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23
精品科技期刊证书(2014-2017)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0-0.  doi:
摘要 ( 44 )   HTML( )    PDF (330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0-0.  doi:
摘要 ( 15 )   HTML( )    PDF (164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0-0.  doi:
摘要 ( 31 )   HTML( )    PDF (319KB)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0-0.  doi:
摘要 ( 23 )   HTML( )    PDF (260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6年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0-0.  doi:
摘要 ( 20 )   HTML( )    PDF (641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蛋壳颜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毕慧娟,李光奇,杨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25-23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1
摘要 ( 216 )   HTML( )    PDF (2194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蛋蛋壳颜色作为一个直观的经济性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在中国,颜色均一的鸡蛋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不同品种鸡所产蛋壳颜色深浅不同,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蛋壳颜色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提高群体蛋壳颜色均一性成为育种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详细叙述了蛋壳颜色的基本性质,同时介绍了蛋壳颜色的遗传模式及控制蛋壳颜色的基因与QTL,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影响蛋壳颜色的决定因素,为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奶牛体温变化规律及繁殖应用研究进展
李小俊,王振玲,陈晓丽,寇红祥,李秀岭,王艳,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31-23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2
摘要 ( 259 )   HTML( )    PDF (888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动化、信息化是未来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突破安静发情母牛的自动化发情监测技术瓶颈,继活动量变化规律之后,体温变化成为母牛繁殖周期规律研究焦点。研究发现,奶牛体温呈现一定年龄特征和昼夜变化规律,同时,成年母牛发情、妊娠及分娩等均表现出特征性体温变化规律,并因测定部位而表现较大差异。其中,阴道与繁殖活动紧密相关,阴道温度变化规律对繁殖行为更具指导意义。另外,温度测定不同程度地受到生殖激素、环境温湿度、疾病、测定方法等因素影响,经过科学分析体温测定影响因素,构建体温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及数据库,是科学利用体温数据的前提基础,将推动奶牛繁殖与健康管理的自动化、精细化以及智能化。

遗传繁育
鸡mtDNA D-loop区单倍型簇频率与中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研究
梁勇,康乐,崔建勋,吕雪梅,杨宁,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42-23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3
摘要 ( 196 )   HTML( )    PDF (5470KB)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家鸡和原鸡D-loop区单倍型簇的区域性分布和频率揭示中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的区域和传播途径。通过对1 347条鸡D-loop序列进行完全对比排序,共发现198种单倍型,聚成12个单倍型簇。分析结果显示,海岛型红色原鸡与家鸡和大陆型红色原鸡有明显差异;苏门答腊大陆型红色原鸡作为独立分支,也体现出与东南亚大陆型红色原鸡的区别。单倍型簇频率分析显示,Clade C代表的母系可能更早在东南亚及云南等地驯化并对我国南方家鸡形成产生影响,但并非直接由云南引入我国,应该另有途径;Clade D代表的母系可能更早在山东及河南一带驯化繁衍,后引入四川,并在四川开始大规模繁育饲养,此后向周边区域传播扩散,成为中国家鸡重要母系来源。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的论断,并指出东南亚是我国南方家鸡重要的母系来源;同时,河南和山东一带也可能是我国家鸡起源的区域之一。

GNAS基因启动子突变及其与肤色性状的相关性
王欢欢,陈美玲,楼立峰,张雷,张成先,陈贤惠,章学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54-23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4
摘要 ( 209 )   HTML( )    PDF (2492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鸡GN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乌骨鸡肤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东乡绿壳蛋鸡样本,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筛查肤色相关的GNAS突变位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N3、MC1RGNASADCY3基因的表达量;本试验还对3个鸡种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在家鸡20号染色体的11 167 660碱基位置存在T/C突变,该T2270C突变点是GNAS基因启动子的关键位点。PCR产物经Dra I酶切电泳后,CC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342 bp的条带;TC杂合基因型出现171和342 bp两条带;TT隐性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171 bp的条带。3种基因型的肤色L值差异极显著(P<0.01),CC基因型的L值最小,表现为肤色最深;TT基因型的L值最大,表现为肤色浅白。EDN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TT基因型最低,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MC1RGNASADCY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但基因型间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GNAS与上游MC1R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而与下游ADCY3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相关(P<0.01)。江山乌骨鸡、伊莎蛋鸡、东乡×伊莎测交组合鸡的突变分型结果符合理论值(P>0.05)。本研究表明,鸡GNAS基因启动子T2270C突变与肤色性状强相关,突变检测可辅助用于乌骨鸡的肤色分型育种。

雌激素通过ER-α调控CYP2C8在鸡肝中的表达
李艳敏,李翠翠,郑航,田方圆,王台安,田亚东,李转见,康相涛,刘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62-23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5
摘要 ( 226 )   HTML( )    PDF (2652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CYP2C8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采集30周龄卢氏绿壳蛋鸡心、肝、脾、肺、肾、胸肌、腹脂、肌胃、腺胃、卵巢、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14种组织以及从1日龄~30周龄不同发育时期的肝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CYP2C8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用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活体和体外培养的鸡胚肝原代细胞进行处理,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CYP2C8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鸡CYP2C8基因在各组织中表现出广泛表达的特性,但在脂类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肾、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器官中表达较高,且在肝中的表达水平随着性成熟而显著升高(P<0.01);雌激素处理可显著提高鸡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鸡胚胎肝原代细胞中CYP2C8的表达水平(P<0.05),但雌激素受体ER-α拮抗剂MPP可完全抑制雌激素的作用(P<0.05)。综上表明,鸡CYP2C8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而以肝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肝中CYP2C8基因的表达是受雌激素并通过ER-α调控。

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相关分子表达的差异分析
章杰,罗宗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70-23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6
摘要 ( 229 )   HTML( )    PDF (1338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分子调控差异,并分析其对猪胴体和肉质的影响。选用体重50 kg左右的纯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以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每个重复6头猪,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对其背最长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种猪相比较,杂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白肌纤维比率、乳酸脱氢酶A基因表达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提高(P<0.01);虽然与纯种猪相比较,有些基因的表达量在杂种猪背最长肌中的提高或降低不显著(P>0.05),但总体上来说,促进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IGF1、PDK1和GLUT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MSTNFOX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PGC1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MEF2AMYOZ1、MRF4和NFAT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肌纤维增殖的miR-1和miR-133表达量显著提高了(P<0.01),抑制白肌纤维生长的miR-499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杂交改善猪的胴体性状是通过改变其分子调控水平来实现的,但对肉品质有不利影响。

绵羊FAM134BPPARγHSLFAS基因表达量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栾兆进,刘开东,贺建宁,程明,曲绪仙,柳楠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79-23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7
摘要 ( 203 )   HTML( )    PDF (1337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FAM134BPPARγFASHSL基因在绵羊肌肉发育过程中的组织表达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IMF)含量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绵羊IMF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试验选取2、4、5、6和12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羊各5只,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其IMF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PPARγFAM134BFASHSL基因在肌肉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量,并对基因表达量之间及表达量与IMF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5月龄时,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IMF含量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12月龄时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月龄背最长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2)背最长肌中FAM134B表达量呈上升-下降趋势,6月龄最高(P<0.01);股二头肌中FAM134B表达量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FAS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PPARγ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下降-上升趋势。HSL基因在两部位肌肉中表达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同月龄目的基因表达量在两部位肌肉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关联分析显示,两部位肌肉中FAM134BFAS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PPARγHSL表达量呈不同程度负相关。背最长肌中,FAM134BFAS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PPARγ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股二头肌中,FAM134B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FAM134BFAS可能会促进IMF的沉积,而PPARγHSL对IMF的沉积可能具有抑制作用;FAM134B可能通过刺激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而抑制脂肪分解基因的表达来调控IMF的含量。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IMF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Dmrt7在绵羊不同发育期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
李讨讨,郭亚敏,马友记,赵兴绪,卢曾奎,雒瑞瑞,高建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90-2397.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8
摘要 ( 149 )   HTML( )    PDF (5362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Double sex和mab-3相关转录因子7(Double 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7,Dmrt7)在不同发育期绵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定位情况,本试验选取0、2、6、12和24月龄健康绵羊15只,每组3只,采集睾丸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中Dmrt7的表达与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月龄绵羊睾丸组织中均检测到Dmrt7 mRNA和蛋白,并且表达趋势较为一致,但不同月龄睾丸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0、2和6月龄绵羊睾丸中,Dmrt7 mRNA和蛋白表达量很低,而在12和24月龄表达量较高,并且极显著高于0、2和6月龄(P<0.01);0、2和6月龄绵羊睾丸组织中免疫阳性反应定位于少量的精原细胞,而在12和24月龄睾丸组织中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次级精母细胞和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研究结果表明,Dmrt7可能对各级生精细胞的分裂过程尤其是初级精母细胞通过两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的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GHR基因与miR-139靶向关系的验证
金连丰,于广璞,孙霞,李庆章,高学军,崔英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398-24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09
摘要 ( 216 )   HTML( )    PDF (1262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牛生长激素受体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基因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双荧光素酶载体,并确定miR-139与牛GHR基因的靶向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9与牛GHR基因3′UTR的结合位点;人工合成牛GHR基因3′UTR及突变型片段并克隆至双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上,构建野生型(psiCHECK2-GHR-W 3′UTR)及突变型(psiCHECK2-GHR-M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4组,分别共转染miR-139 mimic或阴性对照和psiCHECK2-GHR-W 3′UTR重组质粒或psiCHECK2-GHR-M 3′UTR重组质粒,然后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4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别设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139 mimic及miR-139 inhibitor组,对阴性对照组、miR-139 mimic组及miR-139 inhibitor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R-139 mimic或miR-139 inhibitor,利用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进一步检测各组miR-139及GHR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通过双酶切试验证实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siCHECK2-GHR-W 3′UTR和psiCHECK2-GHR-M 3′UTR;当野生型重组质粒psiCHECK2-GHR-W 3′UTR和miR-139 mimic共转染Hela细胞后,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qPCR进一步证实miR-139能显著下调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GHR基因mRNA的表达(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牛野生型及突变型GHR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双荧光素酶试验及qPCR证实miR-139与牛GHR基因3′UTR存在靶向关系。

牛结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初步改造研究
亓利思,佟慧丽,李树峰,胡倩,严云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05-24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0
摘要 ( 175 )   HTML( )    PDF (2001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特异的调控元件对牛结蛋白(Desimn)基因启动子进行改造,以期获得活性较高且具有肌肉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本研究以300 bp的牛结蛋白基因启动子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即通过串联多拷贝的正调控元件的方式,成功构建了3个改造后的结蛋白基因启动子片段:pGL3-desmin300-desmin180、pGL3-MD-αD①-desmin300和pGL3-αD②-αD①-desmin300。结果表明,pGL3-desmin300-desmin180、pGL3-MD-αD①-desmin300和pGL3-αD②-αD①-desmin300的启动子活性分别是野生型启动子pGL3-desmin300的1.67、2.56和2.88倍,说明改造后的启动子片段具有较高的启动活性。同时,牛骨胳肌卫星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以上3组改造后的启动子片段具有较强的肌肉特异性,以上高效肌肉特异性启动子片段的应用为提高肌肉产量的转基因家畜肉的生产提供重要帮助。

新旧版本《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规程》对比分析
李想,鄢新义,曹露,田佳,秦春华,李委奇,温万,石万海,张胜利,张沅,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14-24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1
摘要 ( 185 )   HTML( )    PDF (866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分析新旧版本《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异同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宁夏地区26个牛场的2 174头处于第一泌乳期的中国荷斯坦牛23个体型性状的单次评定记录,参照新旧版本《规程》的权重系统计算体躯容量、尻部、肢蹄、泌乳系统、乳用特征5个部位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泌乳系统部位权重增加,乳用特征部位权重减少;新版《规程》综合得分范围增大,更能反映牛群中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公牛女儿间的差异。综上表明,新版《规程》更适合中国群体,有利于提高遗传进展。

动物营养
长期高谷物饲喂对山羊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影响
孙大明,毛胜勇,刘军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20-24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2
摘要 ( 284 )   HTML( )    PDF (2848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高谷物日粮对山羊瘤胃内环境,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影响。选用10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公山羊,随机分为饲喂全粗料的对照组(Hay;0%谷物;n = 5)和饲喂高谷物的处理组(HG;65%谷物;n = 5),连续饲喂7周。每周晨饲后的0、2、3、4、6、8和12 h连续采集瘤胃腹囊部瘤胃液监测瘤胃pH的变化,收集其中第0、3、6和12 h的瘤胃液待测挥发性脂肪酸,收集其中第6 h的瘤胃液待测脂多糖。采集晨饲后6 h的颈静脉血待测外周血液中脂多糖浓度。瘤胃pH变化结果显示,在第1、2、3、6和7周,晨饲后12 h之内,HG组山羊瘤胃pH小于5.8的时间大于4 h,可以初步推断在第1、2、3、6和7周,高谷物饲喂成功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在整个饲喂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高谷物饲喂显著降低了瘤胃pH、乙酸比例及乙丙比(P<0.05),显著升高瘤胃内丙酸比例,丁酸比例及游离脂多糖的浓度(P<0.05)。在整个饲喂周期内,在全粗料饲喂的所有山羊外周血液中都未检测到游离脂多糖。在试验的第1和2周,在高谷物饲喂山羊的外周血中也未检测到游离脂多糖,但从试验的第3周开始,在高谷物饲喂的部分山羊外周血液中检测到游离脂多糖,从第5周开始,在所有高谷物饲喂山羊的外周血中都检测到游离脂多糖。以上结果表明,该试验中的高谷物饲喂成功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同时在长期饲喂的过程中,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有一个发生、适应、继续发生的过程。

35~50 kg杜泊×晋中绵羊公羔体内铜、铁、锰、锌分布规律及净需要量参数研究
金亚倩,刘文忠,任有蛇,张春香,赵俊星,马雪豪,张建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30-24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3
摘要 ( 217 )   HTML( )    PDF (873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35~50 kg杜泊×晋中绵羊F1代公羔铜(Cu)、铁(Fe)、锰(Mn)、锌(Zn)在体内分布特点及其净需要量。试验选取杜泊×晋中绵羊F1代公羔30只,采用比较屠宰试验,在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随机抽取6只进行屠宰,作为初始屠宰组(BL),用于估测试验羊初始体组成;另随机选取6只羊,自由采食并在平均体重达到43 kg时屠宰,作为中期屠宰组(M);剩余18只羊分为3个饲喂水平组:自由采食组(AL)、65%限饲组(65%)和40%限饲组(40%),当自由采食组的平均体重达到50 kg时,剩余18只羊全部屠宰。屠宰后,分别测定肌肉、脂肪、骨骼、血+内脏、羊皮、羊毛中铜、铁、锰、锌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微量元素在体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并预测其净维持及净生长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公羔骨骼、肌肉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脂肪生长速度逐渐增加。铜、铁、锰主要分布于内脏(血液)中,分别占体内总含量的86.34%、49.12%、68.65%,锌主要分布于肌肉和骨骼中,分别占体内总含量的42.17%、24.19%。35~50 kg杜泊×晋中绵羊F1代公羔铜、铁、锰、锌净维持需要量以空腹体重(EBW)表示分别为0.016、0.281、0.007和0.085 mg•kg-1 EBW•d-1,以体重(BW)表示分别为0.013、0.228、0.006和0.069 mg•kg-1 BW•d-1;净生长需要量以空腹体重(EBW)表示分别为12.61~15.62、77.82~82.55、2.74~3.45和25.36~23.98 mg•kg-1 EBW,以体重(BW)表示分别为10.17~12.75、62.76~67.39、2.21~2.82 和20.45~19.57 mg•kg-1 BW。本研究中公羔微量元素维持需要量除锌略低外,其他都高于NRC(2007)推荐量;铁、锌净生长需要量与NRC(2007)推荐量接近,而铜、锰需要量较推荐量高。

不同日龄补饲开食料对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婷,李发弟,王维民,汪晓娟,李冲,李飞,郑琛,莫负涛,王芳彬,喇永富,李宝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41-24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4
摘要 ( 206 )   HTML( )    PDF (1438KB)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发育以及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补饲日龄和羔羊日龄两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41±0.27) kg)接近的78只双羔湖羊,0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72只湖羊分为7 d补饲组((3.36±0.15) kg)和42 d补饲组((3.44±0.44) kg)。7 d补饲组的羔羊从7日龄补饲开食料1,42 d补饲组的羔羊42日龄补饲开食料1,两组羔羊56日龄断奶,60 日龄时开始逐步换开食料2,过渡期10 d。分别在 14、28、42、56、70和84 日龄从两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迅速采集瘤胃腹囊,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并制备切片以观察瘤胃发育。试验结果表明,7 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42 d补饲组羔羊(P<0.05),但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42 d补饲组羔羊(P<0.05)。7 d 补饲组羔羊瘤胃上皮IGFBP3表达量显著低于42 d补饲组羔羊(P<0.05),瘤胃上皮IGFBP5表达量显著高于42 d补饲组羔羊(P<0.05)。7 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与瘤胃上皮TGFβ1和IGFBP3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1;R=0.444,P<0.001;R=0.465,P<0.001;R=0.299,P=0.011),与瘤胃上皮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1;R=-0.447,P<0.001);42 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7,P=0.018),瘤胃乳头宽度与瘤胃上皮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5;R=0.293,P=0.002)。湖羊羔羊7日龄补饲开食料能促进瘤胃乳头发育,瘤胃乳头生长相关基因调控其发育过程。

预防兽医
牦牛肠道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何欢,叶勇刚,陈新诺,王斌星,覃思楠,刘燕,汤承,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50-24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5
摘要 ( 160 )   HTML( )    PDF (1921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准确、快速的牦牛肠道病毒(yak enterovirus)检测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获得的一株牦牛肠道病毒SWUN-AB001,免疫健康兔获得抗SWUN-AB001高免血清,建立了一种检测牦牛肠道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对其工作条件和时间进行筛选,优化出最佳条件。采用该方法对40份临床腹泻样本进行了牦牛肠道病毒的检测,并与RT-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高免血清在该IFA方法中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工作时间为30 min;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二抗)的稀释度为1∶800,工作时间为45 min,牦牛肠道病毒特异性亮绿色荧光颗粒清晰可见;同时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反应均未见明显的荧光颗粒;该方法能够检测SWUN-AB001病毒的最低浓度约为20 TCID50•mL-1;该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之间无差异(P=0.329)。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该病毒在牦牛养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快速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9种鸭病毒病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张艳芳,谢芝勋,谢丽基,邓显文,谢志勤,罗思思,黄莉,黄娇玲,曾婷婷, 王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57-24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6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667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鉴别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新城疫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9种常见鸭病毒病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这些病原体在GenBank上公布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2对特异性GeXP引物。用单一病毒或混合病毒样品的cDNA/DNA 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同时以其他常见鸭病病原体及鸭组织器官核酸为对照,验证所建立的GeXP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106 至101 拷贝•μL-1梯度稀释的克隆质粒或体外转录RNA来检测GeXP方法的敏感性。随机选取不同浓度的模板(103 和 107 拷贝•μL-1)进行干扰性试验,并与单一病原体为模板的GeXP多重PCR的检测结果比较。最后用该方法检测150份临床样品,与普通PCR方法的结果作比较,所有阳性结果样品均进行测序,进一步验证所建立的GeXP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单重或多重模板的GeXP检测均能特异性扩增出相应片段,不能扩增其他常见鸭病病原体,并且可在103拷贝•μL-1水平上同时特异地检测出9种鸭病原体。GeXP干扰性试验结果显示,当3种不同浓度的模板组合时,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依然可同时检测出所有病原体,与单重检测比较,未影响其检出。比较GeXP多重PCR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GeXP方法更为敏感与准确。笔者建立的同时鉴别9种鸭病毒病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为混合感染的鸭病毒病临床样品提供了快速分子诊断新方法。

不同毒力和剂量的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后固有免疫相关分子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
高丹丹,黄艳艳,许传田,杨少华,黄庆华,张琳,张秀美,吴家强,李建亮,崔言顺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69-2475.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7
摘要 ( 115 )   HTML( )    PDF (1323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禽类传染病,给全球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了解固有免疫应答在新城疫病毒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笔者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LaSota弱毒株感染SPF鸡胚,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和分析感染早期的病毒增殖和固有免疫相关分子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强、弱毒株均可有效地激活鸡胚固有免疫信号通路,导致包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抗病毒蛋白等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同一病毒以高剂量感染,较之低剂量感染后的增殖速度快,固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峰值出现得也较早。强毒株相比弱毒株诱导鸡体产生了更高水平的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与强毒感染导致鸡体严重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相一致。总之,本研究发现,新城疫病毒感染后鸡胚固有免疫应答的速度和水平因病毒毒力和感染剂量的不同而异。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可诱导强烈的细胞固有免疫炎性反应,可能是它对鸡致病性高的重要原因。

一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多重抗原肽的小鼠免疫试验
赵萍,陈胜利,郝华芳,李学瑞,贺英,储岳峰,刘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76-24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8
摘要 ( 175 )   HTML( )    PDF (1487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一种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 capripneumoniae,Mccp)六个B细胞表位和三个T细胞表位组成的多重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免疫小鼠,评估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用MAP、单个B细胞表位及全菌超破抗原作为抗原,检测免疫小鼠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三种抗原均能和小鼠免疫血清发生很好的反应(P<0.01)。体外代谢抑制试验显示,1∶64倍稀释的免疫小鼠血清可以有效抑制Mccp的生长。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当用单个T细胞表位及Mccp超破抗原分别刺激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时均产生明显的增殖现象(P<0.01)。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的IFN-γ、TNF-α、IL-1β和 IL-10产量明显升高(P<0.001),而IL-12产量明显下降(P<0.001)。数据显示,构建的MAP能够引起小鼠的免疫反应,这一结果为由Mccp引起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扩展莫尼茨绦虫wnt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体节的差异表达
王正荣,张艳艳,薄新文,徐雪平,徐春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83-24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19
摘要 ( 218 )   HTML( )    PDF (9308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wnt基因家族wnt1、wnt2、wnt4、wnt5和wnt11B 5个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体节的差异表达及组织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揭示Wnt信号通路在扩展莫尼茨绦虫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作者采用SYBR GreenⅠqRT-PCR方法分析了wnt1、wnt2、wnt4、wnt5和wnt11B在虫体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的mRNA相对转录情况;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分析上述5个基因在虫体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的mRNA分布情况。结果显示,wnt基因家族成员在虫体各发育体节均有表达,wnt1、wnt4、wnt5和wnt11B基因在虫体头颈节的mRNA转录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虫体孕节的mRNA转录水平最低;与之相反,wnt2基因在虫体头颈节的mRNA转录水平最低,而在虫体幼节的转录水平较高。原位杂交的结果表明,在虫体的头颈节,wnt基因主要表达于虫体的吸盘部位;在幼节和孕节,主要表达于虫体的节间腺,而在成节,wnt基因在虫体的雌雄生殖系统(如卵巢、睾丸)均有表达,并且在虫体的节间腺以及表皮也有一定的表达。综上,扩展莫尼茨绦虫5个wnt基因在虫体头颈节以及幼节的mRNA转录水平较高,且在虫体的吸盘、节间腺以及雌雄生殖细胞均有分布,因此初步推测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扩展莫尼茨绦虫体节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当然这一假说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有钩与无钩豆状囊尾蚴头节超微形态的比较
潘耀谦,李瑞珍,银梅,唐海蓉,冯春华,张慧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493-25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20
摘要 ( 248 )   HTML( )    PDF (11344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观察有钩和无钩豆状囊尾蚴的头节在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时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屠宰检验和病理剖检过程中采取发育良好的豆状囊尾蚴,直接剪破囊泡从中取出豆状囊尾蚴;或用含10%兔胆汁生理盐水培养,使囊尾蚴从囊泡中翻出,制作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有钩和无钩豆状囊尾蚴在不同状态下的超微结构差异主要出现在顶突。有钩豆状囊尾蚴在相对静止时顶突的前端比较钝,通过皮肌柱与鹿角样的小钩相连。在轻度运动时皮肌柱收缩,小钩向外伸展,顶突前端变扁平。皮肌柱持续收缩时,顶突前端开始内陷,小钩向外斜上方伸展,形成喇叭口样结构。当顶突强烈收缩时,皮肌柱陷入顶突内形成圆筒,小钩沿圆筒口排列形成菊花样结构。无钩豆状囊尾蚴在相对静止时,其顶突扁平,如同数层圆饼叠放在一起,中央有一个圆形结节,周缘有齿轮状花纹。当顶突轻度运动时,中央部的结节内陷,出现瓣状结构,顶突周边形成半圆形环状结构,如同一个救生圈。强烈运动时,结节的瓣状结构打开,如同一个喇叭口。顶突周围的皮层向外张开,恰似轮胎样结构。在顶突的喇叭口与轮胎样结构之间有数条放射状皱襞。顶突变成一个车轮样结构。有钩和无钩豆状囊尾蚴的吸盘均位于顶突之后,可出现三种收缩纹,即环形收缩、纵形收缩和放射状收缩。有钩和无钩豆状囊尾蚴顶突的超微结构完全不同,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中可出现各自特殊的结构变化。

基础兽医
应用特异性探针药物分析双峰驼CYP2D6酶体外活性
王艳,高飞,哈斯苏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501-25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21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53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CYP酶是代谢药物、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内源性化合物的超家族酶系,其中CYP2D6亚酶虽然只占动物肝CYP酶系的2%,却承担着约20%左右的药物代谢。作者旨在较为系统地研究双峰驼CYP2D6酶的体外活性及其对特异性抑制剂的敏感性。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借助BCA法和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和CYP总酶含量。并在优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及建立CYP2D6酶的特异性底物氢溴酸右美沙芬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研究双峰驼CYP2D6酶的动力学特征、底物代谢率及特异性抑制剂奎尼丁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浓度、CYP总酶含量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建立的测定酶底物和产物的HPLC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各成分分离完全、峰形良好、无干扰。双峰驼CYP2D6酶的Vmax值为(0.141 6±0.052 7) nmol•(min•mg)-1Km值为(12.986 0±0.357 2) μmol•L-1。奎尼丁对双峰驼CYP2D6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779 0±0.063 9)μmol•L-1。因此,该试验不仅为深入研究双峰驼CYP2D6酶体外活性成功建立并优化了反应体系,而且得出了双峰驼CYP2D6酶动力学参数和特异性抑制剂的IC50值,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Ghrelin在驯鹿器官内的表达及定位检测
张曼,金鑫,刘骄,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510-25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22
摘要 ( 182 )   HTML( )    PDF (11644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Ghrelin在驯鹿体内的表达及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Ghrelin在所检测的17种器官中均有转录,在皱胃内的转录量最高,其次是胰、十二指肠、睾丸和食管,且转录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免疫组化结果揭示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在食管和皱胃内主要分布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中也可见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但肌层中未见表达;在肠道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尤其在肠绒毛和黏膜下层分布较多;在肝、胰、甲状腺、垂体前叶、睾丸、肺、肾、脾器官内均有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hrelin在所检测的器官内均有分布,且在食管和胃肠道内表达量及分布范围最为广泛,这表明Ghrelin对驯鹿的消化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临床兽医
宠物犬布氏杆菌的PCR检测及部分序列分析
孙明,刘巧荣,宋文静,乔明明,顾强,张谦,刘伯华,杨雪松,陈西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12):  2520-25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12.023
摘要 ( 238 )   HTML( )    PDF (247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北京关忠动物医院送检的2例疑似感染布氏杆菌宠物犬的7份分泌物进行了布氏杆菌普通PCR、快速实时荧光PCR检测和Multi-PCR鉴定,并对部分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旨在对宠物犬感染犬布氏杆菌作出确诊,为宠物犬感染布氏杆菌诊断与防控提供资料。结果显示,布氏杆菌快速实时荧光检测试剂盒对两例犬的7份分泌物检测结果均为布氏杆菌阳性;Multi-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犬布氏杆菌属于犬种布氏杆菌,且为非典型犬布氏杆菌;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患犬感染样品扩增的序列均为布氏杆菌序列:BSCP31表面蛋白序列与已经发布的序列相比相似性在99%~100%;OMP25序列与中国内蒙古分离的犬布氏杆菌xue1分离株和韩国Brucella canis HSK A52141 分离株亲缘关系最为亲近,核苷酸相似性均为99.9%;16S rRNA 序列显示,进口斗牛犬和泰迪犬感染菌株均属于布氏杆菌序列。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两例宠物犬均为犬布氏杆菌感染,这些数据将为布氏杆菌病的筛查和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