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15
综述
顶复门原虫电子转移链代谢及Ⅱ型NADH脱氢酶研究进展
廖申权;蔡建平;戚南山;吴彩艳;吕敏娜;袁建丰;余劲术;孙铭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6.  doi:
摘要 ( 410 )   HTML( )    PDF (967KB) ( 9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顶复门原虫是包括刚地弓形虫、疟原虫及球虫等在内的一大类寄生性原虫的总称,可引起重要的人畜寄生虫病。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是滥用,使得这类寄生虫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急需开发新型药物。Ⅱ型NAD(P)H脱氢酶是电子转移链途径中的关键酶,由于其仅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菌、真菌和寄生原虫等一些低等生物体内,而在高等动物体内缺失,是研发新型抗感染性药物的重要靶标。笔者主要针对顶复门原虫线粒体电子转移链代谢途径以及Ⅱ型NAD(P)H脱氢酶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寄生虫蛋白酶体的研究进展
陈佳;吴松明;朱兴全;黄思扬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7-13.  doi:
摘要 ( 403 )   HTML( )    PDF (397KB) ( 10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蛋白酶体的分子组成、亚基、生化机理、胞内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发展迅速。蛋白酶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降解细胞内蛋白质、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调节转录因子、增加抗原提呈等。在寄生虫中,蛋白酶体不仅参与胞内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调节,同时对宿主造成损伤,并可诱导宿主产生对其的免疫应答。对寄生虫蛋白酶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寄生虫的入侵机制,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作者对蛋白酶体的结构、功能及寄生虫蛋白酶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遗传繁育
如皋鸡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栾德琴;常国斌;盛中伟;黄正洋;周伟;龚琳琳;陈丹艳;刘岩;王克华;窦套存;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4-21.  doi:
摘要 ( 476 )   HTML( )    PDF (7621KB) ( 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如皋鸡不同时期肌肉生长发育机制。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生长阶段下(2~12周龄)如皋鸡肌肉组织基因的表达情况。获得了13 37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下肌肉组织生长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与2周龄相比,4和12周龄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6、8和10周龄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少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验证4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初步建立了不同时期肌肉生长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比较全面地获得了肌肉生长应答基因,初步揭示了如皋鸡不同时期肌肉生长发育机制。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黄杨河;王凭青;杨力;储明星;张宝云;邓腊梅;谭颖;樊奇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22-28.  doi:
摘要 ( 464 )   HTML( )    PDF (605KB) ( 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法对与繁殖性能有关的遗传标记进行筛选,旨在为山羊高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确切的遗传依据。参考牛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在波尔山羊以及我国西南地区9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同时在川东白山羊、古蔺马羊和贵州白山羊3个群体中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山羊产仔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对引物中只有引物P1扩增片段检测出多态性。对于P1的扩增片段,在不同的山羊品种中检测到AA、GG和AG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GG与AA型相比有一处单碱基突变(154G→A)。AA基因型个体在3个群体中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都显著高于GG和AG基因型个体(P<0.05),GA基因型个体在古蔺马羊中的产羔数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而在其它2个品种中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山羊GnRHR基因的突变与其繁殖性能有关,可能是影响山羊繁殖率的一个因素。
山羊MyoG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分析与结构预测
刘铮铸;巩元芳;张文香;付志新;张传生;宋瑜;马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29-36.  doi:
摘要 ( 469 )   HTML( )    PDF (4500KB) ( 1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山羊Myo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与结构及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比对分析,从波尔山羊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段长度为969 bp的山羊MyoG基因的5′侧翼序列,其GC含量为50.6%。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其转录起始位点及活性区域;发现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4 bp处存在1个TATAbox,另外还发现了1个GCbox、2个CAATbox、2个Ebox和1个富含AT碱基的模体结构;该序列还包含HSF、ADR1和cap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比对分析,所得山羊MyoG基因5′侧翼序列与牛、马鹿、人、小鼠和鸡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在37.22%~96.85%之间,说明不同物种间该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山羊MyoG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牛MyoG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分析
王秋华;曹允考;李树峰;佟慧丽;兴孝友;李光鹏;严云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37-43.  doi:
摘要 ( 403 )   HTML( )    PDF (1473KB) ( 1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比较日本和牛MyoG基因的不同长度片段启动子的活性强弱并初步探讨其中的机制。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牛Myo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扩增日本和牛MyoG基因的一系列启动子缺失序列,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MD18TMyoGpro,对阳性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鉴定、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构建一系列启动子缺失片段的pGL3MyoGpro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转染牛肌源干细胞(MDSCs)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双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日本和牛MyoG基因的166~2 125 bp启动子都能不同程度的启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牛肌源干细胞中的表达,且具有肌肉特异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知日本和牛MyoG启动子序列中有1个TATA盒,15个Ebox,并可能含有MyoD、MEF2、MEF3、MTBF、TEF1、PRDF、Sp1、多个SRF、ERE、GRE及多个Oct1等转录因子调控结合位点,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活性并结合对上述转录因子的分析,认为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对启动子活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牛MyoG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yoG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利用SNP标记进行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亲子推断的研究
郭刚;周磊;刘林;李东;张胜利;刘剑锋;丁向东;张毅;王雅春;张勤;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44-49.  doi:
摘要 ( 419 )   HTML( )    PDF (793KB) ( 9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SNP标记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进行亲子推断,并分析场、母牛出生年月、公牛家系对系谱错误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共选取了255个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0.45的高多态SNPs标记,利用似然法,采用Cervus3.0软件对北京地区84头荷斯坦公牛和1 927头母牛进行亲子推断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群体平均系谱错误率为20.9%,不同的场、出生年份和月份的母牛的系谱错误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公牛家系间系谱错误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错误系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牛场本身记录不完善造成的。在我国亟需建立利用遗传标记监测、校正系谱准确性的制度,采取措施提高系谱的准确性,加快我国荷斯坦牛遗传改良进程。
Iloprost对猪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王峰;刘仲凤;史春荣;张朔;吕明;孔庆然;刘彪;刘忠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50-56.  doi:
摘要 ( 376 )   HTML( )    PDF (1058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PGI2类似物iloprost对猪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以IVF胚胎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时期(0、24、48、72 h)将不同浓度(0、0.2、0.5、1.0、2.0、5.0、10.0 μmol·L-1)iloprost加入到猪胚胎培养液中,于156 h时记录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筛选获得最佳添加方案,检测胚胎脂肪代谢速度和代谢相关基因(cox2、creb、pparδ、pdk、cpt2)的表达水平,分析iloprost影响胚胎发育的机制。结果显示,最佳的添加方案为,在受精后48 h加入2.0 μmol·L-1 iloprost,胚胎囊胚发育率(28%)和囊胚细胞数(49.42)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的囊胚发育率(16%)和囊胚细胞数(28.22);添加iloprost后,胚胎脂肪酸降解速度也显著加快(P<0.05),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cox2、creb、pparδ、cpt2的表达量上升,糖代谢相关基因pdk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PGI2类似物iloprost可以促进胚胎降解脂肪酸,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提高了胚胎体外发育能力。
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产仔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王水莲;薛立群;刑朝芳;陈小军;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57-64.  doi:
摘要 ( 364 )   HTML( )    PDF (612KB)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10 μg·100 μL-1 pcISI (T1)、 50 μg·100 μL-1 pcISI (T2)、100 μg·100 μL-1 (T3) pcISI、100 μg空载体pcMVS (V) 和100 μL生理盐水(S),以探讨在不使用免疫佐剂的情况下,不同剂量的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产仔和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免疫能提高抗体P/N值,加强免疫后各剂量组平均抗体P/N值大于2,T3组抗体P/N值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T3组成熟卵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抗体阳性鼠成熟卵泡数比阴性鼠多12.45个( P<0.05)。除了T1组外,其他2个剂量组产仔数和胎盘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体阳性鼠胎盘数比阴性鼠多5.09个(P<0.05),产仔数比阴性鼠多5.39个(P<0.05)。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大鼠后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T3组的FS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组的E2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剂量组P4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说明,在没有免疫佐剂的前提下,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可产生抗体,促进FSH分泌和卵泡发育,增加产仔数。本试验条件下100 μg·100 μL-1是最佳免疫剂量。
动物营养
不同粗蛋白和苏氨酸水平对生长前期北京鸭羽毛发育的影响
郭锋;张丽;侯水生;谢明;黄苇;喻俊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65-70.  doi:
摘要 ( 451 )   HTML( )    PDF (343KB) ( 9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5试验设计,研究了2个粗蛋白(CP)水平(14%和20%)和5个苏氨酸水平(0.50%、0.58%、0.66%、0.74%、0.82%)对生长前期北京鸭羽毛发育的影响。480只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0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试验期为0~21 d。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和苏氨酸水平均极显著影响北京鸭产毛率,正羽百根质量、正羽长、绒羽千朵质量和绒羽长(P<0.01)。高CP水平下,日粮苏氨酸水平从0.74%增加到0.82%对正羽百根质量、正羽长、绒羽千朵质量和绒朵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低CP水平下,苏氨酸极显著增加正羽百根质量、正羽长、绒羽千朵质量和绒朵长度(P<0.01)。因此,苏氨酸在羽毛早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羽毛发育需要高水平的苏氨酸。

茶渣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
潘发明;李发弟;郝正里;郑琛;董淑慧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71-81.  doi:
摘要 ( 418 )   HTML( )    PDF (713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茶渣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茶渣(RTL)的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用体外法测定6种配比茶渣/大豆粕混合料(0∶10、1∶9、2∶8、3∶7、4∶6、10∶0,其中茶渣缩合单宁(RTLCT)含量依次为0.00、0.16、0.31、0.47、0.63和1.57 g·kg -1DM)的瘤胃液与瘤胃液+HCl胃蛋白酶干物质(DM)与粗蛋白质(CP)降解率(rdDM、tdDM、rdCP、tdCP);用4 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1 岁半,体质量(29±2.55)kg),按4×4 拉丁方方案进行试验,研究了饲粮RTLCT水平(A、B、C、D分别为0.00、0.77、1.53、2.30 g·kg-1DM)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共4个15 d的饲粮循环(预试期9 d,收集期6 d)。试验结果:(1)3个茶渣样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单宁(单宁酸等价,TAE)与CT含量范围分别为23.23%~28.11%、16.68%~17.84%、1.98%~2.10%和1.47%~1.57%。(2)茶渣/大豆粕混合料的rdDM、tdDM、rdCP、tdCP均随茶渣比例提高而线性下降,变化范围相应为61.39%~25.67%、79.61%~26.47%、60.76%~16.68%和84.85%~17.69%。(3)体内试验中,高比例茶渣影响采食量,饲粮D(P<0.01)、C(P>0.05)的DM与有机物质(OM)采食量低于A、B;RTLCT对DM、O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氮、钙和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RTLCT水平提高尿氮排出量线性下降,导致氮存留率上升,C的氮存留率较A提高23.61%(P<0.05),B、D分别提高12.57%和15.88%(P>0.05);随RTLCT提高,瘤胃液pH、总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NH3N与血浆尿素氮(BUN)含量线性下降,C、D的NH3N分别是A的50.36%( P>0.05)和46.55%(P<0.05),BUN相应为A的68.04%与59.99%(P<0.05)。可见,茶渣是高蛋白质、低纤维物质,单宁含量为中等的物质;本试验中,RTLCT降低了饲粮的体外瘤胃CP降解率,但未影响体内全消化道消化率,且通过减少尿N排出而提高了氮存留率;但高比例RTLCT降低了绵羊采食量。显然,RTLCT 1.53 g·kg- 1DM 对饲粮蛋白质的保护效果较好,且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
预防兽医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S145N变异株致病性及抗原特性
陈陆;郑鹿平;赵军;王川庆;王泽霖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82-89.  doi:
摘要 ( 435 )   HTML( )    PDF (401KB) ( 8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蛋白S145N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影响,笔者对从全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2株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和HP疫苗参考株进行了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半数鸡胚致死量(ELD50)、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和8周龄SPF鸡感染排毒试验,并与抗H9N2亚型AIV HP参考株HA蛋白单抗2A4和F6的血凝抑制(HI)和中和反应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毒力偏强,能引起部分SPF鸡发病和死亡,感染8周龄SPF鸡排毒时间更早,排毒期更长。单抗2A4和F6不能抑制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的血凝特性,也不能中和病毒感染CEF细胞。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呈现变异趋势,有毒力增强和抗原性变异毒株出现。S145为H9N2亚型AIV HA蛋白的1个抗原位点,是血凝抑制抗体结合的位点,但有该位点漂变导致抗原变异毒株出现,并可逃避免疫作用。这提示该病的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
口蹄疫病毒OT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吕占禄;王光祥;尚佑军;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90-97.  doi:
摘要 ( 415 )   HTML( )    PDF (865KB) ( 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口蹄疫病毒(FMDV)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了覆盖基因组全长的数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口蹄疫病毒OT株进行分段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不含poly(C)序列的OT株基因组全序列长8 142 nt,开放读码框(ORF)长6 969 nt、编码2 322 aa,5′UTR长1 004 nt,3′UTR长93 nt,3′UTR之后为23 nt的poly(A)尾巴。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OT株与FMDV其它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T株的假结节(Pseudoknots)从第415—499位连续缺失85 nt,但是其3A基因却未发生碱基的缺失。其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与O/Akesu58、OMⅢ两株最高,但OT株在进化时间上要比O/Akesu58、OMIII早很多,其毒株起源和遗传衍化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基于H蛋白基因的犬瘟热病毒遗传变异分析
郭玲;雷燕;陈世界;王成东;杨晓龙;颜其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98-104.  doi:
摘要 ( 442 )   HTML( )    PDF (1118KB) ( 9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瘟热是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犬和其他食肉动物造成的多发性、致死性传染病,本文从分子水平上探讨CDV遗传进化特性、变异情况与流行规律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2002—2010年在中国地区分离的14株CDV野毒株、2006—2007年在全球各地分离的12株CDV野毒株以及从不同宿主分离的12株CDV野毒株和4株疫苗株,将其分为4组,将前3组野毒株分别与国内外正在使用的4株疫苗株的H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分析发现,CDV野毒株与疫苗株间H蛋白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6.2%~92.1%,其氨基酸相似性为89.1%~91.9%;H基因的584位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是AsiaⅠ型CDV所特有的;H蛋白3555区域的非同义氨基酸替换概率较高。作者推测H蛋白抗原变异可能造成弱毒疫苗免疫效力降低,不能为某些CDV株的感染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
牛朊蛋白和酵母朊毒体结构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李炎鑫;马贵平;杨汉春;刘全国;史喜菊;李冰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05-111.  doi:
摘要 ( 428 )   HTML( )    PDF (927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酵母Ure2p朊蛋白结构域(UPD)基因插入牛朊蛋白(BPrP)表达质粒pETPrP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PrPUPD。阳性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单克隆抗体6H4呈现特异性反应,且纯化的PrPUPD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聚集成淀粉样纤维、抵抗蛋白酶K消化等朊毒体的结构特点。利用纯化的PrPUPD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克隆和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重组Pr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G3、3A4、4D1,其中1G3分泌的单抗能识别细胞型牛朊蛋白,其Ig亚类为IgG2b,腹水ELISA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表明该单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绵羊对小肠局部黏膜淋巴组织的影响
杨祎程;王雯慧;祁珊珊;何晚红;扎西英派;张旺东;张林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12-118.  doi:
摘要 ( 415 )   HTML( )    PDF (5518KB) ( 10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 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 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细颈囊尾蚴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郝桂英;;杨光友;古小彬;阳爱国;杨应东;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19-125.  doi:
摘要 ( 371 )   HTML( )    PDF (819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我国细颈囊尾蚴种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及与其他带科带属绦虫的亲缘关系,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研究了分离自我国四川和云南2省7地区猪、山羊和绵羊共33个细颈囊尾蚴的遗传变异,并用MEGA 4.0 程序NJ法和PAUP 4.0 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研究结果显示:细颈囊尾蚴分离株的Cyt b基因全长为1 068 bp,共检测到22个单倍型,单倍型间核苷酸相似性较高(97.3%~99.9%),其与带科带属其他5种绦虫的相似性均在82%以下。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不同地域的细颈囊尾蚴聚为一支,分为3个亚群,且与地理区域、宿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呈现混杂的分布格局,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支或宿主分支。研究结果表明:细颈囊尾蚴Cyt b基因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其他带科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并为细颈囊尾蚴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与其他带科绦虫病的鉴别诊断的建立奠定基础。
基础兽医
重组鸡干扰素γ对脂多糖引起的肉鸡免疫应激的影响
陈鹏;单安山;孙进华;程宝晶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26-132.  doi:
摘要 ( 481 )   HTML( )    PDF (392KB) ( 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旨在研究前期注射重组鸡干扰素γ (rChIFNγ)对肉鸡免疫应激的影响。将40羽14日龄肉鸡随机平均分成A、B、C和D 4组。于14、21、28和35日龄给A组和B组肉鸡静脉注射PBS缓冲液1 mL·只-1,C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 50 μg的PBS缓冲液1 mL·只-1,D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 100 μg的PBS缓冲液1 mL·只-1。于36、38、40日龄,给B、C、D组的肉鸡腹腔注射含有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按体质量以250 μg·kg-1计算)的PBS缓冲液1 mL·只-1造模,A组同期腹腔注射PBS缓冲液1 mL。记录36日龄至41日龄肉鸡的体质量和采食量,测定第3次注射脂多糖(40日龄)12 h肉鸡的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并于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24和36 h,测定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皮质酮(CORT)的含量。研究表明:(1)在整个免疫应激时期(36~41日龄),A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均要高于B、C、D 3组,A组的料重比要显著低于B、C、D 3组(P<0.05);(2)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 h,C组和D组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3)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 h,C组和D组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4)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 h,A组的CORT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24 h,A组的CORT含量低于B组(P<0.01)、C组(P<0.05)和D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36 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5)第3次注射脂多糖12 h后,A组IL1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24 h后,A组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果显示,前期注射rChIFNγ,可以缓解免疫应激导致的肉鸡血清中IL1和皮质酮升高,提高免疫应激时期肉鸡的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免疫应激对肉鸡的负面影响。
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组织结构观察
李正平;李鹏成;杨倩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33-137.  doi:
摘要 ( 422 )   HTML( )    PDF (3985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健康10月龄奶山羊10头,断头宰杀后取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应用组织学光镜和电镜制片技术研究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黏膜上皮主要由2~3层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只有单层扁平细胞,相邻上皮细胞间空隙很大,上皮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和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扁桃体的实质部分由数个次级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构成,弥散淋巴组织中有大量分布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此外,在紧贴黏膜上皮细胞下方的固有层和淋巴滤泡中可观察到少量的树突状细胞。结果提示山羊的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可作为鼻腔免疫的主要诱导位点和效应部位。
不同生理时期梅花鹿血液GSHPx含量测定及其纯化
张光超;王晓松;马泽芳;唐超;崔凯;刘永举;蒋小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38-144.  doi:
摘要 ( 429 )   HTML( )    PDF (463KB) ( 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生理时期梅花鹿全血中GSHPx含量变化及其纯化技术,为开发鹿血抗衰老资源奠定理论基础。用DINB法测定梅花鹿的溶血液、血细胞内容物、血浆和血细胞细胞膜中GSHPx含量并计算全血GSHPx含量;利用10%~100%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和柱层析技术纯化GSHPx;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血GSHPx含量以生茸期最高为(1 973.07±25.43) U·mL-1,与配种期的(1 727.74±12.46) U·mL-1差异极显著(P<0.01),与生茸前期的(1 961.83±16.54) U·mL-1差异不显著(P>0.05);GSHPx的初始比活力为24.9 U·mg-1,经纯化后得到GSHPx 0.37 mg·mL-1,最终比活力1 347.7 U·mg-1,纯化倍数为54.1倍,回收率25.00%;鹿血GSHPx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ku。结果提示生茸期鹿血的GSHPx含量最高,开发利用价值最大,GSHPx含量与生理特性相关;鹿血GSHPx盐析条件为40%~80%饱和度的(NH4)2SO4,此时所得GSHPx纯化倍数较高。
临床兽医
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诱导内皮细胞分泌NO、Eselectin和IL8的影响
胡屹屹;穆祥;胡元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45-151.  doi:
摘要 ( 398 )   HTML( )    PDF (626KB) ( 8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 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L8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素高剂量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的NO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素中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秦皮乙素高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白头翁汤高剂量组和药根碱高剂量组的Eselectin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药根碱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秦皮乙素高剂量组的IL8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秦皮甲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秦皮乙素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可在由NO、Eselectin和IL8介导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简报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赵秀华;王金玉;张跟喜;魏岳;顾玉萍;俞亚波;施会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52-158.  doi:
摘要 ( 453 )   HTML( )    PDF (765KB) ( 8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基因转染条件的优化
杜珊;马保华;李亮亮;刘军;赵晓娥;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1):  159-166.  doi:
摘要 ( 478 )   HTML( )    PDF (2603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优化外源基因转入乳腺上皮细胞的条件,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山羊乳腺组织中分离并获得了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染色角蛋白和测定生长曲线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检测。然后利用电穿孔法将PEGFPC1载体导入乳腺上皮细胞,分别比较了在不同电压(120、140、160、180、200 V)、不同电击时长(5、10、15、20 ms)以及2株细胞(GMEC1、GMEC2)的不同代数(第1代、第3代、第5代、第9代)条件下的转染效率,并利用优化条件对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人β防御素3基因转染,经过G418筛选,最终获得单克隆细胞,同时对获得的单克隆阳性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并对诱导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细胞对转染效率的影响较小,而第1代培养的细胞转染效率要显著高于传代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在电压180 V、电击时长15 ms、电击1次的条件下转染效率最高,优化条件下转染、筛选和扩增后获得稳定表达人β防御素3蛋白的单克隆乳腺上皮细胞。研究工作为乳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及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检测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