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05-25
畜牧
猪杂种一代与亲本肌肉组织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毕延震;熊远著;徐德全;谢红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17-421.  doi:
摘要 ( 638 )   HTML( )    PDF (1733KB) ( 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杂种一代梅大猪、亲代大白猪的背最长肌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以β-actin为指标检测2个文库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5和210倍。从相应的质粒文库中分别获取了700个和623个有效阳性克隆,PCR检测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150~600 bp之间。亲本与子代肌肉组织间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分离、鉴定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OBR基因第20外显子多态性与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
李慧锋;李俊英;曲鲁江;姜润深;张龙超;杨 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22-425.  doi:
摘要 ( 655 )   HTML( )    PDF (1215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鸡OB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检测,在第20外显子发现了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克隆测序了2种纯合子片段,在第20外显子编码区的860位碱基确认了一个由T变为C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在一个地方鸡杂交群体中检验这一多态位点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对脂肪性状的不同基因型效应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群体中AA、A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292和0.067。不同基因型对各组杂交肉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肌间脂宽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外显子片段上的变异位点并不是导致脂肪性状产生差异的原因。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OBR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并为丰富基因图谱的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STR技术在种用东北细毛羊遗传管理中的应用
金 煜;张 研;牛黎明;白素英;邵伟庚;徐艳春;李 波;马玉堃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26-430.  doi:
摘要 ( 521 )   HTML( )    PDF (1445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0个STR基因座作为遗传标记系统,分析东北细毛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2,平均杂合度为0.7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68,遗传多样水平较丰富。在亲缘关系鉴定和确认中,双亲鉴定时,10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累积非父排除概率为0.999 9,平均父权相对机会(RCP)为99.999%;单亲鉴定时,累积非父排除概率为0.996 2,平均RCP为99.993%。根据所选的STR基因座,可建立一套适用于种用东北细毛羊遗传资源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的方法体系,为我国东北细毛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经济性状的筛选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可为解决东北细毛羊归属纠纷提供一个科学的鉴定方法。
不等微卫星座位数目对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估测精度的影响
张爱玲;马月辉;陈秀梅;陈 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31-433.  doi:
摘要 ( 678 )   HTML( )    PDF (929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实际测定的19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频率为基础,分析了中国4个山羊品种在3、6、9、12、15个微卫星座位情况下的遗传距离精度,结果表明:随着微卫星数目的增多,遗传距离精度也随着升高。t检验结果表明:15个座位下测得的遗传距离精度与在3、6、9、12座位时的估测精度呈显著差异。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时应选用较多的座位。
磷酸二酯酶基因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的表达
谷金妮;许剑琴;陈 武;于同泉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34-439.  doi:
摘要 ( 626 )   HTML( )    PDF (2430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可见PDE1A、1C、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和11A共16种PDE同工酶mRNA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中表达,其中PDE1A、1C、2A、3A、4B、4C、8A和8B共8种在人和其他动物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未见报道,PDE1B和10A 3种同工酶未见表达。16种PDE同工酶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从电泳条带上可以看到各种PDE表达量存在着差异,但需要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加以评定。
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对ICR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薛亚梅;王 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40-445.  doi:
摘要 ( 487 )   HTML( )    PDF (2240KB)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RH-CM)培养ICR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发现由囊胚分离的ES细胞传代后ES集落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囊胚更适合作为ES细胞分离克隆的材料。以RH-CM为培养基的试验组ES细胞传代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8 h,对照组传代的时间间隔平均为78 h,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RH-CM能够促进ES细胞贴壁增殖和ES集落的形成,有效地维持ES细胞未分化状态。试验中设计的3种培养条件对原代ES集落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对传代后的ES集落的形成和传代的代次有显著差异。其中以MEF作饲养层,添加RH-CM培养基的效果最好。
脂多糖应激对添加不同锌源蛋鸡免疫反应和组织锌代谢的影响
成廷水;呙于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46-452.  doi:
摘要 ( 660 )   HTML( )    PDF (2108KB) ( 5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只海兰褐壳蛋鸡按2×3因子进行试验,饲喂3种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硫酸盐和氨基酸络合形式的锌),每组随机选取半数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另一半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研究LPS应激对饲喂不同锌源蛋鸡产蛋性能、直肠温度、血清IL-1β以及肝脏和脾脏组织MT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锌源以及锌源与LPS互作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和破蛋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LPS攻毒显著降低产蛋率(P<0.05)并增加破蛋率(P<0.05),其中添加氨基酸络合锌(ZnAA)蛋鸡的产蛋率显著(P<0.01)低于基础日粮组;饲喂ZnAA的蛋鸡LPS攻毒后直肠温度峰值出现以及发热消退的时间均早于添加ZnSO4和不添加锌的蛋鸡。饲喂ZnAA的蛋鸡注射LPS 3 h后血清IL-1β的水平显著高于饲喂ZnSO4的蛋鸡,而注射LPS 12 h后血清IL-1的水平则显著低于硫酸锌组(P<0.05)。与ZnSO4相比,添加ZnAA具有提高注射LPS后肝脏和脾脏组织锌浓度的趋势(P<0.09)。锌源和LPS应激以及两者的互作显著影响组织金属硫因(MT)的含量(P<0.001),在LPS应激蛋鸡中,添加ZnAA的蛋鸡肝脏和脾脏MT的水平显著高于添加ZnSO4的蛋鸡(P<0.001):与饲喂基础日粮的蛋鸡相比,添加ZnAA蛋鸡肝脏和脾脏MT浓度分别提高266%和225%,而添加ZnSO4仅提高158%和151%。由此可见,相对于ZnSO4,日粮添加ZnAA提高了LPS应激产蛋鸡肝脏和脾脏MT浓度,增加了锌在这些组织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机体对LPS的敏感性并缩短急性期反应,因此更有益于蛋鸡的免疫防御。
瘤胃保护氨基酸和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发酵、产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成分的影响
吐日根白乙拉;双 金;敖日格乐;神田修平;板桥久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53-458.  doi:
摘要 ( 491 )   HTML( )    PDF (1794KB)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8头经产荷斯坦泌乳牛分为对照和试验2组(n=4),以1期为2周、共3期的二乘反转法,研究了瘤胃保护氨基酸和脂肪酸添加物(RPLMF)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成分的影响。对照组牛饲喂由苏丹草青干草(20%)、苜蓿草块(20%)、意大利黑麦草青贮(17%)和混合精料(43%)组成的典型日粮。试验组牛饲喂上述日粮外,每天另添加160 g/d RPLMF。RPLMF中主要含有脂肪酸60%、赖氨酸8%、蛋氨酸4%、其他28%。结果表明,RPLMF的添加对瘤胃发酵无明显的影响。2组血浆尿素氮、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以及赖氨酸和蛋氨酸浓度间均无明显差异(P>0.1),而试验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有下降趋势(P<0.1)和组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干物质采食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0.2和20.4 kg/d;产乳量和4%的标准乳量分别为24.2、22.3和25.6、24.1 kg/d,试验组分别增加了1.4 kg/d和1.8 kg/d(P<0.1);乳脂率有增加趋势(P<0.1),而其他乳成分无显著变化;乳脂肪、乳蛋白质和无脂固形物分别增加9.5%(80 g/d,P<0.05)、6.9%(50 g/d,P<0.1)和6.4%(130 g/d,P<0.1);乳脂脂肪酸组成中C18∶0比例显著提高(P<0.05)。另外,RPLMF添加后饲料蛋白质向乳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从23.9%提高到25.3%。以上结果显示:在暑热季节泌乳中期的奶牛日粮中并用瘤胃保护氨基酸(Lys和Met)和脂肪酸,可改善能量代谢和限制性氨基酸的供给,对增加产奶量和改善乳成分具有一定的效果。
赖氨酸采食量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及胰腺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黄 苇;侯水生;赵 玲;喻俊英;张子仪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59-463.  doi:
摘要 ( 672 )   HTML( )    PDF (1279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55头21日龄断奶的雄性仔猪随机分为5组,各组仔猪饲喂赖氨酸含量为0.60%、0.80%、1.00%、1.20%和1.40%的试验日粮21 d。42日龄结束饲养试验时进行葡萄糖灌注试验,观察赖氨酸采食量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胰腺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体增重与赖氨酸采食量为强正相关,根椐体增重指标,21~42日龄阶段,仔猪的赖氨酸采食量不应低于3.16 g/d,日粮赖氨酸含量不应低于1.40%。赖氨酸严重缺乏(采食量小于1.45 g/d)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对高血糖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
早期限饲对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潘家强;孙卫东;谭 勋;李锦春;王小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64-470.  doi:
摘要 ( 615 )   HTML(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AS),并观察早期限饲对常温和低温饲养时肉鸡AS的发病率、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1,限饲处理组肉鸡分别于7~14日龄或7~21日龄每天给料8 h,对照组肉鸡全程自由采食。试验2,限饲组肉鸡分别于7~14日龄给予对照组肉鸡前一天饲料消耗量的60%或80%,对照组肉鸡自由采食。试验过程中连续测定肉鸡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和腹水心脏指数(RV/TV值)。结果显示低温显著升高了肉鸡血浆MDA浓度,降低了血浆SOD和GSH-Px的活性;低温饲养肉鸡5~6周龄时的RV/TV值显著升高,AS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限饲处理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浆MDA含量,并且限饲处理肉鸡生长后期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自由采食组肉鸡。所有的限饲处理均能降低肉鸡AS的发病率,并且早期限饲处理肉鸡42日龄的RV/TV值显著低于非限饲肉鸡。这表明早期限饲能够减轻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AS的发病率。
兽医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李 静;乔 健;高铭宇;欧德渊;邹淑梅;王慧煜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71-475.  doi:
摘要 ( 649 )   HTML( )    PDF (1506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鸡IL-1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程相朝;赵德明;吴庭才;李银聚;张春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76-481.  doi:
摘要 ( 663 )   HTML( )    PDF (2250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首次从鸡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的鸡IL-18全基因,构建IL-18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8),并观察其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种pcDNA3-IL18质粒和活疫苗的免疫鸡在接种后35 d内,特别是15 d之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高于单纯疫苗免疫组及pcDNA3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其中,HI抗体效价在15 d 时差异显著(P<0.05),在30和35 d时差异极显著(P<0.01);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15 d后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而单纯疫苗组与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之间的各测定指标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35 d时进行攻毒,pcDNA3-IL18和疫苗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83.3%,而单纯疫苗免疫组、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鸡的保护率则分别只有61.5%和66.7%。说明该pcDNA3-IL18真核表达质粒在鸡体内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不仅能够显著增强新城疫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明显提高疫苗的保护率。
PCR和核酸探针检测猪源沙门氏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的研究
代 敏;王红宁;吴 琦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82-485.  doi:
摘要 ( 614 )   HTML( )    PDF (1412KB) ( 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其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了扩增,结果获得以质粒为模板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用光生物素对PCR产物进行标记,制备核酸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株阳性、3株阴性,杂交结果与PCR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3.75%,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的PCR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为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形态结构和发生学的电镜观察
袁桂萍;程安春;汪铭书;周 毅;刘 菲;韩晓英;郭宇飞;廖永洪;徐 超;文 明;贾仁勇;周伟光;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86-491.  doi:
摘要 ( 664 )   HTML( )    PDF (2499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4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成熟有两种方式:一为细胞核内核衣壳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二为核内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核内和胞浆内的核衣壳在细胞浆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通过细胞破裂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颗粒、核内微管和中空短管、胞浆电子致密小体等结构。
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何光志;刘忠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92-497.  doi:
摘要 ( 561 )   HTML( )    PDF (3074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病变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也可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甚至少量在血管腔内。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一个有趣但十分重要的发现是,有髓神经纤维也被病毒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所波及,并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以及轴索和雪旺氏细胞的变性。在山羊痘痘疹材料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痘斑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也可见成熟和不成熟的病毒颗粒。
二乙基己烯雌酚对成年仓鼠附睾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杨筱珍;陈耀星;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498-501.  doi:
摘要 ( 635 )   HTML( )    PDF (1472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年雄性仓鼠经皮下连续注射二乙基己烯雌酚(DES)7 d后,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AB-S)研究DES对附睾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类型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仓鼠附睾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多分布于附睾头与附睾尾的被膜和间质中。试验组的肥大细胞常见于附睾管近旁,多呈脱颗粒状。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肥大细胞大小相近,但试验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附睾尾间质中肥大细胞增加明显(P<0.01)。
柴芪颗粒抗菌及保肝作用研究
时维静;李立顺;俞 浩;刘 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502-505.  doi:
摘要 ( 525 )   HTML( )    PDF (1234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柴芪颗粒的保肝、体外抗菌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柴芪颗粒 (15、10、5 g/kg体重),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组织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研究表明柴芪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及D- 氨基半乳糖(D-GalN)所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0.01),减少了CCl4肝损伤小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体外试验有一定抑菌作用。可见柴芪颗粒具有抗菌、保肝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柴芪颗粒抗菌及保肝作用研究
时维静;李立顺;俞 浩;刘 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502-505.  doi:
摘要 ( 425 )   HTML( )    PDF (1234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柴芪颗粒的保肝、体外抗菌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柴芪颗粒 (15、10、5 g/kg体重),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组织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研究表明柴芪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及D- 氨基半乳糖(D-GalN)所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0.01),减少了CCl4肝损伤小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体外试验有一定抑菌作用。可见柴芪颗粒具有抗菌、保肝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综述与专论
体细胞克隆猪的研究与展望
刘珠果;邓继先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506-510.  doi:
摘要 ( 468 )   HTML( )    PDF (1897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生产的克隆猪诞生至今已近5年,虽然同胚胎细胞核移植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近年来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猪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体细胞核移植基本机理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了用核移植的方法生产体细胞克隆猪的技术关键和难点及应用情况,并对提高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研究简报
小尾寒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关伟军;马月辉;丁 鸿;于太永;张海艳;梁海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511-516.  doi:
摘要 ( 685 )   HTML( )    PDF (2235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芩白术与PXF对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作用及子宫内IL-10含量的变化研究
钟秀会;史万玉;宫新城;翟向和;张 铁;李绍华;褚素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5):  517-520.  doi:
摘要 ( 692 )   HTML( )    PDF (1222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