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0-0. 
摘要 ( 73 )   HTML( )    PDF (3229KB) ( 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1-0. 
摘要 ( 73 )   HTML( )    PDF (254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2-0. 
摘要 ( 43 )   HTML( )    PDF (120KB)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CD163基因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王慧, 冯保亮, 吴丹, 向光明, 王楠, 牟玉莲, 李奎, 刘志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27-31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1
摘要 ( 332 )   HTML( )    PDF (429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道夫受体超家族是一个结构相关的跨膜糖蛋白家族,其特征是包含高度保守的富含半胱氨酸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rich,SRCR)结构域。CD163蛋白为清道夫受体超家族的B型成员,包含9个SRCR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序列,主要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研究发现CD163蛋白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必需受体,参与PRRSV的脱衣壳过程,而且可能参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吸附和内化过程。除此之外,CD163蛋白还在免疫生理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综述就CD163分子的基本信息、相关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做综合介绍,为抗病动物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何晨鹏, 李柏珍, 刘杰, 贺建华, 伍树松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39-31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2
摘要 ( 222 )   HTML( )    PDF (2552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猪繁殖障碍是制约我国生猪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发情异常、屡配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造成母猪繁殖周期延长、产活(健)仔数下降、使用年限缩短,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RDS)受遗传因素、机能性障碍、环境、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RDS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鸡性别决定及分化关键调控基因DMRT1研究进展
郑钢, 连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52-31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3
摘要 ( 182 )   HTML( )    PDF (1990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是重要的农业动物之一,其所提供的鸡蛋是优质且廉价的动物蛋白来源。由于蛋鸡饲养中对母雏的需求偏好,使得早期性别鉴定成为蛋鸡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鉴定后会淘汰大量公雏,这不仅造成了巨大损失,还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为控制畜禽性别成为可能,性别调控机制相关的研究挖掘出了很多候选基因,其中DMRT1基因被认为是调控公鸡性腺形成的关键基因。本文系统的综述了DMRT1基因在鸡性别决定及性腺分化中的作用、相关途径以及影响其表达的潜在因素,为后续深入研究家禽性别调控机制及开发人工性别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纳米抗体及其在兽医领域的研究现状
胡湘云, 曹艳红, 吕玲燕, 刘征, 黄发才, 吴柱月, 肖正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64-31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4
摘要 ( 203 )   HTML( )    PDF (1369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抗体是一种衍生于骆驼科和鲨鱼类动物的单域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它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稳定、易于改造和表达、低免疫原性、高抗原结合性、组织穿透性强等优点,独特的分子特性使其在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及检测方面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特性、文库类型、筛选与表达策略,及其在动物疫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产品食源性病原体和药物残留检验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纳米抗体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过瘤胃葡萄糖对围产期奶畜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吴志立, 姚军虎, 雷新建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73-31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5
摘要 ( 163 )   HTML( )    PDF (1139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围产期奶畜的干物质采食量明显下降,同时还需要满足妊娠后期胎儿快速生长发育以及泌乳前期乳汁合成分泌的营养需求,导致奶畜能量代谢紊乱。能量代谢紊乱可引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和炎性疾病,对奶畜生产性能和繁殖机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过瘤胃葡萄糖(rumen-protected glucose,RPG)在消化过程中受瘤胃影响小,可在小肠部位高效吸收进入血液并提供安全高效的能量来源,以此缓解奶畜在围产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围产期的生理代谢特点,综述了RPG对围产期能量代谢、产奶量、乳成分、氧化应激、免疫和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RPG生物利用率进行了简要评价,以期为RPG在围产期奶畜营养调控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近十年PCR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杨富升,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83-31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6
摘要 ( 154 )   HTML( )    PDF (1179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寄生虫病给全球畜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寄生虫病可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寄生虫病对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PCR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给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对近十年(2012—2022)在寄生虫病诊断中使用的PCR技术和靶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猴痘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王姿月, 张子卉, 吴文学, 彭辰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195-32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7
摘要 ( 159 )   HTML( )    PDF (1130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是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成员之一,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对人与多种哺乳动物均具有致病性,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2022年5月,猴痘在非流行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暴发,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的猴痘诊断、预防与治疗方法,对猴痘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汇总,以期为猴痘的诊断、治疗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牛支原体黏附素及黏附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武琪, 张玉娟, 刘桐, 辛九庆, 徐青元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06-32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8
摘要 ( 127 )   HTML( )    PDF (1492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支原体(M.bovis)是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可导致感染牛出现肺炎、关节炎、乳房炎、角膜结膜炎和生殖道炎等多种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M.bovis黏附素在M.bovi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病原感染、细胞入侵、免疫逃逸和毒力产生。迄今为止,已鉴定出十多种M.bovis黏附素。这些黏附素主要结合宿主细胞的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硫酸肝素(heparin sulfate,HS)和淀粉样前体样蛋白-2(amyloid precursor-like protein-2,APLP2)。本文将对目前已知的M.bovis黏附素及其宿主细胞靶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M.bovis已知和未知黏附素的鉴定和应用提供参考。
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萍, 庄林林, 张笛, 董永毅, 盛中伟, 王成明, 徐步, 窦新红, 龚建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17-32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09
摘要 ( 129 )   HTML( )    PDF (1214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比例最高、危害最广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沙门菌分类较为复杂,按生物分类学可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戈尔沙门菌2个种,其中肠道沙门菌种又分为6个亚种,按表面抗原的差异可分为46个血清群和2 600多种血清型,部分血清型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生物型,上述分类或分型对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检测分型方法存在费时耗力、灵敏度低等诸多缺陷,不能及时准确地控制病原的流行。随着沙门菌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核酸检测靶点被发掘,以PCR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方法不仅可开展沙门菌快速检测,还可以进行血清型鉴定,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迅速。检测靶点的特异性是决定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自1992年首次报道以invA为靶点建立沙门菌PCR检测方法以来,关于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目前已逐步应用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与分型中。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沙门菌属、种、血清群、血清型等不同层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Na+/H+交换体家族第三个亚型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活性调控机制
王思盈, 邹宏, 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30-32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0
摘要 ( 116 )   HTML( )    PDF (2943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a+/H+交换子转运蛋白(Na+/H+ exchanger transporters,NHEs)在各种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Na+吸收、细胞内pH稳态、细胞体积调节、增殖和凋亡。其中,Na+/H+交换体家族第三个亚型(Na+/H+ exchanger isoform 3,NHE3)高度表达于肠道和肾近端小管中发挥中性NaCl的吸收作用,当细菌、病毒和毒素等病原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上皮细胞上相应的NHE3活性受到抑制和Na+转运障碍,从而使得肠道内的水和电解质潴留、营养物质吸收停滞并导致腹泻的发生。近年来,关于病毒、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胃肠上皮NHE3活性改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部分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机体腹泻时NHE3的活性变化,以及NHE3活性调控机制,包括NHE3从上皮质膜顶端到细胞内体循环、转录和翻译调控、蛋白质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等。
遗传育种
NR2F2基因调控猪PK1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张万锋, 赵天枝, 李娇, 尤紫薇, 杨阳, 蔡春波, 高鹏飞, 曹果清, 郭晓红, 李步高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42-32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1
摘要 ( 158 )   HTML( )    PDF (6824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NR2F2基因对猪PK1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在猪PK15细胞中过表达NR2F2基因,通过qRT-PCR、Western blot、CCK-8、EdU、流式细胞术、划痕试验等方法检测了过表达NR2F2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O-IP技术验证NR2F2与Smad4蛋白结合能力;用qRT-PCR方法检测了NR2F2基因对Smad4基因表达以及下游基因Cyclin BCDK1、CDK4、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挽救试验过表达NR2F2基因且干扰Smad4基因检测下游基因及增殖基因Ki67、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过表达NR2F2基因极显著上调了Ki67基因的表达(P<0.01),显著上调了PCNA的表达(P<0.05),促进了细胞周期的进程,抑制了细胞凋亡,促进了细胞的增殖。CO-IP结果证明了NR2F2与Smad4蛋白物理性结合,且发现过表达NR2F2基因后,Smad4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1),Smad4基因调控的下游基因Cyclin BCDK1、CDK4、Cyclin D1表达显著升高(P<0.01);干扰NR2F2基因后,Smad4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Smad4基因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挽救试验发现,过表达NR2F2基因后,干扰Smad4基因的表达,能显著降低Cyclin D1、Cyclin BCDK1以及Ki67、PCNA的表达(P<0.01,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NR2F2基因后促进了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且NR2F2蛋白能与Smad4蛋白结合并影响Smad4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
一种快速挖掘鸡品种特征性SNP标记集合的方法
白露, 王梦杰, 马小春, 何政肖, 谭晓冬, 刘杰, 赵桂苹, 文杰, 刘冉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52-32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2
摘要 ( 180 )   HTML( )    PDF (1244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挖掘鸡品种/品系特征性SNP标记集合的方法,实现通过少量SNP标记将目标品种/品系与其他品种/品系区分的目标。本研究以北京油鸡、京星黄鸡、7个山东地方鸡种、5个云南地方品种、藏鸡和白羽肉鸡专门化品系等19个品种/品系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为素材,通过群体分化指数分析后,提取MEAN_FAST≥0.65的SNP标记,进一步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提取独立SNP来缩减特征性SNP标记集合。随机选择6个品种/品系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一次群体分化指数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后进行位点筛选后,即可分别获得白羽肉鸡品系、京星黄鸡H系和京星黄鸡D2系的114、220和226个特征性SNPs位点,将目标品系与其它共18个代表性品种分开。对于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中聚集在同一个分支的武定鸡和瓢鸡,通过该方法可分别获得204和178个特征性SNPs标记,将之与其它代表性品种分开。综上,通过本方法,可得到目标品种114~226个SNPs标记构成的集合,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即可将目标品种/品系与其它代表性品种进行区分。该方法流程简便,获得的特征性SNP标记相对较少,有利于控制检测成本,可应用于地方品种或商业化品系的"分子身份证"构建,辅助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工作。
miR-150靶向AOC3调控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张寒月, 赵丹, 梁煜, 赵弼时, 范蒙丹, 乔利英, 刘建华, 杨凯捷, 潘洋洋,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62-32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3
摘要 ( 149 )   HTML( )    PDF (29024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探究miR-150与AOC3的靶标关系,揭示miR-150在广灵大尾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3只5日龄发育正常且健康的广灵大尾羊公羊为试验材料,采用qPCR方法检测广灵大尾羊皮下、肾周和尾部脂肪组织中miR-150的表达量;采集广灵大尾羊的尾部脂肪组织并分离绵羊前体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纯度;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50与AOC3的靶标关系;转染miR-150 mimics和inhibitors并检测AOC3和成脂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并转染绵羊AOC3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载体至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50与AOC3在广灵大尾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油红O染色检测成脂能力,上述试验方法均设立3个生物学重复。结果表明,miR-150在3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尾部脂肪表达量最高,差异极显著(P<0.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50后,AOC3基因和成脂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且脂滴生成减少,抑制了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抑制miR-150后,结果相反。miR-150与AOC3的3'-UTR存在结合位点,miR-150极显著降低了AOC3野生型的相对荧光活性(P<0.001)。过表达AOC3后,成脂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脂肪细胞产生了更多脂滴,AOC3促进了绵羊前体脂肪的分化;干扰AOC3后,结果相反。本研究表明,miR-150与AOC3的3'-UTR存在结合位点,在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miR-150与AOC3的表达量呈负相关性,miR-150通过靶向AOC3抑制脂肪分化,研究结果为microRNAs (miRNAs)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过表达UCP3基因对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刘林丽, 彭雪兰, 李博, 程乐凡, 次仁拉姆,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75-32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4
摘要 ( 125 )   HTML( )    PDF (4785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阐明萨湖羊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的组织、细胞表达模式,阐明过表达UCP3对揭示对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UCP3基因在3只萨湖羊心脏、肝脏、脾脏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过表达UCP3后,采用qPCR验证过表达效率;利用油红O染色、脂质提取分析及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检测,分别从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角度明确过表达UCP3对萨湖羊脂肪细胞脂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UCP3基因在萨湖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心脏和脾脏中相对表达量较高;时序表达谱显示,在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UCP3基因表达量呈上升的趋势(P<0.05);过表达UCP3后,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明显增多,极显著增加了脂质含量(P<0.01);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LEP mRNA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FAS、UCP1 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本研究揭示了萨湖羊UCP3的表达模式,验证了过表达UCP3能够促进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推测UCP3是萨湖羊前体脂肪细胞的正调控因子,可能是通过调控PPARγ、C/EBPαFAS等分化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亮氨酸对黄牛皮下脂肪细胞棕色化的影响
郭逸芯, 王之盛, 胡瑞, 王俊梅, 王森, 施丽媛, 张晓红, 邹华围, 左家学, 彭全辉, 薛白, 王立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86-32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5
摘要 ( 159 )   HTML( )    PDF (8272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离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探究亮氨酸对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取4头3岁的健康雄性黄牛((351.7±42.5) kg)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混合后于细胞分化D 6-D 9添加不同浓度亮氨酸(0、0.5、1、2、4、8 mmol·L-1)(n=6)。RT-PCR检测棕色化标志基因,筛选亮氨酸诱导脂肪细胞棕色化的浓度,后续试验分为对照组(CON)和最佳浓度亮氨酸添加组(Leu)(n=6)。RT-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mtDNA拷贝数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棕色化关键蛋白以及信号通路蛋白表达。Mito-tracker Green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内线粒体含量和脂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得到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4 mmol·L-1亮氨酸显著提高脂肪细胞中棕色化标志因子UCP1、PRDM16和TMEM26的mRNA相对表达量,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IRT1、TFAMNRF1/2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关键蛋白UCP1、CD137和SIRT1的表达量(P<0.01)。亮氨酸显著提高细胞中mtDNA拷贝数和线粒体含量(P<0.01),降低细胞内ATP含量(P<0.05),促使细胞脂滴由单房大脂滴向多房小脂滴转变,并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P<0.01)。亮氨酸抑制脂肪合成基因ACC、FAS表达,促进脂肪分解基因ATGL、HSL和脂肪酸β氧化基因PPARα、CPT1、ACOX表达(P<0.01)。添加亮氨酸极显著上调p-AMPKα/AMPKα和PGC1α的蛋白表达量(P<0.01)。综上所述,亮氨酸能促进黄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并上调p-AMPKα/AMPKα和PGC1α的蛋白表达量。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牛奶中三种氨基酸含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褚楚, 张静静, 丁磊, 樊懿楷, 包向男, 向世馨, 刘锐, 罗雪路, 任小丽, 李春芳, 刘文举, 王亮, 刘莉, 李永青, 江汉, 李委奇, 孙伟, 李喜和, 温万, 周佳敏, 张淑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299-33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6
摘要 ( 134 )   HTML( )    PDF (6734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牛奶中游离精氨酸、组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的中红外光谱快速批量检测的方法,并进行大量外部验证。本研究以来自华北、华中和西北3个地区4个省份的217份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光谱预处理算法(SG平滑、差分、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4种特征选择算法(已知信息区域、适应重加权算法、遗传算法及最小角回归算法)及两种建模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分别建立了牛奶中游离的精氨酸、组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的MIR光谱定量预测模型,将建立的最优模型应用于另外9个不同奶牛场的4 690头牛采集的32 559个牛奶样本的MIR光谱进行预测分析,以探讨泌乳阶段、牧场、胎次及季节对MIR预测的精氨酸、组氨酸及异亮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CARS特征选择算法、无光谱预处理和PLSR建模算法开发的精氨酸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该模型RP2=0.58,RMSEp=6.89 nmol·mL-1;基于CARS特征选择算法、SG平滑(窗口长度为11,2阶多项式)预处理及PLSR建模算法开发的组氨酸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该模型RP2=0.56,RMSEp=0.88 nmol·mL-1;基于274个特征信息波点、SG平滑(窗口长度为29,3阶多项式)预处理及PLSR建模算法开发的异亮氨酸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该模型RP2=0.49,RMSEp=1.75 nmol·mL-1;2)将最优模型进行跨地区外部验证时,预测准确性有所降低;3)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E省(未参与模型建立)大规模光谱数据库,以预测牛奶中游离精氨酸、组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发现泌乳阶段、牧场、季节对牛奶中游离精氨酸、组氨酸及异亮氨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而胎次对精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组氨酸和异亮氨酸有极显著影响(P<0.001)。结果表明,利用MIR预测牛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可行的,特别是在牛奶氨基酸含量高低趋势分析方面具有一定预测能力,而该预测模型还需要更多的有代表性样本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
生物技术与繁殖
褪黑激素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贺名扬, 马钰静, 王泳, 杨若晨, 刘月琴, 张英杰, 段春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13-33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7
摘要 ( 177 )   HTML( )    PDF (4744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解析MT影响绵羊繁殖的路径。本研究采集1岁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20只健康小尾寒羊母羊新鲜卵巢,收集2~3 mm卵泡的颗粒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添加0、10-9、10-8、10-7、10-6 mol·L-1MT,培养48 h后CCK8和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确定体外培养浓度为10-7 mol·L-1,将细胞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收集试验组(添加10-7 mol·L-1)和对照组(不添加)培养液及裂解液上清,ELISA检测孕酮(P4)、雌二醇(E2)和cAMP的含量,并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MT对绵羊颗粒细胞MT受体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类固醇分泌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T各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颗粒细胞增殖活力,其中10-7、10-6和10-8 mol·L-1组颗粒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10-9 mol·L-1组(P<0.05),10-7 mol·L-1细胞增殖活力最高,但与10-6和10-8 mol·L-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7、10-6和10-8 mol·L-1 MT颗粒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极显著低于10-9 mol·L-1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10-7 mol·L-1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最低,但与10-6 mol·L-1和10-8 mol·L-1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9 mol·L-1组对细胞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10-7 mol·L-1 MT颗粒细胞P4分泌显著降低(P<0.05),而对E2和cAMP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7 mol·L-1 MT可显著上调MT受体基因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了FSHR、StAR、CYP11A1和3β-HSD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以及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及BAX/Bcl-2比值(P<0.05),对受体基因MT2、LHRCYP19A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绵羊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添加MT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下调凋亡基因表达,抑制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MT与MT1受体结合通过下调FSHR、StAR、CYP11A1和3β-HSD表达,抑制了P4的分泌。
SRIF-14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宋美君, 郝科兴, 海思妤, 陈岩, 王静, 胡广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25-33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8
摘要 ( 143 )   HTML( )    PDF (3580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初步探索生长抑素(somatotropin release inhibitory factor,SRIF)在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中,绵羊子宫组织样品来自新疆石河子市牛羊定点屠宰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明确SRIF在绵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使用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4)和干扰素-tau (interferon-tau,IFNT)模拟绵羊子宫内膜中胚胎植入时的激素变化水平,RT-qPCR和ELISA检测促孕体延长因子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的表达,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IF的表达水平;在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添加SRIF-14,使用CCK-8试剂盒和RT-qPCR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 9、Bax、Bcl-2和Cyt-c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分泌PGE2和PGF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RIF在绵羊子宫内膜组织中普遍表达,且细胞染色结果证实SRIF在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激素联合处理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结果显示,促孕体伸长因子ISG15、CXCL10、HOXA10和RSAD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GE2分泌水平提高、PGF分泌水平降低,SRIF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激素处理后显著上升。在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外源性添加SRIF-14的结果表明,SRIF-14抑制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CCNA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ax、Csapase 9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GE2的分泌水平显著提高,PG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明确了SRIF在绵羊子宫内膜组织和上皮细胞中广泛表达,在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加入SRIF-14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TGFβR1介导TGF-β/Smad信号通路对绵羊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李悦欣, 刘爱菊, 马晓菲, 郑忠, 胡伯欣, 智云霞, 田树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35-33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19
摘要 ( 142 )   HTML( )    PDF (5100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TGFβR1介导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绵羊颗粒细胞功能的机制。本试验收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通过构建pcDNA3.1(+)-TGFβR1和pcDNA3.1(+)-SMAD4过表达质粒载体及shRNA-TGFβR1和shRNA-SMAD4干扰表达质粒载体,对绵羊颗粒细胞中TGFβR1和SMAD4基因分别进行过表达和干扰,利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流式细胞术、Annexin-V FITC/PI双染技术检测绵羊颗粒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功能,并结合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R1、SMAD4的mRNA水平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R1、TGFβR2、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过表达TGFβR1和SMAD4均极显著促进颗粒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的能力(P<0.01)、颗粒细胞增殖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1),抑制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P<0.01)。干扰TGFβR1和SMAD4均极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1),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TGFβR1可促进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R1、TGFβR2及SMAD2/3磷酸化水平(P<0.01),并极显著促进SMAD4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干扰TGFβR1则显著抑制TGFβR1、TGFβR2(P<0.01)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P<0.05),并抑制SMAD4的蛋白表达(P<0.01);过表达SMAD4则会显著促进TGFβR1蛋白的表达(P<0.01)。研究表明,TGFβR1促进绵羊颗粒细胞的增殖及周期进程,抑制颗粒细胞凋亡,通过介导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及SMAD4的表达正向调控绵羊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周期,并负向调控其凋亡。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对牛卵母细胞脂滴含量及冷冻效果的影响
徐茜, 杨柏高, 张航, 冯肖艺, 郝海生, 杜卫华, 朱化彬, 张培培,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48-33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0
摘要 ( 114 )   HTML( )    PDF (5639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β-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对牛卵母细胞脂滴含量和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牛卵母细胞置于含1 μmol·L-1NMN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成熟(in vitro,IVM)、玻璃化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检测了牛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凋亡水平和发育能力;添加NMN组作为NMN处理组,未添加NMN组作为新鲜对照组;添加NMN且进行玻璃化处理的作为NMN玻璃化组,未添加NMN但进行玻璃化处理的作为玻璃化对照组。结果表明,NMN组牛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ROS水平、凋亡水平均显著低于新鲜对照组(P<0.05),卵裂率((89.57±7.58)%)和囊胚率((45.63±3.78)%)均显著高于新鲜对照组((80.77±0.70)%,(36.90±1.20)%,P<0.05);同时,NMN玻璃化组牛卵母细胞的ROS水平和凋亡水平也显著低于玻璃化对照组(P<0.05),并且解冻后的存活率((97.25±0.11)%)、卵裂率((75.47±1.11)%)和囊胚率((33.75±1.43)%)均显著高于玻璃化对照组((89.29±1.16)%、(52.00±1.26)%、(15.38±1.73)%,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MN可以有效降低牛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降低玻璃化牛卵母细胞的ROS水平和凋亡水平,从而提高玻璃化牛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过表达组蛋白甲基转移酶ASH1L对牛卵丘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婉洁, 陈南珠, 邹惠影, 周心仪, 郝海生, 庞云渭, 朱化彬, 赵学明, 余大为, 杜卫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58-33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1
摘要 ( 116 )   HTML( )    PDF (11615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缺失的、小的、同源异形1(absent,small,or homeotic 1-like,ASH1L)过表达对牛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C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将牛ASH1L SET结构域的cDNA序列克隆到pcDNA3.1上,构建牛ASH1L过表达载体;以导入pcDNA3.1+ASH1L载体的牛CCs为过表达组(ASH1L-OE),野生型牛CCs为对照组(Control),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细胞中ASH1L表达水平和H3K36me1/2/3甲基化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ASH1L过表达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中凋亡、增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牛CCs 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长2 487 bp的牛ASH1L SET结构域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连接;经Nhe I/Not 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cDNA3.1+ASH1L。过表达载体转染牛CCs后,细胞中ASH1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H3K36me1/2甲基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另外,ASH1L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活细胞率(91.85±1.25)%vs.(87.39±1.71)%,降低了细胞凋亡率(8.08±1.21)%vs.(12.51±1.72)%,并显著下调了凋亡基因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P<0.05),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P<0.01)。ASH1L过表达24、36 h时,细胞增殖率、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可见,ASH1L过表达抑制了牛CCs凋亡,诱导了细胞增殖及H3K36me1/2甲基化水平的升高,为进一步研究ASH1L对CCs生长和卵泡发育的调控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
牦牛Fas相关因子1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王静瑜, 潘阳阳, 徐庚全, 张瑞, 张文兰, 王筱珊, 乌仁套迪, 照日格图, 崔燕,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69-33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2
摘要 ( 112 )   HTML( )    PDF (15007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1,FAF1)为Fas家族成员,含有数个多功能结构域,可参与细胞凋亡、炎症、坏死、细胞增殖和蛋白质稳态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旨在制备牦牛FAF1多克隆抗体,探索FAF1在牦牛不同年龄睾丸组织及不同繁殖周期卵巢的生物学作用。试验扩增出牦牛FAF1基因全序列,构建牦牛pET28a-FAF1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条件,通过Ni-NTA柱纯化后,免疫试验动物,获得兔源FAF1多克隆抗体。选取幼年(1、2周岁)、成年(3、4、6、7周岁)、老年(11周岁)三个年龄段雄性牦牛睾丸,选取不同繁殖周期(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雌性牦牛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年龄雄性牦牛睾丸及不同繁殖周期雌性牦牛卵巢中FAF1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FAF1,25℃、IPTG浓度为0.5 mmol·L-1诱导5 h为最优诱导条件,该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免疫试验动物后获得兔源FAF1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1 024 000,特异性良好。睾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FAF1 mRNA在3、4、7周岁雄性牦牛睾丸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睾丸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F1蛋白在11周岁时相对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6、7周岁次之,3、4周岁FAF1相对蛋白表达量最低;睾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AF1主要表达于精子、精子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中。卵巢组织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牦牛黄体期卵巢FAF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妊娠期卵巢次之,卵泡期卵巢最低;卵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卵泡期和妊娠期卵巢FAF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卵泡期卵巢表达量最高,妊娠期卵巢次之,黄体期卵巢中表达量最低;卵巢IHC结果显示FAF1主要表达于卵巢生殖上皮细胞、颗粒细胞、卵丘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FAF1 mRNA和蛋白在不同年龄睾丸及不同繁殖周期卵巢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化表达,综上推测,FAF1可能与雄性牦牛的睾丸发育、精子发生及睾酮分泌密切相关,与雌性牦牛的卵泡闭锁、发育、成熟和黄体溶解生理过程相关,本研究为更进一步探索FAF1在牦牛生殖生理功能方面提供依据。
犬子宫蓄脓组织的转录组学分析
钟华, 宋杉杉, 邵浣婷, 赵瑜, 康劲文, 吴瑶, 苏仁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83-33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3
摘要 ( 122 )   HTML( )    PDF (758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蓄脓是一种在子宫腔内积聚脓液的常见的犬类疾病,是全世界犬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子宫蓄脓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犬子宫蓄脓的转录组水平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调控通路以及中枢基因,以进一步了解子宫蓄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RNA-Seq比较子宫蓄脓犬与健康犬转录组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共有11 812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其中7 086个基因在患犬的子宫中上调,而4 726个基因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免疫系统过程、细胞因子活性、趋化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炎症与免疫反应激活的信号通路,例如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说明炎症和免疫反应激活是犬子宫蓄脓的主要病理阶段。通过使用STRING数据库网络,确定了11个关键中枢基因(如CDK1、ESR1和SHC1等),其产物可能作为诊断子宫蓄脓的分子标记出现。综上,本研究展示了犬子宫蓄脓的基因表达的综合概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子宫蓄脓的分子机制。
营养与饲料
不同运动量对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马友记, 陈鹏飞, 马青, 吴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393-34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4
摘要 ( 138 )   HTML( )    PDF (9904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不同运动量对滩羊瘤胃菌落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只体况良好、体重(20±0.5) kg的滩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C组),全舍饲饲养;2)5公里组(5 km组),每日沿生态牧场运动围栏运动5公里;3)10公里组(10 km组),每日沿生态牧场运动围栏运动10公里。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13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以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5 km组和10 km组的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均高于NC组(P>0.05);2)物种注释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最高,但两者的相对丰度在试验组和NC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NC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运动量能够增加滩羊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部分菌属的相对丰富度,但对瘤胃微生物的均匀度影响不显著。
预防兽医
影响非洲猪瘟病毒对培养细胞感染性的因素分析
冯永智, 龚婷, 吴东东, 高琦, 郑晓宇, 张桂红, 孙彦阔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06-34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5
摘要 ( 126 )   HTML( )    PDF (4539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主要靶细胞,除宿主单核/巨噬细胞外,ASFV难以在其他体外细胞系中持续生长繁殖。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ASFV在体外感染能力的因素。通过比较ASFV接种易感细胞PAMs和非易感细胞系3D4/21、PK15细胞的全基因组转录谱差异;使用小分子药物改变细胞代谢或周期、物理方法改变细胞黏附;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红细胞吸附检测病毒在3D4/21和PK15细胞系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ASFV接种3D4/21和PK15两种细胞与PAMs细胞的共同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周期和细胞代谢等方面;使用多种调控细胞周期、细胞代谢的小分子药物处理细胞后对ASFV感染PK15和3D4/21细胞的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悬浮培养来调节细胞的黏附后,显著提高ASFV感染PK15和3D4/21细胞的能力,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的复制能力逐渐下降。综上所述,细胞黏附可能是影响ASFV体外感染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改变细胞黏附后并不能维持ASFV的复制能力。本研究为ASFV体外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初步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刘桃雪, 苏冰倩, 齐艳丽, 郭江涛, 刘忠虎, 褚贝贝, 王江, 曾磊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15-34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6
摘要 ( 185 )   HTML( )    PDF (6003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 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的重组p30蛋白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结果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ASFV p3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G10-2和6D2-1。抗体效价分别为1:12 800和1:3 2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轻链均为κ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与p30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2株单克隆抗体能有效结合截短重组p30蛋白的170~194位氨基酸,证明其抗原识别区域为第170~194位氨基酸。本研究制备了p30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抗原表位进行鉴定,为ASFV p30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及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鉴定
袁丽, 孙杨杨, 张路捷, 张杰, 孙海凤, 白娟, 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24-34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7
摘要 ( 156 )   HTML( )    PDF (10817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制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3蛋白单克隆抗体及解析其抗原表位。本研究构建了PRRSV类NADC30毒株FJ1402的GP3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制备获得重组GP3蛋白。经过免疫BALB/c小鼠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蛋白印迹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通过构建GP3蛋白基因截短体和合成多肽ELISA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表位区域。结果显示,成功筛选了7株稳定分泌GP3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PRRSV FJ1402产生特异性反应。鉴定出GP3蛋白4个抗原表位,分别为55PLCPTRQAAAEILE6869PGKSFWCRI7778GHDRCSESDH8788DELGFMVPPGLSS100。2E12单抗与FJ1402、BB0907和S1三个谱系毒株均可发生IFA和Western blot特异反应,4H9、9F3和6B3单抗只与FJ1402毒株反应,而不与BB0907和S1毒株反应。本研究研制成功7株GP3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出4个GP3蛋白抗原表位,为PRRSV检测和GP3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F03株关键抗原基因和毒力基因的遗传演化与致病性分析
张翼, 王晨燕, 杨骁, 邵国青, 侯博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35-34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8
摘要 ( 112 )   HTML( )    PDF (6852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近年分离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活疫苗免疫失败鸡群的ILTV WF03株的部分关键抗原基因及毒力基因的变异情况和对鸡的致病力,为ILTV活疫苗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攻毒毒株。通过ILTV临床分离株WF03的部分免疫原性基因和毒力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疫苗株和早期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在28和56日龄SPF鸡测定了该毒株的致病力。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WF03株主要免疫原性基因和毒力相关基因与我国早期的分离株和现在部分商品化的疫苗株处在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致病力试验显示WF03株以104.5、104.0、103.5和103.0 EID50·羽-1的剂量感染28日龄SPF鸡后发病率分别为100%、100%、95%和85%,死亡率分别为45%、30%、35%和10%;以104.0 EID50·羽-1的剂量感染56日龄SPF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27.3%;所有发病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等典型的喉气管炎发病症状。结果表明:ILTV临床分离株WF03主要抗原基因和毒力基因与我国早期分离株和疫苗株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异,属于强致病力毒株,其对SPF鸡的发病能力稳定,在104.5、104.0、103.5和103.0 EID50·羽-1攻毒剂量时均可以使80%以上的鸡发病。结果提示目前我国鸡群中存在着强致病力ILTV毒株流行,且WF03株可以作为疫苗效力评价的攻毒毒株,这将丰富我国当前ILTV毒株的流行病学数据库。
羊腹泻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刘鑫欢, 恽佳蕾, 毛立, 李基棕, 郝飞, 何苗锋, 杨蕾蕾, 张纹纹, 程子龙, 孙敏, 刘茂军, 王少辉, 白娟, 李文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45-34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29
摘要 ( 124 )   HTML( )    PDF (5746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华东地区发生腹泻的羊群中大肠杆菌感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发生腹泻的羊场病死羊肠道、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87份样品中分离到163株大肠杆菌,其中B1群及A群的菌株占大多数,检出率分别为59.51%和28.83%;B2和D群的检出率分别为9.82%和1.84%。对分离菌株31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yijp、crlA、mat、ompA、fimC、ibeB 6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大于87%;所有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afa/draB和LT。fimC、mat、crlA、ibeB、yijpompA在各进化群大肠杆菌均广泛存在。根据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有72株菌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主要携带毒力基因stx2。STEC另一标志性毒力基因eae检出率为61.11%。药敏试验检测的16种抗菌药中有4种的耐药率大于80%,有13种大于50%。属于多重耐药(MDR)的菌株有150株,占92.02%,且多为五重及以上耐药菌(84.05%)。华东地区临床流行的羊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基因多样、耐药性普遍且耐药性强。该结果为本地区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及生活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张颖, 金华, 韩杨, 眭丹, 肖鑫, 郝秀静, 李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55-34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0
摘要 ( 102 )   HTML( )    PDF (14760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及其所在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羊患呼吸道疾病与羊生活环境中菌群结构之间的联系,为羊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本课题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某羊养殖场羊鼻腔拭子及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以健康羊鼻腔拭子及健康羊所在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为对照,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健康羊鼻腔及其生活环境与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及其生活环境中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显示:与健康羊鼻腔及其生活环境中微生物相比,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及其生活环境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健康羊鼻腔与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二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是健康羊鼻腔中主要的菌属,莫拉菌属(Moraxella)、伯杰菌属(Bergeyella)和丝状杆菌属(Filobacterium)是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中的优势菌属。此外,支原体属(Mycoplasma)、波氏杆菌属(Bordetella)和曼氏杆菌属(Mannheimia)等细菌性病原在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的相对丰度也明显增加。健康羊所在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与患呼吸道疾病羊所在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的菌群结构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患呼吸道疾病羊所在羊舍地面表层堆积物中的优势菌门。结果提示,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及其生活环境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及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羊生活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羊患呼吸道疾病无直接关联,患呼吸道疾病羊鼻腔中莫拉菌属、伯杰菌属和丝状杆菌属等病原菌相对丰度的增加及微生物菌群失衡可能是导致羊患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
基于小鼠模型研究肠道菌群紊乱对BVDV易感性的影响
黄江, 李闯, 崔月琦, 袁雪莹, 赵志诚, 刘宇, 周玉龙, 朱战波, 张泽财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66-34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1
摘要 ( 125 )   HTML( )    PDF (7153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建立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旨在探究肠道菌群紊乱对BVDV易感性的影响。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建立试验,共分为2组,采用两性霉素B、硫酸新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盐酸万古霉素,以灌胃的方式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处理13 d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肠道菌群紊乱对BVDV易感性的影响试验,共分为2组,抗生素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小鼠均接种105 TCID50的CP型BVDV,于感染第7天,采集小鼠血液和十二指肠,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毒载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检测十二指肠病理组织变化。粪菌移植(FMT)移植试验共分为2组,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组为对照,进一步验证恢复肠道菌群对BVDV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抗生素处理明显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维恩图分析也表明抗生素处理减少肠道菌群OTU数量。β多样性结合柱形图分析进一步表明,抗生素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抗生素处理组中均显著降低,然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对BVDV易感性探究发现,菌群紊乱小鼠血液和十二指肠中BVDV载量均显著高于BVDV感染的菌群正常组小鼠的BVDV载量。Western blot和病理组织学检测也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增加了小鼠十二指肠中BVDV E0蛋白表达水平,加重了十二指肠病理损伤。FMT回补给菌群紊乱小鼠后,BVDV载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病理变化也明显改善。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依据该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增加BVDV的易感性,而FMT回补具有抑制BVDV感染的作用。这些结果可为防控BVDV感染的微生态制剂研发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circRNA差异表达分析
王正荣, 马勋, 张艳艳, 孙艳, 孟季蒙, 薄新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74-34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2
摘要 ( 114 )   HTML( )    PDF (14582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解析cir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的表达谱特性,为进一步阐明circRNA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集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提取总RNA,构建circRNA、miRNA以及mRNA文库,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方法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进行GO、KEGG以及ceRNA调控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共鉴定得到636个circRNA分子,其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子有140个,在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特异性表达的circRNA分子分别为44、2和0个。GO分析结果显示,成虫和原头蚴以及包囊壁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子主要富集于生物学过程的有性生殖、精子发生、雄性配子产生、轴系发生以及神经生成、分化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原头蚴和成虫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显著富集于Notch、三羧酸循环、磷脂酰肌醇、核黄素代谢通路以及脂肪酸合成和降解等信号通路。原头蚴和包囊壁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显著富集于背腹轴形成、Notch、wnt以及FoxO信号通路等。成虫和包囊壁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显著富集于Notch、碳代谢、三羧酸循环以及糖酵解/糖异生通路。靶向预测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显示,有24个差异表达circRNAs与14个miRNAs和54个mRNAs形成164个up-down-up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路,有1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7个miRNAs以及16个mRNAs构成36个down-up-down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部分circRNA分子的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其mRNA转录水平与测序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circRNA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的差异表达谱特性,筛选了在原头蚴、包囊壁和成虫各阶段高表达及特异表达的circRNA分子,预测了差异表达circRNA潜在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于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黑果枸杞花青素对低氧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沈童, 王梦杰, 吴华, 李金铭, 王硕, 武小庆, 陈鑫磊, 行倩文, 刘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490-34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3
摘要 ( 102 )   HTML( )    PDF (6870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青海柴达木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ay)花青素(anthocyanidin,AC)对低氧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作者选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设常氧组、低氧组、低氧+黑果枸杞花青素组和低氧+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组,采用酶标仪检测其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酶标仪检测其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其细胞凋亡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率、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及Bcl2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常氧组相比,低氧能极显著增加LDH、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P<0.01),极显著下调Bcl2、Bcl-2/Bax比值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极显著上调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在低氧条件下,黑果枸杞花青素可显著减少LDH、ROS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减少(P<0.01),显著上调Bcl-2和Bcl2/Bax比值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极显著下调Bax的蛋白表达(P<0.01)。综上可知,在低氧条件下,黑果枸杞花青素可通过降低LDH和ROS含量,上调Bcl2和Bcl2/Bax比值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Bax的蛋白表达来有效延缓低氧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对低氧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颗粒剂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王志霞, 白莉霞, 秦哲, 刘希望, 杨亚军, 李世宏, 葛闻博, 李剑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00-35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4
摘要 ( 111 )   HTML( )    PDF (1774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颗粒剂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9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显示: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AEE主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杂质A在0.25~60.0 μg·mL-1浓度范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n=8);回收率为98.34%~100.15%(n=9,RSD=0.68%);不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RSD值<3.33%。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良好,适合于AEE颗粒剂有关物质测定。
生产母兔沙门菌感染的病理学变化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倩文, 刘玉梅, 石丽辉, 梁文军, 李梦云, 王玉琴, 张自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10-35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5
摘要 ( 95 )   HTML( )    PDF (10914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生产母兔沙门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本研究对河南某规模化兔场6只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流产母兔剖检,见子宫内膜出血,内有死胎,心、肝、脾、肺、肾表面充血淤血。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血清分型、PCR鉴定、测序分析及致病性试验鉴定,确定分离病原菌为沙门菌。通过对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兔心肌纤维弯曲、排列紊乱,肝组织颗粒或脂肪变性,肺组织淤血,子宫化脓、子宫内膜炎,以及其他器官充血。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氯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多肽类、β-内酰胺、磺胺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有一定的耐药性。本研究成功分离到兔沙门菌,并对其感染母兔进行组织病理学与药物敏感性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兔沙门菌病提供依据。
基于RNA-Seq技术研究枸杞多糖对环磷酰胺致雏鸡免疫抑制的拮抗机制
王建东, 唐玉林, 王敏, 张宝锁, 杨富强, 高海慧, 于洋, 郭延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19-35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6
摘要 ( 110 )   HTML( )    PDF (7139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基于RNA-Seq技术研究枸杞多糖对环磷酰胺致雏鸡免疫抑制的拮抗机制,分析脾中与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为枸杞多糖拮抗雏鸡免疫抑制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120只7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为空白组(NC)、环磷酰胺组(CY)及枸杞多糖组(CYLbGp),CY和CYLbGp两组连续3 d每日胸肌注射80 mg·kg-1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雏鸡模型,NC组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CYLbGp组在模型建立后通过饮水的方式每天给予5 mg·kg-1枸杞多糖,连续30 d。给药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雏鸡采集脾,采用RNA-Seq技术检测3组在给予枸杞多糖后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关键差异基因和通路。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干预后共有17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回调,显著富集在线粒体自噬-动物、趋化因子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Th1和Th2细胞分化等免疫相关通路上。PPI分析结果表明,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IK3CD)、Janus激酶3(JAK3)、GATA结合蛋白3(GATA3)、低氧诱导因子(HIF1A)、NK2同源异型框5(NKX2-5)和肌醇多磷酸磷酸酶样1(INPPL1)为其中的关键基因。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学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转录组数据有较高的可靠性。综上,枸杞多糖通过作用于PIK3CD、JAK3、GATA3、HIF1A、和INPPL1等关键靶点,参与线粒体自噬、趋化因子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h1和Th2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起到缓解雏鸡免疫抑制的作用。
临床兽医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甲泼尼龙联合用药对小型猪异体皮肤移植的影响
焦广明, 吕英光, 桑金芳, 寇志鹏, 刘涛, 王月, 陆翔宇, 朴晨曦, 马亚军, 张建涛,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33-35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7
摘要 ( 136 )   HTML( )    PDF (20256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与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联合用药对小型猪异体皮肤移植(allogeneic skin graft,ASG)所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与创口愈合的影响。对12头小型猪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根据术后对异体皮肤移植皮片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异体皮肤移植组(ASG)、甲泼尼龙组(MP)、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AD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甲泼尼龙联合用药组(ADSCs+MP)。术前与术后7、14 d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术后即刻及术后7、14、21 d拍照记录移植表皮临床变化情况。通过对移植皮片表观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测,血常规以及血清生化,移植皮片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再生的指标检测,综合评价4组不同干预方式对小型猪异体皮肤移植所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与创口愈合方面的影响。从皮片表观与病理学分析可知,ASG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在7 d左右、MP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在7~14 d、ADSCs组与ADSCs+MP组存活时间为14~21 d。并且在7、14 d时ADSCs+MP组的GSH、SOD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在免疫排斥方面,ADSCs+MP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NF-κB的蛋白与基因表达量,IL-2、IFN-γ、TNF-α、IL-1β、IL-6促炎因子的表达量相对于ASG组显著降低。在创口愈合方面,ADSCs+MP组相对于ASG组VEGF、TGF-β的蛋白表达,SDF-1、CXCR4的表达显著上升。并且ADSCs+MP组相对于ASG组,PI3K、AKT、11β-HSD1的蛋白与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ADSCs+MP组相对于ASG组与MP组,可以延长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并且ADSCs+MP可以有效通过促进GSH、SOD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在排异方面,ADSCs+MP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IL-2、IFN-γ、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移植过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ADSCs+MP可以通过促进VEGF、TGF-β等愈合因子的表达促进创口愈合。进一步研究发现ADSCs可能通过PI3K/AKT来影响11β-HSD1的表达,进而抑制皮肤皮质醇含量,并促进TGF-β、V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来促进创口肉芽组织再生与血管迁移。
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LPS诱导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
郜康康, 扆妍妍, 赵一腾, 林鹏飞, 陈华涛, 靳亚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46-35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8
摘要 ( 118 )   HTML( )    PDF (8870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oat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gEECs)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为阐明ERS在反刍动物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前期基础。本研究使用ERS激活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和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分别单独处理gEECs激活或抑制ERS,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S对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接着,使用TM和4-PBA分别预处理gEECs,再利用大肠杆菌LPS处理诱导gEECs炎性反应,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S对LPS诱导的gEECs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TM处理激活ERS显著抑制gEECs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经典炎症通路相关基因TLR4、NF-κB P65和NLRP3 mRNA的表达(P<0.01);同时,显著抑制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以及NLRP3蛋白的表达(P<0.05)。4-PBA处理则显著促进gEECs中炎症相关基因(IL-6、TNF-α、TLR4、NF-κB P65和NLRP3)的表达(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TM预处理gEECs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6 mRNA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LR4、NF-κB P65和NLRP3 mRNA的表达以及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和NLRP3蛋白的表达(P<0.05)。4-PBA预处理gEECs则显著促进LPS诱导的gEECs炎性反应(P<0.05)。综上表明,ERS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激活减轻LPS诱导的gEECs炎性反应,为进一步阐明山羊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分析小檗碱治疗鸡沙门菌感染的作用机制
张旭梅, 魏玉荣, 许丞惠, 杨彤, 史慧君, 付强, 杨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57-35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39
摘要 ( 126 )   HTML( )    PDF (29221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结合沙门菌攻毒试验初步验证小檗碱(berberine,BBR)干预肉鸡肠炎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首先利用Phar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s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并筛选出药物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及GO与KEGG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动力学模拟;后续建立肉鸡肠道炎症模型,观察其肠道组织形态变化,并利用RT-qPCR验证BBR对靶点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最终筛选得到BBR潜在靶点374个,与肠炎交集174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197条目和73条目,主要涉及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过程及PI3K-Akt、趋化因子及Ra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BBR与核心靶点之间均能较好地结合,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氢键结合;组织切片结果发现,BBR可显著缓解肠道组织损伤;RT-qPCR结果显示,给药后仔鸡盲肠组织中HSP90AA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PIK3C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发现,BBR可能通过调节HSP90AA1和PIK3CA表达量来调控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涉及PI3K-Akt、cAMP、AMPK等信号通路,为深入进行BBR治疗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党参减轻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巩志国, 赵佳敏, 顾柏臣, 任佩佩, 于琢雅, 白云洁, 刘鑫煜, 王超, 刘博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71-35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40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863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相关分子生物学试验相结合共同探究党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对党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主成分相关靶点进行挖掘。通过疾病相关数据库获取急性肺损伤的相关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挖掘的数据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党参中的主要成分有8种化合物可作用于303个靶点;急性肺损伤相关靶点有1 522个,党参与急性肺损伤相交靶点为119个,PPI网络包括MAPK,NF-κB和TLR4等总共103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分子功能133条,生物学过程79条,细胞组分523条;KEGG富集分析显示相关通路132条。通过Western blot、ELISA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CPPS)预处理可显著下调大肠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APK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可显著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水平;此外小鼠体内试验表明党参多糖可显著下调小鼠肺中TNFα和IL-1β的产生,并可下调损伤相关因子HMGB1的表达从而降低大肠杆菌诱导的肺损伤。综上所述,党参可对急性肺损伤的疾病相关靶点通过多个通路及生物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发挥对肺保护作用。
单宁酸对低剂量T-2毒素诱导小鼠结肠黏膜损伤与菌群失调的保护效应
谢旖, 邹郦睿, 陶冉, 刘莎, 王江萍, 文利新, 邬静, 王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8):  3582-35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8.041
摘要 ( 126 )   HTML( )    PDF (28727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单宁酸(tannic acid,TA)对低剂量T-2毒素诱导小鼠结肠黏膜损伤与其菌群失调的保护机制。试验选取36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小鼠,分别为Ctrl组(空白对照)、T2组(1 mg·kg-1 T-2毒素攻毒)和T2TA组(1 mg·kg-1攻毒+100 mg·kg-1 TA干预),T-2毒素灌胃每周3次,TA灌胃每天1次,试验期10周。试验期结束后,取小鼠的结肠组织和结肠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观察结肠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含量的变化;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Muc1、Muc2、Zo-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16S rRNA测序分析小鼠结肠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低剂量T-2毒素不会引起小鼠结肠组织显著的形态学损伤和炎症反应。2)与Ctrl组相比,T2组小鼠结肠中杯状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而T2TA组显著增加了小鼠杯状细胞的数量(P<0.05)。3)与Ctrl组相比,T2组极显著降低了黏蛋白Muc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而T2TA组极显著增加了三者的表达水平(P<0.01)。4)与Ctrl组相比,T2组显著降低了小鼠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降低了Claudin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而T2TA组极显著增加了两者的表达水平。5) T-2毒素导致小鼠结肠菌群的多样性发生变化,TA的干预,可使T2组小鼠结肠中的有害菌Patescibacteria门、Saccharimonadales目、Candidatus-Saccharimonas属、unclassified_f__Ruminoccaceae属、臭气杆菌属以及嗜胆菌属丰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有益微生物颤杆菌属和norank_f__Oscillospiraceae属丰度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综上所述,低剂量T-2毒素暴露会导致小鼠结肠黏膜屏障受损和结肠菌群失调,TA干预可以缓解T-2毒素引起的小鼠结肠黏膜损伤,调节结肠菌群结构,改善小鼠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