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0-0.  doi:
摘要 ( 76 )   HTML( )    PDF (330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6年审稿专家名单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0-0.  doi:
摘要 ( 75 )   HTML( )    PDF (268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0-0.  doi:
摘要 ( 33 )   HTML( )    PDF (264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0-0.  doi:
摘要 ( 28 )   HTML( )    PDF (162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0-0.  doi:
摘要 ( 60 )   HTML( )    PDF (319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非编码RN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吴昊,张运海,凌英会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1
摘要 ( 273 )   HTML( )    PDF (930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生受到了很多转录调控因子的调控。随着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cRNA)对动物胚胎发育、X染色体失活、性别调控、脑部发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miRNA主要通过与其靶向mRNA的3′UTR结合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 lncRNA通过转录干扰或是修饰染色质来调控相关基因从而介导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和昆虫W染色体的剂量补偿;piRNA通过沉默转座子来维持生殖细胞DNA完整性,并参与生殖细胞形成及家蚕性别调控;circRNA可以作为miRNA的海绵调控动物脑部的发育。本文拟从miRNA、lncRNA、piRNA、circRNA等ncRNA角度阐述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ncRNA参与调控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兽药多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高金芳,岳婷婷,赵祎,陈冬梅,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8-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2
摘要 ( 265 )   HTML( )    PDF (1304KB) ( 1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它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兽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会蓄积或者滞留在动物肌肉或者肝等可食性组织,危害人体健康,故对兽药残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动物源性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多类兽药残留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同时分析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类兽药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遗传繁育
鸡性成熟启动前后下丘脑microRNA表达谱分析
韩威,盛中伟,朱云芬,李国辉,王洪志,张会永,殷建玫,苏一军,王克华,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23-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3
摘要 ( 229 )   HTML( )    PDF (1079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miRNA在鸡性成熟启动调控中的作用。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鸡性成熟启动前(Before puberty onset,BPO)和性成熟启动后(After puberty onset, APO)下丘脑中miRNA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鸡下丘脑中鉴定出374个已知miRNAs、46个新miRNAs,144个已知miRNAs(reads>10)的表达水平在性成熟启动前后发生了显著改变(P<0.05)。5个差异表达miRNAs被qRT-PCR方法进一步验证。15个差异最显著miRNA(|log2(fold-change)|>2.0,P<0.01)预测到2 013个靶基因,GO富集和KEGG调节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miRNAs在性成熟启动转录调节和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iRNA是参与鸡性成熟启动新的调节因子。鉴于miRNA功能的保守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深入开展动物(包括人类)性成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山羊FGF21基因克隆及其在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李倩,林亚秋,朱江江,林森,张小玉,王永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31-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4
摘要 ( 239 )   HTML( )    PDF (1521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山羊 FGF21 基因序列,阐明其组织表达特性,同时检测FGF21基因与FGF受体(FGFR)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I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山羊原代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 RT-PCR 技术克隆山羊 FGF21 基因,利用荧光定量 PCR(qPCR)技术检测 FGF21基因在成年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 FGF21 与 FGF 受体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山羊 FGF21 基因(GenBank登录号: KT288195)全长序列 66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630 bp,编码 209 个氨基酸。FGF21 mRNA在山羊心、肝、脾、肺、肾、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均检测到表达,且在肝和脂肪中存在较高水平表达。FGF21 基因与FGFR1、FGFR2表达模式相同,均是在诱导分化第2天的肌内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天数(P<0.01)。FGF21基因在山羊脂肪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且在诱导分化的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第2天表达水平最高,推测其可能通过受体FGFR1或FGFR2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发挥调控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FGF21基因在山羊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绵羊多羔主效基因FecB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秋月,胡文萍,贺小云,潘章源,郭晓飞,冯涛,曹贵玲,黄冬维,贺建宁,狄冉,曹晓涵,王翔宇,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39-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5
摘要 ( 268 )   HTML( )    PDF (1194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前期分型基础,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分型的效率和准确性,本试验建立了Taqman探针和SNaPshot两种高通量FecB突变分型方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的PCR-RFLP和PCR-SSCP分型方法相比,这两种高通量分型方法在节省检测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并在检测效率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利用FecB进行分子育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自2003年至今,本实验室应用这两种方法对10个中国本地绵羊品种、3个培育品种以及一些杂交群体的23 264只绵羊的FecB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湖羊和小尾寒羊携带FecB基因的频率最高,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B等位基因频率为 0.432~0.833。跟踪以小尾寒羊作为母本和杜泊羊级进杂交后代群体发现,随着杂交的进行FecB基因在培育的鲁西黑头肉羊中的B等位基因频率提升到了0.432,但在横交固定阶段有所下降。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在肉用绵羊品种多羔改良和多羔肉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通过引入FecB基因提高繁殖性能提供参考数据。

牦牛FKBP6基因启动子区克隆、鉴定与分析
姚一龙,李伯江,李齐发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52-59.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6
摘要 ( 153 )   HTML( )    PDF (2502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牦牛FKBP6基因5′调控区和启动子区特征,为探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FKBP6基因差异表达机制提供依据。利用克隆测序获得牦牛FKBP6基因5′调控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牦牛FKBP6 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与精子发生有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克隆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了1 354 bp的牦牛FKBP6基因5′调控区序列,与普通牛的一致性为99.71%;牦牛FKBP6基因5′调控区序列含有潜在的启动子区、典型的CAAT-Box和CpG岛,但未见TATA-Box;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牦牛FKBP6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位于5′调控区的-263 ~-167 nt区域,含有CAAT-Box、E-Box、CTCF和CREB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牦牛FKBP6基因核心启动子的鉴定和精子发生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牦牛睾丸组织中FKBP6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基于显性模型的基因组选择中贝叶斯方法研究
王延晖,朱波,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60-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7
摘要 ( 305 )   HTML( )    PDF (1093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显性效应对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基于贝叶斯A模型,根据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关性,提出两种子模型:1)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互独立的BayesAD1模型;2)显性系数(Dominant coefficients)与加性效应的绝对值相互独立,并且显性系数服从正态分布的BayesAD2模型。通过模拟数据比较加性效应模型BayesAD0和两种显性效应模型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的准确性,并且研究不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数、全同胞家系内个体数和加性方差与显性方差的比重对GEBV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模型可以减缓随着世代变化GEBV的准确性降低的趋势。另外,显性方差的比重越大,对GEBV的准确性影响越大。当加性方差与显性方差之比达到0.25时,BayesAD2有较大优势,分别比BayesAD1和BayesAD0准确性高20.3%和28.4%。全同胞数越多,GEBV的准确性越高,QTL数目增多,GEBV估计的准确性随之下降。结果显示,对显性效应占较大比重即低遗传力的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时,考虑显性效应可以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生物技术与繁殖
猪DFAT细胞成脂再分化过程中KLF2和PPARγ的表达
高霞,李方正,郇延军,刘志敏,李秀,姜忠玲,牛德勋,宋学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68-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8
摘要 ( 222 )   HTML( )    PDF (3300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猪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再分化过程中Krüppel样因子2(KLF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模式,为揭示猪DFAT细胞再分化机制奠定基础。采集猪成熟脂肪细胞,经“天花板”培养法获得DFA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Real-time PCR检测KLF2和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猪成熟脂肪细胞接种第3天,可见明显的去分化迹象,即细胞形成犄角状突起,大脂滴分解成小脂滴并向细胞外排出脂滴,接种至第9天脂滴基本排出完毕,接种至第12天原代细胞长满底壁;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10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到99.0%、97.8%和99.5%,而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和CD34的表达仅为3.55%和4.55%;将F3代细胞成脂诱导3 d,胞质中出现脂滴,并随诱导时间增加,脂滴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诱导至12 d诱导率达80%以上;成脂诱导2、5、10和15 d时,KLF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02、0.35±0.07、0.31±0.09和0.11±0.07,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0.01、2.03±0.04、3.22±0.04和3.49±0.06。本研究成功获得高纯度的DFAT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和成脂再分化能力;KLF2 mRNA的表达在成脂分化过程中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PPARγ mRNA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表明KLF2在DFAT细胞的成脂再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而PPARγ可能会发挥促进作用。

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董书圣,田亮,颜培实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75-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09
摘要 ( 250 )   HTML( )    PDF (17364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采用胰酶DNase I酶联合消化法消化母猪自然分娩后胎盘绒毛组织,以35%、45% 2个Percoll密度梯度法进行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分离纯化,并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等鉴定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呈上皮样平铺成片生长,形态为多角形或类圆形,培养48 h后部分细胞开始融合成多核合胞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7染色阳性占91%以上,表明分离获得的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所获细胞具有典型滋养层细胞结构特征。综上表明,采用胰酶DNase I酶联合消化法和35%、45% 2个Percoll密度梯度法进行分离纯化,可简便有效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猪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

水貂被毛黑色素含量及皮肤成熟黑色素细胞组织学分析
宋兴超,徐超,刘琳玲,刘宗岳,杨童奥,丛波,岳志刚,杨福合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83-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0
摘要 ( 221 )   HTML( )    PDF (9160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水貂被毛黑色素含量差异及观察皮肤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分布特征,为水貂毛色形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乌贼黑为标准品,利用酶标仪测定并比较金州黑水貂、银蓝水貂和吉林白水貂被毛总黑色素(Total melanin,TM)、真黑色素(Eumelanin,EM)及褐黑色素(Pheomelanin,PM)含量;通过甲苯胺蓝、多巴及多巴联合甲苯胺蓝分别对不同毛色水貂皮肤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金州黑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17和1.20倍(P<0.01),EM含量显著高于换毛期(P<0.05);银蓝水貂换毛期与毛皮成熟期被毛3种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吉林白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27和1.22倍(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金州黑和银蓝水貂皮肤中均存在成熟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金州黑水貂的表皮和毛囊顶端,毛囊外根鞘和毛纤维髓质层有少量多巴阳性着色带;银蓝水貂皮肤的表皮和毛囊顶端多巴阳性着色带较少,毛囊外根鞘阳性着色较浅;吉林白水貂皮肤组织未见明显多巴阳性着色区域。综上表明,PM含量可能与水貂灰色和白色被毛表型相关,毛囊顶端的成熟黑色素细胞可能是水貂被毛色素沉积的主要细胞。

营养与饲料
门静脉血氨对猪肝尿素循环和糖异生的影响
包正喜,李鲁鲁,王同心,刘霜,张萍,黄飞若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91-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1
摘要 ( 241 )   HTML( )    PDF (3118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门静脉血氨对猪肝尿素循环和糖异生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20 kg的杜长大仔猪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头,安装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分别灌注65和35 mmol•L-1的氯化铵(NH4Cl),采集肝静脉血液,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血清代谢产物,同时测定肝组织尿素循环和糖异生相关酶基因表达及活性。结果表明,门静脉灌注高浓度的NH4Cl显著提高了血液中尿素、葡萄糖和葡萄糖6磷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液中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P<0.05);高浓度的NH4Cl还显著上调了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鸟氨酸转氨甲酰磷酸酶(OTC)、精氨酸酶1(Arg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C)的基因表达(P<0.05),同时相应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0.77%、44.47%、41.24%、46.99%、54.57%(P<0.05)。结果提示,随着肝氨负荷的增加,尿素循环加强,诱导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代谢为尿素提供额外的氮源,生成的碳骨架用于肝糖异生。

胰高血糖素样肽-2和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断奶仔猪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贾刚,邓秋红,蒋荣川,赵华,陈小玲,刘光芒,王康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99-1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2
摘要 ( 195 )   HTML( )    PDF (887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 2,GLP-2)和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剂联合使用对体外原代培养的28日龄断奶仔猪肠上皮细胞增殖、代谢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提高GLP-2作用效果的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浓度DPP-Ⅳ抑制剂(KR62436)对断奶仔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然后采用2×3因子设计,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GLP-2(1×10-10、1×10-9、1×10-8 mol•L-1)和KR62436(0和1×10-11 mol•L-1)对细胞增殖、代谢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液中单独添加1×10-11 mol•L-1 KR62436,细胞数量、MTT OD值、细胞沉积蛋白量、细胞总蛋白量、胞外LDH、CK和Na+,K+-ATP酶活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KR62436浓度升高到1×10-10 mol•L-1,细胞MTT O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胞外LDH和CK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液中同时添加GLP-2和低剂量的KR62436,随着培养液中GLP-2浓度的增加,细胞数量、MTT OD值、细胞蛋白沉积量、细胞总蛋白含量和Na+,K+-ATP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胞外LDH、CK活力显著降低(P<0.05)。KR62436显著提高了GLP-2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低剂量KR62436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显著,高剂量的KR62436对细胞的代谢和完整性有负面效应;但低剂量的KR62436能够促进GLP-2对细胞增殖、代谢和细胞完整性的作用效果。

网上平养模式下肉鸡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张晓迪,朱丽媛,卢庆萍,孟丽辉,唐湘方,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08-1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3
摘要 ( 171 )   HTML( )    PDF (1401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利用呼吸舱测定白羽肉鸡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并研究其排放趋势。选取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平均分配在3个呼吸舱中,网上平养至42日龄。试验期间实时监测通风量及进气口、排气口处的CO2、N2O和CH4浓度,计算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白羽肉鸡平均CO2、N2O和CH4排放量分别为(31.40±11.45) g•d-1•bird-1、(9.13±0.43) mg•d-1•bird-1和(0.40±0.15) mg•d-1•bird-1;42 d生长期内CO2、N2O和CH4总排放量分别为(1 318.94±480.91) g•bird-1、(374.01±17.68) mg•bird-1和(16.67±6.17) mg•bird-1。肉鸡CO2和N2O每日排放量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多,且分别在24和27日龄之后维持在平稳状态;CH4排放较少,在评估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不予考虑。

预防兽医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黄莉,谢芝勋,蓝元喜,谢丽基,邓显文,范晴,罗思思,谢志勤,黄娇玲,张艳芳,王盛,曾婷婷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16-1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4
摘要 ( 271 )   HTML( )    PDF (1525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RV感染SPF鸡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包括Toll样受体(TLRs)、MDA5、IPS-1、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等基因在感染后0、12 h以及1、2、3、5和7 d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 ARV感染SPF鸡后7 d以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3和TLR2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TLR7和MDA5的mRNA转录水平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显著升高,分别在7 dpi和1 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PS-1的mRNA转录被抑制;IRF-3则呈显著转录上调趋势;IFN-α、IFN-β和IFN-γ均表达上调,分别在2~3 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FITM3、Mx1、OASL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升高,均在3 dpi达到峰值(P < 0.01)。试验结果表明ARV在感染早期能够显著性引起TLR7、MDA5、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的转录上调,抑制TLR3、TLR21和IPS-1的转录,为进一步阐释ARV的分子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黄羽祖代公鸡精液作为禽白血病净化检测材料的应用研究
饶明章,袁丽霞,赵子君,张杰,李锦群,廖明,曹伟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24-1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5
摘要 ( 240 )   HTML( )    PDF (1478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黄羽祖代公鸡精液在禽白血病(AL)净化中的作用,选取广东某黄羽祖代种鸡场a、b、c三个品系的公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无菌操作逐一采集a、b、c三个品系公鸡的泄殖腔拭子及其相对应的血液与精液样品。采用ALV p27抗原ELISA的检测方法对泄殖腔拭子进行直接检测,用DF-1细胞分别对血浆和精液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公鸡的泄殖腔拭子ALV p27抗原ELISA检测、血浆病毒分离为阴性的样品,从其对应的公鸡精液样品中能分离到外源性ALV,并且发现黄羽祖代公鸡精液阳性样品及其相对应的泄殖腔拭子阳性样品与血浆阳性样品相互之间不能完全覆盖;分别仅单独检测种公鸡的泄殖腔棉拭子、精液或血液中的ALV时存在漏检。因此,精液作为黄羽祖代公鸡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材料是可行的,在针对黄羽祖代公鸡进行AL净化时,不应忽略精液样品的检测,为了提高检出率,加快净化进程,应考虑不同样品组合的复合检测。

靶向鸭肠炎病毒NP基因RNAi对DEV增殖的影响
郑敏,罗乐,熊朝丽,吴良涛,华敏,万润,程振涛,周碧君,杨琦,文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32-1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6
摘要 ( 240 )   HTML( )    PDF (5518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核衣壳蛋白(NP)对鸭肠炎病毒(DEV)增殖的影响,笔者根据GenBank上DEV-NP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pSilencer-DEV-NP,采用三种不同方式处理转染鸭胚成纤维(DEF)细胞后,应用荧光显微镜法和FQ-PCR法分析pSilencer-DEV-NP对DEV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荧光显微镜法观察,pSilencer-DEV-NP-l~4在DEF细胞中均呈现绿色荧光;FQ-PCR法扩增并计算,pSilencer-DEV-NP-l~4对DEV增殖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1.10%、72.69%、77.35%和67.69%;采用三种方法处理,pSilencer-DEV-NP-1对DEF细胞中DEV的增殖均有沉默作用,但沉默效率不尽一致,其中先后转染后感染时pSilencer-DEV-NP-1的沉默效果最好,在处理60 h时沉默效率高达69.20%;同时转染和感染时pSilencer-DEV-NP-1的沉默效果次之,在处理48 h时沉默效率最好仅达63.79%;先感染后转染时pSilencer-DEV-NP-1的沉默效果较差,在处理60 h时沉默效率最高仅为52.58%。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核衣壳蛋白对鸭肠炎病毒增殖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阐明核衣壳蛋白在鸭肠炎病毒复制与增殖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猪瘟病毒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入侵ST细胞
梁武龙,方佳,林鸷,郑敏萍,鲍长磊,王涛,张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40-1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7
摘要 ( 300 )   HTML( )    PDF (12282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毒入侵易感细胞是病毒建立感染的必要过程,猪瘟病毒如何入侵易感细胞尚未明确。笔者对猪瘟病毒入侵细胞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利用抑制剂氯丙嗪和Dynasore及shRNA技术,对网格蛋白及动力蛋白功能进行抑制,干扰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发现猪瘟病毒的细胞入侵效率明显下降;通过利用内体酸化抑制剂NH4Cl及shRNA技术下调内体标志蛋白Rab5和Rab7的表达量,发现内体酸化过程受到抑制后猪瘟病毒的感染效率受到了明显抑制。本研究初步证明猪瘟病毒能够利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完成对易感细胞的入侵,感染的过程依赖于初级内体和次级内体,为了解猪瘟病毒的感染过程积累了新的数据。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N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咪,李文良,郝飞,毛立,杨蕾蕾,张纹纹,江杰元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50-1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8
摘要 ( 197 )   HTML( )    PDF (1514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可引起山羊呼吸道疾病,与支原体、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广泛的发病与死亡,笔者拟通过建立基于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该病的监测。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N,克隆到质粒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N蛋白并鉴定。通过条件优化建立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检测临床样品与HI试验进行比较。本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的蛋白质(47 ku)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证明其正确表达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特异性。利用纯化的蛋白质作为包被抗原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确定其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μg•mL-1、血清稀释度为1∶200、血清作用时间60 min、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6 000、二抗反应时间30 min、底物显色时间10 min。通过对138份临床血清样品检测发现其与HI试验结果符合率达88.41%。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准确,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基础兽医
梅花鹿体内脑肠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分析
刘骄,张曼,金鑫,范燕茹,田巧珍,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57-1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19
摘要 ( 176 )   HTML( )    PDF (78020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脑肠肽Ghrelin(又名胃饥饿素)在梅花鹿体内的表达及定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梅花鹿食管、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肝、胰、甲状腺、垂体前叶、肺、肾、脾及卵巢等器官中Ghre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Ghrelin蛋白的定位分布情况。RT-qPCR结果显示:Ghrelin mRNA在上述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皱胃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Ghrelin蛋白在这些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消化管内的分布最为广泛。梅花鹿体内Ghrelin mRNA和Ghrelin蛋白的特定表达模式,揭示这一新型分子在梅花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存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尤其在胃肠道功能方面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而存在。

临床兽医
连梅提取液对湿热泻痢仔猪的血清抗氧化指标、胃肠调节酶及十二指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朱买勋,翟少钦,郑华,张邑帆,陈春林,曹国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66-1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20
摘要 ( 247 )   HTML( )    PDF (4139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连梅提取液对湿热泻痢仔猪的抗氧化功能、胃肠调节酶及十二指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了人工模拟高湿高热的环境,给仔猪灌服大肠杆菌辅助致使泻痢,选择泻痢仔猪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连梅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以正常环境下正常饲喂的仔猪作为对照,通过检测仔猪血清抗氧化酶、胃肠调节酶、肝ATP酶以及十二指肠凋亡基因Caspase-3、-8、-9 mRNA转录变化以分析连梅提取液治疗泻痢仔猪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湿热泻痢仔猪经连梅提取液进行治疗后,血清T-SOD、GSH-Px活力升高,LDH、MDA含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乙酰胆碱酯酶、淀粉酶、肝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T3、T4和GH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GC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各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凋亡基因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Caspase-8 mRNA表达量只有中剂量组较模型组极显著降低至2.62倍(P<0.01);Caspase-3 mRNA表达中,高、中剂量组分别降至正常组的5.82、3.29倍,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Caspase-9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由此可知,连梅提取液可以通过增强湿热泻痢仔猪抗氧化损伤能力,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降低凋亡基因的表达而达到治疗仔猪湿热泻痢。

复方中药对肉鸡腹水综合征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源性增殖因子的影响
张娟,王俊武,韩烨晨,员世宇,吴海萍,赵冬冬,温爽,王卓,程佳,苏晓菲,朱昱波,孙耀贵,王文魁,李宏全,段智变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74-18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21
摘要 ( 204 )   HTML( )    PDF (1731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肺组织EGFL7、VEGF和VEGFR2等血管内皮细胞源性增殖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和复方中药对其影响。275羽8日龄罗斯肉鸡随机分为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9~11 ℃,饲料中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中添加0.12% NaCl),复方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饲养同模型组,每天于饮水中分别给予2、1、0.5 mL•kg-1复方中药),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15、25、35、45日龄肉鸡肺组织EGFL7、VEGF、VEGFR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肉鸡腹水心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EGFL7、VEGF、VEGFR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中药高、中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的精神状态、腹水、心包积液等症状,能显著下调腹水心脏指数和肺组织EGFL7、VEGF、VEGFR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P<0.01或P<0.05)。腹水综合征肉鸡肺组织EGFL7、VEGF、VEGFR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升高,参与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病理的发生发展;复方中药能下调其表达,保护肺组织血管内皮功能,有效防治肉鸡腹水综合征。

研究简报
奶牛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研究
沈留红,江涛,巫晓峰,姜思汛,肖劲邦,曹随忠,余树民,邓俊良,左之才,彭广能,马晓平,钟志军,任志华,王娅,胡延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1):  185-1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1.022
摘要 ( 280 )   HTML( )    PDF (1481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6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40 kg)、B(40~45 kg)、C(≥ 45 kg)3组,分娩后立即手术采集胎盘组织,用 RT-PCR 和 ELISA 检测胎盘组织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犊牛初生重增加,奶牛胎盘组织脂联素、内脂素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瘦素先降低再升高;C组瘦素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B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C组脂联素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瘦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牛胎盘内脂素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表明,奶牛胎盘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表达,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相互协调对犊牛宫内生长发育发挥作用,其中脂联素和瘦素对犊牛初生重影响较大而内脂素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对犊牛初生重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