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1-0. 
摘要 ( 94 )   HTML( )    PDF (505KB)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2-0. 
摘要 ( 95 )   HTML( )    PDF (400KB) ( 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3-0. 
摘要 ( 75 )   HTML( )    PDF (170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家禽重要性状的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现状
欧阳清渊, 胡深强, 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663-6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1
摘要 ( 306 )   HTML( )    PDF (1343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一个世纪的传统选育使家禽的各项生产性能接近表型选育极限,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新途径。自2004年第一个鸡的基因组草图发布以来,鸡、鸭、鹅等家禽的基因组参考序列在近年相继发布,且质量逐步提升。基于家禽高质量的基因组参考序列,研究学者进一步对家禽的重要性状展开了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加速了我们对家禽重要性状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在家禽基因组选择育种中应用筛选出有效的分子标记。本文就家禽的基因组参考序列研究、重要性状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胚胎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悦, 薛翔澜, 李晓波, 蒋琳, 浦亚斌, 何晓红, 马月辉, 赵倩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680-6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2
摘要 ( 192 )   HTML( )    PDF (744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染色质开放性是指核小体或转录因子等蛋白与真核生物染色质DNA结合后,对其他蛋白能否再结合的开放程度,这一特性能够反映转录活性。染色质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基因组开放染色质高效精准定位可为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介绍染色质开放性检测方法、染色质开放性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发育的关系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动物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遗传育种
METTL3基因表达水平与DON诱导IPEC-J2细胞损伤的关系
许写, 石东风, 吴嘉韵, 吴圣龙, 王海飞, 吴正常, 包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688-6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3
摘要 ( 208 )   HTML( )    PDF (4288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初步探究猪m6A甲基化酶METTL3基因表达水平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损伤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稳定干扰METTL3基因表达水平的IPEC-J2细胞系,用1 μg·mL-1 DON诱导METTL3干扰组和对照组猪肠上皮细胞4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活性氧(ROS)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6IL-12的表达水平产生了显著变化(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酶相关基因GPXsCuZn-SODCAT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提高,细胞总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METTL3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能一定程度地帮助IPEC-J2细胞抵抗因DON诱发的细胞凋亡和炎症。METTL3表达下调有利于缓解DON对于细胞损伤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为今后细致研究RNA甲基化修饰在仔猪抵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损害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初生和成年黑藏羊肉品质与肌纤维特性差异分析
周力, 高占红, 侯生珍, 杨葆春, 王志有, 桂林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00-7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4
摘要 ( 252 )   HTML( )    PDF (1710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放牧条件下不同年龄间黑藏羊肉品质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海自然放牧条件下体况良好的初生黑藏羊(平均体重(2.31±0.49) kg)和12月龄黑藏羊(平均体重(36.58±1.26) kg)各5只,依据年龄分为2组,即羔羊组(lamb)和成年羊组(adult)。通过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羔羊和成年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肌纤维类型及其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2组间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2)羔羊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均显著小于成年羊(P<0.05),而肌纤维密度则相反(P<0.05);羔羊Ⅰ型肌纤维数量比例和Ⅰ型、ⅡA型肌纤维面积比例均显著高于成年羊(P<0.05)。3)羔羊MyHC Ⅰ和MyHC Ⅱ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成年羊(P<0.05),而MyHC ⅡB型mRNA表达量则相反(P<0.05)。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藏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与抗氧化能力没发生显著变化,但肌纤维类型由氧化型向酵解型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山羊Zfy基因克隆分析及其敲除载体构建
黄敏, 谢晓刚, 何琪富, 曹旭阳, 董翔宸, 康健, 刘军, 权富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11-7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5
摘要 ( 221 )   HTML( )    PDF (3761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敲除Zfy基因的奶山羊成纤维细胞株,为进一步探索Zfy基因功能及性别调控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为对象,采集3只3月龄公山羊睾丸组织并提取总RNA。根据NCBI中预测的山羊Zfy基因mRNA序列信息(GenBank登录号:XM_018044893)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段克隆获得山羊Zfy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Zfy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山羊Zfy基因CDS区共设计了4条sgRNA,构建4个打靶载体并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利用T7E1酶切检验打靶载体的切割效率,通过嘌呤霉素筛选敲除Zfy基因的GFFs阳性单克隆细胞,经PCR扩增、测序检测突变率。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得到了长度为2 406 bp的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CDS区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山羊Zfy基因序列与马鹿、牛、绵羊的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的同源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山羊Zfy基因共编码80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0.37 ku,Zfy蛋白含66个磷酸化位点,等电点为5.66,亲水性较高,无信号肽,是一个结构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T7E1酶切发现,4个打靶载体均可发挥敲除活性,切割效率分别为12.31%、40.86%、31.52%、26.37%。选择切割效率最高的打靶质粒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能稳定靶向敲除Zfy基因的GFFs阳性细胞株,PCR测序检测突变率为23.9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并揭示了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成功构建了山羊Zfy基因CRISPR/Cas9敲除载体,并筛选出最佳敲除位点,获得了Zfy基因敲除的亚克隆细胞,为深入研究山羊Zfy基因功能及开发性别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ADIG基因启动子转录调控分析
唐林, 魏大为, 汪书哲, 雷召雄, 高晓茜, 王兴平, 马燕芬, 马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22-7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6
摘要 ( 203 )   HTML( )    PDF (2515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脂肪生成素基因(adipohenin,ADIG)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鉴定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及关键转录因子,以期阐明其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24±2)月龄)健康南阳公牛的心、肝、脾、肺、肾、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织中ADI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牛ADIG基因上游启动子区2 245 bp序列,构建6个pGL3-WT,与pRL-TK共转染293T细胞、原代脂肪细胞和3T3-L1细胞,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核心启动子区的关键转录因子。结果发现,ADIG基因在南阳牛肺(P<0.05)、肾(P<0.05)和皮下脂肪(P<0.05)组织中高表达;克隆得到2 245 bp及其6段缺失片段序列的ADI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成功构建了pADIG-1 621/+59、pADIG-1 288/+59、pADIG-850/+59、pADIG-589/+59、pADIG-321/+59和pADIG-79/+59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检测到牛ADIG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在-321/-79;生物信息学初步预测牛ADIG基因核心区域含有C/EBPα、PPARδ、CREB、STAT5和AP-2α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综上,牛ADIG基因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启动子核心区位于-321/-79,C/EBPα、PPARδ、CREB、STAT5和AP-2α等转录因子对ADIG基因转录活性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究ADIG基因在肉牛分子水平上的改良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东帕米尔高原地区藏兔群体遗传进化分析
周世玉, 米热姑丽·麦麦提, 刘鹏, 孟阳, 聂文悦, 滕培晨, 单文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31-7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7
摘要 ( 160 )   HTML( )    PDF (1928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东帕米尔高原地区极端环境对当地藏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的影响,为帕米尔高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技术测定东帕米尔高原地区藏兔的线粒体CO1与ND4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东帕米尔高原地区4个采样点37例藏兔样本的线粒体基因串联序列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总核苷酸多样性为(0.012±0.006),单倍型多样性为(0.935±0.021),均低于世界其他兔属物种如塔里木兔、欧兔,且海拔相对较高的藏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海拔相对较低的藏兔群体。ML树及中介网络图将全部藏兔分成3个枝Clade A-C,A枝中的样本包含了全部采样地的混合单倍型,B枝仅包含红其拉甫口岸的样本,C枝的样本在世界兔属物种系统发育树中与塔里木兔聚在一起。遗传分化方面,采样点中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口岸地区的藏兔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最大,乌恰县与阿克陶县两个地理种群间分化程度最小且基因流最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东帕米尔高原地区的藏兔遗传多样性较低,且未呈现出较强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红其拉甫口岸的藏兔受高原极端环境影响,在线粒体基因水平上与其他藏兔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可能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并且在部分藏兔样本中发现了与塔里木兔线粒体基因渗透现象。
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调控驴背最长肌嫩度的分子机制
李武峰, 关家伟, 邱丽霞, 孙瑜彤, 杜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43-7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8
摘要 ( 217 )   HTML( )    PDF (3621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探究驴肉嫩度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30头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33~36月龄的雌性广灵驴为研究对象,进行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依据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选择出8头驴并将其分为高嫩度组(HT,n=4)与低嫩度组(LT,n=4),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之后联合KEGG富集分析,构建相关网络互作图。转录组结果表明,在HT组和LT组中共发现有1 2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32个基因上调,421个基因下调。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以及细胞过程等多种途径;代谢组结果表明,在HT组和LT组中鉴定出22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的有154个,下调的有71个。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多个途径;联合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物在上述代谢通路中起到了关键调控作用,可作为驴肉嫩度的潜在候选基因及代谢物,为今后探究驴肉嫩度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驴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牦牛不同部位前体脂肪细胞分离鉴定及分化关键基因表达研究
王森, 师俊华, 王之盛, 胡瑞, 王俊梅, 薛白, 彭全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55-7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09
摘要 ( 215 )   HTML( )    PDF (6377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牦牛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研究模型,并检测两部位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量差异,为研究牦牛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采取5头18~22月龄健康麦洼公牦牛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胶原酶消化,分离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随后根据细胞来源将细胞分为肌内组和皮下组,对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生长曲线绘制、脂肪细胞油红O鉴定以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α、FASN、HSL的表达。结果表明,牦牛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离培养1 d时大部分为圆形,随培养时间增加,形态变为梭形;CCK-8结果显示生长曲线为正常的S型,并且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第4天生长速度显著高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REF-1表达为阳性,表明分离的细胞确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后形成含有圆形大脂滴的成熟脂肪细胞,脂滴经油红O染色呈红色,且检测关键基因均有表达;PPARγ、FASN、HSL表达量在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随分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肌内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C/EBPα表达量在分化前期逐渐增加(P<0.05),在分化后期表达量出现下降,肌内前体脂肪细胞FASNHSL表达量在第3天显著增加,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第6天才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分离了牦牛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成功诱导分化至成熟脂肪细胞,发现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HSL、FASN表达量在9 d分化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C/EBPα表达量在分化第6天之后显著下降,为进一步研究牦牛皮下和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规律提供了参考。
生物技术与繁殖
荷斯坦公牛X和Y精子核形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丁凤玲, 上官爱哨, 周扬, 丁瑞, 孙伟, 李喜和, 张淑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66-7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0
摘要 ( 300 )   HTML( )    PDF (3222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荷斯坦公牛X和Y精子核形态(包括精子大小和形状)及其差异,探究流式分选及分选后冷冻对公牛X和Y精子核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荧光显微镜拍摄15头年龄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公牛X和Y精子冷冻前后及新鲜精液分选前后共6类精子核图像,利用Image J插件Nuclear Morphology Analysis分析3.7万个精子核图像与形态相关的8个指标信息。结果显示,X和Y精子核形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公牛数量比例少于50%。流式分选后8头(8/11)公牛的精子核面积、周长和长度发生显著性变化,6头(6/11)公牛的精子核宽度发生显著性变化;流式分选后5头(5/11)公牛的精子核椭圆度、伸长度和规则度和3头(3/11)公牛的精子核圆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冷冻后11头(11/14)公牛的精子核面积和周长存在显著性差异,9头(9/14)公牛的精子核长度、10头(10/14)公牛的精子核宽度存在显著性差异;5头(5/14)公牛的精子核圆度有显著性差异,6头(6/14)公牛的精子核规则度、伸长度和椭圆度有显著性差异。冷冻前X和Y精子核大小具有显著差异的只有4头公牛,冷冻后精子核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公牛增加到了8头。本研究分析了大量精子核图像的形态信息,从而明确了流式分选和冷冻对荷斯坦公牛精子核大小有显著影响,冷冻对荷斯坦公牛Y精子核大小的影响程度高于X精子,该研究结果将为性控精子分选、精子冷冻等生产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对公牛生产性能和奶牛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牦牛NGF基因克隆及其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定位
邬建飞, 刘宇, 马瑶, 蒋旭东, 胡双阁, 龚三你, 字向东, 卢建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78-7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1
摘要 ( 153 )   HTML( )    PDF (8200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NGF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母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特性。本研究收集黄体期母牦牛的心、肝、脾、肺、肾以及胎牛期、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母牦牛的卵巢、子宫和输卵管(n=3),利用RT-PCR克隆牦牛NGF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分析NGF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利用免疫组化技术(IHC)定位NGF蛋白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牦牛NGF基因CDS区全长为726 bp,共编码24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NGF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牦牛首先与黄牛聚为一类,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高于87%,说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高度保守性。RT-qPCR结果显示,牦牛NGF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心、肝、肾、脾、肺、子宫和输卵管(P<0.01)。黄体期卵巢中NGF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胎牛期、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妊娠期子宫NGF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胎牛期和卵泡期(P<0.05);各时期输卵管的NGF mRNA表达差异不显著。IHC结果显示,NGF蛋白主要在牦牛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巢上皮层细胞中表达,且在颗粒层细胞表达最高;在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的黏膜上皮细胞也有表达。综上,牦牛NGF基因序列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在卵巢中表达量较高,可能在维持母牦牛卵巢机能和妊娠以及促进黄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营养与饲料
共轭亚油酸诱导的奶牛低脂乳症中脂肪球膜甘油磷脂的组成差异分析
杨静娜, 胡明月, 卢文燕, 黄啟雪, 未安琪, 王月影, 钟凯, 韩立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791-8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2
摘要 ( 179 )   HTML( )    PDF (1767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共轭亚油酸(CLA)诱导奶牛低脂乳症对牛乳脂肪球膜甘油磷脂含量的影响。选取体况相近、泌乳中期的1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试验期12 d,第1天至第6天每头牛饲喂基础日粮+CLA 400 g·d-1,第7天至第12天恢复为饲喂基础日粮,每天记录产奶量及采食量,分析乳成分及乳脂肪球(MFG)粒径参数,对1、7、12 d的乳样采用质谱分析甘油磷脂含量。结果表明,饲喂CLA处理前后对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及乳蛋白、乳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奶牛的乳脂率(P<0.05)。脂肪球表面积平均直径(D[3,2])、10%粒子体积径(Dv (10))和50%粒子体积径(Dv (50))的大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而比表面积(SSA)则是先升高后降低(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小粒径MFG比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而大粒径MFG比例则先减小后逐渐增大(P<0.05)。甘油磷脂分析发现,磷脂酰胆碱(PC 28:0、PC 30:0、PC 32:0、PC 34:1、PC 36:4和PC 38:5)和磷脂酰乙醇胺(PE 28:0、PE 30:0、PE 31:1e、PE 32:0、PE 32:2e、PE 33:2e、PE 34:0、PE 34:1、PE 34:2、PE 34:2e、PE 34:4e、PE 34:5e、PE 35:1、PE 35:3e、PE 35:5e、PE 36:2e、PE 36:4、PE 36:5e、PE 38:3、PE 38:4)的含量随着CLA处理前后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磷脂酰肌醇(PI)的含量增多。上述结果表明,CLA处理影响了奶牛乳脂肪球粒径和膜磷脂的含量和组成。
过瘤胃烟酸和胆碱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肝脂质代谢的影响
崔志洁, 姜惺伟, 吴登科, 雷新建, 曹阳春, 邓露, 姚军虎, 蔡传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02-8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3
摘要 ( 179 )   HTML( )    PDF (2209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rumen-protected niacin,RPN)和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肝脂质代谢的影响,为缓解奶牛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24头健康、胎次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2×2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头。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基础日粮)、烟酸组(RPN,基础日粮+18.4 g·d-1RPN)、胆碱组(RPC,基础日粮+60 g·d-1 RPC)、混合组(RPN×RPC,基础日粮+18.4 g·d-1RPN+60 g·d-1 RPC)。试验期为产前14 d到产后21 d。试验期记录奶牛产后每周体重和产奶量、犊牛初生重,并采集每周血样、产后14和21 d乳样,于产后21 d活体穿刺采集肝组织样品。结果表明,添加RPN和RPC对产后奶牛体重、犊牛初生重、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RPN和RPC可极显著提高血浆中烟酸(niacin,NA)、胆碱(choline,CH)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的含量(P<0.001);单独添加RPN和同时添加RPN和RPC可显著降低肝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RPN和RPC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显著提高血浆中VLDL的含量,降低肝中脂沉积,从而改善围产期奶牛肝和机体健康。
预防兽医
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
徐玲玉, 曹琛福, 李中圣, 陈俊宏, 柳腾飞, 王新凯,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13-8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4
摘要 ( 158 )   HTML( )    PDF (1159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ASFV p5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制备了针对p5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了阻断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评价。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0 μg·mL-1,抗原包被温度及时间为4℃过夜,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40,酶标单抗稀释度为1:1 000,被检血清作用时间为1 h,酶标单抗作用时间为3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0 min。经阴、阳性样品检测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当临界值阻断率≥ 55.2%时,判定为阳性,当阻断率<43.4%时,判定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判定为可疑。该方法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批内重复试验及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在10%以内。将该方法进行初步应用,并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进行符合性试验,两者的检测符合率为98%。综上表明,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ASFV临床样品的抗体检测。
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抑制基因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增殖
王一丹, 陈弟诗, 向华, 张焕容, 任玉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22-8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5
摘要 ( 128 )   HTML( )    PDF (3891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duck 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duIFITMs)和相关细胞因子在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感染早期的变化规律,以及duIFITMs对DHAV-3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DHAV-3感染早期雏鸭肝中m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Real-time PCR验证duIFITM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别用pEGFP-duIFITM1和duIFITM1-siRNA构建duIFITM1过表达和敲减的鸭胚肝原代细胞(duck embryo liver cell,DELC)模型,通过该模型评价了duIFITM1对DHAV-3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验证结果均表明,DHAV-3感染雏鸭后24和36 h duIFITM1显著上调(P<0.01),IFITM5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用DHAV-3感染duIFITM1过表达和敲减的DELC细胞,与对照组和敲减组相比在过表达细胞中,在48、60 h DHAV-3拷贝数和病毒滴度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211个与抗DHAV-3免疫反应相关分子和74条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经Real-time PCR检测,在攻毒后12和24 h肝中RIG-I和MDA5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在36 h上调到对照组的4.23倍(P<0.01)和3.61倍(P<0.05),这与IFN-α/IFN-β早期表达滞后的趋势也恰好一致。同时,感染早期IRF1和IRF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本研究首次探明duIFITM1对DHAV-3具有抑制作用,为以此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对抗病毒感染早期的多个关键免疫分子表达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分析,可为DHAV-3感染与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携带CRISPR/Cas9的重组腺联病毒对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效应
李兆龙, 张惠芳, 丰志华, 方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34-8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6
摘要 ( 131 )   HTML( )    PDF (7110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猪伪狂犬病的病原。目前,针对该病毒有较多成熟的商品化疫苗,但病毒变异频繁,因而在生猪养殖中伪狂犬病的发生仍然较为普遍。如何清除宿主体内野毒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所在。应用腺联病毒携载CRISPR/Cas9系统,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针对PRV的TK基因、gE基因和VP16基因进行剪切,减弱PRV毒力和复制能力,以期清除小鼠体内的PRV。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带有CRISPR/Cas9表达系统及相应sgRNA的pX601重组质粒(pXTK、pXGE、pXVP16);并包装成具有基因编辑功能的AAV-gE、AAV-VP16和AAV-TK病毒;经细胞水平和小鼠的感染试验,证实该方法能明显降低细胞和小鼠体内的PRV载量,并且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提高小鼠成活率,该治疗结果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该小鼠模型的研究结果为猪伪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借鉴。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LppA蛋白N末端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小鼠免疫效果分析
尹德晶, 吴燕, 岳筠, 杨鹏, 陈静, 王慧, 张双翔, 王开功, 程振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47-8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7
摘要 ( 149 )   HTML( )    PDF (546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 Mmc)贵州株的LppA蛋白N末端基因,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LppA,并对免疫效果进行分析,为防控羊支原体肺炎提供新思路。以构建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LppA(50、100、150 μg)、pVAX1空载体、无菌PBS分别免疫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占总细胞数比例的变化,攻毒试验评估对小鼠的保护效率,并采集小鼠肺制备切片以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空载体pVAX1组及PBS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pVAX1-Lpp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水平显著升高,脾细胞增殖能力更强,CD4+、CD8+ T淋巴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显著增多,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攻毒保护能力,肺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发病动物数量减少,其中100 μg的重组质粒pVAX1-LppA保护率最高,为80%。综上表明,Lpp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质粒pVAX1-LppA能激活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羊支原体肺炎的候选疫苗。
1株可裂解blaNDM-5mcr-1阳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
刘畅, 刘教, 陈进, 王勉之, 熊文广,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57-8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8
摘要 ( 106 )   HTML( )    PDF (294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离1株可裂解blaNDM-5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探究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控blaNDM-5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对分离出的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ZQ1,该噬菌体属于有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为10 min,裂解量为92 PFU·cell-1。在温度4~55℃、pH4~10条件下,该噬菌体都有较高的活性。其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有一定裂解作用,裂解率为25.5%。该噬菌体基因全长149 112 bp,GC含量为49.1%,共有184个ORF,其中70个ORF编码功能蛋白,有2个ORF编码tRNA,并未发现含有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经BLAST比对发现,噬菌体与Shigella phage phiSboM-AG3有92.37%的相似性,基于噬菌体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同源进化树结果可得结论,噬菌体vB_EcoM-ZQ1和与沙门菌噬菌体pSal-SNUABM-02的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提示,噬菌体vB_EcoM-ZQ1,生物学特性稳定,基因结构完整,为后续blaNDM-5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控奠定了一定前期基础。
单增李斯特菌双元调控系统hssS/hssR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安妮, 张钰, 方小伟, 梁雄燕, 刘晶, 杨玉莹, 方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67-8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19
摘要 ( 121 )   HTML( )    PDF (1550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可抵抗外界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酸、碱、渗透压和氧化应激。双元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适应环境的重要调控系统,为了探明双元调控系统HssS/HssR对单增李斯特菌抗应激能力及毒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10403S为亲本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hssS/hssR基因缺失株,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氧化应激(20 mmol·L-1 H2O2)条件下,缺失株ΔhssS/hssR的生长能力减弱;应激存活试验结果显示,在20 mmol·L-1 H2O2条件下应激处理1 h后,缺失株ΔhssS/hssR的生长率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小鼠巨噬细胞内吞及增殖试验结果显示,hssS/hssR基因缺失显著增强单增李斯特菌抗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P<0.01)并显著增强其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能力(P<0.05);鸡胚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亲本株的LD50为102.2,缺失株的LD50为101.4,且缺失株对鸡胚肝的定殖能力显著高于亲本株(P<0.01),表明hssS/hssR基因缺失能显著增强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综上表明,双元调控系统HssS/HssR介导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作用与毒力。
毒害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抗原EnGAM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蔡为民, 李文静, 王乐乐, 苏丁泽阳, 朱玉,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75-8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0
摘要 ( 129 )   HTML( )    PDF (2082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制备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配子体抗原EnGAM22单克隆抗体,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抗原rEnGAM22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预先建立的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4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命名为2F3和3D3;对单抗亚类和特异性进行鉴定,应用单抗识别天然蛋白和虫体定位。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亚类分别为IgG2a、IgG2b,纯化后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 000、1:64 000,能特异性识别重组抗原rEnGAM22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天然配子体蛋白;免疫荧光定位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能特异性识别大配子体的成壁体和卵囊壁,表明EnGAM22抗原参与卵囊壁的形成。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球虫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斯氏艾美耳球虫重组表面抗原SAG13和SAG14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初步观察
罗跃军, 任永军, 白鑫, 陈浩, 蒲家艳, 郑若愚, 肖洁,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83-8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1
摘要 ( 139 )   HTML( )    PDF (2853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斯氏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Es-SAG13和Es-SAG14的原核表达产物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Es-SAGs在未孢子化卵囊时期、孢子化卵囊时期、裂殖生殖时期和配子生殖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对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Es-SAG进行原核表达;然后将40只45日龄无球虫幼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rEs-SAG13免疫组和rEs-SAG14免疫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1 mL PBS、1 mL PBS、1 mL (100 μg·mL-1) rEs-SAG13、1 mL (100 μg·mL-1) rEs-SAG14,首免14 d后,同等剂量加强免疫,二免14 d后,除空白对照外经口感染1×104个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1,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并于感染21 d后剖检,并统计各组的卵囊排出量、相对增重、料肉比、肝指数和肝病变记分。结果显示:Es-SAGs在各阶段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SAG13、SAG14属于裂殖生殖阶段特异表达的成员,原核表达的rEs-SAG13和rEs-SAG14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感染后攻虫对照组出现兔肝球虫病典型症状,而免疫组症状不明显;rEs-SAG13免疫组和rEs-SAG14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分别达82.8%和51.9%;免疫组平均相对增重均显著大于攻虫对照组(P<0.05);rEs-SAG13免疫组与攻虫对照组的肝指数、肝病变记分差异均显著(P<0.05),而rEs-SAG14免疫组与攻虫对照组的肝指数、肝病变记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rEs-SAG13和rEs-SAG14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增重损失和卵囊排出,减轻肝病变,其中rEs-SAG13免疫保护效果更佳。
基础兽医
鼠伤寒沙门菌BaeSR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调控机制
张临, 卢芳, 付恒峰, 姜西迪, 魏祺灵, 漆彩丽, 高海侠, 李琳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894-9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2
摘要 ( 142 )   HTML( )    PDF (1592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eSR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中重要的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TCS),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探索BaeR过表达后,鼠伤寒沙门菌BaeSR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耐药调控机制,寻找BaeR潜在靶基因。首先表达BaeR蛋白并纯化与验证,选取从转录组学筛选到的与耐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ompWsodBtolCmdtDspymarR)作为BaeR潜在靶基因,结合LacZ报告基因融合试验及凝胶阻滞试验(EMSA)探究BaeSR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调控机制。结果显示:经纯化验证后,在28 ku处出现目的条带,表明BaeR蛋白成功表达。LacZ报告基因融合试验结果表明,BaeR过表达后可以正向调控ompWsodBtolCmdtDspymarR的表达。EMSA结果表明,BaeR蛋白可以直接结合到marR的启动子区,调控marR基因的表达。在鼠伤寒沙门菌中,BaeSR可以通过正向调控靶基因ompWsodBtolCmdtDspymarR的转录表达并直接调控marR的表达,从而影响菌株对FQs的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对TLR4缺失鼠的致病性研究
白江松, 张子卉, 连朋敬, 奚柳青, 李静云, 徐彤, 李鸿儒, 张钟方, 乔健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04-9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3
摘要 ( 150 )   HTML( )    PDF (4115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TLR4信号转导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通过使用Tlr4基因突变致正常TLR4信号转导缺失的C3H/HeJ小鼠,评估TLR4信号转导在调节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选用6~8周龄、雄性、TLR4缺陷型(C3H/HeJ)和SPF级野生型(C3H/HeN)的小鼠各21只,随机分为4组:C3H/HeN对照组、C3H/HeJ对照组、C3H/HeN感染组和C3H/HeJ感染组。将两个感染组的小鼠滴鼻感染致死剂量的铜绿假单胞菌。评估各组小鼠的存活率、临床症状,肺病变程度、肺细菌载量以及肺部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野生型C3H/HeN感染组小鼠相比,TLR4缺陷型C3H/HeJ感染组小鼠临床症状明显加重。其中,TLR4缺陷型C3H/HeJ感染组小鼠中位生存期更短;感染后8 h,C3H/HeJ感染组小鼠体温极显著低于C3H/HeN感染组(P<0.01),肺组织大体病变更严重,肺水肿程度显著高于C3H/HeN感染组(P<0.05);2)感染后8 h,TLR4缺陷型C3H/HeJ感染组小鼠肺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C3H/HeN感染组小鼠(P<0.01);3) TLR4缺陷型C3H/HeJ感染组小鼠肺细菌载量显著高于野生型C3H/HeN感染组(P<0.05)。综上,TLR4蛋白缺失显著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的致病性。
临床兽医
术苦芩总多糖对湿热泄泻仔猪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陶未来, 刘佳, 刘琼丹, 郝永峰, 胡宇, 朱兆荣,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13-9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4
摘要 ( 165 )   HTML( )    PDF (6632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术苦芩总多糖(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HPLC分析ZKQPs的单糖组成,体外抑菌试验研究ZKQPs体外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直接影响,同时建立仔猪腹泻模型,用白头翁散(PP)及3种剂量的ZKQPs (25、50和75 mg·kg-1)治疗腹泻仔猪,治疗结束后,收集小肠各段组织、盲肠内容物,对菌落进行鉴定与计数;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测定小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显示:ZKQPs一级结构主要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构成。在体外试验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肠道常见有害菌对ZKQPs敏感,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性。动物试验中,ZKQPs有效促进了腹泻仔猪肠道乳酸杆菌的生长,对致病大肠杆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50 mg·kg-1ZKQPs影响最为显著。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ZKQPs调节了腹泻仔猪菌群Alpha多样性,对肠道菌群在纲和属水平上有显著影响,腹泻仔猪芽胞杆菌纲、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梭菌纲相对丰度显著上升;ZKQPs治疗后芽胞杆菌纲、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上升且高于正常值,梭菌纲相对丰度极显著下降,显著改善了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仔猪腹泻时,小肠各段Th1细胞因子IL-2 mRNA水平上升(P<0.01),Th2细胞因子IL-4、IL-5 mRNA水平均下降;ZKQPs治疗后,腹泻仔猪小肠各段IL-2 mRNA水平下降,IL-4、IL-5 mRNA水平普遍上升,且不同细胞因子mRNA水平在小肠不同位置变化有所差异,50和75 mg·kg-1ZKQPs治疗后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综合分析50 mg·kg-1ZKQPs治疗腹泻仔猪对细胞因子mRNA水平影响最大。综上表明,ZKQPs在体外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变腹泻仔猪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改善菌群结构,同时调节肠道免疫反应,有效增强了仔猪抗腹泻能力。
风柜斗草提取物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改善小鼠肝脂质沉积症
王玥文, 蔡凤迎, 薛凯航, 华宝玉, 郭昌, 李焰, 邱龙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25-9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5
摘要 ( 165 )   HTML( )    PDF (6358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风柜斗草提取物(Sarcopyramis napalensis Wall extract,SNE)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与机制。本研究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置MCS组(MCD饲料的对照饲料组)、MCS+风柜斗草提取物组(400 mg·(kg·bw)-1)、MCD组、MCD+风柜斗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bw)-1),造模及药物干预6周。进行肝组织切片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以评估肝脂质沉积、肝纤维化以及肝抗氧化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激活情况,使用qRT-PCR技术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细胞间黏附分子-l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 (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 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LC-MS/MS技术进行肝组织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给予200、400 mg·(kg·bw)-1剂量的风柜斗草提取物时均可显著改善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脂肪变性,减少炎症簇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给予风柜斗草提取物100、200、400 mg·(kg·bw)-1时均可显著降低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血清中ALT和AKP的活力以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小鼠肝中GSH-Px的活力。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显示,风柜斗草提取物显著激活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组织AMPK;显著抑制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组织SREBP-1c、L-FABPFATP-3、FATP-4、ICAM-1、VCAM-1、MMP-2、TIMP-2的mRNA表达水平。肝脂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风柜斗草提取物显著降低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中甘油三酯(TG)、磷脂酰甘油(PG)以及神经酰胺(Cer)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鞘磷脂(SM)以及辅酶Q9相对含量。结果提示,风柜斗草提取物可通过AMPK/SREBP-1c途径抑制TG合成,以及通过抑制FATPL-FABP表达来减少肝对脂肪酸的摄取,从而改善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脂肪变性;通过提高MCD饲料饲喂的小鼠肝组织中SM和辅酶Q9相对含量以及降低Cer相对含量,改善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情况,进而改善MCD饮食诱导的小鼠肝炎症和纤维化,最终达到改善肝脂质沉积症的作用。
氟马西尼联合肾上腺素对钩吻中毒的解救作用
李玉娟, 肖宁, 贾文丹, 李霞荣, 郑晓峰, 孙志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38-9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6
摘要 ( 122 )   HTML( )    PDF (1878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氟马西尼联合肾上腺素对钩吻中毒大鼠的解救效果,并验证钩吻可能的毒性作用靶点,为钩吻中毒机制探讨及解救钩吻中毒病例提供参考。构建钩吻大鼠中毒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氟马西尼解救组、肾上腺素解救组、联合用药(氟马西尼+肾上腺素)解救组,记录各组大鼠中毒及死亡情况,并监测各组大鼠血压、心率,评价各组药物的解救效果。采用分子对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预测钩吻主要毒性物质钩吻素己与解救药物作用的靶点,阐释其可能的解毒机制。结果显示:钩吻灌胃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25 g·kg-1,氟马西尼联合肾上腺素使用时对钩吻中毒的大鼠有显著的解救效果,存活率由25%提高到92%(P<0.01),且平均中毒症状出现时间由16.56 min延长至25.98 min (P<0.01),平均死亡时间由40.13 min延长至58.05 min (P<0.01),解救效果显著高于氟马西尼和肾上腺素单独解救组。联合用药组还可显著缓解中毒所致的大鼠血压、心率下降的临床表征。分子对接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氟马西尼与钩吻素己都与GABAA受体同一活性位点有较好的结合效果,且氟马西尼的结合能-85.47 kJ·mol-1,强于钩吻素己结合能-77.15 kJ·mol-1。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钩吻素己可显著延长GABAA受体离子通道的开放时间,而氟马西尼可拮抗此作用。综上所述,氟马西尼和肾上腺素联合使用对钩吻中毒大鼠具有明显的解救效果,钩吻神经毒性靶点与氟马西尼作用的GABAA受体密切相关,肾上腺素对调节中毒所致的血压下降起到关键作用,联合用药可起到标本兼治效果。
电针百会穴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影响的研究
周轲, 牛淳, 刘文娟, 姚万玲, 纪鹏, 华永丽, 魏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47-9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7
摘要 ( 143 )   HTML( )    PDF (2451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电针百会穴对脾虚泄泻大鼠的影响。选取64只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百会组和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造模组以灌胃番泻叶浸液造模,待造模组出现脾虚泄泻症状后,百会组电针百会穴,阳性对照组灌胃蒙脱石散,持续2周。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所有大鼠的症状体征、体质量和腹泻指数。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D-木糖、淀粉酶(amylase,AMS)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剖取脾和胰腺,并测定脾脏和胰腺指数。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型消瘦,神情呆滞,被毛杂乱,不愿走动,排水样稀便,稀便通常黏附于肛周及尾巴。电针百会穴可逐渐恢复大鼠的一般行为状态,显著提高雄性大鼠体质量(P<0.05);降低脾虚大鼠的腹泻指数(P<0.05);升高血清中D-木糖及AMS含量(P<0.05);降低血清IL-2、IL-12、TNF-α含量(P<0.05)。综上表明,电针百会穴可以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的症状体征,升高体质量、调节脏器指数、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及缓解炎症情况,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为临床治疗脾虚泄泻提供方便快捷的治疗手段,也可为研究百会穴的功效及其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简报
免疫荧光检测绵羊体外受精胚胎Oct4、Cdx2表达研究
毛林军, 陈莹, 雷熙, 彭新荣, 齐·阿拉达尔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56-9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8
摘要 ( 140 )   HTML( )    PDF (3049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ct4基因和Cdx2基因是附植前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并最终调控了胎儿和胎盘的发育,也在胚胎妊娠识别和附植时调控了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T)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绵羊胚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了Oct4在早期胚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受精卵和早期卵裂胚中未检测到Oct4蛋白;16~32细胞期桑葚胚部分细胞表达Oct4蛋白;Oct4与Cdx2基因在绵羊囊胚滋养层细胞中存在共表达。
4℃液态保存对奶山羊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韩亚雯, 赖贞霖, 张梦美, 赵慧英, 刘腾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64-9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29
摘要 ( 138 )   HTML( )    PDF (3750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4℃液态保存中奶山羊精子超微结构变化,为阐明影响奶山羊精子液态保存质量的相关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采集关中奶山羊精液进行4℃液态保存,伊红染色检测保存至0、24、48、72、96、120和144 h的精子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0、48、96 h的精子超微结构。伊红染色检测结果发现,精子活率随液态保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超微结构显示,0 h时,精子形态结构正常、顶体完整光滑、精子尾部线粒体鞘结构完整,线粒体排列规则、形态大小正常;48 h时,部分精子出现尾部断裂卷曲、核膜膨胀折叠和线粒体肿胀等结构损伤;96 h时,部分精子出现顶体破损、主段断裂、核崩解碎裂、线粒体缺失和排列混乱等损伤。48与96 h均有部分精子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特征,如:核表面针状突起、囊性空泡和凋亡小体。以上结果表明,4℃液态保存过程中,奶山羊精子出现结构损伤,部分精子具有典型凋亡形态特征,精子活率逐渐下降,提示奶山羊精子结构损伤导致活率下降。
蜱携带牛丙型肝炎病毒新亚型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郭銮英, 王妮娜, 李杭远, 纪雨霏, 马骏, 裴明超, 邵建伟, 刘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72-9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30
摘要 ( 133 )   HTML( )    PDF (1036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提高新发现的牛丙型肝炎病毒毒株——广东湛江毒株(bovine hepacivirus-GDZJ,BovHepV-GDZJ)的检测及诊断能力,初步了解广东地区蜱携带BovHepV-GDZJ的情况,本研究结合宏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及PCR技术,针对高通量测序结果中丰度高的基因区域,设计该病毒的巢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巢式PCR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建立检测BovHepV-GDZJ的特异性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对该病毒标准质粒最低检测值为6.8 copies·μL-1;对沙粒病毒等蜱携带的常见病原均无反应;应用此方法对115份广东湛江的蜱样品进行了检测,测序结果显示,该批蜱携带BovHepV阳性率为46.08%(53/115)。本研究首次在蜱中检测到BovHepV,揭示了BovHepV可能的传播途径,并建立了一套针对BovHepV-GDZJ株的特异性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广东地区检测和预防BovHepV提供技术帮助,也为控制BovHepV的流行提供参考。
犬源牛犬细小病毒和犬圆环病毒二联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于永乐, 姚延珠, 韩先杰, 张传美, 秦志华, 杨瑞梅, 张洪亮, 刘维全, 单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78-9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31
摘要 ( 137 )   HTML( )    PDF (1085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犬源牛犬细小病毒(CBoV)和犬圆环病毒(CCV)的二联PCR检测方法,并对两种病毒病当前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分别将已发表的CBoV和CCV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选择高同源区段,应用Primer Primier 5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170 bp (CBoV)和239 bp (CCV)。分别提取CBoV和CCV重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二联PCR扩增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CBoV和CCV的二联PCR检测方法。并对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二联PCR最低检测限度为3.0 pg总DNA,而对犬细小病毒2型、犬瘟热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送检的30份病料进行检测,其中,4份为CBoV阳性,3份为CCV阳性,未检测到混合感染。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CBoV和CCV二联PCR诊断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好,可用于临床犬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靶向cofilin2基因RNAi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增殖的影响
王微, 华敏, 张芸, 李涛, 张黔东, 袁阳, 程振涛, 文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83-9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32
摘要 ( 99 )   HTML( )    PDF (1533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cofilin2基因的表达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增殖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已获得的鸭源cofilin2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F434775),设计出4对shRNA序列,插入载体中,并转染到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经FQ-PCR方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筛选出具有较高干扰效率的shRNA序列,用干扰效率较高的shRNA序列转染到鸭胚成纤维细胞中抑制cofilin2基因的表达,再检测cofilin2在DEV复制过程中表达情况。结果显示:4对shRNA干扰质粒经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构建的4对shRNA干扰质粒均成功转染并得到表达;4对干扰质粒沉默率分别为4.96%±0.78%、41.12%±2.94%、17.55%±2.07%、54.02%±1.73%,以cofilin2-86的沉默效率最高;cofilin2-86转染到鸭胚成纤维细胞,经DEV感染不同时间,其DEV核酸表达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靶向cofilin2基因RNA干扰在DEV复制和增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海兰灰蛋鸡患输卵管囊肿对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敖蕊, 许晨远, 朱崇淼, 姚文, 郑卫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3):  990-9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3.033
摘要 ( 192 )   HTML( )    PDF (3016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兰灰蛋鸡患输卵管囊肿对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取同一饲养环境下的54周龄海兰灰蛋鸡16只,分为对照组(CTR,n=9)和输卵管囊肿组(CFT,n=7)进行屠宰并采集血清样品,测定蛋鸡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1)输卵管囊肿组蛋鸡的活重和屠体重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屠体率显著升高(P<0.05),但全净膛率极显著降低(P<0.01)。2)输卵管囊肿组蛋鸡盲肠指数、十二指肠重、空肠重和回肠重及对应的器官指数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盲肠重、卵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输卵管囊肿组蛋鸡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4)输卵管囊肿使蛋鸡肺、卵巢及输卵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如肺广泛性出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色渗出物;卵巢皮质区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膨大部出现绒毛断裂,浆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等。综上所述,输卵管囊肿显著影响了蛋鸡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极显著升高了血清ALT和AST活性,降低血清ALP活性;并造成蛋鸡肺、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