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25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0-0. 
摘要 ( 101 )   HTML( )    PDF (10372KB) ( 1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0-0. 
摘要 ( 1 )   HTML( )    PDF (378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0-0. 
摘要 ( 1 )   HTML( )    PDF (378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吴香云, 刘亚娜, 周喆麒, 潘源虎, 郝海红, 程古月, 王玉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167-11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1
摘要 ( 390 )   HTML( )    PDF (1907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糖类化合物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三大类。其不仅具有高效低毒、来源广泛的特点,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人们已成功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以及微生物细胞壁中提取了大量多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中。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多糖类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拟通过对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以及主要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多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开发出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遗传育种
猪lncRNA TCONS_00791383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李倩倩, 李龙, 黄子莹, 李长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177-11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2
摘要 ( 253 )   HTML( )    PDF (1892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lncRNA TCONS_00791383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出生7 d内大白仔猪6种组织(心、脾、肺、肾、背肌和腿肌)以及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前后TCONS_00791383的表达水平;通过设计反义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片段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对TCONS_00791383进行敲低,检测敲低TCONS_00791383之后增殖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通过trans (co-expression)对TCONS_00791383进行靶基因预测,使用DAVID对其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TCONS_00791383在猪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脾和肾组织中不表达。在骨骼肌卫星细胞从增殖到分化的过程中,TCONS_00791383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且在分化后30 h表达量达到最高。在使用ASO片段敲低TCONS_00791383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在分化24 h,增殖标志基因Pax3、Pax7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分化标志基因MyoG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分化48 h,增殖标志基因Pax3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ax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分化标志基因MyHC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预测得到的相关靶基因富集到AMPK、ATP等多个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本研究表明,lncRNA TCONS_00791383可能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鸡血糖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刘晓静, 刘璐, 王杰, 崔焕先, 赵桂苹, 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187-11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3
摘要 ( 243 )   HTML( )    PDF (1645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挖掘影响鸡血糖性状的有效SNP位点及功能基因,为优质肉鸡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本试验选取407只京星黄母鸡于98日龄屠宰,酚仿法提取血液DNA,进行深度为1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血糖水平,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和血糖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GWAS共筛选到6个血糖相关的SNPs位点(关联阈值P<1.43×10-6)。基因注释发现,rs734134177在UBE3D基因第8内含子上,其编码蛋白为泛素蛋白连接酶。该位点携带野生型(AA)个体的血糖水平极显著高于突变型(GG)个体(P<0.01);rs794554022位于ACAD9基因下游D 93.5 kb处。ACAD9蛋白为酰基辅酶A脱氢酶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细胞线粒体中脂肪酰基辅酶A进行β-氧化过程中的限速酶。rs794554022位点携带野生型(AA)个体的血糖水平极显著低于携带突变型(CC)个体的(P<0.01)。以上位点可能是调控血糖水平的相关候选SNPs位点,这两个位点所在基因可能参与了肉鸡血糖代谢的调控过程,这些结果将为调控肉鸡血糖代谢进而改善肉品质的育种工作提供候选的分子标记,为肉鸡血糖代谢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QDPR基因克隆及其在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表达研究
莫先艇, 张勇, 骆科印, 黄明捷, 王天松, 郭勇, 杨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196-12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4
摘要 ( 190 )   HTML( )    PDF (2932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乌蒙凤鸡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研究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对乌蒙凤鸡QDPR基因CD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DPR基因在4、12、20和28周龄乌蒙凤鸡公鸡及母鸡的心、肝、脾、肺、肾、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QDP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17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乌蒙凤鸡的QDPR基因序列与原鸡、日本鹌鹑和珠鸡的QDPR基因同源性较高;QDPR基因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公鸡4、12和20周龄肺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同一周龄其他组织(P<0.01),母鸡4周龄肝、脾、肺中QDPR基因相对表达量为所有时期最高,极显著高于12、20周龄(P<0.01),公鸡大多数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增长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鸡为先降后升。结果显示,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肌肉组织,且公母鸡不同时期表达情况有所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QDPR基因在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miR-128-1-5p对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作用的研究
刘建华, 梁煜, 车雨彤, 王凤, 刘旭莹, 赵弼时, 王强, 安丽霞, 乔利英,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07-12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5
摘要 ( 209 )   HTML( )    PDF (5117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miR-128-1-5p对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经理论预测和试验研究验证miR-128-1-5p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28-1-5p后,用qPCR检测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28-1-5p和其靶基因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趋势;通过过表达或抑制miR-128-1-5p研究其对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机制;用油红O染色检测成脂能力。结果表明,KLF2是miR-128-1-5p的靶基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过程中,过表达miR-128-1-5p后,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新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28-1-5p与KLF2的表达呈负相关;过表达miR-128-1-5p极显著下调了KLF2 mRNA的表达量(P<0.01),显著下调了KLF2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分化标志基因mRNA的表达(P<0.05或P<0.01),产生更多脂滴;抑制miR-128-1-5p则结果相反。综上所述,miR-128-1-5p与KLF2存在结合位点。miR-128-1-5p抑制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在分化过程中通过靶向抑制KLF2的表达,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脂滴沉积。
miR-106b-5p靶向KLF4调控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杜宇, 赵越, 林亚秋, 朱江江, 王永, 马洁琼, 谢光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19-12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6
摘要 ( 171 )   HTML( )    PDF (547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明确miR-106b-5p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确定这种作用是通过靶向KLF4来实现的。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miR-106b-5p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06b-5p mimic和miR-106b-5p inhibitor转入体外培养的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法从形态学验证miR-106b-5p对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的影响,qRT-PCR检测预测的靶标基因KLF4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106b-5p与KLF4的靶标关系。qRT-PCR结果显示,miR-106b-5p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3天时表达量最高。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干扰miR-106b-5p后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聚积减少,过表达miR-106b-5p后脂滴聚积增加。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miR-106b-5p inhibitor后PPAR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KLF4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转染miR-106b-5p mimic后LPLPPARγ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荧光素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6b-5p可显著抑制KLF4荧光活性。miR-106b-5p通过靶向并负调节KLF4的表达促进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
microRNA-96-5p靶向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中MITF基因的表达
张利环, 马悦悦, 刘文艳, 蓝吴涛, 朱芷葳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29-12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7
摘要 ( 201 )   HTML( )    PDF (1964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控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使用在线软件对与MITF具有靶向关系的miRNAs进行预测。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96-5p后MITF基因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96-5p的细胞进行MITF特异抗体的染色。结果表明,miR-96-5p是调控MITF表达的一个关键miRNA,经荧光定量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当过表达miR-96-5p后,MITF mRNA水平不变,但其下游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ITF蛋白水平表达量与其下游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量全部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当抑制表达miRNA-96-5p后,MITF mRNA水平不变,但其下游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MITF蛋白水平表达量与其下游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量全部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miR-96-5p可以靶向结合MITF基因,在MITF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作用,抑制MITF的转录,抑制MITF及其下游基因TYRTYRP1、TYRP2的表达。
生物技术与繁殖
AREG对绵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王兆琛, 赵勇超, 杜炜, 栾兆进, 刘春洁, 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38-12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8
摘要 ( 222 )   HTML( )    PDF (3858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双调蛋白(AREG)对绵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本研究从屠宰场绵羊卵巢上采集小腔和中腔卵泡的卵母细胞进行试验,利用自发荧光检测卵母细胞的NAD (P) H和FAD++水平,利用JC-1检测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两种来源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比较其卵丘扩展指数(CEI)、第一极体排出率(MII%);比较AREG、AREG+GDF9、AREG+BMP15、AREG+GDF9+BMP15、GDF9+BMP15对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CEI、MII%及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了AREG+GDF9+BMP15对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NAD (P) H和FAD++水平及其受精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前,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和FAD++水平均显著低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P<0.05);体外成熟培养后,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CEI和MII%均显著低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P<0.05)。与对照组相比,AREG+GDF9+BMP15显著提高了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CEI、MII%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且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AREG+GDF9+BMP15显著提高了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NAD (P) H和FAD++水平(P<0.05),且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成熟液中添加AREG+GDF9+BMP15可以明显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43.79±3.69)%、(28.54±4.31)%和(78.99±1.12)%、(47.46±2.50)%,P<0.05),而且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绵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代谢水平及IVM质量较低, AREG在GDF9和BMP15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显著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代谢水平及IVM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发育能力。
β防御素124沉默通过p38MAPK/AP1通路调控山羊附睾头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孟繁荣, 邰苗苗, 董复成, 任有蛇, 刘文忠, 乔利英, 张春香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48-12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09
摘要 ( 186 )   HTML( )    PDF (3794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gBD124)沉默对p38MAPK/AP1通路及下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设计的3条gBD124-shRNAs载入LV10-U6/RFP&Puro质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原液的滴度;将构建的3个LV10-gBD124和LV10-gBD124-NC载体转染到山羊附睾头细胞中,筛选有效沉默载体;然后用有效沉默载体联合转染附睾头细胞,设置了空白细胞对照组、LV10-NC组、有效沉默载体组,用2 μg·mL-1嘌呤霉素筛选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液,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gBD124、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了gBD124沉默慢病毒载体,筛选出LV10-gBD124-51和LV10-gBD124-161两个有效载体,并成功构建了gBD124沉默稳定转染的附睾头细胞株。与NC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山羊附睾头细胞MAPK通路中MAPK1以及AP1的两个亚型c-JUNc-FOS基因表达(P<0.05),显著增加了RASA1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总p38MAPK、总c-JUN和总c-FOS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p38MAPK和c-JUN蛋白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上调了MAPK通路下游IL-1β及其受体IL-1R2、IL-8和趋化因子CCL6和CCL21基因表达(P<0.05),下调了CCL5和IL-1α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细胞培养液中CCL5浓度(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增加了培养液中IL-1β和IL-8浓度,降低了IL-1α浓度(P<0.05)。gBD124基因沉默通过抑制p38MAPK/AP1信号通路调控附睾头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鸡胚外泌体miRNAs功能分析
李莹, 王艳, 王劼, 何静怡, 罗成龙, 瞿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60-12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0
摘要 ( 204 )   HTML( )    PDF (4263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鸡胚外泌体及所含有的miRNAs解析其产生生理功效的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研究收集13胚龄惠阳胡须鸡胚蛋18枚(3组,每组6枚),采用酶消化、蔗糖密度梯度和差速超速离心等方法分离鸡胚组织来源的外泌体,经透射电镜、纳米流式和标志蛋白流式检测等方法鉴定其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外泌体样本中miRNAs表达谱,对各样本top 10且共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获得了3个浮力密度范围(S1:1.13 g·mL-1、S2:1.21 g·mL-1和S3:1.32 g·mL-1)具有外泌体典型特征的胞外囊泡;与miRBase V21进行比对发现,S1、S2和S3样品中分别含有675、661和845个已知的miRNAs,这些miRNAs中有488个(52.6%)三者共有,包括了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应答等过程的功能性miRNAs。TargetScan 7.2和miRDB预测得到3个样本中top 10且共表达的56个miRNAs的靶基因,获得的3 650个靶基因经DAVID分析,显著富集了24个与机体生长、发育、免疫等有关的生物学通路(P<0.05),包括MA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GnRH信号通路等。本研究建立了鸡胚组织中有效分离外泌体的方法,发现鸡胚组织来源的外泌体miRNAs会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有关的生物学通路。
牛体内囊胚全转录组模式解析
王晶晶, 张培培, 郝海生, 杜卫华, 庞云渭, 权国波, 赵善江, 邹惠影, 朱化彬,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71-12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1
摘要 ( 177 )   HTML( )    PDF (2090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解析牛体内囊胚的全转录组模式。本研究选择3头15月龄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奶牛,采用超排获得体内囊胚,采用单细胞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囊胚mRNA、lncRNA、circRNA转录模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分析。试验获得牛体内囊胚约19 975个mRNAs、12 715个novel lncRNAs及887个circRNAs。mRNA有12种可变剪切方法,以转录起始区域可变剪切(TSS)为主。采用基因本体(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对其分析发现,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细胞膜和蛋白结合、细胞通讯、细胞组织成分、生长发育等功能,Pathway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膜运输、染色体组织调控等通路;circRNA有6种类型,其中CLASSIC类型circRNA数量最多,这种剪切方式会形成成环的外显子circRNA (EcircRNA)。本研究阐明了牛体内囊胚的全转录组模式,为全面了解牛体内囊胚提供了新的思路。
营养与饲料
白藜芦醇对不同类型底物甲烷产生、养分降解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吴万成, 马涛, 刘娜, 杨磊, 陈国顺,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81-12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2
摘要 ( 207 )   HTML( )    PDF (3416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白藜芦醇(RES)对两种类型底物瘤胃发酵的甲烷(CH4)排放、养分降解以及微生物区系影响,旨在探索RES调控瘤胃发酵、降低CH4排放的机理。本试验为双因素设计,选取3只健康、体重相近((50±2.3) kg)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羊做为瘤胃液供体。试验一,在精粗比为68:32(高精料,HC)和28:72(高粗料,HF)的两种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7%、14.3%和25.0%的RES进行产气试验,并选取对照组和14.3%组进行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试验二,在上述两种底物中分别添加0%、14.3%的RES进行降解率试验。以上试验处理均设置5个重复。试验结果如下:1)两种底物产气量(GP)和CH4产量随RES水平的增加均线性降低(P<0.05);在相同RES处理下,相较HC,HF中GP和CH4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因素对两指标变化存在交互效应(P<0.05)。2)添加RES后两种底物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RES处理下,相较HC,HF中各养分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因素对发酵24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存在交互作用(P<0.05)。3)从门水平来看,两种底物中添加RES均引起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升高(P<0.05);相较HC,HF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另外,在发酵第24小时,HF中添加RES添加导致互养菌门显著降低(P<0.05);发酵第12小时,同一RES处理水平下,相较HC,HF中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从属水平来看,添加RES和改变底物类型均导致Prevotella_1(普雷沃氏菌_1)丰度大幅下降,且在HC (发酵12 h)、HF (发酵24 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RES变形菌门的优势菌属RuminobacterSuccinivibrio均显著增加(P<0.05)。另外,发酵第12小时,在HF添加RES,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均显著上升(P<0.05);相较HC,HF中Prevotellaceae_UCG-001、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24小时,在HF中添加RES 导致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丰度显著降低(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Phocaeicola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Succiniclasticum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Ruminobacter丰度显著升高(P<0.05);且两因素对普雷沃氏菌_1、Succiniclasticum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的丰度变化存在互作效应(P<0.05)。此结果说明,添加高水平的RES可以有效降低瘤胃环境CH4的排放量,但是抑制了各养分在瘤胃中的降解,这可能与瘤胃菌群中普雷沃氏菌_1的大幅度下降有关。
饲粮能量水平对13~18月龄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的影响
张美琦, 李妍, 李树静, 高艳霞, 李建国, 曹玉凤, 李秋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295-13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3
摘要 ( 198 )   HTML( )    PDF (1084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13~18月龄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13月龄荷斯坦阉牛60头,平均体重为(501.47±40.09)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根据饲粮能量水平,3组分别为低能量组(LE)、中能量组(ME)、高能量组(HE)。试验期为154 d,预试期10 d,正试期144 d。试验前期(97 d)饲粮的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90、6.10、6.30 MJ·kg-1,试验后期(47 d)饲粮的NEmf分别为6.10、6.30、6.50 MJ·kg-1,全试验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各组均为11.50%。饲养试验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每组随机选择5头牛采集血液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并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P>0.05),与LE组相比,HE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但HE组与ME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HE组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最低,与LE组和ME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6.04%(P<0.05)和8.99%(P<0.05)。ME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最低,较LE组降低了8.52%(P<0.05),与HE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随着饲粮能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蛋白酯酶活性随着能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P<0.05);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荷斯坦阉牛体高(P<0.05),对体斜长和胸围无显著影响(P>0.05);提高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增加了眼肌面积(P<0.05);与LE组相比,HE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养殖收益以ME组最高,较LE组和HE组每头阉牛分别多收入0.97、1.02元·d-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3~18月龄荷斯坦阉牛饲粮CP在11.50%时,前期适宜NEmf水平为6.10 MJ·kg-1,后期适宜NEmf水平为6.30 MJ·kg-1
不同添加水平的磷酸一二钙对肉鸡生产性能、钙磷代谢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刘景, 陈炳钿, 李忠荣, 何姝颖, 张世忠, 邱华玲, 缪伏荣, 陈卓, 陈鑫珠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06-13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4
摘要 ( 225 )   HTML( )    PDF (3847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对AA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强度、骨骼中钙、磷代谢和盲肠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饲粮中完全替代磷酸氢钙的适宜磷酸一二钙添加水平。试验选取健康的1日龄AA肉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K)以磷酸氢钙(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组以M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1组至试验4组饲粮中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60%、80%、100%及120%,即T1、T2、T3和T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42 d。于试验第19~21天和第39~41天进行代谢试验,于第21、42天分别进行生产性能、血液、盲肠微生物等指标测定和样品采集及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试验组均显著提高21 d和42 d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其中试验2组欧洲指数最高;2)除试验1组钙表观代谢率外,其他3个试验组21 d钙、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42 d的钙、磷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3)试验1组21 d胫骨的钙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磷和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42 d胫骨的钙和磷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4)试验1组21 d血磷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4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5)肉鸡盲肠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示,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21 d肉鸡盲肠微生物有明显差异,聚类分支距离较远,42 d肉鸡试验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丰富,其多样性明显高于21 d。综合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MDCP磷源的量为DCP磷源量的80%时,肉鸡1~21和1~42 d的生产性能,血液、骨骼指标均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的稳定和健康。
食糜样本中11种生物胺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任梦雅, 冯潇慧, 解竞静, 文晓宾, 孟庆石, 刘丽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20-13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5
摘要 ( 185 )   HTML( )    PDF (3218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利用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实现对猪肠道食糜中多种生物胺进行同步检测的方法。试验首先优化了丹磺酰氯(dansyl chloride,DNS)对生物胺的衍生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肠道食糜样品中生物胺的最佳净化方法。结果显示,衍生条件在衍生剂浓度为8 mg·mL-1,衍生温度为40℃的条件下,衍生90 min为最佳。生物胺净化方法确定为先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衍生结束后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的组合方式提取生物胺的效果最好;11种生物胺在5~1 000 μ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定量结果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0.23 μg·L-1和0.03~0.76 μg·L-1;各生物胺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73%~ 7.9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07%~8.67%。最后采用本方法对仔猪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食糜样品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初步确定了11种生物胺在不同肠段食糜中的含量分布。通过对仔猪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中的食糜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食糜中的生物胺主要为亚精胺、腐胺、尸胺、精胺和组胺,而酪胺、1,7-二氨基庚烷、5-羟色胺和胍基丁胺4种生物胺含量较少,色胺和苯乙胺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仔猪不同肠道段食糜中多种生物胺的同步检测。
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饲粮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
王亚, 赵峰, 张虎, 赵威, 徐二华, 李浙烽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32-13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6
摘要 ( 218 )   HTML( )    PDF (882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 (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评价及温湿参数与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赵娟娟, 冯曼, 孙新胜, 卢冬梅, 王超, 赵寿培, 车大璐, 李雪梅, 高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42-13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7
摘要 ( 169 )   HTML( )    PDF (3371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预防兽医
10种预测的鹦鹉热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定位分析
伍海英, 唐婷, 张旭, 潘奕良, 郭壮, 全淑芬, 陈丽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54-13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8
摘要 ( 177 )   HTML( )    PDF (1901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预测的10种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为下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生物信息学方法(Effective T3和BPBAac tool)预测Cps T3SS效应蛋白。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目的基因,诱导表达、纯化相应重组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制备各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其效价。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假定的效应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本研究通过应用Effective T3、BPBAac tool交叉验证,预测了14个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CPSIT_0785、CPSIT_0844、CPSIT_0846、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68、CPSIT_0969、CPSIT_0942,并进行分析。构建了14个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除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968、CPSIT_0969外,其他10个重组菌分别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Mr)与预测Mr相近的可溶性蛋白。经GST树脂纯化后,将重组蛋白免疫雌性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32 000)~(1:64 000)。IFA细胞内定位观察,发现CPSIT_0844和CPSIT_0846位于包涵体膜,而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CPSIT_0785、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42位于包涵体内。本研究鉴定了2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的效应蛋白和8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中的效应蛋白。
旋毛虫重组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吞噬、凋亡等的影响
廖书漪, 储稳,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62-13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9
摘要 ( 155 )   HTML( )    PDF (2210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非洲猪瘟病毒MGF 360-9L基因序列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申超超, 李国丽, 张大俊, 徐国伟, 侯景, 李丹, 党文,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71-13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0
摘要 ( 218 )   HTML( )    PDF (6207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 MGF 360-9L能显著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故通过比较、分析ASFV中MGF 360基因序列,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一级结构并预测该基因的表达蛋白二、三级结构;根据GenBank公布的Georgia 2007/1(FR682468.1)序列,合成MGF 360-9L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验证该基因表达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以Ⅱ型Georgia 2007/1基因组中MGF 360-9L基因为参照,其在Ⅱ型ASFV毒株中高度保守,在54株不同基因型毒株间的相似性与ASFV系统进化关系一致,保守序列为3'末端378 bp片段,高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核定位序列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内;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核内。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抑制免疫应答和明确MGF 360基因家族在ASFV的致病机制积累了资料。
8株分离自四川、贵州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周泷, 康润敏, 张毅, 谢波, 于吉锋, 李春, 张斌, 汤承, 王红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82-13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1
摘要 ( 198 )   HTML( )    PDF (4085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近年来我国四川、贵州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对该地区2016—2018年间采集的8份PRRSV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使用RDP4和Simplot生物软件对全基因序列进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8个PRRSV毒株全基组全长为15 010~15 321 nt,毒株间相似性为80.9%~91.7%。NSP2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4个毒株表现出与HP-PRRSV毒株一致的30 aa缺失,另外4株表现出与NADC30毒株一致的131 aa缺失。其中,GZgy17表现为“1+19+29 aa”新型缺失模式。ORF5氨基酸分析显示,3个毒株在33位点出现新型的1 aa缺失。遗传重组分析显示,8个毒株表现出PRRSV-2毒株6种不同谱系(Lineage)间的重组方式,分别如下:1) SCnj16:L8+L1;2) SCxyz17:L1+L5;3) SCya18:L1+L3;4) GZgy17:L8+L3;5) SCcd17和SCN17:L1+L8+L5;6) SCcd16和SCya17:L1+L8+L3。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四川、贵州地区不仅有多种谱系PRRSV毒株并存,其基因组还出现了复杂的遗传重组现象,具有上述复杂基因组的PRRSV毒株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值得高度关注。
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分析
施磊, 周亚红, 田占成, 高闪电, 独军政, 关贵全, 刘光远, 罗建勋, 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91-13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2
摘要 ( 163 )   HTML( )    PDF (2141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降低猪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感染率对于阻断人的JE暴发至关重要,鉴于我国JE防控形势的紧迫性和现有基因Ⅲ型商品化乙型脑炎病毒疫苗对部分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genotype Ⅰ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GⅠ JEV)流行毒株免疫保护的不确定性,急需研制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新型猪用GI JEV疫苗。本研究在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TM多克隆酶切位点插入GⅠ JEV的prME基因表达盒,测序验证后的阳性重组质粒转染DH10BacTM感受态细胞后获得Bacmid-prME重组杆粒,进一步将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后,获得Bac-prME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及电镜观察GⅠ JEV病毒样颗粒组成蛋白表达及病毒样颗粒形成情况,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初步评价GⅠ JEV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Sf9昆虫细胞中prME基因表达盒编码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且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评估结果表明:GⅠ JEV病毒样颗粒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高滴度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获得了GⅠ JEV病毒样颗粒,为研制安全高效的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提供物质基础。
貉源阿留申病毒VP2和NS1蛋白的抗原性预测
吴艳虹, 赵永强, 韦韬, 章秀婷, 丛丽, 岳志刚, 肖家美, 邵西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399-14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3
摘要 ( 166 )   HTML( )    PDF (2429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和分析貉源阿留申病毒(RFAV) VP2和NS1蛋白的抗原表位特征,筛选阿留申病毒属较保守的B、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对RFAV的近全长基因组进行克隆及测序,对其VP2和NS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翻译后修饰位点和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修饰位点、抗原表位与其他阿留申病毒种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相对保守的修饰位点和抗原表位。结果显示,获得的RFAV基因组长4 327 bp,编码VP2蛋白的636个氨基酸,编码NS1蛋白的641个氨基酸。VP2和NS1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在阿留申病毒属内,VP2蛋白有3个保守的B细胞抗原表位,3个保守的T细胞表位,8个保守的翻译后修饰位点;NS1蛋白有1个保守的B细胞抗原表位,2个保守的T细胞抗原表位和7个保守的翻译后修饰位点。本研究成功克隆了RFAV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全面对RFAV的VP2、NS1蛋白抗原表位、翻译后修饰位点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在阿留申病毒属内的保守和变异特征,为阿留申病毒免疫研究提供参考。
副猪嗜血杆菌小鼠毒力和仔猪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李飞跃, 陈坤鹏, 丁文文, 薛云, 王臣, 司丽芳, 赵战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08-14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4
摘要 ( 215 )   HTML( )    PDF (4910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和13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共36株)进行BALB/c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菌株的LD50分别介于9.80×107~4.60×109、2.10×108~8.85×109、4.81×107~7.01×109和1.75×108~8.45×108 CFU;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13、4、12、5型,但仅在5型与13型菌株之间毒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仔猪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中不同菌株的毒力具有明显差异,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5、13、4、12型;但5型与4型(P=0.039)和12型(P=0.033)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13型差异不显著(P=0.241)。综合对比分析HPS的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可以得出3个结论:1)4种国内流行性血清型菌株的整体毒力由强到弱依次是5、13、4和12型;2)但同一血清型中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HPS的血清型与其毒力之间不具有相关性;3) HPS虽能致死BALB/c小鼠,但其毒力结果与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并不一致,表明其作为替代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
猪支原体肺炎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孙盼盼, 时建立, 彭喆, 王硕, 王妍, 吴晓燕, 徐绍建, 李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19-14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5
摘要 ( 206 )   HTML( )    PDF (2107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横向流动试纸条(LFD)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快速、特异,过程可视化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检测方法。针对猪肺炎支原体(Mhp)P36基因设计5套特异性引物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探针,进行LAMP扩增反应。将生物素标记的LAMP产物与FITC标记的探针进行特异性杂交,并使用横向流动试纸条完成扩增产物的检测。经优化,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65℃,反应15 min,从基因组DNA提取到LFD结果判断只需40 min左右,比常规PCR技术缩短近2 h。LAMP-LFD可特异性地检出猪肺炎支原体(Mhp),对猪鼻支原体(Mhr)及猪圆环病毒(PCV)等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灵敏性试验表明,LAMP-LFD对Mhp的检测灵敏度为1×100个拷贝DNA,是普通PCR的1 000倍。利用本方法可从采集的88份临床疑似病料样品中检测到64份阳性,国标PCR方法可检测到56份阳性,符合率可达90.9%。综上,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方法可特异、准确地应用于Mhp的检测,而且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仪器设备依赖性低、检测成本低、耗时短,适合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等使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有望发展成为Mhp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
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四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素春, 仲焕香, 姜楠, 姜利建, 潘子豪, 孙福亮, 刘华雷, 黄保续, 王楷宬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29-14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6
摘要 ( 190 )   HTML( )    PDF (1440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提高对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检测效率,及时发现疫病。本研究通过分析M基因以及H5、H7和H9亚型的H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相关探针和引物,建立了禽流感病毒(AIV)四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检测禽流感病毒(AIV)的同时,确定病原是否为H5、H7和H9亚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到10-5 ng·μL-1。采用该方法检测临床采集的13个活禽交易市场的384份禽咽喉和泄殖腔双拭子样品,经检测,其中有60份样品为流感病毒阳性,且全部是H9亚型,该结果与行业标准方法(NY/T 772—2013)检测结果一致,κ值为1(P<0.001)。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及H5、H7和H9亚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将在AIV快速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省松潘县牦牛体表蜱、高原鼠兔携带巴尔通体和无形体的PCR检测与进化分析
赫秀甜, 向阳, 袁东波, 阳爱国, 范小虎, 谭雄, 钟叶青, 郝力力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38-14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7
摘要 ( 170 )   HTML( )    PDF (2314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四川省松潘县牦牛体表蜱、高原鼠兔巴尔通体和无形体感染情况。采集牦牛体表的蜱和捕获高原鼠兔,对蜱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和高原鼠兔脾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巴尔通体rpoB和无形体16S rRNA基因,对PCR产物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及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确定蜱种类及蜱和高原鼠兔感染巴尔通体和无形体的种类及感染率。结果显示:在松潘县进安乡、山巴乡、下八寨乡各采集到蜱102、97和131只,共计330只,经鉴定均为青海血蜱。蜱巴尔通体仅检出1种巴尔通体,与B.melophagi亲缘关系最近,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率分别为16.7%、8.2%和18.3%,其中下八寨乡检出率显著高于进安乡(P<0.05);蜱源无形体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率分别为9.8%、12.4%和26.7%,下八寨乡检出率显著高于进安乡(P<0.01),检出的无形体均为1种,与牛无形体(A.bovis)亲缘关系最近;下八寨乡检出的鼠兔源巴尔通体与B.queenslandens亲缘关系最近,感染率为6.7%;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的鼠兔源巴尔通体与B.grahamii亲缘关系最近,感染率分别为8.7%、17.9%和13.3%,3个点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未定种Bartonella sp.(MN296294)和Bartonella sp.(MN296293)仅分别在进安乡和下巴乡检出;与蜱均检出无形体不同,高原鼠兔均未检出无形体。此外,蜱和高原鼠兔均未发现2种及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松潘县青海血蜱携带巴尔通体和无形体,高原鼠兔感染巴尔通体,且首次在高原鼠兔体内检测到疑似B.queenslandens的病原体,提示当地居民有感染这两类病原风险。
基础兽医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CD4+/CD8+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丹华, 郑世民, 刘晓静, 吕晓萍, 高雪丽, 刘超男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47-14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8
摘要 ( 187 )   HTML( )    PDF (3183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35天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28天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在第7~28天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局部淋巴组织哈德尔腺(Hader’s gland,HG)、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和盲肠扁桃体(caecal tonsil,CT)中ANAE+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GH、PP和CT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 转录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雏鸡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及细胞因子TNF-α转录持续升高与REV造成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性激素受体在子午岭黑山羊隐睾及正常睾丸中的分布比较
王乾梅, 袁莉刚, 李承晔, 杨洪早, 陈少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55-14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29
摘要 ( 188 )   HTML( )    PDF (8363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性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子午岭黑山羊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与隐睾症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方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了正常睾丸与隐睾的组织化学特点。特殊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隐睾组间质组织疏松,管腔面积明显减小,糖原含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增多。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 AR在正常睾丸组Leydig细胞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在各级生精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隐睾组中Leydig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表达明显减弱,且在精原细胞偶见表达;2) ER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Sertoli细胞偶见表达,各级生精细胞无表达;3) ER在隐睾Leydig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中均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4)统计结果显示,隐睾组AR的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ER的平均光密度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隐睾组AR与ER表达量比值基本接近1:1。子午岭黑山羊隐睾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较正常睾丸多,生精小管基膜主要成分以中性糖蛋白为主,酸性糖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影响精子的正常形成;隐睾组织精原细胞及Sertoli细胞ER与AR表达失常尤为明显,可为哺乳动物隐睾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临床兽医
连翘水提液体外对禽流感病毒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
赵冰倩, 罗畅, 刘健新, 李慧子, 张彭涛, 于相龙, 刘博洋, 宁章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51(6):  1466-14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30
摘要 ( 205 )   HTML( )    PDF (2430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估连翘体外抗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增殖及其介导炎症的效果,本试验制备了连翘水提液,首先采用CCK-8法测定了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安全浓度,并通过3种处理方法(药液预处理病毒后感染细胞、先感染病毒后给药、先给药后感染病毒)来筛选连翘水提液的最佳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使用TCID50法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的增殖情况,并采用qRT-PCR检测了炎症相关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最高安全浓度为4 mg·mL-1;先感染病毒后给药是最佳的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连翘水提液能显著降低H5N1和H9N2 AIVs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毒滴度,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相比,H5N1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SCYA4、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H9N2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IFN-β、IL-6和TNF-α的表达也有类似的下降趋势。这表明连翘能够抑制H5N1和H9N2 AIVs在DF-1细胞中的增殖,降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