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 
摘要 ( 68 )   HTML( )    PDF (5055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2-0. 
摘要 ( 73 )   HTML( )    PDF (387KB) ( 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3-0. 
摘要 ( 36 )   HTML( )    PDF (168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Hox基因家族及其对动物脊椎形成的影响
李桃桃, 金美林, 费晓娟, 王慧华, 陆健, 狄冉, 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999-10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1
摘要 ( 229 )   HTML( )    PDF (817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ox基因编码保守的转录因子,它们控制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骨骼模式。它们在受限的区域表达,并调节特定椎骨的形态。从最初在果蝇中发现该基因家族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不断更新的研究使人们对Hox基因在脊椎动物中轴骨骼模式化中的作用有了新见解。本文综述了Hox基因在建立轴向形态中的遗传学和胚胎学发现,以及这些综合结果如何影响目前对脊椎动物Hox调控的理解。便于今后对动物的脊椎形态及数量变异进行研究。
牛发情特异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董智豪, 张秋雪, 郭冠华, 段晨莹, 赵羚均, 白俊艳,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10-10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2
摘要 ( 198 )   HTML( )    PDF (773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情鉴定一直无法突破安静发情鉴定瓶颈,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产业发展。关于信息素的研究为通过仿生学办法促进母牛发情鉴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对公、母牛交配的观察显示,公、母牛交配前发情母牛间都存在明显的性嗅反射,这表明除性器官的感官刺激外,公、母畜间还存在较强的信息素交流,这种方式早已在蜜蜂、蚕蛾等物种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本文对牛粪便、尿液、阴道黏液、乳汁、唾液等来源信息素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希望为深入揭示发情牛信息素分泌规律提供参考,以推动及时准确无侵入式母牛发情鉴定技术的研发。
乳源外泌体研究进展
丁军, 付子琳, 和俊豪, 段晓微, 马露, 卜登攀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19-10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3
摘要 ( 203 )   HTML( )    PDF (1029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在各种类型的细胞外囊泡中,外泌体作为一个载体可以携带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内含物,而这些内含物的分拣是一个受调控的、非随机的过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乳源外泌体通过消化道被吸收后,可以促进幼畜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同时还参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将对外泌体的产生及功能、乳源外泌体的结构、乳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以及乳源外泌体的应用加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乳源外泌体奠定基础。
牛腺病毒3型的研究进展
何姝凡, 岳华, 汤承, 刘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30-10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4
摘要 ( 319 )   HTML( )    PDF (2357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BAdV-3)为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的成员,为无囊膜包裹的线性双链DNA病毒,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就BAdV-3的生物学特性、流行情况、致病性、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科学研究以及BAdV-3相关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
CD163基因的单碱基编辑研究
赵为民, 王慧利, 曹少先, 郭日红, 王泽平, 陈哲, 徐奎, 付言峰, 李碧侠, 任守文, 程金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41-10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5
摘要 ( 171 )   HTML( )    PDF (2057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YE1-BE3-FNLS载体对猪的CD163基因进行C>T的单碱基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TAA,从而导致CD163基因翻译的提前终止。利用网站在猪CD163基因的第7外显子筛选到高效率的sgRNA序列使其符合C5位点,并且C5后续的两个碱基为AA,CAA与起始密码子ATG之间的碱基数为3的整数倍。PCR扩增CD163-sgRNA和YE1-BE3-FNLS载体中的APOBEC-Cas9n-UGI片段,通过体外转录形成CD163-sgRNA和APOBEC-Cas9n-UGI mRNA。体外培养猪卵母细胞并进行孤雌激活,利用显微操作仪对孤雌胚胎进行CD163-sgRNA和APOBEC-Cas9n-UGI mRNA注射,待胚胎发育至桑椹胚和囊胚阶段,提取胚胎基因组DNA对单碱基编辑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在49个候选sgRNA中成功筛选出一个CD163-sgRNA,利用PCR成功扩增了CD163-sgRNA和APOBEC-Cas9n-UGI片段,注射CD163-sgRNA和APOBEC-Cas9n-UGI mRNA后的猪孤雌胚胎发育到2~4细胞期。挑选注射的20个2~4细胞期胚胎经过PCR扩增与产物测序后发现有12个胚胎的CD163基因的第7外显子的预期位点C (num1479)>T,单碱基编辑效率约60%。对CD163-sgRNA的off-target分析发现,在错配3个碱基的情况下该CD163-sgRNA有5个off-target区域,对这5个区域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后发现都没有发生C>T的突变。本研究利用YE1-BE3-FNLS工具在胚胎水平上对猪的CD163基因进行了单碱基编辑,成功使得该基因第7外显子预期位点(num1479) C变为T,从而使得密码子CAA变为TAA,可提前终止CD163基因的翻译。
利用50K芯片解析和田羊和策勒黑羊的遗传规律
张成龙, 郑浪漫, 刘春洁, 高庆华, 刘书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51-10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6
摘要 ( 173 )   HTML( )    PDF (2649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和田羊和策勒黑羊遗传规律的不同,筛选优异基因及其分子标记,推动新疆南疆绵羊品种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分别选取健康、成年和田母羊84只、策勒黑羊41只,采集耳组织,放入75%的酒精。基于酚氯仿法提取DNA,经电泳和核酸仪检测,制备Illumina Ovine SNP50芯片。用Plink1.07对基因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质控标准:剔除检出率小于9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 5%、哈代温伯格平衡P<1×10-6的SNPs。对两个品种进行PCA群体分类,HapFLK分析取前1%的P值所对应SNPs,经过绵羊基因组Oar_v4.0注释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1)和田羊和策勒黑羊经不同程度的选育后,在遗传结构上存在差异,但与藏羊群体相比,二者的分化程度不高。2)获得候选基因167个。基于和田羊和策勒黑羊在生产性能的差异,在基因组水平对两个品种的遗传规律进行解析,发现绵羊毛生长相关的基因有KRT82、KRT84等;毛色相关的基因KIT等;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AMHR2SP1OARDACVR1B、ADIPOQ等;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基因PDGFRAADIPOQ等。通过基因组选择性清扫的方法,对和田羊和策勒黑羊在不同生产性状进行基因组水平差异解析,发现两个品种在毛质性状、毛色、尾型上存在差异,而繁殖相关性状差异较小。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绵羊基因组芯片比较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遗传结构的不同,寻找了相关的优异基因,为南疆地区绵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山羊RPL26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张浩, 王永, 李艳艳, 罗成, 李鑫, 李志雄, 朱江江, 林亚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64-10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7
摘要 ( 229 )   HTML( )    PDF (4077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山羊RPL26基因序列并对其在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山羊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进行探究。本研究以1周岁简州大耳羊公羊作为试验对象(健康生长状态良好,体重约50 kg,n=3),利用RT-PCR等方法克隆RPL26序列,对基因及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山羊各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qPCR方法构建组织表达谱;利用双酶切方法构建RPL26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过表达RPL26,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和Bodipy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qPCR检测过表达效率及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阐明其对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获得山羊RPL26序列544 bp,CDS区为438 bp,编码蛋白质为带负电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RPL26在山羊各组织广泛表达,其中以腹部皮下脂肪和背部皮下脂肪表达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过表达RPL26,肌内脂肪细胞的脂滴明显增多,油红O染色OD值极显著上升;qPCR结果显示,Pref1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PPARγ等成脂标志基因及LPL等脂代谢标志基因的表达都极显著上升(P<0.01)。本研究克隆获得了山羊RPL26序列544 bp,CDS区为438 bp,在腹部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RPL26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有着正向调控作用。
过表达circNMT1促进水牛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冯雪, 赵金辉, 汪书哲, 黄洁萍, 魏雪锋, 史远刚, 马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77-10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8
摘要 ( 159 )   HTML( )    PDF (4887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定非编码RNA circNMT1,明确其组织和细胞的表达模式,以及探究过表达circNMT1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试验以30月龄中国沼泽水牛(信阳水牛,n=3)的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以及3T3-L1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对circNMT1进行鉴定、细胞定位并明确其时空表达模式。进一步分别将其过表达到3T3-L1和水牛前体脂肪细胞中,利用形态学方法及定量方法检测过表达后脂滴累积情况,同时采用qRT-PCR检测脂肪标志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circNMT1是真实存在且稳定表达的circRNA,在水牛前体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表达,且在脂肪组织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中高表达(P<0.001)。功能获得性试验表明,在3T3-L1细胞和水牛脂肪细胞,circNMT1显著促进脂肪细胞的脂滴积累,并且显著提高成脂标志基因PPARGC/EBPαFABP4的相对表达水平(P<0.01)。circNMT1可能是水牛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控因子,这为circNMT1在水牛脂肪细胞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新见解。
泌乳阶段和处理温度对驴乳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王涵, 胡玉玲, 赵晨坤, 杨志鹏, 曾申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89-10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09
摘要 ( 115 )   HTML( )    PDF (845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驴乳中溶菌酶活性与母驴泌乳阶段和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取新鲜牛、羊和驴乳进行乳中溶菌酶活性的比较。为了探究泌乳阶段和泌乳水平对乳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将4~9岁母驴根据日均产奶量水平分为低(400 g以下)、中(400~1 000 g)、高(1 000 g以上)3组,每组随机挑选3头共9头试验动物,连续观测第3~10泌乳月驴乳中的溶菌酶活性,每月定期连续取样7 d。最后将5个取样日当天取得的混合驴乳分为6份,一份为生乳不做处理,其余5份分别于62℃加热30 min,72、77、82、87℃分别加热15 s,冷却后检测溶菌酶活性,研究处理温度对乳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驴乳中溶菌酶活性(12 367 U·mL-1)显著高于牛(334 U·mL-1)、羊乳(233 U·mL-1)(P<0.05);母驴分娩后第8个月分泌的乳汁中溶菌酶活性最高(14 383 U·mL-1);在生乳的加工过程中,62℃灭菌30 min对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而72~87℃灭菌15 s显著降低了溶菌酶活性(P<0.05)。与牛、羊乳相比,驴乳具有较高的溶菌酶活性,低温长时间灭菌不影响乳中的溶菌酶活性。
MEI1基因可变剪切事件对蒙古马精子生成的调控作用
崔迎迎, 芒来, 李蓓, 特日格乐, 赵一萍, 任秀娟, 宋连杰, 苏少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096-11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0
摘要 ( 129 )   HTML( )    PDF (5829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发生可变剪切事件的MEI1基因对蒙古马精子生成的调控作用,实现利用分子调控技术提高马的精子数量和精液品质,有效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遗传进展,促进种群繁衍。本研究以两岁蒙古马的睾丸支持细胞(SC)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未发生外显子跳跃(exon skip,ES)事件的MEI1-1-pIRES2-EGFP重组质粒和发生ES事件的MEI1-2-pIRES2-Dsred重组质粒,并分别转染睾丸支持细胞;每组3个重复,分别在转染0、24、48、72 h时用CCK-8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及活性;G418抗生素筛选转染细胞;收集转染细胞并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后qRT-PCR检测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等。成功构建了MEI1-1-pIRES2-EGFP载体和MEI1-2-pIRES2-Dsred载体,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试验检测到载体构建成功并绘制重组质粒质谱图;CCK-8检测发现转染两种质粒的细胞在转染48 h时细胞活性最高、增殖情况最好且MEI1-2-pIRES2-Dsred转染的细胞活性最高;经G418筛选转染细胞发现转染效率增加;检测结果发现,减数分裂通路部分基因(BUB1、CUL1、CCNB1、PPP2R5C、CCNB2等)及支持细胞信号通路中调节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部分因子(ARID4A、FSHGDNFStra8、NRG1等)在两类细胞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均在转染MEI1-2-pIRES2-Dsred质粒的SC内表达量高。结果表明,发生ES事件的MEI1基因更有利于调控减数分裂及精子发生,为探索可变剪切事件影响蒙古马精子生成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物技术与繁殖
母猪妊娠早期血液中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祁梦凡, 谢苏, 高若男, 孙义姗, 孙晓梅, 和军飞, 鲁慧文, 卢世豪, 陈鑫, 李清春, 黄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09-11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1
摘要 ( 151 )   HTML( )    PDF (2656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母猪妊娠早期外周血液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寻找潜在的母猪妊娠早期生物标志物,本试验采集了8头健康、生产表现正常且体况相近的配种后15 d妊娠与非妊娠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外周血液,分离蛋白,利用iTRAQ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胚胎附植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用ELISA验证其表达情况,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到配种后15 d妊娠与非妊娠母猪外周血中的24个差异表达蛋白(妊娠母猪中19个上调,5个下调),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p53、MAPK、Estrogen和mTOR等重要信号通路。ELISA结果验证其表达趋势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ROC曲线分析发现,配种后15 d血液中的FLNC、ADIPOQ、HP和TERF2以及FLNC-ADIPOQ、ADIPOQ-HP联合使用均可作为母猪早期妊娠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且准确性与特异性较好。本研究鉴定了配种后15 d母猪血液中差异表达蛋白,且发现FLNC、ADIPOQ、HP和TERF2可作为母猪妊娠早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为母猪胚胎附植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猪子宫腔液外泌体来源的TIMP2蛋白对胚胎附植的影响
匡婧靖, 贺艳娟, 胡群, 顾婷, 吴珍芳, 蔡更元, 洪林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22-11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2
摘要 ( 146 )   HTML( )    PDF (4122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子宫腔液外泌体来源的TIMP2蛋白对妊娠早期胚胎附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妊娠第9天(n=3)和第12天(n=3)大白猪子宫腔液外泌体,利用Western blot (WB)检测外泌体中TIMP2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试验研究TIMP2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定位。进一步用外泌体与猪胚胎滋养层细胞(porcine trophoblast,PTr2)共培养试验研究外泌体对TIMP2蛋白的靶向运输作用,最后在PTr2细胞中干扰和超表达TIMP2基因,利用CCK-8、EdU及划痕试验研究TIMP2蛋白对PTr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通过超速离心法成功分离到子宫腔液外泌体,其粒径主要分布在30~150 nm之间,WB试验结果表明,妊娠第12天猪子宫腔液外泌体中TIMP2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外泌体与滋养层细胞共培养试验表明,TIMP2蛋白能通过外泌体靶向运输到滋养层细胞。免疫组化结果发现,TIMP2蛋白在子宫内膜和胚胎中均表达,且在妊娠第12天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妊娠第9天(P<0.01)。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发现,干扰PTr2中的TIMP2基因,细胞增殖能力极显著增强(P<0.01),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超表达该基因,细胞增殖能力极显著减弱(P<0.01),迁移能力也显著减弱(P<0.05)。以上结果表明,子宫腔液外泌体来源TIMP2蛋白可能由母体子宫内膜所分泌,并能通过外泌体靶向进入胚胎滋养层细胞调控其增殖和迁移,从而影响胚胎附植。
RFRP-3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贾金美, 冯建豪, 阳美霞, 张羽芳, 张虹亮, 王水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33-11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3
摘要 ( 149 )   HTML( )    PDF (1748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RFRP-3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从屠宰场收集健康母猪的卵巢中挑取的GV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3组,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0-6和10-8mol·L-1 RFRP-3培养猪卵母细胞44 h后统计各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在后续试验中将收集到的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和10-8 mol·L-1 RFRP-3培养猪卵母细胞44 h,观察猪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情况并计算各组的卵丘扩展指数和各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利用qRT-PCR检测卵丘扩展因子(PTGS2、HAS2、PTX3)、卵母细胞分泌因子(GDF9、BMP15)和周期蛋白相关基因(CCNB1和CDK1)的表达变化;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MPF和cAMP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孕酮和雌激素的浓度,每组卵母细胞量不少于100枚,每个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8mol·L-1 RFRP-3培养猪卵母细胞可极显著降低卵母细胞的成熟率(P<0.01);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卵丘扩展指数发现,试验组中卵丘扩展无明显变化(P>0.05),但卵丘扩展因子(PTGS2、HAS2、PTX3)的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RFRP-3可以极显著降低猪卵母细胞MPF的含量(P<0.01),对cAMP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RFRP-3可促进GDF9(P<0.01)和BMP15(P<0.05)的表达,抑制CCNB1(P<0.05)和CDK1(P<0.05)的表达;同时试验组培养基中孕酮、雌激素的浓度也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RFRP-3通过调控猪卵母细胞成熟相关因子和卵丘扩展因子的表达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本研究为阐明RFRP-3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调控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营养与饲料
高脂高糖饮食对小型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田威龙, 司景磊, 刘笑笑, 綦文晶, 陈奎蓉, 程锋, 李月月, 吕冬玲, 梁靓, 高九昱, 奉玲丽, 莫家远, 兰干球, 梁晶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43-11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4
摘要 ( 179 )   HTML( )    PDF (3437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能饮食是肥胖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高脂高糖饮食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变化并筛选与肥胖发展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本研究以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N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HFD组),进行为期30 d的饮食干预,分别在干预0、7、15和30 d时收集粪便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高脂高糖饮食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FD组个体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普遍低于CN组,高脂高糖饮食改变了小型猪肠道微生物的结构;随着高脂高糖饮食干预时间的增加,观察到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总体变化趋势:在门水平,HFD组个体肠道微生物中Firmicutes丰度增加而Bacteroidetes丰度逐渐下降;在属水平,HFD组中Lactobacillus丰度逐渐减少而Ruminococcus丰度则不断升高;CN组和HFD组之间存在一些显著差异的肠道微生物,其中g__Lactobacillusg__norank_f__p_251_o5和g__unclassified_c__Bacilli等12个菌群在CN组显著富集,g__Peptococcusg__Collinsellag__Senegalimassilia等8个菌群在HFD组显著富集,可能是与肥胖发生相关的潜在微生物;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微生物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均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淀粉与蔗糖的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以及糖酵解和糖异生等方面。本研究发现,高脂高糖饮食降低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微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存在一定菌群失调的现象,发现了与肥胖发展密切相关的潜在微生物。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健康三益菌对肉鸡脂质代谢的影响
张利环, 贾浩, 王燕飞, 张若男, 刘璇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54-11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5
摘要 ( 165 )   HTML( )    PDF (2153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健康三益菌调控肉鸡脂质代谢的主要基因和通路,阐明其影响脂质代谢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选取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正常饮水,益生菌组在饮水中添加1%健康三益菌复合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1∶1∶2),试验期为42 d。测定肉鸡肉质品质,并对回肠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健康三益菌组肉鸡腹脂率和剪切力有降低趋势,胸肌率和肌内脂肪有增加趋势(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与脂质代谢相关显著差异基因有12个,较对照组而言,益生菌组中LPLPLIN1、GOS2、FABP4、RBP7、THRSPFABP3、SCDTHEM4和CYP2C18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YP7B1和GGT5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对脂肪酸的反应、乳糜微粒重构、对脂质的反应、白脂肪细胞分化和长链脂肪酸结合等GO条目以及甾类激素生物合成、PPAR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等相关的重要通路。结果表明,健康三益菌可以通过调控脂肪沉积、转运、分解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通路来影响肉鸡脂质代谢,可能降低腹脂含量,促进肌内脂肪沉积。
预防兽医
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145和153位抗原位点变异分析
陈子轩, 张楠, 胡群, 全柯吉,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65-11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6
摘要 ( 180 )   HTML( )    PDF (3664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易发生抗原漂移,但识别我国H9N2亚型AIV流行株抗原差异性的关键抗原位点还不清楚。选取两株血凝抑制(HI)效价高的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2E4与2D6对A/Chicken/Shanghai/F/1998(H9N2)毒株施加抗体压力制备单抗逃逸突变株,鉴定抗原位点;利用单抗对2017—2019年H9N2亚型AIV代表株进行HI抗原谱分析,确定抗原位点与基因分型关系;分析我国H9N2亚型AIV相应抗原位点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单抗2E4与2D6分别识别HA头部的145位和153位抗原位点;2017—2019年华东地区H9N2亚型AIV分离株根据HA基因遗传进化树可分为Group 1和Group 2两大分支,Group 1代表株与两株单抗反应性好,而Group 2代表株与两株单抗反应性差,序列分析发现已发生S145D (16/16)和D153G (15/16)的突变;通过对我国1996—2021年禽源H9N2亚型AIV HA蛋白位点自然突变率分析发现,含HA蛋白145D和153G的毒株占比分别上升至68%和66%,成为优势流行株。单抗2E4可用于当前H9N2亚型AIV的抗原分型,抗原位点145位是鉴别Group 1和Group 2抗原群差异的分子靶标之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万颖, 周改静, 麻园, 石正旺, 肖书奇, 罗俊聪, 宋锐, 曹丽艳, 杨波, 王丽娟, 田宏,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73-11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7
摘要 ( 155 )   HTML( )    PDF (2086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N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将纯化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对14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市售IDvet PEDV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625 ng·mL-1,血清最佳稀释比例为1∶1;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5 000;检测健康猪血清以及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常见猪病病原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PEDV阳性血清的灵敏度为1∶16,与市售IDvet PEDV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效价1∶32)的敏感性相当;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说明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140份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并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kappa值为0.87,为高度一致。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PEDV的防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监测。
非洲猪瘟病毒全长与截短p72蛋白的抗原性比较
张文燕, 王亚文, 冯亚文, 滕召剑, 李潭清, 董炜, 刘涛, 宋勤叶, 任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82-11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8
摘要 ( 182 )   HTML( )    PDF (2058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全长p72与截短p72蛋白(p72s)的抗原性,为ASFV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72和p72s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表达的蛋白,分析蛋白的抗原表位;用纯化的重组全长和截短p72蛋白分别免疫小鼠,比较其免疫原性;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评价重组p72和p72s蛋白与ASFV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p72和p72s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6和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表达蛋白的酶解肽段对p72和p72s蛋白推测氨基酸序列的覆盖度分别为89.3%和88.39%,两者分别包含27和17个抗原表位;用p72与p72s蛋白免疫小鼠3次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1∶25 600和1∶12 800~1∶409 600;基于重组p72与p72s蛋白的ELISA从108份猪血清中分别检出78份(72.2%)和85份(78.7%)阳性血清,两者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6,P=0.016);经Western blot检测的10份ASFV抗体阳性血清中有7份与p72蛋白反应,全部与p72s蛋白反应。截短p72蛋白比全长p72蛋白的抗原性好,更适合用于ASFV抗体检测。
牛种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对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杨琴, 邓肖玉, 谢珊珊, 易继海, 王勇, 张倩, 王震, 陈创夫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192-12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19
摘要 ( 129 )   HTML( )    PDF (2692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牛种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T4SS)对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深入探究布鲁氏菌的分子致病机制。本研究以牛种布鲁氏菌疫苗株A19及其T4SS启动子缺失株A19ΔVirB侵染小鼠巨噬细胞,分别在侵染的6、12、24 h收集细胞RNA和总蛋白,通过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GRP78和CHOP)、凋亡相关分子(BAX和BCL-2)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侵染的6、12和24 h,缺失株A19ΔVirB组GRP78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亲本株A19组(P<0.05);在侵染后的6 h,缺失株组CHOP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亲本株(P<0.05),但到了24 h,出现了显著高于亲本株(P<0.05)的现象;在侵染的24 h,缺失株A19ΔVirB组BAX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亲本株(P<0.05);而在侵染的24 h,缺失株组BCL-2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亲本株(P<0.05);流式结果进一步显示,在侵染的24 h,缺失株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亲本株(P<0.05);本试验的结果表明,T4SS缺失后,会导致牛种布鲁氏菌引起内质网应激的能力减弱,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增强。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布鲁氏菌T4SS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科研依据。
3种食源性致病菌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华健, 张宁, 杨威, 赵志强, 李茜, 陆安, 田勇, 何欣, 赵兴华, 李杰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01-12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0
摘要 ( 139 )   HTML( )    PDF (1922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生鲜食品中致病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qPCR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3种靶细菌;灵敏性最低检测值均为104 copies·μL-1;重复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为0.09%~2.97%,批间变异系数为0.23%~7.82%;对120份生鲜肉样品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均检出2份大肠杆菌O157∶H7,21份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多重qPCR方法检出14份沙门菌,比国标法多检出1份,建立的方法可检出所有受污染样品。综上表明,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屎肠球菌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屏障的影响
焦宇洲, 杨欢欢, 卢垚, 史聪聪, 徐晓娟, 蔡旭旺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10-12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1
摘要 ( 141 )   HTML( )    PDF (2646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肉鸡生长性能、存活率、盲肠损伤、粪便卵囊排出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罗斯308)180羽,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NC)、感染对照组(PC)、70 mg·kg-1盐霉素添加组(SAL)、E.faecium 1.0×108 CFU·kg-1添加组(EA)和E.faecium 2.5×109CFU·kg-1添加组(EB)。NC和PC组饲喂基础饲粮,SAL、EA、EB组在分组后即开始饲喂添加盐霉素和E.faecium的饲粮,持续至试验结束。在15 d时,除NC组外所有试验组的鸡均口服感染1.0×105E.tenella孢子化卵囊。通过分析平均日增重(ADG)、克粪便卵囊数(OPG)、盲肠损伤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盲肠屏障相关分子(iNOSMUC2、OccludinJAM2、ZO-1)的基因表达量来评价E.faecium的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1)相比于NC组,EA和EB组可以显著增加感染前ADG (P<0.05),并且感染后SAL和EB组ADG显著高于PC组(P<0.05);2) SAL、EA和EB组粪便中的卵囊数显著低于PC组(P<0.05),PC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和肠绒毛断裂,而预防组(SAL、EA、EB)病变较轻微,但是所有感染组盲肠损伤评分并没有差异(P>0.05);3)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存活率分别为100%(NC)、58.33%(PC)、83.33%(SAL)、58.33%(EA)、75.00%(EB);4)相比于NC组,PC组肠道iNOSMUC2、OccludinJAM2和ZO-1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而SAL、EA、EB组均能显著提高iNOS的表达量(P<0.05);EB组肠道MUC2、OccludinJAM2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PC组(P<0.05)。综上所述,E.faecium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屏障相关分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5和Blo t 21融合表达质粒诱导小鼠产生IgG和调节性T细胞
罗应, 彭美琪, 肖正泮, 罗承慧, 王大勇, 裴业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20-12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2
摘要 ( 87 )   HTML( )    PDF (1782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开发防治热带螨过敏症的兽用核酸疫苗,本试验通过对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5和Blo t 21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热带螨主要变应原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PADRE-Blo t 5-21-CpG。为验证该真核表达载体的免疫效果,采用皮下注射,以100 μg/100 μL量的pVAX1-PADRE-Blo t 5-21-CpG核酸免疫BALB/c小鼠(n=6),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和IgG2a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VAX1-PADRE-Blo t 5-21-CpG免疫小鼠后可诱导特异性IgG和IgG2a水平升高,且IgG2a/IgG1的比值升高,这暗示免疫后小鼠机体发生偏向Th1型的免疫反应。此外,该核酸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CD4+CD25+Foxp3+ T细胞,这表明该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后可能会诱发免疫抑制。
基础兽医
外源性神经肽CART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抵抗作用及机制研究
杨成迎, 林海烂, 黄子晴, 王乃秀, 汪锴, 甘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31-12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3
摘要 ( 116 )   HTML( )    PDF (2687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外源性神经肽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因子(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抵抗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取初生24 h内大鼠海马进行神经元的原代培养,经纯度检测后,用200 μmol·mL-1过氧化氢诱导以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CART对神经元活率、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凋亡通路相关基因以及trkB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trkB基因与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的神经元活率及A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MMP值显著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CART使海马神经元活率、ATP含量和MMP值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bax、caspase-3的mRNA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bcl-2(P<0.01)、trkB(P<0.05)的mRNA水平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降低;与H2O2组相比,CART+H2O2组中bcl-2的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trkB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bax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aspase-3的mRNA水平则极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bax、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trkB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CART+H2O2组中bcl-2、trkB的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bax、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kB基因与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而与bcl-2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CART在增加氧化应激海马神经元中trkB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可通过削弱凋亡信号通路抵抗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棘豆链格孢菌菌株苦马豆素合成基因簇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余永涛, 毛彦妮, 赵清梅, 李金荣, 白晓南, 薛佳祺, 张浩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41-12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4
摘要 ( 100 )   HTML( )    PDF (1326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棘豆链格孢菌SWN基因簇各基因表达模式与苦马豆素合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诱变处理,筛选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变化的诱变菌株。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EMS诱变菌株及甘肃链格孢菌EA菌株SWN基因簇AATLswnRswnNswnH1、swnH2、swnK(A、KS、SDRe1、SDR)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swnK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02、E23和E25等诱变菌株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其AATLswnRswnNswnH1及swnH2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A、KS、SDRSDRe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突变菌株E02 swnK基因13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其氨基酸序列6个位点发生突变。与UA003相比,EA菌株163个核苷酸位点不同,氨基酸序列67个位点不同,其编码产物起始段缺失一段由MLTPAVSLKNLTKPK组成的氨基酸序列,在AT基因编码产物的1 135与1 143处插入了一段由TEVDGVP组成的氨基酸序列。综上所述,EMS诱变处理能显著改变棘豆链格孢菌的苦马豆素合成能力及SWN基因簇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其SWN基因簇中AATL、swnR、swnN、swnH1、swnH2等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苦马豆素合成呈现负相关,A、KS、SDRSDRe1等基因的表达模与苦马豆素合成呈现正相关,EMS突变菌株苦马豆素合成的变化可能与SWN基因簇相关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关。
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犬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李妍, 蓝婷英, 庞博, 杨晓农, 黄坚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52-12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5
摘要 ( 122 )   HTML( )    PDF (2455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明确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RT-qPCR方法检测45例犬乳腺肿瘤组织(15例良性肿瘤和30例恶性肿瘤)以及16例肿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NLRP3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组织恶性分级和预后)。结果显示,与肿瘤旁正常乳腺组相比,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mRNA在肿瘤组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且恶性肿瘤的NLRP3(P=0.006)和Caspase-1(P=0.04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NLRP3炎症小体的转录表达在肿瘤类型(P=0.029)和恶性等级(P=0.049)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提示,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上调可能导致犬乳腺组织发生肿瘤化和肿瘤恶变,是疾病诊断和恶性特征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兽医
犬子宫内膜炎的新分类:从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
王靖萱, 徐瑶, 王颢然, 刘志远, 赵启达, 刘瑞芳, 王鑫宇, 刘涛, 宋旭东, 肖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59-12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6
摘要 ( 143 )   HTML( )    PDF (5454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对犬子宫内膜炎的分类,提高其在临床上的诊断率,为进一步探讨犬子宫内膜炎的标准分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40只母犬进行卵巢子宫摘除术,通过观察患犬有无临床症状、子宫内膜结构在组织学上有无囊性扩张、内膜与肌层厚度(Endo/Myo)比值、基质成分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将犬子宫内膜炎进行更深入的分类。结果表明,可将子宫内膜炎在组织病理学上大致分为两组,临床症状组和无临床症状组,临床症状组又可分为无炎症类、轻度炎性浸润类、重度炎性浸润类(增生)和重度炎性浸润类(萎缩)四类,无临床症状组包括健康类和内膜囊性增生类(CEH)。本研究为制定犬子宫内膜炎的标准分类提供了一种较客观的判定方法。
玉米赤霉烯酮致PC12细胞自噬流阻滞的相关作用机制
曹倩颖, 郑豪, 王娅玲,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70-12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7
摘要 ( 133 )   HTML( )    PDF (4696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PC12细胞自噬流阻滞的作用机制,以PC12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系)为研究材料,以不同浓度的ZEA处理24 h,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ZEA最适浓度,分别设置Con组、15 μmol·L-1 ZEA组、30 μmol·L-1 ZEA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5、LC3 Ⅱ、p62、Beclin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1,组织蛋白酶B (CTSB)和组织蛋白酶D (CTSD),细胞质及细胞核内TFEB蛋白以及自噬体溶酶体融合相关蛋白STX17和SNAP29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LC3荧光聚点,TFEB入核情况;mRFP-GFP-LC3检测自噬流情况;AO染色观察细胞内酸性环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中自噬相关蛋白ATG5、LC3 Ⅱ、p62、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LC3荧光聚点逐渐增加;mRFP-GFP-LC3检测表明自噬流阻滞;ZEA处理组中的细胞质蛋白CTSD及CTS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AMP1表达水平在ZEA为30 μmol·L-1时显著下降(P<0.05);AO染色表明,ZEA可致PC12细胞酸性环境改变,导致溶酶体损伤;p-ERK及核内TF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细胞质内TFEB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SNAP29、STX17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表明,ZEA可引起PC12细胞自噬水平升高,自噬体增多,并伴随自噬流阻滞,其作用机制与ZEA致溶酶体损伤,抑制TFEB入核,降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骨碎补总黄酮对缺氧环境中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龙亚丽, 田启会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80-12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8
摘要 ( 119 )   HTML( )    PDF (5225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缺氧环境中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运用骨碎补总黄酮(TFDR)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犬BMSCs 4周后诱导成骨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茜素红染色BMSCs钙结节形成,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RT-PCR检测成骨分化关键基因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氧浓度抑制了犬BMSCs钙结节形成和ALP活性(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Runx2、Osterix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低氧组相比,TFDR能显著促进低浓度氧中BMSCs钙结节产生和ALP活性(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促进Runx2、Osterix表达升高(P<0.05或P<0.01)。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低氧浓度下犬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
赛拉嗪-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剂对山羊大脑和海马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张志恒, 白荟, 彭立颖, 张思学, 贾冰, 魏成威, 高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89-12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29
摘要 ( 140 )   HTML( )    PDF (2357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赛拉嗪复合咪达唑仑对山羊的麻醉效果,并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及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变化,为山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并明确该复合制剂的全身麻醉作用机理。山羊肌内注射复合麻醉剂1.31 mL·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动物的行为学变化,监测山羊的生理指标并评估麻醉效果,分别于麻醉诱导期、麻醉期、恢复Ⅰ期、恢复Ⅱ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脑及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以及NO/cGMP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1)赛拉嗪-咪达唑仑复合制剂能快速诱导山羊麻醉,诱导时间(5.63±2.35) min,麻醉维持时间(56.72±5.38) min,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及肌松作用,对山羊的基础生理参数影响小;2)复合制剂麻醉期间抑制大脑及海马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增加5-羟色胺(serotonin,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海马中甘氨酸(glycine,Gly)及大脑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3)复合制剂麻醉期间抑制大脑及海马组织中NO、NOS及cGMP的表达。赛拉嗪-咪达唑仑复合制剂对山羊麻醉效果较好,通过影响大脑与海马中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和多种神经递质的表达,发挥中枢麻醉机制。
研究简报
1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基因组特征与致病性
高昕, 罗园园, 杨慧明, 张国中, 赵烨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298-13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30
摘要 ( 99 )   HTML( )    PDF (2166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性。对1株分离自国内养殖场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毒株BT株进行了部分基因序列(TKICP4、gBUL32)测定分析,并研究了其对2周龄SPF鸡的致病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BT株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其他流行毒株相似性在97%以上,属于同一进化分支,未出现较大变异。但其与美国强毒株1874C5和国内标准株WG株等毒株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ICP4基因,在87—90位存在4个氨基酸的缺失(AAQD),该缺失在国内其他分离株中也存在。862—868位存在6个氨基酸的缺失(QPQEPQ),与K317、Serva、Laeyngo和LTBlen等弱毒疫苗株保持一致。将该毒株喉气管内回归接种,未观察到任何鸡死亡,仅有少部分鸡出现结膜分泌物,剖检显示喉头气管正常。提示国内ILTV流行株以较温和的形式在鸡群中流行,并呈现出独特的基因特征。
2017—2021年成都市猫细小病毒的检测及其VP2基因的变异分析
周群, 杨苑, 宋鑫, 何欣怡, 曹慧,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303-13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31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892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成都地区家养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的分子检测,了解FPV在成都地区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2017-2021年分别从四川成都地区采集168份家养猫的腹泻粪便样本,用PCR方法对168份样本进行FPV检测,并选取13份阳性样本进行VP2基因全长的克隆和测序,用MegAlign软件分析FP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变异,通过MEGA 7.0软件用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成都地区FPV的遗传进化情况。结果表明,168份猫样本中检出FPV阳性样本118份,阳性率为70.2%。本研究获得的13株FPV VP2基因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1%~100%。VP2蛋白氨基酸分析表明,SMU-D18和SMU-D14毒株序列与new CPV-2a一致,为猫源犬细小毒株。有趣的是,本研究中SMU-D46毒株在第293和297位氨基酸均出现了独特的由Ser (S)到Phe (F)的替换。此外,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国内外FPV毒株在进化树中聚类为3个基因群(G1、G2和G3),本研究获得的毒株分别位于G1和G3群中,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化的FPV疫苗株位于G2群中,与我国流行的FPV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成都市猫群中FPV的流行十分普遍,急需重新评估现有的商品化疫苗的保护效率。
基于恒温隔绝式荧光RT-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纽布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崔雨晨, 岳华,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310-13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32
摘要 ( 115 )   HTML( )    PDF (770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纽布病毒(nebovirus,Ne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新发病原,本试验旨在建立基于恒温隔绝式RT-PCR (insulated isothermal RT-PCR,iiRT-PCR)技术现场检测NeV的方法。根据NeV的RdR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优化检测体系和检测试剂预混方法,建立检测NeV的iiRT-PCR方法。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检测NeV的iiRT-PCR方法,该方法只特异性检出NeV,对牛冠状病毒、牛诺如病毒、A群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凸隆病毒、牛大肠杆菌、牛沙门菌、牛瑞氏隐孢子虫和牛艾美尔球虫等无关病原不检出,批间变异系数为3.07%~3.12%,批内变异系数为2.45%~3.01%,检测下限为5.38 copies·μL-1。应用此方法对2020—2021年采集自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和阆中市的101份犊牛腹泻样本进行检测,NeV的检出率为64.36%。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NeV的ii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检测试剂预混后配合使用PetNAD核酸萃取试剂盒,可实现NeV的现场检测,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 h,操作方便,为NeV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例猫特发性乳糜胸胸腔镜手术治疗与保守疗法的效果比较
朱虎全, 叶佩愉, 宋昭猛, 王凯, 曹嫦妤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53(4):  1317-13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4.033
摘要 ( 239 )   HTML( )    PDF (896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比猫特发性乳糜胸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和保守疗法的效果。将患有特发性乳糜胸的猫采取两种方式治疗。保守治疗采用安置胸导管每日抽吸胸腔积液,同时服用芦丁药物,并采取低脂饮食的方法。手术治疗采用胸腔镜下的胸导管结扎术和心包切除术。通过检查患猫体格状况、血液检查、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患猫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保守治疗7 d后,患猫体重仍在下降,乳糜液生成未见减少,细胞学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说明该患猫胸腔积液的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后胸腔积液明显减少,体重逐渐恢复,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情况。保守内科治疗在该病例的疗效上不理想,而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以及心包切除术是治疗猫特发性乳糜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有效减少疼痛,加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