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23
上一期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1-0. 
摘要 ( 31 )   PDF (1029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2-0. 
摘要 ( 28 )   PDF (265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0. 
摘要 ( 18 )   PDF (131KB) ( 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蛋鸡啄羽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遗传调控基础研究进展
章琦, 郭江鹏, 倪爱心, 杜洪峰, 陈继兰, 孙研研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745-37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1
摘要 ( 86 )   HTML ( 7 )   PDF (2118KB) ( 1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啄羽是蛋鸡生产中一个常见的严重破坏行为,会造成被啄鸡羽毛和皮肤受损,甚至相互啄食导致鸡只死亡。啄羽不仅对蛋鸡的健康和福祉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进一步影响蛋鸡养殖效益,因此受到蛋鸡产业和研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蛋鸡啄羽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和遗传调控机制,以促进对蛋鸡啄羽行为的深入理解,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制定可持续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蛋鸡福利水平和提高生产效益奠定基础。

基因组选择在肉牛中的研究进展
贾宏霞, 刘在霞, 周乐, 鲍艳春, 霍晨曦, 左鹏鹏, 谷明娟, 娜日苏, 张文广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757-37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2
摘要 ( 53 )   HTML ( 6 )   PDF (6572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组选择的发展,在肉牛育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肉牛品种多、群体规模小导致遗传育种工作的进度迟缓。多数研究表明参考群体大的纯种肉牛群体在多品种评估中的好处甚微,而对参考群体小的品种可以从多品种评估中受益,并且不会对纯种性能的评估产生不良影响。在肉牛遗传育种研究中,基因组信息的使用为改善肉牛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机会,以确定杂交品种等多品种参考群体带给肉牛遗传育种的利用价值。多品种基因组评估作为提高群体遗传增益的有利工具,能够通过使用多品种模型对肉牛群体进行基因组评估。本综述从肉牛基因组选择角度进行阐述,重点综述基因组选择在多品种肉牛中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对肉牛使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多品种肉牛基因组选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探索基因组选择的应用潜力。

线粒体质量控制对畜禽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硕, 霍敏, 苏子轩, 石玉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769-37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3
摘要 ( 43 )   HTML ( 1 )   PDF (2516KB) ( 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畜牧生产中,氧化应激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可影响畜禽生长、健康和生产性能。线粒体作为细胞内主要的能量产生中心和氧化应激的主要靶标,其质量控制对于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线粒体质量控制对畜禽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相关调节途径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畜禽养殖业中应对氧化应激问题提供参考。

膳食营养成分对犬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作用
王清政, 肖晓杰, 黄福青, 季新雨, 张鑫, 胡曼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777-37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4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127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过敏性皮炎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遗传和环境过敏原。这些因素导致患犬不同皮肤部位的炎症和瘙痒,严重降低了它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外,研究还发现饮食中一些膳食成分在犬皮肤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通过饮食治疗改善皮肤症状逐渐引起了兽医和宠物主人的关注。因此,本文总结了常见的犬过敏性皮肤疾病类别、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并阐述了不同的膳食调控物质,包括必需脂肪酸、水解蛋白、多酚、益生菌、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犬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作用机制和改善效果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犬过敏性皮肤疾病的研究、饮食设计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介导铁死亡的发生机制
付红玉, 李玥, 崔晗, 李玖芝, 许琬雪, 王曦, 樊瑞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792-38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5
摘要 ( 34 )   HTML ( 1 )   PDF (2215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和脂质过氧化依赖性的程序性死亡方式,触发铁死亡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内活性氧物质堆积到致死量。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脂质活性氧会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膜损伤,因此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的显著特征。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4, ACSL4)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多不饱和脂肪酸酯化并插入膜磷脂中,从而加速脂质过氧化的发生并推动铁死亡。ACSL4介导的铁死亡主要受到转录、转录后和翻译后水平上的调控影响,在脂质过氧化依赖性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介绍铁死亡的发生机制,重点阐述了ACSL4受到的上游调控从而介导铁死亡的机制,为研究ACSL4介导铁死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亨尼帕病毒编码蛋白的特征及致病机制
汪芳洲, 谭凌云, 李燕, 谷宏婧,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02-38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6
摘要 ( 28 )   HTML ( 4 )   PDF (2855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然而,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也未上市,引起WHO高度关注,HNV疫苗与药物研发列入需要紧急研发蓝图清单。本文通过对HNV的病原学特征、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致病机制进行总结,为研制有效干预HN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提供思路。

miRNAs介导寄生虫和宿主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语馨, 刘青, 陈继兰, 麻慧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12-38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7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1178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寄生虫病流行范围广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影响畜牧业发展。miRNAs是一类长度约19~24 nt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s,寄生虫会表达大量的miRNAs介导其感染宿主,同时宿主miRNAs的表达谱也会发生改变,这些miRNAs将影响宿主的抗性或易感性,miRNAs已成为研究寄生虫和宿主互作机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寄生虫表达的miRNAs在其感染宿主中的作用及宿主miRNAs对寄生虫的调控,旨在为研发基于miRNAs的抗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刚地弓形虫AP2家族蛋白质研究进展
郭旭, 陈晓晓, 迟依明, 马文宇, 杜孟泽, 安健, 李秋明, 尹德琦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24-38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8
摘要 ( 26 )   HTML ( 1 )   PDF (3854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具有多宿主、多阶段的发育周期。弓形虫有性阶段仅限于猫科动物,而无性阶段发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中。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病,同时该病也能够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刚地弓形虫具有一套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能够使虫体在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变化时及时在特定的阶段进行自身基因的转录及表达。然而,目前人们对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知之甚少。研究发现特异性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AP2(apetala 2, AP2)家族转录因子参与了弓形虫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过程,这些因子在寄生虫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弓形虫转录因子AP2家族蛋白质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遗传育种
北京黑猪全基因组ROH检测和选择信号分析
田晶晶, 王晓庆, 李棉燕, 王海玲, 吴启钿, 王立贤, 张龙超, 赵福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33-38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09
摘要 ( 50 )   HTML ( 2 )   PDF (6663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长纯合片段(ROH)和选择信号iHS分析北京黑猪群体的遗传结构,挖掘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的对象为北京黑猪群体,平均日龄为210 d。对729头北京黑猪的illumina Porcine 50K芯片数据进行质控和填充后,进行ROH和iHS的分析。本研究选择参与组成ROHs的前1%的SNPs作为ROH岛的阈值,将超过此阈值的区域称为ROH岛。保留标准化的|iHS|值中排在前1%的所有SNPs位点,将位点上下游各延伸200 kb作为选择信号iHS得到的强受选择区域。将选择信号的强受选择区域与ROH岛重叠的区段定为本研究的候选区域。本研究最终保留724个体和45 585个SNPs,通过ROH分析共识别到10个ROH岛,这些岛内包含449个SNPs。iHS分析的结果显示,保留得分排在前1%的位点后,共有376个强受选择位点。最终,在iHS的强受选择区域与ROH岛的5个重叠区域内注释到18个基因,其中包括一些已知的影响猪肉质和生长发育过程的基因。本研究分析了北京黑猪群体ROH的分布,并结合选择信号,揭示了北京黑猪受选择的位点和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北京黑猪的群体特性及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测定系统的研发
陈栋, 周文譞, 赵真坚,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吴平先, 郭宗义, 王金勇,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43-38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0
摘要 ( 36 )   HTML ( 3 )   PDF (8768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维信息模拟了猪背最长肌的三维模型,开发了基于图像的猪肌内脂肪含量计算机视觉测定方法。利用人工描绘和计算机视觉轮廓搜寻技术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眼肌面积识别方法。利用Open CV和C++实现各方法的底层算法程序,研发了一套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测定系统,并利用250头不同品种的试验猪进行了应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检测模块能够快速实现肌内脂肪图形信息的提取与预测,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平均不超过2 min,准确性可达0.54,且测定离散系数为0.06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眼肌面积与背膘厚检测模块能够通过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快速测定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猪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快速检测。

MKRN3基因的印记表达和DNA甲基化状态分析
陈南珠, 李俊良, 余大为, 周心仪, 王晶, 邹惠影, 杜卫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53-38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1
摘要 ( 23 )   HTML ( 4 )   PDF (7478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MKRN3基因在野生型猪和克隆猪中的印记状态及其DNA甲基化水平。本研究利用西方猪种(杜洛克猪)与本地猪种(巴马猪或荣昌猪)中存在的种间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MKRN3基因在3只足月出生0天的野生型杂交猪中的印记状态。利用MethPrimer网站预测MKRN3启动子区附近的CpG岛,并在卵母细胞和精子基因组中验证CpG岛是否为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对3只野生型杂交猪和两只克隆猪基因组DNA进行亚硫酸盐转化后测序,检测MKRN3-DMR在野生型猪和克隆猪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甲基化状态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KRN3基因的编码区域,西方猪种(杜洛克猪)与本地猪种(巴马猪和荣昌猪)之间存在一个SNP: A/G;RT-PCR测序结果显示,MKRN3在其中1只野生型个体(杜洛克猪与巴马猪杂交后代:DB2)的心脏组织呈双等位基因表达,在肝脏、脾脏、肺等器官和脑组织中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且均表达父本来源的等位基因。MKRN3-DMR在精子中表现为低甲基化(0%),在卵母细胞中表现为高甲基化(70.9%)。杂交猪6个组织中的MKRN3-DMR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心脏(43.1%)、肝脏(46.2%)、脾脏(48.4%)、肺(45.6%)、肾脏(48.5%)、脑(44.3%);在新生克隆猪的大部分组织中,MKRN3表达父本来源等位基因,MKRN3-DMR甲基化水平与野生型杂交猪相近。而在NT201和NT207脾脏中,其甲基化水平分别为79.0%和80.1%,SNP测序结果也表明在两个克隆猪脾脏中,MKRN3不再维持印记状态,提示克隆猪脾脏组织中MKRN3印记异常。综上所述,MKRN3在野生型猪肝脏、脾脏、肺、肾和脑组织中呈母本印记、父本表达,在心脏为非印记状态;克隆猪部分组织中,MKRN3印记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均为异常;启动子的DMR调控MKRN3表达。

miR-127调控绵羊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转录因子PAX3筛选
贾宇航, 郭良富, 张茹楠, 赵阿勇, 刘玉芳,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64-38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2
摘要 ( 33 )   HTML ( 2 )   PDF (19095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miR-127对绵羊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通过鉴定miR-127上游核心启动子区域筛选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尾寒羊胎羊骨骼肌原代成肌细胞为试验材料,过表达或干扰miR-127后,采用RT-qPCR、EdU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探究miR-127对绵羊成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预测并鉴定绵羊miR-127核心启动子区域及其转录因子。结果表明,在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miR-127后,促进了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4的表达(P < 0.01);抑制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的表达(P < 0.05);EdU结果显示,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miR-127后,细胞阳性率显著提升(P < 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iR-127过表达可显著增加成肌细胞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并减少成肌细胞的凋亡。在细胞分化试验中,过表达miR-127显著增加了成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D1和MYHC mRNA的表达水平(P < 0.05),显著增加了MYHC的阳性肌管面积(P < 0.05)。抑制miR-127表达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调控miR-127表达的调控因子,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127上游1 500~1 800 bp(miR-127-P6)区段活性最高,推断其为miR-127的核心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在miR-127核心启动子区存在一个与转录因子PAX3的结合位点。在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PAX3后,miR-127启动子活性和miR-127的表达均极显著增加(P < 0.01)。本研究表明,绵羊miR-127显著促进绵羊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减少了成肌细胞凋亡,进而参与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发育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绵羊miR-127上游的1 500~1 800 bp是其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PAX3正向调节miR-127的转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绵羊肌肉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重测序数据评估南阳牛保种效果
刘思宇, 张曼, 张岩, 魏稚彤, 祁兴磊, 高腾云, 刘贤, 梁栋, 付彤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76-38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3
摘要 ( 26 )   HTML ( 1 )   PDF (9665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评估南阳牛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基于30头健康南阳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变异检测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信息,综合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续纯和片段(ROH)分布特征,对南阳牛保种群的保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高质量SNPs位点数目是25 929 389个;2)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9,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888 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86 1,期望杂合度为0.274 9,观测杂合度为0.255 7;3)世代有效群体含量在1 000代前为2 834头,在20代前为149头,呈逐年下降趋势;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南阳牛保种群没有明显分层;5)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8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83±0.02;6)30头南阳牛个体共分为7个家系,公牛可分为5个家系;7)共检测到ROH片段数目是4 992个,平均每头南阳牛的ROH片段长度为约74.41 Mb,总长度为2.18 G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31,0.5 Mb以下的ROH片段占比最多为75.72%,2~4 Mb的ROH片段占比最少为0.16%。综上所述,南阳牛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没有出现明显分层,近交水平较低,但仍有个别个体近交较高。因此,未来的保种工作应加强选种和选配管理,以促进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槲皮素抑制自噬恢复LTA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
李相辰, 王林楠, 于正青, 张莉, 杨晨晨, 宋亮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87-38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4
摘要 ( 31 )   HTML ( 1 )   PDF (7508KB) ( 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槲皮素(quercetin)修复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mmary alveolar cells-large T antigen, MAC-T)紧密连接损伤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MAC-T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LTA组(0、0.1、1、10 μg·mL-1)、不同浓度的槲皮素组(0、5、10、20 μmol·L-1)、空白组,检测不同浓度LTA和槲皮素对MAC-T细胞活力的影响。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低、中、高浓度LTA组(0.1、1、10 μg·mL-1),筛选LTA最佳作用浓度;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高浓度LTA+低浓度槲皮素(5 μmol·L-1)、高浓度LTA+中浓度槲皮素组(10 μmol·L-1)、高浓度LTA+高浓度槲皮素组(20 μmol·L-1),筛选槲皮素最佳作用浓度。在自噬与紧密连接关系的研究中,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高浓度LTA组、高浓度LTA+中浓度槲皮素组、高浓度LTA+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组(50 μmol·L-1)。每组均进行3次重复,槲皮素与氯喹均在LTA作用前加入,即使用槲皮素和氯喹分别孵育细胞3 h后,再加入10 μg·mL-1 LTA继续培养12 h,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LTA和槲皮素对MAC-T活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1)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高浓度LTA对MAC-T活力有显著影响,但细胞活性维持在90%以上,不同浓度槲皮素对MAC-T活力均无显著影响。此外,LTA诱导后的MAC-T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自噬水平升高;槲皮素作用MAC-T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自噬水平降低;自噬抑制剂CQ作用后,自噬水平被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LTA可导致MAC-T自噬过度激活,破坏紧密连接功能,而槲皮素可通过抑制自噬恢复紧密连接功能。该研究结果为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HDLBP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表达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袁紫金, 王婉昕, 邢娅, 李家惠, 薛颖, 葛晶, 赵敏孟, 刘龙, 龚道清, 耿拓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897-39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5
摘要 ( 23 )   HTML ( 2 )   PDF (11369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活体与细胞模型探究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DLBP)的亚细胞分布、基因功能及其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本研究选取70日龄健康朗德鹅公鹅14只,单笼饲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平均体重为3.71 kg,自由采食)和试验组(平均体重为3.72 kg,填饲20 d)进行活体模型试验。从23日龄朗德鹅胚胎中分离肝细胞并过表达HDLBP基因进行细胞模型试验。首先采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技术对鹅原代肝细胞中HDLBP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其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填饲鹅和对照鹅肝脏全细胞HDLBP(wHDLBP)及线粒体中HDLBP(mHDLBP)的蛋白质丰度,然后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HDLBP,检测其对细胞中mHDLBP蛋白质丰度、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活性氧类物质(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HDLBP过表达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相关信号通路,并在活体模型中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HDLBP可结合到线粒体中;填饲组wHDLBP和mHDLBP蛋白质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HDLBP显著增加mHDLBP的蛋白质丰度(P < 0.05),增加MDA(P < 0.01)和ROS(P < 0.05)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 < 0.05)及T-SOD(P < 0.05)和GSH-PX(P < 0.05)活性;HDLBP过表达所影响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炎症相关通路。此外,相对于对照组,填饲组中炎症相关基因IL1R1、TNFSF10、LTC4S、NCF1、SFTPA1及KDR的表达可能受到HDLBP的调控而显著减少(P < 0.05,0.01或0.001)。HDLBP能够与线粒体结合,填饲显著降低鹅肝全细胞和线粒体样中HDLBP的蛋白水平,过表达HDLBP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强,因此HDLBP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为鹅肥肝提供保护。

狮头鹅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体重体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黄红艳, 张力允, 黄智荣, 伍仲平, 张续勐, 欧阳宏佳, 陈俊鹏, 林桢平, 田允波, 李秀金, 黄运茂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14-39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6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 (2735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狮头鹅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体重体尺性状全基因关联分析。本试验随机选取2年龄休产状态的狮头鹅111只(公鹅20、母鹅91只),进行体重和体尺指标表型测定和二代基因组测序(5×),对测序数据进行SNPs位点检测,计算狮头鹅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单标记回归混合模型开展SNPs与体重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本试验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即全基因组水平阈值(0.05/总SNPs)和染色体水平阈值(0.05/染色体SNP数目),确定显著性SNPs位点,并对染色体水平显著性SNPs位点上、下游50 kb进行基因注释。经过质控,共计获得7 577 552个有效SNPs用于进一步分析。群体多样性分析显示,历史有效群体含量、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别为234、0.25、0.34、0.26、0.34和0.22。共检测出6 164个连续纯合片段,长度在1.0~2.0 Mb的纯合片段占比最多(74.4%)。体重体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38个染色体水平显著性SNPs,涉及90个基因。其中影响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有7个,即D2HDH、THAP4、ESPNLEPT1、TNPO3、MCF2L、AIP1。本研究利用二代基因组测序数据发现,狮头鹅群体存在一定程度近交现象,挖掘出与狮头鹅体重和体尺性状相关的7个候选基因,可为后续狮头鹅群体保种、功能基因研究和分子育种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SNP位点的吉林梅花鹿分子系谱构建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范广轩, 王天骄, 董依萌, 王洪亮, 丁宁, 王莘皓,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25-39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7
摘要 ( 20 )   HTML ( 3 )   PDF (12186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全基因重测序技术获得的SNP位点为吉林梅花鹿保种群构建分子系谱,并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在锯茸期采集保种群的吉林梅花鹿血液10 mL(n=425),其中成年公鹿132只、成年母鹿208只、仔鹿85只,提取DNA后进行全基因重测序。通过计算血源同源系数(IBD)分析吉林梅花鹿亲缘关系;基于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系统发育树和群体分化指数(Fst)等对吉林梅花鹿保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全基因重测序筛选出25 548 601个高质量SNPs,425个样本共组成了90 100对亲缘关系,平均亲缘系数为0.435 1,得出195对父子关系与143对母子关系,占到采样群体原始系谱记录的92%,检出原始系谱错误率为2.2%,纠正了原始记录错误8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群体分化指数(Fst),东丰型吉林梅花鹿与伊通型距离较远;绘制系统发育树,将吉林梅花鹿保种群划分为17个家系;采用的SNP标记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7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7,吉林梅花鹿保种群平均近交系数为0.078,存在较弱的近交。本研究建立了吉林梅花鹿保种群的分子系谱并对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保护吉林梅花鹿遗传多样性和规划保种群后续选育计划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与繁殖
基于Smart-seq2探究玻璃化冷冻对猪孤雌激活囊胚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柏高, 龙熙, 张亮, 徐皆欢, 戴建军, 赵学明, 潘红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36-39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8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 (2795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玻璃化冷冻对猪孤雌激活(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 PA)囊胚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猪PA囊胚为研究对象,根据试验处理分为新鲜组、玻璃化冷冻组Ⅰ和玻璃化冷冻组Ⅱ,随后从每组挑选3枚形态良好的囊胚,利用Smart-seq2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玻璃化冷冻组Ⅰ与新鲜组相比,共鉴定到77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DEGs与细胞脂质代谢过程、细胞葡萄糖稳态、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玻璃化冷冻组Ⅱ与新鲜组相比,共鉴定到1 613个DEGs,主要与糖异生、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等相关;玻璃化冷冻组Ⅱ与玻璃化冷冻组Ⅰ相比,鉴定到822个DEGs,主要与丙酮酸代谢过程、N-聚糖生物合成、细胞衰老等相关。综上,本研究基于Smart-seq2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揭示了玻璃化冷冻对猪PA囊胚脂质代谢、能量代谢、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FKBP5基因对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古丽米热·阿布都热依木, 张欣如, 吴阳升, 陈莹, 汪立芹, 徐新明, 黄俊成, 林嘉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47-39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19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 (7328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FKBP5在绵羊卵巢颗粒细胞(GCs)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从乌鲁木齐市华凌屠宰场的20个2岁左右处于性成熟阶段的阿勒泰羊卵巢中分离GCs。将试验分为4组:GC(空白对照)、GC+NC(转染siRNA-NC)、GC+ siFKBP5(转染siRNA-FKBP5)、GC+ siFKBP5+LH(促黄体生成素处理转染siRNA-FKBP5)。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FKBP5蛋白在GCs中的定位。通过EdU、Tunel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对AKT和ERK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其对E2、P4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FKBP5表达于GCs细胞质中。FKBP5表达量随着LH浓度不断升高;5 IU·mL-1 LH作用4 h,FKBP5表达较高(P < 0.001)。干扰FKBP5后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并显著降低PCNA蛋白表达量(P < 0.001);显著促进了细胞凋亡,增加了BAX的表达并减少了Bcl-2的表达(P < 0.001);显著抑制了GCs中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E2和P4的分泌(P < 0.001)。LH处理部分改善了干扰FKBP5对GCs的影响(P <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FKBP5影响绵羊GCs的增殖、凋亡、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E2和P4的分泌,其功能受LH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KBP5在绵羊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FecB基因型和不同直径绵羊卵泡中BMP/SMAD通路活性及蛋白表达差异
龚一鸣, 贾一轩, 李佳骏, 王翔宇, 贺小云, 储明星, 狄冉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57-39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0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 (5617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不同FecB基因型对绵羊卵泡中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揭示成熟大卵泡和小卵泡之间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TaqMan分型方法筛选出不同FecB基因型的母羊, 同期发情后取卵泡期成熟卵泡和黄体期卵巢表面小卵泡, 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BMP/SMA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通路活性。结果表明, 对于小卵泡组, FecB突变型卵泡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B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1B, BMPR1B)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卵泡(P<0.05), 但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 SMAD4)表达量和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卵泡(P<0.05);对于成熟大卵泡组, FecB突变型卵泡中FKBP脯氨酰异构酶1A(FKBP prolyl isomerase 1A, FKBP1A)和SMAD4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卵泡(P<0.05), Ⅰ型受体(BMPR1B)和Ⅱ型受体(BMPR2) 的蛋白表达量及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另一方面, 对比FecB突变型小卵泡和成熟大卵泡发现: 成熟大卵泡中BMPR1B和SMAD4蛋白表达量和SMAD1/5/9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小卵泡(P<0.05)。上述结果表明, 由于SMAD4表达量的下降, FecB突变型大、小卵泡中结合到基因组靶区域的SMAD4-SMAD1/5/9蛋白复合物均相对较少, 将导致通路活性降低, 而且由于小卵泡中较低的SMAD1/5/9磷酸化水平, 其通路活性更低。另外, 绵羊突变型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后BMP/SMAD通路活性显著增强。

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师睿, 李珊珊, 张海亮, 路海博, 闫青霞, 张毅, 陈绍祜,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68-39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1
摘要 ( 30 )   HTML ( 1 )   PDF (3257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 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 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 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 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I), 共包含1 787 590和2 476 422条表型数据。同时对该原始表型数据进行详细的质控和分组。随后, 通过BLUPF90软件的airemlf90模块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和重复力模型对6个地区的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 使用双性状动物和重复力模型估计同一性状不同地区之间的遗传相关, 作为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效应(G×E)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 研究所设定的质控条件能够剔除分布异常的表型值; AFC的遗传力较高且在地区间差异较大(0.06~0.40), 而CI的遗传力较低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小(0.02~0.04);在大多数地区组合下, 2个繁殖性状皆检测到了显著的G×E效应(P<0.05)。综上, 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表现存在差异, 且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G×E效应。因此, 对我国奶牛繁殖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时需考虑区域性差异及G×E效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褪黑素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缓解棕榈酸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损伤
王忆, 巩建飞, 衡诺, 胡樱凡, 王蕊, 王欢, 朱妮, 何维, 胡智辉, 郝海生, 朱化彬, 赵善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78-39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2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 (3136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褪黑素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BEECs)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本试验以BEECs为研究对象, 分为3组: 对照组、PA组和褪黑素组, 其中, 对照组添加0.2 mmol·L-1 BSA溶剂, PA组添加0.2 mmol·L-1 PA, 褪黑素组同时添加0.2 mmol·L-1 PA和100 nmol·L-1褪黑素。本研究通过CCK8法(n=4)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n=3)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 利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ROS水平(n=3);进一步使用Seahorse XFe96细胞代谢呼吸动态分析仪检测耗氧率、基础呼吸值、ATP合成能力等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相关指标(n=4);qRT-PCR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基因MFN1、DRP1和PGC1-α的mRNA表达变化量(n=3);最后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MFN1、p-DRP1、DRP1和PGC1-α的表达变化量(n=3)。结果显示: 与PA组相比, 1)添加褪黑素能显著降低BEECs线粒体ROS水平(P<0.05), 并显著提高BEECs活力和显著降低BEECs凋亡率(P<0.05);2) Seahorse结果提示, 添加褪黑素能显著提高线粒体基础呼吸值、ATP产量和最大耗氧量(P<0.05), 此结果表明褪黑素能改善线粒体功能, 促进线粒体有氧呼吸, 增加ATP产量; 3) qRT-PCR结果表明, 添加褪黑素能显著降低MFN1、DRP1的mRNA表达量, 显著提高PGC1-α的mRNA表达量(P<0.05);4) Western-Blot检测发现褪黑素组中MFN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 p-DRP1/DRP1和PGC1-α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 本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改善BEECs线粒体动力学功能, 从而缓解PA诱导下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提高线粒体呼吸功能, 最终增强BEECs活力和降低BEECs凋亡; 本研究初步探究了褪黑素对PA诱导BEECs损伤的作用机制, 为提高严重NEB奶牛低繁殖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营养与饲料
仿生消化法估测生长猪饲料有效能的准确性及可加性研究
任聪, 张虎, 王钰明, 解竞静, 萨仁娜, 赵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3988-40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3
摘要 ( 34 )   HTML ( 4 )   PDF (2418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仿生消化法估测生长猪饲料原料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净能(NE)的准确性和可加性,为快速获得生长猪饲料的有效能值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生长猪仿生消化法测定12个能量饲料、9个蛋白质饲料,以及由上述21个饲料原料配制的17个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通过EHGE、粗蛋白(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估测DE、ME及NE值。比较饲料原料有效能(DE、ME、NE)估测值与GB/T 39235—2020中同本研究同名的17个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乘以总能(GE)实测值得出的体内有效能值的差异及相关性,以验证仿生消化法估测饲料有效能的准确性。根据饲料原料的有效能估测值计算饲粮有效能加权值,并根据饲粮EHGE估测有效能的数学模型获得饲粮的有效能值,比较两者的差异以验证仿生消化法估测饲料有效能值的可加性。结果表明,采用GB/T 39235—2020计算的17个饲料原料的DE、ME、NE对EHGE结合CP、ADF估测的有效能值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4,0.778和0.870。回归诊断分析发现,米糠、小麦麸和玉米胚芽粕偏离了其他14个饲料原料样品体内值与估测值的线性关系(DFFITS>$ 2 \sqrt{\frac{p}{n}} $)。剔除上述3个样品后,GB/T 39235—2020计算的体内有效能对估测值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高于0.93。17个试验饲粮的EHGE实测值对加权计算值,DE、ME和NE的估测值对加权计算值的线性回归与Y=X重叠(R2>0.95,P < 0.01)。上述结果表明,仿生消化法可以满意地估测14个饲料样品的有效能值,但低估了米糠和小麦麸的有效能值,却高估了玉米胚芽粕的DE和ME。仿生消化法测定的EHGE及通过EHGE估测的DE、ME、NE均具有良好的可加性。

不同饲养模式下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免疫、肠道结构及盲肠菌群的对比分析
张纪桥, 蔡瑛婕, 李雨笑, 曹敞, 李涛, 鲍秀瑜, 张建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01-40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4
摘要 ( 37 )   HTML ( 1 )   PDF (7828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三种饲养模式对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结构及盲肠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同批次70日龄健康略阳乌鸡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笼养组、网上平养组和散养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预试验1周,所有试验鸡饲喂相同基础日粮,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至119日龄。每隔7 d测定体重,试验期间记录耗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样本收集包括血清、小肠和肠黏膜(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以及盲肠内容物。结果表明:网上平养组、笼养组公母鸡的体重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 < 0.01),试验后期(105~119日龄)笼养组母鸡体重显著高于网上平养和散养组(P < 0.01);网上平养和笼养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散养组(P < 0.001、P=0.005),散养组料重比(F/G)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02);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免疫指标检测发现,网上平养组、笼养组和散养组公鸡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均无显著差异(P>0.05),网上平养母鸡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笼养和散养母鸡(P < 0.05);肠道形态切片结果显示,网上平养组和笼养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值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 < 0.05);各组盲肠内容物16S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分析,散养组增加了变形菌门、ε变形菌门和螺旋体的相对丰度,减少了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网上平养组放线菌、疣微菌和绿弯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笼养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散养组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肠球菌和弯曲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粪杆菌、拟杆菌和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笼养组中拟杆菌和理研菌科的相对丰度升高。综上所述,网上平养和笼养模式下的略阳乌鸡生长性能更优及肠道更加健康,网上平养模式可以改善母鸡免疫能力;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网上平养模式是更合适略阳乌鸡的饲养方式。

预防兽医
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单抗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廖焕程, 石正旺, 罗俊聪, 王婉莹, 冯露, 周静, 张帆, 石鑫泰, 田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12-40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5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 (4201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0E6与11C7。叠加试验表明,两株单抗的叠加率为49.45%,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间接ELISA和IFA试验显示,两株单抗与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单抗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Cathay株口蹄疫病毒,不与其他口蹄疫病毒毒株交叉反应。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E6单抗的轻链为Kappa链,11C7单抗的轻链为Lamda链,两株单抗重链类型均为IgG2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株特异性结合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特异性。应用两株单抗建立O型口蹄疫Cathay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的快速诊断防控与研究建立了基础。

猪轮状病毒重组VP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高力国, 申翰钦, 陈诒全, 陈胜, 蔺文成, 陈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21-40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6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2276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的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以PoRV截短的VP6*(aa149-33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PoR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截短的重组VP6*(aa149-332)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大小为22.5 ku。优化后的ELISA反应条件:VP6*(aa149-332)包被量为25 ng·孔-1,抗原4 ℃过夜包被,5%脱脂奶粉溶液37 ℃封闭2 h,待检血清1 ∶400稀释、37 ℃孵育30 min,酶标羊抗鼠IgG二抗1 ∶24 000稀释、37 ℃孵育30 min,显色15 min。试验确定阴阳性临界值OD450 nm=0.418,可检测到抗体的最大稀释度为1 ∶3 200,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0%,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28份血清与Western blot结果符合率为96.42%。ELISA OD450 nm值与中和抗体效价log2相关系数R2=0.878 5。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PoRV抗体间接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PoRV的临床血清样本抗体检测。

16株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赵康宁, 杨忠龙, 陈怡, 朱春成, 郭云飞, 印云聪,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29-40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7
摘要 ( 38 )   HTML ( 1 )   PDF (4330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新出现的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变异特征, 对2022—2023年分离鉴定的H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并对代表株进行了抗原差异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5株家禽源和1株野鸟源H3N3亚型AIV。全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 16株分离株均属于欧亚分支, 其HA基因均源自H3N8亚型AIV, 与人源H3N8亚型AIV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3%~99.2%;NA基因均源自H10N3亚型AIV, 与人源H10N3亚型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1%~98.4%;内部基因片段均来自H9N2亚型AIV。分离株HA基因裂解位点均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分离毒株存在多个能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适应性及致病性的突变位点, 如PB2蛋白的A588V和E627V突变、PB1蛋白的I368V和S375N突变等。抗原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株与华东地区早期流行株的HI抗体滴度相差1 log2~3 log2。因此, 本研究分离的16株H3N3亚型AIV均为三源重组病毒, 由H9N2亚型AIV提供全部内部基因, 毒株存在多个哺乳动物适应性及致病性增强的突变, 并已传播给野禽。本研究揭示了新型H3N3亚型AIV的遗传特征、变异和多宿主分布情况, 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Rab32对禽偏肺病毒C型复制的影响
冯旭飞, 亓宇翔, 于瀚哲, 张正洲, 王如嘉, 孟闯, 董魁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41-40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8
摘要 ( 23 )   HTML ( 4 )   PDF (8370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Rab32对禽偏肺病毒C型(aMPV/C)复制的影响, 将A549细胞接种aMPV/C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并用Image J软件对所采集图像的共定位系数进行分析; 将pCMV-Flag-Rab32、pCMV-Flag、siRab32以及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收集样品中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aMPV/C N和Rab32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 将pCMV-mcherry-Rab32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A549细胞, 24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将pCMV-Flag-Rab32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 36 h后收集细胞样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 Rab32与aMPV/C在细胞质中存在明显的共定位; Rab32与aMPV/C的共定位系数极显著高于未接毒组(P<0.01);过表达Rab32后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 Rab32和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干扰Rab32表达后, N基因的转录水平, Rab32和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降低(P<0.01);Rab32可与多个aMPV/C蛋白(N、F、M、G、SH、P、M2-1、M2-2、L1、L2、L4)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 而与L3蛋白无明显共定位; IP样品中表达N和M2-2蛋白的样品出现特异性条带, 其他蛋白无特异性条带。综上表明Rab32可能通过与aMPV/C N和M2-2蛋白之间的互作从而调控病毒的复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明Rab32调控aMPV/C复制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

一株鸽副黏病毒Ⅰ型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张姗, 刘大虎, 刘宝京, 梁琳, 梁瑞英, 汤新明, 仇旭升, 丁铲, 丁家波, 侯绍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51-40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29
摘要 ( 32 )   HTML ( 1 )   PDF (3226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天津的病死鸽病料中分离鉴定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1, PPMV-1), 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分析, 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 在SPF鸡胚上分离纯化病毒; 经遗传演化分析、致病性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 病死鸽的脏器样品经RT-PCR鉴定为NDV核酸阳性; 鸡胚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鸽副黏病毒Ⅰ型毒株, 命名为Pigeon/TJ/CH/020/2020 (TJ20)。通过对病毒F基因测序及进化树分析, 确定该分离毒株属于ClassⅡ类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 裂解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112R-R-Q-K-R-F117, 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TJ20株与LaSota疫苗株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TJ20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8.38·0.1 mL-1、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8.64·0.1 mL-1、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2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19。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1月龄鸽人工感染TJ20株后第4天开始出现嗜睡、垂翅、腹泻、瘫痪、斜颈扭头等新城疫典型临床症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本研究从病死鸽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致病性的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的TJ20毒株, 为后续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材料。

一株广谱沙门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刘炜, 马嘉怡, 耿浩宇, 谢添, 苗苏南, 廖宗杰, 耿士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61-40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0
摘要 ( 30 )   HTML ( 1 )   PDF (7719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噬菌体能够特异性裂解靶向细菌, 被认为是抗生素有效替代者。为了筛选到有效裂解沙门菌的噬菌体, 为探索新的沙门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用丝裂霉素C诱导并分离纯化沙门菌噬菌体, 通过噬菌斑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宿主谱测定、生物学特性测定以及对该噬菌体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评估该噬菌体。结果显示: 成功诱导出1株广谱的长尾沙门菌噬菌体, 命名为SP18-108, 该噬菌体能够裂解至少14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 在30~40 ℃及pH 4~12条件下活性稳定; 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 该噬菌体全长为43 250 bp, GC%含量为49.96%, 已知功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s, CDS)占比为52%。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 该噬菌体属于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本研究诱导过程中分离出1株不具有溶源基因的广谱沙门菌噬菌体, 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抗菌剂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内化素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马金锐, 史文静, 田常青, 董志杰, 赵学慧, 芝吉, 曹青, 魏衍全, 宋维丽, 薛惠文, 苟惠天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69-40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1
摘要 ( 29 )   HTML ( 2 )   PDF (1942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方法。通过PCR扩增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内化素G(InlG)基因, 构建pET-32a-InlG重组表达载体, 通过诱导表达获得InlG重组蛋白, 将其纯化后免疫小鼠(100 μg·只-1), 经细胞融合、克隆和筛选共获得了3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1D2、1D2-1和2H10。经鉴定, 其分泌抗体亚型均为IgG1。利用制备的1D2-1作为捕获抗体,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兔多抗作为检测抗体, 初步建立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mAb)与InlG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 与沙门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均不发生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 该方法检测LM纯培养物的检测限为1.0×106 CFU·mL-1。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 各组变异系数在5%~10%之间(< 10%)。综上, 本研究利用抗内化素G蛋白的mAb和兔多抗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可用于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检测。

利用大蜡螟幼虫和小鼠感染模型筛选猪链球菌血清2、3和9型三价灭活疫苗候选菌株
朋璐, 张衡, 庞思琪, 乔竹林, 张小芬, 谭臣, 宋云峰, 周锐, 黎璐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77-40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2
摘要 ( 27 )   HTML ( 2 )   PDF (12958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估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血清2、3、9型强毒株制备的三价灭活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使用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 从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中筛选出血清2、3和9型强毒株各1株(SS1803、SS1803024、SS1696), 检测其生长曲线和毒力因子。将菌株分别灭活及混合灭活后与佐剂混合, 用4×107 CFU、8×107 CFU SS1803、2×108 CFU、5×108 CFU SS1803024、1×108 CFU、5×108 CFU SS1696及三价灭活苗(2×107 CFU SS1803+1.5×108 CFU SS1803024+3×107 CFU SS1696)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两轮免疫, 采集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 分别用3种菌株致死剂量攻毒后观察小鼠免疫保护率, 同时用亚致死剂量攻毒三价苗免疫组, 测定小鼠血、脑、肺、脾的组织载菌量和细胞因子IL-6、IL-12水平, 并观察脑、肺、脾、肾中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 3株疫苗候选菌株的毒力基因鉴定分别为SS1803: 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 SS1803024: 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 SS1696: 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单价和三价疫苗免疫组均能产生对应免疫血清型的IgG抗体, 以产生IgG1型抗体为主。三价疫苗免疫组能对2、3、9型3个菌株攻毒分别提供83.3%、66.7%和66.7%的保护率, 能显著降低感染后小鼠组织中的载菌量, 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组织病变程度。本研究筛选临床流行率高的2、3、9型强毒株, 联合制备三价灭活疫苗, 能够对小鼠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为猪链球菌多价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材料。

基于16S rDNA分析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对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何塔娜, 胡馨匀, 米洁兰, 高立, 张艳萍, 祁小乐, 崔红玉, 杨桂连,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091-40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3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 (11206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 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 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 对照组饲喂PBS, 连续饲喂4周后, 基于16S rDNA测序方法, 比较两组鸡肠道菌群发生的相对改变。结果表明, 在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后, 通过α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 试验组菌群丰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菌群组成的属水平上, 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 螺旋体科NK4A136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罗氏菌属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 在种水平上, 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组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乳杆菌、拟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类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结果提示, 本试验条件下, 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改变了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丰富度, 增加了有益菌菌群的物种丰度。

基础兽医
干扰素调节因子敲减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付艺乾, 梁东阁, 王铭洋, 潘佳佳, 杨彦宾, 曾磊,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00-41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4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8570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1-9后PRV的增殖情况;利用RT-qPCR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PRV-gB、IFN-β、ISG-15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gB蛋白的表达水平。敲减效率测定结果显示,PK15细胞中的IRF1-9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及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减IRF1-9基因后有助于PRV的增殖;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敲减IRF1-9基因后,PRV-g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敲减IRF1-9抑制PRV诱导的IFN-β、ISG-15以及IL-6 mRNA表达。综上所述,IRF1-9是PRV在PK-15细胞内复制的宿主限制因子。

TSG101基因敲低对猪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王梦迪, 王昱旻, 张震, 鲁秀香, 王恒, 樊文杰, 姚晨, 刘鹏翔, 马延杰, 褚贝贝, 王江, 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10-41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5
摘要 ( 27 )   HTML ( 2 )   PDF (6961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使用慢病毒包装敲低技术构建敲低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的慢病毒质粒及稳转PK15细胞系,并验证该敲低细胞系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影响。针对TSG101基因构建并筛选, 成功获得重组慢病毒,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并使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转敲低TSG101基因的PK15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所构建的细胞系进行编辑效率检测;使用CCK-8法对筛选出的细胞系进行细胞活力及生长状况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子代病毒滴度方法验证该细胞系对PRV复制的影响;最后对PRV的吸附、进入以及复制阶段的试验探究敲低TSG101基因对于PRV感染有影响的阶段。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构建的细胞系中TSG101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将该细胞系命名为sh-TSG101细胞系;2)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敲低TSG101基因对细胞活性及生长情况无显著影响;3)使用PRV-GFP、PRV-QXX感染sh-TSG101,体外试验证明敲低TSG101对PRV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病毒的吸附、进入以及复制试验证明,敲低TSG101在PRV的复制阶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TSG101基因敲低的PK15细胞系,体外敲低TSG101能够显著抑制PRV增殖,为PRV等DNA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进一步探究TSG101调控PRV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武汉地区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
张诣, 徐婕, 宋晓愿, 周世伟, 滕雨萌, 刘晓丽, 程国富, 谷长勤, 张万坡,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21-41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6
摘要 ( 24 )   HTML ( 1 )   PDF (17730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统计、调查武汉地区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品种、绝育情况、坏死灶数、出血灶数)并分析其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临床收集犬乳腺肿瘤208例并统计品种、性别、年龄、绝育情况等临床信息, 运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组织学诊断后统计坏死灶和出血灶数, 用SPSS27.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武汉地区208例乳腺肿瘤患犬均为雌性, 发病年龄1~15岁, 平均发病年龄9.7岁, 易发品种为贵宾犬和杂交犬, 未绝育的犬更易发病。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 乳腺肿瘤良恶比接近1∶1, 其中, 良性肿瘤高发类型为混合瘤和复杂瘤, 恶性肿瘤高发类型为导管癌和混合癌, 出血、坏死在恶性肿瘤中更加常见。经相关性分析可知患犬年龄与恶性肿瘤类型(P=0.016)、出血灶数(P < 0.01)、坏死灶数(P < 0.01)相关, 出血灶数与坏死灶数(P < 0.01)相关。年龄、坏死灶数和多灶性出血可作为犬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的犬发生乳腺肿瘤时易出现坏死和出血, 年龄、坏死灶数、多灶性出血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四烯雌酮固体分散体
朱珍珍, 刘大虎, 杨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31-41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7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 (8595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制备四烯雌酮(altrenogest, ALT)固体分散体, 提高四烯雌酮的溶解度及其生物利用度, 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聚乙烯吡洛烷酮K30(polyvinyl pyrrolidone k30, PVPK30)为药物载体, 叔丁醇为冻干溶剂, 冷冻干燥法制备四烯雌酮固体分散体。以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所得ALT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进行评估, 采用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XRD)、同步热分析法(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TG-DS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扫描电镜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等方法来描绘其特性, 并研究其在体外的溶出规律。结果显示, 四烯雌酮固体分散体最优制备工艺为药载比1∶8, 叔丁醇浓度为50%, 超声时间80 min。固体分散体在pH为7.4的PBS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为原料药的5.91倍, 1∶8混合物的3.65倍, 固体分散体6 h体外累积溶出率为89.09%, ALT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的累积溶出率为32.94%、28.93%。综上所述, 此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有效提高四烯雌酮原料药的溶解度。

蒲公英甾醇对AFB1性肝损伤肉鸡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刘馨蔓, 周鸿缘, 桑锐, 葛冰洁, 闫可心, 王巍, 于明弘, 刘晓童, 邱谦, 张雪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41-41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8
摘要 ( 32 )   HTML ( 1 )   PDF (5851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蒲公英甾醇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性肝损伤肉鸡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将120只肉鸡随机分成6组: 空白组, 模型组, 蒲公英甾醇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 BW)及阳性组(300 mg·kg-1水飞蓟宾)。除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外, 其余各组饲喂含有0.5 mg·kg-1 AFB1的日粮, 连续喂养21 d建立肉鸡肝损伤模型, 且每日在饮水中给予各组对应浓度的药物。试验期间记录各组肉鸡体重和采食量并计算料重比; 通过试剂盒检测肉鸡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含量; 通过试剂盒检测肉鸡肝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的含量;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肉鸡肝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 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NAD(P) H: 醌氧化还原酶1(NAD(P) H: Quinone oxidoreductase-1, NQO1) 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 蒲公英甾醇高剂量组在14、21 d可提高AFB1性肝损伤肉鸡的体重(P < 0.05)并降低料重比(P < 0.05);试验21 d后, 蒲公英甾醇高剂量组降低AFB1性肝损伤肉鸡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LT(P < 0.05)、AST(P < 0.01)、GGT(P < 0.01)、TBIL(P < 0.01)和ALP(P < 0.01)的活性; 蒲公英甾醇高剂量组抑制AFB1性肝损伤肉鸡肝中ROS和MDA含量(P < 0.01), 并提高SOD(P < 0.01)、CAT(P < 0.05)和GSH(P < 0.05)活性; 蒲公英甾醇高剂量组可上调AFB1性肝损伤肉鸡肝中Nrf2(P < 0.05)、NQO1(P < 0.01)和HO-1(P < 0.0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下调Keap1 mRNA(P < 0.05)及蛋白表达水平。综上, 蒲公英甾醇可通过调控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肉鸡肝中ROS、MDA的过量产生并提高抗氧化物SOD、CAT、GSH含量, 增强肝抗氧化功能, 且明显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其生长性能, 从而对AFB1诱导所致的氧化损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陈皮精油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
刘玲, 史万玉, 李秀梅, 王明华, 翟向和, 周炜炜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53-41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39
摘要 ( 31 )   HTML ( 1 )   PDF (4025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陈皮精油抗炎作用。通过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分泌水平, 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陈皮精油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含量, 抑制iNOS、COX-2、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 陈皮精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 有效缓解由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一株鸡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育雏早期蛋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于秀菊, 胡燕姣, 刘佳悦, 王海东, 朱芷葳, 范阔海, 王蓉蓉, 段承昊, 石佳炜, 杨丽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61-41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0
摘要 ( 30 )   HTML ( 3 )   PDF (14353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健康海兰褐鸡肠道中分离鉴定乳酸菌, 并研究其对育雏早期蛋鸡肠道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细菌培养技术、16S rRNA测序和牛津杯扩散法, 分离、筛选、鉴定可产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 检测其对高温、pH和胆盐的耐受性; 动物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兰褐鸡, 随机分为4组, 每组60只鸡, 包括对照组(C)、低剂量唾液乳杆菌CL09组(L)、中剂量唾液乳杆菌CL09组(M)和高剂量唾液乳杆菌CL09组(H), 研究该乳酸菌菌株对育雏早期蛋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表明: 分离菌为可产细菌素的革兰阳性菌, 结合16S rRNA鉴定结果将其命名为唾液乳杆菌CL09, 该菌的无细胞上清液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的生长。该菌的耐受温度为60 ℃, 具有耐酸、耐胆盐的特性。动物试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灌服唾液乳杆菌CL09可以增加雏鸡体重和免疫器官重量; H组十二指肠、空肠的隐窝深度变化最为显著, L和M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 且H组十二指肠绒毛呈“波浪形”; M和H组肠道干细胞标记基因Lgr5和Bmi1表达水平升高极显著(P<0.001);H组的黏膜屏障基因Zo-1和Ocln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极显著(P<0.01);M组潘氏细胞标记性基因Lyz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L、M和H组的杯状细胞标记基因Muc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 且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 源自健康海兰褐鸡肠道的唾液乳杆菌CL09, 通过促进雏鸡肠道干细胞分化为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 增加绒毛高度, 降低隐窝深度, 从而增大肠道的黏膜面积。该菌具有调节育雏早期鸡肠道健康的良好特性, 可作为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临床兽医
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特征的研究
王靖萱, 代立志, 王振宇, 刘滢, 禹桐, 严敏, 王瑞龙, 肖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72-41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1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 (15532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胰岛素抵抗全过程的小鼠模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肝内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30只饲喂普通维持饲料作为对照组(Con组),另外30只饲喂高脂饲料作为高脂饮食组(HFD组)进行造模,分别于饲喂的第4、6、8、10和12周,各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进行处理,经胰岛素抵抗评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全过程的模型。在第8和12周,采集鼠尾血液,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s, IGTT)和胰岛素耐受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s,ITTs)。在第4、6、8、10和12周,采集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样品进行试验:1)检测空腹血糖和血清含量;2)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的Srebp-1c酶、PFK1和COX-Ⅰ含量;3)生化检测血清中的ALT和AST含量;4)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的PI3K、Akt、P-Akt、GLUT4、GSK-3β、P-GSK-3β、FOXO1、P-FOXO1、SIRT1、AMPK、P-AMPK、PGC-1α蛋白表达量;5)采用透射电镜、HE染色、油红O染色、PAS染色检测肝病理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12周的高脂日粮引起小鼠肥胖、HOMA-IR增加,油红O染色显示,明显的脂肪沉积,成功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全过程模型;2)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小鼠ALT和AST增加,HE结果显示,明显的脂滴空泡、肝细胞结构紊乱;3)在饲喂高脂日粮的第4周之后,肝胰岛素上游信号开始受到影响;4)与Con-6组相比,HFD-6组小鼠肝内的GLUT4蛋白表达量和P-FOXO1/FOXO1比值、PFK1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Con-4组相比,HFD-4组小鼠肝内的GSK-3β磷酸化、Srebp-1c酶水平逐渐降低(P<0.05);PAS结果显示从第8周开始,HFD组小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5)与Con-4组相比,HFD-4组小鼠肝的AMPK、P-AMPK、SIRT1含量显著降低(P<0.01和P<0.001);6)HFD组小鼠肝中Mfn2在第10周出现上升,Drp1蛋白的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7)与HFD-6组相比,HFD-6组小鼠肝中的PINK1和Parkin蛋白明显下降(P<0.05)。综上表明,肝作为代谢的主要器官,在饲喂60%高脂饲料后,会发生选择性胰岛素抵抗,在抵抗后整体上能量分解代谢减弱、线粒体损伤增强,而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自噬功能却减弱,另外在第8、10周时出现了短暂的线粒体生物发生与融合增强现象,说明由于肝能量缺乏导致了短暂的代偿作用。本研究从发生全过程的角度阐释肝胰岛素抵抗中的能量代谢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营养过剩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通过抑制ROS依赖性NLRP3炎性通路缓解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李亚楠, 马天文, 杨晓钰, 吴佳鑫, 吕晓萍, 任昊, 阮红日, 刘滢, 张建涛, 魏成威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86-41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2
摘要 ( 27 )   HTML ( 1 )   PDF (4589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以ROS/NLRP3炎性小体为切入点,探讨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LR)改善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的作用机制。通过缺氧/复氧方法来构建IR细胞模型,以及微动脉夹夹闭/灌注方法来构建大鼠IR模型。细胞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预处理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组。动物试验分为3组(每组10只大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灌胃处理组。检测各组ROS水平,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 p10、GSDMD)表达情况,炎性相关指标(TNF-α、IL-1β、IL-6、IL-10)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ROS、SOD、GSH-Px、MDA)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价。结果显示,1)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可以减弱IR导致的氧化应激以及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2)罗伊氏黏液乳杆菌通过减弱ROS的表达来缓解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3)罗伊氏黏液乳杆菌能够缓解IR对肠道组织的损伤,以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LR可缓解大鼠肠IR和氧化应激,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OS依赖性NLRP3炎性小体有关,为LR在肠道相关疾病的兽医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谢碧林, 林志敏, 林彬彬, 徐以娟, 林锋强, 闫露, 伍慧妮, 李翠婷, 周海欧, 李兆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196-42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3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 (4930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福建莆田某养殖场疑似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患病番鸭病料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集10日龄患病番鸭的脑、肝组织进行菌株分离纯化、16S rDNA PCR鉴定和血清型鉴定, 并检测分离纯化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得到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 分别将其命名为LC1和CX1。对2株分离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 开展遗传进化分析和MLST分型, 发现LC1和CX1分离株16S rDNA遗传进化上与鸭疫里氏杆菌福建分离株RAf115和上海分离株Yb2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 相似性为99.9%。测定其耐药性发现, 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敏感, 对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素不敏感。进一步检测该分离株对雏番鸭致病性, 结果发现两株菌株(1.3×106 CFU·mL-1)的致死率为100%, 且病死鸭表现典型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脾肿大的鸭疫里氏杆菌病。病理结果发现, 致死鸭脾红白髓界线消失, 呈现大量坏死灶。此外, 两分离株致死鸭的心肌纤维呈撕裂状病变。综上, 本研究分离并鉴定2株11型鸭疫里氏杆菌LC1和CX1, MLST分型分别为ST111、ST114, 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兔源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王佳宁, 张自强, 王帅帅, 刘玉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204-42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4
摘要 ( 27 )   HTML ( 1 )   PDF (8013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确定引起河南某规模化兔场病死兔发病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本研究对河南某规模化兔场中病死兔进行剖检并采集3份病死兔病料组织, 通过问诊, 结合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构建系统进化树和药敏试验, 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 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2株大小不等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分别命名为LY-01和LY-02株), 其分别符合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生化特性。经PCR鉴定发现, LY-01和LY-0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833 bp和1 500 bp。经同源比对分析发现LY-01与OR717622.1同源性为99.88%;LY-02与CP042907.1同源性为99.93%。经球虫检查发现, 其粪便中存在大量球虫卵, 其OPG值分别为0.64×104、0.62×104和0.68×104, 均达到肠球虫感染标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同时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综上, 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藜芦醇对轮状病毒感染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的抑制效应
彭宁, 梁雅旭, 龙菲, 余东明, 钟翔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213-42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5
摘要 ( 24 )   HTML ( 3 )   PDF (1820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感染猪肠上皮细胞的抗病毒作用。本试验以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 先测定不同白藜芦醇浓度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 再根据是否用PoRV或白藜芦醇(100 μmol·L-1)处理IPEC-J2细胞, 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PoRV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段添加白藜芦醇+PoRV感染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病毒滴度测定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oRV在IPEC-J2细胞的复制与增殖情况。结果表明: 1)在PoRV感染IPEC-J2的后期和全期添加白藜芦醇(100 μmol·L-1)可显著抑制PoRV的感染和复制(P < 0.05);2)与PoRV感染组相比, 在PoRV感染IPEC-J2的全期添加白藜芦醇(100 μmol·L-1)可极显著抑制IPEC-J2细胞上清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0、TNF-α和IFN-β的含量(P < 0.01), 后期添加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IL-10和IFN-β的含量(P < 0.05);后期和全期添加白藜芦醇极显著抑制了IPEC-J2细胞中的免疫相关因子MDA5、RIG-ITRIFMAVSLGALS9、EIF2AK2、IRF9和IFI44L的mRNA相对表达量(P < 0.01), 极显著抑制了IPEC-J2细胞中可变剪接因子SRPK1、SRPK2、HNRNPCHNRNPR的mRNA相对表达量(P < 0.01);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PoRV感染显著促进了IPEC-J2细胞中LGALS9的5号外显子和EF2AK2的2号外显子发生外显子跳跃, 而在PoRV感染IPEC-J2的后期和全期添加白藜芦醇(100 μmol·L-1)可显著抑制靶基因发生外显子跳跃。综上证实, 本研究添加100 μmol·L-1白藜芦醇可抑制PoRV对IPEC-J2细胞的感染和复制, 且在PoRV感染后的维持阶段发挥作用, 可为预防和治疗仔猪病毒性腹泻提供新的依据和参考。

研究简报
基于酶促重组酶扩增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
冯露, 田宏, 郑海学, 石正旺, 罗俊聪, 张晓阳, 尉娟娟, 周静, 廖焕程, 王婉莹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226-42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6
摘要 ( 27 )   HTML ( 4 )   PDF (2063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基于酶促重组酶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 ERA)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核酸快速检测方法。针对ASFV B646L基因保守序列, 设计特异性的ERA探针和引物, 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 建立等温条件下检测ASFV DNA的ERA方法。结果显示: 建立的ERA检测ASFV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 CV均小于10%,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对阳性样品拷贝数的检测下限为85 copies·μL-1; 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非洲猪瘟qPCR诊断方法对比, Kappa值为0.961, 具有高度一致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ERA检测ASFV方法可以用于ASFV的现场快速检测。

一株鹅源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及致病性
王艳, 高亚东, 蒋成辉, 曾巧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9):  4232-42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9.047
摘要 ( 25 )   HTML ( 3 )   PDF (5209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 昆明一朗德鹅场部分雏鹅出现软脖子症状, 伴有零星死亡, 病变疑似禽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 HPS)。本研究旨在对本次雏鹅病因进行分子病毒学诊断和病原的致病性研究。采集肝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 LMH): 1)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取培养液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 2)靶标4型禽腺病毒(serotype 4 fowl adenovirus, FAdV-4)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hexon基因进行PCR诊断, 对扩增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 3)以5×105.5TCID50/羽的剂量皮下注射感染10日龄健康泰州鹅, 进行动物回归感染以确证其致病性。结果显示, 将病料上清接种LMH细胞48~72 h后CPE明显, 细胞圆缩、间隙变大、随后碎裂、逐渐脱落, 电镜观察见二十面体无囊膜病毒粒子; PCR检测FAdV-4阳性, 分离纯化病毒, 命名为YNKM2023株; hexon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显示, 分离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FAdV-4流行毒株相似性高达99.8%~99.9%, 与印度分离株相似性为99.5%~99.6%。接种感染后, 泰州鹅未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但感染后3 d开始出现HPS的特征性病变, 感染后6 d检测到中和抗体。综上, 本研究成功分离到鹅源FAdV-4/YNKM2023株, 该毒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流行毒株高度同源, 尚未发生明显的基因漂移。分离株可以感染鹅, 病毒可以在雏鹅体内复制引起组织器官病变并产生免疫应答, 对鹅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 这有助于了解FAdV-4在鹅群的流行情况及其对雏鹅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