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25
遗传繁育
猪4、8和13染色体上肉质性状的QTL定位
张敬虎;熊远著;左波;雷明刚;蒋思文;李凤娥;郑嵘;李家连;钱辉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09-1014.  doi:
摘要 ( 1060 )   HTML( )    PDF (370KB)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4头猪(180头F2个体)组成的资源家系中,在猪的第4、8和13染色体上共选取23个微卫星标记,对11种肉质性状做了QTL定位,这些肉质性状包括: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率(IMF) 、背最长肌含水量(WM) 、背最长肌系水力(WHC)、背最长肌失水率(DLR)、背最长肌pH (pH1)、 股二头肌pH (pH2)、 头半棘肌pH (pH3)、背最长肌肉色值(MCV1)、 股二头肌色值(MCV2)、 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MMS1) 和股二头肌大理石纹评分(MMS2)。结果表明:检测到2个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QTL(P≤0.01),它们是定位在SSC13上55 cM处的IMF QTL,和定位在SSC4上10 cM处的WM QTL;4个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P≤0.05),它们是2个MCV2 QTL (SSC8上110 cM处和SSC13上70 cM处)、1个MMS1 QTL (SSC8上 185 cM处)和1个MMS2 QTL (SSC8上 185 cM处)。上述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从0.16% (SSC8上MCV2 QTL) 到 17.84% (SSC8上MMS2 QTL)。
苏太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吴圣龙;包文斌;鞠慧萍;黄雪根;华金第;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15-1020.  doi:
摘要 ( 810 )   HTML( )    PDF (1179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PCR产物经Hin6Ⅰ酶切后,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苏太猪在Mx1基因Hin6 I酶切位点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型为BC的种母猪第3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BB的个体 (P <0.05),也高于基因型为AA、AB、AC和CC的个体,但是差异不显著(P >0.05)。通过测序在扩增片段中新发现了3种类型的碱基突变,前2个分别导致了Thr和Glu向Ala和Arg的替换,最后一个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且后两个突变位点为BB基因型所特有;本研究提示Mx蛋白Glu→Arg 的突变位点可能与其抗病毒能力有关。
鸡IGF-Ⅰ基因SNPs及其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朱智;徐宁迎;吴登俊;黄利权;赵晓枫;张翔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21-1026.  doi:
摘要 ( 865 )   HTML( )    PDF (628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Ρ>0.05)。方差分析显示每个座位基因型对部分屠体性状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Ρ≤0.01或0.01<Ρ≤0.05)。多重比较显示:在其中6个屠体性状上,每个座位3种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之间均有突变型>杂合型>野生型的关系,联合基因型QF/QF和QE/QF的最小二乘均值在4个屠体性状上显著高于(0.01<Ρ≤0.05)联合基因型PE/QE,每个座位突变等位基因都对部分屠体性状具有增效作用。A系和B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聚类分析表明两系同为1枝。
鸡MC3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屠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王彦;苏毅;刘益平;蒋小松;李亮;杜华锐;朱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27-1031.  doi:
摘要 ( 861 )   HTML( )    PDF (680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和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5个新品系纯系和3个杂交系鸡群为试验材料,对MC3R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分析了MC3R基因在上述鸡群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8个鸡群中存在A 1 424 G的突变。经过基因型与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得知:各基因型除与半净膛率(SEP)和腿肌率(LMP)无显著影响(P>0.05)外,对其它屠体性状则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影响(P<0.01);与肉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 424位点仅对粗蛋白(CP)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IMF)影响显著(P<0.05)。
三黄鸡CD154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
方亮;肖少波;江云波;袁明涛;马朝志;李彬;方六荣;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32-1037.  doi:
摘要 ( 781 )   HTML( )    PDF (864KB)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154在抗原特异的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RTPCR方法从三黄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克隆了鸡CD154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819 bp,可编码272个氨基酸。将克隆的鸡CD154全长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表达质粒pET-28a-CD154,转化BL21(DE3)后未检测到特异性表达蛋白。进一步通过PCR获得去除信号肽(1~22 aa)和跨膜区(23~46 aa)的CD154基因片段(CD154d),并将其克隆到pQE80的6×His下游,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分子量约27 ku的融合表达蛋白6×His-CD154d。Western-blot试验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同时,将CD154基因全长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的EGFP基因下游,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EGFP-CD154,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EGFP-CD154融合蛋白表达在细胞膜上,证实了鸡CD154的膜定位特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鸡CD154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免疫佐剂效应奠定了基础。
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目标性状经济权重计算
张清峰;周正奎;许尚忠;李俊雅;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38-1046.  doi:
摘要 ( 833 )   HTML( )    PDF (430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的育种和生产实际,在基础母牛群体规模固定的二阶开放核心群育种生产体系下,构建了核心群和商品群中犊牛、青年母牛、青年公牛、成年母牛、成年公牛和育肥牛6个群体,包含断奶重、周岁重、成年母牛体重、育肥期日增重、胴体等级、屠宰率、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生产年限9个目标性状的利润函数模型。采用边际预算法计算目标性状的经济值,经贴现指数和遗传标准差校正后估算其经济权重。结果表明,6个群体体系中,每头母牛年利润为-1 033.96元;9个目标性状经济值分别为:1.44元/kg,1.49元/kg,-3.02元/kg,1.81元/g,315.45元/级,66.85元/%,-0.54元/d,-4.43元/d,0.09元/d;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0.11,0.11,0.14,026,0.14,0.12,0.01,0.08,0.03。结果表明,鲁西黄牛从役肉兼用向专门化肉用方向选育,需要加强生长发育性状选择的同时,兼顾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
动物营养
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组织蛋白质周转的影响
甄玉国;卢德勋;王洪荣;马宁;赵秀英;张海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47-1053.  doi:
摘要 ( 1303 )   HTML( )    PDF (686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25~30 kg的2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两侧颈静脉血插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处理为在基础日粮条件下的3种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M90+C10和M80+C20。本试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d5-Phe大剂量一次灌注法,测定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合成率(FSR)。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皮肤蛋白质的FSR有显著影响。其中,M90+C10组和M80+C20组皮肤蛋白质的FSR极显著高于M组(P<0.01)。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空肠、肝脏和肌肉组织的FSR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氨基酸在外周组织,尤其是皮肤和肌肉组织间的分配具有显著影响(P<0.05)。
纤维素复合酶对羔羊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赵恒波;罗海玲;朱虹;徐永锋;刘凯;张小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54-1059.  doi:
摘要 ( 832 )   HTML( )    PDF (1924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明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羔羊饲料消化率的消化道组织学基础,选择刚出生且体重相近的波尔山羊公羔30只(20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苜蓿干草, 80日龄断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0.2%酶制剂),分别在2、3和4月龄每组各选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结果表明,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随月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面积乳头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P < 0.01)。酶制剂提高3、4月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P < 0.01)、宽度(P > 0.05)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P < 0.01),减少单位面积乳头数(P < 0.01)。显著提高3月龄十二指肠肠绒毛的长度(P < 0.05)。在3、4月龄,酶制剂有增加小肠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EPA和DHA对断奶仔猪淋巴细胞转化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影响
刘玉兰;李德发;龚利敏;冯占雨;赵丽丹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60-1065.  doi:
摘要 ( 846 )   HTML( )    PDF (423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及相关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EPA和DH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淋巴细胞转化(P < 0.05);(2)EPA和DHA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一氧化氮(P < 0.001)、环腺苷酸(P < 0.001)和环鸟苷酸(P < 0.001)的产生,提高环腺苷酸/环鸟苷酸比例(P < 0.05);(3)EPA和DHA使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出现瞬间上升,其上升幅度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EPA和DH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P < 0.05),而对蛋白激酶A活性无影响。EPA和DHA抑制仔猪淋巴细胞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转导实现的。
预防兽医
鸭IFN-α真核表达质粒基因枪免疫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程志萍;程安春;汪铭书;陈斌;刘闯;段坤;周雪;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66-1071.  doi:
摘要 ( 1431 )   HTML( )    PDF (419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鸭α干扰素(IFN-α)真核表达质粒(pcDNA-SDIFN-α)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将pcDNA-SDIFN-α以1、3和6 μg/只3个剂量用基因枪轰击法分别免疫28日龄鸭,以PBS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为对照,所有鸭15 d后接种鸭瘟(DP)弱毒疫苗。接种后第3、7、14、21、28、35、49、63、84 天采血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测定鸭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转化效果;第7、14、21、28、35、49 天采血用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 CD3+ 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OD值),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于第3-84 天均高于PBS和空载体pcDNA对照组,其中第3-84 天1 μg/只组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3 μg/只组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6 μg/只组于第7-49 天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1 μg/只组第3-35 天显著(P≤0.05)高于3、6 μg/只组;3 μg/只组于第14-35 天高于6 μg/只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pcDNA对照组略高于PBS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CD+3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鸭于第7-49 天均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其中1 μg/只组于第14-49 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3 μg/只组于第21-49 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组和显著(P≤0.05)高于pcDNA对照组,6 μg/只组于第7-49 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1、3和6 μg/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cDNA组于第14-49 天高于PBS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pcDNA-SDIFN-α提前15 d免疫能显著增强DP弱毒疫苗诱导的鸭细胞免疫力,以基因枪免疫1 μg/只的效果最佳,它是一种良好的增强DP弱毒疫苗细胞免疫的分子佐剂。
猪白细胞介素-4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陈国华;景志忠;窦永喜;蒙学莲;张巧颖;宋世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72-1076.  doi:
摘要 ( 806 )   HTML( )    PDF (579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已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IL-4转染E-coli,在最适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达出38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及初步纯化后再结合饱和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所得蛋白的纯度约在90%以上。在体外利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为获得猪IL-4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王云峰;石星明;王玫;刘胜旺;童光志;崔红玉;木古丽;徐灵龙;何来;贺笋;葛俊伟;李一经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77-1082.  doi:
摘要 ( 871 )   HTML( )    PDF (403KB) ( 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S1)接种4周龄 SPF鸡,免疫3周后用异源病毒LSC99I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很快出现抗体;外周血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略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LSC99I株IB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50%(5/10),死亡率为20%(2/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50%(5/10);另外免疫鸡的病理损伤程度与非免疫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不明显,在排毒时间和排毒量上也没有明显变化。体重分析结果显示,攻毒前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虽然能在动物体内很好地表达,但不能对实验动物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鸡干扰素γ基因能在动物体内表达并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影响。
应用巢氏PCR方法快速检测猪鼻拭子样品中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汤细彪;吴斌;刘国平;杨明柳;罗勇;卢顺;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83-1087.  doi:
摘要 ( 754 )   HTML( )    PDF (579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toxA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64和447 bp,从而建立了一种能直接从猪鼻拭子中快速检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巢氏PCR方法。该方法能检出26CFU菌量以上的模板DNA,且不能从猪的其它7种常见病原菌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5个不同地区阳性猪群中采集的146份临床鼻拭子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2种方法同时为阳性的样品有44份,同时为阴性的样品有97份,另有5份样品只有巢氏PCR检测为阳性,巢氏PCR检测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为96.58%。试验表明:巢氏PCR方法能快速、灵敏地从猪鼻拭子样品中检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适合临床进行大规模病原学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重PCR检测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的研究
羊云飞;王红宁;谭雪梅;张安云;杨鑫;夏青青;曾博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88-1092.  doi:
摘要 ( 1557 )   HTML( )    PDF (500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二重PCR对临床分离的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103株和沙门氏菌33株的3个磺胺类药主要耐药基因Sul1、Sul2、 Sul3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19株耐SD的沙门氏菌中有17株检测出Sul1或Sul2基因,检出率为89.47%,与药敏试验的结果相比,符合率为89.47%;在56株耐SD的大肠杆菌中有53株检出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为94.64%。二重PCR方法与常规PCR的结果符合率为98.5%,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与药敏试验也有很好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整个试验过程只需7 h,比常规PCR节约7 h,检测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用溶血素从感染红细胞分离羊泰勒虫裂殖子
李有全;罗建勋;关贵全;马米玲;高金亮;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刘军龙;任巧云;鲁炳义;白启;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93-1097.  doi:
摘要 ( 1372 )   HTML( )    PDF (885KB) ( 8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细胞毒素—溶血素Ah-1,裂解羊泰勒虫感染的红细胞,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羊泰勒虫裂殖子,建立了一种自感染红细胞中分离泰勒虫裂殖子的快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所分离的羊泰勒虫裂殖子基本保留原有的正常形态,并从宿主细胞成分中游离。
基础兽医
不同年龄家兔各个脑区NOS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邱建华;尹逊河;王树迎;王广银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098-1101.  doi:
摘要 ( 763 )   HTML( )    PDF (356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生化检测技术,借助分光光度计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了不同年龄家兔各个脑区内NOS活性,对NOS活性在不同年龄家兔脑内衰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年龄组小脑组织中NOS含量最高,其次是间脑、脑干、大脑皮质。②兔脑NOS活性在仔兔时基本发育到成年兔水平,以后随年龄而增长,直至衰老,到老年兔时出现显著的衰老变化,兔脑NOS活性以成年兔最高,老年兔最低。结果提示:随着动物的衰老,NOS活性降低,NO的合成量相应减少,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NO生理条件下的调控作用,这可能与老龄动物呈现出的脑功能衰退、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等变化有关。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发育过程中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
卿素珠;林吉茂;徐永平;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02-1108.  doi:
摘要 ( 761 )   HTML( )    PDF (2274KB) ( 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于胚胎第6周就已形成,但此时节内神经元形态不清晰,至第8周,节内神经元形态逐渐清晰,节内神经纤维数量少;随着胚胎发育,节内神经元数量并不显著增加,而是节细胞之间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增多和神经元个体的增长,从而使神经节的体积逐渐增大。节内神经元既可分为形态和着色不同的明暗2类,也可分为细胞直径不同的大、中、小3类。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内存在NGF及其受体TrKA,随着胚胎发育,NGF主要分布于节内各类神经元的胞质中,特别是在第14周后;TrKA阳性反应则在第10周后才出现,主要分布于中、小神经元的胞质和胞核,而在大神经元未能见到阳性反应,但在大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可观察到TrKA强阳性反应产物。结果提示,NGF对外周神经嵴起源的发育中感觉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卫星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有关。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宋恩亮;陈耀星;王子旭;王文利;刘晓牧;徐西彬;巢国正;吴乃科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09-1114.  doi:
摘要 ( 1099 )   HTML( )    PDF (1076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研究简报
中国美利奴羊MHC-DRB1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
彭林泽;申红;贾斌;余智勇;曾现存;刘宏坤;彭波;陈明辉;郭玉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15-1119.  doi:
摘要 ( 870 )   HTML( )    PDF (526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11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Ⅰ、Hin1Ⅰ和Hae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些酶切位点分别受2、2和6个等位基因控制,由于MHC-DRB1为多碱基突变的基因位点,综合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中共发现24种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在SacⅠ和Hin1Ⅰ酶切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在HaeⅢ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黄芩苷、川芎嗪对小鼠体外培养胚胎冷冻-解冻及移植效果的研究
高建明;孙玉成;穆祥;陈武;于同泉;杨柳;路苹;张建芳;范涛;苏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20-1125.  doi:
摘要 ( 899 )   HTML( )    PDF (416KB) ( 7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i)和川芎嗪(Ligustrazine,Lig)添加到小鼠2细胞胚胎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比较其体外发育能力,并将体外发育的桑椹胚、囊胚进行2种程序常规冷冻。解冻后形态正常的桑椹胚、囊胚分别培养8~14 h、6~8 h,比较各组胚胎的冷冻解冻发育效果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仔率等。结果:各试验组胚胎孵化率,Bai组(80.6%)、Lig组(78.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1.8%)(P<0.01)。孵化胚胎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Bai组(81.9±6.2)和Lig组(83.9±7.7)与对照组(77.4±5.6)差异极显著(P<0.01);程序1和2的桑椹胚解冻囊胚发育率,以Bai、Li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囊胚解冻存活率,2个试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受体妊娠率、产仔率以及初生仔鼠、离窝仔鼠平均体重、离窝成活率等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中药有效成分各组别均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Bai和Lig能显著地提高小鼠 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冷冻-解冻后移植胚胎的发育潜力。
雏鸡投射向圆核的SP/IPS核细胞形态研究
廖智慧;胡满;郑世学;崔亚利;赵丽杰;刘佳;陈坤;狄惠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26-1130.  doi:
摘要 ( 754 )   HTML( )    PDF (12129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顶盖前下核/顶盖前间下核(Nucleus subpretectalis / nucleus interstitopretectalis-subpretectalis, SP/IPS核)向圆核的投射是鸟类视觉信息传导通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试验使用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向神经标记技术研究了这些投射向圆核的SP/IPS细胞(S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树突的数量及分枝情况,标记出的S细胞可分为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然后根据次级树突的数量又分别将这2种细胞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2种。形态学测量表明,Ⅰ型细胞的胞体大小、面积均小于Ⅱ型细胞,其数目也略少。
黄芩及其成分对RU486诱导小鼠流产的保胎作用及脾脏CD80+、CD86+细胞数量的影响
姜国均;车淑芬;周帮会;刘宗平;钟秀会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0):  1131-1135.  doi:
摘要 ( 770 )   HTML( )    PDF (390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探讨中药黄芩及其成分的安胎作用及机理,本试验用米非司酮(RU486)皮下注射(每鼠90 μg)诱导BALB/c小鼠流产,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中CD80+、CD86+细胞的数量。发现RU486诱导流产的小鼠脾脏中CD80+细胞显著升高,CD86+细胞显著减少。预先经口给予保胎中药黄芩及其单体成分黄芩苷和黄芩素,则能显著抑制RU486的流产作用,使母鼠胚胎吸收率降低,脾脏中CD80+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86+细胞数量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RU486诱导流产与机体共刺激分子CD80+、CD86+有关。保胎中药黄芩及单体成分有调节共刺激分子CD80+、CD86+细胞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