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0-0. 
摘要 ( 79 )   HTML( )    PDF (3888KB) ( 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1-0. 
摘要 ( 80 )   HTML( )    PDF (242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2-0. 
摘要 ( 35 )   HTML( )    PDF (129KB)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进展
刘源壹, 李昕俞, 巴音那木拉, 翠芳, 芒来, 杜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21-4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1
摘要 ( 261 )   HTML( )    PDF (1269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繁殖在动物种群发展和生命进化的过程中起到群落延续、物种演化、进化变异等至关重要的作用。繁殖是各种生殖细胞的动态变化和互作效应的结果,对生殖细胞动态变化机制进行解析是了解动物繁殖过程的基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群体细胞中以单细胞维度深入解读信息,逐步成为解读细胞类群异质性、关键基因筛选、相关通路表达、细胞互作等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的生物学问题的首要选择。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开始从动物生殖细胞的角度对动物繁殖的相关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此进一步研究动物繁殖的相关过程。因此,本文主要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及其在动物繁殖中的相关应用进行总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刘铃, 王丹丹, 崔凯, 马月辉, 蒋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34-4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2
摘要 ( 199 )   HTML( )    PDF (1062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然而由于PRRSV抗原的多变性,目前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在内的防治措施效果不佳。因此,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对猪PRRS的抗病育种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简述了PRRS的临床症状,重点回顾了国内外PRRS抗病育种研究进展,通过分析PRRS的致病机制,重点阐述了PRRSV受体及针对不同受体进行编辑的体内及体外抗病毒效果,以期为未来深入研究PRRSV致病机制、开发PRRS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杨小耿, 张慧珠, 李键, 向华, 何翃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43-4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3
摘要 ( 197 )   HTML( )    PDF (1040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动态、可逆并可以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够通过高动态和协同的核酶网络附着在DNA的CpG区域,同时还通过改变调控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而调控基因表达且不影响DNA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DNA甲基化主要涉及基因组印迹、转座元件沉默、X染色体失活和衰老等多种关键生理过程,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建立与去除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准生成、维持、读取和删除等动态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牛体外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冯肖艺, 徐茜, 张航, 杨柏高, 张培培, 郝海生, 杜卫华, 朱化彬, 崔凯,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51-4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4
摘要 ( 132 )   HTML( )    PDF (1149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是胚胎移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种质资源保存、加强遗传改良和促进优质种源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体外胚胎冷冻过程中存在脂质含量过高、活性氧水平升高及机械损伤等问题,导致体外胚胎冷冻效率低,这极大地限制了体外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去脂质、优化体外胚胎培养液、人工塌陷囊胚腔和优化冷冻程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冷冻后胚胎的存活率和发育能力。因此,本文概述了体外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胚胎冷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体外胚胎冷冻效率的方法措施,旨在为提高体外胚胎冷冻保存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MicroRNA调控抗病毒免疫和病毒复制
王岚, 何明宇, 张敏, 丁军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63-4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5
摘要 ( 141 )   HTML( )    PDF (3178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长度约为19~25 nt,通常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起调控作用,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凋亡、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种miRNAs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在病毒感染期间调节病毒复制、细胞增殖或凋亡以及肿瘤发育等生物反应。本文主要对病毒感染期间miRNA在免疫反应、病毒复制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miRNA的开发应用和抗病毒相关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姜黄素调控肠道菌群及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卓儒浩, 柳清扬, 钟翔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73-4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6
摘要 ( 184 )   HTML( )    PDF (1742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多酚类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应激和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成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近年研究表明,姜黄素与肠道菌群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姜黄素能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肠道菌群则影响姜黄素的转化。这种双向调控作用或许是姜黄素发挥生理功能的关键。此外,姜黄素被证实通过不同的机制抵抗多种病毒的感染,提示其具有成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潜力。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姜黄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姜黄素抵抗不同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以期为深入了解姜黄素对改善动物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脂多糖致奶牛糖脂代谢异常研究进展
樊磊, 莘余, 尤留超, 田欣宇, 罗皓, 王辛, 张婷婷, 沈留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84-4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7
摘要 ( 132 )   HTML( )    PDF (1618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诱导机体炎症反应,与奶牛的多种疾病相关。环境和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LPS水平升高,LPS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等作用,激活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释放炎症因子,改变机体糖脂代谢相关激素和脂肪因子水平,进而影响糖脂代谢,造成奶牛2型糖尿病、酮病、脂肪肝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LPS与炎症反应和糖脂代谢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导致糖脂代谢异常作用机制,为LPS致奶牛糖脂代谢异常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NLRP1炎性小体的激活机制
何豪杰, 薛美, 冯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494-5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8
摘要 ( 143 )   HTML( )    PDF (1765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是NOD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家族的成员,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能形成炎性小体的蛋白。NLRP1的激活可引起半胱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的活化并进一步促进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RP1的结构在不同种属间存在差异,目前能引起NLRP1激活的机制,主要包括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并激活NLRP1、通过抑制DPP9激活NLRP1以及弓形虫和部分代谢抑制剂激活NLRP1等。某些病毒蛋白或RNA也能够激活NLRP1,其具体激活机制以及NLRP1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尚未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可转移黏菌素耐药基因mcr: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严峻挑战
胡俊, 丁帅帅, 魏述永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04-5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09
摘要 ( 136 )   HTML( )    PDF (1677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转移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于2016年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随后陆续在全球50余个国家及20余种宿主细菌中检测到10类43个突变体,其编码蛋白MCR具有2个保守的结构域和相似的预测蛋白结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32%~82.93%。研究发现,mcr可随宿主细菌在动物、人类和环境中广泛传播,严重降低了黏菌素这一控制兽医临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治疗效果及使用价值。mcr的全球传播可能基于其复杂的遗传背景,目前共发现14种阳性质粒,其水平转移也与插入序列ISApl1等众多可移动遗传元件有关。mcr在不同菌株甚至菌属间的传播已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如何防控其传播尚需进一步关注。
遗传育种
大型迪庆藏猪不同生长阶段背脂与腹脂脂质代谢差异基因及调控网络分析
王琳, 马黎, 张博, 邓俊, 张浩, 欧阳晓芳, 严达伟, 董新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20-5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0
摘要 ( 145 )   HTML( )    PDF (10987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大型迪庆藏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脂质代谢差异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选择胎次相同、出生日期相近、体重10 kg左右的大型迪庆藏猪36头,随机分为3组,相同条件育肥,分别在平均体重达40、80和120 kg时屠宰,测定胴体性能,每组采集3头猪的背脂和腹脂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筛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并进行GO、KEGG分析、基因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40、80和120 kg大型迪庆藏猪腹脂vs.背脂分别筛到486、765和339个差异表达显著基因,随机挑选的EGR2、SOD3等5个差异表达显著基因的q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显著基因主要富集在肌肉收缩、细胞黏附、间充质细胞增殖正调节等GO条目,心肌收缩、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40 kg组EGR2、RARRES2、TMOD4和SFRP2基因位于网络核心,EGR2、RARRES2、SFRP2在腹脂上调,TMOD4下调;80 kg组THBS1、PPARANRIP1和LPL基因位于网络核心,4个核心基因均在腹脂上调;120 kg组HTRA1、TSHR、LRRK2、STC2、SHOX2和SOD3基因位于网络核心,LRRK2、TSHR在腹脂上调,SHOX2、SOD3、STC2、HTRA1下调。结果提示,EGR2、THBS1、TSHR等14个基因作为核心基因精细调控大型迪庆藏猪不同生长阶段背脂与腹脂脂质代谢,10~40 kg,EGR2等4个基因位于核心,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殖的基因在腹脂上调,脂肪合成的开关基因下调;40~80 kg,THBS1等4个基因位于核心,促进甘油三酯合成、胆固醇形成、脂质积累的基因在腹脂上调;80~120 kg,LRRK2等6个基因位于核心,促进甘油三酯积累、脂肪酸氧化的基因在腹脂上调,抑制脂肪分解、脂滴形成的基因下调。本试验结果可为解析地方猪不同部位脂质差异性沉积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迪庆藏猪的靶向选育提供参考。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白羽肉鸡孵化性状的遗传基础
张高猛, 丁纪强, 刘昱宏, 郑麦青, 文杰, 赵桂苹, 李庆贺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34-5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1
摘要 ( 155 )   HTML( )    PDF (6079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白羽肉鸡孵化性状的遗传基础。本试验以白羽肉鸡A、B两个公鸡群体为素材,测定A群体5个世代(556只)、B群体3个世代(398只)的40周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并利用55K SNP芯片对两个群体共954个健康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基于系谱和基因型信息计算的A群体的受精率遗传力分别为0.21和0.14。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受精率和孵化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关联到12个显著SNPs,分布在1、9、11、12、20号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SNPs与受精率显著关联,有3个SNPs与孵化率显著关联,对A群体受精率高、低组各4只公鸡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两个差异表达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与受精率相关的候选基因COPG1、ADAMTS18、FABP2、CDH8、SLCO4A1、ATP13A3、NELL2、VEZTIGHMBP2;3个与孵化率相关的候选基因TMEMSCO1和MYH1A。转录组测序与荧光定量PCR验证了两个与受精率相关的候选基因HMGCLL1和COA6。本研究利用GWAS和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孵化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为白羽肉鸡孵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标记。
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肌肉功能的调控作用
庞立川, 单艳菊, 刘一帆, 章明, 甘达峰, 屠云洁, 姬改革, 巨晓军, 束婧婷, 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45-5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2
摘要 ( 139 )   HTML( )    PDF (5919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6,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鸡骨骼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ETTL16基因在120日龄广西麻鸡母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siRNA干扰鸡原代成肌细胞中METTL16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和肌纤维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METTL16基因在鸡的不同类型肌肉组织(胸大肌、胸小肌、缝匠肌、耻坐骨肌内侧肌、耻坐骨肌外侧肌、髂胫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背阔肌)中广泛表达,其中,在白肌纤维为主的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中表达量相对更高;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后,鸡成肌细胞的增殖活力受到了抑制;在成肌细胞分化后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鸡成肌细胞RNA m6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细胞分化关键基因MyoD表达显著下降(P<0.05),fast-MyHC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01),slow-MyHC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综上,METTL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与其肌纤维类型组成相关,METTL16基因可能在鸡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抑制快肌纤维的形成,提示METTL16可能在鸡肌肉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分析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高超群, 曹然然, 杜文苹, 胡晓玉, 雷艳茹, 李文婷,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54-5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3
摘要 ( 176 )   HTML( )    PDF (7654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ffymetrix 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8个品种的157只地方鸡及23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以品种作为分组来计算各分组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近交系数及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进化树、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MDS等方法分析鸡群体的群体结构,基于状态同源(IBS)和群体分化系数(Fst)分析种群内部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估算得到基于ROH的近交系数。结果表明,各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均高于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在0.175~0.236之间,近交系数在0.018~0.20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在0~6×10-4之间,进化树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间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分化,地方鸡群体与商品鸡群的MDS分析发现我国地方鸡与商业肉鸡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IBS遗传距离在0.092 9~0.319 9之间;各品种成对Fst分析表明,群体间呈现中高分化程度(0.09~0.22);此次分析共得到了5 242个ROH,长度分布在1~41.51 Mb之间,基于ROH的近交系数在0.010~0.150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地方鸡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为丰富,其中狼山鸡与皖南三黄鸡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斗鸡、固始鸡及茶花鸡近交程度较高,可能经历过近交事件。不同品种间出现了较高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和实施遗传资源保护策略,促进遗传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
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鉴定及特征研究
方勤圆, 付绍印, 王标, 何小龙, 何江峰, 王力伟, 陈欣, 张林, 王大清, 张立岭, 刘永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63-5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4
摘要 ( 107 )   HTML( )    PDF (8311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SNP芯片评估柯尔克孜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李隐侠, 牙生江·那斯尔, 赛里克·都曼, 钱勇, 曹少先, 王伟列, 孟春花, 张俊, 张建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72-5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5
摘要 ( 180 )   HTML( )    PDF (8471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柯尔克孜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其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绵羊SNP 50K v3芯片检测61只柯尔克孜种羊(31只公羊、30只母羊)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Plink (V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质控,计算群体有效含量、多态标记的比例、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Plink计算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和近交系数FROH;构建状态同源距离矩阵(identical by state,IBS),并采用Gmatrix软件构建G矩阵,解析柯尔克孜羊群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使用Mega X软件构建种公羊进化树,分析群体家系结构。结果显示,61只柯尔克孜羊共得到64 734个SNPs标记,通过质检的SNPs为56 76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3±0.112,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68±0.140和0.368±0.130,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63±0.147。柯尔克孜羊群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94,G矩阵和IBS距离矩阵结果均表明柯尔克孜羊群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61只柯尔克孜羊共检测到200个ROHs,67.5%的ROHs长度在1~5 Mb之间,56只柯尔克孜羊ROH长度在0~50 Mb之间。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08 19±0.018 8,其中公羊平均近交系数为0.004 65±0.008,说明柯尔克孜羊群体的近交程度较低。进化树结果表明,柯尔克孜羊群目前有25个家系,大部分家系公羊数量太少。综上所述,SNP芯片评估柯尔克孜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发现柯尔克孜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内近交程度低,虽然家系较多,但是每个家系种公羊数量太少,需要加强种公羊的后代选育,避免血统流失。
关岭牛MEF2A基因干扰载体构建及其转染对成肌细胞的影响
孙金魁, 许厚强, 石鹏飞, 阮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84-5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6
摘要 ( 111 )   HTML( )    PDF (6890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A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基因的重组干扰载体,探究MEF2A基因对牛成肌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头健康的3日龄雌性关岭牛,体重约为21 kg,采集背最长肌组织成功培养成肌细胞。设计MEF2A基因的4对shRNA干扰序列和1对NC阴性对照序列,将其连接至pGPU6-GFP-Neo载体上,转染重组载体至关岭牛成肌细胞。采用qRT-PCR法筛选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并检测干扰MEF2A基因对肌生成因子MEF2B、MEF2C、MEF2D,周期与凋亡因子CDK2、CCNA2、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随后利用流式细胞仪与酶标仪探究干扰载体对成肌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各试验组别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同时运用在线软件预测牛MEF2A蛋白理化性质与网络谱图。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shRNA-MEF2A-3载体(P<0.01)。MEF2A基因被抑制后,成肌细胞中MEF2B、MEF2C与MEF2D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CDK2与BCL2表达量皆显著下调(P<0.05),CCNA2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干扰组成肌细胞在6 h后的增殖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初步推测,MEF2A干扰载体成功转染至牛成肌细胞后,可有效抑制MEF2A基因表达,改变基因表达模式,影响了关岭牛成肌细胞的分裂增殖,为进一步探究MEF2A基因对关岭牛肉质性状调控机制和挖掘地方种质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蒙古马全身主要骨骼肌表型谱的构建及比较研究
贾紫洁, 图格琴, 丁文淇, 任秀娟, 刘慧莹, 李欣泽, 翠芳, 芒来, 白东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596-6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7
摘要 ( 106 )   HTML( )    PDF (6823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蒙古马骨骼肌在运动和肉质方面的特点,本研究选取2匹5岁健康未调教的成年公马全身主要骨骼肌52块(2匹×26块)作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HE染色的方法得到26个部位骨骼肌形态、快慢肌纤维分布情况、肌纤维横截面积。因不同部位骨骼肌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肌肉组织分为5组(头颈部、前肢、躯干部、腹壁侧、后肢)分别进行统计。将其中对应的24个部位与前期得到的纯血马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比例进行分组比对。结果得到蒙古马全身主要骨骼肌的表型谱,其中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的慢肌纤维占比较低;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慢肌纤维占比达70%以上;且慢肌纤维占比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呈负相关。蒙古马骨骼肌慢肌纤维占比基本高于纯血马,前肢、躯干部差异极显著(P<0.01),后肢、腹壁侧差异显著(P<0.05)。其中蒙古马与纯血马在臂三头肌、臀中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慢肌纤维的差值大于50%。结果表明,蒙古马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具有耐力训练的潜力;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品质好,可为马肉开发的重点;臂三头肌、臀中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可作为马运动性能检测的重点肌肉。本研究结果可为蒙古马运动训练及肉品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GBLUP等模型对梅花鹿(Cervus Nippon)生长相关性状基因组选择的预测准确性比较
李浩东, 闵祥玉, 周雅, 张禾垟, 郑军军, 刘琳玲, 王平, 王艳梅, 杨福合, 王桂武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08-6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8
摘要 ( 125 )   HTML( )    PDF (1221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GBLUP等模型对梅花鹿(Cervus Nippon)生长相关性状基因组选择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比较。本研究以吉林某鹿场2014—2019年所产梅花鹿261只作为研究群体(公鹿96只,母鹿165只),对梅花鹿体重体尺等生长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力估计,并基于5-fold交叉验证方法对GBLUP、Bayes A、Bayes B、Bayes C、Bayes Lasso、RRBLUP六种基因组选择模型预测准确度进行了比较,以筛选出适合梅花鹿生长相关性状的基因组选择模型。结果发现:1)管围与臀端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43、0.50,属于高遗传力;体重、体高与体斜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30、0.27,属于中等遗传力;而胸围的遗传力为0.15,属于低遗传力;2)在GBLUP中,基因组选择预测的准确度与性状的遗传力呈正相关关系,而在Bayes类与RRBLUP法中并未表现明显正相关关系;3)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选取GBLUP作为基因组选择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Bayes A可在低遗传力性状中作为首选;体重、体高、体斜长、管围、胸围、臀端高预测准确度最高的分别为GBLUP、Bayes B、Bayes C、Bayes B、Bayes A、RRBLUP。在实际生产中,没有能够完全适应所有性状的模型,必须根据预测的准确性以及预测的时效性来特异的选择最佳模型。
营养与饲料
卷帘舍环境参数与奶牛泌乳性能及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刘爱瑜, 冯曼, 李永亮, 赵心念, 郭建军, 王亚男, 高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17-6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19
摘要 ( 88 )   HTML( )    PDF (7821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卷帘舍环境参数与奶牛泌乳性能及行为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南北纵墙安装自动卷帘的全舍饲奶牛舍,存栏约200头5~6岁经产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3~4胎,体重(650±100) kg)。通过检测该卷帘舍一个自然年度的环境参数,研究温热参数(温、湿度和风速)、气载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粉尘(PM2.5和PM10)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碳(CO2)和氨气(NH3))与泌乳性能和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项环境参数均表现出季节性规律。真菌(1 049.91 cfu·m-3)和两种粉尘(PM2.5=17.86 μg·m-3;PM10=193.07 μg·m-3)含量夏季最高,细菌含量秋季最高(1.11×104 cfu·m-3),而CO2和NH3浓度冬季最高(1 302.85 mg·m-3;2.51 mg·m-3)。2)环境参数与泌乳性能相关性表现出季节性。尤其夏、冬季,夏季温度、湿度与产奶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风速与产奶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冬季温湿度对产奶量影响较大,温度越高,产奶量越高,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而湿度表现出相反规律。3)环境参数与行为参数相关性表现出季节性规律。春季温度和CO2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参数。温度与采食时间、躺卧时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CO2浓度与采食时间、躺卧时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夏季的温、湿度和风速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参数,温度增加,采食频率显著降低(P<0.05),且饮水频率、单次饮水时间和单次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风速越大,采食时间越长(P<0.05)。另外,温、湿度也是影响冬季行为的主要参数,温度与躺卧时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卷帘奶牛舍的环境参数与泌乳性能、行为参数的相关性表现出季节性规律。夏、冬两季环境参数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较强,且夏、冬季温、湿度也是影响奶牛行为的主要参数。
饲粮中添加芦丁对肉鸡回肠形态、免疫、抗氧化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刘慧娟, 王超, 周斌斌, 张佳琦, 王恬, 庄苏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30-6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0
摘要 ( 155 )   HTML( )    PDF (287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芦丁(rutin)对肉鸡回肠组织形态、免疫、抗氧化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择256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对照组)、250、500和1 000 mg·kg-1的芦丁。试验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芦丁二次曲线提高21 d肉鸡回肠黏膜Bcl-2和ZO-1 mRNA的表达量(PQ<0.05),线性增加42 d回肠绒毛高度(VH)以及回肠黏膜中Bcl-2、ZO-1和Mucin2 mRNA的表达量(PL<0.05),且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提高了42 d回肠VH及黏膜中ki67 mRNA的表达量(P<0.05)。2)饲粮中添加芦丁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21 d回肠黏膜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PL<0.05;PQ<0.05),降低42 d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2(IL-2) mRNA的表达量(PL<0.05;PQ<0.05),并线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量(PL<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和50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了21 d回肠黏膜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的表达量(P<0.05),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了42 d NF-κB mRNA的表达量(P<0.05)。3)21 d时,饲粮中添加芦丁线性和二次曲线提高了回肠黏膜中T-AOC (PL<0.05;PQ<0.05)和GSH-Px活性(PL=0.096;PQ<0.05)以及HO-1 mRNA的表达量(PL<0.05;PQ<0.05),线性增加NQO1 mRNA的表达量(PL<0.05),并二次曲线降低回肠黏膜中MDA含量(PQ<0.05),提高Nrf2 mRNA的表达量(PQ<0.05);与对照组相比,芦丁处理组显著提高回肠黏膜中HO-1 mRNA的表达量(P<0.05),250和500 mg·kg-1芦丁组显著降低回肠黏膜中MDA含量(P<0.05),提高GSH-Px活性(P<0.05),500 mg·kg-1芦丁组回肠黏膜中T-AOC活性和NQO1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 d时,饲粮中添加芦丁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回肠黏膜中MDA含量(PL<0.05;PQ<0.05),Nrf2和HO-1 mRNA的表达量呈二次曲线增加(PQ<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中MDA含量(P<0.05),提高T-SOD活性和Nrf2、HO-1 mRNA的表达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芦丁能够改善肉鸡回肠形态结构、提高肠道免疫和屏障功能并通过增强回肠组织中Nrf2信号通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芦丁对肉鸡全期的作用效果,推荐芦丁添加量为500 mg·kg-1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分布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宋淑珍, 刘俊斌, 朱才业, 徐红伟, 刘立山, 孔艳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42-6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1
摘要 ( 201 )   HTML( )    PDF (4605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期间两组羊日粮相同,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精粗比为70∶30),自由饮水。试验期240 d。结果表明:1)兰州大尾羊羔羊断尾后的30 d内,断尾组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240 d各阶段两组试验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断尾组羊的体重在断尾后的前3个阶段(断尾90 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各阶段两组试验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在断尾后的61~90 d内,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阶段和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3)断尾后0~60 d内兰州大尾羊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61~240 d断尾组羊血清中TNF-α浓度数值上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尾组羊血清GLU、LEP、RETN、ADPN在数值上大于对照组羊,并且随着试验期的增加,两组之间的差异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血清TG、IL-6和NEFA在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4)断尾组尾部脂肪指数、总脂肪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指数、肾周脂肪指数、腹部脂肪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显著升高(P<0.05),心脏脂肪指数、大网膜脂肪指数和肠系膜脂肪指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尾组羊的尾长指数、尾中宽指数、尾周长指数和尾重指数显著降低(P<0.05)。5)断尾组羊屠宰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背膘厚、GR值和眼肌面积在数值上增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尾组羊背最长肌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和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剪切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可以降低尾巴大小、重量和尾部脂肪比例,改变脂肪沉积分布,使更多的脂肪沉积到肌内和机体其他部位,提高屠宰率并改善肉品质。
预防兽医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李晓涵, 杨伏春, 刘芮, 高立, 崔红玉, 张艳萍, 刘长军, 祁小乐, 王笑梅, 高玉龙, 李凯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56-6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2
摘要 ( 116 )   HTML( )    PDF (2584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PCR扩增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并克隆入pCI载体,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CMV启动子的VP2基因表达框架切下,连接于入门质粒pENTR,构建获得重组入门质粒pENTR-VP2。将pENTR-VP2与HVT重组黏粒H3-Kan/ccdB进行LR重组反应,构建重组表达黏粒H3-VP2。用H3-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并覆盖HVT全基因组的黏粒共同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检测,并绘制重组病毒体外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HVT-VP2能够稳定表达VP2蛋白,rHVT-VP2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rHVT-VP2免疫鸡后能够诱导产生IBDV中和抗体,并对IBDV强毒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提供90%免疫保护。重组病毒rHVT-VP2的构建为研制IBD重组HVT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gga-miR-155对MDCC-MSB1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余祖华, 贾艳艳, 何雷, 廖成水, 李静, 魏颖, 陈建, 陈松彪, 尚珂,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63-6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3
摘要 ( 78 )   HTML( )    PDF (6847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gga-miR-155对马立克病病毒转化的肿瘤细胞系MDCC-MSB1细胞转录组水平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MDCC-MSB1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将gga-miR-155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在转染后48 h提取总RNA,用安捷伦2100核酸检测仪分析各组细胞总RNA的完整性,采用RT-qPCR分析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中的过表达情况;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gga-miR-155过表达后MDCC-MSB1细胞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中gga-miR-155靶mRNA。结果显示:制备了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过表达样本并构建了高通量测序文库;与对照组相比,gga-miR-155过表达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87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4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0个;GO与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和蛋白结合过程/信号通路;通过Targetscan和miRada软件预测下调表达基因中鸡BACH1为gga-miR-155的靶mRNA (P<0.05)。综上,过表达gga-miR-155可调控MDCC-MSB1细胞的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中BACH1基因可能在gga-miR-155的作用下参与了MDCC-MSB1细胞的代谢过程。
吉林省肉牛冠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孙飞雁, 叶京飞, 魏宇, 王子贤, 张金玉, 邴丽媛, 孟婷婷, 王帅, 赵立峰, 孙亮, 郭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73-6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4
摘要 ( 153 )   HTML( )    PDF (506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全面了解牛冠状病毒(BCoV)在吉林省肉牛群的流行情况,选择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的12个县市的规模化、养殖合作社、家庭型养殖户等牛场在不同季节采集血液、鼻拭子、粪拭子及临床病死牛组织脏器,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检测技术,对BCo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BCoV在该吉林省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共采集临床血清样品1 298份,粪便样品、肝、肺、脾、气管等组织样品462份,应用商品化BCoV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和纳米PCR新型检测技术对临床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核酸检测出的阳性结果测序分析。结果显示BCoV抗体血清阳性率为1.08%,粪便、肝等临床样品阳性率21.10%。经测序分析调查地区BCoV流行株与我国四川流行株相似性达99%以上。本研究对吉林省中部地区BCoV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丰富了牛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指导牛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热休克蛋白HSP90B1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的研究
陈俊贞, 权冉, 付强, 葛丽娟, 袁圆圆, 张成远, 李建林, 史慧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83-6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5
摘要 ( 119 )   HTML( )    PDF (7949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热休克蛋白90 β家族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beta family member 1,HSP90B1)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后HSP90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HSP90B1 KO细胞,计数检测敲除HSP90B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BVDV TC株感染HSP90B1 KO和对照组Scramble细胞后,使用qRT-PCR、免疫荧光、病毒滴度以及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检测BVDV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qRT-PCR检测显示BVDV感染24 h时与空白组相比HSP90B1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36 h后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Western blot显示BVDV感染组HSP90B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感染组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DBK细胞相比HSP90B1 KO细胞中的HSP90B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计数显示,相同生长时间的Scramble、HSP90B1 KO细胞与MDBK细胞的数量未见差异;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SP90B1 KO细胞中BVDV 5'UTR RNA水平在BVDV感染12 h后显著降低(P<0.05),36 h后极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SP90B1 KO细胞中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少;BVDV感染后病毒滴度与对照组相比,12 h后HSP90B1 KO的病毒滴度显著降低(P<0.05),36 h后极显著降低(P<0.01),CPE显示,在感染12 h后对照组细胞出现明显CPE,而HSP90B1 KO细胞仅显示出少量CPE,感染36 h后HSP90B1 KO细胞出现明显CPE,此时对照组细胞出现大量CPE并有细胞脱落。以上结果表明BVDV诱导MDBK细胞中HSP90B1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敲除MDBK细胞的HSP90B1基因,构建HSP90B1 KO细胞,试验表明敲除HSP90B1能够抑制BVDV的复制。
白细胞介素-10对口蹄疫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TNF-α、IFN-γ和IL-2的影响
郭紫晶, 陈飞, 张志雄, 柏玲, 张志东, 李彦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694-7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6
摘要 ( 103 )   HTML( )    PDF (6269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介素-10(IL-10)增高是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过程中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IL-10对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T细胞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鼠相比,FMDV感染小鼠(感染12、24、36和48 h)外周血T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FMDV感染小鼠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TNF-α和IL-2均显著下降(均P<0.01),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也显著下降(P<0.01或P<0.000 1)。体内阻断IL-10/IL-10R信号或者敲除IL-10均能显著恢复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但不影响CD4+和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本研究首次揭示FMDV能抑制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TNF-α、IFN-γ和IL-2,其有助于FMDV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尽管体内阻断IL-10/IL-10R信号或者敲除IL-10不影响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TNF-α、IFN-γ和IL-2,但其有助于恢复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能力,该结果为FMD新型防控产品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的构建及增殖特性
张婷, 冯涛, 杨金柯, 郝雨, 杨行, 张大俊, 史喜绢, 闫文倩, 陈玲玲, 刘湘涛, 郑海学, 张克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06-7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7
摘要 ( 113 )   HTML( )    PDF (2851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研究初步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编码的D1133L基因对ASFV复制至关重要,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D1133L在ASFV复制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结合大肠杆菌lac阻遏操作系统实现条件性敲除D1133L基因,以pUC118为骨架重组转移载体ASFVΔi130,将重组转移载体转染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s),以ASFV CN/GS/2018为亲本毒株感染BMDM,在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存在的条件下,经绿色荧光和PCR鉴定,获得条件性敲除D1133L重组毒株vD1133Li。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该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的复制差异,利用qPCR技术比较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的复制差异,分析vD1133Li在无IPTG情况下回补D1133L蛋白后与在IPTG诱导情况下的复制差异。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条件性敲除D1133L的ASFV重组病毒vD1133Li,重组毒株不表达D1133L,在IPTG诱导下复制能力显著低于亲本毒株;在稳定表达D1133L的MA-104细胞系中,vD1133Li复制能力恢复。综上所述,D1133L基因对于ASFV复制至关重要,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1133L在ASFV致病中的机制及针对D1133L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猪瘟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Beclin1相互作用并促进病毒增殖
张成成, 孙嘉豪, 王秀玲, 张小荣, 吴艳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15-7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8
摘要 ( 110 )   HTML( )    PDF (447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宿主蛋白Beclin1在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非结构蛋白NS5A激活细胞自噬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本研究在感染CSFV及表达NS5A蛋白的ST细胞中,利用qRT-PCR方法检测Beclin1、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情况;利用激光共聚焦、Co-IP及GST-pulldown等方法研究Beclin1与NS5A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在ST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Beclin1,研究其对CSF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ST细胞感染猪瘟病毒或外源表达NS5A蛋白,Beclin1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与之呈正相关。此外,CSFV NS5A蛋白与Beclin1蛋白在细胞中存在共定位且具有相互作用。最后,作者发现在细胞中过表达Beclin1,对CSFV复制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反之,利用siRNA敲低Beclin1后,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CSFV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Beclin1蛋白对CSFV复制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与NS5A的相互作用调控PI3K/Akt通路来实现。
牛源坏死梭杆菌43K外膜蛋白的黏附特性研究
贺显晶, 刘娇, 王志慧, 武瑞, 郭东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26-7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29
摘要 ( 85 )   HTML( )    PDF (3979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明确牛源坏死梭杆菌43K OMP的黏附特性。将43K OMP基因克隆连接至pET-32a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通过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应用黏附试验、天然蛋白竞争试验、抗体抑制试验和蛋白酶水解试验,明确牛源坏死梭杆菌43K OMP的黏附性,同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和提取的天然43K OMP与牛子宫内膜细胞和牛乳腺上皮细胞共孵育,观察43K OMP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43K OMP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随后在大肠杆菌BL21 DE3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携带重组质粒(H2019)的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与空载体对照相比,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显著增强(P<0.05);天然43K OMP与细胞共孵育后,黏附细胞的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H2019与43K OMP多抗或单抗预孵育后,显著降低黏附宿主细胞的细菌数量(P<0.05);经不同浓度蛋白酶K处理H2019后,黏附细胞的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且与蛋白酶K浓度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同时,43K OMP天然蛋白和重组蛋白能黏附于牛子宫内膜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表面。牛源坏死梭杆菌43K OMP能黏附宿主细胞,43K OMP作为一种黏附蛋白有助于牛源坏死梭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
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的抗病毒活性
孙敏, 郝飞, 张纹纹, 李文良, 杨蕾蕾, 毛立, 程子龙, 刘茂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36-7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0
摘要 ( 107 )   HTML( )    PDF (2606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FN-α,将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 (DE3),IPTG诱导后镍柱及亲和纯化获得山羊IFN-α。利用RT-qPCR测定山羊IFN-α作用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MDBK cell)后6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利用TCID50及Western blot测定其对CPIV3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山羊IFN-α蛋白含量为0.20 mg·mL-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ku,与预期结果相符。RT-qPCR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MDBK细胞后,可显著刺激RSAD2、STAT1及ISG15等6种ISGs基因的转录上调。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山羊IFN-α显著下调MDBK细胞中CPIV3的病毒滴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显著下调CPIV3非结构蛋白C的表达水平。山羊IFN-α对CPIV3在MDB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扩展了I型干扰素的研究范围,为CPIV3等反刍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基础兽医
壳寡糖对仔猪脑海马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杨成迎, 汪锴, 黄子晴, 林海烂, 王乃秀, 李雨航, 刘炎青, 刘煜萱, 朱燕, 何道领, 陈红跃, 甘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44-7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1
摘要 ( 103 )   HTML( )    PDF (436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应激与动物的生长发育迟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s)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效果,但其对仔猪脑海马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仔猪进行肌注葡聚糖酐铁(FeDex)以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COSs对仔猪平均日增重、血清和部分组织氧化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基因及神经肽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物(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且进一步将CAR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凋亡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仔猪的日增重、血清及肝、肺、脑海马和大脑皮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P< 0.01或P< 0.05)。根据体重灌胃50 mg·kg-1剂量的COSs可显著增加氧化应激仔猪的日增重、血清及肝、肺、脑海马和大脑皮质GSH和T-AOC的水平(P<0.01或P<0.05),而显著降低H2O2和MDA的含量(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仔猪脑海马Cleaved Caspase-3Bax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COSs显著降低了氧化应激仔猪脑海马BaxCleaved 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而显著增加了Bcl-2的表达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仔猪脑海马神经肽CART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COSs添加可显著增加CAR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RT与凋亡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COSs可通过下调凋亡信号通路抑制仔猪脑海马的氧化应激,神经肽CART可能介导了该过程。
低浓度阿奇霉素对猪链球菌2型蛋白表达、荚膜多糖与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杨艳北, 许晶, 刘婉萍, 陶艾妮, 冯育林, 孙勇, 王闯, 刘建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57-7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2
摘要 ( 111 )   HTML( )    PDF (1599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探索低浓度阿奇霉素对猪链球菌2型蛋白表达、荚膜多糖与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低浓度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奠定基础。用低浓度阿奇霉素处理猪链球菌2型,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筛选关键差异表达蛋白。同时测定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多糖含量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到差异表达蛋白174个,占总鉴定蛋白的11.6%,多数差异表达蛋白参与催化和代谢过程,属于膜蛋白,其中,3个荚膜多糖蛋白、9个ABC转运蛋白、1个50 S核糖体蛋白、1个核糖体RNA甲基转移酶、1个DNA回旋酶上调表达;8个荚膜多糖蛋白、4个50S核糖体蛋白、4个30S核糖体蛋白、1个核糖体RNA甲基转移酶、1个DNA聚合酶IV下调表达。用低浓度阿奇霉素处理猪链球菌2型,发现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存活下来的菌株,恢复正常培养后,药物敏感性恢复。用低浓度阿奇霉素处理猪链球菌2型,荚膜多糖含量也未发生大幅度变化。猪链球菌2型通过改变自身蛋白质组的表达量,以适应低浓度阿奇霉素的选择压力。与低浓度阿奇霉素共存时,猪链球菌2型开启外排泵系统,会增加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风险。
基于免疫磁珠净化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
黄婧洁, 李苗, 陈莹娴, 钟雅兰, 张婷婷, 姜廷超男, 李建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66-7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3
摘要 ( 83 )   HTML( )    PDF (1438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免疫磁珠进行分离、富集和净化前处理,检测鸡肉、鸡肝和鱼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间接竞争酶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合成免疫磁珠及免疫磁珠净化过程中单克隆抗体添加量、偶联时间、缓冲液pH、抗原添加量、抗原捕获时间、温度及包被条件等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基于免疫磁珠净化的ic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1)在1 mg的磁珠中,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单克隆抗体最佳偶联量为15 μg,偶联时间60 min,pH为4.4;2)最佳抗原添加量为1 ng·mL-1,捕获时间40 min,缓冲液为0.01 mol·L-1 PBS,IC50为0.73 ng·mL-1,线性范围为1.0~3.2 ng·mL-1;3)氟喹诺酮类药物在鸡肉、鸡肝、鱼肉的检测限均不超过1.33、2.17、2.31 μg·kg-1,回收率为76.83%~98.70%,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5%,经验证,鸡肉样本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与传统仪器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简便性、选择性以及检测效率,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右美托咪定抑制NOX4缓解急性应激致大鼠肾损伤
杨昊天, 陈永平, 王志强, 黄宇翔, 马志刚, 邹跃, 魏念冬, 张红, 李鑫, 董佳强, 吕明哲, 李洪彬, 刘力威, 杨昊轩, 张国华, 刘雪松, 钟鹏, 石荷叶, 寇玉红, 陈志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79-7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4
摘要 ( 99 )   HTML( )    PDF (6329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拟探索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急性应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探索DEX对大鼠肾的保护通路。本研究使用了急性束缚应激模型,其中,大鼠被迫游泳15 min,并束缚3 h。本试验采用生化检测、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以评估肾功能,然后测定了氧化应激以及氧化应激的相关通路蛋白。旷场试验证实成功建立了急性应激模型。急性应激引起的肾损伤增加了NOX4,降低了Nrf2/HO-1/NQO1表达水平。DEX可降低NOX4表达,同时升高Nrf2/HO-1/NQO1的表达水平。DEX治疗组与急性应激组相比的肾生化结果明显恢复正常,病理切片观察损伤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DEX治疗急性应激可影响NOX4/Nrf2/HO-1/NQO1信号通路,并抑制氧化应激。因此,DEX对急性应激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在应激综合征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铁死亡参与镉暴露鸡肝损伤的研究
陈敬宜, 于淼, 张金洋, 樊堃, 杨桂君, 葛铭, 张瑞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787-8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5
摘要 ( 132 )   HTML( )    PDF (10082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铁死亡在镉致鸡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选取30只1日龄海兰白蛋公鸡,预饲7 d后,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镉暴露试验组(Cd组),C组鸡饲喂基础日粮,Cd组鸡饲喂混有140 mg·kg-1 CdCl2的基础日粮。镉暴露后20、40和60 d取样,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学变化,检测肝功能酶活性,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肝中炎症因子、铁死亡相关因子及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建立肝癌细胞系(LMH)染镉细胞模型,同时设立铁死亡激活剂和铁死亡抑制剂染镉细胞组,镉暴露24 h,检测细胞活性、炎症因子表达、铁死亡相关因子和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表达。结果发现,Cd组鸡血清中肝功能酶活性明显升高;肝细胞排列紊乱、空泡变性甚至坏死,肝组织淤血,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线粒体体积缩小、嵴断裂。肝中炎症因子LOXNF-κBTNF-αIL-6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上调,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上升;过氧化物MDA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GSH-Px与SOD活性显著降低;铁死亡代谢相关因子铁蛋白重链1(FTH1)和转铁蛋白受体(TFR) 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极显著降低,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环加氧酶2(PTGS2)表达极显著升高;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1/2(Mfn1/2)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镉暴露及铁死亡激活剂均可引发LMH细胞铁死亡,促进炎性因子释放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损伤;铁死亡抑制剂极显著地抑制了镉诱导的LMH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线粒体损伤,减轻镉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结果表明,镉暴露导致肝组织氧化应激,引起肝内脂质过氧化物蓄积、铁代谢紊乱,进而诱发铁死亡,促进肝炎性损伤。
临床兽医
电针疗法对AKI犬的肾功能、钙磷代谢、抗氧化能力以及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嘉宾, 徐钊, 周光余, 张梦迪, 符杨, 刘佳琪, 周东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803-8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6
摘要 ( 87 )   HTML( )    PDF (1238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目前已成为犬最主要的一种肾系疾病,尤其在老年犬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针刺疗法在宠物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从治疗瘫痪等外科疾病向治疗宠物内科疾病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以腺嘌呤为造模药物建立急性肾损伤犬模型,采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电针疗法对于犬的肾功能、钙磷代谢、抗氧化能力以及对于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究电针疗法对犬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选取24只3~4 kg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常规治疗组、电针干预组、电针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第1~15天为造模期,第16~30天为治疗期。试验结束后检测尿比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钙(Ca2+)和磷(P3+)的变化;影像诊断X光检测肾变化情况;检测血清及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试验犬肾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试验犬肾组织中与抗氧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与抗氧化相关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后尿比重有所升高;血清生化结果显示,相比于腺嘌呤模型组,经电针治疗后的犬的血清BUN、CRE、UA有明显的降低,Ca2+明显增多,P3+明显降低;X光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后肾大小有所减少;血液及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经过电针治疗后的犬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程度减轻,坏死和空泡变性等病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NRF2、HO-1、NQO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与造模组相比,各治疗组肾中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NRF2、HO-1、NQO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其中,联合治疗组的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的变化比其余治疗组更明显;电针干预组的NRF2蛋白表达上的变化比其余各治疗组更明显。通过应用中兽医电针疗法可以缓解犬的急性肾损伤症状,减轻肾损伤。其中,电针与常规疗法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治疗与单纯进行对症治疗。
基于CT技术评估髌骨内脱犬骨骼畸形
乔康佳, 袁占奎, 王佳尧, 石磊, 王虓, 张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816-8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7
摘要 ( 104 )   HTML( )    PDF (3489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探究不同症状髌骨内脱(medial patellar luxation,MPL)犬的解剖结构差异,同时对比CT和X线技术的一致性和优缺点。选用患有髌骨内脱和健康的小型犬后肢共34条,根据症状分为正常组(n=9)、MPL无症状组(n=9)、MPL有症状组(n=16),进行CT检查,通过CT图像测量滑车沟深度/髌骨厚度、髌韧带长度/髌骨长度、解剖性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natomic latero-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o-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股骨近端解剖轴外侧角(anatomic latero-proximal femoral angle,aLPFA)、股骨近端机械轴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o-proximal femoral angle,mLPFA)及股骨颈干角(femoral inclination angle,FIA),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此外通过对比一组犬(n=14) X线和CT测量值的差异,分析两种成像技术在评估骨骼畸形时的准确性。统计学结果显示,正常组犬在滑车沟深度/髌骨厚度为0.47±0.07,与MPL无症状组(0.27±0.14)、MPL有症状组(0.35±0.1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犬的aLDFA、mLDFA分别为(89.7±4.1)°、(95.6±3.3)°,与MPL有症状组[(97.4±6.2)°、(101.2±4.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X线和CT组的测量值在髌韧带/髌骨长度、aLPFA、mLPFA、mLDFA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患有MPL犬无论是否表现出症状均倾向表现浅滑车沟,有症状的MPL犬更倾向有严重的股骨畸形。X线和CT对于骨骼畸形的评估差异较为显著。
仔鼠哺乳期补充参苓白术散改善抗生素诱导的肠道稳态失衡
张文嫦, 王志华, 练家乐, 屈倩, 吕伟杰, 陈淑爱, 郭世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825-8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8
摘要 ( 181 )   HTML( )    PDF (1178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参苓白术散调节哺乳期母鼠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仔鼠肠道稳态失衡以及减轻仔鼠断奶应激的机制。选取9只妊娠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CON组)、抗生素组(ABX组)、参苓白术散组(SLBZS组)。母鼠分娩后,在ABX组和SLBZS组母鼠饮水中添加抗生素,CON组母鼠正常饮食,第14天开始连续一周给SLBZS组仔鼠灌胃参苓白术散水煎液,CON组与ABX组的仔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娩后第14、21天采集仔鼠的粪便进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仔鼠结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母鼠抗生素处理导致仔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参苓白术散处理有效缓解仔鼠菌群紊乱,降低了EnterococcusSutterellaShigella等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并升高了LactobacillusBlautiaAkkermansia等菌属的相对丰度;ABX组仔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使用参苓白术散灌胃仔鼠后,改善了仔鼠肠道屏障,且与ABX组相比,SLBZS组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综上,在哺乳期给母鼠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断奶期仔鼠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紊乱,影响肠道黏膜通透性,而在哺乳期间对仔鼠使用参苓白术散能调节肠道稳态失调仔鼠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增加仔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改善肠道健康。
白果内酯对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马天文, 于跃, 吕良钰, 贾丽娜, 阮红日, 王颢然, 王新宇, 张雨欣, 张建涛, 高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837-8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39
摘要 ( 113 )   HTML( )    PDF (536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白果内酯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10 ng·mL-1 IL-1β诱导ATDC5软骨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1β组、白果内酯组(低、中、高剂量)。利用EdU检测细胞新合成的DNA,并结合细胞核标记物(Hoechest)进行双重标记检测细胞增殖速度。使用膜Annexin-V/PI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TDC5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通过mRFP-GFP-LC3双荧光系统的组合测量方法检测自噬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方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LC3-II、Beclin1、BAX、Caspase-3和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1β诱导ATDC5软骨细胞后,细胞增殖减弱,下调自噬促进凋亡,而白果内酯干预能够过促进自噬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白果内酯促进ATDC5软骨细胞的增殖(P<0.05),与IL-1β组相比,抑制了LC3-II、Beclin1、BAX和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促进Bcl2蛋白和mRNA表达(P<0.05),激活自噬并上调自噬流,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白果内酯能够促进IL-1β诱导ATDC5软骨细胞的自噬并且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进而发挥保护软骨细胞作用。
研究简报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于S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翟刚, 顾文源, 刘涛, 刘莹, 张帅, 范京惠,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2):  847-8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2.040
摘要 ( 126 )   HTML( )    PDF (1521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高效且灵敏的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通用型TaqMan q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了解河北省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参考PEDV变异株AJ1102的M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应用于猪场筛查PEDV的qPCR方法,并对筛查出的阳性样品S基因扩增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强,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及传染型胃肠炎病毒(TGEV)等猪病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检测方法对pMD19T-PEDV标准品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9×101拷贝·μL-1,比普通PCR灵敏约100倍,敏感性高;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良好。基于S全基因成功克隆出的9条序列分布于GⅡ的两个亚群,克隆的9条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6%~99.1%;氨基酸的相似性为94.6%~98.7%。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PEDV流行株与近年来国内分离株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与中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株以及欧洲株亲缘关系较远,这表明河北部分地区PEDV当前流行毒株比较复杂且有变异的趋势,提示持续检测PEDV流行毒株变异动态的必要性。本研究不仅为PEDV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进一步掌握PEDV遗传进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