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8-09-24
遗传繁育
VIPR-1基因12个多态位点与鸡早期产蛋性状的相关性
周敏;梁菲菲;饶友生;曾华;张德祥;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47-1152.  doi:
摘要 ( 955 )   HTML( )    PDF (351KB) ( 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鸡VIPR-1基因作为早期产蛋性状的候选基因,选取了12个多态位点对644只宁都三黄鸡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分析了其与早期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位于5′调控区的位点A-284G与开产日龄(P<0.000 1)、总畸形蛋数(P<0.05)呈显著相关,等位基因G有利于产蛋量的提高;位于内含子6的位点C+42 913T与30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的总正常蛋数显著相关(P<0.05),CT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型;位于内含子8的位点C+53 327T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相关(P<0.01),等位基因C有利于开产日龄的提前。
不同鸡品种TYR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张建勤;陈宏;孙兆军;刘小林;强巴央宗;顾玉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53-1158.  doi:
摘要 ( 1536 )   HTML( )    PDF (864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SSCP方法,对中国宁夏固原鸡、海南文昌鸡、西藏藏鸡和国外引进海赛克斯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 3个位点(P1、P2、P3)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2位点无多态,P1位点在3个中国鸡品种中均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在引进的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BB型和AB型2种类型。4个鸡品种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3位点在中国3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而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AA和AB型,固原鸡和文昌鸡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藏鸡和海赛克斯鸡均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中国地方鸡品种的TYR基因蕴藏丰富变异资源。经克隆测序分析,P1位点存在C→T的单碱基替换突变,P3位点存在G→A的单碱基替换突变,但未引起氨基酸突变。独立χ2分析显示,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鸡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提示TYR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鸡品种因素显著相关。本研究为以后对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利用微卫星标记检测金定鸭小群保种效果
段修军;王丽华;龚道清;董飚;孙国波;陈章言;王琳琳;卞友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59-1164.  doi:
摘要 ( 918 )   HTML( )    PDF (340KB) ( 9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保存的金定鸭为素材,用12 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世代小群保种群进行遗传检测,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来检测小群保种效果。结果表明:12 个微卫星标记在金定鸭3个世代保种群中共检测到66 个等位基因,其中60 个为3个世代保种群所共有,2 个为0世代所特有,各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在5 个以上;3个世代的平均杂合度在0.712 9~0.729 8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65 8~0.687 1之间,反映了金定鸭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2个指标随世代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金定鸭采用小群保种方法是可行的。
以GH基因多态性探讨中国南北黄牛及牦牛系统
李永红;常洪;耿荣庆;常国斌;宋光明;常春芳;冀德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65-1170.  doi:
摘要 ( 1443 )   HTML( )    PDF (516KB) ( 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18头雷琼牛、19头巴音郭楞州蒙古牛和18头巴音郭楞州牦牛GH基因外显子654 bp核苷酸碱基序列,引用GenBank中牛属普通牛、瘤牛、牦牛以及亚洲水牛GH基因同源区资料,作外类群以最大简约(MP)法与邻接(NJ)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探讨牛亚科家畜GH基因变异特点、牦牛跟我国南北黄牛关系的亲疏,以及牛亚科物种进化特征提供部分客观依据,适应进化与分子进化之间的关系提供局部的原始试验根据。结果发现雷琼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5种单倍型。在巴音郭楞州蒙古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在巴音郭楞州牦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种单倍型。确认GH基因的分化早于普通牛,瘤牛和牦牛的分化,就GH 基因本身而言,牦牛与中国南北黄牛的关系无远近之分。
3种不同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个体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
毛永江;常洪;杨章平;常国斌;刘桂琼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71-1175.  doi:
摘要 ( 1431 )   HTML( )    PDF (371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各30头)12个微卫星座位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树分析法、最大似然法及Bayes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个体识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利用12个微卫星座位和6个低杂合度位点数据时,3种个体识别方法鉴定的准确性均为100%。但利用6个高杂合度座位时,Bayes方法的准确性最高(83.33%),最大似然法次之(76.67%),系统树分析法最低(71.67%)。结果表明,基于Bayes理论的个体识别方法最准确,是进行同类研究的首选工具,而系统树分析法和最大似然法可以作为其补充加以应用。
无角山羊间性综合征缺失片段的序列特征
李东锋;周荣艳;李祥龙;李兰会;冯付军;徐厚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76-1182.  doi:
摘要 ( 1536 )   HTML( )    PDF (1194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段长约11.7 kb的片段缺失导致山羊无角和间性突变,称为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通过对该缺失片段(AF404302)内4个重复序列(1~3 120 bp,3 988~4 565 bp,4 989~7 088 bp,7 875~9 135 bp)的结构分析,发现其右侧一段属于LINE-1家族的L1M3分支(7 875~9 135 bp),另3段均属于RTE家族的BDDF分支。以缺失片段内两段逆转录酶结构域的全长蛋白序列为参考对NCBI网站牛基因组数据库进行tblastn,并与得到的56条共有序列构建进化树,以此树为基础推断PIS缺失区域大约形成于(22.5~30)百万年前,正好是牛科动物分化趋异的年代,结合其他证据认为该调控方式可能只存在于牛科动物中。该发现也为PIS区域作用机理和non-LTR的竞争学说提供了证据。
猪PGAM2基因的克隆、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伍晓雄;唐中林;李勇;杨述林;储明星;马月辉;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83-1189.  doi:
摘要 ( 1459 )   HTML( )    PDF (766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隆了猪PGAM2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所得cDNA序列全长913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预测编码蛋白与已报道的狗 (97.6%)、人(96%)、黑猩猩(96%)、大鼠(94.5)和小鼠(94.1%)等物种的PGAM2蛋白高度同源其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1个ATHR和QGKA模体,在14~15AA处存在1个信号肽切割位点,含有1个典型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GPMA)保守结构域。该基因在猪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且在通城猪和长白猪中呈现不同表达模式。在通城猪中,PGAM2基因呈波浪式表达,即妊娠65 d时表达水平最高,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在长白猪中呈上调表达模式,妊娠65和90 d时表达丰富,且极显著高于妊娠33 d(P<0.01)。品种间比较来看,在妊娠33和65 d时两品种表达水平相当,但妊娠90 d时长白猪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通城猪(P= 0.006)。
孕酮对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上孕酮受体表达的影响
张明;甘潇;郑洁;赖松家;张华;王雄清;朱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90-1195.  doi:
摘要 ( 832 )   HTML( )    PDF (828KB) ( 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分别用50、100、200和400 ng/mL浓度的孕酮处理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1、3、6、12、24 h,然后收集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孕酮对子宫内膜细胞孕酮受体(P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层次水平上,孕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细胞上孕酮受体的表达。
不同培养方法对鸡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
吴信生;孙思宇;吴洪;魏彩霞;孙国波;余飞;赵文明;徐琪;陈国宏;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196-1203.  doi:
摘要 ( 1420 )   HTML( )    PDF (951KB)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孵化至16 d的鸡胚睾丸中分离获取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比较3种培养液、2种处理(有无饲养层)对SSCs生长的影响,并对SSCs保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无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6.5 、6.0 和3.5 d,DMEM 和TCM199培养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RPMI1640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有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在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45.5、38.0 和14.0 d,三者相互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6种培养体系中,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的存活时间和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45.5±3.20)d和0.31±0.46,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种培养体系(P<0.01)。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传代至1、2和3代时,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31.6%、20%和18%。SSCs形成的克隆,经AKP活性检测和SSEA-1免疫染色,均呈阳性。传代至第3代的SSCs,其染色体组型保持不变,为2n=78。这些结果表明,SSCs在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Ⅳ中培养至第3代时,仍保持干细胞未分化特性。
动物营养
液体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张立彬;呙于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04-1211.  doi:
摘要 ( 860 )   HTML( )    PDF (364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剂量的液态蛋氨酸羟基类似物(Liquid DL-Methionine Hydroxy Analogue, LMA)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4个水平的随机设计,256只1日龄AA肉公雏被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满足肉仔鸡各阶段蛋氨酸需要量的80%、100%、120%和140%。试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日粮LMA添加水平的提高,肉仔鸡体增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料重比呈线性降低(P<0.05),80%处理组最高(P<0.05);21日龄脾脏相对质量120%处理组显著高于80%处理组(P<0.05);血清球蛋白呈线性提高(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吞噬活性呈二次曲线变化,且80%处理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LPS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呈二次曲线变化,其中21日龄的120%组和42日龄的100%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NDV一免后第4天和BSA二免后第13天的抗体滴度呈二次曲线变化,且100%或120%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表明:日粮添加LMA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饲料利用率、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
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环境下活性变化的体外研究
张铁鹰;刘志伟;孙杰;黄玉亭;陈志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12-1216.  doi:
摘要 ( 1261 )   HTML( )    PDF (662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对肉仔鸡消化道内pH环境以及蛋白质水解酶对黑曲霉植酸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酸酶为酸性植酸酶,最适pH为5.5。该植酸酶对pH环境和蛋白质水解酶较为敏感。当环境pH远离其最适pH时其活性迅速下降,且大部分酶活损失发生在30 min内,然后趋于稳定。在pH3.0和pH6.0条件下,加入胃蛋白酶和胰酶后,植酸酶活性亦进一步迅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但与胃蛋白酶相比,胰酶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更大。从植酸酶在14、28和42日龄肉仔鸡胃和小肠稳定性的研究可以看出,植酸酶在胃存留率分别为42%、40%和49%,在小肠内的存留率仅19%。植酸酶在胃内的稳定性好于小肠,小肠内环境不利于植酸酶存活。植酸酶活性受肉仔鸡消化道pH和蛋白酶的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沙棘黄酮对AA肉仔鸡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
李垚;付晶;王宝东;王艳波;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17-1223.  doi:
摘要 ( 966 )   HTML( )    PDF (441KB) ( 8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沙棘黄酮对AA肉仔鸡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36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为基础饲粮组、0.1%沙棘黄酮组、0.2%沙棘黄酮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于17~19日龄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的表观消化率;于试验结束时测定胴体品质、肉品质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全期饲料中添加0.1%沙棘黄酮对饲料中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提高趋势(P=0.054),极显著提高饲料中钙的表观消化率(P<0.01),对腿肌肌纤维直径有降低趋势(P=0.080);0.2%沙棘黄酮极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屠宰率(P<0.01),极显著降低了肉鸡的腹脂率(P<0.01);极显著提高了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和腿肌粗蛋白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腿肌粗脂肪以及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在肉鸡生长全期饲料中添加0.1%和0.2%沙棘黄酮可显著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钙的利用率,并显著提高胴体品质和改善肉质,且对肉仔鸡无毒无害。
不同胚龄皮质酮处理对鸡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静;宋志刚;焦洪超;林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24-1229.  doi:
摘要 ( 877 )   HTML( )    PDF (347KB) ( 8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不同胚龄鸡胚外源皮质酮处理,研究外源皮质酮对鸡胚生长发育及出雏效果的影响,初步探索肉鸡代谢程序化效应。700枚质量相近的AA肉鸡种蛋,分3个不同时间进行卵黄囊重复注射:孵化前注射(E0);7胚龄注射(E7);14胚龄注射(E14);每一时间点分200 ng皮质酮处理组和玉米油正对照组,并设定负对照组1个。21胚龄记录出雏时间、出雏率、出雏重、屠宰器官质量,并测定雏鸡血浆中血糖、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0胚龄皮质酮处理显著降低了孵化率(P<0.05),增加了胚胎的死亡率;7胚龄200 ng皮质酮处理组缩短了孵化时间(P<0.05),并有降低孵化率的趋势,鸡胚胎的心脏、肝脏的发育受到了抑制(P<0.05)。研究表明皮质酮的处理效应与注射胚龄有关,此外注射本身也会对胚胎的发育和物质代谢造成一定的影响。
预防兽医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重组HA1蛋白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丁选亚;乔传玲;陈艳;杨焕良;辛晓光;韩庆功;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30-1234.  doi:
摘要 ( 874 )   HTML( )    PDF (574KB) ( 8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pMD18-HA质粒为模板,PCR 扩增HA1基因片段并与pET30a连接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HA1蛋白,对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HA1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分子量约为45 ku。表达产物经过纯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H3亚型猪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重复性良好,通过检测40份血清,与HI检测结果相比较,其符合率达86.5%。该方法为检测H3亚型猪流感抗体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技术手段。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基因主要表位区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付元芳;卢曾军;田美娜;张小丽;刘在新;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35-1239.  doi:
摘要 ( 841 )   HTML( )    PDF (601KB)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测定的口蹄疫病毒(FMDV)2C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表达引物,用于扩增2C基因5′端174 bp和3′端279 bp连接片段,该区含有较丰富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扩增片段通过 NcoⅠ和SalⅠ酶切位点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连接正确,按正确的读码框插入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质粒转化 BL21(DE3)pLys,经IPTG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表明,2C基因主要表位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产物为约23 ku的融合蛋白,能够与FMDV感染动物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健康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血清反应。该研究为建立鉴别FMDV自然感染动物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的酶联免疫转印(EITB)方法提供了所需的材料。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蒙学莲;房永祥;窦永喜;陈国华;景志忠;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40-1244.  doi:
摘要 ( 826 )   HTML( )    PDF (1013KB) ( 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 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 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 <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 <0.01)。
重组外源基因的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潘群兴;何孔旺;王永山;温立斌;茅爱华;郭容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45-1250.  doi:
摘要 ( 817 )   HTML( )    PDF (864KB) ( 8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第165-200位氨基酸多肽基因嵌合在猪细小病毒(PPV)VP2 N 端,然后重组到腺病毒pAdEasy-1表达系统中,转染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PPV∶VP2-PCV2∶Cap)。IF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分别可见特异性荧光和大小约为64 ku的特异性带,表明rAd-PPV∶VP2-PCV2∶Cap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PPV∶VP2 和PCV2∶Cap蛋白。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PPV∶VP2-PCV2∶Cap蛋白具有与PPV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电镜观察嵌合PPV∶VP2-PCV∶Cap蛋白的粗提物,发现可自行装配成许多病毒样粒子\[PPV∶VLP(PCV2)\]。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吴蓓蓓;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51-1255.  doi:
摘要 ( 885 )   HTML( )    PDF (558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耐氟苯尼考大肠杆菌的floR基因部分基因片段插入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以BL21(DE3) Codon Plus为宿主菌的原核表达体系。通过优化诱导条件,确定了floR1基因能在pGEX/ BL21(DE3) codon plus中高效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为包涵体形式。对包涵体进行溶解复性后,将复性融合蛋白过GST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化的GST-FloR1融合蛋白。并以GST-FloR1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成功制备出抗GST-FloR1融合蛋白的抗体。抗体的制备为FloR蛋白定位及其对氟苯尼考药物泵出功能抑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三维子宫组织的构建及形态学观察
陈秀荔;赵永贞;尹宝英;张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56-1261.  doi:
摘要 ( 792 )   HTML( )    PDF (1253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体外构建含有3种细胞的三维子宫组织。体外成功分离和培养兔子宫内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将3代以内的平滑肌细胞以1×107/mL与3 mg/mLⅠ型鼠尾胶原和Matrigel(4∶1)的混合物混合,迅速接种在自制的模具中,置于37 ℃、 体积分数5% CO2培养箱中待其凝固,以同样的方法接种1×107/mL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待其凝固后接种上皮细胞悬液,将其置于37 ℃,体积分数5% 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和鉴定三维子宫组织。结果表明,在体外成功地构建了含有3种细胞结构的类似于在体子宫组织的三维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在静态外力作用下,培养10 d的子宫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按拉伸方向排列;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中自由移动,上皮层呈弯曲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观察到具有3层细胞结构的子宫组织,弯曲的上皮层细胞呈柱状。可见子宫内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能在细胞外基质中生长;建立了一套由3种细胞组成的类似于在体子宫组织结构的三维子宫培养体系;为胚胎植入机理的研究提供良好的体外模型。
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垂体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龙敏;赵慧英;陈树林;陆永新;杨静;周旭;彭正午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62-1266.  doi:
摘要 ( 852 )   HTML( )    PDF (976KB) ( 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雌激素对垂体细胞发育和凋亡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摘除卵巢及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的不同时间大鼠垂体中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假去卵巢组(SHAM)Bcl-2和Bax的表达在不同给药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间去卵巢(OVX)组与SHAM、去卵巢并注射17-β雌二醇组(OVX+E2)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去卵巢给药后6周,OVX组垂体内Bcl-2的表达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而Bax则减少,给药后8周,各组与6周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Bcl-2的表达随时间逐渐减少,4周后最少,Bax的表达则逐渐增加,4周后达到该组的峰值。结果表明,雌激素在垂体的结构维持和功能发挥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雌激素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闫金坤;;陈耀星;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67-1271.  doi:
摘要 ( 850 )   HTML( )    PDF (907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雌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18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苯甲酸雌二醇100 μg/kg·d连续用药7 d,然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IEL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OVX+E2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OVX组,但是部分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影响。
临床兽医
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人工感染MDV鸡淋巴细胞活性的调节
王鲁;王春元;付本懂;褚秀玲;伊鹏霏;申海清;韦旭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72-1277.  doi:
摘要 ( 798 )   HTML( )    PDF (469KB) ( 7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腹腔注射感染8日龄雏鸡,攻毒15 d后检测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DV感染能引起鸡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P<0.01),人参总皂苷及其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不能改变MDV所致变化(P>0.05),且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与人参总皂苷之间没有差异(P>0.05);MDV感染极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人参总皂苷能明显改善MDV对感染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P<0.01),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促进了MDV所致的抑制状态(P<0.01);人参总皂苷及其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均能增强MDV所致鸡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与健康组相比,硫酸化人参总皂苷极显著增加IFN-γ mRNA表达(P<0.01)。结果提示,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人工感染MDV鸡的淋巴细胞活性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比人参总皂苷的作用更强。
研究简报
荷斯坦牛耐热性RAPD和SCAR标记的研究
苏光华;胡雄贵;燕海峰;肖兵南;张元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78-1284.  doi:
摘要 ( 1582 )   HTML( )    PDF (899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2头高产耐热组和41头高产不耐热组中国荷斯坦牛的DNA为材料,选用200条RAPD引物,利用RAPD-PCR技术,对荷斯坦牛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使用S441引物和S463引物在高产耐热组中分别发现了581 bp(RAPD-S441标记)和680 bp(RAPD-S463标记)2条特异性片段。通过测序和序列比较显示:581 bp的片段与KCNN2基因的同源性达90%;680 bp片段与NW_001024067.1|BtUn_WGA9442_2的同源性达99%。根据已知KCNN2基因的功能,初步判断KCNN2基因为影响耐热性能的候选基因。得到GenBank登录号EF123743和EF123744。利用NCBI的ORF finder在581 bp中没有发现ORF,与预测其是KCNN2基因内含子3的结论相符合。在680 bp中发现4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ORF1、ORF2、ORF3、ORF4。这4个阅读框分别编码48AA、34AA、45AA、34AA。根据RAPD-S441、RAPD-S463标记的测序结果,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对应的SCAR引物。成功将RAPD-S441标记转化为耐热SCAR标记。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的检测与单倍型分析
李艳华;韩广文;张胜利;李宁;孙凤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9):  1285-1288.  doi:
摘要 ( 913 )   HTML( )    PDF (571KB) ( 8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隐性基因纯合时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明显减少或缺乏而引起临床发病,患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的表现,严重的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重点对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的致病基因CD18基因第2外显子(exon2)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对样品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发现了4种单倍型:单倍型H1、H2、H3及H4,经测序发现,此扩增片段共存在2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CD18基因 exon2 的C20T和A55G位点,其中C20T突变是首次发现,属于同义突变,而A55G突变即是引起BLAD的错义碱基突变,单倍型为H1、H2和H3的个体是正常牛,单倍型H4是BLAD携带者,从而建立了一种筛选BLAD有害基因的新方法SSCP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