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5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1-0. 
摘要 ( 102 )   HTML( )    PDF (451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0. 
摘要 ( 101 )   HTML( )    PDF (391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 
摘要 ( 50 )   HTML( )    PDF (167KB)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可变剪接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疏泽, 王立贤, 王立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11-29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1
摘要 ( 323 )   HTML( )    PDF (2240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变剪接是指个体发育或者细胞分化时有选择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点进行变位剪接,从而产生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mRNA的过程。通过可变剪接,生物体可以由单个基因产生多个不同的蛋白质异构体,从而导致大量的蛋白质变异。因此,可变剪接在动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可变剪接的类型、鉴定方法及其对畜禽各种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畜禽育种改良进行提供新思路。
肠道菌群及其功能代谢物对脂肪代谢及肌内脂肪沉积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青山, 张瑞涛, 王长法, 刘桂芹, 李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21-29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2
摘要 ( 292 )   HTML( )    PDF (2226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与肌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功能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脂多糖、三甲胺类、色氨酸及其衍生物等影响宿主脂肪代谢。本文对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的功能代谢物对脂肪代谢及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脂肪酸调控奶牛乳腺microRNAs研究进展
蔡萌, 南雪梅, 熊本海, 杨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34-29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3
摘要 ( 198 )   HTML( )    PDF (805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类是一种可以为动物体储存和提供能量的物质,大量研究证实,日粮中脂类的改变可以改变microRNAs(miRNAs)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生命活动。本综述主要概括了脂肪酸对奶牛乳腺miRNAs的调控作用,从奶牛乳腺miRNAs表达特征、调控乳脂合成的miRNAs及外源添加脂肪酸对乳腺miRNAs的调控三个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从转录后调控角度,建立营养物质与乳腺功能的联系,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42-29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4
摘要 ( 316 )   HTML( )    PDF (1733KB) ( 6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因子
吴富鑫, 熊本海, 童津津, 蒋林树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54-29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5
摘要 ( 190 )   HTML( )    PDF (2242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3大病原菌,在链球菌属中无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由无乳链球菌导致的乳腺炎约占隐性乳腺炎发病率的56.25%。无乳链球菌入侵奶牛乳腺的过程主要包括感染、黏附上皮细胞、侵入上皮细胞、损伤机体和免疫逃避等过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具有附着和侵袭机体细胞的作用,使菌体在奶牛乳腺表面形成生物被膜,进而干扰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并引起疾病。本文主要阐述了无乳链球菌在入侵乳腺组织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毒力因子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调控过程,旨在通过抑制其相关毒力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断无乳链球菌在乳腺中感染和传播,进而为预防和治疗链球菌型乳腺炎提供新的思路。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
刘丹丹, 崔常勇, 张弛, 刘明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64-29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6
摘要 ( 246 )   HTML( )    PDF (830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型奶牛乳腺炎是一种较难控制的慢性、亚临床型传染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种SA免疫逃避机制在乳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SA的免疫逃避机制多与菌体毒力因子相关。本文对近年研究的奶牛乳腺炎SA的免疫逃避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SA型奶牛乳腺炎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
猪circRNAs的系统鉴定及特征分析
李巧伟, 杨亚岚, 易国强, 陈慕雅, 王斌虎, 范新浩, 唐中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72-29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7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581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系统鉴定猪基因组中的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采集长白、通城和五指山猪16个发育阶段(妊娠33、40、50、55、60、65、70、75、80、85、90、95、100和105 d的胚胎以及出生后0和10 d)9种不同组织(背最长肌、心、脾、肺、肝、肾、胃、小肠和腿肌)样品,提取RNA再进行等量混合,构建链特异性转录组文库后,利用Illumina Genome Analyzer II平台进行测序,共获得1.18亿条总reads。采用CIRI2软件鉴定circRNAs,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鉴定的circRNAs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共鉴定了8 486条circRNAs,其主要分布在1、6和13号染色体,91%的circRNAs为外显子型,平均长度为350 nt,平均GC含量为47.11%,每条染色体上的circRNAs数目与mRNAs数目显著正相关(R=0.84,P=1.285×10-5)。最后,筛选出3条与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circRNAs(sus-MYH2_0025、sus-CDK13_0002和sus-FANCL_0003)。分析结果表明,sus-MYH2_0025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sus-CDK13_0002在猪、人和小鼠中高度保守,sus-FANCL_0003在猪和大鼠中高度保守。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在猪基因组中对circRNAs进行系统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为circRNA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为猪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潜在候选基因。
黔北麻羊SRD5A2基因干扰载体构建及其对产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洪磊, 陈祥, 唐文, 周志楠, 段志强, 赵佳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80-29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8
摘要 ( 178 )   HTML( )    PDF (2716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的(2~3岁)黔北麻羊经产母羊3只,体重约32 kg,采集卵巢组织并成功培养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在线软件设计SRD5A2基因的4对siRNA干扰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连接pGPH1/GFP/Neo载体后,将构建成功的干扰载体转染至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利用qRT-PCR方法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检测其对SRD5A2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qRT-PCR检测沉默SRD5A2基因对山羊产羔性状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B(BMPR-1B)和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在培养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黔北麻羊SRD5A2基因的干扰载体,并筛选出shRNA-SRD5A2-1干扰效果最佳(P<0.01);抑制SRD5A2基因表达后,qRT-PCR检测产羔性状相关基因BMP15、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MP1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1),BMPR-1B、GDF9和FSH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hRNA-NC对照组(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RD5A2基因干扰载体并转染至卵巢颗粒细胞,发现体外沉默SRD5A2基因可抑制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SRD5A2基因与黔北麻羊产羔性状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D5A2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揭示绒山羊绒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金美林, 陆健, 费晓娟, 卢曾奎, 权凯, 储明星, 狄冉, 王慧华, 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2991-30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09
摘要 ( 219 )   HTML( )    PDF (2754KB)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50K的山羊芯片,对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黄淮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质控后获得50 010个共同SNPs位点。通过群体分化系数Fst和XP-EHH,以黄淮山羊为参考群体分别对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Fst和XP-EHH值的top 5%作为阈值。结果,利用Fst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501个候选基因,利用XP-EHH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14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2个SNPs在绒山羊基因组中受到较强选择。通过基因注释筛选到21个候选基因,包括EXOC4、ASIC2、PCDH9、RHBDD1、IRS1和PDE10A等。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发现,绒山羊在驯化过程中其基因组很多与毛囊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绒山羊的选择进展,为中国绒山羊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鸭不同肠段内菌群结构分析与拟杆菌分布研究
朱春红, 陶志云, 刘宏祥, 宋卫涛, 章双杰, 徐文娟, 原志伟, 李慧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01-30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0
摘要 ( 241 )   HTML( )    PDF (3392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健康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拟杆菌分布。本研究选择健康高邮鸭20只,公母各半,70日龄时无菌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提取肠道内容物细菌基因组,利用IonS5TMXL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与丰度特征以及拟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0.05),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最低;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菌群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回肠,特别是盲肠的相似度较小。健康鸭肠内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上述菌门在各肠段内容物中相对丰度不同;不同肠段内容物中定植了不同差异微生物物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差异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鸭肠道中共分析到28种拟杆菌种,其中B.acidifaciensB.barnesiaeB.caccaeB.caecicolaB.coprocolaB.spB.luti在盲肠内容物中显著聚类,且B.caecigallinarumB.plebeiusB.barnesiae在鸭盲肠中优势定植。结果显示,鸭肠段空间显著影响了其内容物中菌群丰度与多样性,不同肠段内定植了差异的优势微生物物种,这可能与肠段小环境以及功能一致,在盲肠内容物中优势定植拟杆菌,推测可能与鸭盲肠生理生化功能相关。
水禽StAR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睾丸发育的影响
欧阳宏佳, 孙敬帅, 江丹莉, 潘建秋, 黄运茂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13-30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1
摘要 ( 210 )   HTML( )    PDF (2761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取水禽StAR基因的结构和组织表达规律,初步了解其对水禽睾丸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山麻鸭和狮头鹅的下丘脑和睾丸组织为材料,克隆StAR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山麻鸭和狮头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并进一步比较该基因在不同时期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克隆获得鸭StAR基因3个转录本(dSTAR-A、dSTAR-B和dSTAR-C),dSTAR-A和dSTAR-B编码序列相同,编码283个氨基酸,而dSTAR-C编码238个氨基酸;获得鹅STAR基因两个转录本(gSTAR-A和gSTAR-B),均编码283个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鸭和鹅StA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禽类的同源性较高,在物种间的保守性高。StAR基因在鸭和鹅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睾丸中表达量最高,在腹脂、胸肌和腿肌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时期公鹅的睾丸,发现该基因在3岁龄时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1和52日龄(P<0.01),且在成年公鹅繁殖期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休产期(P<0.01)。结果表明,StAR基因可能是鹅睾丸发育所必需的关键基因,并参与成年公鹅繁殖性能的调控。
影响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梁艳, 张强, 高启松, 王海洋, 郭梦玲, 李明勋, 张慧敏, 杨章平, 陈志, 毛永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23-30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2
摘要 ( 139 )   HTML( )    PDF (849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253 706条DHI测定日SCC记录进行分析,在划分9种SCC变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SCC模式在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分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较低-维持模式在5 000头以上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感染-维持模式在1 000头以下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维持模式在1胎牛的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5胎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春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易感-降低模式在夏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441 d以上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300~400 d的奶牛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3 000~5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9 001~11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一定影响,该结果为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生物技术与繁殖
AMPK激活剂在绵羊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研究
汪棋, 汪长建, 魏宗友, 陆汉希, 姚晓磊, 杨花, 王锋, 张艳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33-30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3
摘要 ( 217 )   HTML( )    PDF (4027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和阿卡地新(acadesine,AICAR)对绵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在冷冻基础稀释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μmol·L-1)的Met和AICAR,冷冻解冻后根据精子活力、运动性能和结构完整性指标筛选出最佳的添加浓度(400 μmol·L-1 Met、200 μmol·L-1 AICAR);然后分别使用不同的冷冻稀释液(对照组:稀释液;Met组:含400 μmol·L-1 Met的稀释液;AICAR组:含200 μmol·L-1 AICAR的稀释液)冷冻精液,解冻后检测精子中AMPK蛋白表达、顶体酶活性、代谢指标、线粒体功能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稀释液中添加400 μmol·L-1 Met和200 μmol·L-1AICAR均可显著提高解冻后精子活力、运动性能及精子结构完整性(P<0.05),其中400 μmol·L-1 Met组精子总活力达43.20%,顶体完整率为91%,质膜完整率为46%。与对照组相比,Met组和AICAR组解冻后精子中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顶体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酮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乳酸以及A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和AICAR组稀释液更有利于维持线粒体膜电位(P<0.05),提高ATP酶(P<0.05)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添加适当浓度的AMPK激活剂可以提高绵羊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
牛卵泡颗粒细胞CART相互作用蛋白鉴定及受体筛选
成俊丽, 郝庆玲, 侯淑宁, 朱芷葳, 许冬梅, 李鹏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46-30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4
摘要 ( 180 )   HTML( )    PDF (3069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牛卵泡发育关键负调控因子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CART)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受体。本研究采集3头健康母牛双侧卵巢,分离卵泡后刮取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混样;采用跨膜蛋白Extraction试剂盒提取膜蛋白,运用Protein G琼脂糖磁珠与重组CART蛋白、Anti-CART抗体共孵育(n=3);洗脱CART-蛋白复合物进行二级质谱(LC-MS/MS)分析;获得的蛋白经可信度过滤,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功能聚类分析,通过CELLO V2.5软件对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跨膜区分析;获得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经ProtScale软件分析其胞内外结构区段特点,符合神经肽与受体结合结构特点的GPCR作为CART的候选受体。抽提的膜蛋白经免疫亲和层析(n=3)后,分别鉴定出149、557和298个相互作用蛋白,经筛选剔除重复蛋白,共鉴定出620个蛋白。多数据库集功能富集分析表明,CART相互作用蛋白包含参与信号传导活性的GNAS、GNG8和JUP,参与类固醇生物合成的HSD3B,参与细胞凋亡或增殖调节的OPA1和S100A11,参与Notch信号通路的ERH,这些蛋白或信号通路均与牛卵泡发育密切相关。亚细胞定位和跨膜区分析共获得膜蛋白156个,占总蛋白数的20.53%;其中7次跨膜的GPCRs有8个。经TMHMM分析表明,8个GPCRs中仅ZMPSTE24、HM13和GPR108的N端在胞外,C端在胞内,与神经肽受体的结构特征一致;经PredictProtein结合位点分析表明,ZMPSTE24在5~6跨膜区间的胞内环存在G蛋白结合的位点。ZMPSTE24作为CART的候选受体,有待于分子互作和功能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本研究为牛卵泡CART受体的鉴定奠定了基础,对丰富牛卵泡发育调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不同来源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马睿, 王萌, 孙莹, 芮弦, 王靖雷, 付延, 余四九, 王立斌, 崔燕, 潘阳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57-30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5
摘要 ( 170 )   HTML( )    PDF (3996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胚胎的不同生产方式对两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8周龄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分为2组,一组收集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处理后进行体外培养;另一组超排小鼠与公鼠1:1合笼,第2天收集小鼠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2细胞期、4~8细胞期、桑葚胚期和囊胚期收集不同阶段小鼠孤雌激活胚胎和自然受精胚胎。提取RNA和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自噬关键因子Atg5和Beclin1的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tg5和Beclin1在小鼠囊胚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小鼠自然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在发育各时期均可表达Atg5和Beclin1,表达量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其中二者的表达在小鼠自然受精胚胎中从2细胞期起逐渐降低,而在孤雌激活胚胎的4~8细胞阶段表达量最高,与同期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从4细胞期开始,各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在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中均可检测到Atg5和Beclin1蛋白的荧光,但内细胞团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且Beclin1蛋白在孤雌激活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荧光强度高于自然受精胚胎。自噬关键因子Atg5和Beclin1在不同来源小鼠胚胎早期发育各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自噬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与胚胎的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关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细胞自噬参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咖啡酸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裴亚萍, 赵瑾, 孙娜, 孙盼盼, 孙耀贵, 范阔海, 尹伟, 李宏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68-30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6
摘要 ( 185 )   HTML( )    PDF (229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颗粒细胞通过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及其自身分泌作用为卵泡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提供特殊的微环境。多种有害刺激可引起颗粒细胞凋亡和代谢失调从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对胚胎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畜禽养殖业中常见的造成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霉菌毒素,且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本试验用ZEA造成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损伤,探究咖啡酸对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通过机械法分离小鼠卵巢颗粒细胞;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分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使用MTT法测定咖啡酸对正常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活性的影响;选取200、100和50 μg·mL-1咖啡酸分别与ZEA共处理颗粒细胞,同时设置细胞对照组和ZEA模型组,24 h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水平。结果发现,FSHR阳性染色大量出现在试验组细胞胞浆中,提示分离到的细胞是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咖啡酸对卵巢颗粒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且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ZEA组细胞体积较小,贴壁较差,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01),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给予咖啡酸处理后细胞间隙减小,贴壁紧密,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01),显著降低ZEA诱导的caspase-3 mRNA含量增加(P<0.001),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P<0.001)。本研究发现,咖啡酸可通过抑制ZEA诱导的细胞凋亡,恢复颗粒细胞活性。
营养与饲料
甘草酸单铵盐预防油酸钠致奶牛原代肝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张才, 邵琦, 徐文浩, 贾哲, 马璐, 田超, 杨自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76-30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7
摘要 ( 180 )   HTML( )    PDF (3650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损伤是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glycyrrhizinate,MAG)对油酸钠诱导奶牛原代肝细胞损伤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原代肝细胞)和试验组(模型组、MAG组:分别添加0、0.25 mg·L-1的MAG对原代肝细胞预处理12 h,再使用浓度为0.25 mmol·L-1的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随后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性、DAPI染色统计凋亡率,紫外比色法检测上清中ALT、AST的含量,油红O染色结合imageJ面积统计法分析细胞内脂肪沉积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样品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SREBP-1c、ChREBP、CPT1、CPT2、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NF-κB、IL-1β、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经油酸钠诱导后,0.25 mg·L-1的MAG预处理的肝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模型组(P<0.05),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ALT、AST的释放水平有所降低(P<0.05)。MAG组细胞内脂滴数量和平均脂滴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脂代谢基因ChREBP、PPARα、MTP和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NF-κB、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AG能通过抑制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效减少油酸钠诱导的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缓解肝细胞损伤。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韩菲菲, 钟伟, 张新宇, 蔡煕姮, 穆琳琳, 陈双双, 李光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087-31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8
摘要 ( 143 )   HTML( )    PDF (1248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和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水平对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取180只(145±5)日龄、体重相近[(1 765±26)g]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CP水平为30.45%和34.58%,ME水平为13.11、14.94、16.76 MJ·kg-1,饲养试验于2018年9月29日至2018年12月10日完成。结果表明:1)175~213日龄阶段,34.58% CP组水貂体重极显著高于30.45% CP组(P<0.01),且低ME水平13.11 MJ·kg-1组水貂体重极显著低于其它ME组(P<0.01);175~190及213日龄阶段,A组(CP 30.08%、ME 13.03 MJ·kg-1)水貂体重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205日龄时,E组(CP 34.86%、ME 15.08 MJ·kg-1)水貂体重较高;2)34.58% CP组水貂鲜皮长和鲜皮重极显著大于30.45% CP组(P<0.01),14.94 MJ·kg-1 ME组水貂的鲜皮长显著大于其他ME组(P<0.05);但16.76 MJ·kg-1 ME组的鲜皮重极显著大于13.11 MJ·kg-1组(P<0.01);E组(CP 34.86%、ME 15.08 MJ·kg-1)水貂的鲜皮长、鲜皮重极显著大于A组(CP 30.08%、ME 13.03 MJ·kg-1)、B组(CP 30.46%、ME 14.80 MJ·kg-1)两组(P<0.01)。3)34.58% CP组水貂脂肪消化率极显著大于30.45% CP组(P<0.01);且饲粮ME水平为13.11 MJ·kg-1时,水貂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它ME组(P<0.01);A组(CP 30.08%、ME 13.03 MJ·kg-1)、D组(CP 34.17%、ME 13.19 MJ·kg-1)水貂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4)30.45% CP组水貂血清LDL极显著高于34.58% CP组(P<0.01),但血清HDL极显著低于34.58% CP组(P<0.01);13.11 MJ·kg-1 ME组水貂血清Alb、GLU、CHO、TG和HDL均极显著低于16.76 MJ·kg-1 ME组(P<0.01);C组(CP 30.80%、ME 16.99 MJ·kg-1)、E组(CP 34.86%、ME 15.08 MJ·kg-1)、F组(CP 34.72%、ME 16.53 MJ·kg-1)水貂血清Alb、GLU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E组(CP 34.86%、ME 15.08 MJ·kg-1)、F组(CP 34.72%、ME 16.53 MJ·kg-1)水貂血清HDL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5)30.45% CP组水貂心脏、肝脏指数显著高于34.58% CP组(P<0.05);13.11 MJ·kg-1 ME组水貂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A组(CP 30.08%、ME 13.03 MJ·kg-1)水貂的心脏、肝脏指数显著高于E组(CP 34.86%、ME 15.08 MJ·kg-1)(P<0.05)。综上所述,当饲粮CP水平为34.86%,ME水平为15.08 MJ·kg-1时,水貂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毛皮品质和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预防兽医
1种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的夹心ELISA方法
李祎, 王先梅, 杨旭, 邓均华, 王飞, 刘群, 许建海, 刘晶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01-31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19
摘要 ( 163 )   HTML( )    PDF (2590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人畜共患机会性致病原虫,其急性感染可导致宿主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理损伤。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1(dense granuleprotein 1,GRA1)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抗原,也是弓形虫急性感染的标志物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的重要组分。本研究利用TgGRA1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急性弓形虫感染的检测提供依据。将免疫GRA1-His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选择其中一种单抗与HRP标记后的鼠源GRA1多抗配对,建立1种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和小鼠血清样品,并将检测效果与巢式PCR(nest PCR,nPCR)和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到4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06~107,亚型均为IgG1;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选择1G2单抗和HRP标记多抗配对,建立了循环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血清中1.563 ng·mL-1 GRA1抗原,或者100 ng·mL-1 ESA。该方法与nPCR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较市售商品化试剂盒更为准确可靠。本研究第1次将GRA1抗原作为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指标,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成功地在人工感染样品中检测到弓形虫急性感染,可为弓形虫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对临床上急性弓形虫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柔嫩艾美耳球虫延伸因子1α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梁珊珊, 朱顺海, 赵其平, 黄兵, 董辉, 于钰, 王青杰, 余水兰, 王海霞, 韩红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11-31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0
摘要 ( 162 )   HTML( )    PDF (4250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球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对家禽业具有重大的经济影响,导致高死亡率、低增长、低生产力和高防治成本。由于球虫耐药性问题严峻,球虫病的防治重点倾向于研究方便安全,并且与活疫苗相比更容易生产的亚单位疫苗。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来有效地控制球虫病,包括寻找特定的分子靶标。本文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了延伸因子1α(EtEF1α)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450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49.1 ku,等电点为4.7;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但都含有N-肉豆蔻酰化位点。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EtEF1α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水平,结果显示,EtEF1α在子孢子(Spz)和裂殖子(Mrz)的mRNA转录水平高于未孢子化卵囊(UO)和孢子化卵囊(SO),翻译水平在UO和Mrz高表达;间接免疫定位发现,EtEF1α主要定位于Spz一端和整个Mrz,随着虫体在细胞内发育,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分泌试验显示该蛋白为分泌蛋白,但不是由微线体分泌的。入侵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兔抗rEtEF1α多克隆抗体能抑制子孢子入侵DF-1细胞,抑制率约为22%。综上表明,该蛋白可能参与了虫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发育和子孢子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cOmp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
薛菲, 杨梓纯, 许炎辉, 王娅玲, 喻婷, 樊毛迪, 刘娟华, 高崧,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22-31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1
摘要 ( 158 )   HTML( )    PDF (2171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制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染色体编码外膜蛋白(cOmpT)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构建的APEC cOmpT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ompT,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约36 ku的重组蛋白cOmpT,利用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获得纯化蛋白cOmpT,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625 μg·mL-1,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 400。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多轮筛选后得到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cOmp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G8、2C3和2G3,均为IgG2b亚类。3株杂交瘤细胞上清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1:3 200和1:3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能与cOmpT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受检菌发生交叉反应。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ompT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对单克隆抗体针对的cOmpT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单抗1G8、2C3和2G3识别的抗原表位分别是83DQDWMDS8990SNPGTW95197TFKYSGW203。本研究成功制备了3株抗cOmp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鉴定,为cOmpT蛋白功能研究和APEC新型表位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基于NS4蛋白的蓝舌病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易华山, 赵瑶, 马鲜平, 李欢, 夏宇, 朱文青, 刘倩如, 陈思倩, 曹慧贞, 姚婷, 高丽旭, 张金阳, 杨发挥, 魏晓蓉, 李前勇, 谢远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33-31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2
摘要 ( 177 )   HTML( )    PDF (1068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学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BTV NS4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BTV重组NS4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52 ku的NS4重组融合蛋白,主要在上清中存在,Western blot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通过方阵试验进行了ELISA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了重组蛋白抗原最佳包被量为3.0 μg·孔-1;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2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4 000,临界值分别为0.29和0.35。上述以NS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BTV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敏感性可达1:1 600;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检测76份重庆地区牛群血清样品,阳性符合率为98%,阴性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临床BTV血清抗体检测及BT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2017—2019年华东地区猪场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调查
常新见, 周金柱, 殷杰, 牛贝贝, 范宝超, 郭容利, 赵永祥, 牛家强, 何孔旺,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41-31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3
摘要 ( 224 )   HTML( )    PDF (2298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我国华东地区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情况,为该地区更好地开展猪腹泻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临床数据。分别采用RT-PCR检测方法对2017—2019年华东地区35个场别594份临床样品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和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等5种猪的病毒性腹泻病原,并对其阳性率及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的PEDV、PDCoV、PoRV、TGEV及PSV的平均阳性率为分别为62.6%(372/594)、27.9%(166/594)、16.8%(100/594)、13.3%(79/594)及3.87%(23/594),二重混合感染中以PEDV+PDCoV及PEDV+PoRV为主,平均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2.4%(133/594)和13.3%(79/594)。三重感染中以PEDV+PoRV+PDCoV混合感染为主,感染率为7.58%(45/594),未见四重及五重病原混合感染。2017—2019年PEDV平均阳性检出率最高,且常与PoRV及PDCoV发生混合感染,是当前华东地区猪病毒性腹泻类疫病的防控重点。TGEV和PDCoV在健康育肥猪及母猪的检出率中占比较大,表明隐性感染变得普遍,值得养殖户关注。除此之外,PSV的检出率远低于其他4种腹泻病毒。总之,随着2018年后养殖场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和猪群管理,各病原检出率和阳性场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基础兽医
鸡Rab7b在细胞晚期内吞体定位和结合恒定链的分子特征
陈芳芳, 谭红黎, 钱艳红, 桂亚萍, 于凤梅, 查丽莎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51-31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4
摘要 ( 160 )   HTML( )    PDF (2106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ab蛋白是介导胞内活性蛋白转运的分子家族。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具有协助抗原肽转运、B细胞成熟和作为细胞因子的受体等免疫学功能。前期研究发现,鸡(Gallus gallus)Rab5a在细胞早期内吞体中与Ii结合,但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转运蛋白有该特性。基于Rab7b分子定位于晚期内吞体,并与胞内分子转运相关,本研究探索了鸡Rab7b与Ii结合的分子结构特征。首先,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了鸡和小鼠(Mus musculusRab7b基因,并进行了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构建了含鸡Rab7b及其67位氨基酸突变体Rab7bQ67L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质粒。其次,将含红色荧光蛋白和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培养后用绿色荧光素(FITC)标记的鼠抗晚期内吞体蛋白1(LAMP1)抗体染色,观察目的蛋白在内吞体的定位。进一步将鸡Rab7b和Rab7bQ67L分别与Ii共转染293T细胞,观察它们与Ii的共定位。最后用拉下法和免疫印迹检测鸡Rab7b及Rab7bQ67L与Ii的结合。结果表明,所克隆获得的鸡Rab7b基因与预期大小一致,其开放阅读框为624 bp,编码208个氨基酸。鸡和鼠的Rab7b蛋白质结构相似性为74%。尽管鸡Rab7b和突变体Rab7bQ67L均能结合Ii,但只有Rab7b可以定位于晚期内吞体,而突变体却改变了该定位特性。综上所述,鸡Rab7b与Ii不仅在晚期内吞体共定位,而且还能互相结合;鸡Rab7b的第67位氨基酸影响其在细胞内定位而不影响与Ii结合。综上表明,Rab分子参与了Ii在细胞内细胞器的转运,为进一步研究Ii在细胞内的转运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猪β防御素-2对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评价
王安田, 黄靖, 宋炳晓, 孙瑜凡, 周锐, 黎璐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60-31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5
摘要 ( 277 )   HTML( )    PDF (4251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防御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阳离子小肽,是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活性。猪β防御素-2(porcine β-defensin-2,PBD-2)是猪表达的天然防御素之一,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PBD-2在动物体内对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猪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为评估PBD-2成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在价值提供依据。首先,在体外检测了PBD-2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SC-19的杀菌活性,并且在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上检测了PBD-2的细胞毒性。随后,选取4~6周龄,体重在18~22 g的C57雌鼠,检测了PBD-2处理组和PBS对照组小鼠(n≥6)感染猪链球菌SC-19后的存活率、组织载菌量、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PBD-2(25~200 μg·mL-1)可显著地抑制猪链球菌SC-19生长(P<0.05),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时,对RAW细胞无显著的毒性作用(P>0.05)。在体内,PBD-2处理能有效降低小鼠感染猪链球菌SC-19后的死亡率,并且显著降低小鼠感染细菌后的脑、肺、脾组织和血液中的细菌载量,以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和TNF-α的水平(P<0.05)。同时,PBD-2治疗也显著降低了小鼠感染细菌后肺和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P<0.05)。这些结果说明,PBD-2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猪链球菌的活性,无显著细胞毒性,同时,在小鼠体内对猪链球菌感染具有治疗效果,提示,PBD-2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临床兽医
苦马豆素抑制N-聚糖加工对生殖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李中央, 王圣翔, 强煜云, 田甜, 赵宝玉, 吴晨晨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71-31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6
摘要 ( 137 )   HTML( )    PDF (322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苦马豆素(SW)中毒可引起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其中,促性腺激素是糖蛋白,由N-聚糖糖基化修饰调控其活性和功能。SW是N-聚糖加工过程中ɑ-甘露糖苷酶的抑制剂,而SW如何通过改变N-聚糖加工过程进一步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建立SW染毒妊娠期小鼠模型,利用MALDI-TOF-MS质谱法检测糖蛋白N-聚糖糖链结构的变化,分析N-聚糖加工过程中糖基酶的活性和生殖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量。随着SW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毒组小鼠垂体前叶糖蛋白的5种复合型N-聚糖糖链结构消失,而新增加3种杂合型N-聚糖糖链结构;N-聚糖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进一步发现染毒组小鼠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雌二醇和孕酮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殖激素分泌水平也出现显著下降。SW可显著抑制N-聚糖糖基酶的活性使糖蛋白上N-聚糖糖链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的活性,使其对下游类固醇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失衡,最终导致小鼠妊娠期生殖激素分泌紊乱。
研究简报
1株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组特征
谭祥梅, 吴瑕, 陈鹏飞, 赵雄伟, 周书亭, 虞凌雪, 童武, 高飞, 姜一峰, 于海, 童光志, 周艳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81-31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7
摘要 ( 159 )   HTML( )    PDF (3195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不断发生变异,其防控难度也逐渐增加。为了及时监测PRRSV在自然感染背景下的遗传进化特点,本研究从上海某发病猪场的临床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PRRSV毒株,命名为SHpd1/2018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018 bp(不含poly A),不能被针对HP-PRRSV强毒HuN4株的Nsp2的单抗所识别,但其增殖特性与强毒HuN4株相似。序列分析表明,SHpd1/2018株与HP-PRRSV强毒株的相似性最高(与HuN4相似性为94.3%)。重组分析结果显示,SHpd1/2018株是以HP-PRRSV-like为主要亲本毒株,NADC30-like为次要亲本毒株的重组病毒,两个重组断点nt 2002和nt 3205均位于Nsp2基因的高变区。研究证实SHpd1/2018株是1株发生变异重组的PRRSV分离株,该毒株是上海某猪场保育猪发病的主要原因。
1种检测新城疫病毒的微滴式数字PCR方法
梅力, 王英超, 吴迪, 李月, 宋彦军, 韦海涛, 王林, 高晓龙, 冯小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87-31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8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302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微滴式数字PCR方法(droplet digital PCR,ddPCR)。以NDV F基因为靶基因,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了NDV ddPCR。对ddPCR反应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ddPCR的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900和250 nmol·L-1,最佳的退火温度为55℃。ddPCR的线性良好,最低检测下限为1.8 copies·μL-1,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其他6种病毒无交叉反应,样本重复的变异系数为2.4%。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对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定量检测。
常见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用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张耀东, 朱红, AFAYIBO Dossêh Jean Apôtre, 王瑶, 易正飞, 信素华, 陶程琳, 李涛, 祁晶晶, 田明星, 丁铲, 于圣青, 王少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93-31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29
摘要 ( 196 )   HTML( )    PDF (943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苷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根据GenBank公布的上述5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序列,设计17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4组耐药基因(cat+floR+tetB+tetCdfrA12+sul2+sul1+blaCTX-M+balTEM-1;aac3+aph3+aadA1+strBtetA+cmlA+strA+sul3)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然后,检测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4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同时,检测其耐药性,比较分析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建立的4组多重PCR体系可有效扩增出17个耐药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特异性较好。敏感性结果表明,4组多重PCR体系的菌液敏感性分别为103、104、104和105CFU。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多重PCR和单重PCR检测结果一致,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2.86%。本研究建立的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可用于耐药基因的传播、流行调查。
基于UPLC-MS/MS技术研究濒死状态下新生羔羊血清代谢物变化
程艳, 杨超, 许丽卫, 耿梅梅, 谭支良, 贺志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199-32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12.030
摘要 ( 127 )   HTML( )    PDF (2131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流行病学的角度,旨在初步探索与新生羔羊疾病相关的代谢标识物。本研究采用病理对照试验设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较病危临死新生羔羊与健康新生羔羊(相同日龄)的血清代谢差异。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物能得到较好区分,共鉴定出13种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上。羔羊濒死过程中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发生明显改变,可为新生羔羊疾病诊断标识物的筛选和构建提供基础。
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2020年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12):  3205-3212. 
摘要 ( 128 )   HTML( )    PDF (1528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