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5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1-0. 
摘要 ( 77 )   HTML( )    PDF (451KB) ( 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0. 
摘要 ( 85 )   HTML( )    PDF (394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3-0. 
摘要 ( 49 )   HTML( )    PDF (170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肉鸡木质肉和白条纹肉研究进展
孔富丽, 刘冉冉, 赵桂苹, 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29-23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1
摘要 ( 344 )   HTML( )    PDF (2355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快大型白羽肉鸡木质肉(woody/wooden breast,WB)和白条纹肉(white striping, WS)等异质肉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鸡肉品质和肉鸡生产效率,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WS是指肌肉表面出现平行于肌纤维的白色脂肪沉积条纹,WB主要表现为胸肉明显硬化,WS和WB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常常共同出现。这两种肌肉缺陷严重影响了鸡胸肉的外观、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特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外学者对WS和WB研究较多,国内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了WS和WB的病理学特征、对肉品质的影响、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形成机理,为未来进一步解析WS和WB形成机制,探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Kisspeptin/GPR54在哺乳动物繁殖上的研究进展
杜旭旭, 梅山, 史远刚, 淡新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41-23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2
摘要 ( 227 )   HTML( )    PDF (700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isspeptin是Kiss1基因的产物,它能够与其G蛋白偶联受体GPR54结合,激活PLC/PKC/MAPK信号通路,从而在抑制肿瘤转移、调节动物机体繁殖及初情期的启动中发挥重要作用。Kisspeptin/GPR54不但在动物的下丘脑中表达,还在动物的垂体和性腺中广泛表达,并参与动物繁殖的调控。本文就kisspeptin/GPR54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调控动物繁殖及动物初情期启动上的最新研究进行概括归纳,重点强调了kisspeptin/GPR54在性腺上的定位与分布及其对配子发生可能的直接调控作用,同时总结了kisspeptin/GPR54相关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将为更好的开展kisspentin/GPR54在动物繁殖上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帮助。
氨基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
高楠, 窦秀静, 杨洋, 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49-23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3
摘要 ( 298 )   HTML( )    PDF (1246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但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严重危害动物肠道健康。膳食氨基酸在促进肠道发育、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inase,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等信号通路影响肠上皮细胞生理活动、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肠道氧化损伤、调节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内源抗菌肽表达,进而预防和治疗IBD。本文综述了IBD的基本特征、氨基酸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以及氨基酸在畜禽生长中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与应用,为膳食营养素防治IBD提供有效线索与策略。
猪新发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李任峰, 卢晓辉, 姜金庆, 王自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59-23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4
摘要 ( 388 )   HTML( )    PDF (972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暴发大流行,这也引发业界对于动物源性冠状病毒的高度关注。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猪冠状病毒,不但严重危害到养猪业,对公共卫生安全也具有潜在威胁风险。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从PDCoV和SADS-CoV的病原学、病毒起源与进化、致病性以及检测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以拓展对SARS-CoV-2的认识,并为PDCoV和SADS-CoV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遗传育种
利用后裔测定验证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实施效果研究
周子文, 付璐, 孟庆利, 周海深, 张勤, 丁向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67-23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5
摘要 ( 200 )   HTML( )    PDF (2034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测定基因组选择选留的大白公猪的后裔生产性能,探究基因组选择实际育种效果。本研究选用913头大白猪构建参考群体,利用ssGBLUP对新出生的823头大白公猪在去势前进行第一次基因组评估,待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第二次基因组评估,最终选留10头性能差异显著的公猪留种,比较其后代生长性状表型和育种值及综合选择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基因组遗传评估,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准确性分别由0.56、0.67和0.64提高至0.73、0.73和0.67,两次基因组选择基因组母系指数相关系数为0.82,表明在去势前进行公猪基因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实现种猪早期选择。根据各性状GEBV和基因组母系指数,10头公猪被划分为高、低生产性能组,后裔测定成绩表明,两组公猪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为2.58 d,育种值之差为3.08 d,100 kg活体背膘厚表型均值之差为1.15 mm,育种值之差为1.03 mm,综合母系指数均值之差为9.3,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外,其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证明,在基因组评估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公猪其后代在表型值和育种值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基因组选择能够挑选出优秀种公猪,可将其遗传优势传递给后代。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研究黄羽肉鸡基因组选择
刘天飞, 罗成龙, 王艳, 周广源, 马杰, 舒鼎铭, 苏国生, 瞿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78-23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6
摘要 ( 220 )   HTML( )    PDF (848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实施基因组选择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准确性。本研究在AH肉鸡资源群体F2代中随机选取395个个体(其中公鸡212只,母鸡183只,来自8个半同胞家系),同时采用10×SLAF测序技术和Illumina Chicken 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标记分型。采用基因组最佳无偏估计法(GBLUP)和BayesCπ对6周体重、12周体重、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剩余采食量等6个性状进行GEBV准确性比较研究,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同一基因标记分型平台,两种育种值估计方法所得GEBV准确性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的性状对基因标记分型平台的选择存在差异,对于6周体重,使用基因芯片可获得更高的GEBV准确性(P<0.05),对于剩余采食量,则使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可获得更高的GEBV准确性(P<0.05)。综合6个性状GEBV均值比较,两个基因标记分型平台之间差异不到0.01,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都可以用于黄羽肉鸡基因组选择。
IGF-1基因超细毛羊与非转基因羊肠道粪便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分析
王新华, 张星星, 王立民, 黄新, 韩猛立, 张译元, 郭延华, 唐红, 何延华, 钟发刚, 周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387-24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7
摘要 ( 210 )   HTML( )    PDF (6026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超细毛羊转入IGF-1基因后是否会引起超细毛羊肠道微生物菌群群落改变而导致转基因羊生物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本研究在同一羊场随机选取临床健康羊3组,其中转IGF-1基因阳性组(GP组)41只(24母(GDF),17公(GPM)),转基因阴性羊(GN组)43只(25母(GNF),18公(GNM)),非转基因超细毛羊(NG组)29只(18母(NGF),11公(NGM))。取直肠粪样,应用Ⅱ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序列,分析转基因超细毛羊与非转基因羊间肠道粪样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共计得到17个门,32个纲,56个目,94个科,228个属及185个种;LEfSe分析显示,GPF组有10个生物标记物;GPM组有5个,均是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常见定植菌;NGF组的生物标记物为拟杆菌BS11科;NGM组为厚壁菌门。均为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主要优势菌。3组肠道菌群的共享菌分析显示,在门纲目科属种6个分类水平拥有共享菌比例高达91%~94%。本研究证实,转入IGF-1基因并未改变超细毛羊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分布,转基因羊具有生物安全及环境安全性。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新疆三种野兔分类及遗传多样性
单文娟, 代慧英, 张玉琮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03-24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8
摘要 ( 296 )   HTML( )    PDF (2745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讨新疆3种野兔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以期明确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并评估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后续新疆野兔乃至中国野兔的保护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选用线粒体DNA的COI、ND4、16S rRNA 3个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分别测定采自新疆8个地区、4个地理组群共计57例野兔组织样本的3个基因序列,将序列校正拼接后用MEGA 7、DNAsp 6、Arlequin 3.1、MrBayes 3.2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将57例野兔样本的3个基因序列合并后共检测到43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和中介网络图将相同及相邻地区的野兔划分为5个支系(Clade A-E)3大枝,且3大枝之间的遗传距离(4.21%~9.09%)均达到种间距离水平;其中,第3大枝中来自中部地区的野兔(Clade D)和新疆北部野兔(Clade E)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2.26%,未达到种间遗传距离水平。新疆3种野兔中塔里木兔、藏兔帕米尔亚种和托氏兔西域亚种的单倍型多样性(h)较高,分别为0.979±0.014、0.972±0.064和0.972±0.064,而托氏兔西域亚种和中亚亚种的核苷酸多样性(π)较高,分别为0.033±0.018和0.023±0.015。基于线粒体3个基因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已报道文献,本研究认为来自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的野兔应属于藏兔帕米尔亚种,支持将来自新疆北部阿勒泰及中部达坂城和托克逊地区的野兔分别划分为托氏兔西域亚种和托氏兔中亚亚种。新疆3种野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
基于RNA-Seq技术的塔里木马鹿毛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
苏比奴尔·艾力, 塔依尔江·麦麦提, 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 马合木提·哈力克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13-24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09
摘要 ( 242 )   HTML( )    PDF (4511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RNA-Seq技术对塔里木马鹿毛色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及分析。采用Illumina Hi Seq TM2000测序平台对塔里木马鹿和天山马鹿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wiss-Prot、COG、KOG、KEGG、GO和Pfam数据库中注释,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测序获得25 038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s,比对分析显示,塔里木马鹿与天山马鹿有9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495个,下调表达基因427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568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61个GO条目上,分别参与了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富集最显著的代谢通路是ECM-受体相互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与塔里木马鹿毛色相关的7个候选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ECM-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消化与吸收、PI3K-Akt信号通路及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酪氨酸等通路可能与塔里木马鹿的毛色有关;候选基因MITFGgt1、VDRPTPRFCⅡTAARPC5L、POMC等可能在塔里木马鹿毛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塔里木马鹿毛色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及挖掘潜在的新基因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数据。
生物技术与繁殖
长白公猪精液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采精月龄和季节因素分析
尚秀国, 喻维维, 赵云翔, 朱晓萍, 曹婷婷, 高广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25-24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0
摘要 ( 365 )   HTML( )    PDF (814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估计华南地区长白种公猪精液性状遗传参数以及分析公猪采精月龄和季节对精液性状的影响,为合理制定种公猪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Asreml-R对华南地区两个公猪站1 605头长白公猪107 221条精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估计公猪精液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重复力,利用两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畸形率等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估计;利用R语言程序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采精月龄和季节对精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液体积和精子畸形率属于中等遗传力(0.23和0.38),其中精子畸形率的变异系数较大,为85.42%,其余性状都为低遗传力(0.07~0.19);精液体积与精液密度以及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为极显著遗传负相关(-0.77和-0.90);精液密度与精子活力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0.50)。采精月龄对精液性状影响显著(P<0.05),在公猪达到性成熟后,精液体积呈显著上升趋势,精液密度和精子畸形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精子总数和有效精子数在13~18月龄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春季精液密度最高,精子总数和有效精子数在秋、冬季显著优于春、夏季(P<0.05)。综上,长白公猪精液体积和精子畸形率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作为候选性状进行选择。在公猪生产管理方面,公猪36月龄后精液产量下降,考虑更新淘汰。公猪精液品质在秋、冬季显著优于春、夏季,在中国南方夏季应提前做好降温工作。
KDM1A对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
韩杰, 熊显荣, 熊燕, 吴锦波,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33-24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1
摘要 ( 165 )   HTML( )    PDF (2594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KDM1A对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DM1A特异性抑制剂GSK-KDM1A,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内KDM1A的表达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内Kdm1a、Oct-4、Sox-2以及Nanog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成熟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后,GSK-KDM1A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20 nmol·L-1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Kdm1a呈现动态表达模式,MⅠ期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V和MⅡ期(P<0.05);添加GSK-KDM1A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KDM1A蛋白的表达(P<0.05),320 nmol·L-1组各时间点KDM1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GSK-KDM1A组卵母细胞内Oct-4与S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nog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GSK-KDM1A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表明,KDM1A参与调控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GSK-KDM1A能有效抑制KDM1A的表达,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揭示KDM1A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兔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吕海淼, 朱邯豫, 彭展, 闫琛博, 杨德新, 胡文举, 丁雪粉, 王新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43-24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2
摘要 ( 181 )   HTML( )    PDF (2338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兔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成熟稳定的兔PG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两种不同的体外分离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和3种不同的传代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探索第14~18天胎兔的PGCs体外分离传代的最佳方式,另将培养液分为A、B、C、D 4组,以D组为对照组,探究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对兔PGCs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其次,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AKP)法对兔PGCs进行鉴定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表明,机械法分离得到的兔PGCs集落数量是酶消化法分离的2.2倍,而兔PGCs经不同的消化法传代发现,酶消化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机械法在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饲养层上分别成功传至P2、P2、P4代。B组PGCs培养液(基础液+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2 ng·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4 ng·m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10 ng·mL-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所获得的集落数量最多,具有较好的集落形态,保持未分化的时间较长。AKP染色结果显示,PGCs集落呈红黑色; RT-PCR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PGCs表达转录因子Oct-4。结果显示,兔原代PGCs最适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机械传代法进行体外分离传代,适宜浓度的细胞因子添加至兔PGCs培养液中有利于兔PGCs在体外保持较多的集落数量和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态。本研究通过筛选和优化兔PGCs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稳定成熟兔PGCs细胞系奠定技术基础。
营养与饲料
低水平聚天门冬氨酸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组织器官锌沉积及锌排放的影响
芦春莲, 安亚辉, 孟宪华, 闫恒普, 郭俊锁, 曹洪战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53-24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3
摘要 ( 186 )   HTML( )    PDF (1213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聚天门冬氨酸锌(PASP)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组织器官锌沉积及锌排放的影响,探讨聚天门冬氨酸锌对硫酸锌的替代效果。试验选用体重相近[(31.73±3.5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锌水平及锌源为80 mg·kg-1一水硫酸锌(ZnSO4·H2O),试验Ⅰ组与Ⅱ组锌水平及锌源分别为60与40 mg·kg-1聚天门冬氨酸锌;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和Ⅱ组钙(Ca)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粗灰分(Ash)及磷(P)表观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锌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Ⅰ组和Ⅱ组粪锌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65%和30.87%,差异显著(P<0.01)。4)对照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试验Ⅰ组球蛋白(G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间肝、肾、胰、脾、骨骼、毛发、背最长肌中锌的沉积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血清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40 mg·kg-1聚天门冬氨酸锌即可满足该阶段猪的生长需要,并显著降低粪中锌的含量,进而证明聚天门冬氨酸锌在生长猪饲粮中可替代高剂量硫酸锌且有一定的减排作用。
预防兽医
1群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iber-2蛋白的免疫效果分析
程增青, 范根成, 窦小龙, 刘红祥, 申茂欣, 徐全刚,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63-24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4
摘要 ( 157 )   HTML( )    PDF (2476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定河南某蛋鸡场以心包积液、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病原,并对病原的免疫原性蛋白进行表达和效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纯化、攻毒保护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经卵黄囊途径接种7日龄SPF鸡胚,盲传2代后获得病毒;PCR可扩增出约900 bp的Hexon基因片段,经测序,其Hexon基因与血清C4型毒株的相似性为100%;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禽腺病毒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HN-ZK株。该毒株可在鸡胚原代肝细胞上产生CPE,病毒含量可达107.5TCID50·0.1 mL-1。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毒株可使35日龄SPF鸡100%(10/10)表现出发病症状。以分离株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u的Fiber-2蛋白,离心浓缩、纯化后蛋白含量为300 mg·mL-1。将表达的Fiber-2蛋白用不同的剂量免疫SPF鸡,结果表明20 μg·只-1的剂量能使鸡完全抵抗强毒株的攻击,说明Fiber-2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可为禽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强免疫原性重组CD2v抗原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周晓慧, 肖景景, 张鑫宇, 张泉, 夏晓莉, 孙怀昌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72-24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5
摘要 ( 262 )   HTML( )    PDF (1499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SFV)强免疫原性重组CD2v抗原,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CD2v抗原指数分析,将其细胞质内免疫显性区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对ELP-CD2v融合蛋白的相变循环(ITC)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进行融合蛋白纯化,利用烟草蚀纹病毒(TEV)蛋白酶活性包涵体切除ELP标签,通过免疫转印法对重组CD2v抗原进行鉴定,利用重组CD2v抗原建立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多抗原ELISA对ASFV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ELP-CD2v融合蛋白获得正确、可溶性表达,ITC条件为28℃和1.5 mol·L-1 NaCl,在0.2% Triton X-100存在下进行ITC,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为76.3%;TEV蛋白酶活性包涵体能有效切割ELP标签,再次ITC回收的重组CD2v抗原纯度为91.7%,能被ASFV抗体识别;根据多抗原ELISA检测结果选择血清样品,用重组CD2v抗原ELI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5份ASFV抗体阴性血清均为CD2v抗体检测阴性,15份ASFV抗体阳性血清均为CD2v抗体检测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SFV的CD2v蛋白胞内区存在强免疫原性表位,其重组抗原有望用于CD2v的抗体检测。
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鉴别诊断的干扰
孙普, 何伟, 付元芳, 李冬, 杨林, 魏德陇, 曹轶梅, 李平花, 白兴文, 马雪青, 李坤, 包慧芳, 张婧, 朱新荣, 刘在新, 卢曾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81-24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6
摘要 ( 259 )   HTML( )    PDF (1607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灭活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是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干扰一直是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评估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选择了3个企业(代号A、B与C)的4组口蹄疫O型与A型二价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口蹄疫抗体阴性健康未成年牛,免疫3~4次,测定免疫前后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应答水平。结果显示:(1)结构蛋白抗体合格率:a1组(A企业多批次疫苗)4次免疫后O型和A型均为100%;a2组(A企业同批次疫苗)一~三免O型为36.7%、98.3%与100%,A型为15%、86.7%与100%;b组(B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18.3%、97%与100%,A型为1.7%、45%与53.3%;c组(C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26.7%、96.7%与100%,A型为21.7%、71.7%与100%。(2)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率(两种方法复核结果):a1组一~四免分别为0.7%、1.4%、9.5%与4.8%;a2组和c组三次免疫均未检测到阳性;b组仅三免后阳性率为0.6%。3组灭活疫苗首次免疫牛的抗体合格率远不及70%,但加强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均显著提高;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3组疫苗的抗原纯净度符合OIE的要求,但a1组灭活疫苗免疫后,仍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存在干扰;采用两种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复核检验,可以提高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口蹄疫免疫无疫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区分犬瘟热病毒Asia-Ⅰ型野毒株及疫苗株的AS-PCR方法
张雪婷, 陈峥嵘, 赵雯雯, 韩丽, 陈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490-24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7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416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瘟热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侵害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对宠物犬、毛皮动物等存在巨大威胁。目前常用的胶体金检测法不能有效区分疫苗免疫与动物自然感染。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鉴别犬瘟热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检测方法,本试验对从武汉地区收集已确诊犬瘟热的6只犬分离得到的野毒株以及3株广泛使用的CDV疫苗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氨基酸水平和碱基水平比对分析后,确定H基因为AS-PCR引物设计的靶基因。通过对H基因进行分型,发现武汉地区流行的CDV均为Asia-Ⅰ型,而疫苗株Y2为America-I型,疫苗株Y1和Y3均为America-Ⅱ型。对比179株Asia-Ⅰ型(6株野毒株样品+173株GenBank Asia-Ⅰ型)与3株疫苗株的CDV-H基因序列,采用AS-PCR技术(3'端错配)设计出1对能有效区分犬瘟热Asia-Ⅰ型野毒株和疫苗株的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5'-TTAAATGATAATGACATAGTG-3',下游引物序列为5'-CCTGGCAAGGCAAGA-3'。结果显示该引物有较强的特异性,6株样品野毒株均可扩增出长894 bp的片段,疫苗株不能扩增,且野毒株的H基因上存在9个较为规律的碱基(氨基酸)变异位点,而疫苗株在第277位氨基酸上均为天冬酰胺,这些变异可能导致N-糖基化位点的增加,从而对犬瘟热病毒疫苗株的毒力产生影响。本研究建立的AS-PCR方法能有效区分犬瘟热疫苗和Asia-Ⅰ型野毒株。
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毒株N75-1感染细胞源外泌体对山羊SLAM表达的影响
褚云馨, 陈燕, 马雨晴, 曾巍, 陈松睿, 赵治钤, 王晶钰, 齐雪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00-25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8
摘要 ( 203 )   HTML( )    PDF (1970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在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本研究旨在探索PPRV感染细胞源外泌体对山羊SLAM表达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疫苗毒株N75-1感染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Exo-PPRV)共育对接纳细胞(正常山羊PBMCs)中SLAM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分泌外泌体(Exo-Mock)共育组相比,Exo-PPRV共培养组细胞SLAM mRNA和细胞表面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TNF-α、IL-10和IFN-γ表达水平升高,而IFN-α水平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Exo-PPRV中荷载高水平的PPRV H蛋白且可以将其传递至接纳细胞中,同时pcDNA3.1-H转染组中SLAM表达水平较pcDNA3.1对照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PPRV感染PBMCs源外泌体对接纳细胞中SLAM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正调控作用,外泌体中载荷高水平PPRV H蛋白是其调控接纳细胞SLAM表达的关键分子之一。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CFP10蛋白对A549细胞TLR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徐兆坤, 王健宏, 李武, 王玉炯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09-2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19
摘要 ( 142 )   HTML( )    PDF (1957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0 ku培养滤液蛋白(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途径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PCR扩增cfp10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Czn1-CFP10。将重组质粒pCzn1-CFP10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CFP10(rCFP10)并鉴定,纯化rCFP10,去除内毒素及脱盐备用。设置对照组,利用MTT检测rCFP10对A549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等技术,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rCFP10对A549细胞TLRs信号途径关键分子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zn1-CFP10并表达纯化出高纯度的rCFP10。MTT结果显示,随着rCFP10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A549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CFP10分别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A549细胞中TLRs途径关键分子TLR2、TLR4、MyD88、TRAF6和NF-κB p65及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rCFP10蛋白可以通过激活A549细胞TLRs受体信号途径促进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这将为进一步加深理解结核病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新疆部分地区牛羊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株检测与分析
郑晓风, 张妍, 刘英玉, 朱明月, 郑晓琴, 卢玮, 蒋金豆, 朱梦含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18-25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0
摘要 ( 195 )   HTML( )    PDF (2389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是一类携带了前噬菌体编码的一种或两种志贺毒素基因的新发高致病性食源性病原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牛、羊源各个环节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及其遗传多样性,以及分离株对17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笔者采用PCR方法对STEC分离株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A)的检测和ERIC-PCR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屠宰场、养殖场和市场共431份样品中分离出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64株,其中,编码stx1+stx2的STEC有31株(48.4%),只编码stx1的STEC有29株(45.3%),只编码stx2的STEC有4株(6.3%),4种毒力基因同时存在的有1株。药物敏感性检测发现STEC菌株对麦迪霉素(61%)、头孢噻吩(4.7%)、头孢西丁(4.7%)、氨苄西林(3.1%)、哌拉西林(1.6%)、妥布霉素(1.6%)、头孢唑啉(1.6%)等7种抗生素存在耐药。ERIC-PCR检测结果呈多态性分布,分为A(36株)和B(28株)两个簇。STEC菌株在新疆部分地区牛、羊源各个环节被检出,其中一些菌株可能会增加对食物的污染,从而引起人发病。
1株草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谱分析
王苗, 张雪佳, 杜万年, 于秀剑, 刘勃兴, 吴同垒, 史秋梅, 张志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28-25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1
摘要 ( 155 )   HTML( )    PDF (1445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确定河北昌黎县某花鸟鱼店宠物草龟发病死亡的病因,笔者从发病草龟体内分离纯化出1株优势菌CLW-1,通过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分析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测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通过斑马鱼接种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平板形成湿润、表面光滑、呈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在RS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光滑湿润的黄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球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菌株CLW-1与维氏气单胞菌为同一族,相似性均达99%以上;斑马鱼接种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LD50为1.26×106CFU;毒力基因扩增结果表明,分离菌株CLW-1具有aerAExuLipSer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CLW-1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恩诺沙星等敏感;对呋喃唑酮、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中敏;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等耐药。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此分离菌株CLW-1为维氏气单胞菌,携带毒力基因,具有较高致病力,应用对应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为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7种食源性致病菌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张艳芳, 谢芝勋, 曾婷婷, 刘加波,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罗思思, 黄娇玲, 王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36-25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2
摘要 ( 224 )   HTML( )    PDF (2538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鉴别包括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这些致病菌在GenBank上公布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7对特异性GeXP引物。用单一或混合细菌样品的DNA模板优化反应条件,设置对照组,构建重组质粒,随机组合不同浓度的样品,验证所建立的GeXP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最后用该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品,进一步验证所建立的GeXP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单一或混合模板的GeXP检测均能特异性出现相应清晰峰值,可在103拷贝·μL-1水平上同时特异地检测出7种细菌病原体,不同浓度模板混合时,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依然可检测出对应病原体。检测120份临床样品,GeXP多重PCR阳性率为2.50%(3/120)~15.83%(19/120),普通PCR阳性率为2.50%(3/120)~15.00%(18/120),GeXP多重PCR多检出8份阳性,表明GeXP方法更为敏感与准确。本研究建立的同时鉴别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特点,为食源性常见致病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提供了快速分子诊断方法。
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截短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宋瑞其, 呼尔查, 翟雪洁, 樊新丽, 李敏, 张梦圆, 宋晶晶, 阿尔曼·海热, 吾力江·卡马力, 巴音查汗·盖力克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47-25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3
摘要 ( 187 )   HTML( )    PDF (3189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表达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和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 protease,CP)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提取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的DNA,以此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利用克隆技术和原核表达系统克隆表达CP,用尿素透析法进行纯化。通过Dot blot验证其与相应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应用MAGA软件和Prot Param、TMHMM、SignalP-5.0、Antibody Epitope Prediction、SYFPEITHⅡ、ProPred及EzMol2.1等在线分析软件分析T.equi-CP和B.caballi-CP的基因及其蛋白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GST-T.equi-CP和GST-B.caballi-CP,经SDS-PAGE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并能与相应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对T.equi-CP和B.caballi-CP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与其他原虫物种相比,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其原生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显示,两个CP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不属于跨膜蛋白,无Th细胞表位,在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定位较多。其中T.equi-C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 948.60,等电点为5.53,稳定系数为22.50。B.caballi-C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603.62,等电点为8.54,稳定系数为47.69,有信号肽区域。T.equi-CP和B.caballi-C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作为亲水性膜外蛋白,无Th细胞表位,在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定位较多等,可能说明CP在马梨形虫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参与增殖、分化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发挥作用。本研究为T.equi-CP和B.caballi-CP蛋白的功能研究与马梨形虫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础兽医
ChMDA5通路参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致雏鸡法氏囊损伤的研究
栾亚男, 许丹蕾, 葛铭, 唐泽群, 赵霞, 张瑞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57-25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4
摘要 ( 149 )   HTML( )    PDF (3242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为dsRNA病毒,可造成雏鸡法氏囊损伤进而发生免疫抑制;MDA5是能够特异性识别dsRNA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为研究鸡MDA5(chMDA5)信号通路在IBDV致雏鸡法氏囊病理损伤中的作用,试验选取50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IBDV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只,IBDV感染组雏鸡通过点眼、滴鼻感染IBDV JIC7株病毒液,0.6 mL·只-1,空白对照组雏鸡经相同途径给予相同剂量无菌PBS,感染IBDV后第1、4、7、21及35天采集雏鸡法氏囊。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法氏囊中IBDV载量,chMDA5及chMDA5信号通路衔接蛋白(chIPS-1)、转录因子(chIRF3和chNF-κB)、下游产物细胞因子(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 mRNA水平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hMDA5蛋白表达变化,传统病理学方法检查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IBDV后,其法氏囊中chMDA5、chIPS-1、chIRF3、chNF-κB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法氏囊组织发生形态损伤,上述变化趋势与IBDV载量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雏鸡法氏囊chMDA5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被IBDV激活,参与到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损伤与抗损伤过程中。
鸡TGFβ1对MDCC-MSB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余祖华, 丁轲, 贾艳艳, 郁川, 何雷, 廖成水, 李静, 张春杰, 李银聚, 吴庭才, 程相朝, 门凯凯, 张瑾, 余祖玲, 周子誉, 罗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67-25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5
摘要 ( 159 )   HTML( )    PDF (2388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鸡TGFβ1对MDCC-MSB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作者将构建的鸡TGFβ1过表达载体、干扰表达载体以及相应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然后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鸡TGFβ1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显示,与相应阴性对照相比,转染TGFβ1过表达质粒可显著上调MDCC-MSB1细胞的TGFβ1表达水平,显著抑制MDCC-MSB1细胞的增殖,且使G1期细胞增加、S和G2期细胞减少,同时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转染TGFβ1干扰表达质粒可显著下调MDCC-MSB1细胞的TGFβ1表达水平,显著促进MDCC-MSB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减少、S和G2期细胞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表明,鸡TGFβ1可抑制MDCC-MSB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其凋亡。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烯醇化酶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陈楷文, 华承薇, 袁宸, 潘飞, 蔺辉星, 范红结, 马喆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76-25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6
摘要 ( 167 )   HTML( )    PDF (1510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烯醇化酶(enolase,Eno)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重组烯醇化酶(rEno),采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判定在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下rEno蛋白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将rEno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用SEZ作用于细胞并检测细胞吞菌数量,判断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活性。进一步通过活细胞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和蛋白质谱分析技术(LC-MS/MS),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可能与SEZ Eno存在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果发现,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且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RAW264.7细胞2和4 h可显著抑制其对SEZ的吞噬作用(P<0.01、P<0.05)。初步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蛋白(dynactin subunit protein 2,Dctn)、整合素α-M蛋白(integrin alpha-M)等17种可能与Eno发生互作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rEno重组表达蛋白,发现rEno可减少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也为进一步揭示Eno在SEZ抗吞噬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牦牛肾集合系统解剖结构的铸型分析
王亚丽, 崔燕, 王继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84-25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7
摘要 ( 286 )   HTML( )    PDF (1126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牦牛(Bos grunniens)肾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运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铸型技术,制作24个牦牛肾集合系统标本,通过观察标本,记录肾集合系统的解剖特点。结果显示:肾盂在所有标本中都存在,根据输尿管近端有无扩张分为两种类型:扩张型肾盂和未扩张型肾盂,后者更多见(58.3%)。集合系统中有前、后两个肾大盏,肾小盏通过漏斗状结构与肾大盏相连,一个漏斗状结构连接1~5个肾小盏。牦牛肾集合系统前后区域肾小盏数量差异显著(P<0.01),其中,后部肾小盏数量比前部多。根据肾前后区域和中间区域尿液收集引流特点,将牦牛肾集合系统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肾中间区域肾实质尿液的收集和引流依赖前、后肾盏组的为A型,独立于前、后肾盏组的为B型,在牦牛中,A型是常见类型,占70.8%,其次是B型,占29.2%。牦牛肾集合系统由1个肾盂、2个肾大盏和多个(11~21)肾小盏构成,根据尿液引流特点分为A、B两种类型,其中A型较常见。
临床兽医
高通量测序研究慢性肾衰竭对宠物犬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基因功能预测分析
陆江, 朱道仙, 赵学刚, 刘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90-25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8
摘要 ( 202 )   HTML( )    PDF (5842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对宠物犬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分析菌群的基因功能。本研究选取30只2岁健康犬,随机等分为慢性肾衰竭模型组(CRF,肾动脉结扎法制备)、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健康对照组(HCG),常规饲养,试验周期56 d。试验过程中,定期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蛋白/肌酐比(UP/C),无菌采集新鲜粪便进行细菌16S rDNA测序,分析慢性肾衰竭对犬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并以CRF组差异菌群为自变量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菌群标志物综合指数(FMI)用于慢性肾衰竭预测。结果显示:1)从试验后第28天开始,CRF组Scr、BUN和UP/C分别显著高于自身试验前、HCG组和Sham组(P<0.05)。2) CRF组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有显著差异,第56天时的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均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数量减少,与0 d和28 d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同时间点HCB组及Sha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间菌群LEfSe分析发现,CRF组富集了20个物种,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变形杆菌属(Proteus)等,这些物种与肠道其他菌属间多呈负相关关系;差异物种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糖生物合成和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代谢途径。用这些差异物种构建的FMI,其ROC曲线AUC为0.788,可作为犬CRF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以上结果表明,慢性肾衰竭可以使犬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失调以及菌群功能改变,且CRF患犬肠道中富集的菌群可作为该病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以FMI预测效果最好。
研究简报
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对水牛瘤胃甲烷含量、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郭艳霞, 李孟伟, 唐振华, 彭丽娟, 彭开屏, 梁辛, 谢芳, 杨承剑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599-26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29
摘要 ( 169 )   HTML( )    PDF (1057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条件下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对水牛瘤胃甲烷产量、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试验共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的添加比例分别为2:1、1:1、1:2,对照组不添加任何两者混合物。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α-亚麻酸,试验组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浓度为1 mg·mL-1。结果表明:1)添加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甲烷含量(P<0.05),平均降幅为90.63%;2)高剂量硝酸钠与低剂量延胡索酸二钠(2:1)混合添加时会导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大部分瘤胃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含量、乙酸/丙酸、花生戊烯酸(EPA)含量、共轭亚油酸(CLA)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升高(P<0.05);3)低剂量硝酸钠与高剂量延胡索酸二钠(1:2)混合时对TVFA含量、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4)添加硝酸钠延胡索酸二钠同剂量(1:1)能显著升高EPA、CLA含量和UFA/SFA(P<0.05),但显著降低了水牛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和非典型丁酸弧菌数量。由此可见,添加不同比例硝酸钠和延胡索酸二钠混合物均可降低甲烷产量,随着延胡索酸二钠添加比例的增加可以缓解硝酸钠对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
急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血浆褪黑激素水平和下丘脑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悦, 郭泽明, 韩昊书, 李伟天, 高婷, 王心彤, 陈耀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0):  2609-26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0.030
摘要 ( 138 )   HTML( )    PDF (1286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睡眠剥夺后小鼠血浆褪黑激素(MT)水平和下丘脑钟基因表达的变化。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睡眠剥夺试验组(n=36),试验组小鼠接受水平台法连续72 h睡眠剥夺。在试验结束后当日每隔4 h(CT4、8、12、16、20和24时)采血测定血浆MT含量,并取下丘脑以RT-PCR方法测定钟基因mClockmBmal1、mCry1/2、mPer1~3、mRorβmReverbα表达量。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小鼠血浆MT水平昼夜节律紊乱。在下丘脑钟基因的表达量上,mClockmRorβmReverbα的中值显著下降(P<0.05),而mPer1和mPer2中值显著增加(P<0.01);对于昼夜节律,mCry1和mCry2的昼夜节律消失;对于钟基因的相位,mBmal1和mClock相位提前,而mRorβmPer1~3相位延后。结果提示,小鼠睡眠剥夺3 d可致MT分泌和下丘脑钟基因表达节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