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0-0. 
摘要 ( 124 )   HTML( )    PDF (1586KB)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0-0. 
摘要 ( 2 )   HTML( )    PDF (373KB)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0-0. 
摘要 ( 12 )   HTML( )    PDF (167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张天留, 高雪, 徐凌洋, 陈燕, 张路培, 朱波, 高会江,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475-14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1
摘要 ( 331 )   HTML( )    PDF (1564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糖肽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董朕, 陈晨, 李冰, 周绪正,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488-14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2
摘要 ( 303 )   HTML( )    PDF (3235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肽类抗生素,尤其是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等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由于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愈加严重,寻找和开发新的化合物应用于临床治疗变得十分紧迫。本文就糖肽类抗生素的作用与耐药机制、新批准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化学修饰与新的筛选开发手段展开综述,以期对糖肽类抗生素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功能性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乔新月, 王梦竹, 贾军峰, 孙晓燕, 李金库, 崔一喆, 王秋菊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499-15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3
摘要 ( 278 )   HTML( )    PDF (797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基酸是仔猪饲粮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传统氨基酸分类存在缺陷。功能性氨基酸是对传统氨基酸定义的一种重新界定,在动物的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精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色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和脯氨酸等功能性氨基酸在断奶仔猪肠道中的代谢作用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并阐明功能性氨基酸修复肠道损伤的机制,为其在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囊膜糖蛋白gE对α疱疹病毒毒力的影响
黄雅琳, 程安春, 汪铭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06-15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4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852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α疱疹病毒的囊膜糖蛋白gE在病毒细胞间传递、神经系统入侵、免疫逃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gE能促进合胞体形成,影响病毒的顺行、逆行神经传导,也是第一个报道可以抑制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的病毒蛋白。本文对α疱疹病毒囊膜糖蛋白gE与毒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为α疱疹病毒gE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
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联合鉴定猪体高性状候选基因
欧阳峰正, 王立刚, 岳静伟, 颜华, 张龙超, 侯欣华, 刘欣, 王立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15-15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5
摘要 ( 209 )   HTML( )    PDF (1650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区域(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s,CNVRs)关联分析以及全基因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定位联合筛选出影响猪体高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快速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软件CNVcaller对本实验室构建的大白×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重测序数据进行拷贝数变异检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MLM)将性别和胎次作为固定效应对体高性状进行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NVR-GWAS)。采用软件R/qtl进行QTL分析,并使用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PT)进行检验。将CNVR-GWAS与QTL结果进行联合注释,结合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对影响猪体高的位点和基因进行挖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验证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本群体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有3 099个CNVRs,其中有两个CNVRs与体高性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分别位于7号染色体的25 358 001~26 696 400 bp处(CNVR1)和54 087 201~54 090 000 bp处(CNVR2)。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的结果中发现,CNVR1拷贝数增加(P<0.01)和CNVR2拷贝数缺失(P<0.01)对猪的体高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基因组显著水平可找到2个显著影响猪体高的QTLs,分别为BH-1和BH-2,其中BH-2对体高性状的影响较大。CNVR1和BH-2重叠区存在1个嗅觉受体基因OR12D3和18个未被注释的基因。qPCR验证OR12D3的拷贝数变异与利用混合线性模型统计推断出的结果一致。初步推测,OR12D3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与猪体高性状相关。
简州大耳羊肌内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谢光杰, 王永, 许晴, 朱江江, 林亚秋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25-15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6
摘要 ( 238 )   HTML( )    PDF (4488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简州大耳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相关信号通路及可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以7日龄的健康简州大耳羊公羊为试验动物(n=3),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其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Illumina平台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5 d的肌内脂肪细胞cDNA样品(n=3)进行高通量测序;以|log2fold change|>0和P<0.05为阈值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clusterProfiler R包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功能候选基因在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7 916个,其中4 143个为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到氧化磷酸化、核糖体合成和三羧酸循环通路等305条通路;3 773个为表达下调基因,且主要富集到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303条通路;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中52.8%为生物过程、13.4%是细胞组成和33.8%是分子功能。qRT-PCR结果表明,UCP3、ACACBACOT11、ACOX3、APOA1和WISP2在分化前后的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提示这些基因适合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筛选得到简州大耳羊肌内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差异基因,并确认了6个基因可作为功能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阐明肉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基础数据和系统资料。
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用性状及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
魏趁, 关鸣轩, 付雪峰, 田月珍, 徐新明, 哈尼克孜·吐拉甫, 黄锡霞, 王雅春, 田可川, 王志明, 鲁兰·哈依尔别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37-15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7
摘要 ( 240 )   HTML( )    PDF (95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近年来遗传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探讨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额敏县聚鑫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985-2018年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共计9 428只羊毛生产记录和1987-2018共计5 887只年繁殖记录,运用BLUPF90软件结合Gibbs抽样方法,利用单性状模型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和鉴定时体重)和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和总产羔数)进行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利用双性状模型分析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鉴定时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71±0.020、0.088±0.030、0.114±0.018、0.426±0.025、0.328±0.041、0.317±0.046;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及总产羔数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56±0.009、0.022±0.010、0.120±0.018、0.163±0.016;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31~0.286,鉴定时体重与胎产羔数(0.286)、总产羔数(0.204)遗传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43)、总产羔数(-0.048)呈负的遗传相关;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表型相关范围为-0.210~0.216,毛长与总产羔数(0.216)表型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37)、总产羔数(-0.210)呈显著负表型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结果可为今后制定中国美利奴羊育种规划提供数据基础,为选育优质高产、繁殖性能好的细毛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细毛羊产业经济效益。
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
周志楠, 陈祥, 敖叶, 洪磊, 唐文, 陈浩瀚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48-15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8
摘要 ( 210 )   HTML( )    PDF (3896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黔北麻羊视黄酸受体应答蛋白1(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sponder 1,RARRES1)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首先利用PCR扩增克隆得到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编码的完整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黔北麻羊RARRES1蛋白理化性质、高级结构、疏水性、氨基酸同源性及亚细胞定位,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应用qRT-PCR法检测RARRES1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构建目的基因pEGFP-N3-RARRES1真核表达载体与pGPH1/GFP/Neo-RARRES1 RNA干扰载体,并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利用qRT-PCR法从细胞水平检测并分析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RNA干扰载体对目的基因RARRES1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BMPR-IB mRNA表达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RARRES1 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单羔组黔北麻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共编码289个氨基酸,RARRES1是一种定位在细胞质中的亲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其主要是由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预测与二级结构分析一致;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序列与绵羊、牛的同源性高、遗传距离近,与鸡的同源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经双酶切、测序验证后,表明目的基因pEGFP-N3-RARRES1真核表达载体与pGPH1/GFP/Neo-RARRES1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将各载体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相比,重组质粒pEGFP-N3-RARRES1能极显著提高RARRES1与BMPR-IB的表达量(P<0.01)。在各干扰载体中,重组质粒pGPH1/GFP/Neo-RARRES1-4的抑制效率最好,能够显著与极显著下调RARRES1与BMPR-IB mRNA在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P<0.01)。本研究克隆了黔北麻羊RARRES1基因编码的完整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pEGFP-N3-RARRES1、pGPH1/GFP/Neo-RARRES1成功转染至黔北麻羊卵泡颗粒细胞并验证其表达变化。结果表明,RARRES1可能对山羊多胎性状具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究RARRES1基因对山羊多胎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褪黑素合成酶AANAT/ASMT基因过表达绵羊生物安全评价研究
杨爱玲, 李广栋, 吴昊, 姬鹏云, 张鲁, 张金龙, 张效生, 阿布力孜·吾斯曼, 连正兴, 刘国世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63-15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09
摘要 ( 193 )   HTML( )    PDF (2593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的生物安全性,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模型,追踪阳性转基因绵羊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对肠道微生物、乳中褪黑素水平及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阳性转基因绵羊0、6和12月龄的体重、体长、身高和胸围4项生长指标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2)阳性绵羊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尿液中亚硝酸盐、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且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群测序结果表明,阳性绵羊及普通绵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4)转基因绵羊血液褪黑素表达水平与普通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白天(P<0.05);乳中褪黑素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绵羊(P<0.01),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羊(P<0.05),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普通绵羊(P<0.01)。综上所述,乳腺过表达AANATASMT(HIOMT)转基因绵羊的生长发育、诸多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与对照组绵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转基因绵羊乳中褪黑素和乳糖含量较高,体细胞数含量较低,可能是乳腺中褪黑素发挥抗炎作用,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
基于线粒体ATP6及Cytb基因多态性研究藏山羊高原适应性
邓娟, 张红平, 余佳林, 宋天增, 李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73-15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0
摘要 ( 165 )   HTML( )    PDF (3549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藏山羊ATP6和Cytb是否具有潜在的高海拔适应性突变,本研究利用藏山羊(n=157,来自西藏地区的8个群体,海拔高度>3 500 m)与低海拔山羊(n=104,来自欧亚大陆50个群体,海拔高度<1 000 m)两组261条ATP6和Cytb序列,对核苷酸组成、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网络以及基因突变对蛋白结构域功能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ATP6和Cytb中分别鉴定出33和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其中错义突变均为6个。值得注意的是,ATP6 m.8102A>G(Ile→Met;P=0.000 6)和Cytb m.14794A>G(Thr→Ala;P=0.007 7)是低海拔山羊群体特有的错义突变,由此形成的单倍体H27和Ha36与高原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H27,P=0.007 0;Ha36,P=0.012 3)。进一步分析推测,这两个突变阻碍了质子跨膜的正常功能,并影响了质子或电子在OXPHOS中的转移,从而导致了低海拔山羊和藏山羊之间呼吸作用效率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ATP6和Cytb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到功能的相关分析,初步推测了藏山羊高海拔低氧适应性机制,为高原适应性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基于平行反应监测验证技术分析绵羊胚胎骨骼肌蛋白质组数据
王欣悦, 赵志达, 石田培, 尚明玉, 张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87-15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1
摘要 ( 165 )   HTML( )    PDF (3788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绵羊胚胎骨骼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分析,为阐明绵羊胚胎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前期试验应用串联质谱定量法(tandem mass tag,TMT)对成年中国美利奴绵羊妊娠第85(D85)、105(D105)和135天(D135)的胚胎背最长肌进行蛋白质定量,并对D85/D105、D105/D135和D85/D135 3个比较组进行分析。本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KEGG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等数据分析方法对3个比较组绵羊胚胎骨骼肌上、下调差异丰度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验证,并对候选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对肌纤维成熟分化标志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osin-2 isoform X2,MYH)进行PRM靶向定量验证,结果表明,其变化趋势与绵羊胚胎肌纤维成熟分化趋势相符。本研究对上调差异丰度蛋白和下调差异丰度蛋白的KEGG分析结果表明,D105/D85比较组中上调差异丰度蛋白质显著富集于胰岛素等信号通路,D135/D105和D135/D85比较组中下调差异丰度蛋白质显著富集于DNA复制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与肌肉发育相关的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α(PRKACA)和葡萄糖转运蛋白成员4(GLUT4)蛋白均显著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两个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21.73和20.64 ku,分别有147、12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135、12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81和6.54;亲水性平均系数分别为-0.408和0.811;PRKACA蛋白无N端糖基化位点,有45个磷酸化位点;GLUT4蛋白有1个N端糖基化位点,25个磷酸化位点;PRKACA蛋白三级结构与CAMP-2依赖蛋白激酶a嵌合融合的晶体结构相似度为85%,GLUT4蛋白三级结构与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相似性为78%。本研究表明,PRM定量验证趋势与绵羊胚胎肌纤维成熟分化趋势相符,PRKACA和GLUT4蛋白具有丰富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调控,是重要的候选蛋白。
中国麻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基因克隆及基因结构的序列解析
李帅, 纪晓霞, 杨博, 许濛,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597-16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2
摘要 ( 237 )   HTML( )    PDF (3536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被发现以来,其病理生理功能,特别是作为SARS、COVID-19等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功能性受体,显示了巨大的潜能,明确其在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及结构可为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中国麻鸭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CE2在中国麻鸭各组织中的表达,然后用PCR技术,扩增出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再TA克隆至pMD-19T载体中进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解析。结果证实,ACE2在中国麻鸭心、肝、肺、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基因克隆结果显示,该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2 435 bp,编码805个氨基酸残基,与人ACE2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6.2%和66.4%,且处在不同进化树分支上。通过对与SARS病毒S蛋白结合有关的18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分析发现,中国麻鸭除第330和353位氨基酸外,其余均与人不相同。结构分析发现,中国麻鸭ACE2为Ⅰ型跨膜蛋白,有多处N-糖基化位点。研究首次获得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及相关基础资料,所得序列已上传GenBank并被成功收录,研究结果为开展ACE2在鸭上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物技术与繁殖
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及组织表达分析
敖叶, 陈祥, 周志楠, 张艳, 洪磊, 韦仕南, 吴雨, 唐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07-16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3
摘要 ( 192 )   HTML( )    PDF (3440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验证SMAD1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上调的结果,并探究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45 kg、4岁左右的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SMAD1基因在单、多羔组黔北麻羊母羊子宫、输卵管、垂体、下丘脑及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PCR扩增黔北麻羊SMAD1基因CDS区,构建pEGFP-N3-SAMD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进入卵巢颗粒细胞,分为超表达SMAD1试验组和pEGFP-N3空载体对照组,通过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利用CCK-8法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SAMD1、GnRHRFSHRBMP4、TIM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究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SMAD1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间比较可知,卵巢和下丘脑组织单羔组极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1),输卵管组织中单羔组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5),其他组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MAD1基因CDS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并将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转染进入卵巢颗粒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E2含量在12、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4含量在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表达SMAD1基因对细胞增殖在24 h达到显著促进作用(P<0.05),48、72 h达到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并且发现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与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的结果是相符的。SMAD1基因超表达后繁殖相关基因GnRHRFSHRBMP4、TIMP3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SMAD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E2、P4的生成,有助于黔北麻羊发情及妊娠的维持,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也极显著抑制繁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而这些繁殖相关基因都能够调控卵泡数、卵泡的发育与形成以及排卵。因此,SMAD1基因能够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致使黔北麻羊单羔组受胎率低,进而降低产羔数,这为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初步认为SMAD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效果分析
田宏志, 陈晓丽, 李欣, 李茹意,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19-16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4
摘要 ( 461 )   HTML( )    PDF (1925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同期排卵技术处理效果,指导同期排卵技术优化。本研究自动监测了18头20月龄左右同期排卵(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和17头产后40~60 d预同期排卵(PG-PG-GnRH-PG-GnRH)处理荷斯坦母牛的体温和活动量,应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母牛发情监测。结果发现,同期排卵处理母牛发情时阴道温度平均升高(0.43±0.20)℃,持续(12.37±2.73)h;活动量平均升高(18.28±18.61)倍,持续(11.00±1.68)h;排卵时阴道温度平均下降(0.20±0.10)℃,持续(11.00±1.68)h。自动化发情监测显示,同期排卵处理母牛7头发情并排卵;预同期排卵母牛GnRH处理前全部发情排卵。两种同期排卵处理,虽可改变母牛性周期进程,促进母牛性周期同步化,但均难以使母牛性周期完全同步。因此,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和发情鉴定技术科学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营养与饲料
日粮中添加双氢青蒿素对宫内发育迟缓断奶仔猪胰岛素水平和肝发育的影响
赵永伟, 牛玉, 何进田, 张莉莉, 王超, 王恬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28-16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5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832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断奶仔猪胰岛素水平和肝发育的影响,以及日粮添加80 mg·kg-1双氢青蒿素(DHA)对其修复作用。本试验选取10头正常出生重(NBW)仔猪和20头IUGR仔猪,分为NBW组、IUGR组和IUGR-DHA组,每组10头仔猪。NBW组和IUGR组饲喂基础日粮,IUGR-DHA组饲喂基础日粮+80 mg·kg-1 DHA。所有仔猪21日龄断奶后饲喂相应日粮至49日龄,试验期为29天。结果显示,与NBW组相比,IUGR组显著降低了血清空腹葡萄糖(FBG)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以及肝重量(P<0.05),显著提高了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和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以及肝脏指数(P<0.05)。同时,IUGR组断奶仔猪肝组织形态结构受损,出现明显的空泡化,细胞器结构受损,线粒体和内质网明显肿胀,细胞核严重变形。与IUGR组相比,IUGR-DHA组显著升高了肝重量和IGF-1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FINS含量和HOMA-IR指数,且肝组织形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与NBW组相比,IUGR断奶仔猪显著下调了肝中IGF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与IUGR组相比,IUGR-DHA组显著上调了断奶仔猪肝中IRS1和AKT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DHA对IUGR导致的断奶仔猪胰岛素抵抗以及肝发育受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本研究为畜牧生产中对IUGR的早期治疗以及DHA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玉米赤霉烯酮对后备母猪子宫和卵巢抗氧化和炎症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吴峰洋, 崔嘉, 杨新宇, 陈宝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37-16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6
摘要 ( 175 )   HTML( )    PDF (1231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后备母猪子宫和卵巢抗氧化和炎症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胎次和体重((23.20±0.68)kg)相近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T2、T3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800、1600 μg·kg-1ZEA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如下:1)与CON组相比,T3组血清T-AOC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子宫组织中,T2和T3组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T3组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T3组T-AOC活性、T2组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T3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T2组血清TNF-α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T1~T3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子宫组织中,T2组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T1和T3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T2组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T1~T3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5)子宫组织中,T3组Cu/Zn-SOD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T2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6)卵巢组织中,T3组GSH-Px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T2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ZEA能通过抑制SOD和GSH-Px的表达与合成,降低后备母猪子宫和卵巢的抗氧化性能,并引起氧化应激。ZEA能通过促进TNF-α和IL-1β表达与合成引起子宫和卵巢的炎症反应,抑制IL-10的表达与合成从而抑制两组织的抗炎反应。
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肝、脾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胡永林, 张祥胤, 毋程飞, 李贤, 穆杨, 丛日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46-16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7
摘要 ( 177 )   HTML( )    PDF (2470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奶山羊肝、脾组织的影响及机制,将14只泌乳初期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试验组(8只),对照组饲喂普通(精粗比35:65)日粮,试验组饲喂高精料(精粗比65:35)日粮,试验期19周。于试验的0、1、4、8、12、15、16、18、19周每周采集所有羊乳汁测定乳脂率,6~18周每周日采集所有羊粪便测定pH,试验结束当日采集肝、脾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肝、脾组织形态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肝、脾组织中炎性因子及TLR4通路关键蛋白的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LR4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造成奶山羊乳脂率降低,试验的16、18和19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奶山羊粪便pH均值从第9周开始下降,13~18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奶山羊肝细胞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脾组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β以及TLR4与NF-κB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脾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β和抗炎因子IL-10以及TLR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NF-κB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与TLR4通路相关的p38、JNK、ERK和p65这4种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脾组织p38、ERK和p65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虽差异不显著,但都呈现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导致奶山羊乳脂率和粪便pH降低,通过上调NF-κB的基因表达诱导肝组织中IL-6和TNF-β基因表达升高,从而对肝造成炎性损伤,对脾组织影响不明显。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和小肠组织SLC7A7、SLC3A1及SLC15A1 mRNA表达的影响
曲星梅, 邢晓南, 薛复来, 金妙函, 彭孝坤, 李佳腾,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56-16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8
摘要 ( 181 )   HTML( )    PDF (1373KB) ( 4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断奶后2~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及小肠组织中与氨基酸转运吸收相关的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日龄((60±1.60)d)和体重((10.73±1.03)kg)相近的雌性陕北白绒山羊羔羊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试验日粮,其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标准日粮的85%、100%、115%和130%。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依据生长阶段(10~19 kg、15~27 kg)和目标增重设置。试验期间,分别于120和180日龄称重,于180日龄,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C7A7、SLC3A1和SLC15A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60~12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第二阶段(121~18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85%和100%水平组(P<0.05),与130%水平组无明显差异。两阶段115%水平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两阶段料重比115%水平组显著低于85%、100%水平组(P<0.05)。2)相同营养水平下,SLC7A7和SLC15A1 mRNA的表达丰度顺序均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3)随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115%水平组表达量最高。115%水平组SLC7A7和SLC15A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5%水平组SLC3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85%和130%水平组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营养水平组相比,115%水平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在2~6月龄生长性能最佳,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表达量最高。
不同NDF水平饲粮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消化道重量及瘤胃乳头发育的影响
琚思思, 纪守坤, 段春辉, 尹雪姣, 曹文新, 张英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66-16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19
摘要 ( 182 )   HTML( )    PDF (2409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道重量及瘤胃乳头发育的影响。选用60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23±0.20)kg的初生母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羔羊于10日龄补饲开食料,开食料NDF水平分别为12%(12NDF组)、16%(16NDF组)、20%(20NDF组)和24%(24NDF组)的饲粮。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所有羔羊均随母哺乳,消化试验所有羔羊不随母哺乳。结果显示:1)随着日龄的增加,羔羊的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各日龄阶段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随日龄的增加,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增加(P<0.01),饲喂不同NDF水平饲粮,各组羔羊DMI差异不显著(P>0.05)。2)24NDF组羔羊干物质(DM)、有机物(OM)采食量和总能(GE)摄入量显著高于16NDF、20NDF组(P<0.05)。24NDF组羔羊粗蛋白(CP)采食量显著高于20NDF组(P<0.05);24NDF组羔羊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极显著高于20NDF组(P<0.01),20NDF组极显著高于16NDF、12NDF组(P<0.01);24NDF组羔羊DM、O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2NDF、16NDF组(P<0.05),24NDF组G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6NDF组(P<0.05),但20NDF、24NDF组NDF、ADF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2NDF组(P<0.05或P<0.01);24NDF组羔羊粪能显著高于12NDF、16NDF和24NDF组(P<0.05)。各试验组CP表观消化率和消化能差异不显著(P>0.05)。3)12NDF组羔羊全胃重显著高于16NDF、20NDF组(P<0.05)。12NDF组羔羊瘤胃重显著高于20NDF组(P<0.05)。12NDF组羔羊瘤胃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16NDF、20NDF和24NDF组(P<0.05)。12NDF组羔羊十二指肠重及十二指肠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16NDF组(P<0.05)。其余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羔羊在0~60日龄最适的NDF水平为16%~20%。
预防兽医
1株类NADC30与类JXA1重组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郭振华, 阮海宇, 耿瑞, 陈鑫鑫, 乔松林, 邓瑞广,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77-16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0
摘要 ( 165 )   HTML( )    PDF (3815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本实验室2017年从临床病料中分离的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遗传特征,测定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遗传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基因组全长15 054 bp,与代表性毒株VR-2332、NADC30、CH-1a、JXA1和QYYZ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4.5%、93.4%、84.2%、83.9%和82.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NADC30-like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lineage 1。基于GP5和Nsp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GP5蛋白糖基化位点位于34位、44位和51位;在37-45 aa的线性表位区较为保守,在27-30 aa和37-45 aa的线性表位区存在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变异;Nsp2蛋白存在NADC30-lke毒株特征性的131个(323-433位、483位、504-522位)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基因重组分析显示,该毒株以类NADC30为主要亲本、以类JXA1为次要亲本,在Nsp2的氨基端(1 340-2 082 nt)发生了基因重组。本研究成功绘制了1株NADC30-like毒株的基因组遗传特征,确定了其在Nsp2区域发生了基因重组,提示PRRSV通过基因重组在不断发生遗传演化,开展持续的PRRSV流行及遗传变异监测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K-15细胞中外泌体的鉴定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陈洪博, 段滇宁, 胡瑶, 杨润泽, 洪麒翔, 李煜, 邱龙新, 杨小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88-16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1
摘要 ( 175 )   HTML( )    PDF (4701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离感染PCV2的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探讨其在PCV2感染淋巴细胞中的作用。提取PCV2感染PK-15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测定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分子(CD81、TSG101);PKH67标记外泌体后检测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提取PCV2-外泌体基因组,检测PCV2 RepCap基因;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CV2-外泌体感染PK-15细胞后PCV2病毒定位;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PCV2-外泌体对淋巴细胞的感染率;利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利用Annexin V-FITC/PI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和外泌体粒径分析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双层膜的囊泡,直径30~200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存在特异性标记蛋白CD81和TSG101;外泌体摄取试验结果显示PCV2-外泌体能够被细胞摄取;PCR结果表明PCV2-外泌体基因组中含有PCV2 RepCap基因;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PCV2直接感染相比,PCV2-外泌体感染的淋巴细胞中,PCV2病毒拷贝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1),外泌体裂解后感染淋巴细胞能力与PCV2病毒无显著差异;PCV2-外泌体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或P<0.05);PCV2-外泌体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凋亡率。PCV2感染PK-15细胞的外泌体中携带病毒基因,感染淋巴细胞后使细胞增殖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
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报告猪瘟病毒C株的构建及在家兔中生物学特性评价
韩玉莹, 谢利豹, 李永锋, 仇华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699-17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2
摘要 ( 174 )   HTML( )    PDF (3201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预防猪瘟(CSF)的最好弱毒活疫苗。然而,现阶段的C株不具备标记功能,无法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本研究旨在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基因插入猪瘟病毒(CSFV)C株将其构建为报告病毒,为C株的基础研究提供病毒示踪工具,同时提供构建标记C株疫苗的方法。本研究中,笔者在CSFV C株中引入EGFP基因,分别构建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报告CSFV rHCLV-EGFP,以及用CSFV强毒Shimen(SM)株Npro基因替换C株Npro基因后再引入EGFP基因的嵌合报告病毒rHCLV-Npro(SM)-EGFP。通过猪瘟抗原ELISA检测,直接观察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EGFP的蛋白表达等方法对拯救的病毒进行鉴定,并在细胞和家兔上评价这两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两株报告病毒的抗原ELISA结果均为阳性;在感染rHCLV-EGFP的细胞中并未观察到绿色荧光也未检测到EGFP蛋白,但在感染rHCLV-Npro(SM)-EGFP的细胞中观察到EGFP的绿色荧光并检测到EGFP蛋白;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两株报告病毒与亲本病毒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且遗传稳定;家兔试验发现,rHCLV-Npro(SM)-EGFP保留了C株的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学特性,但rHCLV-EGFP失去了C株诱导家兔定型热反应的能力。构建的嵌合报告病毒rHCLV-Npro(SM)-EGFP可以作为C株的报告病毒进行应用:可以对病毒示踪,用于研究C株的复制过程、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同时,该嵌合报告病毒也具备发展为标记C株疫苗的潜力。
猪δ冠状病毒重组M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冯宇, 殷鑫欢, 杨晓宇, 徐雷, 徐志文, 朱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10-17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3
摘要 ( 212 )   HTML( )    PDF (1312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检测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了解四川地区PDCoV的流行情况。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DCoV膜蛋白(M)作为检测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PDCoV M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命名为PDCoV-rM-ELISA,并用该方法对4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菌BL21-pET-32a-M,经诱导表达后获得了重组M蛋白,Western bol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PDCoV-rM-ELISA方法仅对PDCoV血清检测为阳性,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5种猪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灵敏性高、重复性好,批间和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成品化PDCoV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48份临床血清,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8.46%,阴性符合率为90.91%,总符合率为89.58%。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各地样本PDCo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1.86%,且统计学分析显示,母猪比仔猪和育肥猪高2.25倍的PDCoV感染概率。笔者成功表达了PDCoV M蛋白,建立了PDCoV-rM-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猪血清样品种PDCoV IgG抗体的检测。
ALG5对猪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
杨帅科, 邹佳辉, 蒋美君, 赵亚馨, 操继跃, 周红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19-17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4
摘要 ( 224 )   HTML( )    PDF (2021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验室前期利用猪肾细胞(PK-15)CRISPR/Cas9全基因组敲除文库(PK-15-GeCKO)筛选到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复制相关的宿主因子磷酸十二烷基磷酸酯-葡萄糖基转移酶(ALG5)的前提下,深入研究ALG5与SIV复制的关系。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包含ALG5基因向导RNA(gRNA)的质粒LentiGuide-puro-ALG5,并通过慢病毒包装感染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新生猪气管上皮(NPTr)细胞系,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ALG5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靶基因组测序及Western blot验证了ALG5基因在NPTr细胞上的敲除水平,通过CCK-8试验验证基因敲除细胞和野生型细胞的细胞活性。结合TCID50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了ALG5敲除和过表达对SIV复制的影响。同时,检测了SIV感染NPTr细胞后内源性ALG5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最后检测了ALG5敲除对猪流感毒株F26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获得了ALG5敲除的NPTr单克隆细胞系(ΔALG5),ALG5基因敲除细胞与野生型细胞的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ALG5基因敲除显著抑制SIV的增殖,过表达促进SIV的增殖。在病毒感染条件下,随着病毒的增殖,ALG5的蛋白表达量上调。ALG5基因敲除后,也可以抑制猪流感毒株F26的复制,无毒株特异性。本研究表明,ALG5是影响猪流感病毒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宿主因子,为研究猪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牛诺如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师志海, 王文佳, 兰亚莉, 张彬, 孟红丽, 王亚州, 滑留帅, 徐照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28-17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5
摘要 ( 231 )   HTML( )    PDF (1655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诺如病毒(BNo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笔者拟建立检测BNoV的Real-time PCR方法。根据BNoV流行株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成功建立基于EvaGreen检测BNoV的Real-time 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2.24×102~2.24×108拷贝·μ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98.44%;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BNoV,对其他犊牛腹泻相关病原呈阴性;最低检测限为22.4拷贝·μL-1;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对2017年9月-2019年5月采自河南省的221份犊牛腹泻样本中BNoV的检出率为11.31%(25/221),采样场阳性率为92.86%(13/14)。本试验所建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BNo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
鸽毛滴虫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蛋白质谱分析
倪爱心, 李云雷, 葛平壮, 王攀林, Adamu Mani Isa, 石雷, 范静, 孙研研, 孙鸿, 麻慧, 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37-17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6
摘要 ( 187 )   HTML( )    PDF (3405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鸽毛滴虫是否分泌外泌体及虫源外泌体的蛋白组成和功能,为探索外泌体在鸽毛滴虫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集鸽毛滴虫感染个体口腔及咽部病灶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及纯化,使用显微镜鉴定虫体形态,提取DNA并比对其序列,确定培养物是否为鸽毛滴虫虫株;通过对培养液上清进行超速离心,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技术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鉴定培养液上清中是否含有虫源外泌体;最后通过Label-free技术分析虫源外泌体的蛋白质谱表达。结果显示,虫体具有明显的毛滴虫形态及特征,与鸽毛滴虫ITS1/5.8S/ITS2基因比对率达98%。从虫体培养液中提取的囊泡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具有明显的茶托样结构;NTA结果显示,粒径集中于125.1 nm,峰值粒径为132.3 nm,占比99.3%;CD63和TSG101等外泌体标记蛋白的条带明显,表明提取物为外泌体。质谱结果显示,烯醇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延伸因子为表达量较高的蛋白质。GO功能注释显示外泌体蛋白富集到细胞内和胞浆等细胞组分,发挥GTP连接和GTP酶活性功能,参与小GTPase介导的信号转导与糖酵解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表明,虫源外泌体蛋白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本研究发现鸽毛滴虫可以分泌外泌体,并对虫源外泌体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提示虫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在寄生虫的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及生物合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兽医
猪肠道大肠杆菌噬菌体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周贝, 林焱,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48-17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7
摘要 ( 258 )   HTML( )    PDF (1685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此前本实验室从健康猪肠道及粪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7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发现其中有12株噬菌体可裂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些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宿主谱及抑菌效力,以期了解肠道内大肠杆菌噬菌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89株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中包括5株ETEC),采用点滴法、双层平板法和液体扩增法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利用浊度法测定噬菌体对ETEC的抑菌效力,并对噬菌体分类进行鉴定。12株噬菌体均能裂解一种或多种ETEC,但是均无法通过感染ETEC而增殖。S143_1、S143_2、S144_2、S35、S86_1、L86及S172等7株噬菌体虽然无法通过ETEC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在感染复数(MOI)为10或100时仍对ETEC具有显著的抑菌效力。12株噬菌体中有8株为T4样噬菌体,其他4株噬菌体均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本研究从猪肠道内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噬菌体,虽然无法感染ETEC,但仍可裂解ETEC,其中,7株在MOI为10或100时可有效地抑制ETEC生长。
噬菌体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腐蛋的效果
刘晓文, 张庆, 宋新慧, 骆延波, 胡明, 李璐璐, 齐静, 张印, 赵效南, 刘玉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56-17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8
摘要 ( 186 )   HTML( )    PDF (2955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绿假单胞菌是孵化过程中造成腐蛋的主要病原菌,拟尝试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选用腐蛋中筛选的铜绿假单胞菌PA-MH12,以此为宿主从河水中筛选到1株裂解性噬菌体MH12-Q,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体外进行了对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腐蛋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MH12-Q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效价可达到1013pfu·mL-1,完全裂解效价(CLC)为1010pfu·mL-1,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稳定性好,最适pH为6~8,且其在pH4~10的效价都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佳感染复数(OMOI)为0.001,感染宿主的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70 min。噬菌体MH12-Q可使高浓度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从70%降低到40%。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MH12-Q的生物学性质适合生产应用,对孵化场腐蛋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能够提高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鸡胚成活率。
研究简报
PDGFR-β在不同年龄牦牛肺中分布和表达的研究
田竹新, 张倩, 崔燕, 何俊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64-17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29
摘要 ( 155 )   HTML( )    PDF (1570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牦牛肺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牦牛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和qRT-PCR检测方法对新生、1岁、3岁及6岁牦牛肺中PDGFR-β的准确分布位置及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DGFR-β主要分布在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的上皮细胞、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平滑肌细胞中,其表达较强;少量分布在支气管管壁平滑肌细胞与肺泡隔细胞中,其表达较弱。在不同年龄段牦牛肺中PDGFR-β蛋白和mRNA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新生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1岁组、3岁组、6岁组两两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mRNA表达水平上,以新生组的表达最强,与其他3组相比较,差异性极显著(P<0.01);1岁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岁组、6岁组(P<0.01);6岁组显著高于3岁组(P<0.05)。试验表明,PDGFR-β在不同年龄牦牛气道和肺动脉发育及适应性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均发挥作用,以新生到1岁龄之间的表现最为明显。
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
赵玉仲, 丁国飞, 刘家琪, 李莉, 李英超, 王彬, 邵清源, 冯剑, 郭丽红, 刘思当, 肖一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7):  1768-17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7.030
摘要 ( 187 )   HTML( )    PDF (2165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河南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和基因组特征。2018年4月,从河南省某一出现疑似流感症状猪群中采集鼻拭子样品150份用于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获得1株H1N1亚型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NY20/2018(H1N1)]。遗传进化表明,其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PB2、PB1、PANPM基因属于2009甲型H1N1分支,NS基因属于经典H1N1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在小鼠肺和鼻甲有效复制并能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分离到1株3源重排H1N1亚型病毒,对小鼠呈现一定致病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V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