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0-0.  doi:
摘要 ( 67 )   HTML( )    PDF (330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0-0.  doi:
摘要 ( 30 )   HTML( )    PDF (158KB)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0-0.  doi:
摘要 ( 45 )   HTML( )    PDF (321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0-0.  doi:
摘要 ( 23 )   HTML( )    PDF (280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动物采食过程中顿间间隔的定量化
张德祥,徐振强,季从亮,张燕,彭志军,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23-15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1
摘要 ( 230 )   HTML( )    PDF (1307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的采食量同时受到短期和长期调控,这些调控对采食量起到平衡作用,防止个体产生绝食或暴食的情况。个体在一次采食中可能吃不饱,一顿中可能包含多次采食,在顿内或顿间都会形成一定的采食间隔。本文综述了采食间隔的分类、不同动物采食间隔的特性、通过拟合采食间隔有效估计顿间跨度的方法,以及数据结构对采食间隔分布的影响,旨在为采食性状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为动物的采食行为调控提供参考。

黑素小体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杜站宇,赵家平,宋兴超,李雪娇,吴琼,杨颖,邢秀梅,徐超,张林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31-15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2
摘要 ( 358 )   HTML( )    PDF (1644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素小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用于合成和沉积黑色素唯一的细胞器,其功能紊乱将导致人类或哺乳动物的色素相关疾病。黑素小体的发生(黑素小体的形成、成熟;前黑素小体纤维的形成;黑素小体相关蛋白的转运)、黑素小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黑素小体的转运都是黑色素合成和沉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对黑素小体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哺乳动物黑色素减退机制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以及人类白化相关疾病的进一步揭示提供理论参考。

遗传繁育
西门塔尔牛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低密度芯片基因组预测
齐欣,张静静,樊惠中,李娟,胡鑫,刘飞,朱波,高雪,陈燕,张路培,高会江,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39-1545.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3
摘要 ( 194 )   HTML( )    PDF (1671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低密度芯片标记的筛选方法并评估不同低密度芯片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BovineHD高密度芯片,检测西门塔尔牛基因组的SNP位点及其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关联性,根据P值或效应值筛选标记构成低密度芯片,使用IBS聚类分组和随机分组进行交叉验证,估计基因组育种值并评估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在14号染色体的MYC基因附近有5个位点与饱和脂肪酸性状显著相关,可考虑作为西门塔尔牛脂肪酸含量的候选基因进行后续研究。根据P值筛选标记并使用IBS聚类分组进行交叉验证时,估计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最高,芯片密度达到7K时准确性趋于稳定。因此,本研究发现的标记位点可能对西门塔尔牛的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并且为低密度芯片标记位点的筛选提供参考资料。

 奶牛圆形、长形、成熟精子细胞微量RNA制备和含量分析
任小霞,陈晓丽,李秀岭,王艳,秦彤,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46-1554.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4
摘要 ( 177 )   HTML( )    PDF (2299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变形精子细胞获取方法、建立稳定奶牛精子RNA提取体系及分析单个生精细胞RNA含量变化。采用激光显微捕获技术结合冰冻切片,采集奶牛圆形、长形精子细胞样品,利用附睾尾精子浮游法获得成熟精子,通过对已报道的小鼠、奶牛及人类精子RNA制备方法的尝试和比较,获得RNeasy Kit最佳奶牛精子RNA制备方法,并用PicoPure RNA Isolation Kit对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进行RNA制备,筛选去除白细胞、上皮细胞等体细胞污染及基因组DNA污染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对生精细胞RNA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可有效捕获圆形、长形精子细胞;通过RNeasy Kit获得的牛精子RNA纯度高、质量好,单个精子RNA含量为0.023~0.025 pg;同时,随精子细胞变形,其RN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圆形精子到成熟精子RNA含量降低75倍。本研究从复杂样品取样、微量RNA细胞转录本制备与检测等方面,为精子发生与变形机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绵羊GDF9基因mRNA、DNA和调控区序列克隆及其在11个品种中遗传多态性检测
潘章源,贺小云,刘秋月,胡文萍,王翔宇,郭晓飞,曹晓涵,狄冉,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55-1564.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5
摘要 ( 225 )   HTML( )    PDF (2440KB)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mRNA、DNA和调控区全序列,并检测其在11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探究GDF9基因与绵羊多羔性状的关系。首先应用RACE和PCR技术克隆GDF9基因全长序列,其次利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11个绵羊品种GDF9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GDF9基因mRNA全长1 852 bp(GenBank序列号:KR063137),编码区两侧翼分别具有5′-UTR 58 bp(1~58 nt)和3′-UTR 432 bp(1 421~1 852 nt)。进一步克隆获得长为2 898 bp的DNA序列和2 304 bp的调控区序列,分析发现调控区序列比数据库序列(NC_019462.1)多两个长片段。序列比对发现了已知突变G260A(G1)和调控区新突变-2078C>G。分型结果显示,11个绵羊品种均不含FecGE、FecGH、FecGT、FecGF、FecGV突变,而G260A和-2078C>G广泛存在于除草原型藏羊外的各绵羊品种中,G260A表现3种基因型(AA、BB和AB),首次在小尾寒羊和山谷型藏羊中检测到BB型突变纯合子。-2078C>G也存在3种基因型,基因型结果表明该位点与G260A完全连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小尾寒羊AB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本研究完善了绵羊GDF9 mRNA、DNA和调控区全长序列,为进一步研究GDF9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不同绵羊品种中发现了G260A和-2078C>G突变,其中G260A作为潜在的有效遗传标记可用于提高绵羊的产羔数。

高原地区小尾寒羊附睾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分布特征研究
李聪,袁莉刚,张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65-1573.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6
摘要 ( 224 )   HTML( )    PDF (5095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高原地区小尾寒羊附睾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征。应用Masson’s、Gomori’s、PAS和 AB-PAS(pH=2.5)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5只健康成年高原地区小尾寒羊附睾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而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的分布特征。高原地区小尾寒羊附睾各部分管腔为柱状纤毛上皮,附睾尾间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较附睾头及附睾体明显增多。PAS反应显示附睾头和附睾尾阳性强于附睾体,AB-PAS反应显示附睾头、体、尾阳性差异较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l Ⅳ在附睾头和附睾体组织中表达最强,HSPG次之,LN表达较弱,HSPG和LN的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而HSPG在附睾尾组织中表达最强,LN次之,Col Ⅳ表达较弱,HSPG和LN的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高原地区小尾寒羊附睾尾间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分布较附睾头和附睾体多,附睾各部分中PAS的反应强弱与附睾上皮分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附睾头和附睾尾输精管的分泌功能增强。附睾头上皮基细胞Col Ⅳ、HSPG和LN分泌增加,且Col Ⅳ、HSPG和LN与血管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动物营养
不同氨气浓度对肉鸡福利的影响
孟丽辉,李聪,卢庆萍,张宏福,马金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74-1580.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7
摘要 ( 198 )   HTML( )    PDF (872KB)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养殖环境中氨气不同程度的聚集对肉鸡福利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743.6±8.2 g)的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平均分在4个呼吸舱中饲养,网上平养,舱内氨气浓度分别控制在0、25、50、75 mg•kg-1。42日龄时对各处理肉鸡的福利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氨气处理对肉鸡死亡率与羽毛清洁度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肉鸡的脚垫评分、跗关节评分及步态评分(P<0.05)。氨气浓度为75 mg•kg-1处理的鸡只脚垫及步态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暴露于75 mg•kg-1氨气浓度下的肉鸡跗关节损伤程度显著高于50 mg•kg-1处理(P<0.05),50 mg•kg-1处理下的肉鸡跗关节损伤程度显著高于0和25 mg•kg-1处理(P<0.05)。由此可见,舍内氨气的积聚会影响肉鸡的福利水平。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肉鸡出现羽毛污损、足跗关节及脚垫感染、跛行、行走不稳等状况的几率和程度加大。为保证肉鸡的健康和福利,鸡舍内氨气浓度最好控制在25 mg•kg-1以内。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育肥猪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王丽娜,王珍,彭建龙,王建兵,杨柯林,束刚,王松波,朱晓彤,高萍,江青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81-1591.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8
摘要 ( 185 )   HTML( )    PDF (6224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育肥猪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试验选用156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180头,平均体重为(85.02±1.15) kg,按组间体重、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将育肥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公5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025%、0.05% EGCG的试验饲粮。研究结果表明:1)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025%的EGCG,能显著下调背最长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P<0.05),减少MyHCⅠ、PGC-1α和mtTFA蛋白水平和MyHCⅠ、Tnnt 1、Cytc和COXⅣ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腰大肌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P<0.05),显著上调Ⅰ型肌纤维比例(P<0.05),显著下调MyHC ⅠmRNA的表达(P<0.05),而MyHCⅡa、MyHCⅡx、MyHCⅡb 的mRNA显著上调(P<0.05)。2)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050%的EGCG,能显著下调背最长肌LDH和SDH的活性(P<0.05),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P<0.05),抑制AMPK的磷酸化、下调MyHC Ⅰ、PGC-1α、mtTFA和NRF-1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腰大肌LDH和SDH的活性(P<0.05),降低ROS水平(P<0.05),下调MyHC 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AMPK的磷酸化和NRF-1的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Ⅰ型肌纤维比例(P<0.05)。综上,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GCG后,可能通过EGCG清除ROS后引起AMPK活性减弱,降低PGC-1α表达,最终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下降和慢肌纤维形成减少。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与其分子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
丁雪,张幸怡,郝小燕,王晓帆,薛世崇,王明君,李仲玉,张永根,辛杭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92-1600.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09
摘要 ( 127 )   HTML( )    PDF (100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求玉米秸秆不同部位蛋白质营养价值与其分子结构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体系(CNCPS)对玉米秸秆不同部位(苞叶、叶片、叶鞘、茎皮和茎髓)的蛋白质化学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非蛋白氮(NPN)、可溶性蛋白(SCP))及CNCPS中的蛋白组分(瞬时降解含氮部分(PA)、快速降解蛋白(PB1)、中速降解蛋白(PB2)、慢速降解蛋白(PB3)和不可降解蛋白(PC))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FTIR)分析样本的蛋白质分子结构(酰胺Ⅰ带、酰胺Ⅱ带、α-螺旋、β-折叠),进而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片的CP和NDICP最高(分别为8.78%和3.11%),而CNCPS中的PA、PB3及PC组分在不同部位也存在明显的不同(P<0.05)。通过FTIR光谱扫描后,发现玉米秸秆5个部位的蛋白分子结构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光谱参数与蛋白质营养价值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利用酰胺Ⅰ带与酰胺Ⅱ带峰高比以及α-螺旋与β-折叠峰高比、酰胺Ⅱ带峰值可以有效地预测CP含量(R 2=0.804 7)、NDICP含量(R 2=0.949 4)、ADICP含量(R 2=0.600 9)以及蛋白组分中PC部分的含量(R2=0.647 1)。综上所述,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饲粮营养限制对断奶湖羊羔羊生长、屠宰性能以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祁敏丽,马铁伟,刁其玉,崔凯,王波,柴建民,王子玉,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01-1609.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0
摘要 ( 166 )   HTML( )    PDF (886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60日龄断奶湖羊羔羊64只,根据体重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20%蛋白质限制组(PR)、20%能量限制组(ER)和20%蛋白质能量同时限制组(BR),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半。称取羔羊60和120日龄体重,记录羔羊采食量;试验结束时对羔羊进行屠宰,称取羔羊器官重量、胴体重以及测定羔羊GR值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1)PR、ER组的断奶羔羊末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R组末重显著低于CON组 (P<0.05);2) BR组羔羊屠宰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PR、ER和BR组羔羊眼肌面积、GR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3)PR、ER、BR组羔羊肝重和瘤胃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同时ER、BR组肝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是瘤胃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4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能量和蛋白质同时限制降低了羔羊生长以及屠宰性能,营养限制对断奶羔羊肝发育有显著抑制作用。

预防兽医
中国部分地区鸭、鹅携带四种病毒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刘洋,王传彬,霍斯琪,翟新验,辛盛鹏,刘玉良,韩雪,张倩,杨卫铮,顾小雪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10-1617.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1
摘要 ( 151 )   HTML( )    PDF (3429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部分地区鸭、鹅的病毒携带情况,作者于2014年11月,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的多个表观健康鸭、鹅群中采集样品1 93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DPV)、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小鹅瘟病毒(GPV)、鸭坦布苏病毒(DTMU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TMUV阳性率为1.2%,DPV阳性率为0.3%;其余两种病毒均未检出。结果表明,临床表观健康的鸭、鹅可携带鸭坦布苏病毒和鸭瘟病毒,而且,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携带的毒株与临床分离的相应致病性毒株相似性较高,提示在水禽疫病传播过程中,表观健康但带毒的动物可能成为疫病传播的风险点。

用RT-PCR检测海兰褐蛋鸡禽戊型肝炎病毒
杨树青,孙嘉,孔祥伟,贠鲁祥,孙淑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18-1622.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2
摘要 ( 146 )   HTML( )    PDF (2262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证实我国蛋鸡群中存在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从患有大肝大脾病的某海兰褐蛋鸡群采集粪便样品40份、血浆样品10份。提取RNA后,进行禽HEV ORF2基因片段的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集疑似HEV感染鸡的肝,在两周龄SPF鸡进行了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来自海兰褐蛋鸡群的40份粪便和10份血浆样品中,27份粪便样品和4份血浆样品为禽HEV RNA阳性。随机选取两个阳性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其与国内外参考序列相似性为78.1%~98.3%。进化树分析显示与中国、欧洲参考株在同一分支,属于禽HEV基因3型。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4 d的SPF鸡肝中均鉴定出HEV RNA阳性(4/4)。我国蛋鸡群存在基因3型禽HEV。本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国内蛋鸡存在禽HEV,这为进一步了解禽HEV在我国鸡群的流行状况及其危害提供了依据。

贵州省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段志强,许厚强,嵇辛勤,陈强,胡炎,胡顺林,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23-1634.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3
摘要 ( 183 )   HTML( )    PDF (2666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科学理解家鸭在新城疫病毒(NDV)流行和传播中的作用,对贵州不同地区分离的5株鸭源NDV强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及对鸭和SPF鸡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5株ND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Ⅶd亚型,其F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与病毒致病性指数测定结果相符;F和HN蛋白中功能性氨基酸位点均高度保守,但在HN蛋白线性表位区有3株发生E347K突变。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发现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LaSota的抗原同源性较低(为83.3%~87.0%),而与新型基因Ⅶ型疫苗株A-Ⅶ的抗原同源性较高(为93.5%~100%)。将5株NDV分离株以0.5 mL病毒尿囊液原液通过肌肉注射感染鸭后未见明显发病死亡和病理变化,并且除脾外在其他多个组织脏器未能检测到病毒复制;而以10 6.0 ELD50•0.1 mL-1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感染SPF鸡后6 d内100%发病死亡,病死鸡表现出新城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在多个组织脏器中均能复制且对脾、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损伤严重。另外,SPF鸡攻毒后喉头和泄殖腔棉拭病毒分离率明显高于试验鸭。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鸭群中流行的基因Ⅶd亚型NDV强毒株HN蛋白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呈上升趋势,并与传统疫苗株产生抗原差异;5株鸭源NDV强毒株对鸭和鸡致病性差异显著,虽然对鸭无明显致病性,但鸭感染后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喉头或泄殖腔向体外排毒,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NDV强毒由鸭群向鸡群的传播。

马立克病病毒超强毒株GX0101感染宿主部分病毒基因表达水平及致病阶段分析
马圣明,滕蔓,余祖华,党露,李会珍,丁轲,邓瑞广,罗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35-1644.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4
摘要 ( 157 )   HTML( )    PDF (3222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株GX0101对宿主的感染过程及致病阶段,即“Cornell模型”,为进一步使用该毒株研究MDV的致病或致瘤机制奠定基础。用GX0101接种1日龄SPF鸡,建立了感染宿主的动物模型;然后用RT-qPCR分析10个具有代表性的MDV蛋白编码基因在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GX0101感染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典型的马立克病一致;MDV编码的结构蛋白基因gB、gEUL6、非结构蛋白基因UL42和UL52、立早期基因ICP4、水平传播相关基因UL13以及磷酸化蛋白基因pp38具有相似的转录水平和趋势,均在GX0101感染后7 d上升至第一个峰值,10 d降至低谷,14 d又逐渐升高并在21 d达到第二个峰值,30~60 d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的转录水平;MDV编码的原癌基因meq和毒力相关基因RLORF6在GX0101感染7 d即持续升高,并在14~60 d的试验周期内较长时间处于高转录水平。结合作者此前研究及本文结果分析,GX0101感染宿主的“Cornell模型”:早期增殖性-限制性感染期为1~7 d,潜伏感染期约为10 d前后,晚期溶细胞性感染及免疫抑制期发生于14~21 d,而T细胞转化及淋巴瘤形成阶段可能在14 d前后就已经开始。

新城疫病毒F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及活性鉴定
高小龙,胡湘云,付向晶,王燕平,仝丽娜,王海新,王兴龙,张淑霞,萧飒,杜恩岐,杨增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45-1651.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5
摘要 ( 136 )   HTML( )    PDF (2686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纳米抗体,并对筛选的抗体活性进行初步鉴定。以NDV F蛋白中和表位构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双峰驼天然重链抗体可变区(VHH)酵母双杂交文库进行筛选,获得4株VHH抗体序列。挑选其中2株最符合VHH特征的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并对2株VHH活性进行鉴定。ELISA结果显示,VHH1与VHH2与NDV病毒的反应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表明VHH与NDV病毒反应活性良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VHH可特异性识别F蛋白;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2株VHH抗体均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2株活性较好的抗NDV F蛋白的VHH抗体,为VHH在NDV防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参与小鼠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应答
聂培婷,汤承,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52-1657.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6
摘要 ( 167 )   HTML( )    PDF (3397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是哺乳动物间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但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CIRP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应答。用H1N1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滴鼻接种成年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24、48、72、96、120 h随机处死3只,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肝、脾和肺中CIRP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各被检器官中Cirp mRNA的转录量显著升高;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CIRP在感染小鼠心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综上可见,CIRP参与机体对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应答,由于CIRP对炎性因子产生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基础兽医
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激活MAPK信号通路的分析
孙晓林,杜方原,刘淑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58-1666.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7
摘要 ( 171 )   HTML( )    PDF (5809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深入探究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囊膜蛋白(Env)的致病机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肺的病理特征以及Env、EGFR和MAPK信号通路中p-Erk1/2和p-p38的阳性表达区,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在病肺中的磷酸化水平。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 4/myc-His /exJSRV-env到A549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转染重组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SRV Env蛋白主要表达于病肺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EGFR在病肺组织中过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脱落的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而在健康绵羊肺中只是少量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中,p-Erk1/2和p-p38在病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EGFR、p-Erk1/2和p-p38的阳性表达区均与Env蛋白的阳性表达区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肺中p-Erk1/2和p-p38的磷酸化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健康肺组织,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4/myc-His/exJSRV-env的A549细胞中p-Erk1/2和p-p38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说明exJSRV-env确实激活了A549细胞的MAPK通路。而CCK8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4/myc-His/exJSRV-env的A549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说明exJSRV-env可能是通过激活的EGFR/MAPK通路促进A549细胞的恶性增殖,进而促使肿瘤的发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实验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及抗原分布
罗薇,冉丹丹,陈冬平,刘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67-1675.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8
摘要 ( 129 )   HTML( )    PDF (5755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实验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其菌体抗原的组织分布,奠定菌株致病机制的研究基础,采用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口腔灌服感染实验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点采集小鼠11个组织脏器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感染小鼠的组织病变及菌体抗原的分布进行观察。感染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肠道、脑等组织在感染3~6 h后开始出现炎性反应,直至感染后14 d;感染鼠回肠组织有显著的坏死、脱落及炎性损伤,右心室呈现脱落的血栓栓子,肺泡壁增厚、血管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支气管肺炎,多脏器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多脏器组织可见“伤寒小结”。感染3 h,除脑外,其他被检脏器皆检出细菌抗原,除感染途径肠道细菌抗原含量极高,脾、心、肺、肝的阳性信号也很强,且主要存在组织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能感染实验小鼠,侵嗜小鼠多个脏器,长时间不同程度地引起多脏器变性、坏死及炎性反应。

鸭源鸡杆菌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彭志锋,高冬生,刘红英,杨霞,赵军,王新卫,李永涛,陈陆,常洪涛,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76-1681.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19
摘要 ( 153 )   HTML( )    PDF (1679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的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分离株携带1、2、3类整合子的情况,采用K-B法测定61株鸭源鸡杆菌对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分析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所有参试菌株对克林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比例均不低于88.52 %(54/61)。19株鸭源鸡杆菌携带1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1.15%,且此类菌株的耐药种数均≥3;在耐药种数≥5的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的比例(78.95%)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的比例(28.57%,P<0.01)。本试验首次研究了鸭源鸡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参试菌株仅携带1类整合子,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1类整合子可能在鸭源鸡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二甲氧苄啶在鸡排泄物中的排泄研究
王嘉鹏,陈红,刘海生,权丹,周雨卉,潘丽花,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82-1688.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0
摘要 ( 123 )   HTML( )    PDF (2399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排泄物中的二甲氧苄啶的浓度,研究鸡口服二甲氧苄啶在排泄物中的排泄规律。选用20只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体重口服10、20 mg•kg-1的二甲氧苄啶,在给药后的2、4、8、16、24、32、48、72 h收集鸡的所有排泄物。采用HPLC法测定鸡排泄物中二甲氧苄啶的浓度。给药后原形药物很快随排泄物排出体外,10 mg•kg-1体重剂量组总排泄原形药物占给药剂量的21.63%,20 mg•kg-1体重剂量组总排泄原形药物占给药剂量的24.13%。由此可知,二甲氧苄啶在鸡体内原形药物在排泄物中排泄不完全,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和原形药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临床兽医
牛源犬新孢子虫对BABL/c孕鼠胎盘激素和细胞因子调节功能的影响
贾立军,马莉,张守发,李男礼,赵鹏,李积旭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89-1695.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1
摘要 ( 132 )   HTML( )    PDF (1046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牛源犬新孢子虫对孕鼠胎盘激素和细胞因子调节功能的影响。以牛源犬新孢子虫BABL/c孕鼠感染模型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孕鼠,在攻虫第12、14、16、18天分批处死孕鼠,采集孕鼠血清,制备孕鼠胎盘细胞悬液,采用ELISA方法对牛源犬新孢子虫感染孕鼠血清中CRH、CG、PRL及E3等胎盘激素水平,以及孕鼠胎盘细胞悬液中IFN-γ、IL-4及T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孕鼠比较,牛源犬新孢子虫感染孕鼠模型随攻虫时间的增加,在孕鼠血清中,CRH水平在第12天时显著升高(P<0.05),在第18天时显著下降(P<0.01);CG水平在第12天时显著下降(P<0.01),在第16天时显著升高(P<0.05);PRL水平在第18天时显著下降(P<0.05);E3水平在第12天时显著升高(P<0.05),第16天时显著下降(P<0.05)。在孕鼠胎盘细胞悬液中,IFN-γ水平在第18天时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在第12天时显著升高(P<0.05);TGF-β水平在第12天时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牛源犬新孢子虫感染导致孕鼠胎盘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功能失衡,严重影响胎盘血流、胎盘物质转运及胎儿生长发育,将导致不良妊娠的发生。

瑞香狼毒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欢,路浩,郭亚洲,冯柯,耿朋帅,赵宝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696-1703.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2
摘要 ( 108 )   HTML( )    PDF (3275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种属分布特点,进一步揭示瑞香狼毒内生真菌与毒性物质合成、化感作用以及抗逆性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对采自4省5个地区瑞香狼毒的茎、叶、花部位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种属。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中共分离到21株内生真菌,19株菌分属7纲8目9科8 属,2株未鉴定种属,所有从瑞香狼毒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42%,为瑞香狼毒的优势菌株,除1株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 sp.)和8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外,其余菌属均首次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

研究简报
热应激造成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并影响乳合成相关载体的基因表达
权素玉,张源淑,卜登攀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704-1713.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3
摘要 ( 195 )   HTML( )    PDF (1995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旨在寻找热应激下调奶牛泌乳功能的相关因素。42 ℃高温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0、0.5、1、1.5、2、4、8 及12 h,检测其对细胞活率,线粒体膜电位,热休克分子及蛋白基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以及氨基酸和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热处理显著降低乳腺上皮细胞活率(P<0.05),损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HSP27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HSP70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 HSP90基因表达在前4 h显著上调(P<0.05),后恢复至正常水平,HSF-1基因表达在某些时间点显著上调(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Kea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表达无显著变化 (P>0.0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 表达显著上调(P<0.05),NAD(P)H脱氢酶醌-1 (NQO1) 表达显著上调(P<0.05)。跨膜氨基酸转运载体SLC7A7基因表达在1 h和4 h显著上调(P<0.05)。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及GLUT8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2在热处理0~2 h表达显著上调,4~12 h显著下调(P<0.05)。热应激能够显著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率,引起氧化应激,改变热休克蛋白和分子及跨膜转运载体的基因表达。

杜洛克猪与梅山猪副性腺组织学比较及精浆蛋白mRNA表达分析
丁海生,徐德全,罗琰,刘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714-1719.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4
摘要 ( 178 )   HTML( )    PDF (2806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杜洛克公猪和梅山公猪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组织学特征及精浆蛋白mRNA的表达,运用石蜡切片并通过HE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下对75日龄、270日龄梅山公猪与270日龄杜洛克公猪的精囊腺和尿道球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精浆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270日龄梅山公猪与75日龄梅山公猪相比,精囊腺的腺小叶增多,小叶间结缔组织减少;270日龄杜洛克公猪精囊腺较270日龄梅山公猪有更多的腺泡黏膜褶皱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梅山公猪和杜洛克公猪尿道球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腺泡密集且腺腔小;梅山猪在成年时尿道球腺腺小叶增大,小叶间结缔组织变少;270日龄杜洛克公猪尿道球腺腺小叶比270日龄梅山公猪小,而腺泡较大,且结缔组织更多。精浆蛋白PSP-Ⅰ和PSP-Ⅱ在精囊腺中高表达,在成熟的杜洛克和梅山公猪精囊腺中其mRNA表达水平相近(P>0.05)。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梅山公猪PSP-Ⅰ和PSP-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杜洛克公猪更多的精囊腺黏膜褶皱和更大的尿道球腺腺泡,增加了上皮分泌面积,有助于增加精浆体积,提高精子代谢率和存活率。另外,性成熟公猪中精浆蛋白PSP-Ⅰ和PSP-Ⅱ的高表达可能参与维持精子的代谢和活力等生理过程。

鹅不同繁殖时期GnRH和GnIH基因表达和激素浓度变化分析
张克山,胡彦竞科,韩笑哲,高广亮,钟航,王启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720-1726.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5
摘要 ( 145 )   HTML( )    PDF (1885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GnRH和GnIH基因和激素在鹅繁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产蛋性能差异显著的四川白鹅和溆浦鹅为试验材料,利用Real-time RCR方法检测产蛋前期、产蛋期和休产期两种鹅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GnRHGnIH mRNA的表达量;利用放射性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GnRH和GnIH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nRH和GnIH基因在四川白鹅和溆浦鹅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的下丘脑和卵巢组织中,四川白鹅的GnRH mRNA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溆浦鹅,在产蛋高峰期和休产期四川白鹅GnRH激素浓度也极显著(P <0.01)或显著高于(P<0.05)溆浦鹅,在高峰期和休产期四川白鹅GnRH血清浓度分别为51.13和51.10 pg•mL-1,溆浦鹅分别为49.52和49.94 pg•mL-1;GnIH在两种鹅的变化比较一致,仅在产蛋高峰期,四川白鹅下丘脑组织中GnIH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P<0.01)溆浦鹅,而两种鹅之间的GnIH激素在各个时期均无显著差异。这提示随着繁殖阶段的改变,在调控两种鹅产蛋性能的作用过程中GnRH可能较GnIH 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鹅繁殖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精子动力学分析与其体内、体外受精能力的相关性
胡庭溪,刘霞,孙尉峻,郝海生,赵学明,王宗礼,杜卫华,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727-1732.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6
摘要 ( 213 )   HTML( )    PDF (866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对精子动力学参数的分析,预测其在体外受精和人工授精中的受精能力。本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3头荷斯坦公牛的性控分离精子进行动力学检测;同时进行体外受精和人工授精试验,统计体外受精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数(TCN)、内细胞团细胞数/囊胚细胞数比例(ICM/TCN)和人工授精妊娠率。结果发现,精子的路径速度(102.82、91.55、80.67)、曲线速度(201.75、180.23、168.58)、侧摆幅度(9.33、8.31、7.42)在公牛A、B、C间呈显著差异(P<0.05),并与其体外受精过程中的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呈显著正相关。公牛A精子的鞭打频率(20.36)、直线性(46.06)显著高于公牛B(18.05、42.00)、C(16.23、40.81),且与体外受精的囊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牛A、B精子的活力(38.00、36.50)、直线速度(80.62、79.00)显著高于公牛C(29.00、68.20),该参数与ICM/TCN呈正相关(P<0.05)。然而精子动力学的所有参数均与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之间无相关性。综上表明,精子的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体外受精中公牛的受精能力,但对其人工授精结果的预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的安全性分析
吴彤,赵蕾蕾,张道康,徐飞,张宁,江善祥,刘义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733-1738.  doi: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8.027
摘要 ( 270 )   HTML( )    PDF (840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开展药物对健康奶牛的安全性研究,作者选择健康泌乳期奶牛12头(初产和经产各6头),四个乳区分别单次给予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一支(规格10 mL:500 mg)。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和乳区病原菌的变化。整个试验期间对给药奶牛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乳区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同时,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果表明,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区菌群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