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1-1. 
摘要 ( 60 )   HTML( )    PDF (8341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2-2. 
摘要 ( 71 )   HTML( )    PDF (242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3-3. 
摘要 ( 39 )   HTML( )    PDF (125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全基因组SNP分型技术在畜禽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刘继强, 郝晓东, 武丽娜, 廖诗莹, 冯羿方, 弥世荣, 刘燊, 刘建, 张龙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23-41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1
摘要 ( 208 )   HTML( )    PDF (2181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畜禽资源分子鉴定、物种进化、全基因组育种等热点领域的逐渐兴起,准确的全基因组SNP分型成为了畜禽基因组研究的关键。基因芯片、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及靶向捕获测序等全基因组SNP分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基因组研究中。本文概述了全基因组SNP分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择信号分析和畜禽遗传资源背景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畜禽基因组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猪妊娠期母胎对话的研究进展
王佳琪, 刘彦, 郑琛, 冯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38-41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2
摘要 ( 161 )   HTML( )    PDF (2286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胎对话是母体与胎儿在妊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复杂对话关系,是成功附植和妊娠的必要条件,这一对话关系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母胎对话异常会导致胚胎附植及妊娠的失败,并影响妊娠期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妊娠期的母胎对话对于提高繁殖效率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猪为模式动物综述了母体与胎儿从妊娠识别(妊娠前)、胚胎附植(妊娠中)到胎儿发育(妊娠后)过程中影响母胎对话的因素,包括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基因和蛋白质等,以期为猪母胎对话的研究和产仔数提高提供参考。
产丁酸菌的产酸机制及其在调控肠道健康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付域泽, 焦帅, 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48-41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3
摘要 ( 223 )   HTML( )    PDF (511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杂和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对宿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丁酸菌代表了宿主肠道微生态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群体,多数为革兰阳性厌氧菌。人们发现,该类菌和微生物失调引发的消化道炎症等现象息息相关,因此产丁酸菌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产丁酸菌能够利用食物(饲料)中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丁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为肠道上皮细胞供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等维护肠道健康,发挥对宿主健康的有益作用。本文从产丁酸菌的生物学分类、消化道产酸机制、肠道炎症调控作用及应用进展等方面做了系统综述,旨在阐明产丁酸菌与宿主健康的互作机制,并提出产丁酸菌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疾病:母羊生殖应激及其综合征
王吉, 刘翔燕, 李晓文, 李荣芳, 文利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59-41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4
摘要 ( 209 )   HTML( )    PDF (3065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羊的生殖应激主要包括母羊主动应激、母羊被动应激以及胎羊宫内应激。适当的生殖应激是正常发情、维持妊娠、发动分娩、顺利哺乳的重要生理基础。但长期或过度的生殖应激,将引起母羊代谢紊乱、免疫功能损害、生殖障碍以及胎羊或羔羊发育受阻等,这一系列能造成母体健康损害的疾病和临床表现,被定义为“母羊生殖应激综合征”。本文对母羊生殖应激及母羊生殖应激综合征进行了定义,并对生殖应激理论的综合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为预防和治疗生殖疾病(如妊娠期毒血症、产后乏力、子宫内膜炎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遗传育种
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差异分析
任钰为, 王峰, 王成, 张艳, 孙瑞萍, 刘海隆, 乔传民, 邢漫萍, 黄丽丽, 曹宗喜, 晁哲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72-41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5
摘要 ( 154 )   HTML( )    PDF (6967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免疫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选择信号差异。本研究从海南国家级五指山猪保种场采集30头4月龄健康(10公,20母)五指山猪的耳组织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从NCBI数据库下载29头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SRA:PRJNA378496);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9个样本WGS数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进行SNPs过滤,定位SNPs在基因组的位置,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基因型频率,并注释对应基因的功能;使用XP-CLR方法筛选五指山猪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分析两个品种相关通路基因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平均每个样本共筛选到36 961 902个SNPs位点,内含子区域分布最多,平均每个样本16 729 364个,约占45.26%,编码区(起始、终止密码子)平均有2 073个SNPs;五指山猪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主要集中在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通路;免疫反应通路中,9个基因(TGFBR2、IL26、IL15、BMPR2、TNFSF15、TNFSF4、TNFSF8、ACKR4、TNFRSF11B)功能区域SNPs位点在五指山猪中只存在一种突变纯合基因型,而在杜洛克猪大部分个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基因型、杂合子、突变纯合基因型),其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比例最高;脂类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基因IRS2、PRKG1、ADCY5的基因型频率与免疫反应基因类似。在五指山猪中突变纯合基因型比例为100%,在杜洛克猪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8%~93%(14/29-27/29)。本研究筛选出与五指山猪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9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3个,发现五指山猪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基因的受选择程度强于杜洛克猪,为揭示五指山猪特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重构猪多品种群体系谱
杨雨婷, 张兴, 牛安然, 闫之春, 龚华忠, 丁偌楠, 马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83-41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6
摘要 ( 143 )   HTML( )    PDF (9300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谱是动物育种的重要信息来源,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密度SNP标记重构系谱在生产群体中的效果,填补使用高密度SNP信息重构多品种、大规模真实生产猪群的空白。本研究利用Illumina GeneSeek GGP Porcine 50K芯片对四川某猪场2017—2021年出生的1 471头曾祖代纯种杜洛克猪(n=986)和长白猪(n=485)进行分型,通过共祖片段法(common ancestor fragment method)分析上述两个品种群体内基因组亲缘关系,由此分别重构两品种群体系谱。同时选取有个体芯片分型信息及系谱记录的115头种猪,通过严格控制生产操作流程保证其系谱记录准确无误,用以评价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共祖片段法利用基因组信息可以同时推断多代次、品种混合的真实生产群体内个体对间的共祖片段分布情况及比例,且较状态相同片段(identical by state,IBS)能更准确的区分个体间亲缘关系,借此判断个体间亲缘关系并进一步推断家系结构。同时该方法在115头种猪的验证群体中共推断出702对亲缘关系,包括系谱记录的全部亲子关系对(n=184)、全同胞对(n=175)、半同胞关系对(n=109)和祖孙关系对(n=18),同时较记录系谱能额外推断出个体间未记录的三级亲缘关系(n=8)和四级亲缘关系(n=18)。其重构的系谱较常见三代系谱能更清晰地体现家系内个体间亲缘关系。本研究所用基于血缘同源(identity by descent,IBD)片段法(即共祖片段法)分析高密度SNP标记重构多品种群体系谱的方法可快速、简便的判断多品种混合群体的系谱正确性,可对丢失系谱的个体重构系谱,为选种选配、计算育种值及GWAS挖掘等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侯任达, 张润, 牛乃琪, 杨曼, 黄晓宇, 李慧慧, 张龙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197-42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7
摘要 ( 122 )   HTML( )    PDF (1070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上游远端元件结合蛋白3(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FUBP3)及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3(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43,USP43)基因多态性与北京黑猪眼肌面积性状的关系,从而在分子水平指导北京黑猪的育种工作。本研究选取408头北京黑猪收集眼肌面积性状数据并采集肉样提取DNA,根据FUBP3和USP43基因序列设计4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对FUBP3和USP43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北京黑猪眼肌面积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运用荧光定量PCR对两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在FUBP3基因启动子区共有8个突变,其中rs701769847G>A与5~6肋眼肌面积和最后肋眼肌面积均关联显著(P<0.05),rs332131528C>G仅与5~6肋眼肌面积关联显著(P<0.05),rs325550799T>C、rs339464012T>C和rs326069041T>C只与最后肋眼肌面积关联显著(P<0.05);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rs701769847G>A位点GG型个体的FUBP3基因mRNA水平显著低于AA型个体(P<0.05)。USP43基因启动子区的rs335310752C>T和剪切区的rs323463345G>A均只与最后肋眼肌面积关联显著(P<0.05)。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rs323463345G>A中GG型个体和AA型个体的USP43基因mRNA水平差异不显著。上述两基因中共有两个位点与5~6肋眼肌面积性状关联显著(P<0.05),6个位点与最后肋眼肌面积性状关联显著(P<0.05),可以作为北京黑猪眼肌面积性状变异的候选基因功能位点,也可以作为潜在的眼肌面积性状分子标记。
不同鸡种胚胎腿肌差异表达mRNA和lncRNA的筛选及其竞争性调控网络的构建
李洁, 赵瑞鹏, 陈楚雯, 杨朝武, 吴锦波, 李志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07-42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8
摘要 ( 118 )   HTML( )    PDF (6509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藏鸡和大恒肉鸡胚胎期骨骼肌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并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调控网络,为进一步探讨两个鸡品种骨骼肌生长发育速度的差异机制奠定基础。随机选取已孵化18 d的藏鸡和大恒肉鸡胚胎各3个,采集胚胎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两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mRNAs和lncRNAs,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对lncRNA的靶标miRNA以及靶向mRNA的miRNA进行预测,筛选与肌肉发育相关的mRNA和lncRNA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调控网络,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有106个mRNAs在两个品种中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mRNAs 48个,下调表达mRNAs 58个。差异表达lncRNAs共有28个,其中10个上调,18个下调。差异表达mRNA的GO富集结果显示,骨骼肌细胞分化条目被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中脂质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lncRNA靶基因的KEGG富集结果显示,在10个显著富集通路中,有基因显著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筛选与骨骼肌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s和lncRNAs构建了骨骼肌发育相关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q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测序数据准确可靠。本研究筛选出藏鸡和大恒肉鸡胚胎期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并构建了骨骼肌发育相关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为揭示不同鸡品种中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差异性提供理论依据。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绵羊卵巢lncRNA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王梦瑶, 翟振翰, 赵路, 王赛桥, 王玉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21-42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09
摘要 ( 131 )   HTML( )    PDF (5172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不同繁殖周期绵羊卵巢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了解lncRNA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为绵羊繁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在1.5~2.5岁的黄体期和卵泡期母羊各3只,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卵巢组织中的lncRNA,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找出与绵羊繁殖相关的通路。结果显示,本研究共获得1 37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中1 158个表达上调,221个表达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lncRNAs及其靶基因主要参与卵泡发育、排卵周期过程、钙离子信号通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催产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合成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的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参与这些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因来调控生殖。其中,LNC_011239、LNC_012847、LNC_003902、LNC_003906、LNC_003907等靶向的MAPK1、ADCY1、ADCY5、PPP3CA和CDC23可能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qRT-PCR验证证明,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lncRNAs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筛选出黄体期和卵泡期卵巢组织中的lncRNAs,并进行差异分析,为揭示绵羊繁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基于单倍型肉牛屠宰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李宏伟, 徐凌洋, 王泽昭, 蔡文涛, 朱波, 陈燕, 高雪,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32-42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0
摘要 ( 145 )   HTML( )    PDF (6370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倍型标记与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之间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关系,在基因定位和因果突变鉴定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评估单倍型标记在基因组研究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华西牛资源群体中,选取该群体于2008—2021年间屠宰的共计1 478头平均月龄为24个月的个体进行研究,其中公牛1 333头,母牛145头。利用770K高密度芯片数据,基于LD阈值(r2>0.3)及固定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个数(5个连续SNP)两种方法进行单倍型构建,分别采用单位点SNP标记和两种单倍型标记共3种标记,基于GCTA的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开展宰前活重(LW)和屠宰率(DP)等屠宰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定位影响屠宰性状的显著(P<0.05) SNPs、单倍型块和候选基因,同时比较3种标记的GWAS结果,评估3种标记的优劣。结果显示,3种标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找到16个的显著SNPs及单倍型区域,主要分布于1、5、6、14、16、17和28号染色体上,同时鉴定到FAM184B、PPM1K、LCORL、RIMS2等10个与屠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基于SNP标记方法鉴定到的3个候选基因,在利用基于单倍型标记的方法中也鉴定到,且单倍型鉴定到的显著性位点或区域大多位于基因内部。在两种单倍型构建方法中,与基于固定SNP个数构建单倍型进行GWAS相比,基于LD阈值的构建方法鉴定到了更多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单倍型开展GWAS可以综合考虑SNP位点间连锁关系,能较好地揭示复杂性状的遗传结构。
奶牛乳脂代谢关键miRNAs的筛选及鉴定
刘佳敏, 禹保军, 母童, 张迪, 冯小芳, 张娟, 王影, 温万, 顾亚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44-42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1
摘要 ( 106 )   HTML( )    PDF (13100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代谢过程的关键miRNAs及靶mRNAs。本研究选择泌乳中后期(150~220 d)的第一胎次且乳脂率具有极端差异的8头宁夏荷斯坦奶牛,根据乳脂率的差异分为两组:高乳脂组和低乳脂组,每组4个重复。采集8头奶牛的奶样分离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mRNA并与乳脂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NAs和mRNAs表达。结果表明,8个small RNA (sRNA)文库测序获得11 976 914~16 235 680的clean reads,占总raw reads的比例均在97%以上,Q30达到91%以上,sRNA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21~24 nt。在高乳脂组和低乳脂组间共鉴定了34个差异表达miRNAs (16个上调,18个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在细胞内信号转导、单一生物体过程、激酶结合和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条目显著富集,并且显著富集到TNF信号传导途径、MAPK信号传导途径、Ras信号传导途径、Rap1信号通路和催产素信号传导途径等乳脂代谢相关通路。通过miRNA-mRNA综合分析,共获得16个miRNA-靶基因对,其中miR-1343-3p和MTM1与乳脂率显著负相关,miR-370、miR-2285cb和SRRM2与乳脂率显著正相关。RT-q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与转录组测序表达趋势一致。这些结果从miRNA和mRNA水平探究了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乳脂代谢的功能机制,鉴定出miR-370-MTM1、miR-1343-3p-DIS3L2、miR-2285cb-XLOC-122799和miR-2387-SRRM2互作对可能是调控奶牛乳脂代谢的关键因子。
基于HS-SPME-GC-MS和OPLS-DA模型探究不同嫩度驴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异
李武峰, 邱丽霞, 关家伟, 李丽, 杜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58-42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2
摘要 ( 106 )   HTML( )    PDF (4528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检测驴肉挥发性物质成分,探究与广灵驴嫩度相关的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并解析关键挥发性物质与嫩度基因之间的功能与联系。本研究选用30头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年龄相近的雌性广灵驴为研究对象,进行剪切力和肌内脂肪的测定并依据含量差异将其分为高嫩度组(HT,n=4)和低嫩度组(LT,n=4)。通过HS-SPME-GC-MS技术检测广灵驴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成分,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驴肉关键风味物质,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获得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与嫩度相关的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后基于Pearson系数与转录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寻找出驴肉嫩度关键风味物质与差异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在广灵驴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烃类、酮类、酯类以及2种其他物质。通过OAV筛选出13种关键风味物质,发现影响驴肉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和贡献者是醛类。通过VIP和OAV值筛选出1-辛烯-3-醇、1-辛醇以及月桂醛既是嫩度的差异物质又是对驴肉风味有贡献的关键风味物质。利用Pearson系数筛选与关键风味物质相关的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KEGG功能分析,发现1-辛烯-3-醇的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等;1-辛醇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丁酸代谢、Ⅱ型糖尿病、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月桂醛相关基因则多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戊糖磷酸途径等。这些通路可能参与了驴肉关键风味物质1-辛烯-3-醇、1-辛醇以及月桂醛的形成。本研究利用SPME-GC-MS技术检测了驴肉的风味挥发性物质并分析了驴肉不同嫩度风味差异,筛选出1-辛烯-3-醇、1-辛醇和月桂醛3种嫩度差异物质和关键风味物质。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酵解/糖异生、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果糖和甘露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等可能参与了1-辛烯-3-醇、1-辛醇和月桂醛3的形成,这些都为广灵驴肉质嫩度和风味的分子改良与育种提供新的方向。
基于血浆非靶代谢组学探究急性笼养应激对蛋鸭代谢的影响
刘水兵, 方文杰, 李言凯, 张文韬, 刘三凤, 陈彪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71-42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3
摘要 ( 103 )   HTML( )    PDF (5525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环保政策改革和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蛋鸭叠层式笼养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笼养应激对蛋鸭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蛋鸭平养与笼养模式下血浆代谢物的差异。随机挑选平养组(floor-water rearing system,FWR组)和叠层式笼养组(cage-rearing system,CR组)蛋鸭各10只,跖骨静脉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获得20个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血浆代谢物图谱,经T检验等分析,取差异倍数(Fold-change) ratio≥2或ratio≤1/2、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q值<0.05为筛选条件得到显著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到差异代谢物30种,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4种(P<0.05),下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6种(P<0.05)。差异代谢物种类主要有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s,16种)、脂肪酰基(fatty acyls,4种)、羧酸及其衍生物(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2种),还包括苯丙酸、酚类、有机硫酸及其衍生物、甾醇脂质、嘌呤核苷、有机氧化合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有机磺酸及其衍生物等代谢物;共富集到4条差异代谢通路: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发生极显著富集(P<0.01);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富集(P<0.05)。综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得到平养组和叠层式笼养组蛋鸭血浆中胆汁酸、牛磺酸以及甘油磷脂等显著差异,为后续深入探讨笼养模式影响蛋鸭的健康机制,解决蛋鸭笼养应激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水禽笼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生物技术与繁殖
CYP19A1调控内源性雌激素合成促进牦牛COCs细胞自噬和早期发育能力
王立斌, 王萌, 孙莹, 陈睿, 张甜甜, 黄振华, 张倩, 余四九, 潘阳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83-42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4
摘要 ( 159 )   HTML( )    PDF (17164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tochrome P450arom,CYP19A1)对内源性雌激素(17β-estradiol,E2)分泌、卵母细胞自噬和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在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分别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最佳浓度E2(10-7 mol·L-1)、CYP19A1诱导剂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CYP19A1抑制剂双酚A (bisphenol A,BPA)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成熟COCs中CYP19A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诱导和抑制CYP19A1处理组牦牛成熟COCs培养液中E2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组COCs细胞自噬调控关键因子: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 5,ATG5)、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和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cl-2 homologous domain protein,BECLIN1)表达,比较不同处理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孤雌激活胚胎卵裂率、以卵裂胚胎数为基数的囊胚率。结果显示,AFB1处理组COCs中CYP19A1的表达水平上调,内源性E2分泌增加,自噬相关因子ATG5、BECLIN1和LC3表达水平增加,且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E2处理组CYP19A1水平显著降低,但COCs细胞自噬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PA处理组CYP19A1的表达显著下调,内源性E2和COCs细胞自噬相关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卵母细胞成熟率与胚胎卵裂率在E2和AFB1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而在BPA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以卵裂胚胎数为基数的囊胚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牦牛COCs成熟过程中CYP19A1上调内源性E2水平,其上调的E2与外源性E2生理功能具有相似性,均可诱导细胞自噬发生,提升早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结果为深入探索生殖激素调控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营养与饲料
泌乳牛不同胎次干奶期瘤胃发酵指标与甲烷产量的特征
刘志豪, 贾鹏, 赖琦, 董利锋, 吴秋珏, 高彦华, 田忠红,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296-43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5
摘要 ( 116 )   HTML( )    PDF (1127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采用GreenFeed测定系统评价胎次对干奶牛瘤胃发酵特征和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进而获得在舍饲生理状态下的CH4排放规律,建立预测模型。试验共选取48头处于干奶期的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分为4个组,每组12头奶牛,分别为一胎组、二胎组、三胎组、四胎及以上胎次组,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三胎、四胎及以上组活体重和代谢体重显著高于一胎、二胎组(P<0.05)。2)三胎组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一胎组(P<0.05),与二胎、四胎及以上组无显著差异(P>0.05);一胎、二胎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显著高于四胎及以上组(P<0.05),与三胎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胎组瘤胃中戊酸显著低于三胎组(P<0.05),与二胎和四胎及以上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个处理组之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pH、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乙丙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干奶牛的平均CH4排放量为336 g·d-1,三胎、四胎及以上组干奶牛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一胎组牛(P<0.05),与二胎组牛无显著差异(P>0.05)。4) CH4排放量与干奶牛胎次和体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61,基于体重建立预测模型:CH4排放量(g·d-1)=0.348×体重(kg)+64.018(R2=0.46)。综上可知,根据体重可以预测干奶期荷斯坦奶牛的CH4排放量。该模型还可用于验证其他生理阶段奶牛的CH4排放量。
L-苹果酸对断奶仔猪炎症反应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张鹏光, 闫恩法, 王黎琦, 马成宏, 张鑫, 尹靖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06-43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6
摘要 ( 118 )   HTML( )    PDF (2403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L-苹果酸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和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92头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初始体重(9.12±0.52)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5%和1%的L-苹果酸制品(含有20% L-苹果酸和80%载体),试验期28 d。分别在试验的第14和28天,前腔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试验结束时屠宰测定仔猪空肠的炎症反应、抗氧化能力并观察空肠形态,分析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1% L-苹果酸制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4天仔猪血浆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P<0.01),显著升高了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8天血浆中IL-6的水平(P<0.01),显著升高了IL-10的水平(P<0.01);这表明日粮添加1% L-苹果酸制品缓解了断奶仔猪的炎症反应。2)日粮中添加1%的L-苹果酸制品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TNF-α、干扰素-γ(IFN-γ)和IL-6的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了IL-10的水平(P<0.01);同时,添加L-苹果酸制品显著升高了空肠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显著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的水平(P<0.05)。3)添加L-苹果酸制品显著提高了空肠的绒毛高度(P<0.01)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L-苹果酸组空肠紧密连接蛋白中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7),Claudin-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 L-苹果酸制品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抗炎能力,提高空肠的抗炎和抗氧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起到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但是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预防兽医
CHO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及免疫原性分析
李亚军, 茹毅, 郝荣增, 蒋成辉, 王伟, 张越, 张贵才, 刘华南, 卢炳州, 杨洋, 陶世宇, 杨锐, 宋向东, 陈娇, 余四九,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15-43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7
摘要 ( 142 )   HTML( )    PDF (8073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悬浮培养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E2蛋白,并鉴定纯化E2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以BVDV-1 NADL株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BVDV E2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VDV-E2,转染经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分泌表达,收集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亲和层析法纯化,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鉴定与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反应性,利用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鉴定E2蛋白的反应活性。纯化E2蛋白经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后表达量高达1.228 mg·mL-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条带;新西兰大白兔一免后第7天利用间接ELISA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并持续至免疫后第28天,血清抗体效价水平达到1∶1 024 000;IFA试验结果显示,该血清抗体可检测到BVDV感染MDBK细胞中E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纯化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利用CHO悬浮培养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纯化的BVDV E2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BVDV的诊断方法及其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p30与p54蛋白表位串联多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俊, 王志远, 梁杏玲, 郑泽中, 杨汉春, 张桂红, 王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25-43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8
摘要 ( 112 )   HTML( )    PDF (7761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以两株纯化的ASFV p30与p54蛋白单克隆抗体(mAbs)为靶分子,利用噬菌体展示十二肽库进行四轮生物淘选,筛选多肽表位,以氨基酸GGG为接头设计合成表位串联多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利用不同类型血清样本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分析、敏感度分析、稳定性分析及符合性评价。噬菌体淘选试验结果表明146PAEPYTT152为本实验室保存的mAb所识别的p54蛋白抗原表位核心序列。ELISA条件优化试验结果显示,以鸡卵白蛋白(OVA)作为N端偶联物的表位串联多肽抗原具有较低的非特异性血清反应背景,当多肽以碳酸盐缓冲液包被(2 μg·mL-1),血清以封闭液(1%明胶溶液)稀释100倍,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以0.05% PBST溶液稀释5 000倍时,反应效果最佳;以上述优化后的条件确定了血清抗体阳性临界值为0.339。方法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经典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抗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低至1 600倍稀释的ASFV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用该方法与商品化的ASFV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320份猪血清样本,两种方法的相对特异性和相对敏感性分别为97.6%与97.3%,总体符合率达97.5%(312/320)。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肽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具有发展为临床诊断试剂盒的潜在应用价值。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周改静, 罗俊聪, 石正旺, 万颖, 杨波, 曹丽艳, 宋锐, 田宏,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37-43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19
摘要 ( 123 )   HTML( )    PDF (3999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SFV p30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以重组p30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p30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经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ASF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方法最佳阻断率临界值为16.63%。该方法与CSFV、FMDV-O/A、PRRSV、PEDV、SVA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出1∶128稀释的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用本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平行检测208份血清样品,Kappa值为0.96,表明具有高度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血清ASFV抗体的检测,为ASFV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群疫情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致脑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重测序
王斐, 杨洁, 吕庆杰, 王米雪, 刘鹏, 张若愚, 史聪聪, 王雪莹, 林琳, 华琳, 宋文博, 梁婉, 陈焕春, 吴斌, 彭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46-43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0
摘要 ( 122 )   HTML( )    PDF (9924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致脑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引起脑部感染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从有神经症状的病死猪脑组织中分离鉴定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SD001,对其开展血清杀菌试验、胞内存活试验、小鼠感染试验,并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SD001相对于猪其他器官中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而言表现出更强的抗血清杀菌的能力,其在小鼠巨噬细胞内存活的能力也较强。小鼠感染试验显示,相同剂量的细菌经血液感染后,SD001在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显著高于猪肺炎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 ≤ 0.01),并且SD001造成了小鼠脑组织发生炎症等病理损伤,提示SD001可能造成血流感染并引起小鼠脑膜炎。纳米孔测序显示,SD001的全基因组大小约为2.45 Mb,平均GC含量为40.25%,编码2 281个蛋白以及77个RNA;SD001基因组中含有2条CRISPR结构、5个基因岛、7条前噬菌体序列;毒力基因预测结果显示,SD001含有233个毒力基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SD001为荚膜:LPS:MLST基因型A:L6:ST10。SD001感染可以引起脑膜炎,其较强的抗血清杀菌能力以及能形成血流感染的能力可能是SD001引起脑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兽医临床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应该纳入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1株猪源ST-35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李华明, 项维, 卢文兵, 刘峰, 雷连成, 张付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56-43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1
摘要 ( 135 )   HTML( )    PDF (6279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从猪肺组织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PCR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多位点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并采用抗生素和中药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结果与肺炎克雷伯菌生化特性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KP-0728;MLST分析显示,KP-0728属于ST-35型,与ST-875汇聚在一支;KP-0728含有ugewabGfimHkfu 4种毒力基因,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高剂量感染可导致小鼠死亡;KP-0728携带bla-SHVsul2tetAaadA1 4种耐药基因;KP-0728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美唑、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替考拉宁敏感;9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茯苓对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KP-0728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动物治疗试验相关数据显示茯苓对KP-0728具有体内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分离到1株猪源ST-35型肺炎克雷伯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可致小鼠发病,半数致死量(LD50)为4.56×106 CFU,对中药茯苓和多种抗生素敏感,研究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治和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效赤红球菌协同CpG ODN增强鸡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力
潘伟雄, 陈钰怡, 赵锃珏, 冯赛祥, 仇微红, 叶贺佳, 张玲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67-43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2
摘要 ( 119 )   HTML( )    PDF (1821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类疫苗存在免疫效率低、免疫持续时间短和细胞免疫刺激不足等问题,新型禽类疫苗佐剂亟待开发。作者的前期研究证实,CpG ODN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刺激功能,然而,CpG ODN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十分高昂,尚未用于禽类疫苗佐剂。为了降低成本并提升功效,基于TLR2和TLR21潜在的协同关系,本研究以禽流感疫苗为模式疫苗,探究了赤红球菌和CpG ODN协同刺激免疫的关系。通过HI试验、细胞增殖试验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检测,证实了该复合佐剂具有更强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升功效,能提升Th 1型免疫反应,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同时还能增强系统和局部免疫。通过检测受体的表达量,确证了CpG ODN与赤红球菌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此外,在CpG ODN剂量减半的复合佐剂刺激试验中,发现由于协同关系的存在,CpG ODN半剂量的复合佐剂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刺激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降低CpG制剂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做了先行探究,为CpG制剂高效且成本可控地应用于禽类动物养殖,乃至畜牧养殖奠定了基础。
鸡毒害艾美耳球虫ApiAP2转录因子的克隆、表达与虫体内定位
王礼跃, 冯茜茜, 蔡为民, 刘丹丹, 候照峰, 康喜龙, 张知之, 范雪莲, 朱玉, 许金俊, 潘志明, 陶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79-43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3
摘要 ( 97 )   HTML( )    PDF (12304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顶复门原虫的AP2结构域蛋白(ApiAP2)可能是调控虫体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毒害艾美耳球虫ApiAP2转录因子,检测其天然蛋白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3代裂殖子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毒害艾美耳球虫EnApiAP2基因后,连接至pMD18-T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 (+)-EnApiAP2表达载体,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复性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抗rEnApiAP2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裂殖子中天然EnApiAP2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ApiAP2基因在第2、3代裂殖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30 bp,编码61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AP2结构域,预测分子质量67.69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以被6×HIS标签单抗、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和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识别;在第3代裂殖子中检测到天然EnApiAP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85 ku;EnApiAP2蛋白定位在第2、3代裂殖子细胞核内;第3代裂殖子EnApiAP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第2代裂殖子(P<0.01)。成功克隆、表达了EnApiAP2基因,证实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在裂殖子的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研究EnApiAP2蛋白的转录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Enolase在鸭疫里默氏杆菌侵袭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邹荣华, 吴晓妮, 陈启伟, 宫晓炜, 王燕萍, 郑福英,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89-43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4
摘要 ( 102 )   HTML( )    PDF (4062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明确鸭疫里默氏杆菌烯醇化酶(Enolase)在其侵袭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DBMEC)以及血脑屏障(BBB)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亲本株,利用同源重组和结合转移的方法构建enolase基因缺失株ΔEnolase和回复株cΔEnolase,并测定RA-LZ01、ΔEnolase和cΔEnolase对DBMEC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用上述菌株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液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结果表明,与亲本株RA-LZ01相比,缺失株ΔEnolase对DBMEC的黏附率和入侵率均极显著降低;回复株cΔEnolase恢复了对DBMEC的黏附和入侵能力。感染RA-LZ01、ΔEnolase和cΔEnolase菌株的雏鸭的血液载菌量无显著差异;与感染RA-LZ01和cΔEnolase菌株的雏鸭相比,感染ΔEnolase菌株的雏鸭脑组织中的载菌量极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说明,Enolase与鸭疫里默氏杆菌黏附和入侵DBMEC以及入侵雏鸭脑组织显著相关,可能为介导鸭疫里默氏杆菌突破鸭血脑屏障的毒力因子。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环形泰勒虫对诱导宿主细胞转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赵保才, 赵帅阳, 关贵全, 罗建勋, 曹天行, 张志刚, 石苗, 刘军龙, 赵洪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398-44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5
摘要 ( 88 )   HTML( )    PDF (5138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布帕伐醌(BW720)处理前后,环形泰勒虫转化牛单核细胞(TaNM Ⅰ)转录组数据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环形泰勒虫诱导宿主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感染的牛单核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试验组(BW720),利用Illumina HiSeq40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Raw reads)与GenBank和Rfam数据库进行比对过滤,通过质控获得最终数据(Clean read)。利用Venn分析软件筛选出DMSO组和BW720组中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以及信号通路(KEGG)分析。随机选择10个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中的表达量。在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后,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分析其在TaNM Ⅰ细胞的凋亡、增殖等信号通路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BW720组和DMSO组中分别得到6 854 019 704和6 627 265 854条Raw reads,过滤、质控后分别得到22 925 606和22 171 427条Clean reads。BW720组和DMSO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共计4 054个(P<0.05),其中,2 146个基因显著上调,1 908个基因显著下调;进一步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367个,其中,显著上调的196个,显著下调的171个。同时,qPCR验证随机选择10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筛选到与细胞增殖相关的20个生物学过程、15个细胞组分以及1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Top20的信号通路中筛选出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有关的一些信号通路,如: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对这些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PI3KR3、FOXO1、IL23A、FZD3、AKT、MMP9等基因在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研究中也有相关文献的报道。本研究表明,在TaNM Ⅰ细胞中DAPK1、FZD3、FOXO3、PI3KR3等可能在感染细胞无限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后续研究TaNM Ⅰ细胞无限增殖机制奠定了基础。
多房棘球蚴诱导小鼠枯否氏细胞极化相关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李艳萍, 刘婷丽, 李红, 陈国梁, 王立群, 郭小腊, 骆学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10-44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6
摘要 ( 82 )   HTML( )    PDF (183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房棘球蚴(E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为探索非编码RNA在多房棘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肝枯否氏细胞(KCs)极化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多房棘球蚴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分离感染2月小鼠肝KCs,通过RNA测序分析,构建与多房棘球蚴感染引起的KCs M2型极化相关的竞争性内源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调控网络,并通过qPCR和miRNA过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2月后,KCs M1型标志分子均显著下调,而M2型标志分子均显著上调。5个circRNA和9个miRNA参与M2型标志分子IL10、IL13、Arg1基因的表达调控,而且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及circRNA-miRNA-mRNA调节关系基本一致。另外,miR-466c-5p过表达导致了circ_0000372和IL13的表达下调,说明可能存在circ_0000372-miR-466c-5p-IL13轴的调节关系,并在多房棘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肝KCs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多房棘球蚴调控宿主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基础兽医
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MGF360-13L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陈达年, 马旭升, 代军飞, 汪洋, 李茜, 白衡, 毛甜甜, 刘永生, 丁龙, 陈昊翰, 陈思言, 饶宇飞, 贾宁, 张杰,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19-44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7
摘要 ( 136 )   HTML( )    PDF (7025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初步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多基因家族MGF360-13L基因的功能。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GF360-13L基因进行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MGF360-13L并转染至293T细胞进行表达;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基因缺失毒株ASFV-ΔMGF360-13L,以相同的感染复数(MOI=0.01)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感染基因缺失毒株和亲本毒株(ASFV CN/GS/2018)后,利用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计算病毒滴度并绘制体外生长曲线;以MOI=1将ASFV-ΔMGF360-13L和ASFV CN/GS/2018分别感染猪骨髓巨噬细胞(BMDM),利用qPCR和ELISA测定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GF360-13L基因在ASFV基因Ⅱ型中相对保守,编码蛋白属于非分泌型、无跨膜区、亲水性好;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MGF360-13L被293T细胞表达;成功获得MGF360-13L单基因缺失毒株ASFV-ΔMGF360-13L,与ASFV CN/GS/2018相比,其体外复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ASFV-ΔMGF360-13L感染BMDM后,IL-1β、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在转录和分泌水平都显著高于ASFV CN/GS/2018。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SFV的MGF360-13L基因缺失毒株,并证实了MGF360-13L基因作为ASFV复制非必需基因具有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的功能,这为进一步注释ASFV MGF360-13L基因功能提供了线索。
P7C3-A20对创伤性脑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的影响
杨芷清, 张浩权, 冼润浠, 李欣然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29-44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8
摘要 ( 97 )   HTML( )    PDF (5944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3,6-二溴-beta-氟-N-(3-甲氧基苯基)-9H-咔唑-9-丙胺(P7C3-A20)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修复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0.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C组)、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D组)、3 μmol·L-1药物治疗组(E组)和药物空白组(F组),TBI细胞模型通过使用10 μL枪头划出横竖相间4 mm的直线来制备。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情况,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 (P) 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TBI造模后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1)。TBI造模后细胞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TBI造模后活性氧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1)。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升TBI后Bcl-2、HO-1、NQO1和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P7C3-A20对TBI后的PC12细胞有抗凋亡、减轻氧化应激的修复作用。
低敏宠物核心料对食源性过敏小鼠的作用效果评价
刘佳仪, 王福正, 王承志, 杜鹏, 张明月, 陈思琪, 朱嘉欣, 孙旭, 吴高峰, 杨建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39-44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29
摘要 ( 92 )   HTML( )    PDF (4572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敏宠物核心料的抗过敏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试验以5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通过OVA诱导食源性过敏小鼠模型。同时给予低敏宠物核心料,检测其对食源性过敏小鼠肠道组织结构以及过敏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小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组胺水平,脾、胸腺器官指数,初步探讨其抗过敏的可能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食源性过敏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二者比值(V/C)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腹泻率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86%,直肠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过敏反应评分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IgE、IgG、His、IL-4水平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0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比率显著增加(P<0.05),胸腺及脾指数则均极显著降低(P<0.01);给予低敏宠物核心料的小鼠上述指标较过敏小鼠均显著改善。本试验采用的低敏宠物核心料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织胺的释放,抑制OVA诱导的食源性小鼠过敏反应的发生,减轻过敏反应症状,同时可改善过敏小鼠肠道组织结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乙酸钠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李林, 宫彬彬, 王广力, 赵梅,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50-44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0
摘要 ( 94 )   HTML( )    PDF (541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 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临床兽医
归芪益母复方制剂对产后奶牛瘤胃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调节
任曼, 刘欣, 唐玉林, 张瑞雪, 秦俊杰, 朱浩, 郭延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61-44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1
摘要 ( 109 )   HTML( )    PDF (6037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归芪益母复方制剂对产后奶牛瘤胃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将19头待产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头,试验组9头。试验组奶牛产后每天灌服归芪益母复方制剂500 mL,对照组奶牛每天灌服等体积饮用水,连续6 d。产后第7天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C-MS/MS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奶牛瘤胃菌群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属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菌群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Subdoligranulum属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奶牛瘤胃丙酸(P<0.05)和异丁酸(P<0.01)含量明显升高。本研究从瘤胃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角度揭示了归芪益母方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
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对犬乳腺肿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吴居业, 卢宝春, 祝宇凡, 贾坤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70-44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2
摘要 ( 102 )   HTML( )    PDF (12080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对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影响,并阐明其影响犬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THBS1慢病毒稳定过表达和THBS1沉默表达的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细胞系,采用CCK-8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原位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HBS1对CHMp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的影响;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HBS1对CHMp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53、Bcl-2、Bax)表达情况的影响,验证THBS1对CHMp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1能有效增强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减少CHMp细胞的凋亡数量,而沉默THBS1后结果与之相反;流式细胞术得出THBS1能够影响CHMp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THBS1过表达后,p53和Bcl-2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Bax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在沉默THBS1后结果与之相反。结果表明,THBS1的异常表达能够影响犬乳腺肿瘤细胞CHMp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细胞周期;此外,THBS1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因子p53、Bcl-2和Bax的表达来影响CHMp细胞凋亡相关通路,进而影响犬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纳米硒对犬肾衰中肾组织离子转运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高海航, 张嘉宾, 张梦迪, 李浩, 杨小琦, 史菁菁, 刘鑫, 周东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82-44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3
摘要 ( 115 )   HTML( )    PDF (3023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纳米硒作为治疗药物对腺嘌呤诱导急性肾衰犬肾组织离子转运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20只体重约4 kg年龄1岁左右的贵宾犬在做基本健康检查并适应性喂养两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饲喂基础日粮30 d)、急性肾衰造模组[Model,15 d基础日粮+15 d腺嘌呤75 mg·(kg·d)-1]、常规输液治疗组[Infusion,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静注葡萄糖氯化钠60 mL·(kg·d)-1、呋塞米2~4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no-Se,15 d腺嘌呤,75 mg·(kg·d)-1+15 d纳米硒0.5 mg·(kg·d)-1]、纳米硒预防组[Prevention,15 d纳米硒0.5 mg·(kg·d)-1+15 d腺嘌呤75 mg·(kg·d)-1],每组4只犬。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尿常规分析,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检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纳米硒治疗与预防有效降低肾衰特征指标CRE、BUN,恢复肾衰异常尿常规指标尿比重、尿pH,改善肾衰犬机体钙磷代谢;纳米硒治疗对比急性肾衰造模组可有效增加肾组织CaSR、WNKs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降低NKCC2 mRNA与蛋白表达量(P<0.05),从而减弱了急性肾衰中过度代偿的重吸收功能;纳米硒治疗较肾衰造模组肾组织促凋亡Bax、Caspase3/9 mRNA与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降低急性肾衰中肾的凋亡效应。
长期高铜暴露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和细胞焦亡诱导大鼠肝组织损伤
梁文清, 刘忠华, 常晓月, 何婷, 陈嘉, 马晓莉, 唐兆新, 余文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490-45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4
摘要 ( 128 )   HTML( )    PDF (10381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高铜对大鼠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试验选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铜I组、高铜II组、高铜III组和高铜IV组,分别连续每天按体重灌胃0、20、40、80、160 mg·kg-1铜63 d,采集肝组织。使用ICP-MS测定肝组织铜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自噬小体,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Pink1、Parkin、LCB3、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灌胃铜水平的增加,蓄积在肝组织中的铜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且长期高水平铜暴露会造成明显的肝组织结构破坏;随着铜暴露水平的增加,线粒体自噬和细胞焦亡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高铜Ⅱ组、Ⅲ组中PINK1和LC3II/LC3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铜Ⅱ组中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铜Ⅲ组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铜IV组表现为下调。高铜长期暴露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和细胞焦亡诱导大鼠肝组织损伤。
助产对奶牛产后子宫菌群的影响
宁心暖, 李洁, 房辉, 余思源, 梁家禧, 张璐, 靳亚平, 周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501-45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5
摘要 ( 106 )   HTML( )    PDF (1305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奶牛养殖业中,难产是奶牛临床上的常发病,助产是处理难产的常用手段。助产的发生会导致母牛受胎率降低、冻精使用量增加、空怀时间增加和首次配种时间后移等繁殖问题。本研究从细菌学角度分析助产对奶牛产后子宫菌群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牧场受胎率提供数据参考。在宁夏地区某大型奶牛场,以助产和非助产奶牛为研究对象,在产后45 d进行子宫灌洗,采集灌洗液样本共7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测序等方法分离细菌。结果共分离出10个细菌属,12种细菌,其中,非助产奶牛子宫冲洗液中分离出链霉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气球菌属5个属的细菌;助产奶牛子宫冲洗液分离出志贺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气球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9个属的细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助产和非助产奶牛子宫菌群差异显著,助产导致子宫内菌群多样性增加。
研究简报
番茄红素对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及鲜精品质影响
王萌, 杨超群, 吴斯林, 谭建兵, 杜鑫泽, 李振兴, 昝林森, 杨武才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507-4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6
摘要 ( 117 )   HTML( )    PDF (3469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番茄红素对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和新鲜精液品质的影响,为番茄红素作为新型精液稀释液添加剂和种公畜日粮添加剂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3头年龄3~5岁健康状况良好秦川种公牛的新鲜精液混合,用0、1、2、3、4 μmol·L-1浓度的番茄红素稀释液冷冻保存;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仪、低渗肿胀检测法、花生凝集素荧光标记检测法、罗丹明荧光检测法等检测精子的运动性能、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线粒体活性和抗氧化性能;在秦川种公牛日粮中添加15 mg·kg-1 BW番茄红素,检测饲喂前后秦川种公牛的新鲜精液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添加番茄红素可以显著提高冷冻-解冻后精子的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以及抗氧化酶CAT和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精子中MDA含量,且番茄红素的最适添加浓度为2 μmol·L-1(P<0.05);饲喂15 mg·kg-1 BW番茄红素后,与饲喂之前相比,秦川种公牛的精子活力显著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一定浓度的番茄红素对精子在冷冻过程中造成的精子损伤和秦川牛机体应激造成的繁殖性能降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番茄红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精子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提高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鹿茸代谢组分析
张然然, 荣敏, 董依萌, 王天骄,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518-45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7
摘要 ( 109 )   HTML( )    PDF (4891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梅花鹿鹿茸不同生长时期小分子代谢物表达差异变化,为鹿茸快速生长与骨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体况良好的4岁龄雄性东北梅花鹿,收取生长25、45、65、100、130 d的鹿茸作为试验样品,每个时期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UHPLC-TOF-MS技术对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样品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生长时期可分为鹿茸生长期(25、45与65 d)与鹿茸骨化期(100与130 d)两个阶段。筛选、鉴定到171种显著差异表达代谢物(VIP>1,P<0.05,|fold change|>2),比对到HMDB数据库的112种代谢物,分为7大类;其中L-焦谷氨酸、L-组氨酸、L-肌肽与阿坎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在100 d含量最高,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前列腺素H2、前列腺素I2在130 d显著上调,而其他氨基酸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均在生长期表达上调。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等13种KEGG代谢通路。本研究从代谢组水平为鹿茸快速生长与骨化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数据支撑。
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的骨髓miRNA表达谱分析
尹磊, 潘孝成, 沈学怀, 张丹俊, 戴银, 王洁茹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527-45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2.038
摘要 ( 81 )   HTML( )    PDF (317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S.Pullorum)感染雏鸡后骨髓miRNA的差异表达特征,为深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将7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鸡白痢沙门菌和PBS,于感染24 h后采集骨髓进行miRNA测序,筛选差异倍数≥2且P值≤0.05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以及GO、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6个miRNAs进行qRT-PCR验证,构建与免疫过程相关的miRNA-mRNA靶点网络。通过miRNA测序,共获得20个已知的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1个上调,9个下调。qRT-PCR结果表明,miRNA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膜运输、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糖类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等,KEGG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Notch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miRNA-mRNA网络互作发现,gga-miR-1466和gga-miR-6643-5p可能是参与免疫过程相关的关键miRNA。本研究解析了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的骨髓miRNA表达谱特征,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防控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
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2022年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12):  4535-4548. 
摘要 ( 69 )   HTML( )    PDF (699KB)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