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2-25
研究报告
DNA甲基化差异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
蒋曹德;邓昌彦;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05-110.  doi:
摘要 ( 594 )   HTML( )    PDF (1691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和计算了大白×梅山F1个体180日龄活重、料肉比、日增重、90 kg日龄、相对生长率和(KR)Kleiber 5个性状,应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SAP)分析了DNA甲基化与以上生长性状的关系。共扩增出1 274个位点,其中在252个多态性位点中,有81个甲基化位点对生产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整体上,亲子代间甲基化差异不显著。但是,经配对数据t检验分析,每对引物在亲子代间扩增的带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梅山猪与F1代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标准,大白猪与F1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5)。个体一般甲基化百分差异和个体中性甲基化百分差异对所研究的6个生长性状均无显著的效应(P>0.05)。除180日龄活重外,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对其余5个性状均产生显著的效应(P<0.05)。从有利于养猪生产力这一角度讲,5个生长性状表现都随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的增加而下降。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与5个性状回归关系显著(P<0.05)。结果显示,DNA甲基化是影响杂种表现或杂种优势的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杂种优势的预测和相关的研究;对性状产生显著影响的甲基化位点在预测杂种表现中要优于其它甲基化位点。
蛋鸡与肉鸡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与产蛋数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王 慧;张 沅;孙东晓;俞 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11-115.  doi:
摘要 ( 637 )   HTML( )    PDF (1660KB) ( 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白莱航蛋鸡(AA)、农大褐蛋鸡(DD)和白洛克肉鸡(EE)3个纯系及其正反杂交产生的6个杂交系为试验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了产蛋高峰期(32周龄)纯种鸡与正反交杂种群卵巢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及其差异表达模式与32周龄产蛋数的杂种优势率的相关性。结果:24种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572条带,其中能够重现的有1 126条,重现率为71.63%。在6个正反杂交群中检测到7类基因差异表达模式:P1杂种超强表达(22.29%);P2杂种特异表达(9.84%);P3杂种减弱表达(9.85%);P4杂种沉默(3.42%);P5单亲特异表达(22.91%);P6单亲显性表达(25.74%);P7共显性表达(5.95%)。相关性分析表明:32周龄产蛋数的杂种优势率与杂种特异型表达模式(P2)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与杂种减弱型表达模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这一研究结果为探索鸡的产蛋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探讨了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PCR方法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王宗礼;王 栋;程金华;杨 波;朱化彬;郝海生;郭 燚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16-120.  doi:
摘要 ( 620 )   HTML( )    PDF (1506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牛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睾丸特异蛋白基因以及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合成5对公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 依据牛骨胳肌α肌动蛋白前体基因和微卫星DNA 序列设计合成4对牛DNA特异引物(内标引物)。单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筛选出4对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1对牛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多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已知性别的牛成纤维细胞和克隆胚胎,筛选出2个可用于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别的PCR引物组合: B34/A12 和B78/A12。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超微结构观察
李向臣;任芳丽;张 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21-126.  doi:
摘要 ( 624 )   HTML( )    PDF (2299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山羊乳腺取部分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并通过控时消化分离纯化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结果表明:用含150 U/mL I型胶原酶和100 U/mL透明质酸酶的混合液,37 ℃消化组织块4h,可得到大量的分散单细胞用于原代培养,该法是获得山羊乳腺组织单细胞的适宜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的RPMI1640或DEME/F12培养液为基础液,在培养液中添加氢化考的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ITS)对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上皮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显示: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形成岛屿状单层聚集和类似圆顶状的结构;传代培养到第7代的细胞仍增殖旺盛,细胞内有丰富的脂滴和高尔基小泡,细胞分泌活动旺盛。
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的研究
陆凤花;石德顺;韦英明;潘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27-132.  doi:
摘要 ( 630 )   HTML( )    PDF (2395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电融合参数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 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 μg/mL细胞松弛素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 mg/L Aphidicolin (APD)处理1 d, 再用0.5% FBS培养2~9 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 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 min并在2 mmol/L的6DMAP中培养3 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30 μL)培养7~9 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当电融合的电场强度为1 500 V·μs/mm(电压100 V/mm×脉时15 μs)时,电脉冲3次,颗粒细胞核移植的融合率为74.18%,分裂率为71.82%,囊胚发育率为10%,融合率显著高于2次电脉冲(52.03%,P<0.05),卵裂率显著高于4次电脉冲(53.95%,P<0.05);当电脉冲次数为3次时,电场强度为2 000 V·μs/mm的分裂率(53.54%)显著低于1 500 V·μs/mm,2 500 V·μs/mm的融合率(62.0%)和分裂率(53.23%)均显著低于1 500 V·μs/mm(P<0.05)。采用耳皮成纤维细胞作供核的融合率(59.75%)和分裂率(57.45%)均显著低于颗粒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显示,66.7%的核移植胚胎具有正常的供体细胞二倍体核型。将来自1头22岁的摩拉公牛耳皮成纤维细胞的2枚冻胚移植给受体母牛,妊娠到215 d时发生流产。结果表明,高龄水牛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能发育到妊娠晚期;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适宜电融合参数为100 V/mm,15μs,3次电脉冲;颗粒细胞的电融合核移植效果优于耳皮成纤维细胞。
二肽在断奶仔猪小肠刷状缘膜囊中水解状况的研究
代建国;李德发;朴香淑;潘宝海;龚利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33-136.  doi:
摘要 ( 654 )   HTML( )    PDF (1163KB) ( 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孵育试验研究了甘-L-亮(Gly-Leu)和L-组-L-亮(His-Leu)2种二肽在断奶仔猪小肠刷状缘膜囊 (Brush Border Memlorane Vesides,BBMV)中的水解状况。结果表明,孵育液pH值(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7.5和8.0)、孵育温度(25 ℃和37 ℃)、孵育时间(05、1、2、5、10、20、30和40 min)以及BBMV(二肽酶)的添加量均不影响此2种二肽在断奶仔猪小肠BBMV孵育体系中的水解。结果提示,Gly-Leu和His-Leu 2种二肽在断奶仔猪小肠BBMV体系中均不水解。
不同方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磷真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方热军;王康宁;范明哲;印遇龙;贺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37-143.  doi:
摘要 ( 647 )   HTML( )    PDF (1855KB) ( 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梯度回归法(REG法)和差量法,用豆粕和次粉作为日粮磷唯一来源,分别设计了2组总磷(TP)水平为0.15%、0.20%、0.30%、0.35%梯度饲粮,按4×4拉丁方设计,测定了20 kg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和豆粕、次粉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在0.15%~0.35%TP水平范围,粪磷的排泄量与磷摄入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动物具有稳定的内源磷排泄量。不同饲料条件下REG法测定的内源磷排泄量与差量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2种方法测定内源磷排泄量都是可行的;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65~0.68 g/kg DMI;次粉磷的真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粕(P<0.01),分别为63.7%和52.1%。
添加不同酵母培养物对瘤胃纤维分解菌群和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黄庆生;王加启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44-148.  doi:
摘要 ( 487 )   HTML( )    PDF (1563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3种酵母培养物(YC-1、YC-2和YC-3)分别饲喂4头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肉牛,研究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纤维分解酶活性和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C-2处理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C-1和YC-3处理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1);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P<0.01);各处理都显著提高黄化瘤胃球菌的相对比例(P<0.01),16S rRNA特异性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种纤维分解菌在瘤胃细菌中所占比例为3.80%±0.2%。
羔羊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张英杰;刘月琴;孙洪新;甄二英;王宝山;刘玉芝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49-152.  doi:
摘要 ( 690 )   HTML( )    PDF (1238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小尾寒羊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及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pH不同,回肠pH显著高于空肠,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羔羊1月龄后,小肠各段pH变化不大;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段,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增加,3月龄后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羔羊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
新生仔猪肝脏发育的肝细胞生化分析
陈才勇;王 恬;霍永久;许若军;周根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53-157.  doi:
摘要 ( 660 )   HTML( )    PDF (1654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新生仔猪15头,分别于出生当日(0 d)、出生后3 d及7 d屠宰取样,制作肝脏电镜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测定肝脏中DNA、RNA含量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肝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都很丰富,而且各细胞器的结构已经发育成熟。肝脏质量在仔猪出生后1周尤其是3 d内迅速增加(P<0.01),远远快于体重增加的速度。仔猪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在生后1周也迅速增加(P<0.01);而肝糖原贮备在刚出生时较高,出生后迅速下降(P<0.01)。仔猪出生后肝脏中DNA和RNA浓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前者在出生后3 d内明显下降(P<0.05),4~7 d又有增加趋势,而RNA浓度以3 d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到出生时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仔猪出生以后,肝脏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不仅肝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肝细胞的体积也不断增大。
山羊胎期肺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郑月茂;徐永平; 卿素珠;蒲 鹏;张 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58-165.  doi:
摘要 ( 719 )   HTML( )    PDF (4678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 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 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 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 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 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 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 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基膜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猪瘟病毒C株(脾淋毒)全长cDNA分子几个突变位点的重组改造
张淼涛;冯 霞;刘湘涛;张彦明;田 宏;胡建和;冶贵生;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66-171.  doi:
摘要 ( 682 )   HTML( )    PDF (1987KB) ( 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T-PCR、Nested PCR和Half-nested PCR技术从试验感染兔脾组织的总RNA中得到了猪瘟病毒(CSFV) C株全长cDNA的3个待改造片段,分别克隆于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用重组技术分别从前期构建的5′半长cDNA或3′ 半长cDNA中替换F1、F3和F51,构建成2个新的半长cDNA,进一步连接成新的全长cDNA,经测序证实全长cDNA中3个致死性突变位点均得到改正。初步鉴定证明该全长cDNA具有感染性。为猪瘟病毒C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H1N1猪流感广东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胡永浩;姚学萍;李海燕;赵有淑;杨焕良;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72-176.  doi:
摘要 ( 695 )   HTML( )    PDF (1470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RT-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1 771 bp,共编码579个氨基酸。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8个糖基化位点,5个位于HA1基因的第27、28、40、104和287位点,3个位于HA2基因的21、153和213位点。与H1N1亚型猪流感经典毒株比较后发现,血凝素糖基化位点并不是高度保守的。将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自GenBank读取的1918年人流感毒株A/South Carolina/1/18、1991年人流感毒株A/MD/12/91和1997年猪流感毒株A/Swine/Wisconsin/238/97等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A/South Carolina/1/18、A/MD/12/91和A/Swine/Wisconsin/238/97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9%、94.7%和93.9%。从系统发生树来看,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A/South Carolina/1/18和A/Swine/Wisconsin/238/97的亲缘关系相近。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小鼠的效力研究
刘建杰;陈焕春;何启盖;吴 斌;李 冲;徐晓娟;陈汉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77-180.  doi:
摘要 ( 519 )   HTML( )    PDF (1392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BALB/c小鼠,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素Ⅰ、Ⅱ、Ⅲ的ELI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次免疫2周后用5LD50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7型菌株进行攻毒。结果发现第2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用2种血清型进行攻毒后其保护力分别为83.3%和91.7%,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到了攻毒菌株,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此种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同型和异型的APP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为进一步研制高效的亚单位菌苗打下基础。
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4个亚型的分析
张大丙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81-186.  doi:
摘要 ( 511 )   HTML( )    PDF (1990KB) ( 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只与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参考菌株H2199的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58株分离株进行了抗原性分析。根据沉淀反应模式,可将这些分离株分成4类:第1类是以C2为代表的30株;第2类是以C449为代表的3株;第3类是以C459为代表的6株;第4类是以C598为代表的19株。第1类分离株与H2199具有相同的热稳定抗原模式,其他类型的分离株与各类代表菌株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但彼此之间以及与H2199之间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用未经吸收和经过吸收的抗血清经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H2199和4类分离株彼此之间的抗原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C2为代表的分离株属于真正的10型;以C459为代表的分离株与H2199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它们除了与H2199拥有共同抗原外,还有自己的特异性抗原成分,因此,H2199与C459之间的抗原关系可描述为ab-bc。类似的抗原关系还分别存在于H2199与C598、C598与C449之间。但是,在试管凝集试验中,分别相对于C449、C459和C459而言,菌株H2199、C598和C449缺乏自己的特异性抗原成分,因此,H2199-C449、C449-C459、C598-C459之间的抗原关系可分别描述为b-bc。基于上述结果,可将只与10型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分离株分成4个亚型,分别以菌株H2199(或C2)、C449、C459、C598作为亚型1~4的代表菌株。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ZJ株540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杜爱芳;王素华;索 勋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87-190.  doi:
摘要 ( 584 )   HTML( )    PDF (1400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E.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540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引物两端分别加上EcoR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用RT-PCR方法从E.tenella孢子化卵囊扩增出881 bp的片段。将重组克隆质粒pGEM-T-5401用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后,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克隆到同样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30a-5401,把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His-5401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大约66.2 ku的蛋白。
扎鲁司特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欧德渊;乔 健;刘文菊;杨 鹰;范春艳;高铭宇;董世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91-194.  doi:
摘要 ( 650 )   HTML( )    PDF (1217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60只雄性艾维茵商品代肉鸡常规育雏,17日龄随机分为3组:常温对照组(常温组)、低温模型组(低温组)和低温扎鲁司特组(扎鲁司特组)。各组于处理后14 d(31日龄)和21 d(38日龄)分别用右心导管法及直接导管法测定扎鲁司特对肺动脉压(PAP)和股动脉压(FAP)的影响,同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和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1)在低温环境的早期,扎鲁司特使肉鸡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后期仅使舒张压升高;(2)扎鲁司特使PCV升高,增加了血液黏性阻力;(3)扎鲁司特使AHI升高,促进右心肥大;(4)扎鲁司特对股动脉压无显著性影响。可见扎鲁司特促进了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针灸治疗犬椎间盘突出症90例(2000-2002)
王 雷;姜术霞;谢富强;何静荣;林德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95-197.  doi:
摘要 ( 686 )   HTML( )    PDF (943KB) ( 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90例犬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经针灸治疗有81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率为90%,但对于临床分级为四级的病例的疗效较低,仅为45.5%,但是针灸疗法对于提高患犬的食欲、精神状态和降低疼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总之,采取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治疗方法。该种疗法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中国中兽医的传统治疗方法。
研究简报
伊氏锥虫多种克隆群体的采集及血清学检测
栗利芳;袁志波;索 勋;汪 明;孔繁瑶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198-201.  doi:
摘要 ( 612 )   HTML( )    PDF (1244KB) ( 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APD分析山西主要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杜美红;李步高;周忠孝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202-204.  doi:
摘要 ( 673 )   HTML( )    PDF (796KB)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OU1F1基因第3内含子MspⅠ酶切片段多态特征及其与生长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滕 勇;宋成义;经荣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2):  205-208.  doi:
摘要 ( 724 )   HTML( )    PDF (1177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 2 100 bp segment of the third intron of the porcine POU1F1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approach. Two polymorphic fragments of 1 680 bp(C allele) and 850/830 bp(D allele) were observed.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MspⅠ polymorphic restriction sites in F2 stirp-Changdufengjiang pigs[Landrace×(Duroc×Fengjiang)], and studied the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allele gene at MspⅠ restriction si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ree genotypes at MspⅠ polymorphic restriction sites had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herds of Changdufengjiang pigs an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was affected.The weights between DD genotype and other genotyp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ays(expect birth weight) differed significantly(0.01<P<0.05) or differed very significantly(P<0.01),and the daily gain between DD genotype and other genotypes in different stage of days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or differed very significantly. In a word, the allele gene 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and the late growth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