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6-07-25
遗传繁育
μ-calpain激活因子UK114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常 泓; 南庆贤;岳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29-634.  doi:
摘要 ( 1385 )   HTML( )    PDF (518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了山羊肝脏 cDNA文库,采用平板裂解法提取噬菌体DNA,以此为模板用所设计的引物以PCR法扩增出μcalpain激活蛋白UK114基因,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序列分析表明,UK114 cDNA包括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在内全长共计1 017 bp,5′非编码区长为39 bp,3′非编码区长为567 bp,编码区长411 bp,编码137个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Colombo等所得UK114基因比较表明:在5′非编码区,UK114为102 bp,克隆的UK114为39 bp,且二者仅有9个核苷酸序列是相同的;紧接着是起始密码子ATG,然后是一个411 bp的阅读框(40 nt~450 nt),编码13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约为15 ku,二者在编码区仅有1个bp不同,为无义突变;在3′非编码区为552 bp,所克隆的UK114为567 bp,二者在此区域有57个核苷酸序列是不同的:UK114为polyA,所克隆的是不同的核苷酸。二者的同源性为91%,突变的86个核苷酸中都为无义突变,开放阅读框中仅有一个核苷酸突变。
猪雌激素受体α基因E区部分cDNA克隆与原核表达
丁利军;吴井生;王建武;丁家桐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35-639.  doi:
摘要 ( 669 )   HTML( )    PDF (634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从梅山猪子宫组织中扩增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E区部分cDNA编码区546 bp,并将其重组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分析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GST-ERαE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9 ku,净灰度扫描融合蛋白占重组菌蛋白32%,结果表明成功构建GST-ERαE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效表达,为下阶段深入开展ERα蛋白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研究
欧阳叙向;施启顺;邓灶福;黄生强;刘鹤翔;尹小平;谭胜国;胡述光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40-645.  doi:
摘要 ( 1249 )   HTML( )    PDF (642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与Booroola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分析其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OarAE101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OarAE101/ BM143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874 2/0.805 2,0.796 9/0.809 3,0.756 4/0.746 2和0.796 4/0.734 0。湘东黑山羊OarAE101基因型为107 bp/111 bp基因型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最高(4.0头/胎),纯合基因型109 bp/109 bp、107 bp/107 bp、119 bp/119 bp、111 bp/111 bp和125 bp/125 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67、2.5、2.4、2.33和2.25只/胎,故等位基因107、109、111、119和125 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具有正效应。湘东黑山羊BM143基因型为100 bp/ 106 bp和106 bp/ 112 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达3只/胎,BM143等位基因104、106和110 bp与湘东黑山羊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BP4的研究
何远清;郭晓红;王金玉;储明星;方 丽;叶素成;周忠孝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46-649.  doi:
摘要 ( 1103 )   HTML( )    PDF (668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BP4基因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BB基因型只出现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中,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则没有BB基因型;AB基因型频率随着绵羊繁殖力的降低而升高;AA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基因型多0.52只(P<0.05)和0.67只(P<0.05),AA和A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检测的绵羊RBP4基因座位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相关。
鸡微卫星DNA标记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研究
高玉时;王克华;陈国宏;屠云洁;卢克伦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50-655.  doi:
摘要 ( 784 )   HTML( )    PDF (712KB)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资源群体F2500 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鸡肉pH值、失水率、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 8。嫩度间与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肌间脂肪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失水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 ADL136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MCW0095和ADL166对嫩度影响显著(P<0.05);MCW264对pH值影响显著(P<0.05);MCW264、 ADL211和 MCW0223对失水率影响极显著(P<0.01);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鹅胴体和羽绒性状的因子分析及遗传评估—— 鹅胴体和羽绒性状的因子分析(Ⅰ)
陈宏权;邱华玲; 于建兴; 施启顺; 柳小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56-661.  doi:
摘要 ( 889 )   HTML( )    PDF (791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皖西白鹅×四川白鹅F1群体123只鹅的33个胴体性状和7个羽绒性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中提取出12个公共因子,可解释原40个性状82.24%的信息。研究表明,鹅产肉性能由产肉力、净膛率和腿肉率3个因子组成,可解释原40个性状的36.53%的信息量;肉质特性由脂肪酸品质、产脂力和肌肉水损失3个公共因子组成,可解释原40个性状的18.34%的信息量;羽绒特性由产毛力、绒品质和绒亲水性3个公共因子组成,可解释原40个性状的15.75%的信息量;辅助性能由羽型、心功能和消化力3个公共因子组成,可解释原40个性状的11.61%的信息量。
动物营养
不同日龄猪腹脂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单体中;汪以真;刘建新;许梓荣;冯 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62-666.  doi:
摘要 ( 669 )   HTML( )    PDF (903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猪腹脂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获得一条206 bp的片段,以pGEM-T Easy vector 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的片段为FAS基因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猪FAS基因(AY183428)494~699之间序列同源性达到100%。以FAS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18S rRNA为内标,研究从1日龄到28周龄杜长大腹脂中FAS基因表达的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8周龄,FAS基因在腹脂mRNA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统计分析发现,1日龄与28周龄FAS在腹脂中m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玉米的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加工处理对泌乳奶牛瘤胃干物质和淀粉降解规律的研究
齐智利;嘎尔迪;陈慧君;赵芙蓉;尹福泉;刘瑞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67-671.  doi:
摘要 ( 662 )   HTML( )    PDF (854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在精粗比为55∶45的日粮条件下,采用In sacco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加工处理的玉米在奶牛瘤胃内干物质和淀粉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经过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烘烤处理,干物质和淀粉的瘤胃降解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温度逐渐升高、作用时间逐渐延长,干物质和淀粉的降解率也逐渐降低。在所有处理组中,140 ℃ 35 min处理组可以明显降低玉米的瘤胃淀粉降解率(P<0.05),比未处理玉米组降低了15.26%。淀粉在瘤胃中降解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淀粉的快速可溶部分和降解速率。
鸭的空肠食糜连续采集方法及其空肠套管的设计
赵 峰;张子仪;侯水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72-675.  doi:
摘要 ( 1284 )   HTML( )    PDF (999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食糜的采集是离体法测定代谢能值的方法中影响其代表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鸭为禽类代表动物,设计了可连续采集空肠食糜的套管及具有保鲜功能的食糜样本瓶,在可操作性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预防兽医
牛分枝杆菌抗原MPB70、MPB83和ESAT-6的融合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初步应用
郭设平; 刘思国; 张秀华; 王春来; 宫 强; 郭 洋; 邵美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76-680.  doi:
摘要 ( 784 )   HTML( )    PDF (946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PCR方法从牛分枝杆菌Vallee株基因组中扩增获得mpb70、mpb83和esat-6三个目的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获得融合基因mpb70-mpb83后,将mpb70-mpb83和esat-6串连于同一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70-83-E6。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后,经IPTG诱导以可溶的形式表达融合蛋白。用Ni2+亲合层析的方法纯化该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抗牛分枝杆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牛副结核病阳性血清不反应。用该纯化蛋白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检测了11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67份为PPD阳性牛血清),阳性率为39.32%(46/117)份,与PPD皮试诊断的符合率为82.05% (96/117)。
鹅源禽副黏病毒感染特性的研究
任 涛;孔令辰;敖艳华;陈金顶;陈勇文;郑煦灿;廖 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81-686.  doi:
摘要 ( 790 )   HTML( )    PDF (1016KB)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禽副黏病毒,编号为2/GD/05/Go,简写为GPMV-2/05。经纯化后发现该病毒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大小比较均一,表面有纤突,对氯仿和酸敏感,不耐热,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鸡新城疫病毒(NDV)Ⅰ系、Ⅳ系抗血清部分抑制,但与禽流感、小鹅瘟等病毒无交叉反应。人工感染结果显示,新分离到的病毒对1、14、28、48日龄的鹅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尤以30日龄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服、点眼滴鼻、肌注、皮下注射等途径均能感染鹅,并且临床症状和死亡率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该病毒对鸡也有很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但用NDV强毒攻毒的鹅并不发病。通过免疫保护试验发现,GPMV-2/05与NDVⅠ系、Ⅳ系及强毒F48E9有部分免疫原性交叉。血清学、电镜观察、理化鉴定、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以及致病性指数的测定等结果均表明该病毒是一株对鹅具有高致病力的禽副黏病毒。
检测家畜血吸虫抗体的二步金标免疫渗滤法研究
卢福庄;方兰勇;张雪娟;刘恩勇; 毛光琼; 朱家新; 樊茂华;郑海平;俞国乔;冯尚连;方萍萍; 陈伟杰; 付 媛;程菊芬;周永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87-692.  doi:
摘要 ( 785 )   HTML( )    PDF (999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待检家畜血纸浸出液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金标记的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为探针(以下简称血吸虫抗原胶体金),建立了检测家畜血吸虫抗体的二步金标免疫渗滤法(Two-step 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T-DIGFA)。家畜血吸虫病阳性血样在50~90 s形成肉眼可观察的红色斑点,可进行快速诊断。该法可以检测出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7 d和7 d以上的阳性牛和兔血纸抗体,与肝片吸虫、锥虫、蛔虫病之间无交叉反应。T-DIGFA检测粪孵血吸虫毛蚴阳性牛血纸139份、阴性牛血纸130份,与粪孵法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9.2%;T-DIGFA与斑点酶联SPA法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完全相同。血吸虫抗原胶体金在4~8 ℃保存期可达6个月、室温保存期为3个月。试验证实,T-DIGFA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基层单位和现场进行家畜血吸虫病抗体的快速诊断、普查和检疫。
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内生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比较
孙铭飞;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邵兆霞;梁楠;王进产;王荣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693-699.  doi:
摘要 ( 800 )   HTML( )    PDF (1306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分别感染昆明系小白鼠和固始雏鸡,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C.meleagridis 在两种试验动物体内的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和致病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有较大差异,在小白鼠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但在雏鸡体内主要寄生于回肠; C.meleagridis深嵌于小白鼠肠微绒毛丛内,微绒毛较为完整;但在雏鸡回肠, C.meleagridis似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微绒毛脱落明显,对雏鸡致病性明显比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强。利用透射电镜在两种试验动物的样品中均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体以及正在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和裂殖体在发育过程中可明显见到粗面内质网结构,裂殖生殖中期阶段粗面内质网尤其发达;小白鼠体内的C.meleagridis虫体与肠黏膜接触处形成一凹陷,寄生部位较深,而在雏鸡体内无此现象。此外,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虫体寄生部位周围微绒毛密度高而且也比其它部位长。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猪源隐孢子虫对仔猪致病性研究
闫文朝;石团员;宁长申;张龙现;梁宏德;刘光辉;邵兆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00-704.  doi:
摘要 ( 693 )   HTML( )    PDF (1173KB) ( 6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我国猪源隐孢子虫的危害性,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对5日龄仔猪的致病性。结果:感染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脱水,粪便中混有肠黏膜碎片,潜伏期为3~5 d,排卵囊持续期33~43 d,虫体寄生于盲肠、结肠和直肠,并且盲肠和结肠杯状细胞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肠和直肠黏膜微绒毛萎缩、倒伏和脱落。结果表明sucp株对新生仔猪有一定致病性。
基础兽医
鸡缩胆囊素(CCK)在T4噬菌体表面的展示及免疫原性研究
舒鼎铭;覃健萍;曹永长;毕英佐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05-710.  doi:
摘要 ( 645 )   HTML( )    PDF (1170KB)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T4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将CCK-33肽四多串联体及八多串联体展示在T4噬菌体表面,并研究其免疫原性。 将CCK四串联体和八串联体与SOC基因缺失的、依赖溶菌酶的噬菌体ΦT4Z1重组,获得重组噬菌体ΦT-4CCK和ΦT-8CCK。SDS-PAGE和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CK多串联体蛋白已经成功展示在T4噬菌体表面,其融合蛋白分子量约30 ku和41 ku,能够与CCK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重组噬菌体为免疫原制备油佐剂疫苗主动免疫胡须肉鸡后,抗体浓度显著升高,肉鸡的体重、采食量都有所提高,而料肉比有所下降。结果说明,鸡CCK蛋白展示在T4噬菌体表面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肉鸡血清和肺脏iNOS和cNOS活性变化
汪雯翰;郭定宗;杨世锦;万春云;王翔凌;李家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11-716.  doi:
摘要 ( 1102 )   HTML( )    PDF (1128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规饲养条件喂养的大群AA肉鸡,按临床症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M组),肺动脉高压腹水组(S 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21、28、35和42日龄S组、M组和C组肉鸡的腹水心脏指数(AHI)、全心与体重比(WH/BW)、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肺脏和血清cNOS和iNOS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S组和M组全心与体重比值(TV/BW)以及S组血清NO水平均从28日龄起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2)S组肺组织cN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3)S组肺组织iNOS在21、35和42日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4)S组从28日龄起血清中cNOS和iNOS与C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5)正常对照组肉鸡血清中iNOS活性在21、35和42日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血清中cNOS活性(P<0.01或P<0.05)。此研究结果提示cNOS和iNOS活性的变化与PHS发病机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试验性氟中毒鸡睾丸组织的病理学研究
黎晓敏;秦 港;王 健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17-721.  doi:
摘要 ( 689 )   HTML( )    PDF (1516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只180日龄京北939公鸡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鸡单笼饲养,饲喂相同全价配合饲料。对照组饮自来水,试验组于自来水中添加3 000 mg/L氟化钠。70 d后测定体质量、睾丸鲜质量,并对鸡睾丸组织进行光学和超微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高氟可显著抑制鸡的生长和及睾丸发育,染氟鸡活体质量、睾丸质量、睾丸质量/活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氟可严重损伤鸡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
研究简报
牛抗病基因BoLA-DRB3的新等位基因的发现
王兴平;许尚忠;昝林森;高 雪;任红艳;陈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22-726.  doi:
摘要 ( 795 )   HTML( )    PDF (1249KB) ( 6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oLA-DRB3基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它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抗原与免疫应答、抗病性密切相关。其第2外显子是编码抗原的主要功能区。本试验以地方良种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DRB3基因307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位C→A,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经χ2适合性检验,鲁西牛在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MspⅠ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
罗献梅;陈代文;张克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27-730.  doi:
摘要 ( 969 )   HTML( )    PDF (1146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体重约100 kg DLY杂交猪和雅南猪各5头,屠宰取骨骼肌和心肌样品,采用RT-PCR方法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H-FABP基因表达于猪的骨骼肌和心肌中,但是其在2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心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骨骼肌(P<0.01);心肌和骨骼肌HFABP基因的表达量2品种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论是心肌还是骨骼肌雅南猪的表达量都高于DLY杂交猪。
缺氧与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fosc-myc 基因表达的关系
董世山;利 凯;王迎春;杨 鹰;孙茂红;欧德渊;李 静;杨玉成;乔 健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37(7):  731-734.  doi:
摘要 ( 1365 )   HTML( )    PDF (1128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细胞培养、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缺氧与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癌基因c-fosc-myc表达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缺氧与以肺动脉增殖重塑为特征的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显示,缺氧显著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癌基因c-fosc-myc mRNA的表达(c-fos mRNA:常氧组为144.6±20.2,缺氧组为198.1±32.8,P<0.01;c-myc mRNA:常氧组为125.4±18.8,缺氧组为167.1±22.4,P<0.01)。缺氧显著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癌基因c-fosc-myc蛋白的表达(c-fos蛋白:常氧组为150.9±33.2,缺氧组为225.9±37.0,P<0.01;c-myc蛋白:常氧组为162.1±28.5,缺氧组为228.8±33.4,P<0.01)。结果表明缺氧能够明显诱发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癌基因c-fos、c-myc的转录和表达,是启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阐明缺氧是以肺动脉重塑为特征的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