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24
遗传繁育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李华;曾勇庆;魏述东;陈其美;宋一萍;钱源;董彬;崔志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57-261.  doi:
摘要 ( 786 )   HTML( )    PDF (395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莱芜猪(24 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并行分型系统检测鸡肉风味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
李慧芳;束婧婷;张莹;邝智祥;朱文奇;韩威;陈宽维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62-267.  doi:
摘要 ( 670 )   HTML( )    PDF (723KB)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LDR)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检测鸡肉风味相关候选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和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和快大型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差异。采集165只隐性白羽鸡和185只清远麻鸡母鸡的血液并提取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AFABP 51C/T、ExFABP 1011T/C和ADSL 3484C/T的基因型。结果,所得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个多态位点在2个品种鸡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并且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均存在差异,在AFABP 51C/T位点上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是一种准确、灵敏的SNP检测方案,为鸡肉风味性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PLIN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樊月圆;昝林森;王洪宝;杨彦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68-273.  doi:
摘要 ( 807 )   HTML( )    PDF (790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PLIN基因第3、4外显子多态性与秦川牛部分产肉性状的关系。以相同饲养条件下18~24月龄的405头秦川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和测序技术,对PLI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将发现的SNPs位点与部分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第3外显子的156 bp处发生T→C突变,第4外显子的14 bp处发生C→T突变。方差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且相对于AA基因型个体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DE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显著高于DD和EE基因型个体 (P<0.05),DD基因型个体的肌肉嫩度极显著高于EE和DE基因型个体(P<0.01)。研究显示,P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秦川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胴体和肉质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小鼠TLE4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分析
赵黎黎;牟玉莲;崔文涛;杨述林;唐中林;李勇;赵为民;刘娣;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74-278.  doi:
摘要 ( 737 )   HTML( )    PDF (713KB) ( 7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初步对小鼠TLE4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利用PCR方法扩增TLE4基因5′上游启动区2 849 bp(-2 521 bp~+327 bp)的片段,然后通过步移缺失获得了7段长度不等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克隆到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表达质粒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活性分析检测TLE4基因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片段在小鼠畸胎瘤细胞(F9)及小鼠胚胎干细胞(ES)中瞬时转染后的活性。2种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在TLE4基因启动子区(-2 521 bp~-2 137 bp)存在负性调控元件,而在启动区(-2 137 bp~-1 794 bp)活性最强。对TLE4基因启动区(-2 137 bp~-1 794 bp)进一步缺失分析发现在该基因启动区(-2 027 bp~-1 927 bp)活性较强,分析预测该序列含有一个功能性的(HSF)的结合位点。结果推测HSF对TLE4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功能行使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生长抑素重组质粒pEGS/2SS转染HeLa细胞效果的因素研究
何晓红;曹少先;茆达干;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79-285.  doi:
摘要 ( 700 )   HTML( )    PDF (641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生长抑素重组质粒pEGS/2SS转染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转染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最佳转染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生长抑素基因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奠定基础。以脂质体转染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S/2SS转染HeLa细胞,探讨质粒转染HeLa细胞最佳条件的4个参数:质粒DNA剂量、脂质体剂量、最佳转染时间和质粒提取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并计算转染率。结果:在六孔细胞培养板上,当DNA/脂质体剂量为1 μg/6 μg时,转染效率最高,在转染后72 h达到34.02%;当用Plasmid Maxi Kit试剂盒提取质粒,转染时间为48 h,转染效率最高,达到17.88%。重组质粒pEGS/2SS转染HeLa细胞条件是:采用试剂盒(Plasmid Maxi Kit)提取的质粒,DNA和脂质体的剂量分别为1 μg与6 μg,转染时间48 h,此时的转染效率最高,达17.88%。
动物营养
α生育酚琥珀酸酯对肉鸡抗氧化功能与肌肉品质的影响
张旭晖;都海明;朱秋凤;周岩民;王恬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86-294.  doi:
摘要 ( 727 )   HTML( )    PDF (836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并比较DLα生育酚醋酸酯(DLαTOA)及不同水平Dα生育酚琥珀酸酯(DαTOS)日粮对肉鸡的生长、抗氧化功能与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Arbor Acres (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1 DLαTOA(对照组)及DαTOS 10 mg·kg-1(αTOS1组)、30 mg·kg-1(αTOS2组)和50 mg·kg-1(αTOS3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对照组及各αTOS组间肉鸡的生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DαTOS的添加水平与血清(R2=0.983 1, P<0.01)和肝脏(R2=0.933 6, P<0.05)中α生育酚(αTOH)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R2 =-0.948 7, P<0.05)和肝脏(R2=-0.990 1, P=0.051 8)丙二醛(MDA)呈负相关;与对照组和αTOS1组相比,日粮中添加30~50 mg·kg-1 αTOS能够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的TSOD活性及TAOC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P<0.05或P<0.01),同时肝脏活性氧(ROS)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在肉品方面,日粮中添加30~50 mg·kg-1 αTOS显著降低了肉鸡胸腿肌的滴水损失(48 h)和剪切力,及腿肌的烹饪损失,但对pH45 min、pH24 h、24 h滴水损失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30~50 mg·kg-1 DαTO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提高了肌肉的系水力和嫩度,其原因主要是αTOS的添加导致αTOH在血清和肝脏中含量的提高,及肝脏MDA和ROS水平的降低。
共轭亚油酸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黄金秀;杨飞云;刘作华;江山;肖融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295-300.  doi:
摘要 ( 755 )   HTML( )    PDF (951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规律。以体外培养的原代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材料,在卫星细胞向肌纤维转化时添加不同水平CLA(0、50、100、150、200 μg·mL-1),处理后第4、8和12天,分别采用相对定量RTPCR测定肌纤维中MyHCⅠ、MyHC 2a、MyHC 2b和MyHC 2x 4种MyHC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肌纤维类型的组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从第4到12天,MyHC 2b型肌纤维比例显著上升,而其余3种类型的肌纤维比例均显著下降。添加50 μg·mL-1 CLA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无显著影响。添加100 μg·mL-1 CLA主要影响第12天的肌纤维类型组成,而添加150~200 μg·ml-1 CLA则可显著改变第4~12天的肌纤维类型组成,即显著提高MyHC I和MyHC 2a型肌纤维比例,显著降低MyHC 2x和MyHC 2b型肌纤维比例。以上结果提示,添加CLA可使肌纤维类型组成发生变化,且该作用与添加水平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CLA对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MyHC I和MyHC 2a型肌纤维比例,降低MyHC 2b和MyHC 2x型肌纤维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CLA提高猪肉品质的原因。
预防兽医
朊蛋白在宁夏滩羊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许立华;;康晓东;涂健;张珠明;杨建民;周向梅;尹晓敏;杨利峰;赵德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01-304.  doi:
摘要 ( 717 )   HTML( )    PDF (906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首次对我国一类保护物种宁夏滩羊各组织中朊蛋白(PrP)的分布进行定性、定位研究。结果显示,PrP在滩羊的大脑、脑干、小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淋巴结均有表达,尤其在脾脏、肾脏、脑干、淋巴结中的表达量丰富,而肺脏检测结果为阴性。此研究确定了朊蛋白在滩羊各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状况,并优化了朊蛋白检测的技术条件,为羊痒病的诊断与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的鉴定分析
李雁冰;施建忠;赵海丹;田国彬;王冬;宋家升;杨德全;邓国华;王秀荣;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05-309.  doi:
摘要 ( 1194 )   HTML( )    PDF (463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引起中国2006年山西、宁夏2省 (区)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的代表毒株——A/chicken/Shanxi/2/ 2006 (H5N1) (CK/SX/06)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特征,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8个基因片段与中国传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GS/GD/1/96(H5N1)存在较大差异,属于新的基因型——山西鸡型;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在抗原性方面与GS/GD/1/96同样存在较大变异,将其命名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以106EID50·01 mL-1剂量将该病毒经鼻腔接种4周龄SPF鸭以评价其对水禽的感染能力, 结果表明其不感染鸭; 常规方法接种BALB/c小鼠以评价其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和致病能力,结果表明其能感染小鼠,但不引起死亡,呈低致病力。说明该类型高致病性H5N1 HPAIV目前仅危害鸡,不具备感染水禽的能力,感染哺乳动物但不致死。该类型病毒的出现与流行为中国禽流感的免疫与防制提出新的课题。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亚型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的比较
郭慧君;李中明;李宏梅;柴家前;马诚泰;王洪进;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10-314.  doi:
摘要 ( 781 )   HTML( )    PDF (1065KB) ( 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稳定、快速从感染鸡体内检测或分离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ALV)的简易方法,作者使用A亚型(ALVA)、C亚型(ALVC)以及2株J亚型(ALVJPY和ALVJWS)鸡白血病病毒(ALV)按高、中、低(即100、10、1 μL)3种接种量人工接种DF1细胞,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用A、B、C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ALV抗原(P27)。结果表明,对ALVA和ALVJPY,高剂量接种时,用A试剂盒在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出;低剂量接种时,第7天可检出。使用B试剂盒,2株病毒的检出时间延长(高剂量组分别为第7天和第5天;低剂量组分别为第15天和第13天);使用C试剂盒,所需检出时间最长(接种后第13天)。对ALVC和ALVJWS毒株,A试剂盒对高剂量组,分别能够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9天检出,其它中、低接种量组15 d内均没有检出;而B、C 2个试剂盒对3个接种剂量组均没有检测出。从以上结果看出,3种ELISA试剂盒对3种亚型ALV毒株的检出时间存在明显不同,A试剂盒灵敏度最高,能最早作出检测;B试剂盒灵敏度次之。同时,无论使用哪种试剂盒ALVs的检出时间与病毒接种量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外源性ALV的检测及病毒分离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靶向狂犬病病毒N基因shRNA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杨瑞梅;;杨松涛;王承宇;崔燕;夏咸柱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15-321.  doi:
摘要 ( 709 )   HTML( )    PDF (750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狂犬病病毒(RV)复制的干扰作用,以RV N基因为靶向目标,设计合成4对编码siRNA的DNA序列,然后分别连接到载体pRNATU6.3Hygro上,转染BHK细胞,在潮霉素B抗性压力下筛选出4个阳性细胞株(BHKN1、BHKN2、BHKN3和BHKN4)。用100TCID50 CVS11毒分别感染24孔板内的上述细胞,利用Realtime RTPCR、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率。接毒后48 h,在BHKN1、BHKN2、BHKN3、BHKN4细胞株中,Realtime RTPCR检测到各细胞株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RV的增殖,其中BHKN2、BHKN1抑制效率高,分别为99%、67.72%,而BHKN3、BHKN4仅为38.59%和11.33%,抑制效果较弱;TCID50检测病毒数量比空载体表达细胞毒价分别低24、96.2、2.14和1.1倍;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4株细胞中RV含量为病毒对照的31%、1%、54%、82%,即BHKN1、BHKN2对病毒的沉默作用较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HKN1、BHKN2细胞株中RV N蛋白条带明显减弱。4种检测结果均表明BHKN1和BHKN2能有效干扰RV的复制。本研究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RV复制的 2个靶位点N489和N701,为R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鸡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发生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
李影;段锐;王伟利;孙晓媛;钱爱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22-328.  doi:
摘要 ( 1036 )   HTML( )    PDF (857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 ℃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9%,而氨基酸的同源性也均在97%以上,表明这3个序列是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也是与大肠杆菌VBNC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由此推知,当正常大肠杆菌在未暴露任何压力下时,其转录水平较低,特别是23S rRNA的某一(些)基因不显示或受到强烈抑制。当进入VBNC状态后,面临生存压力时,这一(些)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强于正常状态,而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结构与场所,其某些基因也将积极参与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基础兽医
去卵巢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家兔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
谢有莲;尹逊河;邱建华;赵军;王宪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29-334.  doi:
摘要 ( 765 )   HTML( )    PDF (527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家兔海马各区nNOS 阳性神经元在去卵巢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为雌激素类药物防治绝经后老年性痴呆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家兔海马各区都有n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去卵巢后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有区域差异性: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在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G)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在CA2区数量明显增多(P<0.05)。CA1、CA3区和DG的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最长突起长度明显变短,第一级突起数变少,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5)。CA2区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最长突起长度、第一级突起数增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nNOS阳性神经元的4种指标在雌激素替代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海马nNOS的表达来影响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于秀菊;董常生;范阔海;贺俊平;姜俊兵;朱芷葳;董彦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35-340.  doi:
摘要 ( 782 )   HTML( )    PDF (942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的关系。以成年白色和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βcatenin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皮肤组织的1.662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85 ku与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羊驼皮肤的表皮、毛乳头、毛根鞘和皮脂腺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得出,除皮脂腺之外,在表皮、毛乳头和毛根鞘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定位以及表达的差异,表明βcatenin参与毛色形成。
Ghre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鸡外周器官中的定位分布与发育性变化
魏凤梅;李玉谷;叶远兰;张媛;马勇江;江青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41-346.  doi:
摘要 ( 714 )   HTML( )    PDF (711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2、16、30、44、58日龄岭南黄鸡外周器官中Ghre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定位分布与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鸡腺胃、肠、心、肝、脾、肺、肾、胰、脑垂体、肾上腺、胸腺、法氏囊中均可观察到Ghrelin免疫阳性反应。其阳性细胞类型包括:腺胃腺小管的内分泌细胞,肠道黏膜上皮和肠腺内的内分泌细胞,肠道黏膜下层和肌层间的神经丛,心内膜下层的蒲肯野纤维,肝血窦中的枯否氏细胞,脾的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肺的巨噬细胞,肾脏肾小囊壁层的扁平上皮细胞和脏层的足细胞、球内系膜细胞和球旁复合体,胰腺的胰岛细胞,腺垂体的部分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肾上腺的嗜铬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小体和巨噬细胞,法氏囊黏膜上皮和小结相关上皮内的内分泌细胞、囊小结的网状细胞、巨噬细胞、皮质髓质交界处的上皮细胞等。2~30日龄鸡,随着日龄的增长,各器官中的Ghrelin表达量增加,44、58日龄则有所下降。
阿维菌素对体外培养王鸽脑神经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李术;崔雅莉;王敏;徐世文;王俊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47-352.  doi:
摘要 ( 637 )   HTML( )    PDF (932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阿维菌素染毒原代培养的王鸽脑神经细胞为模型,观察阿维菌素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毒性作用和一氧化氮产生量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量。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并具有随着阿维菌素剂量递增而增加的趋势,同时阿维菌素也能引起一氧化氮产生量降低,但是未发现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在中毒大鼠肝脏中的作用与机制分析
李鹏飞;郑君希;张伟;利雷;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53-359.  doi:
摘要 ( 708 )   HTML( )    PDF (1169KB) ( 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Ⅱ,ACE2)在CCl4中毒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参与抗损伤的作用机制。16只120 g左右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8)。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大鼠腹腔注射40% CCl4,首次剂量为5 mL·kg-1,以后每3 d 1次(剂量为3 mL·kg-1),每周称重1次,4周后宰杀。测定平均日增体质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肝组织中ACE2含量和Mas 受体mRNA的表达及ACE2 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平均日增体质量、血清Alb和T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TBIL和血浆AngⅡ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 Realtime PCR结果提示肝脏中ACE2和Mas受体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3.21±0.52 vs 1.03±0.11,P<0.01;1.64±0.22 vs 1.02±0.10,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ACE2 mRNA着色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央静脉周围细胞,试验组大鼠ACE2大量出现在病变区域、胆管周围细胞、血管及微管内皮细胞当中。本研究表明CCl4诱导的肝损伤大鼠肝脏中ACE2和 Mas受体的mRNA表达均增加,提示ACE2参与了肝脏的抗损伤过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CE2Ang 17Mas轴,减少AngⅡ的产生,从而减轻肝损伤。
钙稳态失衡在锰致体外培养鸡胚脑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陈蕾;李志鹏;李术;徐世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60-365.  doi:
摘要 ( 752 )   HTML( )    PDF (954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钙稳态失衡在锰致体外培养鸡胚脑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体外培养鸡胚脑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在含终浓度为0、1.5、2、2.5 mmol·L-1 MnCl2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琼脂糖凝胶电泳法(DNA Ladder)检测细胞染色质的断裂,以Fura3/AM为探针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CaM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MnCl2浓度的升高,ΔΨm呈降低趋势,PS膜外翻增加,细胞染色质DNA发生损伤,产生明显的梯形条带,细胞内[Ca2+]i呈升高趋势,CaM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结果提示,过量锰通过抑制CaM活性,引起神经元内[Ca2+]i升高,膜通透性发生改变,ΔΨm降低,从而导致鸡胚脑神经元发生凋亡。
研究简报
受体母猪排卵状况对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效率的影响
罗学明;;张卫红;;冯冲;龙川;闫军;赵会静;张兆旺;张子军;潘登科;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66-370.  doi:
摘要 ( 806 )   HTML( )    PDF (412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猪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受体母猪最佳发情阶段, 本研究比较了供受体同期化方案对猪体细胞克隆胚胎输卵管内移植后30 d受胎率和妊娠足月率的影响。将体外培养2 d的猪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到发情第1~2天的受体母猪。根据受体母猪卵泡发育与排卵状况将受体猪群分为2个类别:卵泡发育处于即将排卵或正在排卵阶段(组一);卵泡发育处于排卵前阶段或完全排卵阶段(组二)。结果发现: (1) 组一6头受体母猪胚胎移植后30 d受胎率为100%;而组二10头受体母猪受胎率为40%,二者差异显著(P<0.05)。(2) 组一6头受体母猪全部产仔,妊娠足月率为100%;组二10头受胎母猪2头产仔,妊娠足月率为2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2 d的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阶段与即将排卵或正在排卵的受体母猪的子宫环境同期性最好,得到了理想的胚胎移植效率。
叶黄素对鹌鹑繁殖性能及母源IgG向后代转移的影响
阿仑;董晓芳;佟建明;张琪;吴莹莹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71-376.  doi:
摘要 ( 698 )   HTML( )    PDF (380KB) ( 5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黄素对鹌鹑繁殖性能及母源IgG向后代转移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朝鲜龙城父母代鹌鹑144羽,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采用小麦-豆粕型基础日粮,分别添加0、50、100、150 mg·kg-1叶黄素。10周龄时,每个重复取2羽, ELISA法检测血清IgG含量。收集种蛋并孵化,计算孵化率、受精率、死胚率。子代鹌鹑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日粮中不添加叶黄素,分别在1、3、7、14、21日龄时,每重复取2羽心脏采血,检测血清中IgG含量。结果表明:叶黄素可以显著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P<0.05),降低死胚率(P<0.05);对雌鹌鹑血清中IgG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提高卵黄IgG水平(P<0.05);子代鹌鹑血清IgG的含量与叶黄素的添加量成正比,高剂量叶黄素可显著提高1日龄血清IgG水平(P<0.05)。结论:叶黄素可以显著改善鹌鹑的繁殖性能,并通过促进母源IgG在卵黄内的沉积从而提高后代血清中IgG水平。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EIAVFDDV穿膜蛋白GP45的截短突变
马建;史楠;吕晓玲;赵立平;姜成刚;林跃智;孔宪刚;沈荣显;周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3):  377-382.  doi:
摘要 ( 690 )   HTML( )    PDF (1415KB) ( 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 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基因组的进化特征,作者对EIAVFDDV前病毒的囊膜基因env进行了分析。使用PCR方法体外扩增EIAVFDDV前病毒DNA的env,并随机挑取PCR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PCR阳性克隆中,29/30的克隆子在第2 128-2 130位核苷酸处存在TGG→TGA(翻译中止密码)的突变。该基因对应的EIAV穿膜蛋白gp45的氨基酸数在突变株中较未截短株中减少154,变成259个aa。对EIAVFDDV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时发现,EIAVDLV 45 ku的gp45条带被约35 ku的条带取代。由此推测,EIAVFDDV疫苗株绝大多数病毒颗粒的gp45是截短型。对该代次疫苗株免疫马匹第15和40天体内EIAV前病毒DNA和基因组RNA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截短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由于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嗜性改变与gp45的截短有关,因此,推断 EIAVFDDV的gp45的截短是其适应在体外培养的驴胎皮肤细胞上复制传代的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EIAVFDDV的gp45存在高比例截短突变,证明该截短突变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但该截短突变是否可通过改变EIAVFDDV在免疫马体内的细胞嗜性,进而影响其毒力和免疫原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