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3
综述
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
魏泽辉,贾存灵,张智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387-13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1
摘要 ( 312 )   HTML( )    PDF (1202KB) ( 1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RISPR/Cas9系统是2012年发展起来由RNA导向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相比ZFN和TALENs技术,CRISPR/Cas9系统具有类似的打靶效率,且更易于操作。通过将核酸酶Cas9蛋白D10A和H840A位点突变,可以获得失去切割活性的dCas9蛋白。借助导向RNA将dCas9与DNA特定位点结合的作用,可以实现抑制或激活基因转录,从而达到对特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作用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调控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野生鸟类传播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研究进展
韩春燕,郝瑞军,曾祥伟,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393-13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2
摘要 ( 225 )   HTML( )    PDF (877KB) ( 7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由禽免疫抑制性病毒引起的,以感染禽类免疫抑制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世界养禽业发展的一类传染病。以往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多局限于家禽,有关野生鸟类的数据十分有限。鉴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野生鸟类中检测到禽免疫抑制病病毒报道的增加,作者从禽免疫抑制病病毒在野鸟中的流行概况、可能宿主野鸟的种类、野生鸟类在病毒传播中的可能机制以及鸟类疾病的监测和预警等方面对野生鸟类传播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丰富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禽免疫抑制疾病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遗传繁育
appA-MxA基因猪PCR检测灵敏度及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刘小丹,辛磊磊,樊俊华,孔思远,杨述林,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399-14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3
摘要 ( 186 )   HTML( )    PDF (993KB) ( 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appA-MxA基因猪中PCR检测外源基因的灵敏度及其通过粪便漂移到外界环境中的可能性。根据转基因猪目的基因植酸酶(appA)和抗粘液病毒(MxA)引物对不同浓度梯度的pcDNA-appA-MxA质粒进行PCR检测,评价常规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能力;对适宜浓度的粪便DNA进行PCR检测来评价转appA-MxA基因猪外源基因是否经粪便漂移到环境中。PCR扩增结果表明,在10 μL PCR体系中对CMV-appACMV-MxA基因检测的最低浓度分别为2.4×104和2.4×103拷贝•μL-1。克服粪便PCR抑制反应量的适宜转基因猪粪便DNA检测结果表明,其粪便DNA中不含任何外源基因。本试验结果表明,转appA-MxA基因猪体内的外源基因通过粪便漂移到外界环境中的概率极小,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转基因猪不存在环境安全问题。

鸡不同生精细胞中Piwil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差异研究
陈静,翟飞,夏明秀,陈蓉,徐琪,常国斌,李建超,马腾,王洪志,徐璐,刘璐,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04-14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4
摘要 ( 215 )   HTML( )    PDF (3092KB) ( 6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生精细胞中Piwil1基因的转录水平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为深入探讨该基因在鸡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iwil1基因在不同生精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法对启动子区进行甲基化修饰、转化和克隆测序,分析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鸡Piwil1基因在精子中几乎不表达,在精原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GCs、SSCs和四倍体(P<0.01)。鸡Piwil1基因启动子区-233~+298 bp存在1个CpG岛,该岛有56个CpG位点。第1~10个CpG位点(-233~-129 bp区域),精子细胞、四倍体细胞、PGCs、SSCs中处于未甲基化状态,而精原细胞中甲基化比例高达0.600;第39~55个CpG位点(+105~+252 bp区域),不同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精原细胞中仅为0.212。PGCs、SSCs中DNA高甲基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iwil1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在+105~+252 bp非编码区域甲基化可能对Piwil1基因转录调控有一定影响,但还存在其他转录调控机制。

核移植方法和维生素C影响绵羊克隆胚胎体外发育
闵江涛,杜卫华,赵学明,郝海生,杭苏琴,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10-14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5
摘要 ( 271 )   HTML( )    PDF (2155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绵羊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不同核移植方法及胚胎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对绵羊克隆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绵羊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提供试验依据。用屠宰场采集的绵羊卵巢为试验材料,经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进行核移植操作,采用微电极融合、无透明带克隆与显微注射等核移植方法,比较胚胎构建效率,利用绵羊孤雌胚胎摸索发育液中添加维生素C最适浓度,将该浓度用于克隆胚胎体外培养,统计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采用25 V微电极融合法融合率显著高于平行电极融合法 (P<0.05),但与30 V电压差异不显著。25 V电压微电极融合法死卵率显著低于30 V融合法(P<0.05);无透明带构建克隆胚胎的桑椹胚率显著高于显微注射法(P<0.05),但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胚胎培养液中添加50 μmol•L-1维生素C显著提高了孤雌激活与体细胞克隆胚胎囊胚率(P<0.05)。综上所述,微电极融合法可显著提高绵羊体细胞核移植融合效率,无透明带构建方法不能显著提高克隆胚胎囊胚率,胚胎培养液中添加50 μmol•L-1维生素C可显著提高绵羊克隆胚胎囊胚率。

牛体细胞核移植中Meg8基因DNA甲基化及印迹状态分析
赵姝君,胡嘉祺,张明月,李冬杰,戴蕴平,李宁,李世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17-14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6
摘要 ( 218 )   HTML( )    PDF (2056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Meg8基因内部CpG岛的甲基化在调控Meg8基因印记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应用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Meg8基因内含子3上的17个CpGs位点等位基因特异的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2条亲本链的甲基化程度都比较高(>80%),但T链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链(P<0.05),并且C链只有1种甲基化模式。分析Meg8基因在出生后48 h死亡的体细胞核移植牛肺中的甲基化和印迹状态,发现Meg8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核移植牛和自然繁殖牛中都比较高,但核移植牛的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繁殖牛(P<0.05),并且只有1种完全甲基化的模式,而Meg8基因在核移植个体中的印记表达没有紊乱,仍表现为单等位基因表达,初步推测Meg8内含子3CpGs岛的甲基化可能没有参与调控Meg8基因的印记表达。

C型钠肽预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张春强,欧阳效晴,张通,栗瑞兰,范晓梅,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24-14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7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711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C型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预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的影响。以常规的牛卵母细胞体外24 h成熟培养为对照,研究了CNP预处理牛卵母细胞6 h,再进行成熟培养28 h后(CNP预处理组)的牛卵母细胞成熟情况。结果表明,CNP预处理组的牛卵母细胞成熟效果明显提高,其受精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都明显高于对照组((51.55%±2.50%),(156.2±11.0)和(28.13%±3.80%),(116.3±19.0),P<0.05);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布由未成熟时的周边分布变为成熟时的均匀分布;而CNP预处理6 h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多呈半周边分布,在随后的28 h成熟培养中也变为均匀分布;CNP预处理组的成熟卵母细胞线粒体DNA的拷贝数为(510 078.4±28 9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 558.5±51 743.0),P<0.05)。综上表明:C型钠钛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

动物营养
真胃灌注葡萄糖对泌乳奶山羊乳脂合成的影响
张雅彬,林雪彦,闫振贵,侯秋玲,师科荣,王中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32-14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8
摘要 ( 204 )   HTML( )    PDF (841KB) ( 7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是否是高精料日粮抑制乳脂合成的途径,及其抑制的机制。采用4只泌乳早期崂山奶山羊,安装真胃插管和颈动脉插管。2×2有重复交叉试验设计,2个试验处理为真胃灌注生理盐水或200 g•d-1葡萄糖。2期试验,每期8 d,2期之间间隔14 d。使用RT-PCR检测乳脂合成相关酶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真胃灌注葡萄糖显著提高了血糖水平(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P=0.06)。葡萄糖灌注提高了产奶量(P<0.05),降低了乳脂率和乳脂量(P<0.05)。乳脂中,C18∶0和C9C18∶1的产量显著降低(P<0.05),从头合成的脂肪酸(C4~C14)及血液吸收和从头合成双重来源脂肪酸(C16)的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真胃灌注葡萄糖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合成酶、脂蛋白酯酶、脂肪酸结合蛋白、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脂肪酸脱饱和酶等乳脂合成酶和脂肪酸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真胃灌注葡萄糖主要通过减少血液来源脂肪酸含量来降低乳脂产量;其对乳脂合成相关酶及蛋白基因表达无影响,对乳脂合成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

饲料样品储存条件对仿生消化率测值的影响
马赛,陈亮,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40-14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09
摘要 ( 188 )   HTML( )    PDF (933KB) ( 7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储存温度、包装方法和储存时间对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仿生消化系统测试饲料样品的储存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3×2×7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处理为储存温度(A因素),设2个水平,即4和-20 ℃;副区处理为包装方法(B因素)和储存时间(C因素),其中包装方法(B因素)设3个水平,即普通自封袋包装、抽真空包装、抽真空后充氮包装,储存时间(C因素)设7个水平,即0、2、4、6、8、10、12个月;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处理下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20 ℃条件下,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显著高于4 ℃条件下的相应测值(P<0.05);与初始测值相比,-20 ℃条件下的相应测值具有较小的变异性。2)在抽真空包装和抽真空后充氮包装方法下,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普通自封袋包装的相应测值(P<0.01);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显著高于普通自封袋包装的相应测值(P<0.01);但包装方法不影响豆粕酶水解物能值(P>0.05);与初始测值相比,抽真空后充氮包装方法相应测值的变异性最小。3)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显著性降低(P<0.01)。玉米和豆粕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受储存温度、包装方法和储存时间的影响,在-20 ℃抽真空后充氮气储存方法下,玉米和豆粕样品在12个月内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变异较小,能起到较好的储存效果。

日粮尿素水平对肉羊血液学、血清学指标和消化器官的影响
王波,姜成钢,纪守坤,王黎文,丁健,司丙文,屠焰,张乃锋,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49-1456.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0
摘要 ( 154 )   HTML( )    PDF (2723KB) ( 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尿素替代天然蛋白质饲料对血液学、血清学指标及消化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为尿素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杜寒杂交公羊64只,平均体重为(30.77±0.02)kg,随机分4个处理:对照组、0.5%尿素组、1.5%尿素组和2.5%尿素组。预试期21 d,正式期42 d,分别在试验的第1和第42天处理8只羊采血备用,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取十二指肠、瘤胃、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血液学结果表明:1.5%和2.5%组的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5%组显著高于0.5%组(P<0.05);2.5%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5%和2.5%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5%组(P<0.05),甘油三酯则1.5%和2.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2.5%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总胆红素及血氨浓度均最高(P<0.05),2.5%组的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发现2.5%组的肾病变严重性较其余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1.5%水平以下尿素含量对肉羊血液学、血清学及主要消化器官影响不明显,而尿素水平达到2.5%则会对肉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Meta分析方法优化泌乳奶牛日粮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
李飞,徐明,曹阳春,孙菲菲,杨昕涧,姚军虎,李东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57-14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1
摘要 ( 197 )   HTML( )    PDF (1458KB) ( 7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Meta分析方法优化泌乳奶牛日粮粗饲料中性洗涤纤维(FNDF)及瘤胃可降解淀粉(RDS)供应,旨在为保障奶牛的瘤胃健康与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整理39篇关于日粮FNDF及RDS调控泌乳奶牛瘤胃健康及泌乳性能的文献。以日粮FNDF与RDS比值(CBIR)及二者采食量之差(CBID)分别作为碳水化物平衡指数(CBI),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CBI与瘤胃pH、瘤胃发酵参数、乳脂率及饲料效率的回归关系。分析表明,CBIDCBIR与上述指标呈较好的线性或二次回归关系。日粮CBIDCBIR分别高于1.09 kg•d-1和1.28可使瘤胃pH≥6.16,减小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的概率;保证较高泌乳效率(≥1.5)、乳脂率(≥3.5%)及正常瘤胃发酵模式(乙酸丙酸比≥2.2∶1~3∶1)的CBIDCBIR范围分别为-0.42~0.99 kg•d-1和0.93~1.30。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获得保证瘤胃健康及高效生产日粮CBIDCBIR范围,二者均能较好反映瘤胃健康及生产性能参数的变化。

不同退化梯度上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养分的对应分析
刘兴波,格根图,孙林,吕世杰,刘红梅,贾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67-14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2
摘要 ( 173 )   HTML( )    PDF (1019KB)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草地退化程度与草地植物群落养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营养学的角度,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根据草原调查“四度一量”方法,将草地退化程度分为对照、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采用对应分析方法阐释植物群落养分含量与草地退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公因子分析基础上,能够反映草地退化梯度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植物群落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植物群落总可消化养分(TDN)增加,但干物质(DM)含量在减少。对照条件下干物质(DM)含量最高,中度退化草地无氮浸出物(NFE)含量较高,重度退化草地粗蛋白(CP)养分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EE)比较稳定,与草地退化程度关系不大。草地退化程度对植物群落养分中干物质(DM)含量、无氮浸出物(NFE)、粗蛋白(CP)、粗纤维(CF)、总可消化养分(TDN)影响较大,对草地粗脂肪(EE)含量影响不大。

预防兽医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王盛,谢芝勋,范晴,谢丽基,邓显文,黄莉,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罗思思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74-1480.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3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818KB) ( 6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囊膜糖蛋白E2基因在烟草中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根据GenBank中BVDV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构建含有E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E2,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植株。结果显示:通过PCR扩增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获得5株低拷贝的转E2基因的烟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烟草中表达的E2蛋白可以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反应原性。本研究为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E2口服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猪瘟病毒促进细胞自噬并利于病毒增殖
康恺,林鸷,高海慧,张成成,李河林,梁武龙,王静,曹志,张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81-14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4
摘要 ( 296 )   HTML( )    PDF (2834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自噬在病毒的增殖、释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仍然没有猪瘟病毒与细胞自噬相互作用关系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瘟病毒Shimen株感染宿主细胞(ST)后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细胞自噬对病毒增殖的作用。通过透射电镜和自噬体标记分子LC3的荧光聚点的观察,直观判断病毒对自噬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量,以及LC3蛋白转化分析,确定猪瘟病毒感染促进细胞自噬发生。利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抑制剂3-MA、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阻断剂氯喹(CQ),以及自噬基因Beclin 1、LC3蛋白的干扰,调控自噬来研究自噬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促进了细胞自噬的发生,且能形成完整的自噬过程,同时病毒利用细胞自噬来促进自身增殖。本研究为探索猪瘟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增加了新的数据。

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DNA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IL-2对其作用影响的研究
王洪光,郝飞,汤德元,张元鑫,马萍,罗险峰,曾智勇,刘霞,刘建,李达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88-14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5
摘要 ( 261 )   HTML( )    PDF (2249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DNA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猪白细胞介素-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构建pcDNA3.1(+)-gE1和pcDNA3.1(+)-gE2-IL-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Vero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gE基因和IL-2基因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空载体、灭活病毒对照及生理盐水对照分别免疫小鼠和仔猪,通过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监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pcDNA3.1(+)-gE1和pcDNA3.1(+)-gE2-IL-2重组质粒在Vero细胞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质粒可明显提高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IL-2对PRV gE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存在明显的增强作用。动物攻毒试验表明,在PRV强毒攻击下融合表达质粒和混合质粒免疫可以给小鼠提供80%以上的保护,可给免疫仔猪提供60%以上的保护,表明融合蛋白和混合蛋白对PRV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雏鸭感染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免疫器官T细胞免疫功能及IL-2 mRNA转录变化
于学武,吕晓萍,刘超男,高雪丽,石霖,刘明,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497-15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6
摘要 ( 203 )   HTML( )    PDF (2311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组织石蜡切片及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雏鸭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其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数量和IL-2 mRNA转录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H5N1亚型AIV感染21日龄雏鸭后,其免疫器官IL-2 mRNA转录、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功能在感染的急性期均显著低于对照雏鸭,表明AIV感染雏鸭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降低,免疫活性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受阻,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雏鸭在感染早期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对SPF鸡跗关节细胞因子mRNA转录的影响
张昆丽,谢芝勋,黄莉,谢丽基,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范晴,罗思思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05-15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7
摘要 ( 244 )   HTML( )    PDF (2463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威胁全球肉鸡生产的重要致病性病原之一,感染后引起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和免疫抑制等,给全球肉鸡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用ARV标准强毒株S1133经足垫注射感染7日龄SPF鸡,在感染后1、7、14、21、28、35 d分别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只SPF鸡跗关节,并测定IL-1β、IL-6、IL-17、IFN-γ和TNF-α基因的相对转录动态,初步探讨ARV感染对鸡跗关节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为阐明ARV感染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ARV感染可引起跗关节中上述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相对转录量上调,且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具有持续性上调趋势,其中感染21、28、35 d后,IL-1β、IL-6、IL-17、IFN-γ、TNF-α的相对转录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P<0.01),且IL-1β、IL-6、IL-17、IFN-γ呈逐渐上调趋势,表明IL-1β、IL-6、IL-17、IFN-γ、TNF-α参与了ARV感染对鸡跗关节的损伤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禽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猪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尹才,骆学农,王帅,陈光丽,曾巧英,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12-1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8
摘要 ( 217 )   HTML( )    PDF (1817KB)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带绦虫(T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是猪带绦虫及其幼虫重要的功能蛋白。为研究TsTPx蛋白的功能和筛选猪囊虫高效免疫靶标,提取猪带绦虫成虫总RNA,经RT-PCR扩增tstpx基因,测序分析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tstpx,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TsTPx蛋白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抗氧化功能和抗原性。结果如下: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的TsTPx蛋白约25 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裂解上清中。抗氧化功能分析表明,在金属催化氧化(MCO)体系中,TsTPx蛋白对质粒DNA超螺旋结构的保护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20 μg•mL-1时可100%保护,电泳图谱中被氧化的开环慢迁移带完全消失;H2O2还原体系中,TsTPx蛋白对H2O2的还原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100 μg•mL-1时,在含二硫苏糖醇(DTT)体系中,还原率达69.9%,在不含DTT体系中为54.5%。抗原性分析:Western blotting显示TsTPx蛋白可被猪带绦虫囊尾蚴阶段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TsTPx蛋白免疫家兔,间接ELISA检测的抗体效价高达1∶320 00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表达的TsTPx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和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和研制猪囊虫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miR-M7-5p靶向调控马立克病病毒原癌基因meq的表达
赵朴,滕蔓,罗俊,迟佳琦,宿靖伟,党露,邓瑞广,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18-15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19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735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立克病病毒(MDV)基因组编码数十个miRNA,并且可能在MDV的感染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研究发现, MDV-1编码的miR-M7-5p在病毒感染宿主发病的过程中具有高水平表达特征,为探讨miR-M7-5p对MDV可能具有的自我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DV编码的蛋白基因进行了扫描分析,预测发现了10个潜在的miR-M7-5p结合靶点,其中包括MDV的原癌基因meq。双荧光报告试验表明miR-M7-5p与meq基因的3′-UTR在体外能够相互作用,qRT-PCR进一步证实miR-M7-5p在体内能够下调meq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表明,miR-M7-5p能够自我调控病毒原癌基因meq的表达,在MDV致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PrP106-126作用下N2a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机制
苑方重,耿梅英,赵德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26-15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0
摘要 ( 185 )   HTML( )    PDF (2001KB) ( 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Prion相关疾病中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应用毒性神经多肽PrP106-126与一定浓度的Fe3+离子共同作用,并通过测定细胞NADH活性评估细胞呼吸链功能状态,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动态变化,及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分布,探讨细胞在PrP106-126与Fe3+共同诱导的氧化应激条件下,N2a细胞线粒体可能的损伤及对整个细胞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毒性多肽与Fe3+作用下,N2a细胞的NADH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降低至正常活性的6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明显的去极化(P<0.01),细胞色素C自线粒体释放至细胞质中,并引起pro-caspase-9活化。

研究简报
湘西黄牛Myf5和Pax7基因的SNPs检测及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
王兴平,罗仍卓么,李峰,李德才,都鑫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31-15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1
摘要 ( 169 )   HTML( )    PDF (1796KB)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湘西黄牛Myf5和Pax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湘西黄牛多态性位点的群体遗传特征,寻找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筛查湘西黄牛Myf5基因第2内含子和Pax7基因第3外显子的SNPs;以217头湘西黄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群体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基因型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湘西黄牛Myf5基因第2内含子中检测到9个SNPs,其中7个是本研究新发现的SNPs;在Pax7基因第3外显子检测到1个SNP。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湘西黄牛群体中Myf5基因g.1948A>G位点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46 1、0.235 0和0.718 9;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3 6和0.836 4。Pax7基因g.31G>A位点只检测到AG和GG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73 7和0.926 3;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36 9和0.963 1。这2个位点均处于低度多态,且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yf5基因g.1948A>G位点的AA和AG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G型个体的体重(P<0.05),A等位基因对体重为正效应;而各基因型间的体高、体长和胸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湘西黄牛Myf5基因的SNP位点较多,g.1948A>G位点可能为湘西黄牛体重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5-aza-dC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
吕婧玉,许晓婷,陈晓佩,翟明胜,冯建昆,于文浩,王新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38-15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2
摘要 ( 182 )   HTML( )    PDF (1804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与BMSCs分化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C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1.0 μmol•L-1的5-aza-dC处理BMSCs,并联合DMSO、尼克酰胺诱导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与未作DNA酶甲基化抑制剂处理的DMSO法诱导组进行双硫腙染色对比、胰岛关键调控基因PDX-1的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鉴定对比。研究表明,0.2~1.0 μmol•L-1 5-aza-dC为处理兔BMSCs合适的浓度,1.0 μmol•L-1 的5-aza-dC与DMSO、尼克酰胺诱导剂的联合使用,能够促进胰岛调控关键基因PDX-1的表达,建立了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的较为高效的诱导体系。揭示了甲基化程度影响BMSC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低甲基化程度促进胰岛特异基因PDX-1的表达。

肉鸽补单色光效应分析
王莹,严正杰,丁家桐,贾梁良,贺姣,曹伟,路璐,杨海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44-15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3
摘要 ( 190 )   HTML( )    PDF (1144KB) ( 6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单色光补光措施对肉鸽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肉鸽养殖业的照明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鸽数相近、饲养水平相同的4栋鸽舍(510~522对•栋-1),分别用蓝光(480 nm)、绿光(540 nm)、红光(660 nm)和白光(400~760 nm)进行补光试验,其中白光为对照组,每组又以光照强度分为3个亚组。记录生产数据并测定0、7、14、21日龄乳鸽体重。结果表明:1)在红光条件下,肉鸽的产蛋性能最好,其产蛋率和受精率最高,破蛋率最低; 2)在1~10 lx光照强度下,各组乳鸽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蓝光组乳鸽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红光和白光组(P<0.05);在10~20 lx光照强度下,各组初生重和21日龄体重都差异不显著(P>0.05);在20 lx以上光照强度下,各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红光、蓝光和绿光组21日龄乳鸽体重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综上,肉鸽生产白天用自然光,早晚采取单色光补光措施可有效促进生产效益;与白光组相比,红光组每百对肉鸽每月可多产28.68枚鸽蛋;从专门化生产而言,在1~10 lx光照强度,蓝光能够促进乳鸽增重。

300~350 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能量代谢规律的研究
高艳霞,于志,曹玉凤,李秋凤,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49-15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4
摘要 ( 207 )   HTML( )    PDF (826KB)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300~350 kg体重中国荷斯坦育成牛生长性能和能量代谢规律的影响,初步确定其能量需要量。试验选择21头健康、体重相近((307.67±2.99)kg)的10月龄左右育成牛,随机分为3组(A、B、C),分别饲喂由精料、玉米青贮和羊草组成的精粗比一致,营养水平不同的日粮,其中A组日粮消化能、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98 MJ•kg-1和10.06%,B组分别为11.43 MJ•kg-1和11.04%,C组分别为11.90 MJ•kg-1 和12.04%(DM基础)。结果,3组试验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09、820.30和887.30 g•d-1。日粮总能的平均表观消化率、代谢率分别为67.86%和57.94%;对日粮消化能的平均代谢率为85.35%。300~350 kg育成牛消化能(DER)、代谢能(MER)需要量的模型:DER(MJ•d-1)=0.730 14 W0.75+44.38△W,MER(MJ•d-1)=0.616 90 W0.75+39.50△W,W为育成牛体重(kg),△W为日增重(kg•d-1)。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
张亮,田耕,石双艳,袁磊,刘澣扬,黄小波,伍锐,文心田,文翼平,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55-15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5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724KB)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 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 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 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 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 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 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截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其抗原活性
朱卫霞,袁万哲,李丽敏,宋勤叶,孙泰然,李潭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9):  1561-15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9.026
摘要 ( 234 )   HTML( )    PDF (2011KB) ( 8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并探讨其抗原活性。通过RT-PCR扩增截短的PEDV N蛋白(truncated N protein,tN蛋白)基因;构建包含tN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DV-tN),将质粒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t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反应原性;用提纯的tN蛋白皮下接种BLAB/c小鼠,通过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检测重组tN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应用RT-PCR扩增到了预期705 bp的tN蛋白基因;在E.coli BL21内,携带tN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能够以可溶性表达形式诱导表达重组tN蛋白;该蛋白在体外可以与猪抗PEDV抗体特异性结合,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本研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截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完全抗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