13个门,56个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3个类型猪相对丰度共同最高的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放牧藏猪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类型猪(P<0.05),舍饲藏猪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藏猪与DLY猪(P<0.05);放牧藏猪共有11个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结果提示,放牧藏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备自身独特性,为进一步开发藏猪资源提供参考。
罗伊氏乳杆菌对仔猪空肠miRNAs表达谱的影响
孙倩, 王琪, 黄金秀, 齐仁立, 杨飞云, 王瑞生, 兰云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56-21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3
摘要 ( 179 )   HTML( )    PDF (4339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罗伊氏乳杆菌对仔猪空肠miRNAs表达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约克×荣昌仔猪6窝,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窝(共27头)。即对照组(每天每头灌喂0.1%的无菌蛋白胨溶液),LR组(每天每头灌喂活菌总数为1.0×1010CFU的罗伊氏乳杆菌),分别在10和20日龄,每组选取6头进行屠宰,采集空肠样品。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空肠miRNA的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构建了8个文库,共获得187 103 840条纯净reads序列,其中22 nt长度序列占的比例最大;2)10和20日龄分别鉴定出354和352个已知的miRNAs,其中有329个miRNAs共表达;3)灌喂罗伊氏乳杆菌组仔猪空肠miRNA差异表达,10和20日龄分别获得7和9个差异显著的miRNAs,ssc-miR-218在两个日龄中都差异表达;4)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有10 221个靶基因富集到293条通路上,有66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包括与肠道发育及免疫调控相关的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5)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可能通过影响空肠miRNAs表达来调控有关肠道健康的信号通路。
益生菌互作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吸收及糖转运蛋白GLUT2影响的研究
张利环, 张若男, 贾浩, 马悦悦, 朱芷葳, 李慧锋, 陈员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65-21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4
摘要 ( 185 )   HTML( )    PDF (2982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益生菌互作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养分消化吸收及相关糖转运蛋白的影响。本研究中,200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雏鸡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将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按比例混合后于牛乳中发酵。对照组正常饮水(control组),益生菌Ⅰ组(混合比例为2:1:1)、Ⅱ组(混合比例为1:2:1)、Ⅲ组(混合比例为1:1:2)补充1%复合菌乳制品于饮用水中,各组皆饲喂基础日粮。整个试验饲养周期为42 d,每21 d为一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互作组均可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改善饲料利用率(P>0.05),在所有益生菌互作组中,益生菌Ⅰ组的肉鸡生长性能最好;2)益生菌互作显著刺激了空肠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的特异性活性(P<0.05);3)益生菌互作组均显著提高了小肠绒毛高度(P<0.05),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上调了GLUT2 mRNA的表达(P<0.05),其中,以益生菌Ⅰ、Ⅲ组作用最佳。综上所述,益生菌互作能够增强消化酶活性、改善消化道结构、上调营养转运蛋白表达,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及能量吸收有效性,从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且当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混合配比为2:1:1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的作用效果较佳。
不同生长速度阿勒泰羊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候萌, 刘义钢, 叶梦珺, 麦麦提依明·麦麦提力, 木尼热·吐松, 王嘉楠, 开买热亚·艾合买提, 吐热古丽·阿力木, 王金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77-21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5
摘要 ( 186 )   HTML( )    PDF (2419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研究同一饲喂条件下,不同生长速度的阿勒泰羊肠道菌群差异,以及通过日粮影响生长速度后,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的变化,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绵羊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在300只6月龄羔羊中,按照日增重前10%和后10%筛选生长快和生长慢的雄性阿勒泰羊,分为高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高体重组随机选12只分为高体重能量日粮限饲组(HR)和高体重标准日粮对照组(HC),低体重组随机选12只分为低体重能量日粮增加组(LA)和低体重标准日粮对照组(LC),每组各6只。HR、HC、LC和LA组分别饲喂能量摄入为营养需要量75%、100%、100%和125%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记录体重,屠宰并采集相同部位的肠内容物,提取DNA,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同一饲喂标准下,不同生长速度阿勒泰羊肠道菌群组成有差异,HC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Saccharibacteria门、疣微菌门和双歧杆菌属菌群丰度高于LC组,LC组变形菌门和拟乳菌属丰度高于HC组;在日粮调控生长速度的试验中,低能量水平日粮显著降低了高体重组体增重(P<0.05);高能量水平日粮增加了低体重组的体增重(P<0.05);不论促进或是抑制生长速度,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物种丰度均升高,高丰度的Saccharibacteria门始终存在生长速度较快的组中,高丰度的拟乳菌属始终存在于生长速度较慢的组中。综合分析两部分试验结果可知,阿勒泰羊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物种丰度变化可能与日粮和生长速度均有相关性,Saccharibacteria门的物种丰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拟乳菌属的物种丰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
手掌参多糖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舍饲肉羊生产性能、抗氧化机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萨茹丽, 杨斌, 格根哈斯, 钱琳娜, 赵世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87-21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6
摘要 ( 208 )   HTML( )    PDF (1890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手掌参多糖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舍饲肉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为手掌参及其提取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0只6月龄体重为(35.0±4.0)kg的健康雄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羊,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整个试验期42 d,一共分为3个阶段,前15 d为空白期,中间15 d为处理期,后12 d为造模后观测期。处理期第1天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内添加30 mg·kg-1手掌参粗多糖提取物的颗粒饲料。在处理期第15天时,对各组试验羊只按体重(BW)一次性腹腔注射Diquat(敌草快)溶液10 mg·kg-1,制造氧化应激模型,进入造模后观测期。在整个试验期第1、15、30、33、36、39和42天晨饲前空腹称重并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SOD、GSH-Px、T-AOC、MDA)。在试验期第42天,每组随机选取5只羊屠宰后采集肉样,检测肉品质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舍饲肉羊日粮中添加手掌参多糖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羊平均日采食量(P<0.05),且当机体遭受氧化应激时,日粮中添加手掌参多糖提取物的试验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抗氧化酶含量等指标恢复较快,羊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羊肉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证明,手掌参多糖提取物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且能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下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及其联合处理对不同收获期柠条纤维降解的影响
黄晓瑜, 张小强, 张宇, 邢晓南, 赵雷云, 李博, 杨晨,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197-22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7
摘要 ( 152 )   HTML( )    PDF (1006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发酵及其联合处理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在开花期(4月)、结实期(7月)及落叶期(11月)采集全株柠条,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按照试验内容分为3个部分:1)研究3个不同压强(0.8、1.1和1.4 MPa)下蒸汽爆破处理对柠条粉纤维组分的降解作用;2)研究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3)研究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发酵对柠条纤维组分降解的影响。每项试验内容中柠条的3个生育期均作为固定因素,所有处理仅与同期未处理柠条做比较,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每个处理柠条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及发酵底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方面综合判断,结实期柠条饲用价值较高。2)与未爆破组相比,随着蒸汽爆破压强的增大,开花期与结实期柠条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仅开花期)及纤维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半纤维素线性降低(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先降低后升高(P<0.05)。3)与同期发酵前相比,复合菌发酵后柠条中性洗涤纤维(P<0.01)、酸性洗涤纤维(P<0.01)及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开花期与落叶期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增加(P<0.01)。4)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进行复合菌剂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爆破压强的增大,其中开花期与结实期纤维素(P<0.01)含量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P<0.001)、酸性洗涤纤维(P<0.05)、半纤维素(P<0.001)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及结实期柠条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0.05),落叶期柠条木质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5)与同期未爆破发酵组相比,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发酵的开花期和落叶期柠条,随着蒸汽压强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0.001),而结实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开花期、结实期及落叶期柠条发酵基质中木聚糖酶活性随着蒸汽压强增大呈线性升高趋势(P<0.001)。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爆破、复合菌剂及其联合处理能够显著降低不同收获期柠条的纤维组分含量,其中蒸汽爆破和复合菌剂联合处理的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评估不同处理对柠条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Apelin-13对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张敏, 李建磊, 朱雨婷, 陈羽, 林泽, 吴琼, 李焰, 孙艳发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07-22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8
摘要 ( 179 )   HTML( )    PDF (2646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Apelin-13调控小鼠血脂代谢的生理机制。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每天皮下注射100 μL 0.9%的生理盐水、10、20和50 μg·kg-1的Apelin-13,试验期为14 d。测定小鼠的生长性能、血清Apelin-13和血脂含量,并采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小鼠肝组织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Apelin-13极显著提高了血清Apelin-13和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试验组和处理组共检测到340个上调和350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这些DEGs最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为视黄醇代谢,该通路中的细胞色素P450(Cyp)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两个超家族基因大部分上调表达。试验结果表明,Apelin-13可能通过调控视黄醇代谢信号通路中的CypUgt两个超家族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小鼠的血脂代谢。
预防兽医
猪囊等孢球虫孢子化与未孢子化卵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分析
杨守深, 孙晓双, 邱云飞, 杨飞, 唐杰, 连文健, 黄翠琴, 邱泓铨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16-22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19
摘要 ( 198 )   HTML( )    PDF (290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比较猪囊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与未孢子化卵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其发育机制,并为此类球虫的发育机制及该病的免疫预防或化学防治找到新的“关键”分子奠定基础。首先建立哺乳仔猪的猪囊等孢球虫感染模型,然后运用iTRAQ技术,结合LC-MS/MS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并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iTRAQ数据。结果共鉴定出174个蛋白,差异表达蛋白40个,其中38个蛋白上调表达,2个蛋白下调表达,差异蛋白主要涉及代谢、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糖酵解/糖异生过程等通路。研究结果为阐明猪囊等孢球虫孢子化发育机制以及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
副猪嗜血杆菌Apd-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田杨, 刘云宝, 马辉, 潘其聪, 肖静, 陈焕春, 蔡旭旺, 徐晓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27-22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0
摘要 ( 203 )   HTML( )    PDF (1632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黏附素蛋白(autotransporter passenger domain,Apd)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参数优化、临界值确定和应用评价,获得性能稳定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首先通过猪的免疫攻毒试验获得HPS阴、阳性对照血清,优化Apd-ELISA的反应参数;然后用背景确认的阴、阳性血清确定其临界值,并对封闭液及酶标板的包装方式进行选择;最后用Apd-ELISA试剂盒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荷兰Biocheck的OppA-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0.5 μg·mL-1、被检血清以1:200倍稀释后反应45 min以及二抗稀释度为1:15 000时,Apd-ELISA的反应背景下降,区分度提高。根据背景确认的27份阳性和40份阴性血清的OD630 nm值以及临界值计算公式(S-N)/(P-N),得到Apd-ELISA的阴阳性临界值是0.33。证实用封闭液K封闭和真空包装的酶标板可以在50℃保存4 d(相当于在4℃保存22个月)。用Apd-ELISA试剂盒检测1 179份临床血清,表明母猪、后备和育肥猪以及仔猪的HPS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3.76%、61.09%和27.48%。与荷兰的Biocheck试剂盒进行比较,发现Apd-ELISA与Biocheck试剂盒(OppA-ELISA)对HPS临床阴性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检测的符合率为100%,对HPS临床阳性血清的符合率仅为4.76%(6/126)。然而,Apd-ELISA与OppA Western blot的阳性符合率可达到73.02%(92/126)。本研究获得了能有效区分HPS阴、阳性血清和稳定保存的Apd-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用于HPS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检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在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王书博, 徐义刚, 陈秋艳, 梅朱园, 崔文, 姜艳平, 周晗, 王丽, 乔薪瑗, 李一经,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38-22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1
摘要 ( 214 )   HTML( )    PDF (3402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reuteri),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效果。利用PCR扩增实验室分离保存的PCV2b型毒株的cap蛋白基因,以猪源L.reuteri为宿主菌,构建表达cap蛋白的重组菌株pPG-T7 g10-PPT-cap/L.reuteri,通过口服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抗原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小鼠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后攻毒的小鼠体内器官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相比,IFN-γ、IL-2、IL-4、IL-1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IFN-α无显著变化;体外孵育PCV2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经口服途径免疫动物,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能够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猪瘟病毒抗体ELISA检测国家级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徐璐, 夏应菊, 张乾义, 张雯雯, 王震, 李翠, 邹兴启, 朱元源, 徐嫄, 王兆, 赵启祖, 王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50-22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2
摘要 ( 269 )   HTML( )    PDF (765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瘟疫苗免疫是我国猪瘟防控的核心,猪瘟病毒抗体ELISA检测是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的最常用手段。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OIE猪瘟参考实验室(以下简称:参考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组织的A类能力验证项目“猪瘟诊断检测技术”(CNCA-19-A01),全面考察和评价我国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猪瘟病毒抗体的检测能力。参考实验室负责制备检测样品,并进行随机编号。向每个参试实验室发放4份待检盲样,由其采用ELISA方法对各盲样进行定性判断,并向参考实验室提供检验结果及原始检验报告。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单位可参加补测1次,若补测结果仍为“不满意”,则表明该实验室暂不具备该参数的检测能力。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共有103家,初测满意率为92.23%,初测和补测的总体满意率为100%。此次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参加此次能力比对试验的猪瘟检测机构均能够提供正确的检测结果,可以满足猪瘟病毒抗体监测的需求。通过本次能力验证项目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参试单位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提升猪瘟抗体的检测能力。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抗原表位多肽的预测、鉴定及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范文胜, 朱丹, 张愉, 廖健淇, 王露, 雍璐, 韦平, 磨美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57-22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3
摘要 ( 184 )   HTML( )    PDF (1666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S1蛋白的B细胞及T细胞可能的表位进行预测并合成相应的多肽,然后免疫小鼠,并分析其免疫效果,以验证候选表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利用表位预测软件筛选并化学合成针对IBV H120株S1蛋白的5条表位多肽,然后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中和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表位多肽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检测结果显示,5条表位多肽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免疫小鼠的血清效价高低顺序依次为Pep76-106 > Pep240-257 > Pep511-537 > Pep403-421 > Pep135-172;中和试验结果表明,5条多肽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和滴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高低顺序依次为Pep240-257=Pep403-421=Pep511-537>Pep76-106=Pep135-172;流式检测结果表明,5条多肽免疫小鼠在CD3+、CD4+CD8-、CD8+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3+T及CD4+CD8-T淋巴细胞数大小顺序依次为Pep403-421 > Pep240-257 > Pep76-106 > Pep511-537 > Pep135-172,CD8+CD4-T淋巴细胞数大小顺序依次为Pep403-421 > Pep76-106 > Pep511-537 > Pep240-257 > Pep135-172。合成的5条表位多肽中,Pep240-257、Pep76-106和Pep403-421可以诱导体液免疫,Pep403-421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其中,Pep403-421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S1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以及研发诊断试剂和有效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脂肪酸结合蛋白4对BCG诱导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于嘉霖, 徐雅楠, 韩璐, 马沁梅, 吴晓玲, 邓光存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65-22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4
摘要 ( 173 )   HTML( )    PDF (3802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对脂肪酸代谢与自噬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FABP4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免疫印记和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了FABP4蛋白表达、脂肪酸累积、脂肪酸β氧化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表明,BCG感染极显著上调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FABP4的表达(P<0.001)并促进了脂肪酸的累积。FABP4小干扰RNA(siRNA-FABP4)能显著降低BCG感染后巨噬细胞中脂肪酸含量,伴随着肉毒碱棕榈酰移位酶1A(CPT1A)的表达上调(P<0.05),与ATP产量的提升(P<0.05)。同时,siRNA-FABP4极显著下调了自噬调控关键因子AMPK及自噬相关蛋白p-ULK1、ATG5、ATG7、ATG12和LC3B的表达(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BCG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下调了FABP4的表达,促进了脂肪酸的氧化,减少了巨噬细胞内脂肪酸的含量,并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了细胞自噬的发生。
应用G3BP1稳转细胞系监测应激状态下的应激颗粒形成
邵琪, 屈阳, 朱子晨, 孟春春, 仇旭升, 廖瑛, 谭磊, 宋翠萍, 刘炜玮, 孙英杰, 丁铲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75-22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5
摘要 ( 230 )   HTML( )    PDF (6237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细胞受到应激刺激后,会在细胞中形成致密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被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其中G3BP1是应激颗粒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标志蛋白。为了动态监测SG的形成情况,构建稳定表达GFP-G3BP1蛋白的HeLa细胞系。首先,扩增G3BP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从而获得重组质粒Lenti-GFP-G3BP1,利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为表达GFP-G3BP1蛋白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HeLa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初步筛选阳性细胞,随后,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GFP-G3BP1蛋白的HeLa单克隆细胞系,并采用Western blot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系中GFP-G3BP1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结果发现,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G3BP1细胞质特异性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G3BP1特异性条带,说明稳定表达GFP-G3BP1的HeLa细胞系构建成功。最后,作者利用亚砷酸钠/热休克/新城疫病毒处理细胞系后对GFP-G3BP1表达形态进行动态监测,证实了细胞受到刺激后,SG逐渐积累的过程。该细胞和相关动态监测方法为后续SG和新城疫病毒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苏部分地区鸡源与猪源弯曲菌耐药性分析与毒力基因检测
唐梦君, 周倩, 张小燕, 张静, 唐修君, 陆俊贤, 周生, 蒲俊华, 高玉时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84-22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6
摘要 ( 179 )   HTML( )    PDF (1214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鸡源与猪源弯曲菌的耐药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从江苏省25个规模养殖场采集250份粪便样品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PCR方法扩增弯曲菌8种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93株弯曲菌,包括空肠弯曲菌45株,结肠弯曲菌48株;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80.0%)、四环素(71.1%)和环丙沙星(66.7%)的耐药率较高,而结肠弯曲菌对红霉素(87.5%)、萘啶酸(79.2%)和阿奇霉素(72.9%)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率达67.7%;8个毒力基因在弯曲菌分离株中的携带率不同,cdtBcadF携带率为100%,htrB为97.8%,clpP为76.3%,csrA为18.3%,wlaN为5.4%,cstⅡ为2.2%,cgtB为0%。结果提示,江苏省畜禽养殖场弯曲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毒力相关基因在弯曲菌中分布广泛。
临床兽医
基于LC-MS技术的患乳腺癌猫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韦人月, 王峥, 周志新, 邓朝阳, 侯凯文, 郑家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293-23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7
摘要 ( 195 )   HTML( )    PDF (3441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患乳腺癌猫与健康猫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差异代谢物与猫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临床收集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猫乳腺癌血清样本6例作为试验组(T组),同时选取年龄相似,品种相同的健康猫血清6例作为对照组(C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两组猫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然后再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样本中共定性到159种差异代谢物。与C组相比,在T组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下调,110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上调。最终共筛选出5种与猫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与C组相比,T组中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和肌酸(creatine)出现下调,吲哚乙酸(indolelactic acid,IAA)、胆碱(choline)和尿酸(uric acid)出现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表明,在猫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机体变化涉及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异常和甘油磷脂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为今后深入研究猫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翠雀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分布特性研究
朱燕丽, 李博, 张雨, 孙璐, 黄恩霞, 莫重辉, 赵宝玉, 路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302-23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8
摘要 ( 161 )   HTML( )    PDF (2228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有毒植物翠雀的内生真菌种类,作者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运用形态学鉴定,采用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翠雀植物中分离得到22种内生真菌,将其根据亲缘关系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要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分属于6纲、6目、6科、7属,其中,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占分离菌株数的31.82%,主要分布于花和叶中),内生真菌在花中分布最普遍(占分离菌株数的40.91%),其次,为叶(31.82%)、根(22.73%)和茎(4.55%)。结果表明,翠雀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普遍性不同。
研究简报
1株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
赵玉仲, 丁国飞, 刘家琪, 李莉, 李英超, 王彬, 邵清源, 冯剑, 郭丽红, 刘思当, 肖一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312-23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29
摘要 ( 194 )   HTML( )    PDF (1359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猪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特征,笔者于2019年春季,在山东省泰安某屠宰场采集130份猪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用禽H9N2亚型标准抗原联合血凝抑制方法检测2018—2019年从山东省8个地区猪场采集的1 527份猪血清样品中的猪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命名为A/swine/Shandong/TA009/2019(H9N2)。分离病毒与A/environment-air/Kunshan/NIOSH-BL20/2018(H9N2)和A/environment-air/Kunshan/NIOSH-BL25/2018(H9N2)遗传关系最近,其基因片段的核苷酸相似性均在99.5%以上。分离病毒的HANA基因属于Y280-like分支,PB2和M基因属于G1-like分支,PB1、PANPNS基因属于SH/F98-like分支。分离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PSRSSR/GL”,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HA蛋白的216位为L,具有结合人源唾液酸α 2,6-Gal的能力。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9份血清中H9N2抗体呈阳性,其总阳性率为0.59%。综上:本研究分离到1株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并在猪血清中检测到H9N2抗体,提示应加强对猪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特征的持续监测。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的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
杜加茹, 陈浩南, 王方雨, 张运尚, 樊剑鸣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319-23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30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133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后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miRNA的表达谱差异,初步探讨JEV与宿主在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分别提取JEV感染48 h后的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未染毒组细胞,高通量测序分析miRNA的表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选取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其中,18个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小鼠原代脑神经元细胞中mmu-miR-21a-3p、mmu-miR-223-5p、mmu-miR-147-3p、mmu-miR-155-5p和mmu-miR-146a-5p的表达促进JEV-E基因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而mmu-miR-301a的表达抑制JEV-E基因的表达。神经元细胞中miRNA的表达影响JEV的复制,为进一步研究JEV致神经功能异常机制提供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猫源胎儿三毛滴虫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柳佳, 李永秀, 梅汝蕃, 王雪敏, 陈丽凤, 王秋悦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9):  2324-23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9.031
摘要 ( 469 )   HTML( )    PDF (1234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进一步鉴定从1例长期慢性腹泻猫粪便中新分离到的1株毛滴虫,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离与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及18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分离株毛滴虫呈梨形或纺锤形,且具有3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为胎儿三毛滴虫形态结构。18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三毛滴虫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的猫源毛滴虫序列与胎儿三毛滴虫MH400076.1处于同一分支,且相似性达到了99%。综合判定,从患有长期慢性腹泻猫的粪便中分离到的毛滴虫为胎儿三毛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