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25
遗传繁育
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蓝贤勇;陈 宏;潘传英;张永德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23-529.  doi:
摘要 ( 809 )   HTML( )    PDF (453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技术分析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第1~5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产羔数(第1~5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和体尺指标(初生重、成年体重、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的相关性。RMAPD与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6个标记条带分别对产奶量、产羔数及初生重、体重、体高等体尺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标记效应(P<0.05, P<0.01)。其中,23个标记条带(14个正向效应标记和9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奶量有关, HEL1r+F09的C、D、J、K和L带对第3~5胎及平均产奶量有显著的标记效应,尤其是J带对第5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正向标记效应; 23个标记条带(11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2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羔数有关,HEL1r+F09的J带、MFW20f+P4的H带、HEL1f+F09的E带和MFW20f+F09的A、D带对产羔数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20个标记条带(9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1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体尺指标有关,HEL1f+F09的G带、HEL1r+F09的E带对初生重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HEL1r+OPW19的M带对胸围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 (P<0.01)。
辽宁新品系绒山羊ZFX、ZFY基因片段的进化研究与性别鉴定
金 梅;傅忠扬;栾媛媛;高文波;王 薇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30-536.  doi:
摘要 ( 1448 )   HTML( )    PDF (563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摩弗伦羊(Mouflon)和人(Human)的ZFX、ZFY基因序列以及相关文献设计引物,以雌雄辽宁新品系绒山羊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其ZFX、ZFY基因第11号外显子的部分片段,进行序列测序。结果用NCBI的BLAST,生物软件ClustalX.exe、Mega、BioEdit.exe、DNAClub等进行分析。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New-breeding cashmere goat)、藏系绵羊(Tibetan sheep)、摩弗伦羊(Mouflon)、马(Horse)、山狗(Coyote)、猪(Pig)、鲸(Whale)、人(Human)和牛(Cow)的ZFX、ZFY基因的外显子同源性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用N-J方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ZFX、ZFY基因两者核苷酸同源性达9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经分析可知,辽宁新品系绒山羊与摩弗伦羊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II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ZFX、ZFY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确定AvaII为ZFX基因上的特异酶切位点,以此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性别进行鉴定。
5个微卫星座位与河北荷斯坦母牛乳成分性状关系研究
储明星;安永福;方 丽;叶素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37-543.  doi:
摘要 ( 1283 )   HTML( )    PDF (603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与奶牛乳成分性状紧密相关的5个微卫星座位BM1818、BM143、BM1443、BM1905、BM711,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在90头河北荷斯坦母牛中的遗传变异。计算了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初步探索了这5个微卫星座位与河北荷斯坦母牛乳成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卫星座位BM1818对乳干物质率影响显著;微卫星座位BM143和BM711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干物质率影响显著;微卫星座位BM1443对305 d产奶量影响显著;微卫星座位BM1905对305 d产奶量、蛋白率影响显著。显著影响305 d产奶量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43座位上为102 bp/120 bp,在BM1443座位上为160 bp/160 bp,在BM1905座位上为182 bp/195 bp,在BM711座位上为182 bp/182 bp;显著影响乳脂率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43座位上为100 bp/112 bp,在BM711座位上为173 bp/188 bp;显著影响蛋白率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43座位上为120 bp/120 bp,在BM1905座位上为177 bp/189 bp,在BM711座位上为180 bp/188 bp;显著影响牛乳干物质率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818座位上为278 bp/282 bp,在BM143座位上为100 bp/112 bp,在BM711座位上为173 bp/190 bp。
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OPAY02-SCAR分子标记研究
戴国俊;谢恺舟;王志跃;吴圣龙;施会强;Olowofeso O;盛浩伟;王金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44-549.  doi:
摘要 ( 690 )   HTML( )    PDF (809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PAY02型2条多态性条带经克隆、测序和引物设计后,转换成SCAR标记,并对86个新扬州鸡随机交配后代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2条带DNA序列与红色原鸡基因组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大分子量条带与位于红色原鸡第3号染色体上序列有98%的同源性,共检测到8个SNPS,其中195位的碱基T→G,316位的A→T,538位的G→A,731位的T→A,1 147位的G→A,1 329位的T→C,1 927位的C→T,2 081位的C→T,小分子量条带与红色原鸡没有同源序列,推测新扬州鸡野祖除红色原鸡外,还有其它来源。SCAR标记分析表明,经条件优化随机扩增的OPAY02型标记稳定、可靠,可用于遗传分析。2条带所在座位群体基因型平衡性测验结果表明,所测新扬州鸡群体处于平衡状态,选择可以打破平衡,有利于动物育种。
论文
家鹅Myostatin 基因3′-UTR序列分析
杨凤萍;王金玉;陈义权;李其松;耿士忠;张 柳;沈 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50-554.  doi:
摘要 ( 671 )   HTML( )    PDF (739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家鹅Myostatin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上游引物、家鸡Myostatin 3′-UTR设计下游引物,PCR扩增并克隆出家鹅该基因 3′-UTR长1 064 bp DNA序列。该序列具有一个polyA 加尾信号序列(TAATAAA),并富含连续的TTTT高保守区。分析家鹅与其他12个物种该序列的同源性发现,其与家鸡的同源性最高,达87.1%,与鱼类的最低(<11%)。以13个物种Myostatin 3′-UTR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3′UTR能够为动物进化提供一定信息,但适用于较低分类阶元。
遗传繁育
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何 波;郑 嵘;熊远著;胡春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55-559.  doi:
摘要 ( 723 )   HTML( )    PDF (768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本研究探讨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免疫外科法分离山羊囊胚内细胞团的研究
杨炜峰;葛秀国;华进联;窦忠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60-565.  doi:
摘要 ( 778 )   HTML( )    PDF (877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用关中奶山羊脾脏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各2只,共4只。通过3次静脉注射,每次注射4×108个细胞,间隔10 d,最后一次注射10 d后心脏采血制备抗血清,结果获得的4份抗血清均具有细胞毒性,由脾脏细胞免疫获得的抗血清溶解细胞的效价稍高。超排关中奶山羊24只和波尔山羊3只,6~9 d采胚共获得胚胎240枚,其中囊胚106枚,结果显示配种后7~9 d胚胎的发育阶段适宜于分离内细胞团(ICM)。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抗血清对关中奶山羊红细胞、囊胚和波尔山羊囊胚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通过比较抗血清50%溶解山羊红细胞效价与溶解囊胚滋养层细胞效价的差异,发现后者的适宜效价是抗血清50%溶解山羊红细胞效价的22~23倍,表明采用易于获得的山羊红细胞作预试验可以为免疫外科分离山羊ICM提供抗血清稀释比例参考。免疫外科法分离ICM采用两步法进行,获得最佳参数如下:抗血清稀释比例为1∶4~1∶15,补体稀释比例为1∶20,先在抗血清中作用30 min,再在补体中作用20~30 min,吹打除去溶解的滋养层细胞后即可获得ICM。分离得到的ICM形态特征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山羊ICM接种于丝裂霉素处理过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后,2 d内贴壁。4~7 d后,ICM增殖为胚胎干细胞样集落,其周围出现大量空泡样细胞。
动物营养
PRKAG3在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胴体品质关系研究
李梦云;陈代文;张克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66-570.  doi:
摘要 ( 713 )   HTML( )    PDF (805KB) ( 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RKAG3是编码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γ3亚基的基因,是近年来确定的一个影响猪肉pH值、肉色以及系水力的主效基因,其突变R200Q与过量肌糖原含量有关,被认为是汉普夏猪发生RN-突变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以β-actin作为内参,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雅南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猪)PRKAG3基因在心脏、肝脏、肾和骨骼肌中表达差异,并测定猪胴体品质。结果表明,PRKAG3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在心脏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肝脏和肾中未见表达,在不同品种的骨骼肌中,雅南猪PRKAG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DLY猪(P=0.07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关系不大,而与肌内脂肪含量成正相关(r=0.832)。
外源性半胱胺对山羊门静脉和肝脏中激素和营养物流量的影响
王子荣;胥清富;任明强;雒秋江;陈 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71-579.  doi:
摘要 ( 709 )   HTML(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6只体重(18.97±1.80) kg、健康雄性去势山羊,同时安装颈静脉、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研究半胱胺对山羊血流量、激素流量和碳氮化合物吸收及在肝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从颈静脉一次注入半胱胺(50 mg/kg BW)后,3 d门静脉、肝静脉全血流量分别比对照(-2 d)提高21.81%(P<0.01)、10.21%(P<0.05);血浆流量相应提高23.08%(P<0.05)、15.05%(P<0.05);6 d与-2 d血液流量接近。在-2 d、 3 d、 6 d 3个采样日,肝脏IGF-1净生成量相应为47.57,67.58(P<0.05)和44.76 μg/min;肝脏胰岛素净利用量相应为2.32, 3.17和2.23 mU/min,无显著差异;胰高血糖素肝脏净利用量分别为1.71, 3.25(P<0.05)和1.02 ng/min。结果表明,从颈静脉注入半胱胺后,肝脏有净乙酸和葡萄糖生成,分别较对照提高12.71%和50.59%(P<0.05);3 d、6 d比-2 d在门静脉的NEFA净流量分别提高32.25%和9.67%;肝脏NEFA净流量在试验期3 d和6 d分别比对照提高4.57倍(P<0.01)和4.14倍(P<0.01),表明经CS处理后,山羊肝脏有NEFA合成。门静脉α-氨基氮、NH3-N净流量在第3天分别高于对照36.36%和27.23%,尿素氮净流量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预防兽医
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对SPF鸡的免疫保护作用
田占成;孙永科;王云峰;智海东;刘胜旺;孙惠玲;王玫;童光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80-586.  doi:
摘要 ( 748 )   HTML( )    PDF (1040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将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BVS1)以5×106 PFU剂量翅皮下注射接种4周龄的SPF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该重组鸡痘病毒能刺激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周血液中CD4+、TCR γδ+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免疫后4周用1×103.0 EID50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与IB弱毒疫苗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2/16和13/16;攻毒后喉拭子IBV分离结果表明,IB弱毒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的IBV气管排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2 d,病毒的分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和肝脏的病理损伤也较对照组轻,而且病变持续时间缩短。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江 涛;周艳琴;刘 琴;聂 浩;姚宝安;赵俊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87-591.  doi:
摘要 ( 738 )   HTML( )    PDF (1018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同源性达99.6 %,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66 ku,且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表达猪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猪生长的促进效果观察
曹汉威;张春红;黄 忠;阮良基;林 洁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92-596.  doi:
摘要 ( 754 )   HTML( )    PDF (1015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将猪生长激素(pGH)基因直接转导到猪体内细胞,研究猪生长激素基因在猪体内的促生长作用。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含pGH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GH)。将其感染293细胞和PK-15细胞,均可检测到pGH。用1 mL此重组腺病毒(1010TCID50)一次性肌肉注射60日龄的杂交长白猪。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猪平均增重比对照组的猪增加37%(注射后第4周)和19%(注射后第6周);饲料报酬提高28%(注射后第4周)和18%(注射后第6周)。试验结果证明,由重组腺病毒表达的pGH具有生物学活性,在猪体内起到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GH基因在猪体内的表达可维持约4周。
鸡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常山酮残留的ELISA检测
吴宁鹏;杜向党; 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597-602.  doi:
摘要 ( 736 )   HTML( )    PDF (1072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常山酮进行人工改造,制备了半抗原常山酮琥珀酸衍生物(Hal-suc)。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动物免疫6次后采血制备抗血清,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测得抗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2 400。建立了常山酮在鸡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检测的ELISA法,该方法在50、100、500 ng/g 的添加浓度水平下,在鸡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测得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4.2%~96.8%和74.3%~90.0%,检测限分别为28和19 ng/g 。
氧氟沙星缓释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呼秀智;肖希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03-608.  doi:
摘要 ( 700 )   HTML( )    PDF (1061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氧氟沙星缓释注射液肌注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给药剂量为10mg/k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测定血浆中氧氟沙星浓度。采用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软件处理药时数据,得出相关药物动力学参数。静注氧氟沙星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无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肌注氧氟沙星注射液、缓释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氧氟沙星缓释注射液的吸收半衰期(t1/2ka)为(0.292 0±0.102 4)h, 消除半衰期(t1/2ke)为(6.902 2±0.901 9)h,达峰时间(Tmax)为(1.379 5±0.373 2)h,达峰浓度(Cmax)为(2.148 1±0.296 1)μg/mL,生物利用度为(95.70±12.56)%,在猪体内的持效时间(MIC=0.5 μg/mL)为(15.736 4±1.854 2) h,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相比,该制剂的吸收半衰期延长,消除半衰期延长,达峰时间延迟,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持效时间延长。
腹水综合征肉鸡肺脏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
曾秋凤;陈代文;张克英;余 冰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09-613.  doi:
摘要 ( 732 )   HTML( )    PDF (1071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21日龄患腹水综合征(AS)鸡肺脏中提取RNA,根据健康鸡胚心室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序列(登录号为NM204297)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进行cDNA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回收后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经测序鉴定其片段大小与预期大小完全一致,为1 576 bp。序列同源性分析比较表明,该c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鸡胚HIF1α cDNA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采用RT-PCR技术检测4只21日龄正常肉鸡和4只21日龄AS患鸡肺脏HIF-1α mRNA,结果表明,AS患鸡肺脏HIF-1α mRNA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正常肉鸡(P<0.01)。本试验证明,HIF-1α与肉鸡肺动脉高压导致的腹水综合征相关。
研究简报
牛尿苷酸合酶缺乏症PCRRFLP检测方法的研究
王洪梅;李建斌; 高运东; 韩 波; 刘文浩; 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14-616.  doi:
摘要 ( 781 )   HTML( )    PDF (1029KB) ( 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PCR-RFLP建立了直接利用基因组DNA检测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UMPS)突变的方法。对济南市6个奶牛场224头奶牛及53头荷斯坦种公牛进行了DUMPS的PCR-RFLP检测,共检出2头杂合母牛(携带者),杂合子占检测母牛群的0.89%,在荷斯坦公牛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没有发现隐性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实验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性高、稳定性可靠。
干奶期奶牛不同能量摄入对其肝脏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李红梅;王 哲;夏 成;徐 闯;牛淑玲;张乃生;李艳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17-620.  doi:
摘要 ( 1300 )   HTML( )    PDF (1077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预产前28 d分别饲喂奶牛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的产奶日粮,至产后56 d结束,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测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肝脏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奶期低能饲喂奶牛,产后肝脏IR mRNA表达增加,提示低能饲喂有利于调节奶牛产后血糖平衡。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预防风险评估
吴春艳;王靖飞;赵丽丹;李 静;吉增涛;杨彦涛;王笑梅;童光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21-624.  doi:
摘要 ( 670 )   HTML( )    PDF (1071KB)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疫苗接种是当前我国预防和控制HPAI疫情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影响HPAI免疫预防效果的因素众多,会给免疫预防带来风险。对这些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并系统分析其所引起的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免疫预防的效果。本研究首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构建了HPAI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确定风险因子权重,依权重大小对风险因子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管理不良、接种操作不规范、实验室监测等是我国免疫预防的高风险因素。通过对免疫预防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为HPAI免疫预防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家兔腓肠肌和胫前肌NADH-TR染色的探讨
朱道立;康培香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6):  625-628.  doi:
摘要 ( 750 )   HTML( )    PDF (1146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成年家兔腓肠肌内外侧头和胫前肌的肌纤维构成比例与分布。应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ADH-TR)染色法,观察比较各型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NADH-TR染色,依据其肌纤维内线粒体和肌质网显示紫色或紫蓝色,肌原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不着色,可以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横切面呈多边形或椭圆形,以镶嵌交叉方式排列。三种类型的肌纤维在腓肠肌内侧头中分别约占15.2%,27.4%和57.4%,在站立负荷中提供足够肌力和稳定机体姿势的作用;在腓肠肌外侧头中分别约占13.7%,65.4%和20.9%,主要参与力量和速度运动,提供奔跑,跳跃中的推进动力;在胫前肌中约占10.9%,52.3%和36.8%,维持跗关节稳定,参与保持足弓形状与弹性,完成足跖屈和足内翻运动。腓肠肌内外侧头和胫前肌的三型肌纤维直径有所差异,其中Ⅰ型纤维为57.50~58.40 μm,ⅡA型纤维为59.25~75.40 μm,ⅡB型纤维为73.25~97.85 μm。ⅡB型纤维的横切面积最大,ⅡA型纤维的横切面积中等,Ⅰ型纤维的横切面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