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45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doi:
摘要 ( 6 )   HTML( )    PDF (451KB)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5004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doi:
摘要 ( 5 )   HTML( )    PDF (50046KB)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32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doi:
摘要 ( 33 )   HTML( )    PDF (329KB)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6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0-0.  doi:
摘要 ( 6 )   HTML( )    PDF (164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育种
CRISPR/Cas9介导的猪IPEC-J2细胞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王晓朋, 徐奎, 魏迎辉, 张秀玲, 刘莎莎, 邱乙卿, 刘颖, 赵海全, 牟玉莲,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19-13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1
摘要 ( 0 )   HTML( )    PDF (245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2个向导RNA(guide RNA,gRNA),命名为g3、g5,然后分别将g3和g5克隆到pX330-GFP和pX330-RFP载体骨架上,电转染IPEC-J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具有双荧光标记的细胞,培养并获得单克隆细胞,PCR扩增、测序,从而获得CD13基因纯合敲除的阳性细胞系。对获得的20个细胞单克隆进行PCR,并挑取部分克隆PCR产物测序,发现共有7个克隆发生了基因片段缺失,其中1个克隆为单等位基因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杂合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本研究检测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在该纯合敲除细胞中CD13蛋白几乎不表达,表明成功构建了CD13敲除的IPEC-J2细胞系。本研究获得的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为探究CD13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CRISPR/Cas9介导的猪IPEC-J2细胞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王晓朋, 徐奎, 魏迎辉, 张秀玲, 刘莎莎, 邱乙卿, 刘颖, 赵海全, 牟玉莲,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19-13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1
摘要 ( 196 )   HTML( )    PDF (2458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2个向导RNA(guide RNA,gRNA),命名为g3、g5,然后分别将g3和g5克隆到pX330-GFP和pX330-RFP载体骨架上,电转染IPEC-J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具有双荧光标记的细胞,培养并获得单克隆细胞,PCR扩增、测序,从而获得CD13基因纯合敲除的阳性细胞系。对获得的20个细胞单克隆进行PCR,并挑取部分克隆PCR产物测序,发现共有7个克隆发生了基因片段缺失,其中1个克隆为单等位基因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杂合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本研究检测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在该纯合敲除细胞中CD13蛋白几乎不表达,表明成功构建了CD13敲除的IPEC-J2细胞系。本研究获得的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为探究CD13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Nrf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启动子区转录活性分析
刘宗立, 陈涛, 杨丹丹, 崔景香, 李川皓, 曾勇庆, 陈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28-13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2
摘要 ( 0 )   HTML( )    PDF (519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猪Nrf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Nrf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选取6头90 kg左右的健康大蒲莲猪为试验动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和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大蒲莲猪Nrf2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rf2基因及其启动子区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Nrf2基因cDNA全长2 358 bp,包括87 bp的5'UTR,495 bp的3'UTR序列,CDS区大小为1 776 bp,编码591个氨基酸。对预测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分子量为66.402 7 ku,理论等电点(pI)为4.66,大部分二级结构为α-螺旋。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得到5'侧翼序列2 091 bp的片段。Nrf2基因5'侧翼区经预测含有典型的TATA-box,不含CpG岛。构建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经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提示在-903~-710 bp区域内可能存在正调控区或增强子,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中含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参与Nrf2基因转录调控。本研究成功获得了Nrf2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并且发现-903~-710 bp为核心启动子,本研究为猪抗氧化应激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Nrf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启动子区转录活性分析
刘宗立, 陈涛, 杨丹丹, 崔景香, 李川皓, 曾勇庆, 陈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28-13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2
摘要 ( 151 )   HTML( )    PDF (5193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猪Nrf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Nrf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选取6头90 kg左右的健康大蒲莲猪为试验动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和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大蒲莲猪Nrf2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rf2基因及其启动子区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Nrf2基因cDNA全长2 358 bp,包括87 bp的5'UTR,495 bp的3'UTR序列,CDS区大小为1 776 bp,编码591个氨基酸。对预测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分子量为66.402 7 ku,理论等电点(pI)为4.66,大部分二级结构为α-螺旋。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得到5'侧翼序列2 091 bp的片段。Nrf2基因5'侧翼区经预测含有典型的TATA-box,不含CpG岛。构建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经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提示在-903~-710 bp区域内可能存在正调控区或增强子,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中含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参与Nrf2基因转录调控。本研究成功获得了Nrf2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并且发现-903~-710 bp为核心启动子,本研究为猪抗氧化应激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
巩建飞, 岳静伟, 赵玲玲, 刘运鹏, 王立贤, 刘欣, 孙金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40-13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3
摘要 ( 0 )   HTML( )    PDF (85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HMGA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不同日龄下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谱,并对该基因编码区及3'UTR区的多态性与猪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白猪HMGA1基因在7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60、150和210日龄大白猪和民猪背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对576头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基因组DNA重测序进行HMGA1序列分析,筛选其编码区及3'UTR区SNPs,并以屠宰体重为协变量与背膘厚(第6~7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MGA1 m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心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在60和150日龄时,HMGA1基因在民猪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210日龄时在两个猪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F2群体HMGA1序列分析,在编码区检测出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包含2个错义突变位点:g.3261G>A和g.5818G>A,且g.3261G>A位点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在3'UTR区检测到3个SNPs,且位于小RNA(microRNA,miRNA)结合靶点,其中g.7217G>C和g.7280T>C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研究结果表明,HMGA1作用于猪背部脂肪组织,且该基因g.3261G>A、g.7217G>C和g.7280T>C位点可作为猪背膘厚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
巩建飞, 岳静伟, 赵玲玲, 刘运鹏, 王立贤, 刘欣, 孙金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40-13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3
摘要 ( 171 )   HTML( )    PDF (856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HMGA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不同日龄下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谱,并对该基因编码区及3'UTR区的多态性与猪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白猪HMGA1基因在7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60、150和210日龄大白猪和民猪背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对576头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基因组DNA重测序进行HMGA1序列分析,筛选其编码区及3'UTR区SNPs,并以屠宰体重为协变量与背膘厚(第6~7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MGA1 m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心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在60和150日龄时,HMGA1基因在民猪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210日龄时在两个猪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F2群体HMGA1序列分析,在编码区检测出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包含2个错义突变位点:g.3261G>A和g.5818G>A,且g.3261G>A位点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在3'UTR区检测到3个SNPs,且位于小RNA(microRNA,miRNA)结合靶点,其中g.7217G>C和g.7280T>C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研究结果表明,HMGA1作用于猪背部脂肪组织,且该基因g.3261G>A、g.7217G>C和g.7280T>C位点可作为猪背膘厚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miR-200c和miR-429靶向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表达的研究
王书芳, 潘洋洋, 任端阳, 赵艳艳, 李宝钧, 乔利英,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47-13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4
摘要 ( 0 )   HTML( )    PDF (391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本研究利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mirDB、StarBase和miRanda预测与该基因具有靶标关系的关键miRNAs;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CD1基因与miRNAs的靶标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miRNAs对SC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miR-200c和miR-429是调控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明,2个miRNAs与SCD1基因都具有靶标关系;荧光定量PCR显示,miR-200c和miR-429显著抑制SCD1 mRNA的表达(P<0.05),且miR-200c作用更大;Western-blotting显示,miR-200c和miR-429极显著抑制SCD1蛋白质的表达(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miR-200c和miR-429抑制绵羊皮下脂肪细胞脂滴生成。由此证明,miR-200c和miR-429均靶向抑制SCD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绵羊脂肪生成。
miR-200c和miR-429靶向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表达的研究
王书芳, 潘洋洋, 任端阳, 赵艳艳, 李宝钧, 乔利英,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47-13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4
摘要 ( 150 )   HTML( )    PDF (391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本研究利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mirDB、StarBase和miRanda预测与该基因具有靶标关系的关键miRNAs;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CD1基因与miRNAs的靶标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miRNAs对SC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miR-200c和miR-429是调控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明,2个miRNAs与SCD1基因都具有靶标关系;荧光定量PCR显示,miR-200c和miR-429显著抑制SCD1 mRNA的表达(P<0.05),且miR-200c作用更大;Western-blotting显示,miR-200c和miR-429极显著抑制SCD1蛋白质的表达(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miR-200c和miR-429抑制绵羊皮下脂肪细胞脂滴生成。由此证明,miR-200c和miR-429均靶向抑制SCD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绵羊脂肪生成。
绵羊miR-150启动子的鉴定及生殖激素对其转录调控研究
宋鹏琰, 李佳丽, 苗艳平, 李相运, 周荣艳, 锡建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58-13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5
摘要 ( 0 )   HTML( )    PDF (171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绵羊miR-150基因的启动子进行鉴定以及探索生殖激素对miR-150启动子转录调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学软件预测雌性绵羊(小尾寒羊)卵巢miR-150启动子区域及繁殖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50的启动子活性。通过在无血清培养基内添加FSH、LH和E2,进行miR-150启动子重组质粒转染并检测miR-150启动子活性。结果,分别利用Promoter 2.0和PROMO软件预测出miR-150启动子区域和转录起始位点,并获得了与繁殖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所预测的绵羊miR-150启动子片段序列长度为582 bp,且成功构建miR-150启动子质粒,并确定绵羊颗粒细胞的最佳转染效率(脂质体∶质粒DNA=1∶1)和质粒最佳转染比例(50∶1),从而验证了所预测的区域具有启动子活性。此外,FSH、LH和E2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激素组)相比,miR-150启动子的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生殖激素可以通过影响绵羊miR-150启动子活性来调控miR-150基因的表达,为miR-150调控卵泡发育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绵羊miR-150启动子的鉴定及生殖激素对其转录调控研究
宋鹏琰, 李佳丽, 苗艳平, 李相运, 周荣艳, 锡建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58-13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5
摘要 ( 159 )   HTML( )    PDF (1719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绵羊miR-150基因的启动子进行鉴定以及探索生殖激素对miR-150启动子转录调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学软件预测雌性绵羊(小尾寒羊)卵巢miR-150启动子区域及繁殖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50的启动子活性。通过在无血清培养基内添加FSH、LH和E2,进行miR-150启动子重组质粒转染并检测miR-150启动子活性。结果,分别利用Promoter 2.0和PROMO软件预测出miR-150启动子区域和转录起始位点,并获得了与繁殖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所预测的绵羊miR-150启动子片段序列长度为582 bp,且成功构建miR-150启动子质粒,并确定绵羊颗粒细胞的最佳转染效率(脂质体∶质粒DNA=1∶1)和质粒最佳转染比例(50∶1),从而验证了所预测的区域具有启动子活性。此外,FSH、LH和E2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激素组)相比,miR-150启动子的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生殖激素可以通过影响绵羊miR-150启动子活性来调控miR-150基因的表达,为miR-150调控卵泡发育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
王建蒙, 付绍印, 丽春, 白雪, 刘斌, 季小阳, 刘永斌, 张文广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67-13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6
摘要 ( 0 )   HTML( )    PDF (488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 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 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
王建蒙, 付绍印, 丽春, 白雪, 刘斌, 季小阳, 刘永斌, 张文广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67-13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6
摘要 ( 170 )   HTML( )    PDF (4880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 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 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山羊下丘脑组织繁殖相关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施会彬, 王玉琴, 张小辉, 吴至博, 杨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80-13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7
摘要 ( 0 )   HTML( )    PDF (805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对不同光照时长条件下河南槐山羊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山羊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NGST),采用PE150测序策略,对经自然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与人工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条件处理后的8只空怀母羊(每组各4只,平均年龄1周岁)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将组装得到的Unigene总数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候选基因筛选,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NA-Seq共得到了约4.4亿条reads,平均每个样本的reads数约为5 249万条;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2组DESeq分析得到448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富集在KEGG数据库中的241个信号通路,其中包括5个与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3个速激肽家族候选基因(TACR1、TACR2和TACR3)显著富集在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hx04020)通路;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综上表明,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hx04020)与TACR1、TACR2和TACR3基因,可能在山羊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山羊下丘脑组织繁殖相关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施会彬, 王玉琴, 张小辉, 吴至博, 杨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80-13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7
摘要 ( 177 )   HTML( )    PDF (8053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对不同光照时长条件下河南槐山羊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山羊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NGST),采用PE150测序策略,对经自然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与人工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条件处理后的8只空怀母羊(每组各4只,平均年龄1周岁)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将组装得到的Unigene总数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候选基因筛选,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NA-Seq共得到了约4.4亿条reads,平均每个样本的reads数约为5 249万条;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2组DESeq分析得到448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富集在KEGG数据库中的241个信号通路,其中包括5个与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3个速激肽家族候选基因(TACR1、TACR2和TACR3)显著富集在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hx04020)通路;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综上表明,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hx04020)与TACR1、TACR2和TACR3基因,可能在山羊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与繁殖
湖羊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的miRNA鉴定与分析
解领丽, 李嫒, 黄万龙, 张秀秀, 苗向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96-14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8
摘要 ( 0 )   HTML( )    PDF (185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绵羊卵巢组织中miRNA的表达水平,了解miRNA表达及其调控机理。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1和8月龄湖羊卵巢组织中的mi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筛选参与卵巢发育的miRNAs。结果显示,6个样品中检测到的已知miRNA个数分别为2 186、2 091、2 217、2 136、2 176、2 088,新miRNA的个数分别为613、567、668、640、662、450。筛选到701个差异表达novel miRNAs,38个差异表达已知miRNAs。对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等过程。对3个差异miRNAs进行qRT-PCR验证,与测序结果一致。oar-let-7b、oar-miR-29a、oar-miR-134-3p、oar-miR-541-3p等的靶基因富集在TGF-beta通路、卵巢卵泡生长等与卵巢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oar-miR-148a、oar-miR-136的靶基因调控颗粒细胞增殖和类固醇生成,可能参与调控绵羊卵巢发育。
湖羊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的miRNA鉴定与分析
解领丽, 李嫒, 黄万龙, 张秀秀, 苗向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396-14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8
摘要 ( 151 )   HTML( )    PDF (1856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绵羊卵巢组织中miRNA的表达水平,了解miRNA表达及其调控机理。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1和8月龄湖羊卵巢组织中的mi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筛选参与卵巢发育的miRNAs。结果显示,6个样品中检测到的已知miRNA个数分别为2 186、2 091、2 217、2 136、2 176、2 088,新miRNA的个数分别为613、567、668、640、662、450。筛选到701个差异表达novel miRNAs,38个差异表达已知miRNAs。对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等过程。对3个差异miRNAs进行qRT-PCR验证,与测序结果一致。oar-let-7b、oar-miR-29a、oar-miR-134-3p、oar-miR-541-3p等的靶基因富集在TGF-beta通路、卵巢卵泡生长等与卵巢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oar-miR-148a、oar-miR-136的靶基因调控颗粒细胞增殖和类固醇生成,可能参与调控绵羊卵巢发育。
返情母牛活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刘江静, 陈晓丽, 田宏志, 路永强,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05-14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9
摘要 ( 0 )   HTML( )    PDF (93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季节、胎次及返情时间对配种母牛活动量的影响,提高计步器对返情牛的检出率。本研究使用计步器监测了214头配种经产母牛的活动量变化及返情情况,并通过直肠检查对返情牛进行确认,对返情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发现,母牛配种后第一、二、三及四情期返情比例分别为48.7%、29.9%、16.2%、5.1%;配种母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均随胎次增加、返情时间后移整体呈下降趋势,返情期持续时间也随妊娠期延长而逐渐降低,且返情期活动量在夏季显著降低(P<0.05)。配种后第一、二情期是母牛养殖的重点,除综合考虑胎次、返情时间及季节等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外,阈值设定时还应特别注意返情期持续时间,以便科学地利用活动量参数进行母牛返情自动监测。
返情母牛活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刘江静, 陈晓丽, 田宏志, 路永强,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05-14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09
摘要 ( 143 )   HTML( )    PDF (93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季节、胎次及返情时间对配种母牛活动量的影响,提高计步器对返情牛的检出率。本研究使用计步器监测了214头配种经产母牛的活动量变化及返情情况,并通过直肠检查对返情牛进行确认,对返情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发现,母牛配种后第一、二、三及四情期返情比例分别为48.7%、29.9%、16.2%、5.1%;配种母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均随胎次增加、返情时间后移整体呈下降趋势,返情期持续时间也随妊娠期延长而逐渐降低,且返情期活动量在夏季显著降低(P<0.05)。配种后第一、二情期是母牛养殖的重点,除综合考虑胎次、返情时间及季节等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外,阈值设定时还应特别注意返情期持续时间,以便科学地利用活动量参数进行母牛返情自动监测。
营养与饲料
猪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变化的研究
王亚, 赵峰, 张虎, 党方昆, 高庆涛, 于耀, 杜中原, 萨仁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12-14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0
摘要 ( 0 )   HTML( )    PDF (264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过程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的衰减以及补加消化酶后活性变化的规律,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养分消化率提供参考。本研究中,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评价以玉米、大豆粕、小麦麸、玉米-大豆粕型饲粮为底物,在仿生消化中一次性注入模拟胃液和小肠液后,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胃阶段消化时间设0、1、2、3、4 h,测定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及总活性。小肠消化时间设0、2、4、6、8、12、16 h,分析消化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试验二根据试验一结果,在小肠消化4 h补加消化酶,评价补加酶后小肠消化4、6、8 h消化液中消化酶活性。每个时间点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当模拟胃液与玉米、大豆粕、小麦麸或玉米-大豆粕型饲粮混合后,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迅速降低(为模拟胃液活性的28.8%~59.1%),但在模拟消化1~4 h时,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和总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最终可达到模拟胃液比活性的78.0%~96.1%和总活性的87.2%~102.7%;在小肠消化阶段,模拟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P<0.05),其中淀粉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因消化底物不同而呈二次或其它非线性变化(P<0.05),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呈二次曲线下降(P<0.05)。胰蛋白酶的活性下降速度最快。2)补加消化酶后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可恢复到初始值,但仍随消化时间而衰减(P<0.05),其中胰蛋白酶活性依然快速下降。综上所述,在仿生消化过程中,胃消化阶段无需补充胃蛋白酶;小肠消化阶段需要补充消化酶。
猪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变化的研究
王亚, 赵峰, 张虎, 党方昆, 高庆涛, 于耀, 杜中原, 萨仁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12-14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0
摘要 ( 138 )   HTML( )    PDF (2648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过程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的衰减以及补加消化酶后活性变化的规律,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养分消化率提供参考。本研究中,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评价以玉米、大豆粕、小麦麸、玉米-大豆粕型饲粮为底物,在仿生消化中一次性注入模拟胃液和小肠液后,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胃阶段消化时间设0、1、2、3、4 h,测定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及总活性。小肠消化时间设0、2、4、6、8、12、16 h,分析消化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试验二根据试验一结果,在小肠消化4 h补加消化酶,评价补加酶后小肠消化4、6、8 h消化液中消化酶活性。每个时间点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当模拟胃液与玉米、大豆粕、小麦麸或玉米-大豆粕型饲粮混合后,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迅速降低(为模拟胃液活性的28.8%~59.1%),但在模拟消化1~4 h时,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和总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最终可达到模拟胃液比活性的78.0%~96.1%和总活性的87.2%~102.7%;在小肠消化阶段,模拟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P<0.05),其中淀粉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因消化底物不同而呈二次或其它非线性变化(P<0.05),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呈二次曲线下降(P<0.05)。胰蛋白酶的活性下降速度最快。2)补加消化酶后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可恢复到初始值,但仍随消化时间而衰减(P<0.05),其中胰蛋白酶活性依然快速下降。综上所述,在仿生消化过程中,胃消化阶段无需补充胃蛋白酶;小肠消化阶段需要补充消化酶。
杂交构树青贮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司丙文, 徐文财, 郭江鹏, 崔凯, 王淑艳, 屠焰,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24-14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1
摘要 ( 0 )   HTML( )    PDF (87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研究用3月龄左右,体重(26±2.5) kg,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肉羊96只,分为4组,每组24只,公母各半,A组为对照组,无添加,B、C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杂交构树青贮15%、30%和45%(干物质基础)。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具有很好的适口性,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D组平均日增重(ADG)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A和B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D组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D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3)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提高了肉羊背最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提高了肉羊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肉羊健康,同时提高了肉羊背最长肌中n-3 PUFA含量,改善了羊肉脂肪酸的构成,在3个构树青贮添加组中,最大添加组(D组)的效果最显著。
杂交构树青贮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司丙文, 徐文财, 郭江鹏, 崔凯, 王淑艳, 屠焰,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24-14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1
摘要 ( 222 )   HTML( )    PDF (878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研究用3月龄左右,体重(26±2.5) kg,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肉羊96只,分为4组,每组24只,公母各半,A组为对照组,无添加,B、C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杂交构树青贮15%、30%和45%(干物质基础)。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具有很好的适口性,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D组平均日增重(ADG)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A和B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杂交构树青贮对肉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D组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D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3)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提高了肉羊背最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青贮提高了肉羊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肉羊健康,同时提高了肉羊背最长肌中n-3 PUFA含量,改善了羊肉脂肪酸的构成,在3个构树青贮添加组中,最大添加组(D组)的效果最显著。
预防兽医
应用CRISPR/Cas9敲除HeLa细胞DDX21基因对新城疫病毒复制的影响
武炜, 王飒, 孟春春, 仇旭升, 廖瑛, 谭磊, 宋翠萍, 刘炜玮, 孙英杰, 丁铲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33-14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2
摘要 ( 0 )   HTML( )    PDF (225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旋酶家族是一类对所有生物都至关重要的酶,主要功能是基因解旋,DEAD/H-box家族RNA解旋酶是一类重要的解旋酶。DEAD-box RNA解旋酶DDX21被证实可能调控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对养禽业危害严重的病原,NDV能够通过多种手段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为了探讨DDX21如何调控NDV复制,本研究应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DDX21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并验证其对NDV复制的影响。针对DDX21基因共设计6条sgRNA,构建敲除载体并电转染细胞,通过药物筛选、亚克隆筛选后,以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敲除效率的双重鉴定,并比较野生型和DDX21敲除细胞中NDV的复制效率。结果显示,由于DDX21对细胞生长至关重要,因此仅获得一株DDX21杂合子敲除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DX21表达量被显著抑制,NDV对在敲除细胞上的复制滴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说明DDX21发挥正调控NDV复制的作用,本试验为DDX21调控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应用CRISPR/Cas9敲除HeLa细胞DDX21基因对新城疫病毒复制的影响
武炜, 王飒, 孟春春, 仇旭升, 廖瑛, 谭磊, 宋翠萍, 刘炜玮, 孙英杰, 丁铲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33-14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2
摘要 ( 147 )   HTML( )    PDF (225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旋酶家族是一类对所有生物都至关重要的酶,主要功能是基因解旋,DEAD/H-box家族RNA解旋酶是一类重要的解旋酶。DEAD-box RNA解旋酶DDX21被证实可能调控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对养禽业危害严重的病原,NDV能够通过多种手段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为了探讨DDX21如何调控NDV复制,本研究应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DDX21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并验证其对NDV复制的影响。针对DDX21基因共设计6条sgRNA,构建敲除载体并电转染细胞,通过药物筛选、亚克隆筛选后,以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敲除效率的双重鉴定,并比较野生型和DDX21敲除细胞中NDV的复制效率。结果显示,由于DDX21对细胞生长至关重要,因此仅获得一株DDX21杂合子敲除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DX21表达量被显著抑制,NDV对在敲除细胞上的复制滴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说明DDX21发挥正调控NDV复制的作用,本试验为DDX21调控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对PK-15细胞增殖和热休克蛋白27、70和90表达的影响
方娟, 陈指龙, 黎陈, 张逢, 伍小松, 杨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41-14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3
摘要 ( 0 )   HTML( )    PDF (236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YY株感染对宿主细胞增殖和热休克蛋白(HSP)27、70和90表达的影响。用Reed-Muench法测定PRV-YY滴度后,用不同病毒量感染PK-15细胞,采用iCELLigenc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的增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细胞中病毒核酸含量及三种HSPs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用80 TCID50和100 TCID50的病毒量(滴度为106TCID50·0.1 mL-1)感染细胞时,在所监测的时间内细胞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当感染60 h时,除10 TCID50感染组外,其余各组的细胞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用10 TCID50病毒感染细胞60 h时,细胞中病毒核酸含量达峰值;当病毒黏附结束即感染0 h时,HSP70和90 mRNA的转录升高(P<0.01),两者分别在感染6、12 h后表达降低(P<0.01),而HSP27在感染0 h升高(P<0.05),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感染48 h后其表达降低;PRV感染细胞后三种HSP蛋白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其mRNA水平的变化类似(部分时间点不同)。结果表明,一定滴度的PRV可显著抑制PK-15细胞的增殖,PRV感染可诱导PK-15细胞迅速发生应激反应,使HSP27、70和90表达快速升高,三种HSP的快速应答可能在保护细胞免受PRV-YY的感染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对PK-15细胞增殖和热休克蛋白27、70和90表达的影响
方娟, 陈指龙, 黎陈, 张逢, 伍小松, 杨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41-14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3
摘要 ( 131 )   HTML( )    PDF (2361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YY株感染对宿主细胞增殖和热休克蛋白(HSP)27、70和90表达的影响。用Reed-Muench法测定PRV-YY滴度后,用不同病毒量感染PK-15细胞,采用iCELLigenc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的增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细胞中病毒核酸含量及三种HSPs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用80 TCID50和100 TCID50的病毒量(滴度为106TCID50·0.1 mL-1)感染细胞时,在所监测的时间内细胞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当感染60 h时,除10 TCID50感染组外,其余各组的细胞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用10 TCID50病毒感染细胞60 h时,细胞中病毒核酸含量达峰值;当病毒黏附结束即感染0 h时,HSP70和90 mRNA的转录升高(P<0.01),两者分别在感染6、12 h后表达降低(P<0.01),而HSP27在感染0 h升高(P<0.05),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感染48 h后其表达降低;PRV感染细胞后三种HSP蛋白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其mRNA水平的变化类似(部分时间点不同)。结果表明,一定滴度的PRV可显著抑制PK-15细胞的增殖,PRV感染可诱导PK-15细胞迅速发生应激反应,使HSP27、70和90表达快速升高,三种HSP的快速应答可能在保护细胞免受PRV-YY的感染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的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
俞演, 古玉, 王承东, 胡静, 杨瑷宁, 杨乔, 李德生, 张和民, 邓林华, 凌珊珊, 左之才, 彭广能, 钟志军, 马晓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49-14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4
摘要 ( 0 )   HTML( )    PDF (362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的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
俞演, 古玉, 王承东, 胡静, 杨瑷宁, 杨乔, 李德生, 张和民, 邓林华, 凌珊珊, 左之才, 彭广能, 钟志军, 马晓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49-14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4
摘要 ( 152 )   HTML( )    PDF (362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基础兽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对Ang Ⅱ诱导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
朱斌, 刘小倩, 刘颖, 纪晓霞,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58-14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5
摘要 ( 0 )   HTML( )    PDF (132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损伤,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的变化及与Ang Ⅱ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或释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 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添加ACE 2活性蛋白对Ang Ⅱ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 Ang Ⅱ处理MAC-T,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Ang Ⅱ处理细胞后,ACE 2蛋白表达均有降低,10-6 mol·L-1 Ang Ⅱ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ACE蛋白表达结果相反;ACE 2与Ang Ⅱ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添加外源性ACE 2活性蛋白,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IL-10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ACE 2/ACE轴的失衡是Ang Ⅱ诱导细胞炎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高水平Ang Ⅱ可激活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是促进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ACE 2可以通过降解Ang Ⅱ,抑制其对炎症反应的上调效应。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对Ang Ⅱ诱导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
朱斌, 刘小倩, 刘颖, 纪晓霞,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58-14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5
摘要 ( 140 )   HTML( )    PDF (1325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损伤,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的变化及与Ang Ⅱ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或释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 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添加ACE 2活性蛋白对Ang Ⅱ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 Ang Ⅱ处理MAC-T,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Ang Ⅱ处理细胞后,ACE 2蛋白表达均有降低,10-6 mol·L-1 Ang Ⅱ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ACE蛋白表达结果相反;ACE 2与Ang Ⅱ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添加外源性ACE 2活性蛋白,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IL-10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ACE 2/ACE轴的失衡是Ang Ⅱ诱导细胞炎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高水平Ang Ⅱ可激活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是促进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ACE 2可以通过降解Ang Ⅱ,抑制其对炎症反应的上调效应。
妊娠期环境雌激素双酚A暴露对子代成年雌鼠的生殖损伤作用
魏媛媛, 崔宇擎, 韩超, 钟秀会, 包永占, 史万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66-14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6
摘要 ( 0 )   HTML( )    PDF (422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母鼠妊娠期暴露双酚A(BPA)对子代成年雌性小鼠生殖损伤作用及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120只妊娠母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母鼠孕0.5~17.5 d内按0、2.5、5、10、20、40 mg·(kg·d)-1剂量灌胃BPA。每组随机选取10只子代成年(56 d)雌鼠,麻醉后处死,收集血液、子宫和卵巢;统计子鼠成年时子宫和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子代雌鼠卵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子代雌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子代雌鼠卵巢内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代雌鼠卵巢内ERα、孕酮受体(PgR)、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BPA显著降低子代雌鼠血清FSH、LH、E2和P4水平,显著提高子代雌鼠卵巢ERα和ERβ含量,显著降低子代雌鼠卵巢ERα、PgRDNMT mRNA的转录水平(P<0.05或P<0.01)。BPA暴露子代小鼠成年时卵巢和子宫指数增大,HE染色观察卵巢实质发生萎缩,初级和次级卵泡数量增加。本研究表明,妊娠期暴露BPA可促进成年子鼠卵巢产生卵泡,显著降低生殖激素的含量及活性,显著增加卵巢激素受体的含量,抑制卵巢激素受体和DNMT的转录,对子代产生生殖损伤。
妊娠期环境雌激素双酚A暴露对子代成年雌鼠的生殖损伤作用
魏媛媛, 崔宇擎, 韩超, 钟秀会, 包永占, 史万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66-14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6
摘要 ( 138 )   HTML( )    PDF (4225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母鼠妊娠期暴露双酚A(BPA)对子代成年雌性小鼠生殖损伤作用及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120只妊娠母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母鼠孕0.5~17.5 d内按0、2.5、5、10、20、40 mg·(kg·d)-1剂量灌胃BPA。每组随机选取10只子代成年(56 d)雌鼠,麻醉后处死,收集血液、子宫和卵巢;统计子鼠成年时子宫和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子代雌鼠卵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子代雌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子代雌鼠卵巢内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代雌鼠卵巢内ERα、孕酮受体(PgR)、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BPA显著降低子代雌鼠血清FSH、LH、E2和P4水平,显著提高子代雌鼠卵巢ERα和ERβ含量,显著降低子代雌鼠卵巢ERα、PgRDNMT mRNA的转录水平(P<0.05或P<0.01)。BPA暴露子代小鼠成年时卵巢和子宫指数增大,HE染色观察卵巢实质发生萎缩,初级和次级卵泡数量增加。本研究表明,妊娠期暴露BPA可促进成年子鼠卵巢产生卵泡,显著降低生殖激素的含量及活性,显著增加卵巢激素受体的含量,抑制卵巢激素受体和DNMT的转录,对子代产生生殖损伤。
一种自发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构建
张凯艺, 朱文娟, 谢宁, 叶华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75-14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7
摘要 ( 0 )   HTML( )    PDF (622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突变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基因序列,造成GluT4功能障碍,从而获得一种稳定、自发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T3-L1细胞的GluT4编码区进行定向切割,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测序筛选稳定突变的细胞株;使用CCK-8法检测所筛选细胞株的增殖活力;对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以判断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以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摄入量确定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程度;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抵抗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第九外显子处13 bp的缺失导致3T3-L1细胞GluT4蛋白功能障碍,这一突变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活力;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该细胞株表现出严重且稳定的自发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摄取受阻,与成脂分化和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GluT4功能障碍阻碍了脂肪细胞响应胰岛素的葡萄糖摄取,从而造成脂肪细胞产生自发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该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进行检测分析,验证了其稳定性和有效性,为脂肪营养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一种自发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构建
张凯艺, 朱文娟, 谢宁, 叶华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75-14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7
摘要 ( 156 )   HTML( )    PDF (6223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突变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基因序列,造成GluT4功能障碍,从而获得一种稳定、自发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T3-L1细胞的GluT4编码区进行定向切割,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测序筛选稳定突变的细胞株;使用CCK-8法检测所筛选细胞株的增殖活力;对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以判断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以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摄入量确定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程度;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抵抗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第九外显子处13 bp的缺失导致3T3-L1细胞GluT4蛋白功能障碍,这一突变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活力;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该细胞株表现出严重且稳定的自发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摄取受阻,与成脂分化和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GluT4功能障碍阻碍了脂肪细胞响应胰岛素的葡萄糖摄取,从而造成脂肪细胞产生自发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该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进行检测分析,验证了其稳定性和有效性,为脂肪营养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临床兽医
犬BMSCs复合3D打印支架制备组织工程半月板及体外成软骨诱导时间对其分化的影响
赵雯, 邹彤, 吕阳欧, 高登科, 阮晨梅, 张霞, 张翊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86-14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8
摘要 ( 0 )   HTML( )    PDF (169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3D打印犬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并评价其性能,探索体外成软骨诱导时间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支架复合物生长分化的影响,本试验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半月板支架,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态及微观结构,生物力学试验测定支架压缩模量,使用CCK-8细胞毒性试验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相容性,并接种犬BMSCs在体外分别进行成软骨诱导7、14、21、28 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通过测定不同诱导时间糖胺聚糖(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量,分析和比较不同体外诱导时间对其基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3D打印制备出的PCL支架对天然半月板解剖形状的还原度较高,孔隙均匀且孔间连通性好,有一定的力学抗压性能和缓慢的降解速度,接种其上的细胞数量呈递增趋势;在BMSCs-支架复合物的体外诱导过程中,细胞不断增殖,GAG和Ⅱ型胶原合成量都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诱导21 d时的合成量显著高于其他诱导时间的合成量(P<0.05)。结果说明,3D打印制备的PCL半月板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且体外诱导时间对BMSCs-支架复合物向软骨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犬BMSCs复合3D打印支架制备组织工程半月板及体外成软骨诱导时间对其分化的影响
赵雯, 邹彤, 吕阳欧, 高登科, 阮晨梅, 张霞, 张翊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86-14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8
摘要 ( 146 )   HTML( )    PDF (1698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3D打印犬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并评价其性能,探索体外成软骨诱导时间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支架复合物生长分化的影响,本试验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半月板支架,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态及微观结构,生物力学试验测定支架压缩模量,使用CCK-8细胞毒性试验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相容性,并接种犬BMSCs在体外分别进行成软骨诱导7、14、21、28 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通过测定不同诱导时间糖胺聚糖(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量,分析和比较不同体外诱导时间对其基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3D打印制备出的PCL支架对天然半月板解剖形状的还原度较高,孔隙均匀且孔间连通性好,有一定的力学抗压性能和缓慢的降解速度,接种其上的细胞数量呈递增趋势;在BMSCs-支架复合物的体外诱导过程中,细胞不断增殖,GAG和Ⅱ型胶原合成量都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诱导21 d时的合成量显著高于其他诱导时间的合成量(P<0.05)。结果说明,3D打印制备的PCL半月板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且体外诱导时间对BMSCs-支架复合物向软骨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百里香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邵丹, 宋朋杰, 闫宝琪, 武小虎, 王东升, 李亚娟, 张世栋, 严作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93-14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9
摘要 ( 0 )   HTML( )    PDF (159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百里香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活性,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建立炎性模型,以百里香酚进行干预。采用NO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NO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IL-1β、TLR4和NF-κB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百里香酚(100、50、25 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炎性模型细胞TNF-α、IL-1β、IL-6、NO和PGE2的分泌,亦可降低炎性模型细胞IL-1β、TLR4和NF-κB的基因转录水平(P<0.01)。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可抑制LPS诱导gEECs炎性模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百里香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邵丹, 宋朋杰, 闫宝琪, 武小虎, 王东升, 李亚娟, 张世栋, 严作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493-14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19
摘要 ( 152 )   HTML( )    PDF (1590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百里香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活性,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建立炎性模型,以百里香酚进行干预。采用NO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NO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IL-1β、TLR4和NF-κB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百里香酚(100、50、25 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炎性模型细胞TNF-α、IL-1β、IL-6、NO和PGE2的分泌,亦可降低炎性模型细胞IL-1β、TLR4和NF-κB的基因转录水平(P<0.01)。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可抑制LPS诱导gEECs炎性模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术芩提取液对脂多糖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
王忠清, 林春发, 钟文杰, 罗艺晨, 朱兆荣,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00-15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0
摘要 ( 0 )   HTML( )    PDF (202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术芩提取液(Zhu Qin extractive fluid,ZQEF)对脂多糖(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ZQEF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药物Ⅰ、Ⅱ、Ⅲ、Ⅳ、Ⅴ组(各组ZQEF浓度分别为10-1、10-2、10-3、10-4、10-5g·mL-1),每组5孔,104个细胞·孔-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qRT-PCR测定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变化。结果显示,ZQEF含有黄芩苷、黄芪甲苷和白术内酯Ⅰ,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469 8%;LPS模型组细胞增殖率降低,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药物Ⅱ组(10-2g·mL-1)和药物Ⅲ组(10-3 g·mL-1)细胞增殖率均增高,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P<0.01和P<0.05)水平,药物Ⅱ组TFF3和TNF-α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L-8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ZQEF能促进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转录,推测与修复肠黏膜作用有关。
术芩提取液对脂多糖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
王忠清, 林春发, 钟文杰, 罗艺晨, 朱兆荣,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00-15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0
摘要 ( 137 )   HTML( )    PDF (2020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术芩提取液(Zhu Qin extractive fluid,ZQEF)对脂多糖(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ZQEF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药物Ⅰ、Ⅱ、Ⅲ、Ⅳ、Ⅴ组(各组ZQEF浓度分别为10-1、10-2、10-3、10-4、10-5g·mL-1),每组5孔,104个细胞·孔-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qRT-PCR测定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变化。结果显示,ZQEF含有黄芩苷、黄芪甲苷和白术内酯Ⅰ,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469 8%;LPS模型组细胞增殖率降低,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药物Ⅱ组(10-2g·mL-1)和药物Ⅲ组(10-3 g·mL-1)细胞增殖率均增高,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P<0.01和P<0.05)水平,药物Ⅱ组TFF3和TNF-α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L-8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ZQEF能促进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转录,推测与修复肠黏膜作用有关。
维生素D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的形成
顾建红, 闵雯嫣, 周佳桦, 赵玉田, 卞建春,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09-1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1
摘要 ( 0 )   HTML( )    PDF (331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1α,25-(OH)2D3对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OC)形成的影响,笔者对1α,25-(OH)2D3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骨吸收功能鉴定、OC标志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1α,25-(OH)2D3能够上调BMSCs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下调骨保护素(OPG)的表达。1α,25-(OH)2D3处理共培养细胞5 d,OC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吸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Ⅱ型碳酸酐酶(CAⅡ)、组织蛋白酶K(CtsK)及TRAP等标志性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mol·L-1 1α,25-(OH)2D3效果最明显。结果表明,10-8 mol·L-1 1α,25-(OH)2D3能够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OC的形成,该OC具有骨吸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OC在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维生素D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的形成
顾建红, 闵雯嫣, 周佳桦, 赵玉田, 卞建春,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09-1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1
摘要 ( 117 )   HTML( )    PDF (3316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1α,25-(OH)2D3对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OC)形成的影响,笔者对1α,25-(OH)2D3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骨吸收功能鉴定、OC标志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1α,25-(OH)2D3能够上调BMSCs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下调骨保护素(OPG)的表达。1α,25-(OH)2D3处理共培养细胞5 d,OC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吸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Ⅱ型碳酸酐酶(CAⅡ)、组织蛋白酶K(CtsK)及TRAP等标志性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mol·L-1 1α,25-(OH)2D3效果最明显。结果表明,10-8 mol·L-1 1α,25-(OH)2D3能够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OC的形成,该OC具有骨吸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OC在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研究简报
家兔小肠不同区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
陈赛娟, 刘亚娟, 袁万哲, 李江涛, 庞立欣, 谷子林, 陈宝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18-15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2
摘要 ( 0 )   HTML( )    PDF (108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家兔小肠不同区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选取1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10只,屠宰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采用real-time PCR研究家兔不同肠段小肽转运载体Pep T1,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B0AT、EAAT3、rBAT,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GLUT5,以及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的mRNA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小肽转运载体Pep T1 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空肠略低;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兼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和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 mRNA的表达量均在回肠最高,空肠次之;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 mRNA的表达量在空肠和回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5 mRNA的表达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和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 mRNA的表达量则是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结果表明,家兔肠道转运吸收小肽、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前半段,转运吸收氨基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后半段。
家兔小肠不同区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
陈赛娟, 刘亚娟, 袁万哲, 李江涛, 庞立欣, 谷子林, 陈宝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7):  1518-15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7.022
摘要 ( 153 )   HTML( )    PDF (1082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家兔小肠不同区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选取1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10只,屠宰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采用real-time PCR研究家兔不同肠段小肽转运载体Pep T1,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B0AT、EAAT3、rBAT,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GLUT5,以及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的mRNA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小肽转运载体Pep T1 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空肠略低;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兼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和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 mRNA的表达量均在回肠最高,空肠次之;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 mRNA的表达量在空肠和回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5 mRNA的表达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和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 mRNA的表达量则是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结果表明,家兔肠道转运吸收小肽、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前半段,转运吸收氨基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后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