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0-0.  doi:
摘要 ( 65 )   HTML( )    PDF (166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0-0.  doi:
摘要 ( 31 )   HTML( )    PDF (452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0-0.  doi:
摘要 ( 23 )   HTML( )    PDF (367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畜禽选择信号检测方法及其统计学问题
薛周舣源, 宋显威, 吴林慧, 王露珍, 崔家安, 孙章健, 张政, 马云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099-11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1
摘要 ( 237 )   HTML( )    PDF (1062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选择信号的研究随着基因组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目前畜禽群体遗传学研究与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的一个重要手段。使用恰当的选择信号方法,了解选择信号检测中的统计学问题,对于准确解析畜禽适应性进化的潜在遗传机制,精细定位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畜禽基因组选择信号研究概况,本文对选择信号的概念、检验统计量类别、畜禽选择信号检测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统计学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拓展选择信号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
杜洛克猪HLC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及其编码区多态性与剩余采食量的关联
张跃博, 蒲蕾, 张金山, 颜华, 王立刚, 侯欣华, 刘欣, 高红梅, 王立贤, 张龙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08-11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2
摘要 ( 149 )   HTML( )    PDF (1346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羧化全酶合成酶基因(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HLCS)在杜洛克猪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编码区多态性与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LCS基因在杜洛克猪8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PCR和测序在RFI高、低组个体中扩增HLCS基因的编码区用以寻找多态位点,并对获得的位点在杜洛克群体中分型,进而分析多态位点与RFI的关联性。结果表明,HLCS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肝次之,在心和肌肉中痕量表达。在杜洛克个体中共发现5个多态位点,其中c.1408G > C和c.1976A > G为错义突变位点。在杜洛克群体中,c.1408G > C与RFI关联不显著(P>0.05);c.1976A > G与RFI显著关联(P<0.05),GG基因型个体的RFI比AA基因型个体低0.063 4 kg。这些结果表明,HLCS与RFI密切相关,c.1976A > G可作为猪RFI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开展HLCS基因影响猪剩余采食量的功能鉴定奠定了研究基础。

坝上长尾鸡MITF基因核心启动子鉴定与分析
刘小辉, 彭永东, 周荣艳, 张传生, 李祥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16-11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3
摘要 ( 227 )   HTML( )    PDF (2091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坝上长尾鸡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启动子活性区与结构,为研究MITF基因在毛囊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方法,构建了6个含有不同长度坝上长尾鸡MITF基因启动子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及4个核心启动子区突变载体,转染DF1细胞48 h后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确定了鸡MITF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区域为-660~+200 bp。其中突变位点-579 bp、-505 bp、-274 bp、-220 bp、-203~-202 bp、-98 bp、-46 bp、-14 bp、+1 bp、+28 bp对MITF基因启动子活性有较大影响,在突变区域预测到HOX家族(HOXA3、HOXD8、HOXD9、HOXD10、HOX11)、NF-1、DBP、TFⅡD和TFⅡB与MITF序列的结合性发生了变化。

VEGF对体外培养绒山羊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影响
张婧婧, 王德光, 周小兵, 高晔, 何晓琳, 陈玉林,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24-11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4
摘要 ( 207 )   HTML( )    PDF (2512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培养和VEGF对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角蛋白10(K10)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 5) mRNA表达量的影响。采集绒山羊体侧部皮肤,并利用消化等方法分离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选用第5代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处理24、48 h,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EdU核酸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CNAK 10、FGF 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成功培养出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CK17和CK15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2) VEGF可以促进绒山羊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增殖。相同浓度VEGF处理48 h组的细胞活力极显著高于处理24 h组(P<0.01);在48 h处理组中,100 ng·mL-1组的细胞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 ng·mL-1组、10 ng·mL-1组(P<0.01),并显著高于50 ng·mL-1组(P<0.05),50 ng·mL-1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ng·mL-1组和50 ng·mL-1组增殖细胞比例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 ng·mL-1组、10 ng·mL-1组(P<0.01),100 ng·mL-1组显著高于50 ng·mL-1组(P<0.05)。3)PCNAK10、FGF 5 mRNA在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均有表达。在VEGF处理48 h时,PCNA mRNA的表达量100 ng·mL-1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10 ng·mL-1组(P<0.05);K10 mRNA的表达量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10 ng·mL-1组与100 ng·mL-1组(P<0.01);FGF 5 mRNA的表达量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100 ng·mL-1组(P<0.01)。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陕北白绒山羊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VEGF能够促进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分化;VEGF可能通过抑制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中FGF 5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毛囊生长。

牛胎儿骨骼肌来源成肌细胞分化相关microRNA的筛查与鉴定
邢义珅, 胡鑫, 任玲, 王亚慧, 徐凌洋, 李俊雅, 张路培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34-11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5
摘要 ( 168 )   HTML( )    PDF (4583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发掘牛胎儿骨骼肌来源的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牛胎儿期成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体外培养3头4月龄的牛胎儿骨骼肌来源的成肌细胞,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成肌细胞分化起始和终末两个不同时期进行miRNA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的miRNA。随机选取差异表达miRNA,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从6个测序文库中共鉴定出已知miRNA 619个,其中差异表达miRNA 150个。差异表达miRNA中bta-miR-199a-5p等多个miRNA已经被证实与肌肉发育相关。通过靶基因预测富集到MAPK等多个与肌肉分化相关的通路。随机选取其中的8个miRNA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鉴定出了150个与牛胎儿骨骼肌来源的成肌细胞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miRNA调控牛胎儿骨骼肌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可控表达pGH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张建斌, 刘颖, 白立景, 牟玉莲, 韩俊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45-11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6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94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整合型可控表达猪生长激素(porcine growth hormone,pGH)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控制GH的表达时间和表达量来减少GH过早表达产生的副作用,对于培育高饲料转化率大家畜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并在PK15细胞系中验证的整合型诱导表达pGH四环素(Tet-on)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以Southern blot鉴定为阳性的Founder鼠为基础扩繁培育,对转基因后代鼠3~10周龄通过饮水中添加诱导底物强力霉素(DOX)进行诱导试验;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利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方法对小鼠血液中猪生长激素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称重,评估转入基因对小鼠机体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诱导组的体重与转基因小鼠非诱导组和同窝非转基因组小鼠相比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pGH水平显著上升(P<0.05),说明外源GH有效表达并且调节动物机体的生长。结果提示,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深入研究GH对机体发育的影响以及机体中影响GH分泌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促进GH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也为制备安全、高效的GH转基因大家畜奠定理论基础。

生物技术与繁殖
环境高温诱导巴马香猪睾丸细胞凋亡并激活Nrf2/HO-1抗氧化信号通路
李延森, 李照见, 贾潇潇, 李春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54-11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7
摘要 ( 170 )   HTML( )    PDF (5285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研究高温环境对巴马香猪阴囊温度分布和睾丸组织中抗氧化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筛选巴马香猪热敏感性指标。选取7月龄性成熟雄性巴马香猪12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温组。高温组饲养环境温度为24 h内从25℃→40℃→25℃循环变温,连续8 d,第8天试验结束后,取睾丸器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氧化通路标志蛋白(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蛋白(heme oxygenase 1,HO-1)和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caspase 3,c-caspase 3)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高温组猪阴囊表面平均温度显著升高(P<0.05),升高幅度达到3.7℃。高温组睾丸间质细胞、生精上皮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间质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高温组猪睾丸间质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核阳性表达c-caspase 3蛋白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其中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核阳性表达c-caspase 3蛋白细胞百分比升高更为明显。综上表明,40℃环境温度已明显超过了巴马香猪阴囊的最大热调节能力范围,导致睾丸温度升高,诱使睾丸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同时,环境高温也激活了猪睾丸间质细胞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和HO-1抗氧化蛋白的高效表达,这为寻找应对热应激导致公猪精液品质下降问题提供潜在的有效分子靶点。

产蛋后期母鸡脂肪沉积量与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
李云雷, 薛夫光, 徐松山, 白皓, 刘一帆, 孙研研, 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63-11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8
摘要 ( 233 )   HTML( )    PDF (848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脂肪沉积量对产蛋后期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种鸡繁殖效率提供基础。选择65只43周龄健康北京油鸡,测定43~65周龄产蛋数,分别在53和63周龄进行孵化性能和蛋品质的测定,根据65周龄腹脂率分为高腹脂组、中等腹脂组和低腹脂组,统计分析3组产蛋数、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中等腹脂组产蛋数比高腹脂组高17.02%,比低腹脂组高8.29%;中等腹脂组受精蛋孵化率比高腹脂组高4.70%,比低腹脂组高10.10%,中等腹脂组入孵蛋孵化率比高腹脂组高6.98%,比低腹脂组高10.47%;3组间蛋重、蛋黄重、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腹脂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低腹脂组(P=0.05)。综上表明,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母鸡脂肪沉积量利于后期产蛋性能、蛋形和孵化性能的维持。

营养与饲料
发酵玉米-豆粕型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和菌群区系的影响
刘志云, 钟晓霞, 谢跃伟, 肖融, 江山, 黄健, 黄金秀, 周晓容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69-11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09
摘要 ( 222 )   HTML( )    PDF (3090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发酵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发酵全价饲料在生长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发酵菌剂,对全价饲料进行3 d厌氧发酵,制备发酵全价饲料。选取体重22 kg左右的生长猪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猪,分别饲喂无抗饲料、含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体重达到40 kg左右时,测定各试验组动物的生长性能;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挥发性臭味物质的含量;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区系变化。结果显示:1)全价饲料经发酵后,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1),钙(P<0.01)和总磷(P<0.05)含量显著降低,pH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数量达到9.67 lg cfu·g-1,乳酸含量达到421.67 mmol·kg-1。2)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和ADG(P<0.05),降低了F/G和死淘率(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P<0.05)。3)饲喂发酵饲料组的猪粪便中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臭素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降低,甲酚含量升高。4)发酵饲料还提高了生长猪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和多样性,其中门Tenericutes、Saccharibacteria,属ClostridiumTuricibacterMollicutesAnaerostipes、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升高;属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RikenellaceaeMegasphaeraOscillospiraMitsuokell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综上,发酵全价饲料提高了生长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粪便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粪便中对甲酚的含量,改变了粪便微生物区系。

冬季封闭式肉种鸡舍空气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分布特点及PM2.5理化特性分析
沈丹, 戴鹏远, 吴胜, 唐倩, 李春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78-11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0
摘要 ( 174 )   HTML( )    PDF (5230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监测冬季肉种鸡舍内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氨气(ammonia,NH3)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的浓度变化及检测舍内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成分和电镜观察,分析冬季封闭式种鸡舍颗粒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分布特点及鸡舍PM2.5的可能来源。试验监测于2016年12月在江苏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鸡舍内饲养5 626只57~58周龄优矮种鸡。鸡舍内共设7个监测位置,舍外1个监测位置,每天05:00-21:00每2 h监测一次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PM浓度、NH3和CO2浓度,连续监测8 d;鸡舍中央位置固定颗粒物采样器,每天连续16 h采集PM2.5用于成分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鸡舍前部(进风口)的温度、PM和NH3浓度均显著低于中部和后部(P<0.05);鸡舍内不同粒径PM浓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01);早上喂料时(05:00) PM2.5、PM10和TSP浓度最高,熄灯后(21:00) PM浓度低于其他监测时间,而PM2.5/PM10、PM10/TSP和PM2.5/TSP在安静时(21:00)最高;除了PM2.5,风速与其他微环境变量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舍内风速和CO2浓度受舍外影响不大;2)鸡舍PM2.5成分以有机碳(OC)含量最高,NO3-和SO42-浓度较高;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鸡舍PM2.5多为矿物颗粒和部分烟尘集合体;PM2.5能谱图显示C和O的质量百分比、原子数百分比最高。监测鸡舍外PM浓度比舍内低,舍内的前部(进风口)的空气质量比中部和后部好,鸡的活动是引起粗颗粒(PM10、TSP)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肉种鸡舍内PM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和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和地面扬尘等。

N-氨甲酰谷氨酸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董晓静, 崔凯, 马泽芳, 李建栋, 李迎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194-12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1
摘要 ( 218 )   HTML( )    PDF (962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N-氨甲酰谷氨酸(NCG)不同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5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美国短毛黑水貂(Mustela vison)断奶幼龄貂,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NCG于2016年6月8日开始添加,9月15日结束,添加水平分别为0%(A组)、0.02%(B组)、0.06%(C组)、0.10%(D组)、0.14%(E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92 d。于9月12日每组挑选10只(公母各半)体重相近、健康的水貂进行3 d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法收集粪便和尿液,测定日粮和粪便中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并于9月15日上午,每组挑选6只水貂(公母各半),采用断趾采血法进行血液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精氨酸(Arg)、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蛋白3(C3)、补体蛋白4(C4)的含量。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NCG后,母貂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以B组最高,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公貂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B组显著高于A、C、E组(P<0.05)。试验组母貂的料重比以B组最低,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公貂的料重比B组显著低于A、E组(P<0.05)。2)试验组水貂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3) D组的氮沉积、B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高于A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貂的Arg、NO、GH、TP、IgA、IgG、IgM、C3和C4水平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以B组较好,而ALT和AST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0.02% NCG可提高水貂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水貂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血清中精氨酸、生长激素、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

预防兽医
TPL2促进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复制
魏南南, 徐守兴, 史喜娟, 卢炳州,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04-12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2
摘要 ( 190 )   HTML( )    PDF (1745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肿瘤进行性位点2(TPL2)在仓鼠肾细胞(BHK-21)中对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影响,使用FMDV感染BHK-21细胞,通过qRT-PCR技术检测FMDV感染对内源性TPL2转录水平的影响;根据GenBank公布的TPL2基因序列(NM007746.2)设计构建TPL2的真核表达质粒以及设计并合成宿主TPL2的RNAi序列,利用脂质体方法转染BHK-21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TPL2在BHK-21细胞过表达和干扰对FM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FMDV感染BHK-21细胞后,TPL2转录水平显著上调;过表达TPL2能够促进FMDV在BHK-21细胞中复制,而下调表达内源性TPL2后FMDV的复制受到抑制,表明TPL2促进FMDV在BHK-21细胞中进行复制,本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FMDV与天然免疫机制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为TPL2的相关研究积累了科学资料。

稳定表达SLAM受体的Vero和BHK2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犬瘟热病毒分离效果的比较
朱璐, 燕霞, 代科, 王正皓, 赵玉佳, 杨振, 文心田, 曹三杰, 黄小波, 伍锐, 赵勤, 文翼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12-12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3
摘要 ( 191 )   HTML( )    PDF (3995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稳定表达SLAM受体的SLAM-Vero细胞系和SLAM-BHK21细胞系,并比较其对犬瘟热病毒(CDV)野毒株的敏感性,为CDV野毒株的快速分离与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将真核表达载体Pcag-SLAM分别转染Vero细胞和BHK21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株,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鉴定(IF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稳定表达SLAM受体的SLAM-Vero细胞系和SLAM-BHK21细胞系加以验证。应用这两种细胞系对3例临床犬瘟热病例的5种不同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得到的CDV进行RT-PCR及IFA鉴定。结果显示,经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出SLAM-Vero细胞系和SLAM-BHK21细胞系,SLAM-Vero细胞接种病毒12~24 h即可出现典型的CDV导致的细胞融合体CPE,利用SLAM-Vero细胞从3只CDV阳性犬的肺和脾中分离得到2株CDV,而SLAM-BHK21细胞、亲本Vero细胞及亲本BHK21细胞未能分离出病毒。研究表明,与SLAM-BHK21细胞相比,SLAM-Vero细胞对CDV的分离率较高,并能产生明显的CPE。在分离CDV野毒株时,选择肺和脾更容易在SLAM-Vero细胞系上分离出病毒。

针对不同形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重组蛋白的抗体中和活性比较
冯延, 郭嘉, 许瑞勤, 马思续, 魏凤灵, 张留君, 杨国宇, 夏平安,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22-12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4
摘要 ( 157 )   HTML( )    PDF (2646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P5蛋白被认为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蛋白,为探讨GP5蛋白诱导免疫保护的能力,本研究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分别表达了全长和截短的GP5蛋白,同时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截短的GP5蛋白。三种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以PRRSV全病毒作为ELISA包被抗原检测抗血清时,原核表达的截短GP5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0,真核表达的全长GP5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800,真核表达的截短GP5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1 600。将获得的三种抗血清分别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进行PRRSV同源(PRRSV VR2332)和异源(PRRSV HeN-3)毒株的血清学中和试验,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PRRSV mRNA的绝对拷贝数,以抗血清的病毒阻断率≥70%的最大血清稀释度作为该血清的中和效价。结果显示:1)三种重组蛋白的抗血清对两种PRRSV毒株的中和效价均<1∶2,不具有中和活性,部分稀释滴度的血清还增强了病毒的感染;2)抗PRRSV全病毒对照阳性血清对同源毒株的中和效价为1∶8,具有中和活性;对异源毒株的中和效价<1∶2,不具有中和活性,同时还产生了ADE增强作用。上述研究结果提示,GP5的主要中和表位可能更多是构象表位,PRRSV全病毒中主要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蛋白可能并不完全在GP5蛋白上;PRRSV全病毒阳性抗血清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但这种免疫保护只发生在同源毒株之间,对异源毒株并没有效果,反而会介导ADE效应发生。

干扰和稳定表达GP5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早期复制的影响
宋林林, 贾存瑜, 韩熙梦, 周恩民, 穆杨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31-12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5
摘要 ( 143 )   HTML( )    PDF (3067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主要结构蛋白GP5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PiggyBac Transposon载体系统构建表达GP5的重组质粒(pPB-GP5),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和3次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GP5的Marc-145细胞,在确定GP5表达不影响细胞增殖的基础上,用PRRSV感染筛选的细胞,通过N基因拷贝数、N蛋白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检测确定GP5表达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α、IFN-β、IFN-γ的水平;进一步针对PRRSV ORF5编码区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siRNA,转染Marc-145细胞6和12 h后以0.1 MOI病毒感染细胞,感染后24 h收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P5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RRSV 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经RT-PCR、Western blot和IFA检测,确定GP5在Marc-145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且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可以在感染早期促进PRRSV在细胞中的复制,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FN的表达发挥的;与阴性对照siRNA相比,3对特异性siRNA均能抑制PRRSV复制,其中100 nmol·L-1的siRNA GP5-471的抑制效果最好。研究表明GP5在PRRSV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FJZ03的致病性分析
刘建奎, 范佳霖, 魏春华, 李艳, 刘佳悦, 马露露, 虞慧芸, 戴爱玲, 杨小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41-12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6
摘要 ( 203 )   HTML( )    PDF (3010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新流行毒株——类NADC30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将类NADC30 PRRSV FJZ03毒株和HP-PRRSV FJLYDX毒株分别接种30日龄PRRSV和PCV2阴性仔猪,观察、记录和对比各试验组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变化、体外排毒情况、病毒血症及组织病变等情况。试验结果显示,FJZ03株能在猪体内快速复制,引起仔猪较高滴度的病毒血症,体温升高和体外排毒时间均早于高致病性毒株FJLYDX,并且引起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和脾萎缩。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FJZ03组仔猪细胞因子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FJLYDX组相比最明显的是产生较高水平的TNF-α和IL-10。综上表明FJZ03对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N融合双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分析
王隆柏, 王晨燕, 吴学敏, 陈秋勇, 车勇良, 陈如敬, 周伦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49-12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7
摘要 ( 161 )   HTML( )    PDF (1344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M和N双基因融合质粒,并分析表达蛋白免疫原性。通过扩增变异PEDV FJFQ2014毒株(GenBank登陆号KJ646580)的M基因和N基因,将M基因克隆至pEASY-Blunt E2(pE2)表达载体,构建出pE2-M质粒。利用同源重组原理,采用无缝拼接试剂盒将N基因克隆至E2-M片段,转化到Trans 1-T1感受态细胞中,构建出pE2-M-N融合双基因质粒并转化Transetta(DE3),表达出相应的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纯化的M-N融合蛋白皮下接种BLA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扩增出MN基因,成功构建了pE2-M质粒,并将E2-M基因与N基因进行有效连接,构建出pE2-M-N融合双基因质粒,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M-N融合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变异PEDV的pE2-M-N双基因融合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变异PEDV的诊断技术和免疫学等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猪丁型冠状病毒S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李成, 张雨迪, 黄小波, 刘浩宇, 刘志鹏, 赵玉佳, 曹三杰, 文心田, 文翼平, 赵勤, 伍锐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56-12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8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950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S1基因(1—1 566 bp),体外表达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106—1 290 bp)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质的多克隆抗体。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1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将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a,转化Roset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超滤柱浓缩纯化重组蛋白、Ni柱亲和层析,Western blot检测Sa蛋白的活性,将Sa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CHN-2015毒株S1基因开放型阅读框大小为1 566 bp(GenBank No.KY398009),编码522个氨基酸,是具有亲水性的非跨膜蛋白,存在15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原核表达Sa重组蛋白,该蛋白质在37℃下用终浓度为0.8 mmol·L-1IPTG诱导5 h后,蛋白质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免疫印迹显示表达的Sa蛋白在上清与包涵体中都有良好的反应性;用纯化的Sa蛋白四次免疫家兔,获得的兔抗Sa蛋白抗体效价可达1∶10 240。本研究克隆了S1基因,原核表达了Sa蛋白和制备了高效价的兔抗Sa蛋白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深入开展S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广西某市屠宰猪淋巴结猪圆环病毒3型的病原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
季程远, 王蔚怡, 冯选榕, 姚静, 黄欣, 冯园青, 覃一峰, 方庆励, 陈樱, 欧阳康, 韦祖樟, 黄伟坚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65-12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19
摘要 ( 183 )   HTML( )    PDF (6781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CV3)在广西地区健康猪群中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广西某市屠宰场健康猪的181份淋巴结进行PCV3的病原检测,结果PCV3阳性率为24.31%。这说明在健康屠宰猪群中PCV3的感染率较高,带毒情况较为严重。对其中的阳性样品进行全序列扩增,最终得到6条PCV3全基因组序列。将试验所得PCV3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国内外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相比较,结果发现PCV3全基因组相似性为98.6%~99.9%,变异程度低,较为保守;对PCV3 ORF2基因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PCV3毒株可分为两大型。通过对PCVs(PCV1、PCV2和PCV3) Cap蛋白相似性进行比对分析,推测PCV2与PCV3不具有交叉保护性。

基础兽医
Beclin1基因调控伪狂犬病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分析
胡林, 南良康, 张敏, 许苏童, 杨了寒, 李帅峰, 王凯, 刘正飞, 张淑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74-12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0
摘要 ( 179 )   HTML( )    PDF (2943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后细胞自噬和凋亡情况,进一步分析鉴定PRV感染条件下与Beclin1互作的猪宿主凋亡家族蛋白。利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PRV感染细胞的自噬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凋亡水平;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PRV感染PK-15细胞中Beclin1与Bcl-2和Bcl-xL的结合水平。结果显示,PRV感染导致LC3-Ⅱ的表达明显增多,而P62显著下降,且AKT(S473)磷酸化水平显著减少;其次,PRV感染诱导细胞凋亡且显著上调剪切型Caspase-9/8的表达水平;最后,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RV感染条件下Beclin1能与Bcl-2和Bcl-xL结合,但结合的水平明显降低。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能依赖于PI3K-Ⅰ/AKT信号通路,PRV感染可能同时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经和死亡受体途经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而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和Bcl-2、Bcl-xL结合而相互关联。

猴源cathepsin基因shRNA文库及其稳定敲减细胞系的构建
魏宇双, 刘姣扬, 韩莹倩, 郭珍珍, 刘晓贺, 巴根, 韩立强, 王江, 褚贝贝, 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82-12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1
摘要 ( 145 )   HTML( )    PDF (268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关于组织蛋白酶(cathepsin)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生活周期中发挥功能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宿主细胞中cathepsin在PRRSV吸附、入侵、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以及释放过程中的作用,选取源于MA-104的非洲绿猴胚胎肾上皮细胞Marc145细胞系(对PRRSV易感);利用RNAi原理,构建了以pLKO.1为载体的cathepsin基因shRNA文库;并用puromycin筛选出稳定敲减cathepsin的细胞株。结果显示:本试验构建的cathepsin-shRNA文库包含45个克隆,涉及15种cathepsin基因,筛选出的稳定细胞株中相应cathepsin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有显著下降。这些细胞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在PRRSV生活周期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奠定了基础。

肠炎沙门菌luxS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于艳超, 王莉莉, 潘巧, 辛九庆, 王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91-12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2
摘要 ( 199 )   HTML( )    PDF (3630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研究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对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LuxS/AI-2系统关键基因luxS缺失株,通过比较亲本株和luxS缺失株体外生长速率、药物敏感性、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AI-2/LuxS系统对SE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uxS缺失株能够稳定遗传缺失的△luxS基因;体外生长速率略快;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增强;对DF-1细胞和Caco-2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提高128~256倍,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类等的药物敏感性提高了8倍。以上结果表明,LuxS系统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物被膜形成、对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并且该系统也通过某种耐药机制影响肠炎沙门菌的药物敏感性。

研究简报
伊犁马ACTN3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王建文, 李林玲, 王镜力, 孟军, 曾亚琦, 姚新奎, 辛雅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299-13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3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45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定新疆伊犁马ACTN3基因外显子多态位点及其单倍型,分析不同单倍型对mRNA表达量和蛋白质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其基因型与运动性能的关联奠定基础。以38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测序法筛选ACTN3基因多态性位点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haploview 4.2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利用在线软件(RNAfold和sopm)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伊犁马ACTN3基因的外显子中共发现了8个多态位点,其中T9059G为错义突变,其余均为同义突变;A6206G和A11517G之间存在强的连锁,其余各突变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关系;构建出的14种单倍型中,单倍型H1(GGATCCCG)为优势单倍型,各单倍型使得ACTN3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发生改变,且T9059G使得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结果提示,T9059G突变位点影响ACTN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可能是对伊犁马运动性能产生影响的重要功能位点。

ANXA2与ERp29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
高建锋, 李讨讨, 陈灿灿, 赵兴绪, 马友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307-13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4
摘要 ( 167 )   HTML( )    PDF (1839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与内质网蛋白29(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29,ERp29)基因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Ovis aries)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选取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各3只,采集乳腺组织,通过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ANXA2与ERp29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ANXA2在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正常型(P<0.01),而该蛋白的表达却极显著低于正常型(P<0.01);ERp29在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mRNA与蛋白表达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型(P<0.01)。ANXA2和ERp29分别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均有阳性反应,且主要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综上表明,ANXA2与ERp29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差异显著,其可能参与了绵羊乳房炎的发生与发展的调控。

猪圆环病毒3型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姜辰龙, 严秀文, 张日腾, 李勇, 姜平, 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314-13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5
摘要 ( 194 )   HTML( )    PDF (1640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快速诊断和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本研究根据其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Bst DNA聚合酶、引物最佳浓度比例、Mg2+、dNTPs和甜菜碱浓度及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59℃恒温扩增36 min即可出现梯形条带,且产物亦可通过SYBR Green Ⅰ染色进行判断。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101copies·μL-1,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及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PCV1、PCV2)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68份呼吸道病猪淋巴结样品,PCV3阳性率占30.9%,与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6%(65/68)。相对传统PCR方法而言,该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可用于PCV3检测和临床诊断。

猪圆环病毒3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李畅, 库旭钢, 王俊伟, 李静, 朱玲,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6):  1320-13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6.026
摘要 ( 210 )   HTML( )    PDF (1429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灵敏而便捷的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根据PCV3 ORF2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4对引物,先使用荧光染料(SYBR)定量PCR法验证其能否有效扩增目的片段,并根据结果和引物对所扩增序列的交集进一步设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快速检测PCV3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SYBR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均能有效地扩增PCV3标准质粒以及其他阳性样品,并且对1.29×102~1.29×109拷贝·μL-1的PCV3标准质粒(Pmd18-t-Cap)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29×102拷贝·μL-1,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100倍,该方法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轮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毒基因以及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等细菌基因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次内重复和批次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呈良好的可重复性。用该方法对2016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124份来自湖北省等地的猪病料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地区PCV3阳性率为8.06%(10/124),PCV2和PCV3共感染率为8.06%(10/124)。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能够灵敏特异的检测圆环病毒3型,为圆环病毒3型的临床检测提供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