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9-12-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331 )   HTML( )    PDF (450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438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704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362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64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2019年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612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外泌体对哺乳动物妊娠的调控作用
赵乐, 杨海丽, 张蓉, 杨永恒, 李佳璐, 周鹤鸣, 王攀, 赵永聚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371-23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1
摘要 ( 328 )   HTML( )    PDF (6197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exosome)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其内部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和miRNA等在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学者相继发现子宫液、输卵管液、胎盘中也存在外泌体,且证明其可能参与配子发生、受精、胎盘发生、胚胎着床及胎儿发育等生殖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哺乳动物妊娠过程的认识,为一些重要的生殖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外泌体的发现、外泌体在哺乳动物妊娠中的作用以及与妊娠疾病关系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揭示外泌体在哺乳动物妊娠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Sirtuins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研究进展
房晓欢, 杜明, 李飒, 李俊杰, 王志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379-23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2
摘要 ( 215 )   HTML( )    PDF (653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uins)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与组蛋白和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在调控卵巢储备、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颗粒细胞功能与胚胎发育等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Sirtuins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以期为Sirtuins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遗传育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地区藏猪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正杰, 周先坤, 王浥尘, 陈玉慧, 褚天琪, 秦昱疌, 唐楷, 李学伟, 马继登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387-23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3
摘要 ( 227 )   HTML( )    PDF (1783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获得和对比若尔盖地区藏猪mtDNA D-Loop高变区的部分序列,为该地区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本试验收集了若尔盖地区9个乡镇共80头藏猪耳组织,以甘南州藏猪mtDNA D-Loop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测序技术获得了80条核苷酸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藏猪mtDNA D-Loop高变区(435 bp)的A+T含量(56.46%)明显高于G+C含量(43.54%),存在碱基偏倚性现象;在80条长度为435 bp的序列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鉴定了1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81、0.004 66和2.028,其中HdPik在降扎乡藏猪群体中最高,Pik在占哇乡藏猪中最低;共享单倍型8个,特有单倍型9个,且若尔盖地区不同藏猪群体间特有单倍型数差异较大,其中,降扎乡藏猪的特有单倍型数量最多,占单倍型总数的17.65%(3/17);Hap_1和Hap_15单倍型是4个乡镇(降扎乡、益哇乡、热尔乡和冻列乡)群体的共享单倍型,表明这4个乡镇藏猪群体存在两个共同的母系祖先单倍型。若尔盖地区藏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 66,其中降扎乡和冻列乡藏猪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06 90,包座乡和益哇乡藏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2 16;构建的NJ分子系统进化树将若尔盖地区藏猪分为2支,而加入中国地方家猪、野猪和引种猪后,若尔盖地区藏猪在进化树中比较分散,说明该地区藏猪母源血统遗传复杂,彼此之间基因交流多。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若尔盖地区藏猪比西藏林芝、山南、日喀则、甘孜州、阿坝州藏猪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受到人工选择强度低,应强化对若尔盖地区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藏鸡不同发育阶段腿部肌肉组织转录组及microRNA联合分析
袁茂, 江明锋, 徐亚欧, 林亚秋, 蒋小松, 杨朝武, 余春林, 李志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00-24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4
摘要 ( 199 )   HTML( )    PDF (3129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转录组和miRNA角度探讨藏鸡肌肉发育的调控机制,了解藏鸡肌肉发育的特殊性。本研究对120和150日龄藏鸡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和small RNA测序,筛选出两个日龄阶段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RNA,并利用qRT-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1 6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30个,下调基因1 361个。差异表达miRNA共有22个,其中9个上调,13个下调。随机选择的5个基因和miRNAs的qPCR验证结果表明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富集分析显示,在富集前10的条目中,与免疫相关的条目占较大比例。KEGG分析结果显示,在19个显著富集通路中,与免疫相关的通路占较大比例,且83个miRNA的靶基因出现在显著富集通路上。转录组和small RNA测序数据联合分析表明,343个miRNA-mRNA对为负相关调控模式。本研究从多组学层面为进一步理解藏鸡的肌肉发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干扰CREB基因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马静, 姚大为, 杨春蕾, 李秋玲, 王添祯, 陈成彬, 宋文芹, 马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13-24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5
摘要 ( 178 )   HTML( )    PDF (130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奶山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siRNA,揭示干扰该基因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扩增CREB基因完整的CDS区,进行序列分析和不同泌乳时期表达水平分析,合成靶向CREB基因的siRNA,利用荧光定量PCR筛选有效siRNA,并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全长为984 bp的奶山羊CREB基因的CDS区(GenBank登录号:MK15807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该基因在奶山羊泌乳盛期乳腺组织的表达量为干奶期的1.93倍(P<0.05)。3)成功筛选到靶向CREB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效率为72%(P<0.01);并将其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转染,通过qRT-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干扰CREB基因后显著抑制了FASN、ACACA、SCD1、FABP3、LPL、CPT1B、GPAMDGAT2基因表达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HSL基因表达量(P<0.05);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被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REB基因在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很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对山羊的乳脂合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SNP特征的分析
董世武, 王天骄, 刘华淼, 王磊, 唐丽昕,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22-24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6
摘要 ( 393 )   HTML( )    PDF (4648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基因组的SNP特征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GBS技术对梅花鹿(63个)、马鹿(12个)及其杂交后代(F1代112个,F2代38个,未知类型个体1个)共226个个体的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110只梅花鹿、197只马鹿和1只F1代杂交鹿的测序数据,以梅花鹿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2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322.683 Gb,平均每个样品1 427.802 M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23 943 582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31 630个。对31 630个SNPs使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显示,梅花鹿、马鹿、F1及F2代区分明显。对梅花鹿和马鹿的SNP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用于鉴别马鹿、梅花鹿、F1、F2的物种特异SNP位点1 032个(马鹿特异SNP位点474个,梅花鹿特异SNP位点558个),计算结果显示,F1代个体包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40%~60%之间,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10%~30%之间,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梅花鹿中55.49%的个体不含马鹿特异SNPs,17.34%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低于1%,13.29%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在1%~10%之间,其余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一个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33.3%)。该研究为花马杂交鹿后代的鉴定提供了可靠标记,并定量估计了F1和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这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技术与繁殖
牦牛SIRT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各组织和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王斌, 佟连鑫, 秦文昌, 李键, 殷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31-24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7
摘要 ( 216 )   HTML( )    PDF (2532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牦牛沉默蛋白调节因子3(sirtuin 3,SIRT3)基因,并检测其在牦牛不同组织及不同年龄睾丸中的表达水平,从而为研究SIRT3在牦牛睾丸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选取胎牛期(5~6个月)、幼年期(1~2岁)、性成熟期(3~5岁)及老年期(7~9岁)健康雄性牦牛共12头(每组各3头),其中来源于同一年龄阶段的3个组织样本视为生物学重复。采集性成熟期牦牛肝、心、肺、脾、脑、肾、肌肉、小肠、睾丸和大肠以及4个时期的睾丸组织。分别提取各组织的总RNA,并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克隆获得牦牛SIRT3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SIRT3 mRNA在牦牛各组织及睾丸4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IRT3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rame,开放阅读框)为1 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与黄牛和绵羊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9%和96.7%,该基因的mRNA在牦牛的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脾、睾丸、肺和肌肉中的表达量较高。随年龄增长SIRT3 mRNA在牦牛睾丸中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性成熟期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揭示SIRT3在牦牛生长发育,尤其是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SIRT1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的影响
熊显荣, 王艳, 李键, 熊燕, 字向东, 邱翔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40-24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8
摘要 ( 178 )   HTML( )    PDF (3325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营养与饲料
肉仔鸡对菜籽粕代谢能的评定及预测模型研究
丁鹏, 黄祥祥, 宋泽和, 范志勇, 呙于明, 贺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49-24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09
摘要 ( 208 )   HTML( )    PDF (941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14及28日龄肉仔鸡对湖南省内6个不同地区菜籽粕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预测方程。本试验共选取700羽1日龄AA肉仔鸡,根据日龄进行两个阶段的试验。第一阶段(7~14日龄)选取42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第二阶段(21~28日龄)选取28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两个阶段中的7个处理组分别为6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采用全替代法设计的试验饲粮组和1个无氮饲粮组。采用全收粪法测定14及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的AME和AMEn,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4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的AME和AMEn分别为7.44和7.35 MJ·kg-1,AME和AMEn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AME=24.98-0.39NDF和AMEn=25.04-0.39NDF;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的AME和AMEn分别为8.01和7.91 MJ·kg-1,AME和AMEn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AME=23.08-0.34NDF和AMEn=23.06-0.34NDF。本研究结果完善了肉仔鸡菜籽粕代谢能的数据库,为菜籽粕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柏妍, 郎侠, 王彩莲, 梁婷玉, 刘婷, 宫旭胤, 高良霜, 石晓雷, 吴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58-24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0
摘要 ( 273 )   HTML( )    PDF (1164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牛至精油(oregano essential oil,OEO)与莫能菌素(monensin,MON)对荷斯坦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前期阶段选用了体重相近((41.31±2.23)kg),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初生犊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采用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全脂牛乳和颗粒饲料,其他3个试验组在饲喂全脂牛乳和颗粒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4 g·kg-1牛至精油、3.6 g·kg-1莫能菌素和7.6 g·kg-1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的混合物,饲喂至56、70日龄时,从每组中选取6头体重相近的公犊,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并通过口腔导管的形式采集犊牛的瘤胃液,检测消化酶活性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1)添加牛至精油显著提高了56日龄犊牛血清中TP、SOD、GSH和GSH-Px的浓度(P ≤ 0.05);莫能菌素对56、70日龄犊牛BUN浓度有降低的趋势(P<0.10)。2)牛至精油显著降低了56、70日龄犊牛瘤胃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白色瘤胃球菌的数量(P ≤ 0.05);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56、70日龄犊牛瘤胃中原虫的数量(P ≤ 0.05),并有降低白色瘤胃球菌数量的趋势(P<0.10),在56日龄时,莫能菌素有降低犊牛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数量的趋势(P<0.10);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56、70日龄犊牛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在56日龄时,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有交互作用的趋势(P<0.10),而在70日龄时则呈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3)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56、70日龄犊牛瘤胃中胃蛋白酶浓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莫能菌素在抑制瘤胃内原虫数量上强于牛至精油,牛至精油对提高主要蛋白质降解菌数量的作用效果优于莫能菌素。总之,牛至精油可改善犊牛的健康状况以及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牛至精油作为天然植物抗生素可替代犊牛期预防性治疗的其他类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预防兽医
N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复制及亚基因组的转录
易和友, 于之清, 陈耀, 李琪, 韦应芳, 张桂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70-24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1
摘要 ( 169 )   HTML( )    PDF (8048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N蛋白磷酸化修饰是否对病毒的复制及亚基因组的转录产生影响,将XH-GD PRRSV N蛋白的已知磷酸化位点Ser-105和Ser-120分别或同时突变为Ala,拯救突变病毒,命名为A105、A120、A105-120,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亚基因组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在MARC-145的病毒复制速率与滴度显著低于亲本毒株(P<0.01或P<0.05),而在原代PAMs复制速率降低(P<0.01),不影响病毒最终的滴度。突变毒株的基因组RNA(genomic RNA,g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磷酸化位点突变能显著降低长链亚基因组mRNA(subgenomic RNA,sgmRNA)2、3的转录(P<0.01或P<0.05),但短链sgmRNA4、5表达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以gRNA表达量为基准对各亚基因组表达量进行整体分析,发现N蛋白磷酸化显著影响了sgmRNA4和sgmRNA5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提示,N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影响PRRSV的复制及亚基因组转录。
利用宏基因组学鉴定藏猪腹泻粪便病毒种群
胡承哲, 周群, 李玉, 张敏, 汤承,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79-24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2
摘要 ( 231 )   HTML( )    PDF (1552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藏猪腹泻粪便中病毒种群,从青藏高原地区16个藏猪场采集腹泻粪便样本146份,将样本混合成一个pool样,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建库后利用TruSeq Illumina测序,对测序的序列进行整理分析及相关病毒的分子特征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藏猪腹泻粪便样本病毒种群包括11个病毒科的19种病毒,主要以线性和环状的小DNA病毒为主,如猪粪相关环状病毒7型、猪腺病毒和猪博卡病毒(PBoV)等;与腹泻相关的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3种;与腹泻相关的新发病原有porcine bufavirus、rabovirus和pasivirus 3种。利用SOAP软件组装出猪细小病毒6型(PPV-6)、PCV-2、PBoV-2完整或接近全长的基因组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完整的ORF2基因序列,系统发育结果显示PPV-6和PCV-2与参考毒株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PBoV-2与参考毒株有较远的遗传进化关系,单独聚为一簇,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基因型。为进一步调查PCV-2在藏猪腹泻粪便中的检出率,对采集146份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96%(16/146,95% CI:6.4%~17.2%),且与四川地区PCV-2流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发现藏猪腹泻粪便中病毒种类复杂多样,且可能存在与其他动物和人交叉感染情况,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也为藏猪腹泻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Ⅲ型分泌系统2转录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的研究
肖亚婷, 傅丹丹, MUHAMMAD AKMAL RAHEEM, 薛媚, 谷一, 涂健, 宋祥军, 邵颖, 祁克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88-24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3
摘要 ( 160 )   HTML( )    PDF (8457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六十二株水貂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及克隆菌群分析
蒋智宇, 王凡, 杨溢, 衣首静, 杨杰, 鞠孜敬, 宋艳, 朱国强, 孙淑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498-25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4
摘要 ( 189 )   HTML( )    PDF (2882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调查诸城地区某水貂养殖场粪便源大肠杆菌的表观及其分子特征,采集某个水貂养殖场的水貂粪便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鉴定;使用PCR检测耐药基因以及Ⅰ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来分析菌株的克隆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相同克隆群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自82份水貂粪便样品分离到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75.6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AMP和TET的耐药率超过90%,多重耐药菌株(MDR)占比为85.48%。PCR检测到5类耐药基因的存在,qnrS检出率最高,为61.29%(38/62);aaC2、aaC4、sul1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与菌株产生相应的耐药抗性存在一致性(P<0.01)。分离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域的优势结构为dfrA27-aadA2-qnrA。鉴定出致病性血清型的存在,且对应菌株都具有多重耐药性,优势血清型为O104:H4。分离株中存在33个STs,ST46为优势STs(16.13%),具有3个主要克隆群,依次为CC10、CC46和CC176;与致病性相关菌株的STs和人源大肠杆菌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本研究表明,养殖场的水貂受到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相同克隆群菌株的耐药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表观特征差异明显。
广东省零售市场鸡肉中肯塔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王少君, 孙康泰, 熊智颖, 瞿孝云, 马叶本, 陈政权, 张红霞, 温俊平, 白洁, 詹泽强, 高远, 韦懿桓, 廖明, 张建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09-2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5
摘要 ( 209 )   HTML( )    PDF (2148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零售市场鸡肉中肯塔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水平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2016年从广东省五个地级市采集的鸡肉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45份鸡肉样品中沙门菌阳性率为62.04%(152/245),共鉴定出19种血清型,其中主要血清型有阿贡纳(Salmonella Agona,29/152,19.08%)、科瓦利斯(S.Corvallis,25/152,16.45%)以及肯塔基(S.Kentucky,20/152,13.16%)。肯塔基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磺胺异噁唑(100%)、萘啶酸(90%)、四环素(75%)、氨苄西林(65%)、头孢他啶(55%)、环丙沙星(55%)的耐药率较高,有85%(17/20)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95%(19/20)的菌株具有gyrA突变(Ser83Phe、Asp87Asn、Asp87Gly),其中有57.89%(11/19)的菌株发生gyrA双突变(Ser83Phe与Asp87Asr、Ser83Phe与Asp87Gly),5.26%(1/19)发生gyrA三突变(Ser83Phe、Asp87Asn、Asp87Gly);100%(20/20)的菌株具有parC突变(Tyr62Ser、Ser85Ile)。45%(9/20)分离株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抗性(PMQR)基因(aac(6')-Ib-cr、qnrB、qnrS、oqxAB),最常见的是aac(6')-Ib-cr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OXA-1blaCTX-M-55的检出率分别为25%、10%和5%。PFGE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肯塔基沙门菌之间具有不同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肯塔基沙门菌在广东省零售市场鸡肉中是主要的流行血清型之一。其对传统药物磺胺异噁唑、萘啶酸、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对环丙沙星以及头孢他啶耐药尤其严重,具有多种多重耐药表型。肯塔基沙门菌其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率高。分子分型揭示了菌株间跨地区传播的可能,为肯塔基沙门菌溯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基础兽医
光照周期对褪黑激素受体在母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分布与表达的影响
王文利, 张玉仙, 原展航, 王子旭, 董玉兰, 陈耀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18-25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6
摘要 ( 168 )   HTML( )    PDF (19606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马立克病肿瘤组织内HSP60表达及生物学作用初步研究
王俊丽, 李玉保, 段世豪, 路建彪, 丁飞, 司振书, 李旭勇, 贾克金, 张云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29-25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7
摘要 ( 156 )   HTML( )    PDF (12595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HSP60与马立克病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人工感染,建立鸡马立克病肿瘤模型,定期剖杀,利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60与肿瘤细胞定位之间的相关性;设计HSP60 RNA干扰序列,构建重组慢病毒,转染MSB-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探索降低HSP60转录表达对MSB-1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HSP60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强表达;成功构建了HSP60 RNA干扰慢病毒,且5147序列干扰效果最佳;5147序列慢病毒转染48 h时,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HSP60转录、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SB-1细胞凋亡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在马立克病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SP60组织细胞定位与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降低HSP60表达水平能够导致MSB-1细胞凋亡升高,说明HSP60对肿瘤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临床兽医
棕榈酸通过上调ACC/FAS/DGAT2通路表达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
杨玲, 杨汶菱, 张绘艳, 卞建春, 刘宗平, 袁燕,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37-25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8
摘要 ( 184 )   HTML( )    PDF (15975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比色法测定TG含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aFasnDgat2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关键蛋白ACC、FAS、SCD1、GPAM、DGAT2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4 mmol·L-1 PA对细胞增殖无影响,0.6 mmol·L-1 PA抑制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4 mmol·L-1 PA处理细胞24 h,脂滴大量蓄积,发生明显脂肪变性;随PA浓度升高,细胞核发生皱缩、变形、碎裂,细胞骨架被破坏,微丝断裂;TG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浓度PA(0.2、0.4、0.6 mmol·L-1)处理组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2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CC、FAS、SCD1、GPAM、DGA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6 mmol·L-1 PA组与0.4 mmol·L-1 PA组相比,SC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棕榈酸抑制BRL 3A细胞增殖,对细胞核及骨架产生损伤;棕榈酸诱导细胞发生脂滴蓄积,TG增加,通过上调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2 mRNA转录水平及ACC/FAS/DGAT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不同断喙方式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江莎, 吴晓玲, 邱艳, 陆菊, 付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45-25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19
摘要 ( 195 )   HTML( )    PDF (7037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断喙方式对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20只1日龄蛋雏鸡随机分为不断喙、红外线断喙和热刀断喙组。测量不同时间雏鸡喙长度、体重、采食量和饲料浪费量,计数血液中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通过生化分析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致死雏鸡后,采集脾和法氏囊并称重,对脾进行组织学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断喙显著降低雏鸡喙长度,且红外线断喙效果更明显;断喙显著减少饲料浪费量,但不影响采食量;红外线断喙组4日龄雏鸡体重显著低于不断喙组;红外线断喙组29日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组;断喙对鸡血液中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血浆中的蛋白、T细胞分化簇和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脾和法氏囊器官指数、脾显微结构及其炎性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断喙可显著减少饲料浪费,且红外线断喙比热刀断喙可更有效地保证断喙效果;红外线断喙可暂时性地引起雏鸡体重降低,但对后期体重无显著影响;1日龄时雏鸡在红外线断喙后又进行疫苗接种,可能会缩短疫苗对雏鸡的保护时间。
研究简报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uinone对湖羊冻精损伤的保护作用
吕松洁, 付丽, 范文华, 张树山, 吴彩凤, 徐皆欢, 戴建军, 张德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54-25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20
摘要 ( 264 )   HTML( )    PDF (645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对湖羊冷冻精子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选择健康的成年种公羊精液,将其分成6等份。不含MitoQ者设为对照组(M0),M1、M2、M3、M4和M5组分别为含50、100、150、200和400 nmol·L-1MitoQ的添加组。精子经冷冻解冻后检测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等精子质量指标,同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当MitoQ添加的浓度为150 nmol·L-1(M3组)时,其解冻后精子的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最高,分别达55.00%、52.34%、48.32%、54.51%和51.28%,其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3组解冻后精子的SOD和GSH-Px值分别为203.90 U·mL-1和123.62 U·L-1,两者均显著高于M0、M1、M4和M5组(P<0.05);M3组解冻后精子的ROS和MDA值分别为298.34 U·mL-1和4.99 nmol·L-1,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当MitoQ的添加浓度提高至200(M4组)和400 nmol·L-1(M5组)时,冻精质量开始下降,并表现为对精子的氧化损伤。在湖羊冷冻精液中,添加150 nmol·L-1的MitoQ可显著降低精子氧化损伤,提高冻精品质,当MitoQ的添加浓度超过200 nmol·L-1时对冷冻精子没有保护作用。
山羊瘤胃的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
宋阳, 沈维军, 仇慧静, 朱媚, 陈东, 张佩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60-25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21
摘要 ( 196 )   HTML( )    PDF (9754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基于山羊瘤胃CT图像对湘东黑山羊瘤胃进行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拟建立山羊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首先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重建山羊瘤胃几何模型,再利用Solidworks把几何模型的格式转换为IGES格式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中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最后通过Hyperworks、Ls_dyna联合仿真,对体外重构的瘤胃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重构的瘤胃模型与活体动物瘤胃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能够清楚地展现出瘤胃的囊腔结构;并且获得对瘤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后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云图;建立可视化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描绘出瘤胃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形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验证了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法在山羊瘤胃建模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瘤胃重构方面的研究开辟了先河,在动物组织模型构建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
张淑君, 周放, 吴乐,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71-25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22
摘要 ( 181 )   HTML( )    PDF (9805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菌的差异表达基因
杨阳, 杨琦, 董然然, 潘永, 李晨, 刘丽娟, 文明, 周碧君, 王开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2):  2578-258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12.023
摘要 ( 179 )   HTML( )    PDF (1044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转录组测序中分析适应环境变化及细菌分泌通路,筛选相关基因。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对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的细菌趋化性通路、细菌双组分通路、细菌分泌通路进行深入分析,筛选相关的重要调控基因。结果显示:在细菌趋化性通路中筛选出yiaD、STM3138、STM3216和malE等4个共表达基因;在细菌分泌通路中筛选出spaP、invA、prgH、invE、spaS、invGssaV等7个共表达基因;在细菌双组分通路中筛选出ybfM、htrA、pagO、STM3138、STM3031、ttrB、hilD、pstS、STM1530、hilA、pgtC、hydH、pocR、STM3216、ttrRfljB等16个共表达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的趋化性通路、细菌双组分通路、细菌分泌通路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hfq能够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如运动性、毒力等相关作用,为沙门菌中的sRNA与hfq后续研究及沙门菌的防治奠定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