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7-2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62 )   HTML( )    PDF (330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14 )   HTML( )    PDF (161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28 )   HTML( )    PDF (282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WPC2016)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通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74 )   HTML( )    PDF (334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第八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征文通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56 )   HTML( )    PDF (251KB) ( 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0-0.  doi:
摘要 ( 49 )   HTML( )    PDF (321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基因编辑研究中的应用
王玮玮,刘瑞琪,吴勇延,杨严格,王勇胜,卿素珠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299-13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1
摘要 ( 253 )   HTML( )    PDF (1976KB) ( 9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 (Cas)系统是由一种短小RNA调控的对DNA修饰的基因编辑工具,是一种较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s nuclease,ZFN)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TAL) effector nucleases,TALEN)打靶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它易于设计,且具有特异性。本文回顾了CRISPR/Cas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概述了Cas9的设计策略、影响Cas9基因编辑效率的因素、脱靶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动物基因编辑研究中的应用。基于CRISPR/Cas9已经在多种动物上成功实现了基因编辑,它有望成为建立动物模型和研究疾病防治的一种新型可行性途径。

奶牛体温与活动量检测及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寇红祥,赵福平,任康,王振玲,陈龙,陈晓丽,路永强,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06-13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2
摘要 ( 318 )   HTML( )    PDF (970KB) ( 7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温与活动量是评价家畜健康状况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奶牛体温与活动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检测方法逐渐由手动检测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数据覆盖度不断加大,数据可用性不断提高;体温和活动量的疾病规律、繁殖活动规律不断揭示。只有活动量数据实现了自动化采集和规模化应用,体温数据虽然已开发出瘤胃丸、阴道埋植等自动化采集方法,这些方法还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体温的自动化采集方法仍在探索中。本文综述了奶牛体温与活动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分析其在奶牛疾病与发情、妊娠及分娩等繁殖行为中的变化规律,并展望了奶牛体温与活动量自动化采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前景。

遗传繁育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舒磊磊,甲芝莲,吴勇浒,索伦,贾丽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16-13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3
摘要 ( 292 )   HTML( )    PDF (5408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CRISPR/Cas9技术的新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小鼠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中使用该技术,创建了一种在活体组织内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通过胚胎电转、免疫组化和PCR分析等手段,结果发现,针对DCX基因进行编辑,再现了DCX下调导致神经元迁移障碍的表型,说明该技术能够用于小鼠遗传操作中下调基因表达;其次,该技术还成功应用于Pcdhα基因簇的编辑并研究了基因簇恒定区的功能;最后,通过基因型鉴定发现,胚胎电转中使用CRISPR/Cas9会导致目的基因的敲除、反转和重复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在小鼠胚胎电转中使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成功编辑目的基因,从而实现活体组织内研究基因的在体功能。

小尾寒羊间情期和发情期microRNAs差异表达分析
段新崇,魏彦辉,李阳,李相运,周荣艳,锡建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24-13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4
摘要 ( 242 )   HTML( )    PDF (3049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构建和分析小尾寒羊间情期和发情期卵巢组织microRNA(miRNA)表达谱,筛选两个时期差异表达的microRNAs,为研究microRNA调控小尾寒羊繁殖过程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利用活体手术法在发情期(第1天)和间情期(第13天)分别采集一侧卵巢。从卵巢中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获取RNA数据,对表达谱和差异表达micro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在小尾寒羊卵巢中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小尾寒羊间情期和发情期microRNA的表达谱,oar-miR-99a和oar-miR-143分别是间情期和发情期表达量最高的microRNA,并筛选出在两个时期间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分别为oar-miR-200a、oar-miR-200b和oar-miR-200c。利用qRT-PCR对随机选择的2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进行验证,其表达水平和RNA-Seq分析结果一致。microRNA表达谱为后续的绵羊卵巢microRNA研究提供更详尽的信息。结合靶基因预测及通路富集分析,推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s是通过代谢和免疫途径调控卵巢周期性活动。

肉用山羊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朱武政,林亚秋,江明锋,王永,廖红海,李倩,朱江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33-13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5
摘要 ( 305 )   HTML( )    PDF (1717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鉴定脂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肉用山羊品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山羊肌肉IMF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选取健康的简州大耳羊和成都麻羊成年羯羊各6只,屠宰后分别采集背最长肌、后腿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肌肉中IMF的含量,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PPARG外,脂代谢相关基因(包括SREBP1cTHRSPINSIG1、ACACA、SCD1、DGAT1和DGAT2)在简州大耳羊各肌肉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成都麻羊,其中THRSP、SCD1、DGAT2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除ACACA外,简州大耳羊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而后腿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PPARG外)。除THRSP和SCD1在背最长肌中具有更高的mRNA表达外(P<0.05),成都麻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肌肉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简州大耳羊各组织中的IMF含量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背最长肌在不同山羊品种间均具有最高的IMF含量(P<0.05)。THRSPDGAT2和SCD1在成都麻羊和简州大耳羊3个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与IMF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数据表明,THRSPSCD1和DGAT2在肉用山羊肌肉IMF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为进一步揭示IMF形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绵羊季节性繁殖相关基因TSHR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轩俊丽,马晓萌,王慧华,曹家雪,魏彩虹,赵福平,马友记,张莉,杜立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42-13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6
摘要 ( 220 )   HTML( )    PDF (4931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乌珠穆沁羊与湖羊这两种具有不同繁殖性能和发情周期绵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基因外显子区遗传变异特性及其构建的单倍型在品种间的分布和对mRNA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其对TSHR表达调控的影响及表型效应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中国蒙古系2个绵羊品种共172个个体TSHR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共发现了6个突变位点,独立性卡方检验发现SNP1、SNP3、SNP4和SNP5 4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在两个绵羊群体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SNP5为错义突变,其余为同义突变;对这4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SNP3和SNP4两个位点完全连锁,其余位点两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连锁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不同的单倍型使TSHR基因的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SNP5使受体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结果提示:(1)TSHR基因外显子区存在4个在两个绵羊品种中具有潜在生物学功能和表型效应的突变位点,可组成H1~H6共6种单倍型,其中H1(CGCC)和H4(TTTG)分别在乌珠穆沁羊和湖羊群体中为优势单倍型,这可能与这两种绵羊不同的发情周期有关。(2)外显子区SNP5位点突变影响mRNA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可能是具有潜在表型效应的重要功能位点。

公山羊Protamine 1 mRNA表达特性及与精液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张春香,赵辉,郭丽娜,郑亚琳,张彩霞,刘文忠,乔利英,任有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54-13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7
摘要 ( 226 )   HTML( )    PDF (4772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雄性山羊主要繁殖器官中PRM1 mRNA表达特性,分析精子PRM1 mRNA表达与精液品质参数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RM1 mRNA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中PRM1蛋白进行定位,并应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分析精子PRM1 mRNA表达量与精液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RM1 mRNA在睾丸中高度表达,其次是附睾,睾丸中PRM1 mRNA表达量是附睾头的247倍,附睾头显著高于附睾体和尾(P<0.05),在剩余其他组织中微量表达。在周岁之前,睾丸中PRM1 mRNA表达量随着月龄增加而增加,12月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9月龄的表达量(P<0.05),9月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低月龄的表达量(P<0.05)。精子PRM1 mRNA的表达量与精子活力(R2=0.586 0,P=0.000 5)、精子密度(R2=0.442 2,P=0.004 9)呈显著正相关。山羊PRM1在长形精子细胞和精子细胞中表达,睾丸其他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中无表达。山羊PRM1 mRNA表达具有时空表达特性,PRM1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评价公羊繁殖力的指标。

谷胱甘肽促进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转录组初探
于学颖,郭芹芹,郝海生,孙尉峻,赵学明,朱化彬,杨凌,杜卫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63-13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8
摘要 ( 180 )   HTML( )    PDF (1873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培养液中添加3 mmol•L-1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后,8~16-细胞期和桑椹期的牛体外胚胎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变化。收集8~16-细胞期和桑椹期的体外受精胚胎,构建文库,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途径分析;采用定量PCR对1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在获得的新转录本中挑选3组进行RNA和蛋白结构的预测。通过OOSP1、THAP9等10个基因的定量检测、测序结果的质量评价(碱基错误率、Q20、Q30、GC含量)、reads与牛基因组的比对及其在基因组的分布统计分析,均说明该测序结果准确、可靠。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 100个(其中,处理组8~16-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3 952个,对照组中884个),已知基因2 225个,未知基因1 875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与ATP合成、呼吸链、DNA合成、翻译过程和物质代谢相关的84条GO terms上,参与细胞黏附、柠檬酸循环、谷胱甘肽代谢、溶酶体以及氨基酸代谢等27条通路。另外,与已知的转录本相比,5个新转录本中均发现不同长度的新外显子;预测的蛋白结构中除包含各自的保守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结构域、MAD同源结构域)外,还发现2个新的蛋白结构域(低复杂区、dwarfins蛋白家族B结构域)。综上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GSH能导致胚胎转录谱的变化,显著提高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

RNA-seq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季节对槟榔江水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耿红红,张敬旸,李莲,王根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73-13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09
摘要 ( 208 )   HTML( )    PDF (2999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RNA-seq技术对不同季节槟榔江水牛全血mRNA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季节精液品质候选基因。选取5头生长状况相近的3~5岁槟榔江水牛,进行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精液品质(鲜精活力、精子畸形率、射精量、精子密度)检测。根据精液品质,选取差异极显著的春(BL)、夏(SBL)两个季节的水牛样品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分析。颈静脉采集全血,抽提mRNA并组内混合制样,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不同季节槟榔江水牛全血mRNA差异表达。根据差异倍数>1.5,P<0.05的标准进行筛选,得到差异基因,再利用DAVID 6.7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84个,其中上调基因56个,下调基因28个;GO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与应激反应、免疫反应有关;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肿瘤坏死因子(TNF)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其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类似物死亡结构域(NRADD,又叫热休克蛋白因子1 (HSF1))、原癌基因FOSJUN,与精液品质相关性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靶基因。

miR-324-3p通过调控MC1R基因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曾庆宝,范瑞文,张秋月,郝晓娟,武良琦,任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81-13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0
摘要 ( 220 )   HTML( )    PDF (1524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证明miR-324-3p可以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24-3p过表达载体,应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试验组中MC1R基因与毛色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酪氨酸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yrp2)的表达差异性,利用酶标仪检测黑色素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miR-324-3p在棕色与白色羊驼皮肤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羊驼皮肤中极显著表达(P<0.01),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的1.64倍;(2)黑色素细胞被转染了miR-324-3p过表达载体后,处理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Tyrp2的表达量与黑色素产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有下调,且以Mitf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表明,羊驼皮肤中miR-324-3p可能通过调控MC1R基因的表达,顺势下调MC1R基因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Tyrp2的表达,最终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类型及合成量产生影响。

基于PRLR-JAK-STAT5信号传导通路测定鹅催乳素的新方法
宋金委,李辉,陈哲,施振旦,王振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89-13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1
摘要 ( 225 )   HTML( )    PDF (1980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鹅催乳素(Goose prolactin,gPRL)的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本研究设计出基于PRLR-JAK-STAT5信号通路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首先克隆鹅PRLR基因CDS区序列,合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STAT5) 信号应答序列,并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6-Entry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Enhancer中,构建成为信号接收载体和信号应答载体。然后将两载体同筛选基因载体pEZX-MR03及内参载体pRL-TK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转基因细胞株。分别用终浓度为0、30、60、90 ng•mL-1的PRL刺激转基因细胞,通过qRT-PCR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在不同PRL浓度下转基因细胞株中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相对活性的变化。筛选出10株成功整合有全部4个转基因载体的转基因细胞株,经过不同浓度PRL刺激后,筛选出一株细胞,其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均表现出随PRL浓度升高而上调的趋势。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PRLR-JAK-STAT5信号传导系统检测鹅PRL生物活性的新方法是可行的,为准确测定家禽PRL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
0~4周龄京红1号蛋鸡饲粮赖氨酸需要量研究
武书庚,王晓翠,宋丹,张海军,岳洪源,王晶,齐广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396-14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2
摘要 ( 227 )   HTML( )    PDF (887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中国自主培育的京红1号蛋雏鸡(0~4周龄)饲粮赖氨酸需要量。本研究选取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 日龄京红1号商品蛋雏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5个处理,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0%、1.10%、1.20%、1.30%和1.40%,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试验期4 周。结果表明:1.20% Lys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为8.17 g•d-1,显著高于1.00%、1.30%和1.40%Lys组(P<0.05);1.20%Lys组的4周龄蛋雏鸡体重为265.70 g,显著高于1.00%、1.30%和1.40% Lys组(P<0.05)。1.20% Lys组的胰腺重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20% Lys组的空肠指数最小(1.71%),显著低于1.00% Lys组(P<0.05),且空肠相对长度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1.20%和1.30% Lys组的回肠指数显著低于1.00%、1.10%和1.40%Lys组(P<0.05);1.20% Lys组的回肠相对长度显著大于1.00%、1.10%和1.40%Lys组(P<0.05)。1.20% Lys组4周龄蛋雏鸡的体重、屠体重及全净膛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20% Lys组蛋雏鸡的心、肺重量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1.20% Lys组蛋雏鸡的肾重量显著大于1.00%、1.30%和1.40%组(P<0.05);1.10%、1.20%及1.30% Lys组的肝重量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且胫长显著大于1.00% Lys组(P<0.05)。1.10%和1.20%Lys组蛋雏鸡的胸宽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1.30%Lys组蛋雏鸡的脾脏指数(0.290%)显著高于1.00%和1.10%组,1.30%Lys组的法氏囊指数(0.543%)显著高于1.00%组(P<0.05)。1.10%和1.20%Lys组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低于1.00%和1.40%Lys组(P<0.05)。根据群体均匀度、4 周龄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心、肝、回肠指数、回肠长度及血清UA含量等指标各自拟合二次曲线,最适宜Lys水平分别为1.145%、1.158%、1.155%、1.154%、1.151%、1.155%、1.189%、1.204% 和1.142%。饲粮最佳Lys平均水平为1.161%。综合生长性能、屠体指标、器官指数及血清生化等方面的指标,推荐0~4周龄京红1号蛋雏鸡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6%。

套算法用于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的探索
赵江波,魏时来,马涛,赵明明,肖怡,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05-14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3
摘要 ( 198 )   HTML( )    PDF (879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套算法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能值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替代比例。试验选取54只体重为(48.3±1.3) kg的杜寒杂交F1代去势公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平均分为9组,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和8种不同小麦替代比例的试验饲粮,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结合套算法计算小麦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及养分消化率,以确定其适宜的替代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替换比例的增加,饲料中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逐渐升高,饲料中粪能逐渐降低,尿能、消化能和代谢能逐渐升高。2)根据套算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小麦的总能、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在任何替换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3)当小麦替换饲粮比例为28.37%~45.95%时,套算法所得的小麦消化能(14.55 MJ•kg-1)与NRC的推荐值(14.52 MJ•kg-1)基本一致;套算法所得小麦的代谢能(11.86 MJ•kg-1)与通过经验公式(消化能×0.82)的计算值(11.91 MJ•kg-1)接近。综上所述,套算法可以用于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且替换比例以28.37%~45.95%为宜,本试验中小麦替代饲粮的最佳比例为28.37%

去势对北京油鸡鸡冠发育、屠宰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崔小燕,王杰,刘杰,赵桂苹,刘冉冉,郑麦青,李庆贺,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14-14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4
摘要 ( 228 )   HTML( )    PDF (874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去势对不同周龄北京油鸡公、母鸡鸡冠发育、屠宰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为油鸡去势鸡产业发展、脂类代谢研究等提供参考。选取体重相近的3周龄北京油鸡(公、母各80只),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去势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去势组摘除睾丸或卵巢,共4组。分别于13、17和22周龄屠宰测定其鸡冠特性、屠宰性能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采集血液样品,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集肝样品,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组织中总脂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势显著降低13、17和22周龄公鸡的冠长、冠高和冠重,显著提高17和22周龄母鸡的冠长、冠高和冠重(P<0.05);去势对13周龄公、母鸡的活重、全净膛重、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另外,去势对17和22周龄公鸡活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17和22周龄公鸡腿肌率,显著提高13、17、22周龄公鸡腹脂率和17周龄公鸡胸肌率(P<0.05);去势显著提高17周龄母鸡活重、全净膛重、屠宰率和17、22周龄母鸡腹脂率(P<0.05)。去势组13、17、22周龄公鸡血清TG和肝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去势组17周龄母鸡血清TG和17、22周龄母鸡肝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去势显著抑制公鸡鸡冠发育,促进母鸡鸡冠加速生长;去势对公鸡不同时期的活重未产生影响但显著降低腿肌率,提高腹脂率;去势一定程度提高母鸡的活重和腹脂率。去势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TG和肝总脂含量来促进公、母鸡的腹脂沉积。

盲肠灌注不同SCFA对驴乳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周小玲,方雷,王连群,陈根元,窦全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22-14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5
摘要 ( 190 )   HTML( )    PDF (858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驴盲肠发酵产物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头安装永久盲肠瘘管的泌乳母驴(体重(182±9) kg),在泌乳晚期((155±15) d),经盲肠用连续灌注法,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连续3 h灌注3种不同比例和组合的短链脂肪酸(SCFA):乙丙组(乙酸150 mmol•h-1 +丙酸50 mmol•h-1)、乙丁组(乙酸170 mmol•h-1 +丁酸30 mmol•h-1)、乙丙丁组(乙酸130 mmol•h-1 +丙酸50 mmol•h-1 +丁酸20 mmol•h-1),对照组灌注相同体积的缓冲液。结果发现,不同处理组间乳产量无显著差异(P>0.10)。乙丁组乳脂、非脂固形物、乳糖和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乙丙丁组(P<0.10);乙丙和乙丁组中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乙丙丁组(P<0.10),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10)。乙丙和乙丙丁组的中链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乙丁和乙丙丁组长链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经盲肠灌注乙酸和丁酸有助于提高乳成分含量,灌注乙酸和丙酸有利于增加乳脂的中链脂肪酸比例,盲肠SCFA参与并影响驴乳脂合成。

预防兽医
副猪嗜血杆菌OmpP2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mRNA转录及致炎机制初步分析
何欢,陈新诺,曾泽,任玉鹏,汤承,张斌,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28-1434.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6
摘要 ( 148 )   HTML( )    PDF (2009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弱毒株11型H465株OmpP2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炎性因子mRNA的转录和对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提取并纯化HPS血清11型H465株的OmpP2,分别用5、10 μg•mL-1 OmpP2刺激PAMs 6、12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质。将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运用RT-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α、IL-1β、IL-6、IL-8和TNF-α)mRNA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JNK、P38、P65和IκB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HPS H465株的OmpP2能够显著地诱导IL-1α、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5),同时能够引起JNK、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 IκBα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上述结果证实了HPS 血清11型H465株的OmpP2能够通过调节MAPKs信号通路中JNK蛋白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P65蛋白和IκBα蛋白降解促进炎性因子IL-1α、IL-1β、IL-6、IL-8和TNF-α的转录。

猪圆环病毒2型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分析
常洪涛,刘慧敏,李永涛,贺秀媛,赵军,陈陆,王新卫,杨霞,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35-14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7
摘要 ( 243 )   HTML( )    PDF (4802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后造成免疫抑制条件下,探索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和致病性分析。选取16头健康仔猪设计了EMCV攻毒组、PCV-2攻毒组、PCV-2/EMCV联合攻毒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测、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排毒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对二者合并感染仔猪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种病毒单独感染后,均表现出各自的典型临床特征,危害均不严重。但合并感染后死亡率迅速上升,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体重负增长率升高,心肌和脑组织变性、坏死更为严重,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始终较低,EMCV中和抗体较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EMCV排毒期可持续至感染后第12 天,略长于EMCV单独攻毒组的第9天。研究结果证实,PCV-2先期感染可使EMCV对仔猪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免疫功能降低,并可能使得EMCV在猪体内的复制、排毒能力增强。

高通量测序分析20株禽流感病毒全基因
王楷宬,庄青叶,张笑春,邱源,王通,侯广宇,刘朔,王素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43-14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8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874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使用高通量测序测定和分析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方法,使用Ion Torrent PGM测序仪对20株自华东地区分离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此20株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和进化特征。结果显示,应用Ion Torrent PGM测序仪能够测出全部20株病毒的全基因,确定其均为H9亚型h9.4.2.5分支的低致病性毒株,NA基因均为N2亚型,并分析了其6个内部基因分子演化关系。说明高通量测序可用于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分析。

禽呼肠孤病毒σA和σNS蛋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研究
谢丽基,谢芝勋,黄莉,邓显文,谢志勤,范晴,罗思思,黄娇玲,曾婷婷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51-14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19
摘要 ( 225 )   HTML( )    PDF (2117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禽呼肠孤病毒(ARV)的σA和σNS蛋白是否是通过PXXP或YXXXM基序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者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σAσNS基因的PXXP或YXXXM基序进行突变后构建了重组质粒,并在Vero细胞中进行了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Vero细胞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量,并与野生型σA和σNS蛋白激活的P-Akt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σA和σNS基因均得到了表达,σA基因的110—114和114—117位的PXXP基序突变后,Vero 细胞P-Akt 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可见,ARV的σA蛋白,是通过PXXP基序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本研究从细胞信号转导角度揭示了AR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也为寻找抗ARV药物作用靶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疫苗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任志浩,房立春,栾怀彪,李阳,王一新,崔治中,常爽,赵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59-14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0
摘要 ( 229 )   HTML( )    PDF (852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快速而灵敏地检测禽弱毒疫苗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污染,根据CIA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CI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1,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该方法与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以及马立克病病毒等病毒基因均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2%,呈现良好的可重复性。在模拟试验中,该方法能够检测到1 000羽份弱毒疫苗中1个EID50的低剂量污染,应用该方法从送检的39种(批)商品化禽用弱毒疫苗中检测到2份为CIAV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疫苗中CIAV低剂量的污染。

牦牛轮状病毒VP6基因序列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周芳,岳华,张斌,李凡,陈曦,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65-1473.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1
摘要 ( 190 )   HTML( )    PDF (2385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6基因是RV的主要分子检测靶点,但该基因的点突变会影响RV的分子检测。本试验的目的是在研究牦牛RV VP6基因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建立检测牦牛R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采用Prime 5.0设计引物,从30个牦牛腹泻样本中扩增得到14个位于931—1 338 bp牦牛RV VP6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与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相比,牦牛RV VP6基因在931—1 110 bp间出现多处点突变,而在1 100—1 338 bp之间序列高度保守。据此设计检测引物,成功建立了检测牦牛RV的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只扩增出牦牛RV及BRV的特异片段,对其他无关病原无扩增;检测下限为0.45 pg•μL-1,灵敏性较好。所建立方法对牦牛RV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现有检测BRV的RT-PCR方法,为牦牛RV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BRV的检出也与其他方法具有很好的符合率,也可以用于BRV的检测。对234份犊牦牛腹泻粪便样本的RV检出率:西藏为60.00%(36/60)、青海为95.00%(57/60);四川为85.19%(46/54);云南为90.00%(54/60),证明牦牛RV感染是当前导致犊牦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基础兽医
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的体视学比较
常兰,张寿,雷乃虎,尚果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74-14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2
摘要 ( 204 )   HTML( )    PDF (4032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 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的体视学特征。选择海拔3 200 m地区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B的超微结构,并运用立体定量方法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EDCV的体密度()、面密度()、面数密度(NA)、比表面(δ)。结果表明,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实质细胞主要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特征性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牦牛Ⅰ型细胞线粒体的Vν值大于柴达木黄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Sv、NA、δ值均小于柴达木黄牛,其中Sν、δ值在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A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牦牛Ⅰ型细胞质内EDCV的Vν值小于柴达木黄牛(P>0.05);牦牛NAδ值均大于柴达木黄牛(P>0.05)。结果提示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使牦牛对环境低氧的感知比生活在相同海拔高度的柴达木黄牛迟钝。

雏鸡免疫器官中chMDA5的表达与定位
栾亚男,葛铭,李广兴,谢婉秋,杨贵君,张瑞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80-14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3
摘要 ( 229 )   HTML( )    PDF (5822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鸡模式识别受体MDA5(chMDA5)在雏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分别于1、7、14、21、28、31、35、42、45、49日龄时从50只健康海兰白蛋鸡中随机选取5只,采取法氏囊、胸腺及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雏鸡免疫器官中chMDA5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各日龄雏鸡法氏囊、胸腺及脾内均检测到chMDA5转录;在法氏囊淋巴滤泡的皮质、胸腺小叶的皮质和髓质及脾的白髓和红髓部位均检测到chMDA5阳性细胞;法氏囊和胸腺组织中chMDA5蛋白的表达规律较为一致,即在1~7日龄呈上升趋势并在7日龄达到峰值,随后下调,在14~35日龄时呈波动变化,之后逐渐上调并趋于稳定;脾中chMDA5蛋白表达以14 d左右为一个周期变化,随着日龄增大其表达量在总体上趋于上调。结果表明,chMDA5在雏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不同日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chMDA5与雏鸡免疫功能相关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

恩诺沙星灌注液在健康母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冯庭松,黄显会,曾松情,郜进,谢顺,刘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88-14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4
摘要 ( 229 )   HTML( )    PDF (1606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考察恩诺沙星灌注液与恩诺沙星普通注射液在母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作者选用16头健康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成年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8头,分别进行单剂量耳缘静脉注射恩诺沙星普通注射液(2.5 mg•kg-1)和子宫灌注恩诺沙星灌注液(50 mL•头-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母猪血浆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含量,运用药动学软件Winnonlin 5.2.1非房室模型分析并计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静脉注射恩诺沙星普通注射液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 1/2 (21.71±1.66)h,Vd(1.89±0.33)L•kg-1,Cl(60.18±8.92)mL•h-1•kg-1AUC0-t(39.94±5.75)mg•h•L-1AUC0-∞ (42.32±6.03)mg•h•L-1。母猪子宫灌注恩诺沙星灌注液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 1/2(28.55±2.31)h,Tmax (3.19±1.46)h,Cmax(1.61±0.20)mg•L-1AUC0-t (49.06±5.18)mg•h•L-1AUC 0-∞53.55±5.84)mg•h•L-1,F为63.15%。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环丙沙星。结果表明,恩诺沙星灌注液可经子宫灌注吸收进入母猪体内,并且在母猪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用药时应考虑局部给药对机体的全身性影响。

临床兽医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转分化的影响
杨彬,徐丹丹,孙志鹏,赵佳琦,闫博巍,李晓婷,武瑞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495-15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5
摘要 ( 236 )   HTML( )    PDF (3810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MFB)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转分化的影响,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 4,10 5,10 6,10 7和10 8 CFU•mL-1)刺激BMFB,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TGF-β1α-SMAcollagen-Ⅰ 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使用TGF-β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细胞,再用105 CFU•mL-1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细胞,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 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TGF-β1 mRNA的转录量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其中以105 CFU•mL-1刺激组的TGF-β1 mRNA的转录量最高。不同浓度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α-SMAcollagen-Ⅰp-Smad2/3的表达量均能显著升高(P<0.05或P <0.01),其中以105 CFU•mL-1刺激组的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最高。抑制剂SB-431542能够极显著抑制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诱导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本研究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生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黑曲霉发酵白术对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孙向婉,王芸,王鑫,刘晓晔,穆祥,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502-15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6
摘要 ( 185 )   HTML( )    PDF (1878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黑曲霉发酵白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利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检测黑曲霉发酵白术对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白术发酵前后的有效成分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提高白术有效成分含量的最佳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黑曲霉发酵后的白术能有效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其中发酵白术低、中、高剂量(0.5、1、2 g•kg-1)均能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而中剂量发酵白术能显著提高脾指数及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P<0.05);(2)HPLC检测黑曲霉菌发酵白术后白术内酯Ⅰ的含量升高;(3)确立提高有效成分白术内酯Ⅰ含量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菌量8%,含水量40%,发酵时间96 h,此条件下白术内酯Ⅰ含量是原来的1.4倍。试验进一步揭示黑曲霉发酵白术可通过发酵后白术内酯Ⅰ含量的升高来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研究简报
基于倒毛鸡LSm14A分子序列分析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伍昌华,陈绍品,温贵兰,李晨,李天珍,林汉卿,管国丹,王开功,文明,龚新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511-15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7
摘要 ( 248 )   HTML( )    PDF (2188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倒毛鸡LSm14A分子序列特征与免疫原性。通过提取倒毛鸡肝总RNA,经RT-PCR分别扩增倒毛鸡LSm14A全长CDS区与原核表达片段;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携带倒毛鸡LSm14分子的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His-tag镍柱纯化表达的重组蛋白质;纯化重组蛋白质rHis-cLSm14A分别免疫小鼠与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表达蛋白质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倒毛鸡LSm14A全长CDS为1 386 bp,与原鸡源LSm14A相似性达100%,与鸭源的LSm14A相似性为95.1%;与鼠、爪蟾、猴、人、猪、鹅源的LSm14A相似性相对较低;鼠源、兔源抗cLSm14A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均高于1∶3 2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蛋白质分别被His抗体、鼠源与兔源抗cLSm14A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蛋白质条带大小约为19.6 ku。以上结果说明倒毛鸡源LSm14A分子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为研究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填饲应激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腿部肌肉品质、血清激素和血气指标的影响
杨紫嫣,张亚茹,王忠,袁建敏,张璐爽,夏兆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7):  1517-1522.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7.028
摘要 ( 142 )   HTML( )    PDF (849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填饲应激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腿部肌肉品质、血清激素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0只39日龄、平均体重为(2.573±0.096)kg的北京鸭,分为2组,每组80只,分别为基础日粮填饲组和基础日粮对照组。试验6 d后,各处理组随机选取8只肉鸭分别称取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并进行腿部肌肉品质(pH、滴水损失率)、血清激素(ACTH、CORT、T3、T4)和血气检测。结果表明,填饲组肉鸭填饲后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ORT、AnGap、Hct和Hb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填饲组45 min和24 h时的胫骨前肌p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填饲能显著提高肉鸭的增重效率;但同时会显著降低肉鸭腿部肌肉的肉品质;填饲会使肉鸭血清中CORT的含量显著升高,使其出现应激征象;填饲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鸭的血液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