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0-0. 
摘要 ( 42 )   HTML( )    PDF (28683KB)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 
摘要 ( 38 )   HTML( )    PDF (252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2-0. 
摘要 ( 12 )   HTML( )    PDF (124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脯氨酸羟化酶(PHDs)对动物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梁淑怡, 李凡, 江青艳, 王松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867-8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1
摘要 ( 147 )   HTML( )    PDF (2362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畜禽生产中,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对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调控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以提高畜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对于养殖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s,PHD)是一类非血红素铁依赖性双加氧酶,它不仅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调控因子,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氧适应水平、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和细胞转运等方面,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在介绍PHD的生理功能及其活性调节的基础上,总结了PHDs在动物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中的调控作用,分析了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通过调控动物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来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妊娠相关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钟朱夏, 胡修忠, 向敏, 余婕, 刘辰晖, 赵胜兰, 万平民, 王定发, 周源, 程蕾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874-8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2
摘要 ( 89 )   HTML( )    PDF (1213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妊娠相关糖蛋白(pregnancy associated glycoproteins,PAGs)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编码的多基因家族成员,由偶蹄类动物胎盘滋养层巨细胞合成分泌的特异性糖蛋白,可在胎盘附着后的母体循环中检测到。PAGs在胚胎附着、胎盘发育、妊娠维持、胚胎存活、蛋白水解活性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常作为早期妊娠诊断和胚胎丢失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还可作为检测胎儿生存能力和监测胎盘健康的指标。在本文主要综述了PAGs家族的起源及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究PAG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推动其在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武上杰, 栾园园, 王明坤, 张贺春, 于波, 马月辉, 蒋琳, 何晓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882-8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3
摘要 ( 87 )   HTML( )    PDF (3756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全球性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绵羊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公共卫生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布鲁氏菌具有胞内寄生和免疫逃避的能力,因此疫苗接种等常规措施难以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的感染。开展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能从动物源头切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布鲁氏菌依赖于毒力因子的免疫逃避机制,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家系群体选育、基因工程选育和标记辅助选育,并按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阶段对候选抗病基因作了详细的梳理,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研究、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绵羊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冷热应激对肉牛生理指标及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潇, 张昊, 栾庆江, 李慧, 杨鼎, 王婷月, 田菁, 赵濛, 陈陆, 田如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894-9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4
摘要 ( 78 )   HTML( )    PDF (2546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冷热应激可导致肉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重要指标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基于此问题,本文就冷热应激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肉牛血液内分泌、免疫、抗氧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冷热应激的调控基因和分子机制做了挖掘,并在讨论部分展望了包括改变饲喂方式和基于GWAS的分子育种等增加肉牛冷热应激适应性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不但为更好地理解肉牛产业中冷热应激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我国提高冷热应激下肉牛的生产效率提供了育种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线粒体自噬调控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李钰浚, 何翃闳, 杨丽雪, 杨小耿, 李键, 张慧珠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05-9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5
摘要 ( 66 )   HTML( )    PDF (121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隔离和降解特定靶标。当细胞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异常或过量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减轻细胞运行的压力。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涉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衰老和早期胚胎的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线粒体自噬的生物学功能、线粒体自噬的相关因子调控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抗氧化剂在家禽精液储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姜丽君, 宗云鹤, 李云雷, 陈继兰, 耿照玉, 孙研研, 金四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13-9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6
摘要 ( 52 )   HTML( )    PDF (132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禽精液储存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维持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家禽精子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得其在储存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的下降。因此,为保证精子正常功能,可通过额外添加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来降低损伤。本综述旨在介绍家禽精子结构特征及其抗氧化系统特点,并总结了抗氧化剂在家禽精液储存中的应用与效果,以期为家禽精液储存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奶牛生殖道微生物与繁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沈文娟, 杨卓, 张馨蕊, 付予,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24-9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7
摘要 ( 67 )   HTML( )    PDF (121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生殖道微生物对维持宿主生殖道健康及繁殖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生殖道微生物结构稳态被破坏可能导致多种繁殖疾病发生,对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奶牛生殖道微生物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其对奶牛产后繁殖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繁殖母牛不同生理阶段及产后生殖道微生物可能影响其妊娠能力。因此,本文概述了健康奶牛生殖道微生物群组成,不同生理阶段生殖道微生物变化规律及其与奶牛妊娠建立的相关性,以及生殖微生态紊乱对奶牛繁殖的影响,通过本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以及微生物防控奶牛生殖道疾病提供参考。
牦牛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进展
徐东辉, 徐宇辉, 李瑞哲, 成海建, 马志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33-9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8
摘要 ( 80 )   HTML( )    PDF (1997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是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 SV)的重要组成部分。与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相比,CNV显示出更丰富的复杂遗传变异,在家畜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理、疾病诱因和物种进化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牛种,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升级,其全基因组水平上CNV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本文在阐述基因组CNV的形成原理、作用机制和检测方法基础上,综述了近10年来牦牛基因组CNV的研究现状,分析探究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牦牛基因组研究和加速牦牛遗传资源的分子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牛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研究进展
刘强, 牛小霞, 方敏, 刘艳玲, 高辉, 陈吉祥, 加华才让, 张思浓, 李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44-9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09
摘要 ( 54 )   HTML( )    PDF (8517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一种能感染牛肠道、呼吸道引起新生犊牛腹泻、成年牛冬季痢疾和各年龄段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严重危害着养牛业的发展。刺突(spike,S)蛋白是该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和免疫原性蛋白,在病毒初始感染和诱导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该病毒刺突蛋白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免疫原性、变异原因和潜在双受体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阐述,期望为新型疫苗研制和靶点治疗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快速有效的安全防治对策应对预出现的新毒株。
伪狂犬病病毒编码的内膜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李艺璇, 牛静轶, 李港, 万超, 方仁东, 叶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57-9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0
摘要 ( 45 )   HTML( )    PDF (1358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甲型疱疹病毒亚科,能够感染宿主神经系统并在神经元中建立潜伏感染,是威胁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体。与其他甲型疱疹病毒类似,PRV的病毒粒子存在一层富含蛋白质的内膜层,它通过将含有DNA的核衣壳与布满糖蛋白的囊膜层衔接起来构成病毒粒子的完整结构。研究表明,在PRV的感染周期中,内膜蛋白可以通过单独作用或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维持病毒形态结构的稳定、促进病毒的复制和出核、参与病毒在细胞质中的二次包膜、以及对抗宿主免疫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近年来PRV内膜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伪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研究以及抗病毒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细菌外膜囊泡结构、分泌特性及致病机制
高远集, 刘畅, 陈淼, 陈松彪, 张俊峰, 李静, 贾艳艳, 廖成水, 郭荣显, 丁轲, 余祖华, 尚珂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71-9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1
摘要 ( 54 )   HTML( )    PDF (502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 被认为是细菌的"远程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攻击宿主组织并帮助细菌定植、损害宿主细胞功能、调节宿主的防御,因此OMVs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囊泡中的物质通过与细菌释放出的自诱导物化学信号分子结合,可以驱使细菌或者囊泡在内环境中发挥特殊功能,如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获取营养、抗生素抗性、应激反应、对抗其它微生物的竞争或防御、微生物群落状态、核酸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毒素和毒力因子的递送等,且在细菌生长周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OMVs结构、分泌特性及其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菌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遗传育种
NOS2基因DNA甲基化编辑调节NO浓度影响肌肉发育通路基因的表达
申琦, 王凯, 赵真坚, 陈栋,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吴平先,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84-9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2
摘要 ( 43 )   HTML( )    PDF (9417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对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进行DNA甲基化编辑后对肌红蛋白的调控作用机制,并研究其对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本试验采用DNA甲基化编辑技术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对基因NOS2进行甲基化编辑,在猪肾细胞中检测NOS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NOS2表达水平、细胞内一氧化氮浓度以及肌纤维和肌红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NOS2基因启动子前500 bp区域平均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gRNA2结合位点附近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增高。此外,对NOS2进行甲基化编辑后,NOS2基因表达量和其iNOS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随着NOS2表达降低,nNOS和eNOS表达显著增加。MYHC-Ⅱb和MYHC-Ⅱ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yoglobin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综上,NOS2基因的异常表达能够影响细胞中的NO生成,同时也会影响NOS1和NOS3的表达,以及和肌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基于SNP芯片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宋科林, 闫尊强, 王鹏飞, 程文昊, 李杰, 白雅琴, 孙国虎, 滚双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995-10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3
摘要 ( 59 )   HTML( )    PDF (1167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其作为新遗传资源申报、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甘肃省2个已知地方猪种(八眉猪、合作猪各20头)和待鉴定新猪种(徽县青泥黑猪28头)共68头猪为研究对象,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采用多种软件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群体分化指数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 156个SNPs,质控后剩余49 279个SNPs;徽县青泥黑猪的有效群体含量(Ne)、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多态标记比例(PN)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2.2、0.370 7、0.386 4、0.915 7、0.378 6,均高于合作猪和八眉猪,且徽县青泥黑猪的连锁不平衡系数较低,衰减速度较快;PCA显示,3个群体分别聚类,根据PC1(PC1>0)可将HX群体和HZ、BM群体区分开,进化树分析发现徽县青泥黑猪独自聚为一支,八眉猪和合作猪聚为另一大支,随后逐渐分离,群体结构显示,当K=3时,徽县青泥黑猪呈现出与八眉猪、合作猪不同的进化路线,但徽县青泥黑猪血缘较为混杂;徽县青泥黑猪与八眉猪、合作猪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分别为0.123 6和0.159 8,表明各猪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IBS矩阵和G矩阵分析发现,徽县青泥黑猪大部分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少数个体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基于"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数据分析了徽县青泥黑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发现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高于八眉猪和合作猪,独立聚类,且与八眉猪、合作猪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初步认为是甘肃地方新猪种,徽县青泥黑猪部分个体之间存在近交风险,需要加强保种,该研究为深入挖掘徽县青泥黑猪新遗传资源及合理保种利用提供参考。
导入25%洛岛红鸡血缘对河南斗鸡相关指标的影响
苏传琛, 焦静娅, 王永帅, 罗朋娜, 昌兴海, 黄艳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07-10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4
摘要 ( 37 )   HTML( )    PDF (1942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研究河南斗鸡导入25%洛岛红鸡血缘后对其屠宰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和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河南斗鸡的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的120日龄纯种河南斗鸡和导入25%洛岛红血缘的杂交斗鸡各10只(公母各半),共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测定其屠体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肉发育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所有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斗鸡和纯种河南斗鸡在多项屠体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杂交鸡<纯种鸡,P=0.014)。胸肌肌纤维密度指标的群体与性别间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6),其中杂交公鸡的胸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纯种公鸡(P<0.01)。腿肌的肌纤维密度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 (P=0.002),在公母鸡中均以杂交鸡显著高于纯种鸡。实时荧光定量PCR未检测到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yHC、MyoG、MyoD1)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GLUT12在杂交斗鸡和纯种斗鸡间的表达差异,但GLUT4基因在鸡胸肌(P=0.000)和腿肌(P=0.023)中的表达均呈现了极显著的群体和性别间的互作效应。胸肌GLUT4基因的表达在公鸡中以杂交公鸡显著高于纯种公鸡(P<0.01),而在母鸡中则以纯种母鸡显著高于杂交母鸡(P<0.05)。在腿肌组织中,GLUT4的表达以杂交母鸡极显著地高于纯种母鸡(P<0.01),而杂交公鸡相较于纯种公鸡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显示,血清GLO (P=0.004)、CHO(P=0.011)、LDL-C(P=0.014)水平均呈现显著的群体效应,且均以杂交斗鸡>河南斗鸡;而血清A/G比值呈现了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3),其中纯种公鸡的血清A/G比值显著高于杂交公鸡(P<0.05)。25%洛岛红血缘的导入显著增加了机体的血脂水平,提高了公鸡骨骼肌的肌纤维密度,并以组织特异性和性别特异性的方式改变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基因的表达。
山羊皮肤组织miRNA测序与miR-129-5p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功能研究
肖敏, 赵威, 孙武, 娜日苏, 赵乐, 刘陶禄, 张继攀, 赵永聚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19-10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5
摘要 ( 52 )   HTML( )    PDF (12068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对黑色素生成起调节作用的小RNA,并探究其对山羊肤色及毛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集了健康酉州乌羊(Youzhou dark goat,YZDG)、川东白山羊(Chuandong white goat,CDWG)100日龄胎羊皮肤样本(n=3),和健康2~3周岁大足黑山羊(Dazu black goat,DBG)、内蒙古绒山羊(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IMCG)个体皮肤样本(n=3),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技术观察皮肤中黑色素沉积情况;通过小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miRNAs;培养B16-F10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利用细胞转染、qPCR、Western Blot、黑色素含量检测等技术验证miR-129-5p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色素颗粒明显在YZDG胎羊皮肤和DBG毛囊的毛球、毛干、外根鞘等部位沉积,而在CDWG胎羊皮肤和IMCG表皮、毛囊中没有被观察到。经测序分析,在肤色差异的YZDG和CDWG中筛选到62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31个在乌皮山羊中上调,31个下调。在毛色差异的DBG和IMCG中,筛选到38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0个在黑色被毛山羊中表达上调,28个表达下调。两组测序结果均显示miR-129-5p在乌皮和黑色被毛山羊皮肤中高表达(P<0.05)。在细胞中过表达miR-129-5p后,相比于对照组,mimics组细胞黑色素沉积量提高了18.9%(P<0.05),TYR、TYRP1基因表达量分别上调57.3%和16.5%(P<0.05),蛋白表达量分别显著上调49.2%和40.2%(P<0.05);但MIT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在抑制miR-129-5p后,inhibitor组TYR基因mRNA表达下调38.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21.1%(P<0.05);TYRP1、MIT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25.3%及28.4%(P<0.05)。本研究发现,miR-129-5p在不同肤色及毛色的山羊皮肤中差异表达,且可通过调控TYR、TYRP1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影响黑色素的生成,是山羊肤色和毛色形成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
江苏地区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夏淑雯, 陈坤琳, 沈阳阳, 安振江, 赵芳, 丁强, 仲跻峰, 林志平, 王慧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30-10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6
摘要 ( 46 )   HTML( )    PDF (2354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估计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及评估育种值,为提高生产性能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江苏地区9个规模化牧场2017—2023年间19 756头荷斯坦成母牛的离群记录,分析牛只的长寿性和淘汰情况。利用R软件的GLM程序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状的固定效应(包括牧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BLUPF90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育种值评估,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平均在群寿命为1 640.87 d,生产寿命为917.15 d,平均利用胎次为2.60胎;长寿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7~0.15,属低遗传力性状;7个长寿性状(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利用胎次和L1-L4)间均具有中等到较高的遗传和表型相关(0.27~0.99),其中在群寿命与生产寿命的相关性趋近于1;通过计算长寿性状的育种值,绘制遗传趋势图,发现近年来长寿性状遗传进展缓慢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长寿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可为制定南方地区奶牛长寿性状育种规划提供参考。
生物技术与繁殖
Bta-miR-101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的影响
虎巧燕, 翟相钦, 李一丹, 韩家乐, 雷初朝, 党瑞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40-10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7
摘要 ( 39 )   HTML( )    PDF (4399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bta-miR-101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集3日龄(n=3)与13月龄(n=3)健康公牛的睾丸组织,构建安格斯牛组织表达谱,验证bta-miR-101在两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利用在线工具(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及miRWalk)预测miR-101的靶基因,并利用KOBAS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miR-101的模拟物与抑制物分别转染至牛睾丸支持细胞中,利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CCK-8等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细胞增殖系数。通过4种在线软件预测到26个bta-miR-101的共同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核质、蛋白质结合、JAK-STAT 的受体信号通路上,这些信号通路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RT-qPCR结果显示,bta-miR-101在牛初生期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性成熟时期(P<0.05),与实验室前期测序结果一致。转染miR-101的模拟物与抑制物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miR-101 mimics可以促进增殖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并显著升高支持细胞的增殖系数,同时抑制凋亡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miR-101 inhibitor可以抑制增殖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同时促进凋亡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在细胞分泌方面,miR-101对分泌标志基因GDNF、BMP4的转录有影响,但对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分泌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miR-101促进牛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对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中国荷斯坦公牛不同耐冻性精子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曹晋康, 张纯, 王佳瑶, 李晓彤, 王鹏宇, 方颖妍, 张昱, 丁宁, 姜力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52-10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8
摘要 ( 40 )   HTML( )    PDF (4827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以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为主导技术的奶牛繁育体系中,公牛精液的冻后活力备受关注。精子的耐冻性是影响精液冻后活力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在不同公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迫切需要从遗传水平挖掘影响精子耐冻性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标记,为提高我国种公牛的精子耐冻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筛选了精子高耐冻组公牛9头(鲜精活力 >0.65,冻后活力 >0.40)和精子低耐冻组公牛6头(鲜精活力 >0.65,冻后活力 ≤0.27),使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对15头公牛的精子细胞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高、低耐冻组间共检测到432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氧化磷酸化"等与精子能量供应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与QTL数据库比对,发现9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已定位到的冻后活精子百分比性状关联基因重叠。最终筛选到HSPA1A、BSP3、ACSL4等重要候选蛋白可作为公牛精子耐冻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揭示了具有不同耐冻性公牛精子的蛋白质组特征,这些发现为我国种公牛冻后精液品质的分子选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营养与饲料
育雏育成期饲粮添加益生菌对蛋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肠道健康及后续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铁, 齐梦迪, 张克英, 王建萍, 白世平, 曾秋凤, 彭焕伟, 玄月, 吕莉, 丁雪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62-10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19
摘要 ( 56 )   HTML( )    PDF (1173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育雏育成期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EF)和枯草芽孢杆菌(BS)对蛋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育雏育成期饲喂效果对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528只1日龄罗曼粉蛋鸡,采用2×2试验设计,BS包括两个添加量即0或200 mg·kg-1(BS活菌数为:3×1010 CFU·g-1),EF包括两个添加量,即0或200 mg·kg-1(EF活菌数为:2×109 CFU·g-1),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试验期共30周,在育雏育成期1~20周进行试验处理,产蛋期21~30周所有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进行益生菌处理。结果表明:1)添加BS和EF对蛋鸡1~20周料肉比(F/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现为两种益生菌联合添加提高了F/G(P<0.05)。2)添加BS有降低20周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的趋势(P=0.067)。BS和EF对蛋鸡20周血清生化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两种菌联合添加降低了血清总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3)添加EF有提高20周血清生长激素的趋势(P=0.078)。4)添加BS和EF均提高了回肠的相对长度(P<0.05);添加BS有提高空肠绒毛高度(P=0.051)和提高隐窝深(P=0.069)的趋势;添加EF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有提高空肠隐窝深度的趋势(P=0.072)。5)添加BS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有提高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P=0.081)。6)添加BS有提高平均蛋重的趋势(P=0.077)。综上,饲粮添加BS可以提高蛋鸡育雏育成期生长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及促进肠道健康,并且育雏育成期添加效果可以提高产蛋期生产性能,其效果优于EF和两种益生菌联用。
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对生长肉用绵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常馨丹, 胡帆, 伍志武, 叶炳森, 刘铁海, 林杰, 贺志雄, 谭支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77-108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0
摘要 ( 45 )   HTML( )    PDF (1185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日粮对生长期呼伦贝尔羊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平均体重为(20±1.9)kg的呼伦贝尔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和高脂组(23.65%过瘤胃高脂日粮,HF),每组6只,并用摄像头连续记录各试验呼伦贝尔羊的行为活动。连续观察并记录试验羊正试期第83和84天的行为,包括:采食、反刍、饮水、站立、卧倒行为,计算每个行为活动在24 h内的总分钟数,并通过干物质、脂肪、粗蛋白采食量来计算每千克日粮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干物质采食速度、脂肪采食速度、粗蛋白采食速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生长呼伦贝尔羊精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和粗蛋白的采食量及采食速度(P<0.05),降低呼伦贝尔羊的采食次数、每日反刍时间、每千克日粮的反刍时间和饮水时间(P<0.05),增加粗脂肪采食量和采食速度(P<0.01)。综上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可能通过影响生长肉羊采食次数来降低精料采食量,并减少其饮水行为。
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片慧芳, 杜旭彬, 李妍, 张雨辰, 何惠, 虞德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85-10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1
摘要 ( 51 )   HTML( )    PDF (1579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108只500日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 000、3 000 mg·kg-1甜菜碱,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采集鸡蛋、血清、卵巢和小黄卵泡颗粒细胞。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甜菜碱线性提高了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PL<0.01),且线性提高了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黄重量(PL<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甜菜碱,血清中Prog水平呈显著线性升高(PL<0.01),FSH和LH水平呈线性和二次升高(PL<0.01;PQ<0.05)。3)日粮中添加甜菜碱,线性提升了产蛋后期蛋鸡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卵巢中T-AOC水平、SOD和CAT活性,线性降低了MDA水平(PL<0.05),同时线性和二次曲线提升了血清中T-AOC水平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PL<0.01;PQ<0.01)。此外,日粮中添加甜菜碱线性提高颗粒细胞中SOD、HO-1基因表达量(PL<0.01),二次曲线提高了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PQ<0.01),线性和二次曲线提高了NQO1基因的表达水平(PL<0.01;PQ<0.01),且显著提升了CA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甜菜碱能够增加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和血清、卵巢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小黄卵泡颗粒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其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且高剂量的添加效果优于低剂量。
脂噬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滴大小的调控研究
康方圆, 刘镇滔, 吴奎显, 倪晗, 钟凯, 李和平, 杨国宇, 韩立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095-11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2
摘要 ( 37 )   HTML( )    PDF (9727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噬是一种新的自噬形式,可以选择性识别脂滴并将其降解,在维持细胞内脂质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饥饿诱导脂噬后对细胞脂滴大小的调控作用。试验用100 μmol·L-1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 h,刺激细胞脂滴蓄积,然后分别饥饿诱导细胞0、6、12、24、48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尺寸和数量随饥饿时间的变化情况,随后饥饿诱导24 h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脂滴和自噬蛋白LC3的共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自噬蛋白LC3和P62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脂滴自噬情况。结果发现:随着饥饿处理时间的延长,脂滴直径从1.57 μm显著增加到2.12 μm,每个细胞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从39个·cell-1减少到24个·cell-1,大脂滴比例显著增加,小脂滴比例显著减少(P<0.05),免疫荧光发现LC3与脂滴发生共定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自噬溶酶体包裹着脂滴,饥饿处理24 h后LC3Ⅱ/LC3Ⅰ蛋白的比值显著增加1倍,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脂噬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滴的大小发挥调控作用。
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左子珍, 王海波, 柴志欣, 符健慧, 张翔飞, 罗晓林,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02-11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3
摘要 ( 46 )   HTML( )    PDF (2081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10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2)和基础日粮加1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3),预饲10 d,舍饲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RPM3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RPM1组与RPM2组(P<0.05);RPM1组、RPM2组、RPM3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牦牛半腱肌样品中共检验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计算发现,CON组、RPM1组、RPM2组和RPM3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9种、11种、9种和1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牦牛半腱肌提供了独特的肉香与油脂香等;CON组、RPM1组与RPM2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壬醛,而RPM3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辛烯-3-醇;RPM1组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与坚果味,RPM2组的醇类与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四组半腱肌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半腱肌CON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RPM1组和RPM2组(P<0.05),其中RPM1组与RPM2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二碳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M3组(P<0.05);RPM1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著高于RPM2组与RPM3组(P<0.05),其中RPM1组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十七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RPM2组(P<0.05);各组间半腱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0 g·d-1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风味丰富度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日粮添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分布合理。
预防兽医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血液核酸筛查技术的建立
董欣怡, 李锦群, 陈钦玺, 廖明, 曹伟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15-11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4
摘要 ( 36 )   HTML( )    PDF (5398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缩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检测周期,进一步加快禽白血病净化进程,本研究结合SYBR Green Ⅰ qPCR和混样检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低ALV-J流行率场景下的快速筛检ALV-J的血液核酸筛查技术(ALV-J bloo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LV-J-B-qPCR)。根据GenBank中ALV-J polenv基因序列,设计ALV-J的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ALV-J SYBR Green Ⅰ qPCR检测方法。以ALV-J病毒分离为阳性的鸡抗凝血为实验材料,分别制备抗凝血DNA、血细胞DNA、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和血浆cDNA 5类血液检测模板进行ALV-J的PCR检测,筛选最佳检测模板;进一步比较蒸馏水破裂红细胞法提取混合血液DNA的混样方法,血液混样总体积为200 μL的混样方法,血液混样总体积为10 μL的混样方法共3种混样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筛选最佳混样方法。综合上述qPCR方法、检测模板与混样方法,成功建立了ALV-J-B-qPCR。运用ALV-J-B-qPCR分别进行预期流行率为1%~2%、4%~5%场景下的模拟筛查试验,并与病毒分离法比较。q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LV-J,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102 copies·μL-1,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1%。对90份临床送检血液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对ALV-J的检出率(15.6%)高于p27抗原ELISA和普通PCR的检出率(12.2%)。检测模板筛选试验中,抗凝血DNA最符合检测准确度高、操作复杂度和成本低的要求,为最佳检测模板。混样方法摸索试验中,混样总体积为10 μL(混样规模<12份)的混样方法检测准确性最高,为最佳混样方法。在样本数为400份,预期流行率为4%~5%场景的模拟筛查中,ALV-J-B-qPCR检出率为6.25%,比病毒分离法高2.00%;在样本数为400份,预期流行率为1%~2%场景的模拟筛查中,ALV-J-B-qPCR检出率为2.25%,比病毒分离法高0.75%。本研究建立的ALV-J-B-qPCR技术具有灵敏性高、检测快速和节约成本的优势,为种禽场加快ALV净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鸡内皮血管瘤病例相关的禽白血病病毒K亚群分离及其gp85基因演化分析
梁灿新, 郑小雪, 舒雪利, 周婉怡, 廖明, 曹伟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27-11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5
摘要 ( 27 )   HTML( )    PDF (1365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华南地区某规模化种禽场调查中发现其部分花鸡品系头部鸡冠下缘及眼睑上缘部位出现白色、质地坚硬且形状不规则的肿块,为了解患病鸡的发病特征及致病因子而开展了实验室诊断及相关病原研究。结果表明该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发病鸡群为父母代花鸡,发病率约为2%,剖检无其他肉眼表观病变,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内皮血管瘤。RT-PCR检测肿瘤组织表明为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感染,无其他禽肿瘤性病毒感染。对患病鸡的血浆样品(32份)、肿瘤组织匀浆(6份)及脑组织匀浆(6份)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成功从脑组织样品中分离到4个ALV-K毒株(GXJL01~GXJL04)。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GXJL01~GXJL04的env基因并测序,在与华南地区其他5个规模化种禽场中分离获得的7个ALV-K流行株的gp85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中表明,GXJL01~GXJL04与日本的Km5844、Sp53等神经胶质瘤毒株(fowl glioma-inducing virus,FGV)及具有神经组织嗜性的ALV-K毒株JS15SG01同一进化分支上,与本研究其他7个ALV-K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关系较远。同时在针对ALV-K的gp85蛋白氨基酸位点突变分析中发现,GXJL01~GXJL04存在多个与FGV和JS15SG01参考株相似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本研究首次把地方黄羽鸡品种花鸡头部的肿块诊断为内皮血管瘤,且ALV-K为内皮血管瘤的主要相关病原,分离株GXJL01~GXJL04区别于现行华南地区ALV-K流行株且与FGV、JS15SG01等神经组织嗜性的毒株高度同源。
H3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毛秋艳, 周淑宁, 刘朔, 彭程, 尹馨, 张雅馨, 周婉婷, 李金平, 侯广宇, 蒋文明, 宋厚辉, 刘华雷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37-11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6
摘要 ( 44 )   HTML( )    PDF (341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宿主广泛,具备跨物种传播的能力,不但造成了家禽的发病,还导致了多起人感染病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H3亚型AI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考了GenBank近年来公开的H3亚型AIV HA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分别以cRNA阳性标准品和病毒核酸标准品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针对H3亚型AI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评估。进一步使用实验室攻毒鸡组织样品和临床拭子样品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亚型AIV和常见禽类病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检测下限分别为1.0×102 copies·μL-1和102 EID50·0.1 mL-1,灵敏度与常规RT-PCR相比提高了10倍;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重复性较好。动物攻毒临床试验样品和临床拭子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于普通RT-PCR方法,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可用于临床检测。综上,本研究建立的H3亚型AI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备特异、快速、灵敏等特点,为H3亚型AIV的快速诊断和监测及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健康安格斯犊牛与IBRV感染犊牛鼻腔菌群变化比较
易鹏飞, 孙磊, 马亚楠, 马雪连, 李娜, 孙亚伟, 钟旗, 姚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47-11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7
摘要 ( 35 )   HTML( )    PDF (1457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一种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牛呼吸系统病毒。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规模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1月龄安格斯犊牛进行IBR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IBRV感染犊牛的鼻腔菌群变化。临床调查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1月龄安格斯犊牛,采集犊牛鼻拭子,进行IBRV PCR检测,依据PCR检测结果,随机选取单纯IBRV阳性犊牛(P组)和IBRV阴性且无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健康犊牛(N组)各10头,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选择V3和V4可变区使用Illumina平台对鼻腔菌群DNA片段进行双端(Paired-end)测序,分析两组犊牛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牛场犊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共计922头,犊牛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2%(922/11 215);其中死亡98头,病死率为10.6%(98/922)。样品IBRV检出率为22.0%(50/227)。与N组犊牛鼻腔菌群分类单元数相比,P组犊牛在门、纲、目、科水平上呈极显著增加(P<0.01),且属水平也呈增加趋势(P= 0.056)。Alpha多样性显示,P组犊牛鼻腔菌群均匀度(Pielou_e)和覆盖度(Goods_coverage)指数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Beta多样性中P组犊牛鼻腔菌群结构与N组犊牛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和菌属差异性显示,P组犊牛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极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1),绿弯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丰度极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1);P组犊牛的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丰度显著低于N组犊牛(P<0.05),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N组犊牛(P<0.05)。P组犊牛在MetaCyc代谢通路中存在9条代谢通路变化,在KEGG代谢通路丰度预测中存在7条代谢通路变化,主要和参与合成,炎性反应标志物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相关。此外,两组间鼻腔菌群在细胞功能、物质运输、分解和合成代谢以及疾病发生等预测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呼吸道症状病牛群中IBRV感染和鼻腔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明犊牛感染IBRV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稳定表达PRRSV M蛋白的MARC-145ORF6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PRRSV增殖的影响
荆扬, 王玉淼, 李洋, 常辉, 马志倩, 李志伟, 肖书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59-11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8
摘要 ( 38 )   HTML( )    PDF (1034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给深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ORF6基因编码的M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试验材料,本研究首先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了过表达PRRSV ORF6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将该质粒连同辅助质粒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之后将重组慢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利用嘌呤霉素结合有限稀释法进行筛选,连续筛选3轮后建立了稳定表达PRRSV M蛋白的MARC-145ORF6细胞系;并使用CCK-8试验评估过表达PRRSV M蛋白对MARC-145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评估MARC-145ORF6细胞系的传代稳定性并鉴定M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一步利用RT-qPCR评估过表达M蛋白对MARC-145细胞的干扰素及相关调节基因的影响;此外,还测定了PRRSV在MARC-145ORF6细胞系、MARC-145Flag细胞系和MARC-145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并绘制多步生长曲线以比较其差异。CCK-8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RRSV M蛋白对MARC-145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RT-qPCR、Western blot和IFA等试验结果表明,MARC-145ORF6细胞系能够表达PRRSV的M蛋白且在传代过程中稳定。此外,稳定表达PRRSV M蛋白显著下调了细胞系的Ⅰ型干扰素及其相关调节基因;多步生长曲线表明,MARC-145ORF6细胞系促进PRRSV增殖,提高其病毒滴度。综上,本研究构建了可以稳定表达PRRSV M蛋白的MARC-145ORF6细胞系,发现其Ⅰ型干扰素水平显著下调且促进PRRSV复制。本研究构建的MARC-145ORF6细胞系将为M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生物材料。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宝戈, 黄雅琴, 蔡金双, 朱晨光, 李玉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70-11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29
摘要 ( 39 )   HTML( )    PDF (4849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PCV3 Cap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获得了一株分泌阻断效果良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6。以重组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2E6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一种检测PCV3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50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PI)的临界值,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判定标准:当PI≤28.30%时,判定结果为阴性;当PI≥35.05%时,判定结果为阳性;当28.30%<35.05%时,判定为可疑,重复一次试验后如果结果仍为可疑,则判定为阳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瘟病毒(CSF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其检测效价可达到1:128;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与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与PCV检测金标准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比对的Kappa值达0.9,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较高的符合率,可用于后期进行PCV3抗体的检测,为PCV3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副猪革拉瑟菌影递送猪圆环病毒2型DNA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小鼠免疫效果评价
王康, 刘格言, 王宇, 杨振, 唐欣巍, 曹三杰, 黄小波, 颜其贵, 伍锐, 赵勤, 杜森焱, 文心田, 文翼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79-11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0
摘要 ( 34 )   HTML( )    PDF (2093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制猪圆环病毒2型(PCV2)-副猪革拉瑟菌(GPS)二联菌影疫苗,并评价其在小鼠上的免疫保护效果。选择GPS 5型菌株SH0165作为疫苗株,利用氢氧化钠最低抑菌浓度法将其制备成菌影,再将PCV2的ORF2基因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将GPS菌影作为PCV2 DNA疫苗的载体,构建PCV2-GPS二联菌影疫苗,设计了商品化疫苗组、PCV2-GPS二联菌影疫苗组、菌影组、质粒组、PBS组、空白组,对4周龄BALB/c小鼠进行免疫,测定免疫后PCV2和GPS的IgG抗体效价、PCV2中和抗体、脏器中PCV2病毒载量、血清杀菌率、GPS攻毒保护率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结果显示:二联菌影疫苗组小鼠血清中PCV2和GPS的IgG抗体水平显著增高,PCV2中和抗体滴度提高,PCV2攻毒后的小鼠淋巴结和肺脏中病毒载量下降,血清杀菌率显著提高,GPS攻毒后免疫保护率达70%(7/10),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上调。综上表明,PCV2-GPS二联菌影疫苗显著激活了小鼠对PCV2和GPS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且能够抑制PCV2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对感染GPS的小鼠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为新型安全高效的PCV2、GPS联合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生物材料和实验数据。
致脑膜炎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分型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李芃绪, 李世景, 孙骏, 项维, 赵苗苗, 侯天牧, 李华明, 广敏, 陈瑞格, 徐梦然, 吴晓敏, 姜合祥, 雷连成, 张付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192-12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1
摘要 ( 36 )   HTML( )    PDF (20124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猪源致脑膜炎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分型和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患病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链球菌PX0923,通过电镜观察、16S rRNA基因测序、多重PCR、PCR-RFLP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方法对其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鉴定,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基因检测、小鼠感染试验、抗生素和中药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株PX0923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PX0923为革兰阳性菌,电镜下可见连续排列成链状的卵圆形菌体;PCR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属于猪链球菌2型;序列分型为ST7,与ST1型猪链球菌聚为一支;携带epf+/mrp+/sly+/gapdh+/fbps+/orf2+/sao+ 7种毒力基因,呈现α型溶血活性;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肺、脾和肝等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出现了小鼠脑膜炎等与病猪类似的临床症状;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109 CFU/小鼠,提示 PX0923可引起小鼠脑膜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12种药物耐药,携带耐药基因:aadA1 和bla-TEM,对中药全蝎和三七敏感。本研究分离到猪源猪链球菌PX0923为血清2型,MLST分型为ST7,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感染小鼠可引起脑膜炎等多组织损伤;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药全蝎、三七敏感。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的流行和溯源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致脑膜炎猪链球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鹅源副鸡禽杆菌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苏文楠, 刘佳琪, 钟嘉诚, 陈济铛, 朱婉君, 张溢珊, 张济培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08-12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2
摘要 ( 34 )   HTML( )    PDF (7723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鹅源副鸡禽杆菌(Apg)与鸡源菌株的基因组差异,对3株鹅源Apg和4株鸡源Apg进行全基因重测序及基因组分析。全基因重测序结果显示7株菌株基因组片段大小为2.567 832~2.607 127 Mb,GC含量介于40.80%~40.93% 之间。SNPs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株鹅源菌株和鸡源C-AP3株聚集在p4chr1株的小分支上,另外3株鸡源菌株分布在其它国内菌株分支上。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鹅源菌株特有基因76个,鸡源菌株特有基因37个。对鹅适应性基因的筛查共聚类出79个基因,其中编码已知蛋白的基因有22个,其余编码假定蛋白;对鸡适应性基因的筛查聚类出39个基因,其中10个编码已知蛋白,29个编码假定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与Apg宿主适应性有关的基因为118个,为进一步阐释Apg跨物种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香柠檬精油抗伪结核棒状杆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符雪珍, 李鑫灿, 钱虹宇, 吕红, 吴婵玉, 王晓涵, 王小华, 王芝英, 周作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17-12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3
摘要 ( 31 )   HTML( )    PDF (1161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的香柠檬精油(bergamot essential oil,BEO),采用刃天青指示剂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BEO对Cp不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体外试验评价BEO对Cp感染J774A.1巨噬细胞的影响。通过测定脏器载菌量、脾抗菌肽基因表达量和存活率综合评价BEO对Cp感染昆明系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EO作用后Cp菌体形态变化,并检测BEO作用后Cp的DNA泄漏以及毒力基因表达情况,初步研究BEO抗Cp机制。结果显示:BEO具有较强的抗Cp作用,其MIC为0.78~1.56 μL·mL-1。BEO可降低Cp感染小鼠肾、肝和腹水的细菌负荷 (P<0.01),上调Cp感染小鼠脾中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mRNA表达水平(P<0.01)。BEO处理可降低Cp对J774A.1巨噬细胞的感染率,提高被Cp感染小鼠的存活率(P<0.05)。BEO处理使Cp细胞膜凹陷,菌体内DNA外渗增加(P<0.05),以及下调毒力基因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的表达(P<0.01)。BEO能抑杀Cp,改善Cp对小鼠的感染程度,其机制可能与BEO损伤Cp细胞膜造成DNA泄漏并降低毒力基因pld的mRNA表达,以及促进Cp感染小鼠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表达有关。
基础兽医
表达外源基因SPAM1重组CAV-2溶瘤病毒的构建与拯救
高龙, 常心怡, 李程, 赵晓亚, 李汶洁, 范浩谦, 马静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28-12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4
摘要 ( 33 )   HTML( )    PDF (990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犬腺病毒-2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CAV-2)作为溶瘤病毒的潜力并进一步探索精子黏附因子(SPAM1)协同CAV-2重塑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P15A-CAV-2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基础,使用RED/ET同源重组系统构建携带SPAM1外源基因的中间载体,使用中间载体将CAV-2骨架载体E3区域缺失并替换SPAM1外源基因表达盒。再利用合成引物敲除kmccdB反向筛选表达盒构建P15A-CAV-2-mCMV-SPAM1-SV40 polyA感染性克隆质粒并在MDCK-E1A细胞系中拯救重组溶瘤病毒,对重组病毒体外溶瘤效应进行验证。根据测序与酶切验证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构建并拯救出稳定表达外源基因SPAM1的重组溶瘤病毒1株;IFA试验证明,重组毒株能够高水平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且外源蛋白具有可弥散分布于细胞间的特点。缺失E3区域表达外源基因SPAM1的重组溶瘤病毒通过光镜观察和CCK8检测发现具有对犬癌细胞系A72强烈的杀伤效应。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1株具有良好溶瘤效应的重组CAV-2,为后续应用于宠物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ACE2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体外感染传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任莉鑫, 张静怡, 徐沙沙, 杨柳, 张兴翠, 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38-12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5
摘要 ( 45 )   HTML( )    PDF (11127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仔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仔猪肠道ACE2在PEDV感染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猪小肠上皮细胞(porc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PEC-J2细胞)模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PEDV感染后ACE2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过表达与抑制表达ACE2后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CID50检测PEDV复制水平。结果显示,PEDV感染IPEC-J2后AC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过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上升,抑制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下降。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ACE2在PE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即PEDV感染能够使ACE2表达量下降,在IPEC-J2细胞中过表达ACE2能提高PEDV复制水平,抑制ACE2的表达可降低PEDV复制水平。
猪腹膜间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应用
黄媛媛, 王佳, 陈嘉瑜, 甘源, 袁厅, 冯志新, 邵国青, 王先炜, 熊祺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49-12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6
摘要 ( 40 )   HTML( )    PDF (1231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原代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PMC)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并将其初步应用于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体外感染细胞模型。采用0.1% Ⅰ型胶原酶消化猪大网膜组织分离猪PMC细胞,通过形态学、免疫学方法鉴定细胞。使用Mhr感染PMC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法检测细胞活性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分离培养的细胞早期呈拉网状,5~8 d后生长可达融合状态,细胞大小均一,呈多边形铺路石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波形蛋白、角蛋白-18抗原呈阳性,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呈阴性;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果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猪PMC细胞,纯度达95%以上。Mhr感染后,光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发生明显皱缩,感染组细胞的LDH释放量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升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原代PMC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初步用于Mhr体外感染,为研究Mhr等引起浆膜炎的病原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提供了体外细胞模型。
尘螨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的构建
罗承慧, 高江瑞, 陈俊威, 魏春洁, 韦双双, 裴业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57-12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7
摘要 ( 44 )   HTML( )    PDF (969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尘螨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本研究利用3种主要尘螨螨种(屋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的主要变应原Der p 1、Der f 1、Blo t 5等比混合,分别诱导AD小鼠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并通过皮肤及肺组织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FN-γ、IL-4、IL-10、IL-17A)、血清总IgE水平等指标对AD小鼠的过敏程度进行评估;通过IgE水平、耳朵点刺试验、肺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等指标评估哮喘小鼠模型。结果表明,AD模型中致敏区域皮肤出现破损后结痂现象,皮肤及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表明小鼠体内反应偏向Th2反应,IgE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变应原激发后模型小鼠体温下降明显,且90 min后仍未恢复初始温度,耳朵点刺试验中,抗原的攻击使模型组小鼠耳朵染料渗漏增加,肺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本研究成功诱导尘螨AD小鼠模型和尘螨哮喘小鼠模型。
牛支原体兔体攻毒模型的建立
武文英, 夏青, 胡萌婕, 赵逸轩, 王琛, 张宇豪, 郝成武, 贺笋, 郭爱珍, 陈建国, 陈颖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68-12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8
摘要 ( 38 )   HTML( )    PDF (983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病原之一,对养牛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牛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目前没有较好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缺乏小动物评价模型是牛支原体疫苗研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建立小动物攻毒模型,为后续疫苗的研究与制备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并降低后续试验的科研成本。为建立牛支原体小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以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1)单独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2)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3)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后注射KLH和巯基乙酸盐培养基;4)空白对照组。通过PCR检测牛支原体排菌情况,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第31天后取肺制作病理切片。研究结果显示,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组的牛支原体检出率和抗体均最高,牛支原体检出率为42.11%,91.67%的动物被检测为抗体阳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攻毒组均出现了肺泡壁增厚,巨噬细胞浸润以及肺部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符合牛支原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本研究建立了牛支原体HB0801株攻毒日本大耳白兔的感染及评价模型,地塞米松造成免疫抑制后攻毒HB0801株具有最好的造模效果。
临床兽医
常山散对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防治效果
王贺, 郭志廷, 李建喜, 张景艳, 王磊, 张康, 孙继文, 尚小粉, 马永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78-12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39
摘要 ( 38 )   HTML( )    PDF (4707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中药常山散对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抗球虫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置6大组,分别为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给药时间点设计组,每个设计组包括3个处理组,分别为Ⅰ组(健康对照组)和Ⅱ组(感染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Ⅲ组(常山散推荐剂量组),按照0.1g·kg-1在基础饲粮中拌料饲喂,连续给药4 d,每组10只鸡,共180只。16日龄时,Ⅱ组和Ⅲ组每只鸡口服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Ⅲ组的日均增重(average dialy gain,ADG)在球虫发育前期(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差异不显著(P>0.05),发育后期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球虫发育的整个时期ADG均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大于Ⅲ组。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的日均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有所下降,其中Ⅱ组下降最为明显,Ⅲ组有所改善。与Ⅱ组相比,中药常山散显著(P<0.05)降低感染雏鸡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OPG)。球虫感染破坏盲肠黏膜的完整性,使盲肠肌膜增厚。中药常山散可减轻球虫感染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与Ⅱ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常山散可降低盲肠病变评分(P<0.05)。攻虫前1天、攻虫当天和第2天试验组中Ⅲ组的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分别为198.83、190.23、165.49,攻虫第3、4和5天试验组中Ⅲ组的ACI分别为150.53、155.00和146.18,说明在球虫发育的前期给药,常山散具有良好的抗球虫效果,后期随着球虫在鸡体内的发育,常山散的治疗效果降低。与Ⅱ组相比,常山散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提高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综上所述,常山散可改善感染雏鸡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感染雏鸡OPG和盲肠病变评分,增强感染雏鸡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对HD11鸡巨噬细胞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陈富斌, 徐国伟, 王磊, 刘琴, 冯海鹏, 张康, 郭志廷, 韩松伟, 刘佳惠, 古雪艳, 张景艳, 李建喜, Huub F. J. Savelkoul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290-13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40
摘要 ( 39 )   HTML( )    PDF (1521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分析黄芪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转录组和代谢组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免疫调节机制。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组)和APS处理组(A50组),其中,A50组用含50 μg·mL-1 APS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CONT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采用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分析CONT组与A50处理组细胞中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2个组学的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组分析比较中,共检测到差异基因845个,其中上调基因415个,下调基因43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2条通路最为显著性;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代谢组分析比较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89个,其中,下调差异代谢物为70个,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为19个。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与代谢组联合分析中共同富集到可信度排名前十的通路有嘌呤代谢、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α同亚麻酸代谢、ABC转运体、铁死亡和酪氨酸代谢。APS可能是通过TLR2受体信号通路、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重编程,进而发挥对HD1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橙皮苷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缓解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王鑫, 聂桐, 李阿群, 马隽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302-13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41
摘要 ( 43 )   HTML( )    PDF (683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HDN)对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18只雄性C57BL/6(体重20~23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橙皮苷(HFD+HDN)组(300 mg·kg-1),每组6只。control组小鼠饲喂常规饲料(脂肪含量10%、碳水化合物含量70%、蛋白质含量20%);HFD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脂肪含量60%、碳水化合物含量20%、蛋白质含量20%);HFD+HDN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灌胃给药HDN 300 mg·kg-1。16周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60 mg·kg-1)麻醉小鼠后进行眼球采血,采血完毕后对小鼠进行脱颈处死并解剖取肝组织;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液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使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采集肝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HFD组和HFD+HDN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富集的阈值,据此筛选出HDN干预后影响最显著的一条信号通路;从筛选出的信号通路上挑选显著变化的基因并采取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验证转录组学结果;检测mtDNA相对含量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相对表达量;检测肝组织ATP含量。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HDN干预改善了高脂饲喂引起的肝损伤,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液中ALT以及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小鼠肝MDA含量(P<0.01);显著升高T-AOC、T-SOD以及GSH-Px水平(P<0.05),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氧化磷酸化(OXPHOS)途径是最显著上调的信号通路(P<0.000 1);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肝组织Cox8b、Cox6a2、Gm10231、mt-Atp8、mt-Nd4l、Gm11237、Ndufb8、Ndufb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tp6v0d2、Cox6c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Cox6a2、Ndufb8、Ndufb10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Atp6v0d2d蛋白表达量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TOMM20相对表达量、mtDNA相对含量、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HDN通过调节OXPHOS途径降低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裂解性噬菌体对肉仔鸡感染肠炎沙门菌的治疗效果
郑琳, 魏炳栋, 滑峰, 陈龙, 丁媛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314-13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42
摘要 ( 36 )   HTML( )    PDF (1302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裂解性噬菌体S13-21对感染肠炎沙门菌肉仔鸡治疗效果及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72只,饲养至4日龄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即空白对照组(C)、沙门菌感染组(S)、噬菌体治疗组(S+P)和抗生素治疗组(S+A)。采用腹腔注射方式对S组、S+P组和S+A组肉仔鸡感染沙门菌,攻毒剂量为200 μL·只-1(1.0×109 CFU·mL-1),6 h后对S+P组和S+A组肉仔鸡进行治疗,按腹腔注射方式噬菌体剂量1 mL·只-1(1.0×1012 PFU·mL-1),抗生素剂量200 μL·只-1(硫酸庆大霉素,800 IU·只-1),连续治疗7 d,间隔12 h,治疗结束后第5天按重复称重并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S组肉仔鸡存活率仅为59%,与C组相比,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脾重量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各组织T-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和细胞因子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2)与S组相比,S+P组肉仔鸡存活率提高25%以上,回肠和盲肠沙门菌载菌量极显著下降(P<0.01),除回肠部分指标外,血清和其余各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与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肉仔鸡感染肠炎沙门菌可破坏肠道黏膜屏障,造成生长受阻、组织损伤及全身性炎症反应,通过噬菌体治疗可专一性清除机体肠炎沙门菌感染,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肠道黏膜屏障,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存活率,恢复肉仔鸡生长。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犬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谭宁, 李巴仑, 韩苗, 李琛琛, 景远翔, 寇正, 李娜, 彭莎, 赵献军,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3):  1328-13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3.043
摘要 ( 42 )   HTML( )    PDF (29265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对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及机制。取正常培养状态的ADMSCs及添加1 μmol·L-1 MitoQ 处理的ADMSCs,对MitoQ处理的细胞形态变化、生长、增殖、迁移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检测。选取48只8周龄的昆明(KM)雄性小鼠和12只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组)、ADMSCs单独治疗组(ADMSCs组)和MitoQ预处理ADMSCs联合治疗组(MitoQ-ADMSCs组)。常规方法制作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和犬分别进行ADMSCs和MitoQ-ADMSCs细胞静脉移植治疗,细胞数为2×106·只-1(小鼠)和1×107·只-1(犬),每周1次,连续3周。持续监测临床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1周收样,血清学、组织学、氧化应激及犬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MitoQ预处理ADMSCs不会影响其细胞形态,但能促进其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ADMSCs和MitoQ-ADMSCs移植治疗后,发现MitoQ显著促进ADMSCs降低血糖的能力,且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血糖调节能力;ADMSCs经MitoQ预处理后有效减轻糖尿病伴发的肝代谢功能障碍和血脂代谢异常;ADMSCs可以减轻胰腺和肝组织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肝糖原合成障碍和纤维化水平,而MitoQ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DMSCs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进而增强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可以显著促进机体内与抗氧化相关的代谢物表达上调。结果揭示,MitoQ能够通过提高ADMSCs的抗氧化能力、加速组织损伤修复,从而更好地治疗小鼠及犬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