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2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44 )   HTML( )    PDF (1236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5 )   HTML( )    PDF (295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4 )   HTML( )    PDF (50046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2 )   HTML( )    PDF (450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5 )   HTML( )    PDF (415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征订目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0-0.  doi:
摘要 ( 4 )   HTML( )    PDF (41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高原土著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张剑搏, 丁学智, Anum Ali Ahmad, 李晨, 梁泽毅, 杜梅, 阎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23-17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1
摘要 ( 187 )   HTML( )    PDF (3700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端的环境气候特征——高寒、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历经数百万年,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高原土著动物不仅在生理、生化、形态学及行为上获得稳定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调节机制。近一个世纪以来,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形态方面,近期随着基因组数据的不断更新,利用分子技术探索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全面解析高原动物为何能够良好的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已报道的相关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全面、系统地解析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原理,为培育耐低温、低氧及强紫外辐射的动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高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的低氧、低温和强紫外辐射为线索,并结合相关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几十年关于高原土著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Izumo1和Juno在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胡文萍, 汤继顺, 张壮彪, 喇永富, 刘秋月, 狄冉, 王翔宇,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37-17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2
摘要 ( 151 )   HTML( )    PDF (3351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精是哺乳动物一个精确而且高度协调的生理过程。精子与卵子的融合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两个高度分化的单倍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通过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受精卵,并发育为胚胎。Izumo1和Juno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精子和卵子质膜上的配体-受体蛋白对,它们的相互作用是精卵识别所必须的。本文综述了这两种重要蛋白的发现及它们在精卵融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同时阐述了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
遗传育种
去势对淮南公猪背最长肌转录组的影响
王璟, 滑留帅, 陈俊峰, 张家庆, 任巧玲, 白红杰, 郭红霞, 徐照学, 邢宝松, 白献晓, 曹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46-17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3
摘要 ( 181 )   HTML( )    PDF (5460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去势对猪背最长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去势对肉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将6头健康公猪分为两组,去势组和非去势组(对照组),在体重达到130 kg时(大约300~315日龄)采集背最长肌样品,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在GO和KEGG数据库中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去势和非去势淮南公猪分别获得83 613 018和83 746 508条可用读段,与猪参考基因组(Sscrofa10.2)的比对率分别为73.78%和74.09%。与非去势组相比,去势后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35个,其中上调基因503个,下调基因432个(P<0.05且|log2(Fold Change)|>0.8)。其中与肌肉发育相关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是胶原蛋白XI型α1(COL11A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而与脂肪代谢相关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是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PLA2G16)。GO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胰岛素、脂解、脂肪酸延长等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以及肾上腺素能、心肌收缩、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等肌肉发育相关通路。本研究表明,去势后公猪脂肪沉积能力增强,肌肉发育改变,肉质性状随之改变。SCD-1、激素敏感脂酶(HSL)、葡萄糖转运体4(GLUT4)、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等12个差异表达基因能同时或部分参与激素分泌、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的调控,这些基因与去势后肉质性状的改变显著相关,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
郭晓红, 郭玉龙, 刘亚丹, 刘娟, 史文倩, 董磊, 蔡春波, 曹果清, 李步高, 高鹏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59-17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4
摘要 ( 222 )   HTML( )    PDF (16775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马身猪与晋汾白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以马身猪和晋汾白猪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仔猪1、28和70日龄3个阶段随机挑选体重相近的3头公猪,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两个品种仔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15个门、28个纲、59个目、100个科、290个属。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49.03%、31.94%。仔猪刚出生时品种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随着仔猪生长发育,各品种微生物多样性出现极显著升高,在晋汾白猪仔猪保育阶段(28~70 d)基本趋于稳定。两品种仔猪不同阶段的特异菌群随着日龄增加出现显著差异。关联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与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浓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与LPS、TNF-α、IL-6显著相关的结肠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综上表明,仔猪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仔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GATA4/5/6基因克隆及其在出生后鸭心脏和肝脏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
欧阳清渊, 王郁石, 胡深强, 李亮, 刘贺贺, 何桦, 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75-17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5
摘要 ( 155 )   HTML( )    PDF (4621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和分析鸭内脏器官发育调控关键基因GATA4/5/6编码区,并初步揭示其mRNA表达量与出生后鸭心脏和肝脏发育的关系。本研究对鸭GATA4/5/6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对得到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采用qRT-PCR检测它们在0、2、4、6、8周龄鸭心脏和肝脏中的表达量,并对表达量与心脏和肝脏重量及器官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获得鸭GATA4/5/6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长度依次为1 242、1 182、1 173 bp。鸭GATA4/5/6均存在位于N端和C端的2个锌指结构域以及1个GATA-N转录激活结构域,3个基因间GATA-N转录激活域的氨基酸一致率低,而2个锌指结构在GATA4/5/6中共有区域的保守性很高,但GATA5的C端锌指结构和GATA6的N端锌指结构分别缺失了11和15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GATA4/5/6均在0~8周龄鸭心脏和肝脏中一直维持较高表达水平,但不同基因间的发育性表达模式明显不同,提示可能存在功能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鸭心脏和肝脏的重量与GATA4表达量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本试验初步揭示GATA4/5/6在出生后鸭心脏和肝脏中持续性表达并具有各自特异的表达模式,并且可能由于GATA4具有更完整的锌指结构域使得其与心脏和肝脏发育关系尤为密切。
美国短毛黑水貂快速生长过程中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荣敏, 张然然, 涂剑峰, 王天娇, 孙丽敏, 杨颖, 徐佳萍,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787-18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6
摘要 ( 159 )   HTML( )    PDF (6351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美国短毛黑水貂快速生长过程中转录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本试验将美国短毛黑水貂45、90日龄各3只健康公貂的胸肌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建立转录组文库,对两个生长阶段差异显著性的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寻找调控水貂快速生长期的相关候选基因和代谢通路,并利用qRT-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P<0.05,|log2FC|>1为条件筛选到279个显著差异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筛选到与肌肉生长相关显著富集GO条目有66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4个,其中上调20个,下调24个;与肌肉生长相关显著富集KEGG通路12条,如p53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水貂的快速生长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可以作为后续研究水貂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水貂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及培育大体型水貂品种奠定基础。
生物技术与繁殖
牦牛p38MAPK在雌性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
韩小红, 何翃闳, 王靖雷, 张慧珠, 马悦, 马进彪, 赵生贤, 余四九, 崔燕, 樊江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02-18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7
摘要 ( 151 )   HTML( )    PDF (34129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p38MAPK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成年健康母牦牛(各2头)主要生殖器官样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其基因和蛋白进行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牦牛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呈阳性表达;2)qRT-PCR结果表明,p38MAPK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1);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结果表明,p38MAPK在母牦牛同一生殖器官的不同繁殖阶段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发挥以及胚胎着床和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利用混池重测序鉴定萨福克绵羊超数排卵关键调控基因
滑留帅, 辛晓玲, 王璟, 罗生金, 曾滔, 巴提玛, 施巧婷, 徐照学, 王二耀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13-18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8
摘要 ( 168 )   HTML( )    PDF (10572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萨福克绵羊超数排卵处理基础上,通过基因组混池重测序鉴定影响超数排卵效果的关键调控基因。本研究对93头年龄在2~3岁之间、健康状况良好的萨福克供体绵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后,选取超数排卵效果良好(获得的胚胎数大于等于15枚)的30头个体组建高产群体,同时选取超数排卵效果不良(获得的胚胎数小于等于9枚)的30头个体组建低产群体。对2个群体进行基因组混池重测序,并对2个群体中发现的SNPs进行选择消除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超数排卵获得头均总胚胎数为(12.55±7.97)枚,头均可用胚胎数为(7.76±7.43)枚。构建的高产群体和低产群体平均可用胚胎分别为(14.97±8.38)枚和(2.27±2.10)枚。在高产群体和低产群体中分别检出20 189 224和20 396 751个SNPs,对这些SNPs进行选择消除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表明,共有11个候选基因能够影响萨福克绵羊超数排卵过程,其中7个基因属于HOXA基因家族,2个基因尚未被验证功能,剩余2个基因分别为DPH6和AKAP6。总体来讲,基于对萨福克绵羊超数排卵高产群体和低产群体的基因组混池重测序,共筛选得到11个关键调控基因,进一步验证HOXA基因家族、DPH6和AKAP6基因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解释家畜超数排卵调控机制。
永生化绵羊附睾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宋慧子, 栾兆进, 王兆琛, 杜炜, 赵勇超, 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22-18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09
摘要 ( 185 )   HTML( )    PDF (6453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绵羊附睾上皮永生化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绵羊附睾功能调节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绵羊附睾上皮细胞,利用脂质体将pCI-neo-hTERT质粒转入绵羊附睾上皮细胞(SEECs),经G418筛选得到了细胞系hTERT-SEECs,免疫荧光法鉴定其角蛋白18(CK18)和人端粒酶逆转录亚基(hTERT)表达情况;RT-PCR检测其hTERT mRNA的表达;采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核型分析检测其倍体情况;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PX5)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原代绵羊附睾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形态。hTERT成功转入绵羊附睾上皮细胞,传45代后,hTERT-SEECs仍呈铺路石状;hTERT-SEECs仍可稳定表达CK18和hTERT,并且拥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hTERT-SEECs增殖能力高于原代细胞,hTERT-SEECs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SEECs(P<0.05),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SEECs(P<0.05),且其活细胞率显著高于SEECs(P<0.05),凋亡率显著低于SEECs(P<0.05);hTERT-SEECs和SEECs的GPX5和AR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所建立的hTERT-SEECs经长期培养后仍具有正常的附睾上皮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强并保留了附睾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营养与饲料
低蛋白饲粮缬氨酸水平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王宇波, 许豆豆, 何鑫, 董冰, 尹靖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32-18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0
摘要 ( 190 )   HTML( )    PDF (790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低蛋白饲粮(蛋白水平与NRC(2012)推荐水平相比降低约2个百分点)中缬氨酸(Val)水平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5.17±1.86)kg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分别饲喂标准回肠可消化Val水平为0.33%(低水平Val,L-Val)、0.48%(NRC推荐水平,N-Val,对照组)和0.65%(高水平Val,H-Val)的饲粮。试验期共35 d。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L-Val组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含高水平Val显著降低了总胆固醇、白蛋白、葡萄糖含量、胰岛素活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饲粮含低水平Val显著降低了游离脂肪酸、总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采食含低水平Val和高水平Val的饲粮都显著降低了肥育猪热胴体重(P<0.05),随着Val水平增加,第10肋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线性降低(P<0.05),并且有增加无脂瘦肉指数的线性趋势(P=0.06);4)与对照组相比,L-Val组显著降低了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P<0.05),随着Val水平增加,滴水损失线性降低(P<0.01)。结果表明,低Val水平饲粮降低了肥育猪平均日增重、热胴体重、剪切力和大理石花纹评分,增加了肌内脂肪含量、第10肋背膘厚和滴水损失,对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系水力有负面影响。高Val水平饲粮没有进一步提升生长性能,但对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有改善作用,同时增强了胰岛素敏感性。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矿物质元素磷含量的调查研究
刘国庆, 张丽阳, 马雪莲, 王良治, 刘东元, 邢冠中, 杨柳, 李素芬, 廖秀冬, 吕林, 罗绪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41-18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1
摘要 ( 153 )   HTML( )    PDF (760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调查我国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磷含量的分布状况,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本研究共采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 054份饲料原料,测定其总磷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种类饲料原料中平均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35%~7.77%,磷含量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 > 动物性蛋白饲料 > 植物性蛋白饲料 > 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 > 牧草类饲料 > 秸秆类饲料 > 谷类籽实,同一种类不同饲料原料的磷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2)以省为单位,对玉米、小麦和豆粕的磷含量进行地区间比较,结果表明,饲料原料中磷含量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大(P<0.05)。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磷含量差异较大,使用饲料原料的磷含量平均值配制饲粮会影响其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饲料生产者根据饲料原料中实际磷含量精准配制饲粮,在确保动物健康及高效生产的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磷元素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预防兽医
猪源DDX56对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及其对病毒诱导的RLR通路调节的研究
付绍祖, 李露露, 张敬, 李丹,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49-18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2
摘要 ( 154 )   HTML( )    PDF (1160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EAD框解旋酶56(DDX56)是一种RNA解旋酶,能参与RNA代谢和核糖体的合成。为研究猪源DDX56对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和对病毒诱导的RLR通路的影响,首先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筛选与猪源DDX56互作的FMDV蛋白;接着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猪源DDX56对FMDV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Q-PCR检测猪源DDX56对病毒诱导的RLR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猪源DDX56能与FMDV蛋白VP0、VP1、VP2和3A发生相互作用;过表达猪源DDX56能够促进FMDV的复制;过表达猪源DDX56能抑制仙台病毒(SeV)诱导的RLR通路的激活;猪源DDX56可以协同FMDV蛋白VP0、VP1、VP2和3A抑制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总之,猪源DDX56能与FMDV蛋白VP0、VP1、VP2和3A互作而协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促进FMDV的复制。
2017-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康浩然, 刘重阳, 于勇, 张俊杰, 潘子豪, 姚火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57-18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3
摘要 ( 152 )   HTML( )    PDF (16288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离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的牛支原体,掌握我国牛支原体的种群结构和进化关系。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集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内蒙古等地规模化养殖场327份病牛样品,分离鉴定出20株牛支原体。采用adh1、gltX、gpsA、gyrB、pta2、tdk、tkt 7个管家基因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我国牛支原体种群结构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85株牛支原体进行最小生成树(MST)分析。结果显示,MycbPAN005为ST-6型,其余菌株均为ST-10型,分析表明ST-10型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型。我国牛支原体属于CC1克隆复合体,且除ST-6型外,ST-32、ST-26和ST-43型与ST-10型仅有一个管家基因存在差异,表明我国牛支原体种群结构相对稳定单一。ST-6型中国株MycbPAN005为国内首次报道,可为牛支原体的流行病数据库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lncRNA表达谱分析
王正荣, 张艳艳, 马勋, 刘乙, 徐梦飞, 孟季蒙, 薄新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64-18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4
摘要 ( 158 )   HTML( )    PDF (8247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解析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的表达谱特性,为进一步揭示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患病绵羊肝无菌采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总RNA,构建原头蚴lncRNA文库,利用RNA sequencing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首次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鉴定出609个新的lncRNA分子。其中intergenic lncRNA有431个,intronic lncRNA有11个,anti-sense lncRNA有68个,sence lncRNA有99个。GO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前200的lncRNA分子主要与MAP激酶的负调控、SMC结合复合物、IMP的生物合成以及乙酰转移酶激活剂活性相关。KEGG分析结果表明,其表达量前200的lncRNA分子主要与细胞凋亡、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碳代谢以及背腹轴形成相关。cis分析结果表明,在这609个新的lncRNA分子中,与虫体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胆酸盐信号通路以及背腹轴信号通路相关的lncRNA分子分别有79、31、10、128、43、84和73个。qRT-PCR的验证结果表明,表达量前10的lncRNA分子与测序结果一致。RNA荧光探针原位杂交结果表明,高表达的lncRNA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吸盘以及表皮均有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解析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lncRNA的表达谱特性,丰富了细粒棘球绦虫lncRNA的数据,为进一步解析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研究
高俊莹, 张东超, 李璇, 王华琳, 姜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74-18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5
摘要 ( 176 )   HTML( )    PDF (1061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及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提取弓形虫ME49株DNA,利用PCR方法扩增SAG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pGEX-SAG1。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S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 CodonPlus-RIPL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质GST-SAG1。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进行SAG1与肝素的特异性结合分析,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AG1黏附宿主细胞的活性。通过体内和体外肝素抑制虫体入侵试验进一步分析外源肝素对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SAG1,并表达和纯化了重组蛋白质GST-SAG1。肝素结合与竞争抑制试验发现SAG1能够与肝素结合,且肝素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这种结合。IF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SAG1能黏附至Vero细胞和HEK293A细胞表面。肝素阻断虫体入侵试验表明,外源肝素可竞争抑制SAG1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结合,进而阻断弓形虫的入侵。结果表明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参与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化肝素并促进弓形虫的入侵。此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作为弓形虫入侵的重要因子在虫体入侵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互作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肝素在弓形虫入侵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地方株马驽巴贝斯虫Bc48截短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王盼举, 樊新丽, 张梦圆, 宋晶晶, 李敏, 吾力江, 巴音查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82-18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6
摘要 ( 146 )   HTML( )    PDF (630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马驽巴贝斯虫抗体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马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利用重组抗原与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方法检测马驽巴贝斯虫抗体。结果显示:制备出3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H2、7F4、11F4,通过对CI-ELISA条件筛选得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19 μg·mL-1,单克隆抗体11F4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3.2×105,通过检测30份马驽巴贝斯虫阴性血清及20份阳性血清,确定该检测方法临界值为45%;特异性试验发现,该CI-ELISA方法不与感染马泰勒虫病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特异性;用所建立的CI-ELISA检测临床血清90份,与标准c-ELISA试剂盒总符合率为92.2%、阳性符合率92.1%、阴性符合率94.1%。试验结果表明,该CI-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基于单克隆抗体(11F4)与重组蛋白(HIS-Bc48)所建立的CI-ELISA特异性、重复性好,可为新疆马驽巴贝斯虫的检测、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基础兽医
山羊FST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凌英会, 朱露, 吴昊, 陈青, 权青, 刘勇, 李文雍, 张运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88-18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7
摘要 ( 157 )   HTML( )    PDF (1664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卵泡抑素(FST)对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采集山羊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RT-PCR克隆山羊FST,设计shRNA片段,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感染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与干扰的效果,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经促卵泡素受体(FSHR)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95%;慢病毒感染颗粒细胞时荧光蛋白的表达占比80%;qPCR验证FST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效果均显著(P<0.05);过表达FST显著(P<0.05)抑制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干扰FST显著(P<0.05)促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笔者分离出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成功构建FST过表达和干扰两种慢病毒载体,感染结果表明FST能够抑制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FST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IL-17和HSP90在不同牛肝中的定位和定量研究
赵凯, 崔燕, 刘鹏刚, 何俊峰, 宋亮丽, 廖博, 杨晓晴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897-19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8
摘要 ( 148 )   HTML( )    PDF (10790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不同牛肝组织中IL-17和HSP90的分布及表达差异。分别选取5例健康成年牦牛、犏牛及黄牛,取肝组织,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研究肝组织学结构特点、蛋白阳性定位及基因定量表达。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呈索状排列,肝索之间的肝血窦中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和枯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7和HSP90在牦牛、犏牛及黄牛肝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免疫组化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在犏牛肝表达量最高,牦牛次之,黄牛最低(P <0.01)。IL-17和HSP90基因在牦牛、犏牛和黄牛肝中表达的差异说明具有种属特异性;IL-17和HSP90蛋白半定量阳性结果说明相对于黄牛肝,犏牛和牦牛肝对温差变化等刺激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临床兽医
RhoU基因沉默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郑嘉铭, 贺双江, 赵鸿雁, 宋瑞龙,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04-19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19
摘要 ( 125 )   HTML( )    PDF (11082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RhoU(Wrch1)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试验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为基础材料,分别转染阴性慢病毒和siRhoU慢病毒并建立稳定的细胞系;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存在的条件下,阴性对照组和RhoU沉默组细胞系分别诱导3或4 d。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C及其前体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hoU沉默组RhoU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OC形成的数量和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OC前体细胞丝状伪足形成受阻,破骨细胞缺乏完整的封闭带;OC特异性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TRAP基因mRNA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沉默RhoU基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前体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进而影响其融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高铜日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裴若男, 杨帆, 廖建昭, 马飞洋, 马欣艳, 林毓茵, 姚启发, 唐兆新, 梁昭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12-19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0
摘要 ( 185 )   HTML( )    PDF (7334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高铜日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8只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喂以基础日粮(Cu 11 mg·kg-1,对照组)和高铜日粮(Cu 110 mg·kg-1,高铜Ⅰ组;Cu 220 mg·kg-1,高铜Ⅱ组;Cu 330 mg·kg-1,高铜Ⅲ组),并于49日龄采集肾组织作为样品,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肾病理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修饰亚基(GCLM)、血红素氧化酶(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高铜组肉鸡的肾间质变宽,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脱落;高铜Ⅲ组肾的T-AOC、SOD和GR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MDA含量无显著变化;高铜Ⅱ组和高铜Ⅲ组Nrf2和GCLC mRNA相对转录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高铜组GCLMHO-1 mRNA相对转录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而NQO1 mRNA的相对转录量则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高铜日粮可诱导肉鸡肾发生氧化损伤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右美托咪定在LPS致大鼠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白静纯, 姚玉杰, 刘涛, 董博文, 于世明, 范宏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20-19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1
摘要 ( 170 )   HTML( )    PDF (3807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血症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选取体重180~22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DEX干预组(DEX组)。LPS组和DEX组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1LPS建立脓毒血症模型,DEX组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注射30 μg·kg-1右美托咪定预处理;CON组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4 h后剖杀打开腹腔,通过大鼠腹主动脉采集血液并获取心肌组织,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OX2、NLRP3、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LPS组大鼠血清中CK、LDH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组织损伤加重,心肌纤维间隔增宽;NOX2及下游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或P<0.001)升高。DEX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LPS组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或P<0.001)下降,并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DEX通过降低NOX2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最终下调炎症因子表达量,改善大鼠脓毒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
研究简报
呼伦贝尔羊重要脂肪相关基因mRNA差异表达分析
邓天宇, 樊红樱, 杜立新, 赵福平, 王立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26-19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2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658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基于前期尾部极端大小呼伦贝尔羊的尾部脂肪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选择10个重要的脂肪相关基因,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验证这些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CFD、PLIN4、THY1、IL-18、PTPN11、LPL、IRX3、HOXA10、MID1IP1、UGCG基因在6月龄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7种组织(尾部脂肪、臀部脂肪、皮下脂肪、肾周脂肪、网膜脂肪、肝、肌肉)中mRNA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0个基因除了在肌肉中存在痕量表达外,在其他各个组织均有表达,而且在不同品系间的一个或多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2)IRX3和UGCG基因在大尾羊品系尾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小尾羊品系(P<0.01),表明这两个基因与绵羊尾部脂肪代谢有直接关系。3)PLIN4和PTPN11基因在各个组织的表达趋势相近,且在大尾羊品系的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品系(P<0.01),而THY1基因与它们的表达趋势正好相反,在大尾品系皮下及网膜脂肪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小尾羊品系(分别为P<0.01,P<0.05)。4)LPL基因只在小尾羊的臀部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尾羊(P<0.01);仅有CFD基因在肝中高表达,并在大尾羊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P<0.01),而其他基因在肝中低表达或者痕量表达;HOXA10基因仅在肾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在大尾羊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P<0.01)。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绵羊脂肪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1例猫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病理学分析
郑家三, 朱婷婷, 王峥, 张佳韧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36-19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3
摘要 ( 276 )   HTML( )    PDF (6202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猫输卵管异位妊娠1例,兽医临床罕见,在猫科动物未见报道。1例2岁英国短毛猫,腹部触诊有一实质性硬物,临床检查无其他异常。X射线显示腹内有一边缘清晰的椭圆形肿物。对患猫进行腹腔探查并行子宫、卵巢摘除手术,并对摘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诊断结果为输卵管异位妊娠,可见输卵管内有孕囊,囊壁透明变性,输卵管管壁、孕囊囊壁与胎儿组织均有钙化。子宫内膜出现Arias-Stell样反应。1年后回访,该猫无任何异常,各项生理功能均正常。猫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罕见,对于临床相关疾病诊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敏感株和耐药株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赵学亮, 王姝懿, 孙柯, 苏倩, 王文龙, 刘春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40-19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4
摘要 ( 176 )   HTML( )    PDF (2209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敏感株和耐药株在转录组水平的差异,挖掘耐药相关基因,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对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cDNA文库,通过质控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耐药虫株相比较共获得218个显著(P ≤ 0.05)差异表达基因,对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有121、82和102个基因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的206个GO terms上。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有4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参与31条KEGG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其他酶等通路。在敏感株和耐药株中,筛选出GSTCYPsUGT等9个耐药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耐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NA-Seq预测出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差异表达基因在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挖掘出耐药相关基因,进一步为捻转血矛线虫药物靶点预测及耐药性早期鉴别诊断的建立提供重要基础。
猪A型塞内卡病毒分离鉴定及其VP1基因变异分析
李秀博, 刘存, 崔玉东, 梁琳, 张建伟, 崔尚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45-19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5
摘要 ( 166 )   HTML( )    PDF (2119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7年7月,南方某猪场发生不明病原引起的猪水疱性疾病。为了确诊本次水疱性疾病的病因及了解病原的遗传演化关系,笔者通过RT-PCR方法对引起该场水疱性疾病的病原进行检测,利用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的抗原基因VP1进行比对分析。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导致该猪场发生水疱性疾病的病原为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将利用BHK21细胞分离并经鉴定的病毒命名为CH/FuJ1/2017株。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H/FuJ1/2017株与报道的SVV-001株的相似性最低,与分离自美国的USA-GBI29-2015株的相似性最高。基于SVA VP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SVA分离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分支,与SVV-001株相比,SVA分离株在VP1蛋白的59、62、63、93、97、172位氨基酸存在突变,且位于VP1蛋白的B-C环上和CD-Ⅱ环上,这可能与SVA的细胞嗜性改变有关。综上表明我国SVA分离株具有遗传多样性,部分国内分离株与国外SVA分离株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白蚁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马玉俊, 张凯, 王磊, 张康, 张宏, 王学智, 李杰, 梁子敬, 张景艳, 李建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9):  1951-19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9.026
摘要 ( 141 )   HTML( )    PDF (13858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白蚁肠道产纤维素酶菌株,寻找新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采用培养基分离方法,纯化白蚁肠道产纤维素酶菌株,比较菌株3种纤维素酶活性,并进行16S rDNA及生化鉴定。筛选出10株产纤维素酶菌株(CX1~10),其中CX10菌株水解圈直径比值最大为2.78。测得48 h内CX10菌株滤纸酶(FPA)活力最高,为49.5 IU·mL-1。CX9的纤维素外切酶(CX)活力最高,为25.9 U·mL-1。CX8、CX9和CX10的纤维素内切酶(CMCase)活力分别为67.8、70.4和95.0 IU·mL-1。经鉴定白蚁肠道产纤维素酶菌株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及沙雷菌属(Serratia)。本研究从低等白蚁肠道成功分离出10株菌,其中CX10纤维素综合酶活力最高,为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