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8-08-24
遗传繁育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RPL29基因在通城猪和长白猪不同时期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
唐中林;邓宏;李勇;张兴举;杨述林;牟玉莲;储明星;马月辉;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07-1012.  doi:
摘要 ( 2097 )   HTML( )    PDF (924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RPL29在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采用SYBR Green染料建立该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方法,并分析该基因在猪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以不同浓度稀释样本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方程:Y=-3.303X+43.077(决定系数R2=0.999)。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检验范围(PCR扩增Ct值13~35),很好的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显示产物特异的单峰,其Tm值为86.5 ℃。本研究以H3F3A基因为内参,用所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RPL29在妊娠33、65和90 d的通城猪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RPL29基因在通城猪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分别呈现下调和上调表达模式;妊娠33 d时,通城猪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长白,而妊娠90 d时在长白猪中高表达;妊娠65 d时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RPL29基因可能与猪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有关,并可能影响产肉性状。
母猪产仔模型的选优与模型参数的遗传分析
朱猛进;丁家桐;李长春;樊斌;余梅;刘榜;彭中镇;赵书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13-1018.  doi:
摘要 ( 1586 )   HTML( )    PDF (387KB) ( 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姜曲海猪产仔数表现出的生命旋回与逐胎波动两大特征,分别用泊松旋回模型、三次多项式模型、改进二次多项式模型Ⅰ和改进二次多项式模型Ⅱ 4种数学模型对其窝产仔记录进行了拟合。从统计和生物意义两方面综合评价,改进二次多项式模型Ⅰ为产仔数的优选模型。单性状动物模型和DFREML算法被用来估计优选模型参数的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产仔模型参数A、B和模型纯二次曲线顶点估计值的遗传力较产仔数的遗传力高,提示针对产仔模型参数的选择将比直接选择产仔数更为有效。
波尔山羊2号和8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与产羔性状的关联研究
徐云翔;陈世林;闻群英;沈忠;张春艳;姚红卫;滑国华;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19-1024.  doi:
摘要 ( 999 )   HTML( )    PDF (332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山羊2号和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选取8个微卫星标记INRA040、LSCV22、LSCV37、IDVGA64、FCB011、INRA129、SRCRSP10和CSSM47,分析它们与波尔山羊产羔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8个波尔山羊微卫星基因座均为高度多态性基因座(PIC > 0.5)。与波尔山羊产羔性状有显著效应的等位基因10个。其中与波尔山羊第1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1个:LSCV22的 189 bp;与波尔山羊第1胎产羔数有显著负效应的等位基因4个:LSCV22的179和191 bp,SRCRSP10的273和303 bp;与波尔山羊第2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6个:LSCV22的189 bp、IDVGA64的281、283和245 bp、FCB011的143和165 bp。
中国西门塔尔牛次级性状与生产性状的遗传统计分析
范大有;许尚忠;李俊雅;任红艳;杨雪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25-1032.  doi:
摘要 ( 1614 )   HTML( )    PDF (402KB) ( 7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6个种畜场1980—2000年间1 634头母牛的繁殖性状和生产性状记录,以及现场测定的泌乳速度和乳成分含量等资料,对中国西门塔尔母牛的4类次级性状:繁殖性状(产犊间隔、空怀天数、妊娠期)、体型性状(整体评分、后肢、乳房体型性状:前乳房附着、后乳房宽度、后乳房高度、乳头位置、乳房均衡、乳房静脉)、生产效率性状(泌乳速度、使用年限)、健康性状(体细胞数评分)和生产性状(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共19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应用动物模型并借助MTDFREML方法估计了上述19个性状的遗传参数,得到它们的遗传力分别为:0.08、0.07、0.08、0.16、0.15、0.41、0.11、0.07、0.10、0.23、0.18、0.42、0.13、0.25、0.35、0.32、0.23、0.20和0.21。泌乳速度与生产性状为负的遗传相关(-0.22~-0.10),与使用年限和整体评分有着较高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7和0.61;体细胞数与生产性状以及使用年限存在着不利相关;使用年限与泌乳速度、整体评分、产奶量为正遗传相关(0.61、0.14、0.42),与体细胞数存在有利相关(遗传相关为-0.23)。乳房性状与生产性状、次级性状都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其中以前乳房附着、后乳房宽度、乳头位置和乳房静脉与这两种性状的关系最为密切,其遗传相关为-0.36~1.00,表明对乳房性状进行选择能够使生产性状与次级性状得到改良。环境对次级性状的影响较大,不同饲养管理制度和泌乳阶段是影响泌乳速度、使用年限和体细胞数的主要环境因素。
鸡β-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
马得莹;刘胜旺;李一经;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33-1039.  doi:
摘要 ( 1711 )   HTML( )    PDF (1336KB) ( 9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RT-PCR法,分别从鸡肝脏和舌组织中扩增到鸡β-防御素(Gallinacin, Gal)Gal-6、Gal-8与Gal-9基因,经序列测定表明,Gal-6、Gal-8和Gal-9大小分别为201、204和201 bp,其成熟肽分别由67、68和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al-6基因在鸡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广泛地表达,在鸡皮肤、舌、心脏、小肠、胸肌、肝脏、肾脏、法氏囊、脾脏和胰腺中表达量较高;在肺脏、睾丸和骨髓中也有一定量表达。相比之下,Gal-8在鸡体内的表达较为局限,Gal-8基因仅在舌、小肠、肺脏和肝脏中大量表达。Gal-9基因在鸡体内组织中分布也较广泛,在舌和小肠中大量表达,在气管、肺脏、肝脏、肾脏、骨髓和胸腺有少量表达。
FSH通过激活ERK1/2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GDNF的表达
孙燕;;王鲜忠;吴建云;白汝岚;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40-1044.  doi:
摘要 ( 888 )   HTML( )    PDF (977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SH对GDNF蛋白的调节及其信号传导机制。结果显示:(1)外源性FSH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促进GDNF蛋白表达:FSH浓度为50 ng/mL、作用1 h 时,GDNF水平达到最高;(2)用FSH(50 ng/mL)或dbcAMP(100 μmol/L)处理支持细胞,可迅速激活MEK激酶,随FSH刺激时间的延长,ERK1/2活性逐渐升高(0~2 h);(3)MEK1/2的抑制剂U0126可显著抑制FSH对GDNF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FSH在诱导GDNF蛋白表达的过程中,通过cAMPPKAERK1/2级联通路,促进GDNF基因的表达。
猪冷冻精液体外受精研究
丁义;;戴建军;;吴华莉;;张德福;;徐刚毅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45-1049.  doi:
摘要 ( 1429 )   HTML( )    PDF (563KB) ( 9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简化猪体外受精过程中精液的来源,避免不同公猪精液和不同采精时间对猪体外受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5 mL大管冷冻精液进行体外受精(IVF),研究IVF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结果表明:精卵共孵2~8 h对多精入卵率影响不大 (P>0.05), 2-细胞率随着共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 h时达到72.8%,显著高于2 h组(60.5%,P<0.05),桑椹胚和囊胚发育率以6 h组最高,分别达46.1%和3.48%。多精入卵率随精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细胞率也以108组(81.2%)最高,且显著高于105组(63.7%)(P<0.05),同时107组和106组分别获得了8.11%和3.13%的囊胚发育率。以NCSU-23作为成熟培养液,并部分去除卵丘细胞的IVF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达77.1%和7.33%。冻精和新鲜精液的IVF,无论是在卵裂率,还是桑椹胚或囊胚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动物营养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杨烨;文杰;陈继兰;赵桂苹;方桂友;冯玉兰;李忠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50-1055.  doi:
摘要 ( 997 )   HTML( )    PDF (333KB) ( 9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在第8、12、16周分别进行屠宰分析。结果表明,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脂肪合成关键酶FAS和ME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散养鸡的肝脏FAS mRNA和M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与之相应的是散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肝脏FAS、M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会随着增加。母鸡的肝脏FAS、M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从酶活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可以看出,FAS活性与腿肌IMF含量、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腹脂率呈正相关,并且与皮下脂肪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S活性与胸肌IMF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肝脏ME活性与腿肌IMF、胸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皮下脂肪、腹脂率呈负相关(P>0.05)。
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及对肉质影响的研究
李梦云;余冰;张克英;陈代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56-1061.  doi:
摘要 ( 990 )   HTML( )    PDF (428KB) ( 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挑选70 kg左右的DLY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低2种水平的日粮,高营养水平为DE 13.81 MJ/kg、CP 14%,低营养水平为DE 12.55 MJ/kg、CP 11%。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PRKAG3基因表达量。以探讨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及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有促进PRKAG3基因表达的趋势(P>0.05);高营养水平有提高屠宰率、瘦肉量、瘦肉率、眼肌面积、L值、a值和b值的趋势(P>0.05),但滴水损失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P<0.05);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猪PRKAG3基因表达量与瘦肉率、眼肌面积、a值、b值和滴水损失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pH2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可影响肉质。
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邓露芳;王加启;姜艳美;刘亮;卜登攀;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62-1068.  doi:
摘要 ( 1078 )   HTML( )    PDF (504KB) ( 4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有提高瘤胃pH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TR2组NH3-N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CK)(P<0.05),但TR1与CK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中TR1和TR2组微生物蛋白 (MCP) 值均显著低于CK组 (P<0.05)。与CK组相比较,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R2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分别提高6.52%、1.96%、11.02%和5.77%(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但TR1和TR2组之间,TR2组除了丁酸含量显著高于TR1组(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氮的转化利用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瘤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早期断奶羔羊饲粮的可消化性及对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郭江鹏;;王宏博;李发弟;郝正里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69-1074.  doi:
摘要 ( 1654 )   HTML( )    PDF (373KB) ( 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平均355日龄的24只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滩羊(♀)的三元杂交一代断奶羔羊分为3组,每组♂1、♀7,单栏饲养;经15 d预试后,正试期50 d中分别饲喂不同消化能(DE)与粗蛋白质(CP)水平的强度育肥饲粮,Ⅰ组为0.9倍NRC,Ⅱ组为1.0倍NRC,Ⅲ组为1.1倍NRC水平;正试期第21~26天,从每组选5只母羔进行消化试验收集,测定各组饲粮的可消化性;正试期结束后,每组屠宰4只接近组体重均值的母羔,测定消化道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经分析饲粮的DM、OM、CP和ADF表观消化率(DMD、OMD、CPD、ADFD)均随其营养水平提高而线性上升。饲粮Ⅲ的DMD与OMD显著高于Ⅰ(P<0.01)和Ⅱ(P<0.05);Ⅲ的CPD显著高于Ⅰ、Ⅱ(P<0.01),Ⅱ也显著高于Ⅰ(P<0.05);饲粮Ⅰ的ADFD极显著低于Ⅲ(P<0.01)。钙与磷的表观消化率(CaD、PD)的变化与饲粮营养水平间规律性不强。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全消化道相对重(%宰前活重)和各胃室相对重(%全胃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羔羊的瘤网胃相对重均达到成年羊的水平。
预防兽医
山东地区产CMY-2型β-内酰胺酶鸡源大肠杆菌的出现及相关特性研究
张永宁;柳洪洁;牛钟相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75-1080.  doi:
摘要 ( 1419 )   HTML( )    PDF (825KB) ( 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到126株鸡源大肠杆菌,利用PCR对CMY-2基因进行检测,其中15株呈CMY-2阳性;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JN10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CMY-2序列完全相同;采用K-B法检测15株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菌株均耐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克洛、头孢克肟、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其中3株(JN5、JN9和HZ9)耐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但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敏感;改良三维试验证实,15株大肠杆菌均产AmpC β-内酰胺酶,其中4株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接合试验表明,携带CMY-2基因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间传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排除了所有菌株来源于同一大肠杆菌克隆的可能性。本研究为探讨和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同时对了解山东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和耐药性散播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彭伏虎;王政;张进良;张文通;张展英;胡思顺;肖运才;毕丁仁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81-1086.  doi:
摘要 ( 1412 )   HTML( )    PDF (1227KB) ( 10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4C4进行胶体金标记,喷涂于玻璃纤维上制成金标垫,鸡抗AIV IgG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作禽流感H9亚型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验证结果表明,试纸条操作简单,肉眼于10 min内可判定结果,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其标准血凝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抗原及其它禽类病毒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比HA试验高4倍以上。试纸条在室温保存6个月、4 ℃保存12个月,其特异性及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对实验室送检及临床采集的共311份喉头拭子进行检测,结果与本室研制的禽流感ELISA试剂盒总符合率为92%,随机选取10份阳性样品经病毒分离证实无一误检。结果证明,本研究建立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适合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现场检测及鉴别诊断。
鸭瘟病毒dUTPase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在病毒感染宿主亚细胞中的定位分析
招丽婵;程安春;汪铭书;袁桂萍;贾仁勇;周登春;葛菡;孙涛;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87-1093.  doi:
摘要 ( 949 )   HTML( )    PDF (1112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笔者实验室新发现的鸭瘟病毒(DPV)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 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将产物亚克隆至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表达质粒pET32aDU。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66.8 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薄层扫描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LISA效价为1∶409 600。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PV dUTPase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 h的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12 h大量点状绿色荧光聚集于胞核;24 h后胞核内点状荧光减弱,而胞质点状荧光增强;48 h胞核和胞质荧光均显著减弱。本研究为DPV dUTPase基因功能和DP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猪圆环病毒Ⅱ型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杨晓农;郭万柱;徐志文;朱玲;王新;曾秀;王小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094-1099.  doi:
摘要 ( 922 )   HTML( )    PDF (1445KB) ( 8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头28~30日龄健康仔猪分成A、B、C 3组(5头/组),分别肌注接种PCV2 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mPCV2-C、亲本毒株PCV2-CD以及生理盐水。用PCR-RFLP和PCR方法,分别从A组和B组屠宰仔猪的腹股沟淋巴结中特异性检测到mPCV2-C和PCV2-CD DNA,发现mPCV2-C能够在仔猪体内复制增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和B组腹股沟淋巴结、肝细胞及肺泡壁上皮细胞呈现病变,其中B组病变较严重,证实ORF3基因缺失未改变PCV2的组织嗜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动态检测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A组、B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含量降低,而A组CD8+细胞于免疫后第14天回升,高于B组和C组,表明ORF3基因缺失使病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所减弱,并有诱导仔猪细胞免疫应答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ORF3缺失致使病毒的致病力有降低的趋势。PCV2抗体动态检测发现:mPCV2C明显诱导了仔猪的体液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PCV2-C可作为PCV2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孙晓林;陈怀涛;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00-1106.  doi:
摘要 ( 2285 )   HTML( )    PDF (2891KB) ( 1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 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皮细胞、巨细胞肉芽肿。这种特异性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同时也发现间质性肝炎、肾炎、肺炎及心肌纤维萎缩等变化。本研究为阐明该病的肝脏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在莱芜黑山羊消化系统的分布规律
侯衍猛;王树迎;尹逊河;黄丽波;冯华朋;刘冠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07-1110.  doi:
摘要 ( 1663 )   HTML( )    PDF (1297KB) ( 8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探究莱芜黑山羊消化系统生长抑素(SS)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消化道中SS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多样,大多呈椭圆形和锥体形,主要分布于幽门腺区,而贲门腺区、结肠、盲肠和直肠中未见阳性细胞。胰腺中S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外套层,在胰岛的中央和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之间也有少量阳性细胞。结果表明:消化系统SS阳性细胞出现最多的部位是幽门腺区和胰岛的外套层。
3种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王继凤;李芙燕;陈耀星;王子旭;呙于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11-1115.  doi:
摘要 ( 1445 )   HTML( )    PDF (1385KB) ( 10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32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抗生素组,基础日粮+硫酸抗敌素100 mg/kg)、C组(中草药组,基础日粮+幼康宝500 mg/kg)和D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丁酸钠500 mg/kg)。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各试验组小肠的黏膜结构都比对照组完整;(2) 各试验组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C值、黏膜厚度及肌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3) 对照组V/C值由十二指肠向回肠逐渐降低,而各试验组V/C值,十二指肠的最大,回肠的次之,空肠的最小。结论:3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并且丁酸钠和幼康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硫酸抗敌素的可行性。
复方连翘有效成分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高海;曾振灵;刘开永;蒋智钢;向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16-1121.  doi:
摘要 ( 1739 )   HTML( )    PDF (485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岭南黄鸡为实验动物,利用RT-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中药复方连翘制剂以20 g/kg(其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58和53 mg/kg)单剂量经胃灌服给药后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3p97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效药物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在鸡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分别为(10.59±0.69)和(11.15±0.78)(mg/L)·h,AUMC分别是(106.06±3.11)和(138.44±2.86)(mg/L)·h2,MRT分别是(10.01±0.68)和(12.42±0.43)h,t1/2分别为(6.93±0.18)和(8.61±0.36)h,Cmax分别为(0.98±0.25)和(1.04±0.25)mg/L,tmax分别为(1.93±0.15)和(2.45±0.19)h。结果表明2种有效成分在鸡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表征了中药复方连翘在鸡体内代谢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表示可能存在肝肠循环或胃肠循环,本研究为该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临床兽医
钙稳态失衡在镉致鸡脑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李文军;赵兰;徐世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22-1126.  doi:
摘要 ( 949 )   HTML( )    PDF (962KB) ( 1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镉对鸡脑神经元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鸡脑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在含终浓度为0、5、10、15 μmol/L CdCl2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应用MTT法测定神经元的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以Fura2/AM为探针检测神经元内游离钙子浓度(\[Ca2+\]i)。结果显示:随着CdCl2浓度升高,细胞抑制率增加,细胞内\[Ca2+\]i上升,ΔΨm呈降低趋势,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线粒体出现嵴模糊、断裂、消失,基质肿胀和空泡化。表明CdCl2通过升高细胞内\[Ca2+\]i,诱导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降低ΔΨm,从而造成神经元线粒体损伤。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可诱导鸡骨髓细胞形成破骨样细胞
王艳;侯加法;胡云峰;张风荣;沈向真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27-1131.  doi:
摘要 ( 877 )   HTML( )    PDF (817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鸡破骨细胞分化因子(Chicken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hODF)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形成破骨样细胞的能力。在无菌条件下取鸡股骨和胫骨,收集骨髓细胞。试验分设A、B、C、D、E、F、G 7组。A组为对照组,不加细胞因子,其他各组为试验组,其中B组仅加chODF, C组只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D、E和F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chODF和M-CSF,G组同时加chODF、M-CSF和鸡护骨素 (Chicken osteoprotegerin,chOPG)。通过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HE、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和显微、超微检查,观察和鉴定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 like cell, OLC)的形成。结果表明, chODF可诱导形成典型的OLC,骨吸收陷窝清晰可见,其陷窝面积大,数量多,且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数目与ODF的浓度呈正相关,多组比较其差异显著(P<0.05),但若加入chOPG,则阻断了OLC的形成和骨吸收。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鸡骨髓细胞诱导破骨样细胞方法,既为体外研究鸡破骨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节创造了条件,也为进一步研究OPG/ODF/RANK (NF-κB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在蛋鸡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简报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屈旭光;李齐发;刘振山;董丽艳;李新福;郝称莉;谢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32-1136.  doi:
摘要 ( 1792 )   HTML( )    PDF (1087KB)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山羊线粒体DNA D-loop区部分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武艳平;关伟军;赵倩君;何晓红;浦亚斌;霍俊宏;敖红;李奎;马月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37-1141.  doi:
摘要 ( 899 )   HTML( )    PDF (997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截取了山羊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453 bp的部分片段(线粒体全序列的15 735~16 187 bp处),共计1 182条序列进行了多重比对,并进行系统建树和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这些序列明显的分成了4个支系(A、 B、 C、 D),分别含有1 001、134、24和13条序列,进一步比对分析,发现这4个支系有各自特有的碱基变异特点,A、B、C和D分别有5、6、18和7个特有的碱基变异位点,除了各个支系特有的变异外,还发现有2个支系共有的变异位点。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连续培养
李晓云;贾杏林;石德时;肖运才;胡思顺;刘梅;袁宗辉;毕丁仁;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8):  1142-1146.  doi:
摘要 ( 964 )   HTML( )    PDF (789KB) ( 8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扩增,证实感染猪附红细胞体(M.suis)。PCR扩增片段(781 bp)与M.suis已知序列(AJ504999)同源性达99.4%。经预试验对红细胞接种量、血清添加量、pH等条件优化后,选用添加新生牛血清、酵母浸出液、葡萄糖等成分的PPLO肉汤,将染虫红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上,置于37 ℃、含5%CO2的培养箱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约72 h后红细胞溶血变为带虫血影(Ghost)。除首次接种外不添加任何红细胞,连续培养达280 d以上,染虫率维持近100%。对培养的带虫血影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鉴定、感染阴性红细胞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证实与接种物为同一病原,并保持有感染阴性红细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