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15
综述
瘤胃微生物植酸酶的分类与酶学性质研究进展
沈莎莎;杨红建;张晓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55-1660.  doi:
摘要 ( 478 )   HTML( )    PDF (509KB) ( 10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刍动物能很大程度上依靠瘤胃微生物来消化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盐,但目前国内有关瘤胃微生物植酸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瘤胃微生物植酸酶的主要来源和活性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主要有5种瘤胃细菌能分泌植酸酶,其中,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分泌的植酸酶活性最高(199.1~703.6 U·mL-1);根据酶促反应的最适pH和催化机理,可将瘤胃微生物植酸酶分别归类为酸性植酸酶和半胱氨酸磷酸酶植酸酶;根据植酸酶水解植酸时的立体专一性,发现瘤胃微生物植酸酶中可能同时存在3植酸酶和5植酸酶2类植酸酶。最后本文论述了瘤胃微生物植酸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发现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植酸酶的最适pH为4.0~5.5、最适温度为50~55 ℃、对植酸和ATP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埃氏巨形球菌植酸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60 ℃、仅对植酸表现出活性。
遗传繁育
利用Affymetrix芯片分析民猪冷应激后肌肉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张冬杰;刘娣;别墅;孙洪涛;汪亮;王文涛;何鑫淼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61-1665.  doi:
摘要 ( 428 )   HTML( )    PDF (507KB) ( 9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冷应激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民猪是我国北部地区特有的一个抗寒品种,为了研究冷应激下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猪基因芯片对民猪冷应激后肌肉组织内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了高通量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下调表达的基因27个,上调表达的基因7个。在下调表达的基因中有7个(OAS1、IRG6、ISG20、DDX58、IFITl、ISG15、CXCL9)与干扰素诱导相关,1个(FST)与生长性状相关, 2个(MX1、PG2)与抗病毒有关,2个(S100A9、Numb)与细胞生长和凋亡有关;上调表达的基因功能还不清楚,推测它们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寒性有关。对其中5个基因进行了Realtime PCR分析,证实它们都受到了温度的调节,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结果提示,重度冷应激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生长减缓。
猪产仔性状与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效应的Meta分析
段炼;王志鹏;高会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66-1679.  doi:
摘要 ( 395 )   HTML( )    PDF (5532KB)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进行猪产仔性状与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效应之间关联性的Meta分析,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33篇(9 429头猪)。用Meta分析评估、整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基因型AB和BB分别对基因型AA比较组中,拥有基因型AA的母猪产仔数均明显偏低。33篇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Meta分析结果指出等位基因B为猪产仔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基因型BB为有利基因型,而造成研究结果之间异质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猪的品种效应等众多因素。
猪睾丸中脂联素受体与LHR、CYP11A1、StAR基因表达的发育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邵康;周杰;吴小雪;舒宝屏;罗联辉;盛晟;张佳;李维新;殷宗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80-1685.  doi:
摘要 ( 444 )   HTML( )    PDF (871KB)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皖南花猪睾丸组织脂联素受体mRNA与睾酮合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脂联素与睾酮生成的关系。本研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0、30、45、90和180 d等不同日龄(各日龄样本数5头)皖南花猪睾丸组织脂联素受体(AdpR1、AdpR2)和LHR、CYP11A1、StA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dpR1、CYP11A1和StAR mRNA的表达有极显著的发育性变化(P<0.01),AdpR1 mRNA的表达先增加后降低,45 d达到最大值;CYP11A1和StAR mRNA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45 d达到最大表达量。LHR mRNA的表达也有显著的发育性变化(P<0.05),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AdpR1与CYP11A1 mRNA的表达量显著相关(r=0.587,P<0.05);LHR与CYP11A1、StAR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显著相关(r=0.528,P<0.05; r=0.552,P<0.05);CYP11A1与StAR mRNA表达量极显著相关(r=0.709,P<0.01)。AdpR1 mRNA在睾丸组织的高表达提示脂联素可能通过AdpR1介导对睾丸的调节作用,其发育性变化和CYP11A1 mRNA呈正相关,提示脂联素对睾酮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MyHCs在猪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规律
杨秋梅;史新娥;沈清武;刘月光;高晓娟;陈宗正;杨公社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86-1695.  doi:
摘要 ( 413 )   HTML( )    PDF (4234KB) ( 9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猪骨骼肌纤维类型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1日龄、1周龄、2周龄、1月龄、2月龄和6月龄大白猪背最长肌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MyHCs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yHCⅠ、GSK3β、βcatenin和Fz3 mRNA随着个体日龄增加表达量下降,MyHCⅡb mRNA表达逐渐升高,MyHCⅡa mRNA表达量在1日龄~2周龄阶段升高后又降低,MyHCⅡx 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快肌蛋白呈棕色,慢肌蛋白呈灰白色,在出生1日龄~1周龄时,快、慢肌呈弥散交叉分布,到2周龄时慢肌簇被快肌包被在肌束中间,随着年龄增加,慢肌簇逐渐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慢肌蛋白从出生到2周龄显著下降,在2周龄~2月龄阶段下降不明显,生长到6月龄时又显著降低;快肌蛋白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在2周龄~6月龄期间增加极显著;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与其mRNA表达一致,而pβcatenin在2周龄时显著高于1日龄,且随后持续上调;Tyr216pGSK3β蛋白表达量早期生长下调极显著;Ser9pGSK3β蛋白表达量则是在后期生长显著降低。上述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揭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Fz3、GSK3β与MyHCⅠ 表达呈正相关,与MyHCⅡ表达呈负相关,其在骨骼肌生长过程中对肌纤维类型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运用多座位外显方差法分析中国荷斯坦牛CXCR1和IL8基因与乳房炎易感性的关系
张亚琴;杨章平;毛永江;陈仁金;陈莹;冀德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696-1703.  doi:
摘要 ( 417 )   HTML( )    PDF (1997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运用多座位外显方差分析法(MPVA)分析中国荷斯坦牛CXCR1和IL8两个基因多个突变位点多态性与乳房炎易感性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南方某大型奶牛场634头(其中102头患乳房炎)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分析CXCR15′端和编码区及IL8 2789/2862内含子3、外显子4和5, 2个基因共7个SNPs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用MPVA法分析CXCR1和IL8基因各位点突变及其基因型组合对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的影响。结果,MPVA分析发现CXCR11830、CXCR11768和IL8 2789/2862三位点交互作用对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CXCR11830、CXCR11768和IL8 2789/2862三位点交互模型作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相关的基因联合选择模型最佳,MPVA可用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多基因分析模型。
组织蛋白酶对成年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刘志涛;田树军;孙树春;陈晓勇;张艳普;胡媛媛;郭军艾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04-1711.  doi:
摘要 ( 433 )   HTML( )    PDF (666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绵羊卵丘细胞中组织蛋白酶(CTSS、CTSB)的mRNA在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明卵丘细胞中组织蛋白酶(CTSS、CTSB)mRNA的表达与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绵羊在体外成熟0、8、16和24 h的卵丘细胞中组织蛋白酶(CTSB、CTSS)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在成熟液中添加组织蛋白酶抑制剂(E64)后卵丘细胞中CTSB和CTSS的 mRNA表达量在体外成熟前及体外成熟后的表达水平,并测定在成熟液中添加1、5、10 μmol·L-1 E64对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及囊胚发育率的影响。结果,卵丘细胞中的CTSS和CTSB mRNA表达均随着体外成熟时间的增加(IVM 0 h、IVM 8 h和IVM 16 h)呈下降的趋势(P<0.01)。添加5和10 μmol·L-1 E64组的卵丘细胞中CTSS和CTSB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1 μmol·L-1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而5和10 μmol·L-1组间的CTSS和CTSB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成熟液中添加5和10 μmol·L-1的E64组的囊胚发育率(26.82%和30.95%)显著高于1 μmol·L-1组和对照组(18.23%和15.63%,P<0.05),但5和10 μmol·L-1组对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及卵裂率与1 μmol·L-1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绵羊卵丘细胞中CTSS和CTSB的mRNA表达水平在体外成熟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其mRNA表达水平与胚胎的发育能力呈负相关;组织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64可下调绵羊卵丘细胞中CTSS和CTSB 的mRNA表达水平,并提高卵母细胞随后的体外发育能力。
CDK5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TYR和MITF mRNA表达的调节
张瑞娜;范瑞文;程志学;田雪;刘佳;高磊;马峥;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12-1717.  doi:
摘要 ( 432 )   HTML( )    PDF (942KB)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证实CDK5是否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本研究主要对CDK5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调节TYR和MIT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K5在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的定位,再通过脂质体将CDK5转染于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之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的方法检测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CDK5蛋白、TYR和MIT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K5位于黑色素细胞的胞质和细胞核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黑色素细胞中CDK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CDK5可下调MITF的表达,同时上调TYR的表达,转染组黑色素细胞中MITF和TY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细胞的0.264 9和3.931 3倍。结果揭示CDK5可能通过调节黑色素细胞核中TYR和MITF mRNA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羊驼毛色形成。
动物营养
奶牛瘤胃反11油酸氢化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李长皓;金迪;王加启;赵圣国;李旦;卜登攀;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18-1723.  doi:
摘要 ( 425 )   HTML( )    PDF (854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奶牛瘤胃反11油酸(trans11 18:1, TVA)氢化细菌体外富集和分离培养的优化条件。在厌氧培养基中添加TVA至不同终浓度(0、30、40、50、60 μg·mL-1),接种瘤胃微生物后进行连续培养,每隔4 h采集培养物,用于测定TVA含量及培养液OD值。另外,在厌氧培养基中添加TVA,使其终浓度为50 μg·mL-1,传代培养6代收集每一代富集培养物,利用PCRDGGE分析TVA氢化细菌种群的变化,并选取DGGE差异条带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添加TVA后,连续培养至4 h,培养基中TVA含量快速下降,培养至12 h,TVA浓度保持恒定。当TVA添加浓度为50和60 μg·mL-1时,培养12 h后TVA降解率较其他浓度要高。此外,培养液OD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2 h达最大值。传代富集培养时,当传至第4代时,疑似TVA氢化菌种类和数量增加最显著。对差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TVA氢化菌大多属于Lactobacillus gasseri和未培养细菌。本研究确定了奶牛瘤胃中TVA氢化细菌分离培养的适宜TVA添加量、传代时间及富集培养代数,为后续的选择性分离培养奠定了基础。
预防兽医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应用
张小丽;;卢曾军;马小军;曹轶梅;付元芳;刘在新;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24-1731.  doi:
摘要 ( 428 )   HTML( )    PDF (889KB) ( 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2C在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方面的意义。本研究将FMDV NSP 2C 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FastbacHTB,将其转入含骨架载体Bacmid 的DH10Bac,经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骨架质粒Bacmid2C。将Bacmid2C转染昆虫细胞Sf9,鉴定正确后,经3次增殖获得高滴度的 P3代病毒后,在High Five细胞中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在High Five细胞中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93 ku的目的蛋白2C,Western blotting及DotELISA结果显示,该表达产物对FMDV感染动物阳性血清有良好的反应性。以电泳纯化的2C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健康非免疫动物、免疫动物及FMDV试验感染动物血清,结果表明2CELISA不但能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血清,而且还能检测FMDV感染早期动物血清中的2C抗体。说明昆虫细胞表达的2C蛋白可作为FMDV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鉴别诊断的良好抗原。2C基因在BactoBac 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建立通过检测几种NSP抗体,筛查感染及隐性带毒动物,净化畜群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靶向FMDV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αV亚基基因抑制FMDV复制的最佳siRNA筛选
骆继怀;独军政;高闪电;张国锋;常惠芸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32-1737.  doi:
摘要 ( 365 )   HTML( )    PDF (3459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筛选靶向FMDV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αV亚基基因抑制FMDV复制的最佳siRNA。根据猪源αV mRNA 序列,设计并合成siRNA,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RNA于PK15细胞,利用qRTPCR检测RNAi组(iαV480、iαV1719和iαV2077)、空白组(Mock)和阴性对照组(Control)中αV mRNA表达情况;在转染siRNA12 h后通过接种100 TCID50,收集病毒液,测定TCID50,确定其抗病性变化。结果显示,瞬间转染PK15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3个RNAi组均不同程度抑制αV亚基基因表达,在24 h iαV480组在mRNA水平抑制90.1%,作用最明显。TCID50测定表明iαV480组有较低的病毒滴度,说明其抗病性增加。针对猪源整联蛋白αV亚基基因的最佳siRNA的筛选成功,为深入研究干扰FMDV受体抗FMDV转基因路线奠定了基础。
2009—2010年山东地区蛋鸡禽白血病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
倪伟;孙洪磊;曲悦;杨凤;刘思当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38-1742.  doi:
摘要 ( 379 )   HTML( )    PDF (343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山东地区蛋鸡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的流行病学情况,从泰安、临沂、青岛、聊城等4个地区的祖代种鸡场及其具有亲缘关系的父母代、商品代鸡场采集1 827份血清,其中祖代鸡血清597份、父母代鸡血清710份、商品代鸡血清520份;并采集1 209份泄殖腔棉拭子,其中祖代鸡棉拭子597份、父母代鸡棉拭子460份、商品代鸡棉拭子152份。通过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血清的ALVJ、ALVAB抗体检测、泄殖腔棉拭子的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祖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0.84%、17.93%,其中不同地区P27抗原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泰安、聊城、青岛地区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2.5%、0.58%、0;父母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45%、3.10%、30.48%,不同地区之间三者差别较大;而商品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3.46%、8.65%、18.42%,不同地区之间三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别。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间抗体或抗原阳性率高低的明显相关性,提示存在垂直感染的可能性。山东地区祖代种鸡未检测到ALVJ抗体,ALVAB抗体检出率极低,仅为0.84%,但个别祖代鸡场P27抗原的阳性率极高,可能存在免疫耐受感染;父母代、商品代鸡群抗体阳性率和抗原阳性率均比祖代高,说明它们已有ALVJ、ALVAB的感染;父母代及商品代鸡群ALVJ抗体水平都高于ALVAB抗体水平,说明山东省内AL以ALVJ感染为主,应注意研究其传播途径,加强检疫净化。
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的分段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辛伟;李郁;黄晓慧;魏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43-1749.  doi:
摘要 ( 423 )   HTML( )    PDF (829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tbpA)的表达产物(TbpA),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PS 的TbpA抗原表位,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HPS(SH0165株)tbp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用PCR从安徽省HPS分离株(LJ3)tbpA中分段扩增出tbpA1、tbpA2和tbpA3,并连接到pET32a(+)载体上,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 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通过小鼠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和血清杀菌力试验,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从HPS(LJ3)tbpA中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 140、897、666 bp大小相符的3个片段(tbpA1、tbpA2、tbpA3),扩增产物连接载体得到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获得大小为62、54、44 ku的目的蛋白(rTbpA1、rTbpA2、rTbpA3),均能与HPS阳性血清反应。rTbpA1与甲醛灭活菌体对小鼠免疫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20%和40%,但rTbpA1引起小鼠平均死亡时间显著延迟,兔抗rTbpA1与兔抗HPS(LJ3)血清具有同样显著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的rTbpA1、rTbpA2、rTbpA3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其中rTbpA1更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能力,可望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和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成分。
副猪嗜血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
陈西;王湘如;徐晓娟;郭凤娟;陈焕春;蔡旭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50-1755.  doi:
摘要 ( 381 )   HTML( )    PDF (1859KB) ( 8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原核表达副猪嗜血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 CDT),并作用于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g iliac endothelial cells, PIEC),以研究其细胞毒性。根据本实验室完成的副猪嗜血杆菌SH 0165株(血清5型)全基因组序列,针对cdtA、cdtB和cdtC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约为681、834和531 bp。将靶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再转化到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3 h,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分别约36、34和28 ku。通过体外重构毒素与PIEC细胞作用3 h,继续培养72 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CdtABC全毒素致PIEC细胞膨胀、空泡形成、细胞凋亡等,而其他试验组变化不显著。结果提示,CDT毒素可能在细菌感染与致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粒棘球蚴SmadA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
李静;;张传山;吕国栋;王俊华;魏绪法;林仁勇;剡根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56-1762.  doi:
摘要 ( 386 )   HTML( )    PDF (947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细粒棘球蚴Smad蛋白家族基因EgSmadA,鉴定其结构及表达部位,并建立酵母双杂交体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克隆及分析EgSmadA基因的DNA全长序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EgSmad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构建该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EgSmadA基因组序列全长4 069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该蛋白C端含有Smad蛋白家族进化高度保守的典型结构域MH2 (Mad homology),并成功构建该基因及其MH2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免疫组化定位该蛋白主要表达于原头蚴被膜及囊泡生发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gSmadA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山羊脑多头蚴的线粒体nad1和nad4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何德肆;徐平源;彭运潮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63-1767.  doi:
摘要 ( 356 )   HTML( )    PDF (799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和pnad4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和pnad4,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和pnad4序列长度分别均为666和887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和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利用套式PCR检测牛羊乏质体
李树清;王贵强;陈志飞;赵俊龙;王巧全;张子群 ;由轩;胡永强;杜凯;姚宝安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68-1775.  doi:
摘要 ( 399 )   HTML( )    PDF (894KB)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同时检测和鉴定牛边缘乏质体、中央乏质体及绵羊乏质体,根据这3种病原体的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针对3种乏质体的2对通用引物,及分别针对三者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乏质体及分别鉴定3种乏质体的套式PCR方法,并与OIE推荐的msp5半套式PCR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羊莫氏巴贝斯虫、山羊泰勒虫、温氏附红细胞体、东方巴贝斯虫、刚地弓形虫、伊氏锥虫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套式PCR检测乏质体DNA量为0.2 pg(相当于6个感染红细胞)。检测1 119份来自6个不同地区的奶牛、肉牛、水牛及羊的临床样品,阳性106份,经鉴定边缘乏质体46份,中央乏质体15份,绵羊乏质体35份,混合感染中央乏质体和绵羊乏质体4份,混合感染边缘乏质体和绵羊乏质体3份,混合感染边缘乏质体和中央乏质体3份。首次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证明中央乏质体存在于中国。同时,证明牛可以混合感染边缘乏质体和中央乏质体或绵羊乏质体,以及混合感染中央乏质体和绵羊乏质体。上述848份样品用OIE推荐的msp5半套式PCR同时检测,两者符合率为98.5%(835/848)。检测结果表明,msp4套式PCR特异、敏感,可用于边缘乏质体、中央乏质体、绵羊乏质体的检测和鉴定。
基础兽医
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研究
左愈臻;高世杰;邵建华;方梅;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76-1781.  doi:
摘要 ( 459 )   HTML( )    PDF (2020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 <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 <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研究简报
蒙古绵羊Ghrelin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梁建荣;曹贵方;赵鹏伟;温世勇;程兰玲;凃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87-1794.  doi:
摘要 ( 435 )   HTML( )    PDF (784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克隆蒙古绵羊Ghrelin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用RTPCR方法从蒙古绵羊胃组织mRNA扩增获得Ghrelin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到pMD19T 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序正确的cDNA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蒙古绵羊Ghrelin基因序列与已发表基因序列有2个碱基的差异,该碱基的变化并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初步证实了所获得的融合蛋白是特异的。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蒙古绵羊Ghreli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蒙古绵羊Ghrelin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乳房炎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
毛永江;陈莹;陈仁金;常玲玲;施雪奎;杨章平;梁祥焕;尹召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87-1794.  doi:
摘要 ( 372 )   HTML( )    PDF (398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病理学观察
邓桦;武云飞;卢玉葵;王政富;杨鸿;马春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795-1799.  doi:
摘要 ( 388 )   HTML( )    PDF (4619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益复杂和多样的J亚群禽白血病的肿瘤病理表现。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广东省4个集约型清远麻鸡种鸡场的禽白血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 PCR检测,确诊其病原为禽白血病毒 J亚群(ALVJ)。通过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这些鸡场ALVJ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肿瘤(82.9%),其次为血管瘤型肿瘤(11.4%),髓细胞性肿瘤仅为5.7%。淋巴细胞性肿瘤主要出现在内脏实质器官,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腺胃和胰腺等器官明显肿胀,实质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肿瘤结节,切面均质柔软。肿瘤的实质主要由典型的成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瘤细胞构成,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研究结果证实,清远麻鸡出现了一种新的J亚群禽白血病表现形式,即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林锋强;陈仕龙;陈少莺;朱小丽;程晓霞;胡奇林;王劭;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2):  1800-1804.  doi:
摘要 ( 425 )   HTML( )    PDF (355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对番鸭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的免疫机理;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7~35 d观察番鸭生长发育,检测免疫番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和法氏囊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免疫番鸭生长发育正常,免疫器官中胸腺明显增大;免疫后35 d血清中和抗体才开始上升;外周血和胸腺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5);而外周血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对LPS增殖反应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功能增强(P<0.05)。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免疫后主要刺激提高番鸭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