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5-09-25
畜牧
乌骨鸡和珍珠鸡BF2与β微球蛋白(β2m)基因克隆及品种多态性分析
闫若潜;李新生;夏 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61-868.  doi:
摘要 ( 626 )   HTML( )    PDF (2263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隆了乌骨鸡(BF2*SI)和珍珠鸡(BF2*NM)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 (MHC class I )和β微球蛋白(β2m)基因,分析了其分子特征与等位基因多态性。BF2*SI相互间氨基酸同源率为75.5%~93.9%, 保留了人HLA-A2与抗原多肽结合的7个关键性氨基酸。BF2*NM相互间氨基酸同源率为81.1%~98.5%, 保留了人HLA-A2与抗原多肽结合的6个关键性氨基酸。BF2*SI在α1和α2区(抗原多肽结合区,PBD)有24个高置换率位点,置换率最高的为69位和9位。BF2*NM 在PBD区共有6个高置换率位点。BF2*SI PBD发生氨基酸置换的位点数大于来航鸡BF2,BF2*NM PBD区氨基酸置换的位点数和置换率则远远小于来航鸡BF2。根据同源率,将BF2*SI α1区 分为4类,α2区分为3类,α3区分为3类,并由此聚类为5个系谱 (A~E )。将BF2*NM α1区分为3类,α2区分为3类,α3区分为1类,并由此聚类为3个系谱 (A~C )。比较发现BF2*03SI、BF2*04SI和BF2*05NM的 α1区与抗马立克氏病的BF2*21同源率最高(分别为86.4%、86.4%和875%); BF2*05SI和BF2*05NM的 α2区与BF2*21同源率最高(均为93.4%)。另外,根据成熟肽区的氨基酸序列可将乌骨、珍珠鸡β2m分为两类,第一类和来航鸡β2m(M84767)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第二类与第一类相比,氨基酸序列相互间同源率为85.7%。结果揭示了各类鸡的MHCⅠ和β2m基因具有品种分子特征。
兔防御素NP2基因克隆及其毕赤酵母表达的研究
李再新;李光辉;李昌泽;江怀进;杨 英;王 惠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69-872.  doi:
摘要 ( 623 )   HTML( )    PDF (1281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兔防御素NP2基因序列和Pichia酵母密码偏爱性,设计兔防御素NP2基因序列片段,构建pGAPZαA酵母表达重组子,转化E. coli JM109,扩增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BlnI线性化,转Pichia酵母。PCR扩增挑选阳性转化子,SDS-PAGE电泳分析兔防御素NP2酵母表达、Bradford法蛋白质定量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兔防御素NP2可在Pichia酵母中表达,且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为兔防御素NP2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牛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cDN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刘文强;胡敬东;杨少华;赵宏坤;高运东;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73-876.  doi:
摘要 ( 661 )   HTML( )    PDF (1340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RT-PCR技术分别从脂多糖(LPS)活化的牛脾脏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中克隆到编码牛白细胞介素(bIL-)18成熟蛋白的cDNA基因,其大小为480 bp。将bIL-18克隆到pET32a(+)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得到了分子量为38ku的融合蛋白,该蛋白经纯化并复性后,具有诱导MDBK分泌IFN-γ的活性,并且可以刺激ConA活化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使用半定量RT-PCR对其 mRNA的体内表达进行了测定,发现不论是否加入刺激剂,牛巨噬细胞都可以持续的表达IL-18 mRNA,但是被LPS活化的PBMC只有微弱表达,肝和脾细胞经LPS活化后也可以检测到IL-18 mRNA的表达,其水平明显高于PBMC,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产生成熟IL-18的能力。
梅山猪LH-β基因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体内外转染表达效果的研究
吕学斌;李江凌;高 荣;武 梅;杨 毅;王丽焕;刘世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77-881.  doi:
摘要 ( 637 )   HTML( )    PDF (1560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克隆的梅山猪LH-β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型载体VR1020上,通过质粒PCR的方法在转化子中筛选阳性克隆,用BamHⅠ、BglⅡ双酶切鉴定重组子。得到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RT-PCR检测猪LH-β表达情况。然后用VPLH-β质粒、VR1020分别肌肉注射小鼠,研究了小鼠的生殖特性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质粒PCR和双酶切分析,得到猪LH-β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VPLH-β。重组质粒VPLH-β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提取mRNA进行RT-PCR,发现转染细胞RNA中含有与LH-β基因对应的mRNA;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PLH-β的真核表达质粒,能正确转录表达LH-β。动物试验结果显示PLH-β免疫小鼠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处理。克隆构建的猪VPLH-β质粒能发挥明显的生殖生理调节作用,可较好地促进雌性动物的排卵、怀孕和正常产仔。
用RAPD技术筛选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性状遗传标记
杜立新;万海伟;王爱华;李宏滨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82-886.  doi:
摘要 ( 638 )   HTML( )    PDF (1627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3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在由36头高产(305 d产奶量>8 500 kg)和32头低产(305 d产奶量<5 600kg)中国荷斯坦牛所组成的2个DNA池间进行RAPDPCR扩增,从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带型清晰且在2个DNA池间有明显差异的RAPD引物24条。用筛选到的24条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检测,得到了5个与奶牛产奶量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并对其中4个进行了克隆测序和SCAR标记转化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CAR标记yield-s139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应用电子克隆方法已将该标记由921 bp延伸到2 141 bp,经同源性比较发现,此标记对应于奶牛基因组中LINEs家族中的一个重复元件,推测该元件附近可能存在与产奶量性状相关的QTLs或主效基因。
四川黄牛品种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赖松家;刘延鑫;李学伟;张晓玲;刘益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87-892.  doi:
摘要 ( 648 )   HTML( )    PDF (1488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四川黄牛5个品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部分片段(420 bp)42个个体以及28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已报道的中国8个黄牛品种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 loop)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黄牛的部分Cyt b基因片段有5个变异位点,7种单倍型可分为以2个单倍型为主的2大类型;线粒体DNA控制区检测到64个变异位点,28种单倍型,单倍型H1~H23为普通黄牛类型,单倍型H24~H28为瘤牛类型的单倍型。在四川黄牛中,67.86%为普通牛类型,32.14%为瘤牛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主要有2类母系来源。
EGF、Gln和pGRF基因质粒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范志勇; 王康宁;周定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893-899.  doi:
摘要 ( 597 )   HTML( )    PDF (2056KB) ( 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谷氨酰胺(Gln)和pGRF基因质粒不同组合形式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相关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选择同日龄断奶仔猪42头,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做一对比试验,试验期21d。结果表明,EGF、Gln和pGRF基因质粒的不同组合形式在促进仔猪生长、增强免疫功能及调节激素分泌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效果,其中以三者联合使用的效果最为突出:仔猪末重和全期日增重分别提高48.02%(P<0.01)与1.68倍(P<0.01),料肉比降低50.75%(P<0.01);日粮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增加1.13倍(P<0.01);毛色分数提高14.03(P<0.05),而且全期未发生腹泻,其作用远优于两两组合及各自单独使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以EGF+pGRF基因质粒和EGF+Gln+pGRF基因质粒两种组合形式较为明显:断奶后第1周,试验组血清IgG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71%(P<0.05)和11.24%(P<0.1);第2周则分别减少9.53%(P<0.01)和5.06%(P<0.1)。对仔猪内分泌的影响,亦以三者联合使用的作用最为显著:其血清皮质醇水平在断奶后1~2周分别比pGRF基因质粒单独使用及其与EGF两者合用降低40.40%和88.57%;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皮质醇呈相反趋势,但变化规律与皮质醇相似。
谷氨酰胺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细胞免疫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席鹏彬;林映才;朱 选;蒋宗勇;郑春田;余德谦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00-905.  doi:
摘要 ( 624 )   HTML( )    PDF (1690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5.27±0.49) kg的杜×(大×长)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头(公母各半),各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0.125%、0.25%和0.5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粮,研究不同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细胞免疫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125%~0.50%谷氨酰胺二肽可改善21日龄断奶仔猪饲料利用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高剂量(0.50%)谷氨酰胺二肽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根据各项测定指标综合结果确定断奶仔猪饲粮中谷氨酰胺二肽适宜添加水平为0.125%~0.25%。
兽医
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罗建勋;殷 宏;刘光远;关贵全;刘志杰;刘爱红;党志胜;马米玲;鲁炳义;孙彩琴;白 启;吕文顺;陈溥言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06-911.  doi:
摘要 ( 662 )   HTML( )    PDF (1755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 653~1 699 bp之间;用所测得的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动物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发现由刻点血蜱传播的大巴贝斯虫伊犁株与由长角血蜱传播的3株卵形巴贝斯虫存在明显差别,应属于2个独立种;由小亚璃眼蜱传播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任何种类,在中国应为一个新种。因而,中国存在5种牛的巴贝斯虫,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
鸡胚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的免疫研究
蔡建平;谢明权;卞国志;翁亚彪;覃宗华;叶秀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12-917.  doi:
摘要 ( 796 )   HTML( )    PDF (1996KB)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给15、17、19日胚龄的鸡胚经羊膜腔分别接种不同剂量的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收集2~7日龄间全部粪便,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的产生,并于17日龄时以1.2×10个/鸡的同源孢子化卵囊攻虫,以相对增重率(RWG)、病变计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后对鸡胚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所有接种组在出雏后2~7日龄间均能检获后代卵囊,攻虫后各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由攻虫对照的38%~42.9%提高到73.2%~90.5%,病变计分减少率达50%~74.9%,相对卵囊产量为攻虫对照组的28.1%~60.2%,表明以一定剂量的E. 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鸡胚,可诱导鸡在出雏后笼养条件下对同源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比较不同剂量、不同胚龄的免疫效果,发现在试验设定条件下于17日胚龄接种8×104个子孢子/胚的效果最好。
Contracaecum rudolphii姊妹种特异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何 芳;翁亚彪;曹湛;林瑞庆;陈红玲;宋慧群;朱兴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18-922.  doi:
摘要 ( 551 )   HTML( )    PDF (1680KB)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考已测得的C. rudolphii姊妹种(C. rudolphii A 和C. rudolphii B)及C.septentrionale的核糖体DNA (rDNA)内转录间隔1、2(ITS-1及ITS-2)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针对C. rudolphii A、C. rudolphii B及C.septentrionale的特异性引物HFA(F)、HFA(R)、HFB(F)、HFS(F),通过PCR条件优化和扩增后,它们均能特异地扩增出目的DNA片段,分别是323、321、108 bp,而其它对照样品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到最低浓度分别为1.6、21.8、0.27 ng/μL。从而初步建立了鉴定C. rudolphii姊妹种的特异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较高、重复性好,不仅可用于C. rudolphii姊妹种的分类鉴定,也可用于它们所导致的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东方巴贝斯虫的18S rRNA基因的扩增及系统发育研究
刘 琴;付 媛;周艳琴;周丹娜;江 涛;王金苹;赵俊龙;姚宝安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23-926.  doi:
摘要 ( 664 )   HTML( )    PDF (1138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真核生物18S rRNA基因的PCR通用引物对寄生于中国水牛的巴贝斯虫(已命名为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 orientalis)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其18S rRNA全基因片段,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该虫种属巴贝斯虫无疑。将该基因1 700 bp长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15种已知巴贝斯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东方巴贝斯虫与南非未定种的巴贝斯虫亲缘关系最近,与羊巴贝斯虫亲缘关系较近,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一结果说明水牛东方巴贝斯虫是一独立种。
口服少孢节丛孢菌孢子对家畜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灭研究
杨晓野;吴彩艳;杨莲茹;刘珍莲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27-930.  doi:
摘要 ( 576 )   HTML( )    PDF (1438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菌株进行了临床杀家畜寄生性线虫幼虫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的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经口饲喂动物后,对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虫率分别可达96.3%(羊)、96.5%(牛)和97.4%(马)。说明少孢节丛孢菌菌株分生孢子可通过家畜消化道,并保持了其捕食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研究结果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吴聪明;陈杖榴;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31-936.  doi:
摘要 ( 596 )   HTML( )    PDF (1968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某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流行普遍,192株分离菌中10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检出率达54.7%。共检出6种Ⅰ型整合子,它们以8种组合形式在猪场大肠杆菌中流行。猪群、饲养员及饲养环境分离菌株Ⅰ型整合子检出种类、检出率相近,但同耐药谱菌株Ⅰ型整合子携带无一致性。各种Ⅰ型整合子整合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耐药基因盒, 其中100%整合有氨基糖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77%整合有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仅少数整合有链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sat)、β-内酰胺酶基因(bla)及红霉素酯酶基因(ereA)。Ⅰ型整合子携带菌株均表现多重耐药,其中100%耐受复方新诺明,90%耐受链霉素,75%耐受大观霉素。该猪场长期使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将它们用作抗菌促长剂,造成了携带dhfraadA两种基因盒的Ⅰ型整合子在猪场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
L-精氨酸对肺动脉高压肉鸡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谭 勋;刘艳娟;李锦春;潘家强;孙卫东;王小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37-941.  doi:
摘要 ( 1050 )   HTML( )    PDF (1664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240羽14日龄艾维茵-2000商品代肉鸡于14 d时随机等分为常温对照组(NT组),低温组(LT组)和低温加L精氨酸组(LA)。自14 d起,LT和LA组舍内温度从28 ℃以1~2℃/d的速度下降,至21 d降至12~14 ℃,并维持到试验结束。此外,LA组自14 d起在饲料中按100 mg/kg剂量添加L-Arg,直至试验结束。记录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并分别于24、32、39和45 d测定右心室/全心室质量比(RV/TV)、血浆NO、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平均中膜厚度(mMTPA),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肺小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进行染色和计数。结果:LT组肉鸡PHS发病率、RV/TV、mMTPA和WA/TA值较NT组升高(P<0.05);LA组肉鸡PHS发病率较LT组降低(P<0.05),mMTPA和WA/TA值与LT组相比呈下降趋势,在32 d时显著降低(P<0.05);LT组血浆NO浓度总体上与NT组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39 d时降低(P<0.05),而LA组血浆NO浓度自32 d时起较NT和LT组显著升高(P<0.05);LA组肉鸡肺小动脉平滑肌凋亡细胞百分率较NT组和LT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 LT组与NT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L-Arg/NO通过促进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血管重构的形成。
蚯蚓寡肽对伪狂犬病毒感染细胞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刘艳琴;孙振钧;张国中;李世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42-946.  doi:
摘要 ( 582 )   HTML( )    PDF (1595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了蚯蚓寡肽的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RV)作用,分别用AO/EB染色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蚯蚓寡肽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蚯蚓寡肽可以抑制PRV感染细胞,同时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蚯蚓寡肽浓度越大细胞病变程度越轻,各处理组在72 h的细胞病变程度最轻。蚯蚓寡肽可以诱导HeLa细胞凋亡, 且具有浓度效应,1.5 mg/mL组、0.75 m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20%和48.12%。
北京鸭输卵管血管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崔成都;陈耀星;鲁京兰;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47-950.  doi:
摘要 ( 574 )   HTML( )    PDF (1301KB)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20羽北京鸭输卵管血管分布。结果表明:北京鸭输卵管动脉有输卵管前、中、后动脉和阴道动脉;输卵管静脉通常与同名动脉伴行,但缺输卵管后静脉,这些血管均位于鸭体左侧。输卵管前动脉一般有1条,起始于左髂外动脉的耻动脉,分布于输卵管漏斗部和膨大部;输卵管中动脉起于左肾后动脉,主要分布于输卵管峡部和子宫前部;输卵管后动脉起始于左髂内动脉或左阴部外动脉,主要供应子宫后部的血液;阴道动脉起于左阴部内动脉,分布于阴道部。
研究简报
优质肉鸡繁育体系的效益评估
唐 辉;吴常信;李同树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51-955.  doi:
摘要 ( 655 )   HTML( )    PDF (1426KB)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氨酰谷氨酰胺对粤黄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朱晓彤;崔志英;高 萍;江青艳;束 刚;徐平稳;傅伟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56-959.  doi:
摘要 ( 717 )   HTML( )    PDF (1174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留申病细小病毒的分离及VP2基因遗传衍生分析
华育平;马建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60-963.  doi:
摘要 ( 615 )   HTML( )    PDF (1231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与乳酸菌非抗性表达载体的重组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王春凤;王会岩;于守平;刘尚高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64-968.  doi:
摘要 ( 707 )   HTML( )    PDF (1680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李树清;易建平;李 健;胡永强;王巧全;陈志飞;周筱华;潘晓钟;罗满林;陈 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69-973.  doi:
摘要 ( 771 )   HTML( )    PDF (1323KB)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段慧琴;乔 健;张永东;索占伟;穆 祥;许剑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74-976.  doi:
摘要 ( 726 )   HTML( )    PDF (1018KB) ( 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源性链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
王丽平;陆承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9):  977-980.  doi:
摘要 ( 659 )   HTML( )    PDF (1188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