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0-0.  doi:
摘要 ( 54 )   HTML( )    PDF (168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0-0.  doi:
摘要 ( 30 )   HTML( )    PDF (452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0-0.  doi:
摘要 ( 51 )   HTML( )    PDF (370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牛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进展
裴生伟, 王丽, 曹学涛, 李万宏, 李发弟, 乐祥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871-8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1
摘要 ( 287 )   HTML( )    PDF (954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作为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种表型变异、疾病易感性评估、物种演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高通量、高分辨率的全基因组CNV研究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家畜中,并成为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研究复杂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此外,CNV还为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从定义、形成机制、分布特点、检测方法、遗传效应和牛Y染色体CNV等方面对牛全基因组CNV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阐述,提出全基因组CNV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发展前景做了简单展望,以期为今后牛全基因组CNV的研究提供指导信息。

巨噬细胞-γδT细胞免疫轴在猪格拉瑟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程蕾, 陈洪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879-8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2
摘要 ( 204 )   HTML( )    PDF (1735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副猪嗜血杆菌是存在于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病原体。仔猪出生不久便可通过接触致使细菌在上呼吸道寄居,并于一定条件下发病,临床感染可导致全身系统性炎症,其中以格拉瑟氏病为典型特征;该菌还可与猪其他重大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体混合感染,严重削弱猪群的免疫保护能力、极大影响生产效率。最近十多年,针对该菌的研究被持续关注,尤其在预防治疗和体内外感染模型建立的基础领域进展明显;但截至目前,人们对该细菌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的相关认识还比较模糊,有待深入探讨。结合课题组自身研究和国内外其他主要发现,笔者认为:巨噬细胞(MΦ)-γδT细胞免疫轴可能在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此,本文拟针对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同时也希望借此文与国内同行深入切磋以增进科学认识。本文最终旨在梳理猪格拉瑟氏病发病机制中宿主免疫应答的主线、揭示猪机体参与感染的主要细胞组分,为今后相关分子信号研究和猪群Hps抗性品质改善的遗传素材挖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遗传育种
上海白猪(上系)基因组遗传变异检测与功能注释分析
盛中华, 陈国宏, 潘玉春, 王起山, 张哲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887-8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3
摘要 ( 154 )   HTML( )    PDF (2629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遗传变异的检测和注释分析,深入了解上海白猪(上系)群体的遗传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提纯复壮与开发利用。本研究应用基因组简化测序平台—GGRS,对上海白猪(上系)群体(99头)进行基因组测序,并综合实验室前期太湖地方猪种和西方引进品种共计447头测序数据进行SNP和InDel等遗传变异检测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白猪基因组测序平均覆盖度为2.87%,平均测序深度为3.9倍,共检测到328 586个SNPs、693 220个InDels。进一步分析表明,SNP和Inde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相对均一,但在不同染色体上数量和密度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构注释显示,SNP和InDel对应基因的数量分别为11 496个和13 216个,按照基因的结构区域分类,SNP和InDel在各类功能基因区间的分布特点一致,绝大多数的SNP和InDel变异都分布在基因间区,分别为74.61%和83.38%。内含子中次之,分别为22.76%和14.98%。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NP主要与蛋白代谢过程和高分子代谢过程等相关,InDel多在组织、器官发育和疾病相关的通路中发生富集。此外还发现,含有高密度SNP和InDel等遗传变异的QTL主要集中在肉质与胴体性状和健康性状。本研究利用先进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上海白猪(上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普查,并通过对太湖流域地方猪种和西方引进品种的合并比较分析,阐释了这些遗传变异的染色体分布特征,基因区间分布规律和功能注释信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LR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与苏太断奶仔猪E.coli F18抗性的关系
戴超辉, 冯海悦, 宗秋芳, 吴圣龙, 包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897-9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4
摘要 ( 200 )   HTML( )    PDF (3196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探讨TLR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对断奶仔猪F18大肠杆菌抗性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了TLR5基因在F18大肠杆菌抗性型和敏感型苏太断奶仔猪小肠组织(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差异表达,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确定TLR5基因核心启动子区、CpG岛及其作用元件,进而检测并分析TLR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与TLR5基因在F18大肠杆菌抗型和敏感型断奶仔猪小肠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LR5基因在敏感型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在抗性型个体中的表达,且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中敏感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抗性组(P<0.05)。TLR5基因启动子区包含2个CpG岛和16个作用元件,启动子区第2个CpG岛第6个CG位点甲基化水平对TLR5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该位点位于转录因子Sp1结合的核心启动子区域。本研究结果表明,猪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和F18大肠杆菌的抗性有关,其低表达可能有利于F18大肠杆菌抗性;TLR5基因启动子区第2个CpG岛第6个CG位点甲基化能够显著抑制TLR5基因的表达,并最终影响断奶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抗性。

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分析
许晴, 林森, 朱江江, 王永, 林亚秋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07-9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5
摘要 ( 295 )   HTML( )    PDF (2173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比较9个内参基因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进而最终确定适合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研究最佳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以分别诱导0、1、2、3、5和6 d的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和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程序来检测和分析9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PPIA、18S rRNAPPIBUXTRPLP0、ACTBEIF3K和TBP)表达的稳定性,并以KLF3和KLF12的实际表达水平进行校正分析。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分析表明,UXT稳定性相对最好;而BestKeeper程序分析发现,PPIB表达相对最平稳;3种软件分析结果均表明,同时使用UXTPPIB可以准确校正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目标基因的表达;通过对KLF3和KLF12表达量的分析发现,选用筛选结果中最稳定(UXTPPIBUXT)和最不稳定(EIF3K和18S rRNA)的内参基因进行归一化分析结果有差异。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XT基因是适合于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研究最稳定有效的内参基因,同时使用UXTPPIB作为内参基因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目标基因表达结果,这为后续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转录因子PAX4调控湖羊FSHR基因转录活性
王德迪, 李隐侠, 姚一龙, 潘增祥, 决肯, 依明, 曹少先, 李齐发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19-9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6
摘要 ( 178 )   HTML( )    PDF (1873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湖羊FSHR基因5'-UTR序列特征和转录因子调控,为揭示湖羊FSHR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依据。采集3只成年湖羊母羊的心、肝、脾、肺、肾、胃、肌肉、大肠、小肠、子宫和卵巢11种组织,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湖羊FSHR基因5'-UTR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RT-PCR技术分析转录因子PAX4在湖羊11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合成湖羊PAX4基因过表达载体pcDNA3.1-PAX4,并将其转染到猪卵巢颗粒细胞(GC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GCs的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AX4对湖羊FSHR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羊FSHR基因5'-UTR全长为161 bp,含有典型的E-box、CAAT-box和GC-box等转录调控元件以及GATA-2、Sp1和PAX4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PAX4在湖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组织中等表达。湖羊PAX4过表达载体可在卵巢颗粒细胞高效表达(P<0.01)。过表达湖羊PAX4基因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卵巢颗粒细胞和COS-7细胞中FSHR基因5'-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调。综上表明,转录因子PAX4抑制湖羊FSHR基因转录活性,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酿酒酵母细胞壁诱导体外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表达SBD-1的研究
田巧珍, 金鑫, 张曼, 张召议, 王云鹤,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27-9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7
摘要 ( 209 )   HTML( )    PDF (2700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酿酒酵母细胞壁对原代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首先提取酿酒酵母细胞壁,并进行鉴定;再用酿酒酵母细胞壁(0、25、50、100、200、400 μg·mL-1)刺激健康绵羊的原代瘤胃上皮细胞(0、2、4、8、12、24 h)后,进行RT-qPCR和ELISA试验,确定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1)本试验提取的酿酒酵母细胞壁成分较纯,可用于后续试验;2)体外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呈鹅卵石铺路状,符合试验要求;3)使用200 μg·mL-1的酿酒酵母细胞壁去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SBD-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最大,与其他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01)。综上表明,酿酒酵母细胞壁能够促进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酵母细胞壁最佳浓度和刺激时间分别为200 μg·mL-1和12 h。

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差值变化规律及遗传力估计
史良玉, 张瑞强, 李想, Serafino Musa Abdelkarim Augustino, Muhammad Zahoor Khan, 刘林, 肖炜, 唐韶青, 张毅, 王雅春, 俞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35-9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8
摘要 ( 212 )   HTML( )    PDF (1253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差值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及遗传力估计。本研究通过对相邻两个泌乳月SCS差值的计算,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北京地区1998-2016年间121个牛场中78 38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DMU软件和线性混合模型估计SCS差值各方差组分,计算其遗传力。结果表明,场规模、当前测定年、当前测定季节、胎次、产犊季节、当前泌乳月对SCS差值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 SCS差值遗传力为(0.054±0.003)。其中,一胎、二胎、三胎SCS差值遗传力分别为(0.070±0.005)、(0.045±0.004)、(0.052±0.007)。结果表明,SCS差值作为一种实时简易检测隐性乳房炎发生的指标,其遗传力的估计在中国荷斯坦牛抗隐性乳房炎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与繁殖
黄体期不同营养水平对湖羊卵泡发育及相关葡萄糖代谢途径的影响
聂海涛, 黄欣爱, 刘浩, 郭艺璇, 王子玉, 张艳丽, 万永杰, 樊懿萱, 张国敏, 王锋, 王洁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42-9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09
摘要 ( 187 )   HTML( )    PDF (3610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黄体期短期营养水平对湖羊卵泡发育、卵巢细胞凋亡率、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葡萄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讨黄体期营养水平调控绵羊卵泡发育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选择经产湖羊30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撤栓后使用调教公羊试情,发情结束当日定义为下一个情期的第0天,随后6 d对所有试验羊给予1.0倍维持需要量水平饲喂,在情期的第7~14天,将试验羊随机分为1.0倍维持需要组(1.0M;n=10);0.5倍维持需要量组(0.5M;n=10)和1.5倍维持需要量组(1.5M;n=10);第15天分别从3组随机挑选屠宰6只试验羊并取卵巢组织待用,剩下的12只湖羊按1.0倍维持需要量词喂,并对原有各组试验羊进行发情鉴定观察,用以统计发情周期。结果表明,与1.0M组和1.5M组相比,限饲导致0.5M组试验羊出现显著的发情延迟现象(P<0.05),并伴随着<2.5 mm直径卵泡/总卵泡比例升高和≥2.5 mm卵泡/总卵泡比例的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0.5M组试验羊卵巢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0M组和1.5M组(P<0.05);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在卵巢组织上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且其在1.5M组<2.5 mm卵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M组和0.5M组(P<0.05);通过对卵泡细胞葡萄糖代谢途径: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sis pathway;HBP)和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关键基因进行qRT-PCR检测后发现:HBP途径关键酶GFPT2基因表达量在<2.5 mm卵泡中随采食量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但其在≥2.5 mm卵泡中则随营养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0.5M组试验羊≥ 2.5 mm卵泡细胞PPP途径关键酶G6PDH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0M组和1.5M组(P<0.05)。综上表明,黄体期限饲造成湖羊发情延迟,推测其可能与其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升高,<2.5mm卵泡细胞GLUT4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和HBP途径的增强,≥2.5 mm卵泡细胞中HBP途径的减弱及PPP途径的增强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湖羊发情周期、卵巢组织不同直径卵泡分布、卵巢组织细胞凋亡率;卵泡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葡萄糖代谢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随黄体期营养水平的变化规律,丰富黄体期卵泡发育的营养调节机制,为空怀母羊繁殖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LEPRLEP基因表达量对FecB不同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
于嘉瑞, 王翔宇, 郭晓飞, 贺小云, 孙庆, 文禹粱, 狄冉, 刘秋月, 胡文萍, 张效生, 张金龙, 孙伟,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54-9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0
摘要 ( 167 )   HTML( )    PDF (1255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和瘦素(Leptin,LEP)基因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选择2~3岁健康母羊21只,对FecB野生纯合型(++)(9只)及突变纯合型(BB)(12只)小尾寒羊同期发情,通过腹腔镜记录排卵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EPRLEP基因在卵泡期小尾寒羊11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输卵管、子宫体、垂体、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以及在卵泡期和黄体期、BB型和++型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表达。结果表明,BB型的排卵数(P=0.003 5)和产羔数(P=0.004 0)极显著高于++型。LEPRLEP在卵泡期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LEPR基因在卵巢、子宫体、肾上腺组织高表达,LEP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和肾组织高表达。在卵巢中,卵泡期++型LEPR基因表达量高于黄体期++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卵泡期BB型LEP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型(P=0.007)、黄体期BB型(P=0.003)和黄体期++型(P=0.003)。综上表明,卵泡期LEPR基因高表达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这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提高提供了新的线索。

营养与饲料
屎肠球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曹广添, 代兵, 张玲玲, 曾新福, 杨彩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62-9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1
摘要 ( 193 )   HTML( )    PDF (102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阴性对照组(NC)、阳性对照组(PC)、屎肠球菌组(E.f)和抗生素组(Anti)。后3组肉鸡在7日龄感染大肠杆菌,试验共持续28 d。肉鸡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使用特定试剂盒,而盲肠微生物结构变化用PCR-DGGE检测。结果显示:1)14、21和28日龄时,屎肠球菌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肉鸡(P<0.05);10~14、15~21、10~28日龄屎肠球菌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肉鸡(P<0.05);2)相较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肉鸡,14和21日龄屎肠球菌组和抗生素组血清IgA浓度显著增加(P<0.05);相较于阴性对照,10~28日龄屎肠球菌组和抗生素组血清中IgG浓度显著增加(P<0.05);3)与21日龄阳性对照组肉鸡相比,屎肠球菌组血清中C3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10、14和21日龄阴性对照肉鸡相比,其余3组肉鸡血清中溶菌酶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4)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饲喂屎肠球菌显著增加28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的香农指数(P<0.05)。结果提示,饲喂屎肠球菌可显著提高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血液免疫相关指数,改变盲肠菌群多样性。

不同早期断奶日龄对舍饲肉用羔羊胃组织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
郭江鹏, 潘建忠, 李发弟, 张元兴, 杨宇泽, 郝正里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71-9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2
摘要 ( 142 )   HTML( )    PDF (1208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对舍饲羔羊复胃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育种群公羔(单羔)55只,分为3个处理,其中28日龄断奶组(A组)、42日龄断奶组(B组)各15只,对照组(不断奶,C组)25只,于7日龄开始补饲;A、B组分别于断奶后的第0、7、14天屠宰,每个屠宰日均同时屠宰对照组羔羊5只,采集瘤胃腹囊与背囊、网胃底、瓣胃和皱胃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幽门腺区等用于测定相关组织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A组断奶7天,A组、B组断奶14天,瘤胃腹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C组(P<0.05);断奶14天,A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较断奶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B组(83.4%vs. 46.9%);A组、B组平均网胃胃底乳头高度明显大于C组(1 194.0 μm vs. 632.2 μm;953.1 μm vs. 661.3 μm);断奶14天,A组瓣胃角化层厚较断奶日的增长率高于B组(40.6%vs. 31.9%);断奶14天,B组皱胃贲门腺区黏膜厚显著高于C组(P<0.05);A组、B组皱胃胃底腺区平均黏膜下层厚明显高于C组(326.8 μm vs. 245.2 μm;303.4 μm vs. 172.7 μm);A组、B组平均皱胃幽门腺区肌层厚明显高于C组(1 218.4 μm vs. 1 047.4 μm;1 466.3 μm vs. 1 253.7 μm)。在舍饲并于7日龄补饲条件下,早期断奶对羔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发育主要呈现促进作用,28日龄断奶对羔羊复胃组织形态学发育的促进作用优于42日龄断奶。

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冬毛期短毛雄性黑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王静, 张海华, 徐逸男, 李仁德, 张雪蕾, 蔡熙姮, 李光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86-9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3
摘要 ( 191 )   HTML( )    PDF (980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在钙磷比固定的条件下,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短毛黑水貂公貂117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磷比固定为1.7,基础饲粮中维生素D水平为2 300 IU·kg-1,钙水平为2.0%。设3个维生素D添加水平,分别为0、2 000、4 000 IU·kg-1;3个钙添加水平,分别为0%、0.4%、0.8%,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饲粮的钙与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0%与2 300 IU·kg-1、2.0%与4 300 IU·kg-1、2.0%与6 300 IU·kg-1、2.4%与2 300 IU·kg-1、2.4%与4 300 IU·kg-1、2.4%与6 300 IU·kg-1、2.8%与2 300 IU·kg-1、2.8%与4 300 IU·kg-1、2.8%与6 300 IU·kg-1。试验期为60 d。分别测定水貂生产性能、血清中氮代谢指标和脂肪代谢指标,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表明:1)饲粮钙添加水平为0%时,水貂皮长显著增加(P<0.05)。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水貂末重、体长和毛皮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维生素D添加水平为2 000 IU·kg-1时显著提高血清TP浓度(P<0.05),显著降低水貂血清TG浓度(P<0.05)。钙添加水平为0.8%时,水貂血清HDL浓度显著提高(P<0.05)、LDL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3)0.8%钙添加水平显著提高水貂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P<0.05),0~2 000 IU·kg-1维生素D添加水平极显著提高水貂肾脏指数(P<0.01)。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当水貂饲粮中添加0~2 000 IU·kg-1维生素D,总维生素D含量为2 300~4 300 IU·kg-1时,能够促进水貂蛋白质代谢,提高水貂肾脏指数;当水貂饲粮中添加0.8%钙、饲粮中总钙含量为2.8%时,能够提高水貂心、肝、脾脏指数。

预防兽医
二重荧光RT-LAMP方法鉴别检测口蹄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
范晴, 谢芝勋, 谢志勤, 谢丽基, 黄娇玲, 张艳芳, 曾婷婷, 王盛, 罗思思, 邓显文, 刘加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996-10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4
摘要 ( 205 )   HTML( )    PDF (2704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蹄疫和水泡性口炎是牛常见高度急性病毒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鉴别口蹄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3D基因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在每条内引物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通过扩增产物颜色判断检测结果。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口蹄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二重荧光RT-LAMP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性高,每个反应最低能够检测到100个拷贝混合模板;特异性好,能在同一个反应管里检测到两种病毒,对其他牛病原体无扩增;干扰性小,扩增效率不受模板浓度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口蹄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二重荧光RT-LAMP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用于FMDV和VS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gga-miR-140-3p抑制马立克病病毒转化细胞MSB1增殖、迁移和侵袭
赵春芳, 李新, 韩博, 曲鲁江, 刘长军, Jiuzhou Song, 连玲, 杨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05-10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5
摘要 ( 181 )   HTML( )    PDF (1262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SPF白来航鸡,收集脾和肝来源的淋巴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gga-miR-140-3p在感染MDV的肿瘤化脾和肝淋巴瘤中低表达。为揭示该miRNA在马立克病(MD)肿瘤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该miRNA为研究对象,MDV转化细胞系MDCC-MSB1为试验材料,分别转染miRNA激动剂或阴性对照,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检测与细胞侵袭密切相关的基因MMP2和MMP9 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gga-miR-140-3p激动剂后,细胞增殖在24、36和48 h后发生显著(P<0.05)抑制,在60和72 h后发生极显著(P<0.01)抑制。转染激动剂后,细胞迁移数也显著(P<0.05)减少。转染激动剂后,MMP2在转染后24 h转录显著下调(P<0.05),转染后48和72 h转录极显著(P<0.01)下调,MMP9基因在转染后48 h转录显著(P<0.05)下调。gga-miR-140-3p作为在MDV感染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能够影响MD肿瘤淋巴细胞的特征——增殖、迁移和侵袭,提示该miRNA可能参与MD肿瘤转化过程。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全序列分析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
古江, 李燕芳, 赵习彬, 谢跃, 赖为民, 杨光友,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12-10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6
摘要 ( 191 )   HTML( )    PDF (3346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变异特征和种群结构,利用PCR技术对我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的83个绵羊痒螨兔亚种株的线粒体16S 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3个样品的16S rRNA全序列长度均为1 025 bp,共存在83个变异位点和52个单倍型;样品所代表的5个地理区域种群间的Fst值为-0.037 59~0.587 63,基因流值为-6.900 7~31.117 62;进一步用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显示,52个单倍型构成2个大的分支,但却呈现出杂乱的分布格局,即地理区域、温度带和兔的品种特征性种群结构不显著。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不明显,尚未形成地理种群结构。

马流产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对马腺疫链球菌SeM蛋白免疫效应分析
赵亚南, 杨康, 张宝江, 李斌, 苏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20-10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7
摘要 ( 196 )   HTML( )    PDF (1754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马流产沙门菌(Salmonella abortus equi)鞭毛蛋白FliC对马腺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qui)SeM蛋白免疫效果的增强效应,为马腺疫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本研究构建并诱导表达了FliC,经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原性。将该纯化后FliC与SeM蛋白联合免疫C57BL/6小鼠,免疫后对小鼠进行抗体水平、抗体类型和攻毒保护力的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表达、纯化了FliC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该蛋白质为52 ku。抗体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产生的抗体主要以IgG1为主;免疫30 d后FliC+SeM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为87%,高于SeM免疫组的保护率67%。马流产沙门菌来源的鞭毛蛋白FliC能够增强SeM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结果为进一步更好地利用SeM蛋白奠定了基础。

临床兽医
中药复方芩藿饮对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分析
张伟, 白景英, 杜红旭, 熊文, 明珂, 刘家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27-10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8
摘要 ( 240 )   HTML( )    PDF (3161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芩藿饮对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300只健康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试验组分别为芩藿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病毒组、空白组。6日龄时,除空白组外,其他各试验组雏鸭腿部肌肉注射DHAV-1人工染毒造模;雏鸭感染病毒1 h后,芩藿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按照高剂量(0.6 mL·只-1)、中剂量(0.4 mL·只-1)、低剂量(0.2 mL·只-1)添加芩藿饮于饮水中进行治疗,连续给药3 d;病毒组和空白组饮水中不给予任何药物。在给药治疗的第4、8、48小时采集病料测定相关指标。比较各试验组雏鸭的病死率;观察肝病理剖检及HE染色切片;分析雏鸭血液中DHAV-1 VP1基因拷贝数;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AST、ALT、TP、ALB、GLO)和细胞因子(IL-2、IL-6、IL-8、IFN-β)含量;评价芩藿饮对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芩藿饮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雏鸭的病死率;与病毒组相比,芩藿饮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雏鸭血液中DHAV-1 VP1基因拷贝数(P<0.05);修复DHAV-1对肝造成的损伤;降低感染雏鸭血清中AST、ALT含量,增加TP、ALB、GLO含量;促进机体IL-2、IL-6、IL-8、IFN-β细胞因子的分泌。高剂量芩藿饮对实验感染性鸭肝炎病毒雏鸭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槲皮素通过影响Nrf2-Keap1信号通路减缓镉中毒大鼠的生殖机能损伤
何刘, 李慧, 周厚继, 佟翠, 王佳美, 李美琦, 杨淑华, 何剑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37-10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19
摘要 ( 172 )   HTML( )    PDF (3159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索联合使用槲皮素(QE)可以减轻镉(Cd)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损伤及在此过程Nrf2-Keap1信号通路发挥的作用。试验选取32只3月龄、体重相近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0.5 mL·(kg·d)-1生理盐水]、Cd组[5 mg·(kg·d)-1 CdCl2]、QE组[15 mg·(kg·d)-1QE]、Cd+QE组[5 mg·(kg·d)-1 CdCl2+15 mg·(kg·d)-1 QE],连续灌胃1个月。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检测精子质量及睾丸组织抗氧化水平等变化,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及其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d组大鼠生殖机能受损严重。与Cd组相比,Cd+QE组大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P<0.01)和睾酮分泌量(P<0.05)增加明显;精子质量提高;睾丸组织中MDA、H2O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P<0.05)和CAT、T-SOD、GSH-Px酶活性(P<0.01)明显提高;Nrf2及其相关基因NQO1、γ-GCS、HO-1、GSH-Px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现明显上升趋势(P<0.01或P<0.05),而Keap1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综上,QE可能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有效减轻Cd引起的大鼠生殖系统损伤。

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抑制骨质疏松发生的RANK/RANKL/OPG信号机制
韩克光, 申勇涛, 原恺, 范华, 陈静, 金淑秀, 古少鹏, 田文霞, 张鼎, 霍乃蕊, 常泓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47-10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0
摘要 ( 158 )   HTML( )    PDF (1796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SBCP-Ca)对骨质疏松(OP)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基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通过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OP模型,SBCP-Ca (100 mg·mL-1)的灌胃剂量为10 mL·(kg·d)-1,持续8周。试验期结束后,股骨远端干骺端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OP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液中反映骨形成和吸收的PINP和β-CTx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股骨中的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SBCP-Ca组的血清PINP、β-CTx水平则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股骨中的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模型组股骨组织中RANKRANKL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质疏松对OPG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SBCP-Ca组的RANKRANKL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OPG水平则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SBCP-Ca可有效抑制OP的发生,通过抑制RANKRANKL表达,促进OPG表达的三重作用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活性。

不同时间异氟醚麻醉对幼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邱子豪, 胡学远, 冯秀晶, 赵元, 宋曼玉, 王超然, 刘涛, 范宏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54-10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1
摘要 ( 177 )   HTML( )    PDF (2282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关研究发现异氟醚可引起幼龄大鼠广泛的脑神经元凋亡,且近期发现异氟醚还可以介导海马神经元发生自噬。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取40只7日龄(P7)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异氟醚麻醉2、3、4、6 h组,建立实验模型。待麻醉结束后将大鼠安乐死,取脑并分离海马组织。用TUNEL染色、LC3-Ⅱ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自噬及凋亡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异氟醚作用时间的增加,TUNEL染色结果显示,麻醉4 h后海马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多,而LC3-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3、4 h时阳性率较高,6 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活化的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Beclin-1和LC3-Ⅱ/I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并且在异氟醚作用3 h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此外,与异氟醚麻醉3、4 h时相比,Beclin-1在麻醉6 h时表达量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异氟醚不仅可以引起幼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广泛凋亡,而且还能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凋亡水平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加强,而自噬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自噬在异氟醚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中可能发挥着保护性作用。

研究简报
磷源与磷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钙、磷、氮代谢的影响
何万领, 李晓丽, 李旺, 丁轲, 李元晓, 任振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61-10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2
摘要 ( 288 )   HTML( )    PDF (1031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磷源(磷酸氢钙(DCP)、磷酸一二钙(MDCP)、磷酸二氢钙(MCP)和植源性磷酸氢钙(PDCP))与添加水平(0.1%和0.2%)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钙、磷含量及钙、磷、氮排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组,分别为4种磷源DCP、MDCP、MCP、PDCP的低磷(0.1%)添加组和高磷(0.2%)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选取480只5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非植酸磷含量0.14%),各处理组除磷含量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相同,试验期20周。试验期间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数和蛋重,每周记录耗料量,并计算平均产蛋率、平均产蛋量和料蛋比;于第10周周末和20周周末翅静脉采血,用以测定血清中钙、磷含量;每5周全收粪法收集各组粪便,以测定粪便中钙、磷和氮含量。结果表明:1)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但均表现为,磷源PDCP、MDCP和MCP不同程度优于磷源DCP (P>0.05),0.2%磷水平优于0.1%(P>0.05)。2)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磷源、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DCP组相比,PDCP组钙(P<0.05)和磷(P<0.01)排泄量均显著降低,MCP组磷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磷源对氮排泄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0.1%磷水平添加组相比,0.2%组蛋鸡钙排泄量显著降低(P<0.01),磷排泄显著增加(P<0.01);磷源与磷水平交互作用对蛋鸡磷排泄有显著影响(P<0.01),对氮排泄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NPP为0.14%)中添加0.1%~0.2%磷水平可满足蛋鸡生产性能需要,以磷源PDCP和MDCP效果较好。

重庆市部分养殖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ESBL基因检测
陈瑶, 丁红雷, 何英, 牟豪, 王立敏, 王豪举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74-10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3
摘要 ( 170 )   HTML( )    PDF (1095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重庆市部分养殖场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基因情况,从重庆部分养殖场采集共1 371份样品,经前处理、增菌,划线接种,挑取疑似菌落,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菌株中携带的ESBL基因。结果显示:从1 371份样品中分离到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25株猪源菌株、32株鸡源菌株、6株牛源菌株、10株羊源菌株和16株兔源菌株。89株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最为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除2株兔源菌株外,其余分离菌均为多重耐药,耐药数量从2种到21种不等,猪源菌株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ESB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6株细菌携带blaTEM-1a基因,携带率高达96.6%。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耐药严重,且广泛携带TEM-1a型ESBL基因。

三黄种鸡场孵化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徐耀辉, 邓同炜, 齐亚如, 韩文龙, 卢建洲, 蒋增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81-10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4
摘要 ( 158 )   HTML( )    PDF (1120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死亡鸡胚中沙门菌的感染状况,从河南省4家三黄种鸡场自带孵化场采集死胚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并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菌株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56份死胚样品共分离到173株沙门菌,包括5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162株)、布利丹沙门菌(5株)、塞罗沙门菌(4株)、肠炎沙门菌(1株)、菲尔摩雷沙门菌(1株)。不同来源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差异显著;173株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82.1%)、氨苄西林(74.0%)、四环素(49.1%)、土霉素(48.6%)耐药情况较严重,且43.4%(75/173)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较轻,耐药率在11%以下;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PCR共扩增到13种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72%以上,其中ESBLs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的符合率为100%。结论:三黄鸡鸡胚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多重耐药严重,且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引起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恶性转化
赵娟, 徐斯日古楞, 李慧萍, 刘淑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89-10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5
摘要 ( 147 )   HTML( )    PDF (2507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囊膜蛋白(Env)的致瘤作用,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exJSRV-env和pEGFP-C1/enJSRV-env分别转染到永生化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STCs)中,筛选最佳转染条件并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是否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用平板克隆试验检测囊膜蛋白的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TCs中转染pEGFP-C1/exJSRV-env质粒后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并产生集落,同时表现细胞接触抑制性消失;转染pEGFP-C1/enJSRV-env质粒的STCs则表现为不能在软琼脂中产生集落;平板克隆试验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转染pEGFP-C1/exJSRV-env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转染pEGFP-C1/enJSRV-env细胞、pEGFP-C1空载体的细胞以及未转染的细胞(P<0.01)。exJSRV-Env的表达可以诱导STCs发生恶性转化以及细胞增殖。本试验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绵羊肺腺瘤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研究绵羊肺腺瘤病的致瘤机制提供新思路。

学界动态
中国地方猪种成肌与肌内沉脂的遗传机制解析
任红艳, 胡景杰, 杜生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5):  1096-10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5.026
摘要 ( 196 )   HTML( )    PDF (405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国,猪肉的产量及品质既关乎国家食品安全,又与人们生活质量、公众健康息息相关。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可以为品种改良提供重要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重大项目“中国地方猪种成肌与肌内沉脂的遗传机制解析”旨在为我国地方猪基因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公开申请、同行评议、评审论证会答辩、专家讨论投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批,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教授申请的项目获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