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0. 
摘要 ( 75 )   HTML( )    PDF (7713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 
摘要 ( 102 )   HTML( )    PDF (430KB) ( 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 
摘要 ( 50 )   HTML( )    PDF (172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家禽附睾功能及其对睾丸后精子成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韩昕彤, 马腾壑, 李云雷, 樊世杰, 陈继兰, 孙研研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4-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1
摘要 ( 231 )   HTML( )    PDF (2108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睾丸内的精子虽已成型,但仍需要在附睾中经过一系列修饰,使形态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变化,才能获得运动和受精能力,这个过程即精子成熟。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附睾发生一定退化,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禽附睾对精子成熟有调控作用。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中,精子功能直接与繁殖效率高度关联,影响制种成本和养殖效益。因此,挖掘家禽精子功能和精液品质的调控机制,对于改善雄性不育、建立家禽繁殖性能的选育方法和改良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家禽附睾功能及其对精子睾丸后成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附睾的家禽繁殖性能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牦牛高原适应研究进展
杨柏高, 郝海生, 杜卫华, 朱化彬,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2-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2
摘要 ( 202 )   HTML( )    PDF (1121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牦牛广泛分布于海拔3000~5000m的高原地区,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畜种。经过长期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以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牦牛高原适应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对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的肺、心生理结构和分子机制,高寒环境适应的被毛周期性调控及脂肪沉积代谢的分子机制,抗病分子基础,雌雄牦牛繁殖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猪毒害作用及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戴超辉, 李辉, 赵为民, 付言峰, 廖超, 李碧侠, 王学敏, 程金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4-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3
摘要 ( 184 )   HTML( )    PDF (2781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粮食、饲料和食品的霉菌毒素,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健康。猪对DON非常敏感,DON可造成猪拒食、生长抑制、呕吐以及器官损伤、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等毒害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DON对猪的毒害作用、毒理机制以及解毒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DON毒理作用的遗传调控研究,旨在为从遗传本质提高猪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抵抗力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日粮中添加植物多酚调控肉色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赵亚亚, 常江, 剧柠, 罗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6-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4
摘要 ( 144 )   HTML( )    PDF (2103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肉色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感官指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植物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日粮添加植物多酚可通过影响肌红蛋白氧化还原状态、脂质氧化程度及肌纤维类型来改善肉色及其稳定性。为进一步明确日粮中添加植物多酚调控肉色的作用机制,本文对植物多酚介导肉色稳定性的信号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通过在日粮中补充植物多酚调控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进而改善肉色提供理论依据。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动物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袁铜, 黄靓, 杨琳, 王文策, 朱勇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48-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5
摘要 ( 176 )   HTML( )    PDF (2120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生产能量的主要场所,可参与三磷酸腺苷的产生、细胞线粒体Ca2+稳态的维持,在调节动物机体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细胞线粒体代谢水平和功能,参与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周转速度,最终影响畜禽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等。本文在总结线粒体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饲粮营养手段介导肠道微生物-宿主线粒体途径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牛子宫复旧调控机制及促进子宫复旧方法的研究进展
马子明, 郭星汝, 戴天姝, 魏士昊, 史远刚, 淡新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58-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6
摘要 ( 116 )   HTML( )    PDF (1863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会延长繁殖间隔,降低繁殖率。子宫复旧涉及产后子宫组织退化、修复与子宫肌层的重塑,其中干细胞、细胞因子与非编码RNA以及雌激素与孕激素等参与调控产后子宫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维生素与葡萄糖类物质、中药制剂、免疫调节因子等绿色、无公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牛产后子宫复旧。本文就牛产后子宫复旧调控机制及促进子宫复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动物产后子宫复旧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研发促进子宫复旧新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CRISPR/Cas9系统在寄生原虫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邓敏儿, 李娜, 郭亚琼, 冯耀宇, 肖立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69-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7
摘要 ( 146 )   HTML( )    PDF (194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虫生活史复杂,大部分难以通过体外培养完成整个生活史,缺乏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实现基因的精确、高效、快速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各个领域。CRISPR/Cas9系统为原虫的未知功能基因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和目前在寄生原虫中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研究、高通量基因家族筛选等方面的应用。
猫肥厚型心肌病与心肌纤维化
陈香凝, 刘萌萌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80-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8
摘要 ( 243 )   HTML( )    PDF (1015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肥厚型心肌病是猫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疾病,典型特征为心脏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是猫肥厚型心肌病的标志性病理变化,其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和节律异常,是心肌病患猫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对于猫肥厚型心肌病与心肌纤维化,目前缺乏针对性治疗,新型治疗方法亟需开发。本综述总结了猫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特征以及目前关于猫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拟通过探索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从而为猫肥厚型心肌病新型治疗药物的开发寻找突破点。
遗传育种
基于全基因组填充重测序关联分析鉴别影响苏山猪初生体尺与乳头数性状的遗传位点
张昌政, 李德森, 黄敏, 方晓敏, 赵为民, 任守文, 董焕声, 任军, 周李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88-1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09
摘要 ( 163 )   HTML( )    PDF (9889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别影响苏山猪初生体尺和乳头数性状的遗传位点,开发可用于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为苏山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持续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269头苏山猪初生仔猪(出生后24h内)的体尺和乳头数表型进行测定,并采集耳组织样品。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基因型填充策略,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群体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Fst)的方法挖掘与目的性状强关联位点,并对位置功能候选基因开展GO和KEGG分析,确定最有可能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共鉴别到4个候选位点,分布在13、14和X染色体上,其中与初生体尺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有2个,与乳头数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有2个。本研究筛选出1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ACTA2;1个与胸围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OL4A6;3个与乳头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ACTA2、CRTAPSEPTIN6,为苏山猪初生体尺性状和乳头数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标记。
荣昌猪初产繁殖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吴平先, 陈力, 龙熙, 柴捷, 张廷焕, 徐顺来, 郭宗义, 王金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03-1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0
摘要 ( 157 )   HTML( )    PDF (10142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定荣昌猪初产繁殖性状的重要变异位点和基因,为荣昌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本研究选取429头荣昌母猪进行猪50K芯片基因分型,经过质量控制和基因型填充后,保留35046个SNPs用于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群体结构,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MLM)将出生年、出生月作为固定效应,将主成分值作为协变量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显示,在全基因组显著水平上鉴定出2个影响荣昌猪初生窝重的SNPs和1个影响荣昌猪死胎数的SNP;在潜在显著水平上鉴定到5个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的SNPs,3个影响荣昌猪活产仔数的SNPs和10个影响荣昌猪死胎数的SNPs。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到1个显著的SNP(SSC17:57 315 180bp)同时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1个显著的SNP(SSC1:279 214 647bp)同时影响荣昌猪活产仔数和总产仔数,暗示基因在不同性状间具有一因多效性。本研究根据候选基因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功能,确定BMP7基因为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的重要候选基因,MSH3和CBLB基因为影响荣昌猪死胎数的重要候选基因。以上结果为荣昌猪繁殖性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变异位点和候选基因,也为荣昌猪繁殖性状的基因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北京黑猪HoxB簇基因多态性与脊椎数及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牛乃琪, 苏艳芳, 杨曼, 侯欣华, 王立刚, 张龙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13-1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1
摘要 ( 124 )   HTML( )    PDF (1016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北京黑猪HoxB簇9个基因(HoxB1-7、9和13)的多态性与脊椎数和胴体性状(胴体长、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及胴体重)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提取251头220日龄的健康北京黑猪耳组织DNA,对HoxB簇的9个基因通过引物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Sanger测序技术等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变异位点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与脊椎数和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本试验共筛选到4个基因共12个非编码区的(UTR)SNPs,包括HoxB2基因的1个5'UTR突变、HoxB5基因的2个3'UTR突变、HoxB9基因的2个3'UTR突变以及HoxB13基因的7个3'UTR突变。将12个SNPs分别与脊椎数和胴体性状使用Duncan's多重检验统计分析发现,HoxB2基因的1个5'UTR突变(c.40 C>T)、HoxB5基因的2个3'UTR突变(c.1766 A>G、c.1767 A>G)均与性状关联不显著(P>0.05);而HoxB9基因中的1个3'UTR突变(c.2743 C>T)与胴体性状关联显著(P<0.05),HoxB13基因中的2个3'UTR突变(c.1863 G>A、c.1440 A>C)与脊椎数关联显著(P<0.05)。综上所述,9个HoxB簇基因中仅HoxB9基因中1个3'UTR突变c.2743 C>T与胴体性状关联显著(P<0.05),HoxB13基因2个3'UTR突变c.1863 G>A、c.1440 A>C均与脊椎数性状关联显著(P<0.05),这3个位点可作为北京黑猪脊椎数及胴体性状变异的候选基因功能位点。
鸡骨骼肌中天然反义lncRNA VGLL2-AS的鉴定及其与VGLL2的关系研究
李文雅, 牛欣然, 任团辉, 蔡含芳, 韩瑞丽, 田亚东, 刘小军, 康相涛, 李转见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22-1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2
摘要 ( 110 )   HTML( )    PDF (2956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鸡骨骼肌中VGLL2基因天然反义链转录本VGLL2 AS lncRNA(VGLL2-AS)与VGLL2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采用PCR和测序技术验证VGLL2-AS是否存在;之后分别采集不同周龄固始蛋鸡(1日龄、6周龄、16周龄、22周龄、30周龄,每个周龄各6只)组织样,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VGLL2基因和其反义链转录本VGLL2-AS的表达谱;采用双向转录试验和核酸酶保护试验检测VGLL2和VGLL2-AS是否可以双向转录且两者之间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肌细胞(11胚龄固始鸡胚),然后用2μg·mL-1的放线菌素D处理成肌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收取处理不同时间点细胞(0~8h,每组各个时间点各做3个重复),检测VGLL2-AS与VGLL2的半衰期;分离鸡成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RT-qPCR方法确定两者的细胞定位;利用PCR扩增及测序对VGLL2的转录本进行验证;最后利用RT-qPCR检测它们在固始蛋鸡胸肌组织(1日龄、6周龄、16周龄、22周龄、30周龄每个周龄各6只)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表明,VGLL2-AS在鸡的转录组中真实存在;VGLL2与VGLL2-AS均在肌肉中特异高表达(P<0.05);VGLL2-AS与VGLL2可以进行双向转录且二者之间可以形成双链RNA;VGLL2-AS半衰期较VGLL2长;在成肌细胞中,VGLL2-AS和VGLL2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P<0.001);VGLL2只存在VGLL2-mRNA、VGLL2-X2和VGLL2-X3转录本;VGLL2-mRNA和VGLL2-X3与VGLL2-AS表达趋势一致,且VGLL2-mRNA、X3和VGLL2-AS的表达呈现极强的正相关(r分别为0.943和0.935,P<0.01)。综上所述,VGLL2-AS作为VGLL2的反义链编码的lncRNA定位于细胞质中,可能通过与VGLL2形成的双链RNA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参与调节VGLL2的表达并维持其稳定性,最终在鸡的早期肌肉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扩展了鸡中关于NATs的研究,并为鸡VGLL2基因与其天然反义链转录本VGLL2-AS在鸡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禽类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奶牛NR1D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谱及其在卵巢组织的定位
王逸群, 刘祖培, 李雅婷, 张海森, 李丹, 靳亚平, 陈华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33-1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3
摘要 ( 141 )   HTML( )    PDF (9723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奶牛核受体亚家族1 D组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 group D member 1,NR1D1)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分析NR1D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检测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分布。本研究以5头健康的24月龄雌性奶牛为试验动物,PCR扩增带有同源臂的奶牛NR1D1基因CDS区全长片段,利用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pcDNA3.1-Puro-N-3HA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利用酶切、PCR及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合质粒测序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将鉴定正确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R1D1基因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此外,利用qPCR检测奶牛NR1D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R1D1蛋白在奶牛卵巢组织的表达分布。结果,成功获得带有同源臂的奶牛NR1D1基因的CDS区全长片段(1884bp),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pcDNA3.1-3HA-cNR1D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R1D1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为核蛋白,其核定位序列存在于第200位氨基酸附近,且NR1D1蛋白中存在86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奶牛与小鼠NR1D1蛋白三级结构较为相似,奶牛NR1D1蛋白可能在奶牛生殖、代谢与免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pcDNA3.1-3HA-cNR1D1转染至HEK293T细胞,奶牛NR1D1基因在mRNA与蛋白水平均成功过表达。qPCR结果显示,NR1D1基因在奶牛瘤胃、结肠与肝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奶牛NR1D1表达于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颗粒细胞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奶牛NR1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且在HEK293T细胞成功实现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对奶牛NR1D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并获得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在奶牛卵巢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深入探究奶牛NR1D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前期基础与关键材料。
牦牛FHL2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与蛋白定位分析
龚三你, 蒋旭东, 马瑶, 卢建远, 字向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46-1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4
摘要 ( 125 )   HTML( )    PDF (15715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牦牛FHL2基因序列,阐明该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与性质、mRNA的组织表达模式、在雌性生殖器官及颗粒细胞的蛋白表达特性。本研究以5头健康空怀成年母牦牛的心、肝、脾、肺、肾、卵巢、子宫、输卵管组织及5头妊娠2个月左右母牦牛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为研究材料,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FHL2基因,并使用在线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FHL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应用免疫组化(IHC)和免疫荧光(IF)技术检测FHL2蛋白在雌性生殖器官的分布和颗粒细胞上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FHL2基因CDS区全长840bp(ON456866),编码279个氨基酸,FHL2蛋白属于弱碱性亲水不稳定蛋白,没有跨膜结构。不同物种的FHL2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FHL2基因编码区在物种进化中比较保守。RT-qPCR结果显示,FHL2基因在检测的组织都有表达,在心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检测组织(P<0.01);在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脾和肾(P<0.01)。FHL2基因在妊娠期子宫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怀期(P<0.01),在卵巢中妊娠期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空怀期(P<0.01)。IHC结果表明,在生殖器官中FHL2蛋白主要在卵泡颗粒细胞、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黏膜表达;IF定位结果显示,FHL2蛋白主要分布在卵泡颗粒细胞的细胞核中。综上所述,牦牛FHL2基因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在心、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表达量高,可能在参与牦牛低氧适应性、卵泡发育和妊娠维持等生理功能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KRT16在长毛兔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功能探究
张希宇, 翟频, 王璠, 戴莹莹, 赵博昊, 陈阳, 吴信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57-1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5
摘要 ( 122 )   HTML( )    PDF (3069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KRT16在长毛兔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功能。本试验选取12只健康的6月龄皖系长毛兔,于剪毛后在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选取背部皮肤采样。通过克隆得到兔KRT16基因的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KRT16编码序列(CD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KRT16在毛囊不同时期表达量。在毛囊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中过表达和敲低KRT16,探究KRT16对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DP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KRT16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1431bp,可编码476个氨基酸,在不同哺乳动物中表现出高度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毛囊发育周期中,KRT16在毛囊发育周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在生长期高表达。通过在兔毛乳头细胞中过表达与敲减KRT16,检测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过表达KRT16后,SFRP2和TGFβ1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CL2、CCND1、EGFLEF1和CTNNB1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敲降KRT16后,SFRP2和TGFβ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CCND1、EGFLEF1和CTNNB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KRT16能够显著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综上表明,KRT16参与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并能够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该研究通过对KRT16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长毛兔毛囊发育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牛锐利, 宋哈楠, 吴月, 王育南, 高也凡, 关伟军, 宗宪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68-1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6
摘要 ( 115 )   HTML( )    PDF (14313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pSCs)分离培养体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新方法,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种子细胞。采用3~4月龄西门塔尔牛背部表皮,通过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培养西门塔尔牛EpSCs,绘制EpSCs生长曲线探讨其增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EpSCs表面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通过RT-PCR分析EpSCs特异性基因(ITG β1、KRT19和ITG α6)表达情况。通过体外诱导Ep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低,酶消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高,细胞传代至P28代时开始逐渐老化。Ep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EpSCs高度表达ITG β1、KRT19和ITG α6,不表达CD31基因。EpSCs诱导分化脂肪细胞时,产生可被油红O着色的脂滴,经鉴定细胞阳性表达脂肪细胞PPAR-γLPL特异性基因。EpSCs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时,形成可被茜素红染色呈橙红色的钙结节,且细胞阳性表达CollagenⅠ和RUNX2基因。EpSCs诱导分化软骨细胞时,透明状软骨基质经阿利新蓝染色呈蓝色,且细胞阳性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BGNCollagenⅡ。上述结果表明,成功从西门塔尔牛胎牛表皮中分离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西门塔尔牛EpSCs,且具有向脂肪、成骨和软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建立了西门塔尔牛Ep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生物技术与繁殖
毛喉素对猪卵母细胞降脂及冷冻保护效果研究
蔡绍莉, 徐皆欢, 何孟纤, 张德福, 孙玲伟, 张树山, 李婉君, 吴彩凤, 主性, 戴建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78-1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7
摘要 ( 130 )   HTML( )    PDF (10482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卵母细胞脂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其冷冻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化学降脂剂毛喉素(forskolin),检测冷冻前后成熟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脂滴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指标、冻后存活率及发育潜能变化等,研究其对猪卵母细胞降脂和冷冻保护的效果。结果显示,成熟过程中毛喉素处理可部分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尼罗红荧光染色显示,毛喉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内脂滴数量及面积在冷冻前后均极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经毛喉素处理的卵母细胞中非均质脂滴数量与均质脂滴数量的比例扩大,且比均质脂滴面积更大;冷冻后,卵母细胞中以非均质脂滴为主,脂滴变小变少,分布不均匀,毛喉素处理后非均质与均质间的脂滴数量比例进一步增加。毛喉素处理极显著上调冻后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04vs.0.51,P<0.01),减轻氧化应激,降低早期凋亡率(68.30%vs.86.03%,P<0.01),从而有效提高了冷冻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71.17%vs.51.47%,P<0.01)和孤雌激活卵裂率(16.63%vs.8.23%,P<0.05)。本研究表明,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毛喉素可有效降低细胞内脂质含量,并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和改善线粒体功能,达到提高冻后存活率和发育能力的目的。
YAP1在发情期不同繁殖力湖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
王雅涵, 郑宇婧, 钟沛, 李晓丹, 王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189-2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8
摘要 ( 150 )   HTML( )    PDF (4746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Hippo信号通路的效应基因YAP1在不同繁殖力湖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本研究根据系谱档案和BMPR-1B基因多态性分析,将9只体况相近且健康的经产母羊分为3组(HBB、LBB以及LB+,n=3)。提取不同繁殖力湖羊子宫内膜组织RNA,并反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Hippo信号通路中几个主效基因的表达模式。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YAP1在不同物种间的氨基酸同源性及其亲缘关系。体外分离湖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利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体外干扰YAP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YAP1基因对子宫容受性相关基因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YAP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YAP1后凋亡及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Hippo信号通路中YAP1、LATS1、MST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湖羊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YAP1基因在高繁殖力(HBB)湖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两组低繁殖力(LB+、LBB)湖羊;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绵羊YAP1蛋白与山羊和牛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干扰YAP1基因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容受性相关基因(FOXO1、PRLVEGFOPNCOX-2)的mRNA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凋亡相关基因BaxBIMp5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及Bax/Bcl-2的比值显著升高,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此外,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FIS1、DNM1L、MFN2、PPARGC1A、OPA1)mRNA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YAP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稳定线粒体功能等途径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GnIH基因克隆、表达及对幼龄公兔生殖激素的影响
桑雷, 陈冬金, 孙世坤, 高承芳, 王锦祥, 陈岩锋, 谢喜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01-2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19
摘要 ( 120 )   HTML( )    PDF (4429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兔促性腺激素抑制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基因,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幼龄公兔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本研究以90日龄健康闽西南黑兔公兔为研究对象,采用RACE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从下丘脑组织中克隆出GnIH基因,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GnIH基因mRNA在90日龄公兔不同组织表达水平(n=5)及11、30、60、90、120、150日龄公兔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n=6);连续10d向80日龄公兔分别注射0、0.5、5和50μg鹌鹑GnIH相关肽(n=10)。第11天早上采集耳静脉血液后,屠宰公兔,采集睾丸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中生殖激素浓度(GnRH、FSH、LH、INHB和T)和睾丸组织中睾酮合成相关酶基因(StarR、3β-HSDp450scc)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兔GnIH基因cDNA全长904bp,包含5'UTR 41bp,CDS区606bp,3'UTR 227bp,编码201个氨基酸。该基因在90日龄公兔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中表达最高(P<0.001);在11到150日龄公兔下丘脑中,90日龄的表达量最低(P<0.01),90日龄后随着日龄增长其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01)。注射GnIH后,50μg剂量组幼龄公兔的血清睾酮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5μg剂量组(P<0.001),5μg剂量组睾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5μg剂量组(P<0.05),50μg剂量组的L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5μg组的p450scc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01),而其他组睾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GnIH基因可能与LH和睾酮的分泌与合成有关,并参与公兔的生殖发育调控,长期注射高剂量GnIH相关肽会导致公兔对药物不敏感,其具体调控机制还需后续研究。
营养与饲料
影响猪采食行为的肠道微生物种类鉴别
姜辉, 杨慧, 方绍明, 高军, 陈从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13-2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0
摘要 ( 150 )   HTML( )    PDF (11401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主要通过采食来获取能量和所需营养物质,探索肠道菌群对猪采食行为的影响并研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后续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改善猪采食提供理论基础。以210头商业杜洛克猪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动喂料器记录包括平均日采食时间(ADET)、平均日采食次数(ADEV)、平均日采食量(ADFI)等采食行为指标。140日龄时于肛门处收集粪便样品,通过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获得试验猪肠道微生物结构与组成概况,采用Two-part模型以及共丰度组(CAGs)鉴别与猪采食行为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种类。结果显示:1)表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DET分别与ADEV(r=0.41,P<0.05)、RFI(r=0.32,P<0.05)呈显著正相关,ADFI分别与RFI(r=0.56,P<0.05)、平均日增重(ADG)(r=0.63,P<0.05)呈显著正相关,另外,RFI与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5)。2)CAGs分析中,主要包括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以及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等OTUs的CAG2与ADFI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包含注释到柔嫩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两形真杆菌(Eubacterium biforme)和Asteroleplasma anaerobium等OTUs的CAG9则与ADFI显著正相关(P<0.05)。3)在相关性分析中,当FDR<0.05时,未鉴定到任何与采食行为显著关联的OTU,但鉴别到14、21、25个OTUs分别与ADET、ADEV、ADFI具有相关性趋势(P<0.01)。其中与ADFI具有正相关趋势的OTUs主要注释到普氏菌属(Prevotella)、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以及韦荣球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具有负相关趋势的OTUs则注释到YRC22、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4)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和脂质代谢(Lipid metabolism)等生物学功能与ADFI值呈显著正相关,而鞘脂代谢(Sphingolipid metabolism)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部分产SCFAs或乳酸的细菌,如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等可能在抑制猪采食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普氏菌属(Prevotella)(尤其是Prevotella copri)具有增强宿主食欲的潜能,是调控宿主采食行为的关键微生物。
小麦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高原型藏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周力, 高占红, 张峰硕, 桂林生, 侯生珍, 韩丽娟, 孙胜男, 院珍珍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27-2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1
摘要 ( 134 )   HTML( )    PDF (7218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小麦粉中添加木聚糖酶(xylanase,Xyl)对藏羊羔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同质性良好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各组内设置5个重复。对照组(Control group)饲喂不含木聚糖酶的日粮,试验组(Test group)饲喂含0.2%木聚糖酶的日粮,试验分为预饲期10d和正试期90d。饲养试验结束时,两组各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消化道组织置于多聚甲醛固定,并收集血液、瘤胃和空肠内容物。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的角质层厚度、颗粒层厚度,瓣胃的乳头长度、乳头宽度、角质层厚度、颗粒层厚度,皱胃的黏膜厚度以及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空肠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回肠的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2)对照组瘤胃和血清的LPS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3)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瘤胃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以及空肠的糜蛋白酶、α-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试验组瘤胃的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空肠的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间瘤胃与空肠的pH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小麦饲料中添加0.2%木聚糖酶可有效降低高原型藏羊瘤胃和血清的LPS浓度,促进其胃肠道形态发育,增强消化酶活性,并提高抗氧化能力。
白藜芦醇对急性热应激条件下鸭肝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周婉婷, 杨晨, 彭翠甜, 付新亮, 钟焯华, 许丹宁, 黄运茂, 田允波, 刘文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39-2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2
摘要 ( 118 )   HTML( )    PDF (6527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山麻鸭肝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确定添加白藜芦醇对山麻鸭肝组织SIRT1信号通路、抗氧化酶系统及凋亡相关基因的作用。试验选取120只6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雌性山麻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只,既对照组(C,饲喂基础饲粮)和白藜芦醇组(RES,饲喂添加400mg·kg-1白藜芦醇的基础饲粮)。两组动物均在常温(24℃±2℃)下饲养,15d后,两组动物体重无明显差异。随后分别将每组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在39℃环控仓中分别放置0、30、60min。热应激处理后,采集鸭血清样本及肝组织,应用qRT-PCR、Western blot、TUNEL技术对SIRT1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数进行检测。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及肝中的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组HSP70和HSP90 mRNA表达有所升高。同时,白藜芦醇激活了SIRT1途径,增加了下游PGC-1αTFAM mRNA表达,显著增加了热应激60min条件下Nrf1、Nrf2核蛋白的表达。白藜芦醇提高了血清中T-AOC水平,在热应激60min时,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CAT、AIHR的水平并显著降低MDA的含量。在同一热应激条件下,RES组肝中T-AOC、CAT、GSH-Px均高于C组,RES组MDA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在急性热应激条件下,RES组的肝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C组,且白藜芦醇降低了BaxBak1、Bax/Bcl-2 mRNA的表达量,同时增加了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了Bax、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400mg·kg-1白藜芦醇可以激活鸭肝SIRT1信号通路,使促凋亡基因的表达量下降,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量增加。白藜芦醇可提高鸭肝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细胞凋亡的能力,能够改善急性热应激对鸭肝的氧化损伤。
预防兽医
捻转血矛线虫重组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谢欣然, 张玥,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52-2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3
摘要 ( 95 )   HTML( )    PDF (3054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HCPITP)对山羊的免疫调节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HCPITP并获得重组蛋白;分析HCPITP基因在虫卵、第三期幼虫、雌虫和雄虫中转录水平的变化;将重组蛋白与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共孵育,研究重组蛋白对山羊PBMCs增殖、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HCPITP基因在雌虫、雄虫、第三期幼虫和虫卵中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10.2、0.47和0.58。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该重组蛋白能够显著抑制ConA对PBMCs的增殖作用,重组HCPITP显著促进山羊PBMCs的IL-2、IL-4、IL-6和IL-17转录水平,主要促进模式识别受体TLR1与TLR10的转录。综上,HCPITP基因转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差异性,重组蛋白对山羊PBMCs增殖、PRRs以及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脂质代谢的影响
李红, 李艳萍, 刘婷丽, 陈国梁, 王立群, 郭小腊, 骆学农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63-2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4
摘要 ( 117 )   HTML( )    PDF (7670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早期对小鼠肝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60只清洁级BALB/c小鼠(6周龄,雄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试验组小鼠每只腹腔接种600个原头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缓冲液。采用原位两步循环灌流及多步低速差速离心分离纯化肝实质细胞。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感染3月小鼠肝实质细胞差异表达的mRNA,并对其进行KEGG、GO分析和qRT-PCR验证。制备多房棘球蚴感染2、3和6月小鼠的肝组织切片,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qRT-PCR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不同感染时期肝实质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后3、6月肝脂肪沉积明显增多;感染2月的肝实质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cd1FasnSrebf1,以及脂质氧化分解相关基因Acox1和Cpt1α均明显上调;感染3月的肝实质细胞Scd1FasnSrebf1及Cd3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Acox1、Cpt1αPparγ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多房棘球蚴感染早期可能通过促进肝实质细胞的脂质合成,抑制脂质氧化分解,从而导致肝脂质沉积。
PA-X基因的长度变化对H3N2犬流感病毒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
李舜, 李桂珍, 原耀贤, 李康健, 马春全, 李守军, 黄良宗, 马骏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72-2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5
摘要 ( 143 )   HTML( )    PDF (4604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3N2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已在中国多地的犬群中流行,是禽流感跨宿主感染并形成新分支的近期案例。研究表明,PA-X基因与甲型流感病毒适应新宿主的能力相关,且其长度能够影响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致病能力。为了解PA-X基因的长度变化对H3N2 CIV复制能力及致病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H3N2 CIV的8质粒操作系统,拯救了三株重组H3N2 CIV毒株:PA-X基因表达大小为232个氨基酸多肽的亲本病毒CIV_PA-X_232;对PA编码区第191、192位氨基酸的密码子进行改造,PA-X基因不表达蛋白的重组病毒CIV_PA-X_Knock;对PA+1编码区第232位氨基酸进行突变,PA-X基因表达大小为252个氨基酸多肽的重组病毒CIV_PA-X_252。通过比较3株重组病毒的聚合酶活性,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及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来评价表达不同长度的PA-X基因对H3N2 CIV的影响。结果显示,CIV_PA-X_252和CIV_PA-X_Knock的聚合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IV_PA-X_232,且CIV_PA-X_252的聚合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IV_PA-X_Knock;CIV_PA-X_252和CIV_PA-X_Knock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能力显著(P<0.05)强于CIV_PA-X_232;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3株重组病毒对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且对小鼠无致死性;仅能在感染后第1天的小鼠肺中检测出3株重组病毒的TCID50,且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3株重组病毒均能对小鼠肺造成病理损伤,其中,CIV_PA-X_252对小鼠的致病性最强,CIV_PA-X_232次之,CIV_PA-X_Knock对小鼠的致病性最弱。上述结果表明,PA-X基因的延长能够提高H3N2 CIV在MDCK细胞中复制能力和对小鼠肺造成病理损伤的能力,但该变化可能对H3N2 CIV在小鼠肺内的复制能力没有影响。本试验初步探究了PA-X基因的长度变化对H3N2 CIV的影响,为后续H3N2 CI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齐艳丽, 刘桃雪, 于海深, 张超, 鲁维飞, 王江, 褚贝贝,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81-2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6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2184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54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54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利用纯化的p5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经4次亚克隆后,取杂交瘤细胞上清进行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利用体内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纯化。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利用交叉反应性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蛋白印迹对所获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根据预测的p54蛋白二级结构,采用逐步截短法分析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并在p54的三级结构中进行标注。结果显示:成功筛选了6株分泌p5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8G12-1、31G7-1、31G7-2、35F10-1、35F10-2、38D3-1。其中28G12-1、31G7-1、31G7-2重链为IgG2a型,35F10-1、35F10-2、38D3-1重链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单克隆抗体的最低效价为1∶25600,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所获抗体均识别p54蛋白C端127—146aa肽段。本研究成功获得了ASFV p54蛋白和p54单克隆抗体,并鉴定了6株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为p54蛋白功能研究和ASFV新型表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与核糖体蛋白S20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王君君, 宋慧敏, 李倬伟, 姜平, 周双海, 李焕荣, 刘雪威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293-3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7
摘要 ( 131 )   HTML( )    PDF (4549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并鉴定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N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试验通过构建猪肺酵母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过表达和干扰试验等手段,筛选与N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并研究其对PRRS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N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20(RPS20)在酵母细胞内发生互作,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试验进一步确定N蛋白和RPS20蛋白互作并共定位于细胞质中。过表达和干扰试验证实RPS20能够影响HP-PRRSV在细胞内的增殖。本研究丰富了PRRSV与宿主因子互作的网络,为进一步研究RPS20蛋白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副猪格拉瑟菌5型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B破坏猪呼吸道上皮屏障的机制
陈敏, 刘明星, 张鹏云, 蔺辉星, 范红结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04-3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8
摘要 ( 136 )   HTML( )    PDF (7560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突破猪呼吸道上皮屏障引起系统性感染的机制。通过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副猪格拉瑟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OMVs经SDS-PAGE显示,蛋白质条带分布在55~100ku,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OMVs的粒径在100~200nm,纳米粒子直径分析(NTA)结果显示,样品在100~200nm处的粒子数目最多。进而用制备的HbpA及OmpP2多克隆抗体对OMVs及不含OMVs的细菌上清进行Western blot验证,证实所提取的样品为外膜囊泡,且进一步结果证明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在GPS培养物中主要以OMVs的形式存在。用OMVs或CdtB处理猪气管上皮细胞(swine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STEC)36h,检测STEC中cleaved-caspase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FITC-葡聚糖(FD-4)检测STEC单层细胞的细胞旁通透性。结果发现,OMVs与CdtB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降低,FD-4渗透率升高,同时,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检测试验发现,当CdtB与STEC单层细胞共孵育24h、OMVs与STEC单层细胞共孵育36h后,STEC存活率显著降低。而Pifithrin-α预处理STEC可抑制OMVs和CdtB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另外,用免疫磁珠捕获的方法去除OMVs中的CdtB(OMVs-△CdtB),OMVs-△CdtB处理STEC 36h后cleaved-caspase3、ZO-1、Occludin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成功提取并纯化GPS OMVs,且试验证明GPS可通过OMVs转运CdtB诱导STEC凋亡和屏障损伤,为副猪格拉瑟菌突破呼吸道上皮屏障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基础兽医
Nrf2通路对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小鼠神经瘤细胞引起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泽霖, 郭晓艳, 李佳欢, 高明星, 程国富, 胡薛英, 张万坡, 谷长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17-3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29
摘要 ( 117 )   HTML( )    PDF (10545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Nrf2/HO-1通路在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引起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建立Nrf2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处理JEV感染的小鼠神经瘤母N2a细胞的体外感染模型。N2a细胞四种处理分别为空白DMEM对照组(Control)、JEV感染组(JEV)、TBHQ处理组(TBHQ)、JEV感染+TBHQ处理组(JEV+TBHQ)。不同处理后观察细胞病变,检测ROS水平及MDA、SOD、CAT含量变化,利用qPCR和WB技术检测Nrf2、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Nrf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炎性因子及病毒含量。结果显示,JEV感染N2a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ROS水平逐渐升高,且在36h ROS水平最高。JEV感染后36h Nrf2、HO-1的mRNA均升高,炎性因子水平升高。JEV感染N2a细胞后细胞皱缩,胞膜破裂,ROS、MDA水平升高,SOD、CAT水平降低;用40μmol·L-1TBHQ处理6h后减轻了细胞损伤,降低了ROS、MDA水平,提高了SOD、CAT活性。JEV和TBHQ均激活了Nrf2、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JEV+TBHQ联合处理Nrf2/HO-1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rf2入核现象明显,且TNF-α、IL-6的mRNA水平及病毒的含量下降。上述结果表明,TBHQ能够通过Nrf2/HO-1通路减轻JEV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
广东省羊源肺炎克雷伯菌遗传进化与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张凯川, 王晋宇, 李守军, 贾坤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28-3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0
摘要 ( 151 )   HTML( )    PDF (3235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广东省羊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耐药谱构成以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广东省3个市的不同规模化羊场采集了150份羊鼻拭子样品,通过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等方式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以及依据CLSI手册的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得到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以及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mpA、kfuBC、ureA分别为88.0%、85.7%和83.3%;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aphA、qnrA、aacC4、aacC2的检出率为42.9%、40.5%、28.6%、23.8%,其余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相似性>80%的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群体Ⅰ为优势群体,占比66.6%。本试验对广东地区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流行状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对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前噬菌体的流行状况与转导分析
江南松, 吉星, 王亚新, 孙城涛, 汪洋, 陈红梅, 程龙飞, 黄瑜, 吴聪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38-3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1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0433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情况、结构特点和转导能力,探究前噬菌体在猪源MRSA流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信息,分析了近年来从我国多省分离的131株ST9型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率、分型、亲缘关系和结构特征;选取含不同分型前噬菌体的菌株进行诱导,对诱导获得的噬菌体颗粒进行转导,测定转导子的耐药表型及体外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为78.6%(103/131株),其中,63株携带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前噬菌体序列均不含耐药基因,仅2.9%(3/103株)的前噬菌体序列含毒力基因;前噬菌体谱型丰富,其整合酶分型主要为Sa2int和Sa4int;各型别前噬菌体结构同源性较高,完整前噬菌体可被诱导为长尾噬菌体;噬菌体颗粒可包装供体菌的aadDtet(L)耐药基因并转导至受体菌中;转导子可获得卡那霉素、四环素耐药表型,体外生长能力与受体菌株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较高,谱型丰富,不携带耐药基因,部分噬菌体可包装供体菌的耐药基因转导至受体菌,产生的适应性代价小。
抑制PERK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孟梅娟, 汪艳, 霍然, 李雪睿, 常广军, 沈向真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51-3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2
摘要 ( 116 )   HTML( )    PDF (8744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PERK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中的作用。首先,试验设对照组(CON)和LPS组(LPS,4μg·mL-1),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影响;随后用不同浓度的PERK抑制剂GSK2606414(GSK)预处理细胞,通过测定PERKATF4、eIF-2α和CHOP的mRNA表达,筛选出GSK的最佳抑制浓度;最后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CON)、LPS组(LPS)、GSK+LPS组(GLPS)和GSK组4组,研究抑制PERK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GRP78和p62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PERK、IRE1α、ATF6、GRP78和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LPS还可以显著升高LC3、ATG5、ATG14和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并且显著降低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此外,LPS可降低p62的荧光强度、升高GRP78的荧光亮度以及增加溶酶体的形成;2)与LPS组相比,GSK预处理可显著降低PERK、ATF4、eIF-2α、CHOP蛋白表达(P<0.05或P<0.01),并且还可以显著降低LC3、ATG14、ATG5、Beclin1以及升高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或P<0.05)。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GSK预处理可增加p62的荧光强度。因此,在本研究背景下,LPS可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并且抑制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可缓解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
临床兽医
N-乙酰-L-半胱氨酸抗1型糖尿病模型比格犬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的作用
周水莲, 白雨曼, 谢文婷, 黄健佳, 邱文粤, 庞晓玥, 章心婷, 唐兆新, 苏荣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61-3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3
摘要 ( 135 )   HTML( )    PDF (8886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1型糖尿病模型比格犬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的影响。将40只2~3岁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AC联合胰岛素治疗组(NAC+INS组)和NAC治疗组(NAC组),每组8只,各治疗组试验犬模型建立持续120d。在造模前及造模后按试验设定时间对犬进行空腹血糖监测、胰岛素释放试验、房水葡萄糖测定、用裂隙灯进行白内障等级评定。对眼晶状体上皮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同时,利用ELISA、RT-PCR等方法对晶状体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监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成功建立了1型糖尿病比格犬模型;与CON组相比,DM组犬在试验结束时,血清及房水葡萄糖显著升高(P<0.05),晶状体功能明显下降;裂隙灯结果显示,DM组犬的晶状体混浊等级在试验结束时达Ⅳ级,其余4组并未出现明显皮质混浊迹象,且DM组的晶状体上皮出现细胞核固缩和坏死小体等较为明显的病理变化;NAC、INS和NAC+INS组血糖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CON组,其中,NAC+INS组血糖较DM组显著下降(P<0.05),晶状体混浊也明显改善;试验结束时,与CON组相比,DM组犬晶体上皮和房水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GSH-Px活性和GSH/GSSG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GR活性下降(晶状体上皮,P>0.05;房水,P<0.01),给予NAC联合胰岛素治疗后,晶体上皮内的氧化应激标志物均出现相反趋势;DM组及各治疗组中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GR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NAC联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犬的血糖和晶状体功能,NAC联合胰岛素治疗后对糖尿病犬晶状体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和抑制晶状体的氧化应激有关。
普通T形骨板治疗玩具犬桡尺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
马裔寒, 袁占奎, 石磊, 刘敏, 王虓, 张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71-3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4
摘要 ( 150 )   HTML( )    PDF (4135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估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治疗玩具犬桡尺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回顾了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采用开放式复位和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玩具犬的病历记录,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回访。入选病例满足:体重不超过7kg;骨折位置位于前臂远端(远端骨段与桡骨长度比值<0.25);回访时间>12个月;病例信息记录完整。结果表明:共纳入29只犬的29例桡尺骨远端骨折,26例(89.7%)术后无跛行,3例(10.3%)术后勉强可见跛行。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7%(n=6)。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玩具犬桡尺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紫锥菊提取物对大鼠湿热泄泻的疗效及其机制
池幸子, 杨诗靖, 杨泊文, 孙晗, 姚丽丽, 顾达星, 郭世宁, 石达友, 武力, 刘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80-3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5
摘要 ( 135 )   HTML( )    PDF (7799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探讨紫锥菊提取物(EPE)对湿热泄泻大鼠的疗效,为紫锥菊提取物防治湿热泄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内外湿热+大肠杆菌”建立大鼠湿热泄泻,分别给予1、3g·kg-1剂量EPE治疗,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价疾病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常规、血生化、血清炎性因子、脏器指数与结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大鼠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造模后大鼠被毛蓬松、精神萎靡,扎堆,懒动,眼周出现分泌物,大便溏泄,色黄恶臭,肛周污秽。给药6d后,高、低剂量EPE组与阳性药物组大鼠精神、饮食及临床表现均恢复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脾、肺指数显著上升(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尿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IL-17、IL-23水平显著上升(P<0.05),TGF-β、IL-2、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肠TGF-β1与Foxp3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RORγt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心出现大面积出血瘀血,肝水肿,脾水肿及陈旧性出血,肾出现炎性细胞增生与蛋白尿的沉积。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EPE组的心指数、脾指数、肺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液HCT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下降(P<0.05),TGF-β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肠TGF-β1与Foxp3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RORγt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高、低剂量EPE组的脏器细胞损伤有所恢复。紫锥菊提取物能通过降低血脂、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改善脏器功能以缓解大鼠湿热泄泻。
苦参苍术颗粒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
未张怡, 韩飞, 范婷婷, 陈子贤, 李寒梅, 袁非凡, 丛日华, 李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392-4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6
摘要 ( 160 )   HTML( )    PDF (5851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苦参苍术颗粒是否通过调节肝组织胆固醇代谢,改善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的肉鸡肝组织胆固醇合成异常。将40只2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苍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和苦参苍术组分别胸部肌肉注射0.7mL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液(8.37×108 CFU·mL-1),苦参苍术组在接种菌液24h后,在饮水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苦参苍术颗粒(低剂量组:3.6g·L-1,中剂量组:5.5g·L-1,高剂量组:7.3g·L-1),自由饮水,连用7d。试验结束,所有试验肉鸡处死,收集血液,采集组织样品,称体重和各器官重;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hepatic 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的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肝组织中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肉鸡体重显著降低,肝脏指数和血清TG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肝血窦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紊乱,同时肝组织中TG含量以及SREBP裂解激活蛋白(SREBP cleavage activating protein,SCAP)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和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增加了肉鸡体重和肝中LDL-C含量(P<0.05),降低了肝脏指数和血清中TG含量(P<0.05),且肝组织形态结构得到改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显著升高了肝HDL-C、LDL-C含量及LDL-C/HDL-C的比值(P<0.05),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 element-binding protein-2,SREBP2)、SCAP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和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TG含量(P<0.05),显著增加肝中LDL-C含量(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LDL-C/HDL-C比值(P<0.05)。综上所述,苦参苍术颗粒可通过调节肉鸡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缓解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的肝组织胆固醇合成异常。
杜仲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验证
崔恩慧, 薛玉环, 李辞霞, 王帅, 朱晓岩, 柴学军, 赵善廷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403-4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7
摘要 ( 134 )   HTML( )    PDF (6290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探讨杜仲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3个杜仲叶活性成分,Uniprot和Swiss Target数据库预测到306个相关联的靶基因,经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比,获得105个免疫失调与杜仲叶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基因”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21个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杜仲叶中的山奈酚、槲皮素、绿原酸等主要化合物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IL-17、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腹腔巨噬细胞体外试验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体内试验探讨杜仲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000~5000μg·mL-1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杜仲叶提取物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耳廓肿胀。本研究展现了杜仲叶免疫调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为杜仲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简报
新疆地区腹泻仔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群、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佟盼盼, 黄顺敏, 王芋丹, 施旭辉, 陈文霞, 宋鑫龙, 张毅, 苏战强, 谢金鑫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54(1):  414-4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3.01.038
摘要 ( 155 )   HTML( )    PDF (1412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新疆地区腹泻仔猪源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分群、血清型及耐药性。本研究对154份腹泻仔猪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系统进化分群和O血清型鉴定,通过K-B纸片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通过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54株大肠杆菌,包括ETEC(n=24)、STEC(n=21)、EPEC(n=1)、EPEC/STEC(n=2)、ETEC/STEC(n=1)和ETEC/EPEC(n=1),其他104株。系统进化分群显示,多数菌株属于B1(37%)和A群(31%)。定型菌株44株,分别属于10种血清型,以O154、O12、O8、O141和O175为主要流行血清型。151株(98%)为多重耐药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1%~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1%~66%,对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19%。耐药基因tetA(88%)、tetG(60%)和cmlA(45%)的携带率较高,而blaCTX-M-1GaadA1、sul1、aacblaCTX-M-9G均低于30%,未检测出blaCTX-M-2GblaTEMblaSHVtetE。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腹泻仔猪源大肠杆菌类型复杂,多重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多样化,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的抗生素耐药表型,应加强对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