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报 ›› 2007, Vol. 38 ›› Issue (1): 25-30.doi:
欧阳建华;谢亮;刘杰; 骆毅媛; 梁章敏;聂庆华; 张细权
摘要: 研究了脂肪酸合成酶 (Fatty acid synthase, FASN )基因最后1个内含子2个突变的多样性,并运用资源参考家系研究了这2个突变对鸡体重、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 红色原鸡Hae ⅢPCRRFLP位点B基因频率为最高(0.85), 泰和鸡及余干乌黑鸡为最低(0.21),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未发现肉用与蛋用鸡种间的差异;在Pst I-PCR-RFLP位点上, A基因频率在崇仁麻鸡中表现为最高(0.5),在裸颈鸡为最低(0.19),品种间差异较小。(2) Hae 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CC型个体体重最小,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Pst I-PCR-RFLP位点表现为差异不显著。2位点合并基因型中,以BC/GG体重为最高,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 (P<0.05)。(3) Hae 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BB型比其它基因型有更强的脂肪沉积能力(P<0.05),而Pst I-PCR-RFLP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未表现出脂肪沉积能力的差异,合并基因型中以BB/GG脂肪沉积能力最强(P<0.05)。(4) 2位点在脂肪沉积和体重上均表现一定的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