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23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0-0.  doi:
摘要 ( 71 )   HTML( )    PDF (265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0-0.  doi:
摘要 ( 67 )   HTML( )    PDF (161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0.  doi:
摘要 ( 32 )   HTML( )    PDF (301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脑-肠轴及其在动物摄食调控中的作用
刘飞飞,秦贵信,姜海龙,孙泽威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077-10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1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034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摄食是动物的一种反射性活动,动物摄食行为的调节与脑-肠轴密切相关。动物摄食后,营养物质接触胃肠道从而刺激脑肠肽的释放,通过迷走传入神经元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将信号整合后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以促进或抑制摄食。脑-肠肽是参与食物摄取的重要的胃肠激素,在脑-肠轴调控摄食行为中起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脑-肠轴参与摄食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遗传繁育
IRS4基因多态性、表达差异及其与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马焕班,刘先先,杨杰,黄卫兵,段艳宇,郭源梅,麻骏武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084-10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2
摘要 ( 200 )   HTML( )    PDF (1535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IRS4基因多态性及其在17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寻找基因内与脂肪沉积性状QTL效应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比较测序方法搜寻到IRS4基因的3个SNPs,分别是在启动子上的g.96C>G,外显子上的同义突变g.1829T>C和错义突变g.1794T>C(p.Phe432Leu)。RT-PCR检测后发现,IRS4基因在垂体、下丘脑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苏太猪群体、二花脸群体、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及中国地方野猪中,用PCR-RFLP方法对IRS4的3个SNPs位点进行判型,然后分析它们的基因频率及其与4点(肩、胸、腰、臀部)背膘厚、腹脂重、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g.96C>G位点在F2家系(含有SSCX QTL)中分离程度很低,被首先排除作为潜在因果突变(QTN)的可能性。g.1794T>C和g.1829T>C位点在所有检测的西方猪种(白色杜洛克和杜长大)是均为TT基因型,而它们的CC基因型频率在二花脸猪中分别为65%和100%。在不同群体中标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794T>C与F2个体所有脂肪沉积表型均极显著相关(P<0.01),但它在苏太猪中仅与IMF显著相关(P<0.05),且与二花脸猪表型关联不显著(P>0.05);g.1829T>C则不仅与F2个体所有脂肪沉积表型均极显著相关(P<0.01),而且与苏太猪的4点膘厚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1794T>C错义突变可能对IRS4蛋白的功能影响不大。结果提示,该错义突变也不太可能是影响脂肪沉积的QTN,而g.1829T>C与F2和苏太猪的脂肪沉积性状都显著关联,故其可作为这些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并值得深入研究。

LPS诱导条件下猪小肠上皮细胞TLR4及其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孙丽,夏日炜,殷学梅,喻礼怀,朱国强,吴圣龙,包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095-11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3
摘要 ( 256 )   HTML( )    PDF (2053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0.1和1 μg•mL-1浓度的LPS诱导处理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分别在2、4、6 h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D14、MyD88、TNF-αIL-1βIFN-α)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初步探讨猪小肠上皮细胞受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侵扰发生炎症反应的相关分子反应机理。结果发现,两种浓度的LPS均使得所检测的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诱导后4~6 h的表达量急速上升,且高浓度的LPS诱导处理后各基因表达量上调倍数明显高于低浓度LPS诱导时各基因表达量上调倍数,高浓度的LPS对机体肠道的刺激引起了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使正常机体更快地产生炎症反应。由此推测,大肠杆菌侵染猪肠道后将释放LPS,TLR4作为LPS的受体,受LPS诱导其表达量上调,进而引起TLR4信号途径的信号传递,传递过程中由于MyD88的依赖机制,MyD88表达量上调相对稳定,再经过级联免疫放大效应,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炎症及腹泻水肿病的产生。

藏鸡与茶花鸡杂交种蛋低氧孵化性能测定
苟文钰,张雅文,张倩,张浩,吴常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02-11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4
摘要 ( 346 )   HTML( )    PDF (792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藏鸡作为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种蛋胚胎低氧发育的影响。在模拟常压低氧的条件下对纯种藏鸡(TT)、纯种茶花鸡(CC)、藏鸡♂×茶花鸡♀(TC)、茶花鸡♂×藏鸡♀(CT)种蛋进行孵化。而后对种蛋的低氧孵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13%氧浓度(约海拔3 980 m)条件下,藏鸡与茶花鸡正反交种蛋孵化率(36.41%、39.57%)显著高于茶花鸡(16.97%),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失水率显著低于茶花鸡为母本组,且蛋重较大。本研究说明了种蛋的蛋重、孵化期失水率主要由母本决定;茶花鸡与藏鸡的杂交种蛋低氧孵化率显著提高,表现较强杂种优势,但正反交组间种蛋低氧孵化率差异不显著;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低氧孵化胚胎发育前期优于藏鸡作为父本组,后期则藏鸡作为父本的种蛋胚胎发育能力较好。

鸡肌肉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杂交内参基因的筛选
王红杨,刘冉冉,赵桂苹,郑麦青,李庆贺,李鹏,刘丽,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07-11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5
摘要 ( 217 )   HTML( )    PDF (1832KB)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5种常用“持家基因”作为鸡肌肉组织发育早期基因和蛋白检测内参基因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为鸡肌肉发育相关分子检测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了鸡12胚龄、17胚龄、1日龄和14日龄胸肌中β肌动蛋白(ACTB)、β微管蛋白(TUBB)、TATA结合蛋白(TB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鸡发育早期胸肌组织中,仅HSP70 mRNA和蛋白在各阶段间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GAPDH、TUBB、TBP和ACT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检测的各个时间点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HSP70更适合作为鸡肌肉发育早期基因和蛋白检测的内参基因。本结果为研究发育期鸡肌肉组织相关功能基因和蛋白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学基础,对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绵羊UCP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脂肪组织中的季节性差异表达
刘建华,乔利英,郭云雁,贾夏丽,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14-11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6
摘要 ( 188 )   HTML( )    PDF (1239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绵羊UCP2基因的克隆和在脂肪组织中的季节性表达差异,以揭示季节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UCP2 cDNA全长序列。以南非肉用美利奴和山西肉用绵羊为对象,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CP2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冬春和夏秋2个阶段6种脂肪组织(皮下脂肪、肠系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后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绵羊UCP2 cDNA全长1 641 bp,包括8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UCP2 mRNA在6种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皮下脂肪中最低,即深层脂肪中的表达量高于浅层脂肪(P<0.05)。UCP2蛋白的组织表达趋势与mRNA相似,且均分布于细胞膜上。二者的表达均受季节的显著影响,冬春阶段的表达量高于夏秋季节(P<0.05)。这些结果说明绵羊脂肪组织中UCP2基因的表达与季节有关,以维持体温和调节机体能量平衡。

山羊睾丸和附睾头β防御素家族的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春香,杜海燕,张彩霞,郑亚琳,任有蛇,姜玉锁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22-11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7
摘要 ( 309 )   HTML( )    PDF (10597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山羊睾丸和附睾头β防御素家族基因表达特点及其蛋白的特性。利用3只7日龄羔羊睾丸和3只成年种公羊睾丸和附睾头的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β防御素家族基因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对β防御素家族蛋白特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在山羊7日龄睾丸、成年睾丸和附睾头中分别表达7、12和33种β防御素,其表达量最高的分别是gDB123、gDB119和gDB124,成年睾丸中特异性表达是gDB33,附睾头中特异表达有21种β防御素。山羊β防御素分子量在6.89~13.85 ku,为小分子、极性、带正电荷、疏水性的强碱性多肽。山羊β防御素也是含高度保守6个半胱氨酸的空间构象,基本结构-C-X2-45-C-X3-6-C-X3-13-C-X4-7-CC-,其中24种β防御素结构为-C-X5,6-C-X3,4-C-X9-C-X5,6-CC-。有16种β防御素是分泌型糖蛋白,除gDB126无磷酸化位点外,其余的β防御素蛋白均有磷酸化位点。山羊附睾头特异性高度表达有丰富β防御素,它们是一类抗微生物的阳离子肽,在精子成熟过程中形成精子膜上糖被,或精子运动获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某些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牦牛AQP9基因CDS全长序列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
刘健锋,丁艳平,伍志伟,王建林,邵宝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34-11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8
摘要 ( 224 )   HTML( )    PDF (2249KB) ( 6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并为探讨高原动物适应机制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脑AQP9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AQP9基因和编码序列特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预测和分析:其物化性质、疏水性、跨膜结构和蛋白二级结构。结果表明,牦牛AQP9的CDS含有一个88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5个氨基酸;牦牛AQP9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31.89 ku和6.21,其编码蛋白含有6次跨膜结构,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构成;牦牛AQP9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黄牛、藏羚羊、绵羊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本研究将为牦牛低氧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牛囊胚ICM克隆多能性标记基因与表面标记的研究
崔莉莎,赵学明,郝海生,杜卫华,马友记,朱化彬,王宗礼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41-11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09
摘要 ( 241 )   HTML( )    PDF (6197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的多能性标记基因与表面标记,为优化牛类ES细胞培养条件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利用2i/LIF培养液,通过全胚接种及机械传代法分离培养牛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其多能性标记基因与表面标记;qRT-PCR检测免疫磁珠法分选的牛囊胚ICM和滋养层细胞(Trophectoderm cell,TE)的多能性标记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出了牛囊胚ICM克隆,并体外培养至第10代,且各代克隆均呈现出了典型的干细胞形态。结果表明,ICM表面标记SSEA1、SSEA4和TRA-1-60染色为阳性,且多能性标记基因OCT4、SOX2和NANOG在其中均有表达;OCT4SOX2和NANOG在牛囊胚ICM和TE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其中 SOX2 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2i/LIF培养液有助于牛囊胚ICM的培养;SOX2可能成为牛ICM克隆的候选多能性标记基因。

双峰驼CYP基因家族的比较研究
哈斯苏荣,李擎,玉斯日古楞,吉日木图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50-11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0
摘要 ( 233 )   HTML( )    PDF (2297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物质代谢途径的特殊性和独特的解毒能力是否与其CYP基因家族的特殊性有关,本试验在对双峰驼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因注释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对双峰驼CYP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双峰驼基因组中首次发现63个CYP基因拷贝,分别属于17个CYP家族和38个亚家族;其中,有9个为多基因家族,且CYP2、CYP3和CYP4分别有27、6和7个成员,分别占双峰驼全部CYP基因的43%、10%和11%。与牛、马、鸡和人的CYP基因相比,双峰驼CYP基因亚家族的分布明显不同,在拷贝数上拥有较多的CYP2JCYP3A。因此,双峰驼特有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与其高拷贝数的CYP2JCYP3A基因有一定关系,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双峰驼耐高盐和独特的解毒能力奠定了基础。

GDF9下调转基因小鼠模型对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习欠云,焦莉,肖敏,张永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57-11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1
摘要 ( 224 )   HTML( )    PDF (1499KB) ( 6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转GDF9 shRNA基因小鼠进行扩群繁殖,统计分析转基因小鼠的产仔数及增重,检测GDF9 shRNA、GDF9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FSH和GH的水平,以观察GDF9的下调对转基因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了GDF9 shRNA在体内的表达,以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GDF9 mRNA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了血液中FSH和GH水平。结果表明,扩群后得到16只GDF9 shRNA阳性小鼠,转基因GDF9 shRNA在小鼠体内广泛表达,转基因小鼠的产仔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差异显著(P<0.05);转GDF9 shRNA阳性公鼠的体重比阴性公鼠高,且在第7周差异显著(P<0.05),而母鼠间体重无显著差异;与阴性小鼠相比,转GDF9 shRNA阳性小鼠GDF9基因的表达量在下丘脑、垂体中分别下降35.4%和39.8%,差异显著(P<0.05),在母鼠卵巢中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母鼠血液中FSH水平比阴性母鼠高55%,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GDF9基因下调可以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为提高大型牲畜繁殖力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靶点参考。

RNAi对羊驼黑色素细胞中MC1R表达量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孙笑尉,张雪莲,庞全海,李 振,赵礼军,陈娟娟,牛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63-11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2
摘要 ( 191 )   HTML( )    PDF (2199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RNAi 对羊驼黑色素细胞中MC1R 表达量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合成3对MC1R siRNA,将MC1R siRNA瞬时转染羊驼黑色素细胞,qRT-PCR法检测MC1R mRNA表达量,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对MC1R进行定位,利用吸光度值检测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量。结果显示,siRNA2 组和siRNA3 组的MC1R mRNA 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siRNA1组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siRNA2、siRNA3 两组的黑色素合成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将MC1R siRNA 成功转染到羊驼黑色素细胞中,筛选出有效MC1R siRNA,MC1R的抑制情况与黑色素合成量一致,说明黑色素细胞中MC1R 对黑色素的合成具有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动物营养
不同光色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性能及性征发育的影响
李云雷,孙研研,华登科,王全红,王重庆,白皓,刘念,李冬立,罗清尧,陈超,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69-11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3
摘要 ( 241 )   HTML( )    PDF (825KB) ( 7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s)灯作为人工光源,研究4种光照颜色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性征发育的影响,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光色,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选取720只1日龄北京油鸡,分为白光组、绿光组(λ = 525 nm)、蓝光组(λ = 460 nm)和红光组(λ = 630 nm)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自由采食、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为5 lx,采用16 h夜间补光光照节律。详细记录加料重量,分别在第4周末、第8周末、第13周末结料并称重,称量各重复组重量前禁食12 h。在第13周末抽样屠宰,获取胴体性能数据。结果显示,在育雏期和生长期红光组生长缓慢,在第8周末平均体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育肥期红光组发生补偿性生长,在13周末各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白光,蓝光和红光能够提高肉鸡的成活率;红光组的胸肌重和胸肌率显著低于绿光组(P<0.05),各组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白光组脂肪沉积量低;红光能够提高公鸡睾丸重量和睾丸脏器指数。在黄羽肉鸡的生产中,育雏期使用蓝光,生长育肥期采用红光的光照制度,可提高肉鸡成活率,促进性腺发育。

预防兽医
H7亚型和N9亚型禽流感病毒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罗思思,谢芝勋,谢丽基,邓显文,谢志勤,黄娇玲,曾婷婷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76-11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4
摘要 ( 172 )   HTML( )    PDF (1597KB) ( 6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一种H7亚型和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7亚型和N9亚型AIV HAN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筛选出H7亚型和N9亚型AIV的特异性LAMP引物各一套,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能检测H7亚型和N9亚型AIV RT-LAMP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法用实时浊度仪63 ℃反应1 h,能特异性地检测H7亚型和N9亚型AIV,而对其他15个H亚型和8个N亚型的AIV和禽类呼吸道病原体均无扩增,最低能检出10 拷贝•μL-1目的基因。所建立的H7亚型和N9亚型RT-LAMP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果可视化,操作简便、快速,为H7、N9和H7N9亚型AIV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MDV感染B19、B21单倍型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BLec1、BNK及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比较
宁官保,田文霞,张园华,张鼎,张晓娜,韩凌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84-11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5
摘要 ( 288 )   HTML( )    PDF (1901KB) ( 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揭示BLec1、BNK及细胞因子在B21和B19两种单倍型鸡对马立克病(MD)抗性差异中的可能机制。分别对B21和B19单倍型1日龄鸡腹腔接种马立克病毒(MDV)超强毒株,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Lec1、BNKIFN-γIL-4、IL-10和IL-18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第4、7 天,两种鸡BNKBLec1和4种细胞因子水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第10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FN-γIL-4和IL-18基因转录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有所下降。在第13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L-18和IL-10基因转录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则有所下降。以上结果总体表明,MD耐受型鸡在感染沉默期BNKBLec1和细胞因子转录量高于敏感型,不同遗传基因型鸡对MD的抗性差异与耐受基因及细胞因子的转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超强马立克病病毒株的致病性研究
龚振华,张康,王丽萍,郭光礼,李金平,于建敏,李蕾,侯广宇,王建琳,单虎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191-12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6
摘要 ( 203 )   HTML( )    PDF (6110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对一株超强马立克病病毒(MDV)SD2012-1株的致病性进行研究。将60只SPF鸡平均分成未免组、HVT免疫组和CVI988疫苗免疫组3组。于1日龄时对其进行马立克病(MD)疫苗免疫,于10日龄时进行SD2012-1攻毒;每天观察攻毒鸡临床症状,对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用PCR反应对感染鸡进行MDV跟踪监测。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第2周,试验鸡有轻微组织病变;攻毒后第6周,试验鸡有眼观病变,镜检有散在的肿瘤细胞团块;攻毒后第9周,试验鸡有明显的眼观肿瘤病变,镜检有大量肿瘤细胞聚集;SD2012-1可以突破CVI988疫苗免疫,引起高达30%的鸡发病。PCR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攻毒后第5天,未免组和HVT免疫组可检出MDV;攻毒后第10天,未免组和HVT免疫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CVI988免疫组阳性检出率为30%;攻毒后第20天,3组试验鸡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用PCR检测病死鸡的肝、肾、肌胃、肠系膜、十二指肠、心和法氏囊样品的结果均为MDV阳性;攻毒300 d后,健康存活鸡的羽髓PCR检测结果均为MDV阳性。结果表明,HVT疫苗对于SD2012-1株几乎无保护作用,超强马立克病病毒SD2012-1株能够长期在免疫鸡体内存在,突破免疫保护,引起发病,这对国内防控鸡马立克病提出了严峻挑战。

细胞自噬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的影响
宫晓炜,郑福英,陈启伟,刘永生,李兆才,周继章,才学鹏,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01-12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7
摘要 ( 216 )   HTML( )    PDF (3033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诱导的细胞自噬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用Oregon C24V株感染MDBK细胞,以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三种方法鉴定细胞自噬的产生;通过自噬抑制药物Wortmannin和自噬基因Beclin-1的RNAi干扰阻断自噬,探究自噬对BV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可以引起LC3Ⅰ向LC3Ⅱ的转化及p62的降解;转染GFP-LC3质粒的细胞,在病毒感染后出现增多的聚集颗粒;透射电镜能观察到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双层膜结构;此外,抑制细胞自噬或干扰Beclin-1的表达,细胞上清中病毒的滴度及病毒蛋白质的表达量都有所降低。BVDV感染早期可以诱导自噬的产生,且自噬对病毒的复制有利。

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分子FnBPA不同功能区生物学活性的比较分析
邵俊高,张宝江,李善春,王彩蝶,王国勤,苏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08-12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8
摘要 ( 178 )   HTML( )    PDF (1942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和比较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分子A区(FnBPA-A)和BCD区(FnBPA-BCD)两个功能区重组蛋白质免疫后的生物学功能,并评价其作为抗原开展研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价值。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分别表达重组蛋白质FnBPA-A与FnBPA-BCD,比较二者的黏附特性,并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单独及联合免疫方式免疫新西兰白兔和小鼠,分析比较各组蛋白质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抑制菌体及对纤维蛋白原(Fg)、纤维连接素(Fn)的结合能力,免疫小鼠抗体水平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黏附活性,联合免疫组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及与Fg、Fn的结合能力均较单独免疫组高。重组蛋白质FnBPA的A区及两种蛋白质联合免疫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抗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Fg,Fn黏附的抑制能力要优于BCD区。免疫小鼠攻毒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对小鼠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其中FnBPA的A区蛋白质免疫保护率高于其他试验组。该研究的结果可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的乳腺炎新型疫苗的优化设计与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包囊和原头蚴成虫抑制差减杂交文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赵莉,石保新,李军,张壮志,马正海,张旭,薛晶,金映红,张文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15-12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19
摘要 ( 210 )   HTML( )    PDF (1959KB)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具有双向发育的特点,本文旨在利用SSH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原头蚴包囊(CW)和成虫(AW)特异性的基因。将PSC-CW和PSC-AW双相发育差减cDNA文库的差减PCR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并测序,利用CAP3 sequence assembly在线软件、Blast2GO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原头蚴成囊和成虫特异性的基因,并探讨这些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对PSC-CW和PSC-AW文库进行扩增,分别得到280和200个阳性克隆,菌落PCR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均插入200~1 000 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从PSC-CW和PSC-AW SSH文库中分别得到16和10个特异性基因。其中PSC-CW SSH文库中得到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其余12个基因仅出现1次,其中5个为未知基因,已知基因分别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热休克蛋白70和铁蛋白等功能蛋白质。PSC-AW SSH文库中得到10个基因,其中2个出现频率较高基因,8个基因仅出现1次,4个为未知基因,6个已知基因分别编码基质蛋白1、延伸因子1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功能蛋白质。本研究筛选获得原头蚴成囊和成虫发育时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表明,PSC-CW SSH文库中多是与营养和能量转运功能的相关基因,而PSC-AW SSH文库中多为发育与分化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原头蚴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发育方向有关,同时也为棘球蚴病免疫诊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提供候选基因。

基础兽医
SLA-Ⅰα链和β链的原核表达与抗血清制备
刘莹,杜吉革,盖新娜,周磊,郭鑫,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24-12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0
摘要 ( 223 )   HTML( )    PDF (3341KB)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又称猪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SLA-Ⅰ),参与内源性抗原在体内的递呈过程,其结构包括重链(α链)和轻链(β链)两部分。本研究首先采用RT-PCR从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扩增出SLA-Ⅰ α链胞外区基因和β链基因;继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包涵体形式表达的SLA-Ⅰ α链胞外区和β链重组蛋白质;将目的重组蛋白质洗涤、复性、纯化后,经Western blot及质谱技术进行验证。以纯化的重组蛋白质免疫兔制备抗血清,经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56 000。以制备的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原代及传代PAM表达的SLA-Ⅰ α链及β链蛋白。研究结果不仅为SLA-Ⅰ类分子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分析试剂,也为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rfaE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LOS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mRNA转录中的作用
曾泽,岳华,冯晓辉,何欢,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32-12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1
摘要 ( 730 )   HTML( )    PDF (1944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rfaE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HPS)脂寡糖(LOS)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炎性因子(IL-1α、IL-1β、IL-6、IL-8和TNF-α)mRNA转录中的作用,提取HPS SC096株及其rfaE基因缺失株(ΔrfaE)和互补株(cΔrfaE)的LOS,分别用5和10 μg HPS-LOS、ΔrfaE-LOS、cΔrfaE-LOS和E.coli-LPS刺激PAMs,分别在2、4、6、12和24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RT-PCR检测IL-1α、IL-1β、IL-6、IL-8和TNF-α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用5 μg HPS-LOS刺激细胞时,2、4、6、12和24 h后IL-1α mRNA的转录水平均升高,显著高于ΔrfaE-LOS刺激细胞后的IL-1α mRNA转录水平(P<0.05),12和24 h后IL-1β、IL-6和IL-8 mRNA的转录水平均升高,显著高于ΔrfaE-LOS刺激细胞后的mRNA转录水平(P<0.05),24 h后TNF-α mRNA的转录水平升高,显著高于ΔrfaE-LOS刺激细胞后的mRNA转录水平(P<0.05);10 μg HPS-LOS刺激细胞后IL-1α、IL-1β、IL-6、IL-8和TNF-α mRNA的转录水平均升高,显著高于ΔrfaE-LOS刺激细胞后的mRNA转录水平(P<0.05)。同时cΔrfaE-LOS刺激PAMs后IL-1α、IL-1β、IL-6、IL-8和TNF-α mRNA的转录水平能够恢复到HPS-LPS水平。首次证实rfaE基因在HPS LOS刺激PAMs炎性因子mRNA转录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兽医
基于2D-DIGE/MALDI-TOF-MS技术筛选奶牛低血钙症生物标志物
舒适,夏成,张洪友,许楚楚,李昌盛,肖鑫焕,王刚,白云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38-12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2
摘要 ( 204 )   HTML( )    PDF (2819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热(MF)是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通常被分为临床型及亚临床型低血钙症(SH)。奶牛乳热的诊断通常是应用奶牛血浆中的钙浓度进行判定的,但是在奶牛乳热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病的具体机制仍是研究的盲点。在本试验中通过筛选奶牛乳热、亚临床低血钙症及健康奶牛间生物标志物进而解释可能的发生机制。选取27头奶牛作为实验动物,并根据其血浆钙浓度及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乳热组(MF组)、亚临床低血钙组(SH组)和正常组(C组)。在组内每3个样品混合成为1个混合样本应用于2D-DIGE试验。结果得到110个差异蛋白质点,选取其中80个点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得到66个阳性结果并整合成为16种蛋白质。根据试验结果,选取A2M、HP和PON1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试验。本试验首次证实A2M、HP和PON1是奶牛乳热症3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了其在乳热症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麦冬多糖脂质体增强雏鸡免疫功能的分析
范云鹏,马琳,张为民,宋晓平,郭超,侯伟峰,童德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46-12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3
摘要 ( 192 )   HTML( )    PDF (2047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麦冬多糖脂质体(OPL)的增强免疫活性,进行以下试验。体外试验,采用MTT法测定OPL对雏鸡脾中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以麦冬多糖(OP)作为对照;体内试验,400只11日龄雏鸡随机均分为8组,先用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造模,14日龄时用新城疫疫苗进行免疫,在免疫的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OPL,然后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点OPL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外,OPL在7.813~125 μg•mL-1时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PHA、LPS作用均能显著促进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且效果显著优于OP(P<0.05);在体内,OPL高、中剂量能够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抗体效价,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含量,且效果显著优于OP(P<0.05)。结果表明,OPL能够显著提高OP的增强免疫活性,有望开发成新型的麦冬多糖制剂。

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新,姜胜,侯金龙,范宏刚,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53-12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4
摘要 ( 200 )   HTML( )    PDF (1270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和麻醉剂组(M组),M组又分为4个亚组:M1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即刻)、M2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1 h)、M3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M4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1 h),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p38 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p-p38蛋白的表达量。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p38 mRNA转录量显著降低(P<0.05),在苏醒过程中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脑皮层和丘脑内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M1、M2组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小脑、海马、脑干内p38 mRNA转录量显著升高(P<0.05),在苏醒过程中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脑、海马、脑干内p-p38蛋白的表达量,在M1组、M2组、M3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M4组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XFM诱导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内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下调,p38 mRNA及磷酸化蛋白的改变可能是XFM作用的机制之一。

研究简报
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筛选
张雯,许厚强,陈伟,陈祥,桓聪聪,夏丹,周迪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59-12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5
摘要 ( 231 )   HTML( )    PDF (2205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牛MyoDI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扩增贵州关岭牛MyoDI基因的启动子区,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UCM-T-MyoDI -pro,并对阳性质粒进行测序鉴定。再利用筛选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筛选出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含有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SATB1、Xbp、MEF2、Pax-3、Pbx1、PPAR、TFⅡD、COUP-TF、Gfi-1、HNF-1、HOX4C、NRF2(ARE)、MEF1、RXR、SMUC、Snail、MyoD、VDR。结合在线软件分析和文献,最终筛选出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含有MyoD、TFIID、Pax3、MEF1、VDR和MEF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转录因子对启动子活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关岭牛MyoDI基因启动子上含有MyoD、TFIID、Pax3、MEF1、VDR和MEF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貂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分子特征
芮萍,刘曜综,马增军,王秋悦,杨彩然,刘谢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7):  1268-12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7.026
摘要 ( 251 )   HTML( )    PDF (1567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以来,我国多个毛皮动物养殖场不同日龄的貂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急性死亡等,采集昌黎县病死貂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动物接种试验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Mink 1。病料接种MDCK细胞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为150 nm,病毒悬液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利用PCR 方法从病死动物脑组织中扩增PRV gE基因,gE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貂的病料中扩增的gE 基因与2012 年猪伪狂犬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99.4%,进化树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经典毒株相比,在142—144位和1 487—1 490位两处同时存在GAC和ACG连续碱基的插入。以上试验结果证实该病例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