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23
综述
细粒棘球绦虫EG95疫苗的研究进展
钟秀琴,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07-12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1
摘要 ( 321 )   HTML( )    PDF (905KB) ( 10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制细粒棘球绦虫疫苗(包括应用于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各种疫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最为成功的包虫病疫苗为EG95疫苗,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概述该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遗传繁育
猪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张雪梅,杜丽丽,刘福涛,王江,郭豫杰,李宏基,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13-12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2
摘要 ( 214 )   HTML( )    PDF (1014KB)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IRF7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猪十二指肠cDNA为模板扩增IRF7基因ORF区;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1b(+)中,获得pET-21b-IRF7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 (DE3),IPTG诱导表达His-IRF7融合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1 461 bp IRF7 ORF区;(2)His-IRF7融合蛋白在裂解菌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60.5 ku。结果提示,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IRF7融合蛋白,为猪IRF7基因相关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l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两纯系鸡回肠及盲肠黏膜细菌的组成
容庭,张洁,王刚,刘志昌,李书宏,林海丹,陈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18-12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3
摘要 ( 196 )   HTML( )    PDF (1033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试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28日龄回肠与盲肠黏膜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于第28日龄分别从2组中采集鸡2个肠段并提取黏膜细菌基因组DNA,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2个肠段黏膜细菌16S rDNA V3区的随机克隆文库。回肠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86个序列共产生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已知序列主要属于肠球菌属、乳杆菌属、粪球菌属及梭菌属类序列,而B组文库有97个序列共产生2个OTUs,主要属于梭菌类序列;盲肠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3个序列共产生44个OTUs,其优势菌群是未分类瘤胃球菌属(18.28%)、粪球菌属(13.98%)、拟杆菌属(10.75%)、Blautia(10.75%)及未分类毛螺菌属(7.53%);B组文库有97个序列共产生42个OTUs,其优势菌群是普拉梭杆菌属(17.53%)、粪球菌属(11.34%)、拟杆菌属(9.28%)及未分类瘤胃球菌属(8.25%);2组盲肠文库中其他菌属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发现与大肠杆菌相关的序列。优质肉鸡A系和惠阳胡须鸡28日龄回肠与盲肠黏膜细菌的组成差异明显,尤其是瘤胃球菌属与产丁酸菌的组成比例,这种差异可能是宿主遗传的影响所致。

山羊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分析
陈利,赵薇,占思远,李丹,李利,仲涛,王林杰,张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28-12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4
摘要 ( 293 )   HTML( )    PDF (2425KB) ( 7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出山羊不同组织、不同时期骨骼肌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出生后3日龄的山羊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大脑、大肠、小肠、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半膜肌)和不同时期(3、30、60、90和120 d)的3种骨骼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半膜肌)以及培养至不同阶段(1、3、4和7 d) 的山羊SMSCs为研究对象,运用qRT-PCR 技术及geNorm分析软件,探索9个内参基因(ACTINGAPDHTOP2β、YWHAZ、SDHA、PGK1、RP2、RPL4和HPRT1)mRNA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的11个组织中,内参基因表达稳定度的排序:HPRT1>RP2>TOP2β>SDHA>GAPDH>ACTIN>YWHAZ>PGK1>RPL4,需要2个内参基因 (HPRT1和RP2) 共同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骨骼肌中,各内参的稳定度:YWHAZ>ACTIN>HPRT1>RPL4 >TOP2β>SDHA>PGK1>GAPDH>RP2,需引入3个内参(YWHAZACTINHPRT1)才能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在SMSCs中各内参表达的稳定度排序:PGK1>SDHA>ACTIN>RPL4>GAPDH>TOP2β>YWHAZ>RP2>HPRT1,需要3个合适的内参(PGK1、SDHAACTIN)作为标准化指标校正定量数据。本试验分别筛选出了能在山羊同一时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骨骼肌及SMSCs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及需要引入的内参数目,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校正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为更好地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绵羊ApoER2 基因克隆及其干扰质粒对睾丸共培养细胞硒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春香,赵辉,张国林,郭丽娜,任有蛇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37-12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5
摘要 ( 217 )   HTML( )    PDF (2839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ApoER2基因,构建ApoER2-siRNA质粒载体,研究ApoER2基因沉默对睾丸共培养细胞Sel PPHGPx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克隆ApoER2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4种pGPU6/GFP/Neo-ApoER2-siRNA质粒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到体外共培养绵羊睾丸细胞中,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抑制效应,并研究ApoER2基因沉默对Sel PPHGPx 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长度为2 490 bp的绵羊睾丸ApoER2完整编码区序列,共编码892个氨基酸,绵羊ApoER2核苷酸序列与牛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97.7%。ApoER2-siRNA-1565和ApoER2-siRNA-2567位点重组质粒的干扰效果较好(P<0.01),选取ApoER2-siRNA-2567重组质粒,结果显示转染组Sel PPHGPx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获得了绵羊ApoER2编码区序列和有效抑制该基因表达的2个质粒载体,ApoER2沉默可能影响了睾丸硒蛋白Sel P 和 PHGPx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poER2转运硒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藏獒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犬科动物系统发育分析
李隐侠,钱勇,曹少先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46-12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6
摘要 ( 195 )   HTML( )    PDF (1337KB) ( 7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藏獒的起源、分类地位,及其与世界上其他大型家犬品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家犬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藏獒线粒体3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COⅠ、COⅡ和COⅢ)的全序列,并以大熊猫为外类群,运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分析包括藏獒在内的20个犬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发现,藏獒线粒体基因组中COⅠ、COⅡ和COⅢ长度分别为1 545、684和784 bp,分别编码514、227和261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獒、12个家犬品种与灰狼聚在一起,说明藏獒与家犬亚种内其他家犬品种一样起源于灰狼;家犬亚种内的13个家犬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藏獒与圣伯纳犬、英国老式牧羊犬、兰伯格犬聚为一类,说明藏獒与圣伯纳犬、英国老式牧羊犬、兰伯格犬的亲缘关系较近,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圣伯纳犬等大型家犬品种可能含有藏獒的血统。由此得出结论:藏獒起源于灰狼,在动物学分类地位上属于食肉目、犬科、犬属、狼种、家犬亚种;圣伯纳犬等大型家犬品种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可能引入了藏獒的血统。

pEGFP-hTERT转染鸡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研究
黄晓梅,张蕾,左其生,施青青,李东,汤贝贝,张亚妮,宋九州,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53-1259.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7
摘要 ( 207 )   HTML( )    PDF (2810KB) ( 6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GFP-hTERT转染鸡胚胎干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cESCs),优化鸡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以期构建鸡胚胎干细胞株或细胞系。在获得hTERT基因后,构建重组质粒pEGFP-hTERT,并利用FuGENE@HD转染鸡成纤维细胞(DF-1),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检测;再以80% BRL-CM(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与20% 的ES基础培养液混合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离的cESCs,添加10 μmol•L-1维生素C,AKP染色以及相关表面抗原SSEA-1、SOX2和OCT4检测鉴定后,以G418筛选pEGFP-hTERT转染的cESCs,传代培养后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干性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以促进cESCs增殖,pEGFP-hTERT转染的DF-1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表达,pEGFP-hTERT转染的cESCs可持续传至10代以上,且仍保持未分化状态,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检测呈阳性,且相关干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pEGFP-hTERT转染的cESCs在80%BRL-CM结合外源因子的作用下,能够持续稳定传至10代且仍保持未分化状态,可应用于鸡胚胎干细胞的永生化和细胞系建立。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王鑫,冯波,刘晓晔,张倩,董虹,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60-12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8
摘要 ( 178 )   HTML( )    PDF (3092KB) ( 9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1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Ⅱ型分散酶消化、葡聚糖3次离心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分散酶消化后,在37 ℃ 5% CO2 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法,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汇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分离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利用TMT标记结合2D LC-MS/MS技术分析不同时期水牛睾丸曲精细管差异蛋白质组
黄愉淋,付强,黄德伦,潘宏,黄凤玲,梁贤威,张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65-12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09
摘要 ( 298 )   HTML( )    PDF (2102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采用TMT标记结合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技术对不同时期水牛睾丸曲精细管的差异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分别提取不同时期(幼年期、老年期)水牛睾丸曲精细管总蛋白,TMT试剂标记后进行强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多肽、nano LC分离,同时在线连接电喷雾串联Orbitrap质谱进行分析,通过SEQUEST软件搜库并对鉴定的差异蛋白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定量差异倍数≥2倍的差异蛋白89个,以幼年期水牛睾丸曲精细管作为对照,上调蛋白质51个,下调蛋白质3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MT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以对不同发育时期水牛睾丸曲精细管蛋白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本研究结果为探索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规律提供了试验依据,找出可能与精子发生相关的标志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1)、过氧化氢酶(CAT)、热休克蛋白(HSP90AA1和HSPA)。

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对德保猪手工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影响
陆杏蓉,孙俊铭,李志鹏,李兰玉,谢炳坤,刘庆友,石德顺,崔奎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74-12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0
摘要 ( 216 )   HTML( )    PDF (1910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供体细胞的不完全重编程是动物克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00(对照)、0.25、0.50和1.00 μmol•L-1)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5-Aza-CdR)处理德保猪耳成纤维细胞,将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作供体进行手工克隆。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其中0.25 μmol•L-1组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最相近。随着5-Aza-CdR浓度增加,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生长抑制甚至致死。0.00~0.50 μmol•L-1 5-Aza-CdR处理对德保猪成纤维细胞不会显著改变其细胞染色体整倍性。5-Aza-CdR不同程度下调了德保猪耳成纤维细胞中Dnmt1、Tet1、Tet2和Tet3的相对表达,对Dnmt1、Tet1和Tet3表达量的下调呈剂量相关。以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作供体,猪手工克隆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卵裂率(24、48 h)和桑椹胚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0.25 μmol•L-1 组和0.50 μmol•L-1 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1.00 μmol•L-1 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50 μmol•L-1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μmol•L-1 组(P<0.05),而与0.25 μmol•L-1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高浓度5-Aza-CdR对德保猪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染色体具有副作用,低浓度(≤0.25 μmol•L-1)的5-Aza-CdR可用于供体处理以降低克隆胚胎甲基化水平及提高手工克隆猪胚胎发育潜能。

外源Wnt3a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数量及Frizzled 1受体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崔亚利,孙海云,李建国,高艳霞,赵艳姣,李三吓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82-12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1
摘要 ( 206 )   HTML( )    PDF (1745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外源性重组Wnt3a蛋白对奶牛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数量及其Wnt信号通路中Frizzled 1受体和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Western-blot方法对培养液中的β-酪蛋白进行鉴定。待组织块贴壁后,向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25和50 ng•mL-1的Wnt3a蛋白,并收集培养至10 d的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Frizzled 1受体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50 ng•mL-1的Wnt3a蛋白对增加乳腺上皮细胞数量的作用较明显,Frizzled 1受体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β-catenin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没有差异。结果提示,外源Wnt 3a能够影响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Frizzled 1受体表达量,增加乳腺上皮细胞的数量,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乳腺组织生长发育的调控。

动物营养
生物素补饲量对泌乳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及肢蹄健康的影响
张鹏,林雪彦,苏鹏程,王云,侯秋玲,王中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88-12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2
摘要 ( 293 )   HTML( )    PDF (828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泌乳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和肢蹄健康的影响。选择6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奶牛,其中泌乳早期奶牛45头(泌乳天数DIM(67.4±35.5) d),泌乳中期奶牛15头(DIM(167.6±27.5) d),按泌乳期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试验处理为分别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10、20、30或40 mg•d-1生物素。试验期300 d,每75 d测定1次蹄壳硬度和肢蹄评分,共4次。在试验的第60天记录产奶量和乳成分,测定相关血液指标,观察生物素补饲量对奶牛泌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补饲生物素降低乳蛋白含量,20、30、40 mg•d-1补饲组显著低于10 mg•d-1补饲组(P<0.05),但乳蛋白产量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2)补饲生物素可提高血浆生物素和葡萄糖浓度,20、30、40 mg•d-1补饲组的血浆生物素浓度显著高于10 mg•d-1补饲组(P<0.01),20、30、40 mg•d-1补饲组间的血浆生物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20、40 mg•d-1补饲组的血糖浓度高于10 mg•d-1补饲组(P<0.05),30 mg•d-1补饲组的血糖浓度数值上高于10 mg•d-1补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0、30、40 mg•d-1补饲组间的血糖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3)补饲生物素提高蹄壳的硬度,前2次测定(第75、150 天)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后2次测定,20、30、40 mg•d-1补饲组的蹄壳硬度数值均高于10 mg•d-1补饲组,但3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其中,第225天测定时20、30 mg•d-1补饲组显著高于10 mg•d-1补饲组(P<0.05),第300天测定时20 mg•d-1补饲组显著高于10 mg•d-1补饲组(P<0.05);(4)用4次蹄壳硬度和肢蹄评分测定结果计算了蹄壳硬度与肢蹄评分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4次测定的肢蹄评分与蹄壳硬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随试验期的延长有下降趋势,说明随着生物素补饲时间的延长,蹄壳硬度对肢蹄评分的影响减小,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增加。综上所述,泌乳奶牛补饲生物素可以提高蹄壳硬度,改善肢蹄健康状况,推荐补饲量为20 mg•d-1

300~350 kg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蛋白质代谢规律研究
高艳霞,于志,曹玉凤,李秋凤,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295-13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3
摘要 ( 167 )   HTML( )    PDF (819KB) ( 7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于300~350 kg体重中国荷斯坦育成牛蛋白质代谢规律的影响,确定此阶段育成牛适宜的日粮蛋白质需要量模型。试验选择21头年龄(1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307.67±2.99)kg)、健康的育成奶牛,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一致,但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各组日粮消化能、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98 MJ•kg-1和10.06%, 11.43 MJ•kg-1和11.04%, 11.90 MJ•kg-1 和12.04%(DM基础)。3组试验牛平均日增重为620.09、820.30和887.30 g•d-1;此阶段育成牛对日粮DM、OM、NDF和ADF平均消化率分别为70.70%、72.51%、68.70%和68.29%;日粮粗蛋白的平均消化率和平均沉积率分别为69.77%和41.37%。研究表明,300~350 kg育成奶牛日粮粗蛋白(CP)、可消化粗蛋白(RDCP)、瘤胃降解蛋白(RDP)和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需要量的模型:CP(g•d-1)=5.62W0.75 +595.31△W;RDCP(g•d-1)=3.90W0.75 +418.04△W;RDP(g•d-1)=2.50 W0.75+266.19△W;IDCP(g•d-1)=3.60 W0.75+384.94△W (W为育成牛体重,kg;△W为日增重,kg•d-1)。

预防兽医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含量方法的建立
朱玉婵,林密,孙燕燕,孙继国,蒋韬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02-13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4
摘要 ( 255 )   HTML( )    PDF (1350KB) ( 7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胶体金为标记物制备了快速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层析试纸条,拟合检测曲线,用金标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实验室与田间的样品检测证实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sia 1型FMDV抗原定量检测可以在15 min内完成,灵敏度为0.78 μg•mL-1,线性范围在0.78~7.84 μg•mL-1;变异系数在0.2%~5%;回收率在91%~102%,证明定量检测、准确度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能简便、廉价、快速、灵敏、特异、准确地定量检测样品中的Asia 1型口蹄疫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蛋白的多抗制备、细胞定位及功能研究
孙永珍,赵妍,崔红玉,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09-13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5
摘要 ( 229 )   HTML( )    PDF (3639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诊断应用价值的抗体,并研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及gC蛋白对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ILTV-LJS0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gC基因的主要抗原性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gC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His-gC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 gC抗体能与纯化的His-gC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能检测到内源性gC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抗能与ILTV LJS09、HLJ0507、 MDJ0442、SD0203、Zhj1298毒株反应,特异性良好。采用获得的抗gC抗体观测LJS09-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发现gC蛋白主要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细胞核和未感染的细胞中没有gC蛋白。利用抗体中和ILTV gC蛋白的试验结果表明,gC蛋白可能直接参与病毒在细胞间传播,从而影响病毒蚀斑的形成。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证实LJS09 gC蛋白在分布及功能上具有α-疱疹病毒的保守性,为gC蛋白生物学特性和ILT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种蛋中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徐海鹏, 孟凡峰, 董宣, 赵鹏,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17-13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6
摘要 ( 374 )   HTML( )    PDF (1570KB)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祖代种鸡群临床表现正常,在开产后用商品化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剂盒(ALV-Ab)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及蛋清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但对种蛋中抗原阳性的23只种鸡分别接种DF1细胞和SPF鸡胚来源的成纤维细胞(CEF)后均未分离到病毒。为探明该鸡群是否存在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E)以及能否干扰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结果判定,将23只种鸡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后逐一制备成CEF培养,盲传3代后检测到其中1只鸡的细胞培养上清抗原检测为阳性。从该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RNA, RT-PCR扩增其gp85基因,序列分析证明该检出病毒为E亚群ALV。将该E亚群ALV接种SPF鸡胚来源CEF后又可检出p27抗原,显示该内源性ALV具备传染性。同时,对该病毒gp85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产物免疫鸡后部分鸡血清经ALV-A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阳性。本研究分离到1株对CEF具备传染性的内源性ALV-E,并证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能够干扰对外源性ALV的鉴别诊断,提示在进行临床类似情况的判定时要结合鸡群实际表现做全面分析。

羊莫氏巴贝斯虫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
张浩浩,陈龙欣,曹阳,陈瑛,关贵全,马润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24-13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7
摘要 ( 256 )   HTML( )    PDF (1234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丰富巴贝斯虫基因组信息,选用感染中国羊的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Babesia motasi Lintan)为对象,将纯化的红细胞阶段虫体裂殖子包埋于低熔点琼脂糖,用蛋白酶K进行消化处理,得到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大片段基因组DNA,将其与CopyControl pCC1BAC Cloning-ready Vector进行连接并转化到EPI300TM Escherichia coli 感受态细胞,成功构建了含有34 560 个克隆的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0 kb,基因组覆盖度为×137,空载率均低于3%,且克隆稳定。该BAC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绘制精细物理图谱、基因组测序、进化及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致病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6株T4类噬菌体尾丝蛋白gp37基因密码子特性比较
逯凯,韩姗姗,张灿,刘文华,邹玲,温建新,任慧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30-13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8
摘要 ( 176 )   HTML( )    PDF (2065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本实验室分离的1株T4类多价烈性噬菌体Bp7尾丝蛋白gp37基因与其他5株T4类噬菌体gp37基因进行密码子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Bp7与其他5株T4类噬菌体gp37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基本一致;Bp7尾丝蛋白gp37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低,且偏爱使用以A或U为结尾的密码子;除AUG(Met)和UGG(Trp)外,确定了17种高频密码子;6株菌体gp37之间密码子偏好性比较发现,Bp7与JS98密码子使用最相近,与T4和T4T相对较远;gp37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可能受中性突变和选择压力的共同作用。gp37基因密码子的分析结果将为Bp7尾丝蛋白的基因改造,以进一步拓宽其裂解谱及提高表达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基础兽医
牛源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重组毒素制备
袁超文,刘文鑫,关玮琨,孟相秋,唐杰,李星月,赵志腾,师东方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36-13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19
摘要 ( 193 )   HTML( )    PDF (1630KB)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大肠杆菌是一类能引起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为了解LT-Ⅱ在牛源腹泻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0—2012年间分离的13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LT-Ⅱ毒素基因的检测,对分离到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序及分析。进一步将LT-Ⅱc1毒素基因双顺反子的ORF克隆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Rossatta感受态并诱导表达重组LT-Ⅱc1毒素,经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对重组毒素进行了初步的毒性验证。结果显示,所分离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有8株表达LT-Ⅱc1毒素,1株表达LT-Ⅱc4毒素,1株表达LT-Ⅱc6毒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出LT-Ⅱc1重组毒素,该重组毒素可以使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其细胞最小致死量为17.8 pg。本研究为中国国内首次分离到牛源产LT-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为深入研究LT-Ⅱ毒素奠定了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OE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胡青松,李吕木,张小飞,许发芝,丁小玲,徐延伟,丁维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42-13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0
摘要 ( 287 )   HTML( )    PDF (1300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OE蛋白,及研究COE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抗体的中和病毒的能力。根据PEDV S糖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取患猪流行性腹泻病(PED)的仔猪肠道组织,抽提PEDV的总m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PEDV部分保护性抗原基因(COE基因)片段。进一步将COE基因导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9K-COE重组质粒,并电转化入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中,筛选高拷贝阳性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病毒中和试验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的病毒中和能力。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530 bp的PEDV COE基因,该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中能够正确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毕赤酵母表达的COE蛋白大小在27 ku左右,分泌表达量约30 mg•L-1。Western blot表明PEDV COE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EDV COE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为1∶36,而对照则小于1∶2。PEDV COE基因可在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参与小鼠对LPS的应答
周鸿淼,汤承,岳华,唐佳佳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48-13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1
摘要 ( 182 )   HTML( )    PDF (3350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是否参与机体对LPS的应答。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LPS刺激组,分别按体重腹腔注射2.5、5、7.5 mg•kg-1的 LPS,第4组为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注射后3、6、12、18 h 每组随机挑选3只小鼠,无痛处死后采取各组小鼠的心、肝、脾和肾,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织中Cirp mRNA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组化法研究CIRP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后小鼠各被检器官中Cirp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而心中Cirp mRNA的转录水平则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小鼠心、肝、脾和肾中CIRP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且有显著的时效性。本研究证实CIRP参与小鼠对LPS的应答,为鉴定CIRP的新功能提供了证据。

血管活性肠肽在中国黄羽鹌鹑法氏囊中的定位
赵一霞,何敏,杨欢,陈文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55-13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2
摘要 ( 218 )   HTML( )    PDF (4885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周龄中国黄羽鹌鹑法氏囊中VIP进行组织学定位,观察在不同生长阶段VIP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结果显示,VIP在新生雏和1、3、5、9、13、17、21、23、25、32、36周龄中国黄羽鹌鹑法氏囊中广泛存在,多呈长梭形、马蹄形、椭圆形、团块状或细小颗粒状,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其中以3周龄的分布最为典型。到25周龄时VIP阳性反应的平均光密度值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结果表明,VIP存在于各生长阶段的中国黄羽鹌鹑法氏囊中,其分布规律与法氏囊的发育及功能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兽医
枸杞多糖对己烯雌酚染毒仓鼠睾丸组织Bax及Bcl-2凋亡蛋白的影响
张彩利,刘玉姣,赵兴华,马爱团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63-13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3
摘要 ( 231 )   HTML( )    PDF (1798KB) ( 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己烯雌酚(DES)致成年雄性仓鼠生殖损伤Bax及Bcl-2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将66只成年雄性仓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ES组(B),1 mg•kg-1、10 mg•kg-1、50 mg•kg-1 LBP组(C、D、E)及VC+VE组(F)。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皮下注射己烯雌酚,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橄榄油,连续用药7 d,同时C,D,E组分别灌服1、10、50 mg•kg-1的LBP,F组灌服100 mg•kg-1的VC及200 IU•kg-1的VE,A、B组灌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取睾丸进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检测Bcl-2、Bax的表达。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DES显著降低睾丸Bcl-2的表达(P<0.01),而提高Bax表达(P<0.05);给予不同剂量的LBP后,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以50 mg•kg-1 LBP增加最为显著(P<0.01),Bax的表达呈LBP剂量依赖性降低,以50 mg•kg-1 LBP组表达最低(P<0.01);与维生素组相比,50 mg•kg-1 LBP对Bax及Bcl-2的调节作用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影响Bax及Bcl-2的表达是LBP保护DES生精损伤的途径之一。

研究简报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京海黄鸡不同组织中ZyxinCD4和TNFRSF1A 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孙明明,林雨鑫,戴国俊,张菁菁,张跟喜,谢恺舟,王金玉,顾玉萍,王永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69-13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4
摘要 ( 205 )   HTML( )    PDF (1650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ZyxinCD4、TNFRSF1A 3个球虫抗性相关基因在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表达量的变化,本研究以京海黄鸡为试验动物,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的10个组织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发现,ZyxinCD4、TNFRSF1A基因在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的雏鸡多数组织中表达量变化较大。感染组Zyxin基因在腺胃、小肠等组织表达量较高,除肺、肝、肾和心肌组织外,Zyxin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雏鸡CD4基因在脾、肺、胸腺等免疫器官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后TNFRSF1A基因在小肠和盲肠中表达量最高,且感染组小肠、盲肠、脾、腺胃和胸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也极显著(P<0.01)。但法氏囊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且仅Zyxin基因差异显著,提示法氏囊在球虫感染过程中可能并未起到重要作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盲肠组织中, ZyxinTNFRSF1A基因在感染后的盲肠组织中表达量的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这2个基因与鸡球虫的感染关系密切,可能在雏鸡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羊口疮病毒ORF125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及其在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中的定位
孔汉金,张克山,刘永杰,尚佑军,刘湘涛,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75-13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5
摘要 ( 202 )   HTML( )    PDF (2613KB) ( 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ORF125蛋白结构及其在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中的定位。设计引物PCR扩增ORF125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EGFP-ORF125。利用DNAStar和MEGA4.0元件分析不同毒株间ORF125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接着通过在线Expasy工具预测其二级结构并与Bcl-2家族成员进行比较。利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SFs),经DAPI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ORF125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本次克隆的ORFV ORF125基因与国外公布的其他羊口疮毒株核苷酸水平相似性为97.1%~98.1%,与同属另外2株羊伪牛痘病毒相比,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4.1%(GQ329669)和85.6%(GQ329670);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分析发现ORF125与Bcl-2家族成员α-螺旋位置相近,预测空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ORF125在GSFs细胞质中呈弥散性分布。结果提示,羊口疮病毒ORF125基因非常保守,预测与Bcl-2蛋白有着相似的功能,重组质粒pEGFP-ORF125构建成功,ORF125基因在GSFs中得到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

梅花鹿-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操作方法的研究
王士勇,郑军军,杨月春,刘宗岳,于淼,杨福合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8):  1381-13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8.026
摘要 ( 230 )   HTML( )    PDF (32379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梅花鹿-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ISCNT)的显微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优化其操作过程。以梅花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核细胞,牛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分别采用盲吸法、挤压法和脱羰秋水仙碱(Demecoline,DEME)化学辅助的方法去核,带下注射(Perivitelline microinjection,PM)、Pizeo破膜细胞胞质内注射(Break-membrane-cell intra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BMCIM)和全细胞胞质内注射(Whole-cell intra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WCIM)的方法注核,带下注核的卵母细胞电融合后化学激活,其余方法注核后直接化学激活,重组胚用CR1aa培养液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DEME辅助法去核率最高,挤压法最低,3种去核方法的去核率差异显著(P<0.05),去核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PM组和WCIM组注核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4.8%,注核时间分别为31.0和35.1 s,显著低于BMCIM法(P<0.05),但是注核成功率显著高于BMCIM法(P<0.05),而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3)BMCIM组和WCIM组的激活率均显著高于PM组(P<0.05),其中一步法的BMCIM组最高,一步法和两步法在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DEME辅助去核、Pizeo辅助破膜胞质内注射的一步法显微操作可有效用于梅花鹿-牛的异种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