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23
综述
施马伦贝格病研究进展
张永宁,吴绍强,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29-10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1
摘要 ( 297 )   HTML( )    PDF (4263KB) ( 10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马伦贝格病是自2011年夏季以来在欧洲新发的一种虫媒性病毒病,其病原为施马伦贝格病毒,主要感染绵羊、牛和山羊等反刍动物,可导致成年家畜生产性能下降,怀孕母畜发生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儿。截至目前,中国尚未出现相关疫情。笔者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预警与防控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增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中国有关部门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氧化应激与胚胎的氧化还原调节
胡德宝,张宝修,张也,张日欣,方南洙,李钟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38-10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2
摘要 ( 272 )   HTML( )    PDF (1312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引起的氧化应激是胚胎发育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能通过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而导致细胞的衰老或者死亡。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胚胎体外培养等辅助生殖过程中降低氧化应激是非常重要的。在另一方面,ROS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基于ROS的这种双重作用,很难解决由其引起的氧化应激现象。本文对ROS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遗传繁育
SOCS3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分析及热应激条件下的表达
王萍,巨向红,雍艳红,贾汝敏,赵云涛,马铭龙,廖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44-10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3
摘要 ( 233 )   HTML( )    PDF (4519KB) ( 8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与多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在热应激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猪SOCS3基因cDNA序列,发现SOCS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其与八眉猪、马、牛、人和小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2%、97.4%、96.5%、97.8%和96.4%。该蛋白分子量25.1 ku,等电点(PI)8.84,具有SOCS家族特异的中央SH2区、C末端40个氨基酸的SOCS box区及12个氨基酸的KIR结构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中SOCS3 mRNA在热应激的第3、6和9天显著下调(P≤0.05)。但在胸腺和小肠黏膜中,尽管在第3天呈下降趋势,但在第6和第9天显著上调(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猪SOCS3基因,发现其在热应激条件下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并呈组织和时间依赖性。

运用四种线性模型对京海黄鸡上市体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樊庆灿,王金玉,张跟喜,唐莹,张涛,顾玉萍,施会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53-10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4
摘要 ( 221 )   HTML( )    PDF (1784KB) ( 6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使用4种模型对京海黄鸡的16周龄体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试验以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通过60KSNP芯片分型,并使用2种线性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LM)、混合线性模型(MLM)4种模型对基因型数据和京海黄鸡16周龄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4种模型识别出的显著SNPs(P<0.05)数目不同,但各有优缺点。此外,本研究共识别20个与京海黄鸡上市体重关联显著的SNPs(P<0.05)。这些SNPs主要分布于1、4、19、25和Z染色体上,其中,1号染色体50.6~53.6 Mb和Z染色体33.6~44.8 Mb区域是显著SNPs(P<0.05)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另外还有部分显著SNPs(P<0.05)位于之前报道的影响鸡生长性状的QTL内。最后,本研究还找到了17个候选基因,同时还探讨了FAM184B、NCAPGNLK的功能,所有的这些结果将促进鸡生长性状标记的研究。

秦川牛CD36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肉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松,昝林森,王洪宝,王国庆,付常振,张亚冉,梅楚刚,邓冠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60-10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5
摘要 ( 242 )   HTML( )    PDF (1684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秦川牛脂肪酸转位酶基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的多态性及其对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改善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本研究选取288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了CD36基因的多态性,并结合PCR-RFLP技术对所发现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然后将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CD36基因上发现4个多态位点,分别命名为SV1、SV2、SV3和SV4。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表明,SV1-SV2为连锁位点,与SV3为强连锁,SV4与其他3个位点均为弱连锁,单倍型ITA属于优势单倍型(频率为60.4%)。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SV4在眼肌深度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单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之间和不同多态位点的组合基因型之间均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其中,IITTAG型个体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显著低于IWTCAA型个体(P<0.05),极显著低于WWCCAA型个体(P<0.01)。结果提示,CD36基因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通过人工选择降低群体中IITTAG型个体的比例以改善肉用性状。

基于Cytb 基因多态性对藏獒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的研究
杨雪娇,任战军,张成东,白康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68-10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6
摘要 ( 235 )   HTML( )    PDF (1626KB) ( 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对甘肃藏獒和西藏藏獒共70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为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70条藏獒序列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8个多态位点,仅占分析总位点数的0.7%。甘肃藏獒与西藏藏獒的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595、0.002 37、2.703和0.674、0.002 51、2.857,即2个藏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2个群体之间存在很强的基因流,未发生遗传分化,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根据Cytb基因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推断甘肃和西藏地区的藏獒为单一母系起源,逐步形成3个进化分支。

绵羊GPx5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性的研究
张春香,郭云雁,白元生,杨子森,张国林,焦光月,任有蛇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75-10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7
摘要 ( 210 )   HTML( )    PDF (4498KB) ( 8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硒非依赖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5(GPx5)基因,预测蛋白结构与功能,并研究其在睾丸和附睾头中的表达定位特点。采用5′RACE和RT-PCR克隆GPx5基因,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GPx5结构、特性和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表达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绵羊GPx5的开放阅读框(ORF) 660 bp (GenBank:JQ 320282),GPx5编码219aa,分子量约25 ku的碱性蛋白,第1~21个aa为潜在的信号肽,其三级结构域为αβ型,有11个可能磷酸化位点,有7种保守的特异性蛋白质激酶的结合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GPx5存在于细胞外;其38~151aa属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家族保守结构域,其36~215aa类硫氧还蛋白超家族保守结构域。绵羊GPx5在附睾头的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大量表达,附睾头上皮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少量表达,附睾头液和精浆中均有GPx5蛋白。绵羊GPx5是分泌型,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和类硫氧还蛋白作用。GPx5 可能是某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分子,但需进一步验证。

绵羊脑、卵巢源EST-SSR标记与产羔数、初生重的关联性分析
张文祥,王遵宝,赵宗胜,李大全,贾斌,努尔力?阿不力孜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84-10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8
摘要 ( 188 )   HTML( )    PDF (1280KB) ( 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筛选与绵羊产羔数和初生重基因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选择6个多态性丰富的绵羊脑、卵巢源EST-SSR位点,检测了德国美利奴与中国美利奴杂交F2代196只母羊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分子标记与产羔数、初生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6对绵羊脑、卵巢源EST-SSR多态位点在该群体中共检测到23个等位基因,群体杂合度在0.585 1~0.776 6,PIC值均大于0.5,属于高度多态位点,其中114719622、114720463和11472256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与产羔数、初生重关联分析表明:6个EST-SSR标记位点不同基因型间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114719418位点与羔羊平均初生重和总初生重关联;114720463和114758122位点分别与羔羊总初生重、产羔数关联;114719622和114722561位点与总初生重关联;47952182位点与产羔数关联。综上表明:6个EST-SSR标记位点可能与控制绵羊初生重、产羔数的基因座紧密连锁。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内StAR蛋白及类固醇合成关键酶表达的影响
郑王龙,刘青,王亚军,黄沁怡,徐辉,王宜安,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91-10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09
摘要 ( 235 )   HTML( )    PDF (1906KB) ( 7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的毒性机理,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材料,分别以0 (对照组)、1、5、10、20 μg•mL-1的ZEA进行染毒,染毒12 h后,利用Western-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了细胞内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和类固醇合成关键酶(P450scc、3β-HSD、P450c17a1和17β-HSD)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染毒浓度的升高,StAR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都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而类固醇关键酶P450scc、3β-HSD、P450c17a1、17β-HSD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抑制了睾酮合成通路中类固醇合成关键酶的分泌。

3种冷冻方法对猪MII期卵母细胞冷冻后微丝分布和脂肪颗粒变化的影响
吴彩凤,戴建军,张树山,李维杰,徐利,张德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097-11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0
摘要 ( 190 )   HTML( )    PDF (3721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冷冻方法(CLV法、OPS法和Straw法)对猪MII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微丝、脂肪颗粒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CLV(Cryoloop vitrification)法冷冻速率最高,达42 639 ℃•min-1;(2)CLV法微丝正常分布率(47.06%)最高,显著高于OPS(Open pulled straw)法的38.04%和Straw法的30.95%(P<0.05)。(3)CLV法和OPS法的脂肪颗粒正常分布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Straw法(P<0.05);(4)解冻后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大的脂肪颗粒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脂肪颗粒冷冻后呈均质化状态,只有很少的异质化脂肪颗粒存在。试验结果表明,冷冻过程中卵母细胞脂肪颗粒破坏严重,增加冷冻速率能降低对微丝的损伤,从而减少对脂肪颗粒异常分布的影响。

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
陈庭锋,王霄燕,李东,施青青,张蕾,邱峰龙,刘志永,庄勋,卞桂华,宋成义,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04-11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1
摘要 ( 231 )   HTML( )    PDF (1886KB) ( 7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精原干细胞(Porcin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pSSCs)体外分离和诱导分化,并探索pSSCs定向分化及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pSSCs和支持细胞(Sertoli),采用生化和免疫学方法鉴定其干细胞特性;传至3代后通过添加不同诱导剂,诱导SSCs向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生化染色、q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pSSCs在饲养层上生长良好,碱性磷酸酶(AKP)及SOX2、integrinα6、SSEA1、Dazl抗体鉴定均呈阳性,表明SSCs处在未分化状态。诱导8 d后,甲苯胺蓝染色及NSE抗体鉴定成阳性,成功诱导SSCs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16 d 后,ALP、Von Kossa染色及Collagon l抗体鉴定均呈阳性,诱导SSCs为成骨细胞;诱导22 d 后,油红O染色可见脂滴被染成红色,诱导SSCs成为脂肪细胞。在SSCs诱导过程中,qRT-PCR结果显示,Nestinβ-tubulin在6 d左右表达量最高,Cbfα1和Osterix在12 d左右表达量最高,PPARγC/EBPα在18 d左右表达量最高。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pSSCs,并且pSSCs可分别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脂肪细胞,表达细胞特有标记基因。

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后水牛卵泡液的双向电泳差异分析
黄愉淋,付强,黄德伦,陈富美,黄凤玲,梁贤威,张明,卢克焕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13-11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2
摘要 ( 221 )   HTML( )    PDF (1886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广西沼泽型水牛卵泡液为研究对象,用试剂盒免疫去除成熟及未成熟水牛卵泡液高丰度蛋白质后,采用已建立并优化的双向电泳体系对卵泡液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软件分析发现,2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与成熟卵泡液相比,10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7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3个蛋白质点缺失,1个蛋白质点在水牛未成熟卵泡液中特异性表达。经质谱分析,最终鉴定出3个蛋白质点:硫酸化糖蛋白、转铁蛋白和触珠蛋白。该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的水牛卵泡液差异蛋白质,为揭示水牛卵母细胞发育的微环境及其成熟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其中转铁蛋白对于水牛卵泡液的发育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其它2个蛋白质对水牛卵泡液的成熟相关机制还尚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动物营养
细粉碎小麦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乳脂合成和肝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郭勇庆,邹杨,徐晓锋,曹志军,李胜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20-11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3
摘要 ( 200 )   HTML( )    PDF (1560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饲喂大量细粉碎小麦诱导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研究SARA对奶牛乳脂合成、肝脂肪合成关键酶及其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用甜菜颗粒粕(BP)来替代玉米,试图缓解SARA。试验选取8头泌乳中期经产荷斯坦奶牛(4头带有瘤胃瘘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分为4期(17 d/期),分别饲喂4种日粮:1)对照期:全混合日粮(TMR)不含小麦(W0);2)过渡期:TMR含有10%的细粉碎小麦(W10);3)SARA诱导期:TMR含有20%的细粉碎小麦(W20);4)SARA调控期:在W20处理基础上,用10%的BP替代10%玉米(BP10)。试验结果得出:与W0处理相比,W20处理降低了瘤胃平均pH(6.37~5.94,P<0.01)和最低pH(5.99~5.41,P<0.01),pH低于5.6的时间大于180 min•d-1,诱导产生了SARA;BP替代玉米时增加了瘤胃平均pH(5.94~6.05)和最低pH(5.41~5.63)。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未受影响,但W20和BP10处理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低于(P<0.01)W0处理。W20处理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高于(P<0.01)对照组,而血脂浓度低于(P<0.01)对照组。W20处理肝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P=0.03)、脂肪酸合成酶(FASN)(P=0.05)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P<0.0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W0处理,但在W10、W20和BP10 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奶牛发生SARA时可引起乳脂下降和肝中脂肪合成关键酶其调节因子基因表达量增加;饲喂高精料日粮时用甜菜颗粒粕替代部分玉米可减缓SARA的发生。

两种安装多位点血管瘘手术方法对山羊血清蛋白质含量、肝功能及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刘正亚,徐学文,方勇,张丹丹,任莹,崔敏,赵胜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29-11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4
摘要 ( 210 )   HTML( )    PDF (869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2种安装多位点血管瘘手术方法对山羊血清蛋白质含量、肝功能及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选取8只体重相近、年龄约1.5岁的健康清江白山羊羯羊,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成2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法与传统开腹法手术安装山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管瘘管。测定术前和术后第1、3、5天试验羊血清蛋白质代谢和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1~15 d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指标。结果表明,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第5天 山羊血清总蛋白(TP)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第3天的血浆尿素氮(BUN)水平、术后第1天的肌酐(Cr)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术后第1、3、5天的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1~15 d腹腔镜组山羊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消化率、氮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本试验表明了腹腔镜手术对山羊血清蛋白质代谢、肝功能和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影响更小,机体恢复更快。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肉兔屠宰性能与肉质的影响
汪水平,彭希豪,牛有军,陈龙,胡彦竞科,文艺,莫仕定,刘行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35-11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5
摘要 ( 258 )   HTML( )    PDF (889KB) ( 9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肉兔屠宰性能与肉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128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及400 mg•kg-1 GSP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9 d,其中预试期为6 d,正试期为33 d。结果表明:对照组肉兔屠宰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其余3组;400 mg•kg-1组肉兔背最长肌总能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肉兔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失水率、剪切力及8 h解冻汁液损失均极显著(P<0.01)高于200和400 mg•kg-1组,而pH24 h与熟肉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200和400 mg•kg-1组;对照组肉兔背最长肌pH45 mi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其余3组,而滴水损失、0 h解冻汁液损失及丙二醛浓度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3组。研究结果提示:饲粮添加GSPE,可提高肉兔屠宰率,改善肉品物理性状和抗氧化能力;同时,GSPE会降低肉品总能和粗脂肪含量。

预防兽医
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李文超,隋修锟,金红岩,梁琳,王文泉,李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42-114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6
摘要 ( 243 )   HTML( )    PDF (1811KB) ( 7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蛋白的核酸疫苗,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扩增了PPRV的H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然后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H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评价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并且能够在CEF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pcDNA3.1-H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DNA疫苗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刺激指数(SI)均高于空载体和PBS免疫组,并且能够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因此,制备的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VP1重组蛋白的鸭甲肝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发龙,张焕容,程方明,岳华,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48-11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7
摘要 ( 210 )   HTML( )    PDF (1104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纯化的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 VP1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DHAV-C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的最佳条件:用pH9.6、0.05 mol•L-1的碳酸盐缓冲液将包被抗原稀释成5 μg•mL-1,4 ℃包被过夜,抗体稀释度为1∶100,HRP酶标羊抗鸭IgG稀释度为1∶5 000,封闭液为含10%脱脂乳的0.01 mol•L-1 PBS,37 ℃封闭2 h,血清稀释液为含1% BSA的PBS,抗体反应时间为60 min,酶标羊抗鸭IgG反应时间为3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5 min,临界值为OD450 nm≥0.474。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为2.03%~2.95%,批间变异系数为3.28%~7.38%,与鸭圆环病毒(DUC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鸭瘟病毒(DP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鸭抗大肠杆菌、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抗沙门菌、鸭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鸭疫里默杆菌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而与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检测DHAV-C和DHAV-A抗体的通用ELISA方法。与中和试验相比,阳性血清检测符合率为80%,阴性血清检测符合率为100%。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雏鸭母源抗体和免疫后抗体消长的检测。本研究基于DHAV-C VP1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基因A型和C型鸭甲型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检测。

抗菌肽BuforinⅡ衍生物特异性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抑菌机理的研究
郝刚,乐国伟,施用晖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54-11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8
摘要 ( 228 )   HTML( )    PDF (3598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抗菌肽Buforin Ⅱ的衍生物BF2-A/B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抑菌机制。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BF2-A/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结合作用,用凝胶阻滞试验分析了BF2-A/B结合DNA的能力,DNaseⅠ足迹试验研究衍生肽与基因组DNA结合的特异性,并考察了对细胞呼吸作用和ATP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BF2-A/B都能结合基因组DNA,BF2-B的结合能力比BF2-A强,并且都趋向特异性结合基因组DNA上的2个区段,其中1个是23S rRNA基因上的1段保守序列,衍生肽还影响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显著抑制细胞呼吸作用和ATP合成, BF2-B的抑制比BF2-A更强烈。研究结果说明BF2-A/B是通过渗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特异性结合基因组DNA上的2个区段,并抑制细胞呼吸作用和ATP合成而杀菌。BF2-B结合DNA的能力更强,抑制细胞呼吸作用和ATP合成的能力更强,因此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

基础兽医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鸡法氏囊差异表达基因
杭柏林,桑建君,钱琨,叶建强,邵红霞,金文杰,梅梅,缪佶,秦爱建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62-11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19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694KB) ( 9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鸡法氏囊发育过程中转录组的变化,应用鸡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从18胚龄、10和30日龄SPF鸡法氏囊组织抽提和纯化的mRNA进行芯片杂交,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类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法氏囊总RNA的基因检出率在79%~85%,30日龄雏鸡与18胚龄鸡胚相比、10日龄雏鸡与18胚龄鸡胚相比和30与10日龄雏鸡相比分别筛选到5 043、2 368和1 874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到结合功能、细胞组成、代谢过程、细胞加工、生物学调节等功能,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核苷酸寡聚化域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结果表明在法氏囊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明法氏囊发育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法氏囊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法氏囊的功能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高原牦牛脾的组织结构特点
康新华,崔燕,贺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70-11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0
摘要 ( 269 )   HTML( )    PDF (4273KB) ( 7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牦牛脾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牦牛脾的结构特点。运用解剖组织学方法对初生牦牛及成年牦牛脾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初生牦牛脾组织结构发育不全,白髓无脾小结,仅观察到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成年牦牛脾组织结构发育完整,白髓包括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呈现3种不同的形态,单位面积内脾小结个数Ns=0.145 个•mm-2,成年牦牛脾白髓相对面积Aw=8.82%;初生牦牛脾白髓相对面积Aw=5.46%。2个年龄段牦牛脾白髓相对面积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显示牦牛脾无完整窦壁结构。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牦牛脾小结的发育特点,牦牛脾为无窦型脾,成年牦牛白髓面积大于初生牦牛。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在雌性山羊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分析
董伟,黄双,徐永平,田媛媛,刘文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75-118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1
摘要 ( 208 )   HTML( )    PDF (5034KB) ( 7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雌性山羊颈-4、胸-6、腰-2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DRG中是否有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的靶细胞以及LHR在DRG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颈-4、胸-6 DR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中,LHR为强阳性或中等阳性;而大型神经元胞体不着色,LHR为阴性反应。在腰-2 DR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中的分布特征与在颈-4、胸-6 DRG中的分布特征相似;但LHR在大型神经元胞体上为弱阳性反应。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颈-4、胸-6、腰-2 DRG内神经元胞体上LHR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节内其它阳性结构(P<0.01)。另外,在颈-4、胸-6、腰-2 DRG三节段之间,节内阳性神经元胞体上LHR的相对表达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研究表明,雌性山羊DRG中存在LHR,且中小型神经元胞体是L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揭示LH可能会通过作用于躯体-内脏感觉DRG内中小型神经元胞体上的LHR来参与调节动物机体各器官的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传递以及与伤害性刺激等有关的感觉神经活动。

临床兽医
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肺炎的影响
欧德渊,刘芳,姚红艳,万洁妤, 施云刚,吴荣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82-11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2
摘要 ( 169 )   HTML( )    PDF (2468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肺炎的影响。选用20头30日龄仔猪(8.9~11 kg)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CG)、阴性对照组(EG)、扑尔敏组(CM)和西咪替丁组(CMT),每组5头。采用肌肉注射PRRSV方法,建立HP-PRRS的人工感染模型;制备肺组织切片,HE染色,测定各组仔猪肺巨噬细胞数和对肺组织病变进行评分;传统法测定组胺含量,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1和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HP-PRRSV核酸拷贝数。结果表明,(1)成功建立了HP-PRRS人工感染模型。(2)CG、CM、CMT仔猪肺巨噬细胞数量极显著低于EG,CM极显著(P<0.01)高于CG、CMT。(3)CM仔猪肺病理学评分极显著(P<0.01)低于CG、CMT,CG显著(P<0.05)低于CMT。(4)CG和CMT肺组胺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EG,CM组极显著(P<0.01)低于CG。(5)HP-PRRS仔猪肺中IL-1和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EG,但各接种病毒组无显著差异。(6)CM、CMT的PRRSV核酸拷贝数均显著(P<0.05)低于CG。结果提示,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能显著缓解HP-PRRSV诱发仔猪肺炎症反应。

中药治疗呼吸道疾病临床发病猪肺组织中PDE4、IL-6和TNF-α的变化
张美华,张倩,孟乐,李佳,周双海,姜代勋,陈武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89-11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3
摘要 ( 191 )   HTML( )    PDF (1909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察猪呼吸道疾病(PRDC)肺组织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及PDE4各亚型表达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自拟中药方对其的影响与疗效,为呼吸道炎症的病理机制与中药防治积累资料。选取呼吸道病猪随机分为患病组和治疗组,正常猪为对照组,治疗组灌服由芦根、黄芪、白芍、甘草组成的生药浓度1 g•mL-1的中药,1.5 mL•kg-1,每日2次,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检测各组猪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取肺组织HPLC检测PDE4活性,Real-time PCR法测定PDE4各亚型相对表达量,ELISA试剂盒测定肺组织匀浆IL-6、TNF-α的含量。结果如下:与对照组比,患病组PDE4活性、IL-6含量和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PDE4各亚型表达量和TNF-α含量有所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与患病组比,治疗组PDE4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数目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DE4A、4C、4D的表达下调不显著(P>0.05),PDE4B表达下调极显著(P<0.01);TNF-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PRDC存在肺组织PDE4活性、IL-6含量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升高的异常炎症反应;自拟中药方可改善呼吸道病猪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白细胞数目,抑制肺组织PDE4活性、PDE4B表达和降低IL-6含量相关。

研究简报
不同纤维源对灰雁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和立文,孟庆翔,张亚伟,李德勇,何翠,任丽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196-12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4
摘要 ( 207 )   HTML( )    PDF (1160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饲养和屠宰试验探究不同纤维源对灰雁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灰雁的科学饲养提供试验数据。试验选取240只4周龄健康灰雁,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个处理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灰雁,分别喂给含30%的黄贮玉米秸、汽爆玉米秸、汽爆麦秸和汽爆稻秸的试验日粮,试验分为2周过渡期和10周正试期。试验期间每2周测定1次采食量、增重、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在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等屠宰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黄贮玉米秸组灰雁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3个汽爆秸秆组(P<0.01),料重比也显著高于3个汽爆秸秆组(P<0.05),而在增重指标上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汽爆秸秆组之间在生长性能各项指标上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性能方面,4种秸秆纤维源在屠宰性能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数据上,汽爆稻秸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最低,黄贮玉米秸组的腹脂率最高,而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汽爆玉米秸组较高。除采食量和料重比外,4种秸秆纤维源对灰雁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黄贮秸秆,汽爆秸秆组的料重比较低,可见汽爆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

猪肺炎支原体对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析
李彦伟,刘茂军,刘蓓蓓,武昱孜,倪博,白方方,纪燕,张映,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7):  1202-12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7.025
摘要 ( 182 )   HTML( )    PDF (2290KB) ( 6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株168和弱毒株168L对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用猪肺炎支原体168和168L株体外感染猪肺泡上皮细胞(SJPL),通过对感染细胞进行MTT和NO检测,筛选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细胞上Mhp,通过H2O2和DAPI验证细胞损伤。结果:在5×106CCU感染36 h时,细胞活力相同,Mhp168株感染细胞的NO浓度显著高于Mhp168L株(P<0.05);H2O2检测显示Mhp168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显著高于Mhp168L株,同时都显著高于对照(P<0.01);IFA观察分析显示Mhp168株在细胞上的黏附量高于Mhp168L。DAPI染色显示Mhp168对细胞造成的损伤程度高于Mhp168L。通过优化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找到了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对上皮细胞损伤的显著差异点,分析了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对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为深入研究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感染细胞的差异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