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5-11-25
畜牧
藏鸡IGF-I基因的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长春;李 进;李 奎;强巴央宗;莫德林;纪素玲;朱志明;徐日福;钟 强;刘 榜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11-1116.  doi:
摘要 ( 702 )   HTML( )    PDF (1875KB)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PCR-RFLP技术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IGF-I)基因的5′非翻译区(UTR)的2个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HinfI和PstI多态现象。测序结果表明,HinfI识别位点发生了A→C突变,PstI识别位点发生了C→T突变,从而在2群体中分别产生了3种基因型,而出现了8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的χ2检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对所分析的17个生长发育性状都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性别对6个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而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对5个生长发育性状(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7周龄体斜长以及16周龄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同时,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与品种之间的互作对鸡的部分生长发育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基因型CT在鸡初生重和7周龄体斜长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基因型CC和TT,而单倍型组合A+T/C+T在鸡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以及16周龄胫围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它6种单倍型组合。
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苷酸含量关系的研究
柴丽娟;储明星;文 杰;陈继兰;赵桂苹;郑麦青;刘文忠;周忠孝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17-1120.  doi:
摘要 ( 576 )   HTML( )    PDF (1250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人和大鼠的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AMP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SSCP技术检测了130只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AMPD1的不同基因型与北京油鸡肌苷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京油鸡中检测到AMPD1基因的A、B、C 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180 8、0.661 5、0.157 7;产生AA、AB、AC、BB、BC、CC 6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76 9、0.176 9、0.030 8、0.461 5、0.223 1、0.030 8。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AC、BB所对应的肌苷酸含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A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肌苷酸含量在AMPD1其余基因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内蒙古绒山羊105 d胎儿皮肤的基因表达
尹 俊;李金泉;郭志成;李长青;张燕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21-1124.  doi:
摘要 ( 1235 )   HTML( )    PDF (1302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105 d绒山羊胎儿体侧部皮肤组织构建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 共测序1 152个质粒,合格的大于100 bp的高质量ESTs 846个,平均长度为4432 bp。对525个绒山羊胎儿皮肤组织已知功能基因的ESTs进行分类,可分为细胞分裂类18个,细胞信号类65个;细胞结构蛋白基因73个;细胞防御类21个;基因/蛋白表达126个;代谢类的69个;未分类的153个。发现了Wnt-4、Bmpr-Ib、 ASIP gene、Ectodysplasin等重要的与毛囊分化相关的基因。
不同物种Y染色体特异基因产物的研究
朱化彬;王 栋;程金华;郝海生;杨 波;王振玲;刘永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25-1129.  doi:
摘要 ( 469 )   HTML( )    PDF (1445KB)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牛Y染色体 3个特异基因设计3对引物,分别对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小鼠基因组进行PCR扩增。3对引物在牛和牦牛基因组中都得到了扩增产物,在绵羊的扩增中只检测到了1个性别决定基因的扩增产物,在其他物种中均没有检测到扩增产物。将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DNAMAN软件对测定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3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在牦牛和牛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以上,性别决定基因的扩增产物在绵羊和牛间的同源性达到了94%。
山羊FSH真核表达载体pVITROFSHαβ构建及在CHO细胞内稳定表达
王建武;陈秀萍;严正杰;丁家桐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30-1134.  doi:
摘要 ( 625 )   HTML( )    PDF (1524KB)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山羊促卵泡素α、β亚基基因克隆和瞬时表达的基础上,构建促卵泡素α β双表达载体,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CHO),在潮霉素B的抗性筛选下,进行稳定表达,获得了稳定表达的CHO细胞株,为重组激素制剂的研制提供了必备条件。
维生素E提高牛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研究
李瑞文;李向臣;安志兴;张 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35-1138.  doi:
摘要 ( 619 )   HTML( )    PDF (1225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生产的牛孤雌胚胎用添加了VE, VE+VC的CR1aa培养液,置38.5 ℃、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胚泡进行荧光染色,检测孵化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 VE时,与对照组相比,扩张囊胚发育率和胚泡的细胞总数显著提高(P<0.01);当VE与VC联用时,发育到早期囊胚、扩张囊胚、孵化囊胚的数量和胚泡的总细胞数均低于单独使用VE 的培养组。
饲喂脆茎全株水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汪海峰;朱军莉;刘建新;吴跃明;钱 前;腾 胜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39-1144.  doi:
摘要 ( 1323 )   HTML( )    PDF (1665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重相近的杜洛克生长母猪5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研究脆茎全株水稻(3个水平0、10%和20%)用于生长肥育猪日粮,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阶段(29~52 kg)对照组、10%组和20%组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肥育猪阶段(54~85 kg)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2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10%组和20%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都低于对照组;而肥育猪阶段,两组NDF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它养分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0%组和20%组屠宰率有所下降,而瘦肉率提高,眼肌面积增大,背膘厚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10%组和20%组的背最长肌蛋白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其中2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和大理石纹及肉色评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0%组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4种日粮条件下30~150日龄羔羊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变化
朱文涛;雒秋江;古丽尼沙;李戍江;徐新文;唐志高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45-1149.  doi:
摘要 ( 1337 )   HTML( )    PDF (1537KB) ( 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6~1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 和8.15/14),以15 d为一研究时间段,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天在第一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 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丙酸、乙+丙+丁酸浓度随日龄而不断升高,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乙酸浓度的变化虽也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相对较小。羔羊瘤胃液体积在120日内几乎增加了15倍,并且也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瘤胃消化代谢的发育是渐进性的,在100日龄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瘤胃液体积的增大对于瘤胃消化代谢能力的发育起着首要的作用。
莱芜猪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杨海玲;曾勇庆;魏述东;武 英;曹洪防;刘婵娟;王 刚;包新见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50-1154.  doi:
摘要 ( 601 )   HTML( )    PDF (1526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40~90 kg 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 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 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 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 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 (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论文
镉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刁书永;袁 慧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55-1158.  doi:
摘要 ( 628 )   HTML( )    PDF (1399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镉对雌性生殖机能的影响, 幼鼠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 h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氯化镉,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TUNEL法对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颗粒细胞的bax表达。结果显示注射氯化镉后48 h的高、中、低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GC)凋亡率分别为(13.887 1±1.329 9)%、(10.757 3±1229 3)%、(10.020 8±0.983 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37 8±0.387 2)%(P<0.01);96 h对照组GC凋亡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与其它组间差异明显,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凝胶电泳仅96 h高剂量组呈现梯状带。48 h、96 h各剂量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镉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有促进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优于电泳法,当细胞凋亡率较低时(<20%),电泳检测不到DNA梯状带;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和bax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随凋亡率的升高bax表达呈上升趋势。
畜牧
兔脑NOS阳性神经元的总体分布和形态、结构的研究
邱建华;尹逊河;王树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59-1162.  doi:
摘要 ( 606 )   HTML( )    PDF (1462KB)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各年龄段家兔脑内的分布规律及其衰老性变化,用NADPH-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家兔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显示:在家兔的小脑、大脑皮质、丘脑下部、中脑、脑桥等处有较多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延髓分布极少。NADPH-d阳性神经元呈蓝色,细胞核不着色,突起染色都很清晰。表明一氧化氮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
基于Internet/Intranet集约化奶牛场精细养殖技术平台的构建
熊本海;吕健强;罗清尧;熊 恺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63-1169.  doi:
摘要 ( 1081 )   HTML( )    PDF (2806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环境上,利用SQL Server2000网络数据库系统,通过将集约化奶牛场生产管理过程基本要素数字化并建成奶牛场精细养殖数据库体系框架后,结合了B/S与C/S两种结构的优点,构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集约化奶牛场精细养殖技术平台。按预设的奶牛生命周期各种基本参数, 利用技术平台自动产生的模拟数据,全面验证了平台开发的预期目标,即建成的平台系统能按奶牛个体跟踪至少5代以上的祖先系谱,能监测可能出现的子代近交系数,能动态反映由不同类型牛只组成的牛群结构,尤其在采集奶牛个体体况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设置预测养分需要的模型,精准计算个体奶牛的日营养需要并优化日粮配方,基本实现了以个体信息为基础的奶牛精细饲养。最后指出该技术平台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以构件技术为基础的三层体系结构,为Web Server应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兽医
用原位杂交对BHK-21细胞中的FMDV定位和检测
邵军军;常惠芸;林 彤;丛国正;独军政;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70-1173.  doi:
摘要 ( 546 )   HTML( )    PDF (1318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FMDV在细胞内的增殖部位,建立检测细胞内低拷贝FMDV的方法,对试验接种FMDV O/Akesu/58 (107TCID50)毒株的BHK-21细胞中2~10 h不同时间段的病毒RNA进行检测和定位。选用FMDV RNA非结构蛋白区3D保守序列作为寡核苷酸探针,采用尾段标记法以地高辛-11-dUTP标记, 用原位杂交敏感加强型试剂盒检测杂交体。结果显示,从感染FMDV后2~10 h内的BHK-21细胞中检测出阳性染色的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大多集中在核周围,随感染时间延长阳性染色信号增强。这说明用寡核苷酸探针与敏感加强型试剂盒结合对检测细胞内低拷贝的病毒粒子是可行的,同时也从分子水平上证明FMDV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复制和繁殖。
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细胞凋亡的电镜研究
袁桂萍;程安春;汪铭书;周 毅;刘 菲;郭宇飞;韩晓英;廖永洪;徐 超;周伟光;文 明;贾仁勇;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74-1177.  doi:
摘要 ( 652 )   HTML( )    PDF (1499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对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攻击的免疫保护
姜永萍;张洪波;李呈军;步志高;于康震;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78-1182.  doi:
摘要 ( 1192 )   HTML( )    PDF (1458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pCAGGoptiHA5分别以100和10 μg剂量一次或两次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4周以同样剂量和途径进行第二次免疫,一次免疫后4周、两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100LD50的HPAIV /Goose/GuangDong/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7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NT抗体以及AGP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00 μg pCAGGoptiHA5一次免疫、100 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以及10 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10 μg剂量pCAGGoptiHA5一次免疫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不致死),结果表明, pCAGGoptiHA5作为疫苗效果良好、成本低廉,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应用LD-PCR法构建大片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
罗洪林;张为宇;郑小龙;黄维义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83-1186.  doi:
摘要 ( 615 )   HTML( )    PDF (1315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大片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用Trizol试剂提取大片吸虫成虫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应用LD-PCR扩增方法,合成双链cDNA。用SfiⅠ内切酶修饰此双链cDNA,使形成两端分别带有SfiⅠA和SfiⅠB的黏性末端。经CHROMA SPIN-400柱纯化,收集4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于带有SfiⅠA和SfiⅠB末端的λTriplEx2噬菌体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XL1-Blue为受体菌构建cDNA表达文库。经测定,库容量为1.08×106 PFU /mL,重组率为96.6%。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2.41×109PFU/mL,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1 000 bp。这些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大片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适合进一步筛选大片吸虫新基因。
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高金亮;关贵全;马米玲;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李文卉;任巧云;罗建勋;殷 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87-1191.  doi:
摘要 ( 1321 )   HTML( )    PDF (1663KB)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无RNA酶污染的环境下摘取半饱血青海血蜱唾液腺、马氏管和卵巢等器官,从中提取RNA,进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Maker extract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之转染大肠杆菌ER1647,从而构建成青海血蜱的cDNA表达文库。经测定,所构建青海血蜱cDNA文库的库容量约为2×106PFU/mL,重组率为100%,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8×109 PFU/mL。通过对该文库的免疫学筛选,获得一个编码青海血蜱肌球蛋白碱性轻链的全长cDNA序列。所有结果显示,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已成功构建。
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复合种的几个姊妹种种间线粒体nad1基因序列差异的研究
曹 湛;林瑞庆;吴绍强;宋慧群;李明伟;何 芳;朱兴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92-1196.  doi:
摘要 ( 668 )   HTML( )    PDF (1340KB)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P. decipiens复合种共6个姊妹种的线粒体(mtDNA)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 (nad1) 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ad1基因序列种间差异为3.6%~15.0%,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与ITS1、ITS2和cox1的基因序列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nad1能提供准确的遗传标记,可用于P. decipiens复合种姊妹种的鉴定。这些结果有助于阐明P. decipiens复合种种间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基础。
小亚璃眼蜱对牛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传播的试验研究
罗建勋;殷 宏;关贵全;马米玲;孙彩琴;鲁炳义;白 启;吕文顺;陈溥言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197-1201.  doi:
摘要 ( 506 )   HTML( )    PDF (1532KB) ( 3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小亚璃眼蜱对中国新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进而明确其在中国牛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可在雌虫阶段受到巴贝斯虫未定种的感染,并可在次代若虫(2/2)和成虫(3/3)阶段将病原传播给试验牛;小亚璃眼蜱幼虫和若虫吸入环形泰勒虫,饱血脱落的幼虫和若虫所蜕化发育的饥饿若虫(2/2)和成虫(2/2)均可将病原传递给敏感动物;感染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所孵育出的次代幼虫和若虫仍可被环形泰勒虫感染,所发育出的若虫(2/2)和成虫(2/2)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试验动物。
肉鸡腹水综合征患鸡右心组织钙含量的研究
董世山;利 凯;王迎春;张建军;杨玉成;赵立红;刘聚祥;乔 健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02-1205.  doi:
摘要 ( 1143 )   HTML( )    PDF (1342KB) ( 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焦锑酸钾组化电镜技术,测定肉鸡右心室壁总钙和右心室组织细胞内游离Ca2+含量和分布。结果显示肉鸡腹水综合征患鸡右心室壁总钙含量为(71.2±6.5)mg/kg,显著高于低温未发病和健康肉鸡(分别为58.0±4.4,46.8±3.1,P<0.01)。电镜观察发现Ca2+沉淀颗粒主要散在分布于患鸡心肌胞浆、肌浆网、线粒体等部位,腹水综合征患鸡Ca2+颗粒的沉积量比健康肉鸡显著增多。结果提示心肌细胞内Ca2+的异常可能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应用B超3.5 MHz探头体表监测拉布拉多犬妊娠
梁成彪;董君艳;谢卫东;娄红军;赵宏坤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06-1209.  doi:
摘要 ( 652 )   HTML( )    PDF (1471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B型超声二维成像的基础上,用频率3.5 MHz电子凸阵扇型体表探头跟踪检测40条拉布拉多妊娠母犬,观察其胎儿发育规律,记录妊娠胚胎的各个胚外结构(孕囊等)、胚胎外形及胚内结构(胎心等)的首次检出时间。最早检测出孕囊、胎心搏动和胎盘的时间分别为18 d、23 d和31 d,最早36 d能测定完整骨骼系统,37 d能识别大部分内脏器官。3.5 MHz探头不能准确判断胎儿性别,判定胎儿数目困难。
中药成分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德云;胡元亮;孔祥峰;孙峻岭;张宝康;刘家国;夏明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10-1214.  doi:
摘要 ( 671 )   HTML( )    PDF (1426KB)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增强免疫作用较好的中药成分和研制新型复方中药成分免疫增强剂,比较了4种浓度的当归多糖(CAPS)、黄芪多糖(APS)、板蓝根多糖(IRPS)、淫羊藿多糖(EPS)、蜂胶多糖(PPS)、淫羊藿黄酮(EF)、蜂胶黄酮(PF)、黄芪皂苷(AS)和人参皂苷(GS)9种中药成分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中药成分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其中APS、EPS、GS和AS等在一定浓度既能单独又能协同ConA或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EPS和APS作用最强。同时根据浓度试验结果,选出各药的合适浓度,进一步比较它们作用的差异,发现EPS和GS效果最好。这些中药成分可以作为复方中药成分免疫增强剂的组分药。
苓桂术甘汤对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王文魁;齐永华;程 佳;李雪莲;周利青;郭 娜;张 映;刘晋平;宋金香;白 建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15-1222.  doi:
摘要 ( 662 )   HTML( )    PDF (2485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15日龄艾维茵肉鸡分成5组,一组在常温(21±1)℃下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N);其余4组在低温(11±1)℃下饲养以诱发腹水综合征,其中模型对照组(C)不给任何药物,维生素组(V)饮水中添加VC(0.5 g/L)和VE(0.1 g/L),2个试验组(T1和T2)分别给予不同剂量(0.4和0.8 mL/kg bw)的苓桂术甘汤。结果显示,C组的腹水发病率、腹水心脏指数(AHI)、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数、血红蛋白(Hb)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均显著高于N组;而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显著降低;2个试验组及V组的上述检测指数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苓桂术甘汤能增强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作用。
中药制剂发酵前后成分的变化及对肉鸡部分免疫指标和生长的影响
韩春杨;刘翠艳;牛钟相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23-1227.  doi:
摘要 ( 633 )   HTML( )    PDF (1354KB) ( 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HPLC法检测中药制剂发酵前后成分的变化,通过饲喂肉鸡试验对发酵前后制剂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检测分析,中药中的一些成分经过发酵后含量增加1~4倍。并且产生了某些新的特征吸收峰,同时发酵前的几个特征吸收峰消失。肉鸡饲喂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发酵制剂组抗新城疫病毒的抗体效价、免疫器官指数、血细胞中RBC数量均高于未发酵制剂组,差异显著(P<0.05),且饲料利用率比未发酵制剂组明显提高。表明中药制剂经过发酵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某些新的药物成分,应用效果优于未发酵的制剂。
研究简报
鹅bcl-2基因部分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陈秀萍;姜勋平;丁家桐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28-1231.  doi:
摘要 ( 716 )   HTML( )    PDF (1146KB)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株AcrA的过量表达
李乾学;邓旭明;于 录;冯海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32-1235.  doi:
摘要 ( 615 )   HTML( )    PDF (1092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与专论
家养动物选择的基因频率变化与品种聚类和保种的关系
陈幼春;马月辉;浦亚斌;吕慎金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11):  1236-1240.  doi:
摘要 ( 1032 )   HTML( )    PDF (1776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引述了选择在畜禽品种特征、生态多样性、DNA水平基因频率上的变化事例,强调了品种是野生动物在家养条件下遗传多样性的延伸,与保护野生动物在保护生态链的意义不同,是发展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链,品种性能改进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其经济性状是主要目标,但新品种的出现引发对原种的保护问题。当前,进行品种聚类分析时要对选种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加以注意,选择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有多种原因,如生态条件、引种性迁移、稀有种的基因库狭窄、突变个体的增加、基因型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显现率、以及人工授精等引起的各基因比例的不平衡现象,故聚类分析工作中要排除有关因素引起基因频率不平衡的影响,避免产生有偏向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