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25
综述
正痘病毒干扰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及其作用途径
景志忠;贾怀杰;周涛;何小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03-1512.  doi:
摘要 ( 407 )   HTML( )    PDF (1506KB) ( 8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痘病毒属的牛痘病毒、痘苗病毒以及猴痘病毒等成员是最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作者围绕这些正痘病毒编码的干扰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及其作用途径,重点介绍了病毒阻断宿主干扰素反应、抑制宿主TNF诱导的反应以及失活宿主防御反应的免疫成分等策略,以加深对痘病毒感染的宿主特异性、免疫逃避以及致病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遗传繁育
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稳;李勇;张龙超;王立刚;颜华;王立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13-1518.  doi:
摘要 ( 472 )   HTML( )    PDF (447KB)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C和g.844 G>T)。(2)2个位点在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上均表现出多态性。(3)2个位点对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窝质量的影响显著,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将该基因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做进一步研究。
鸡促卵泡素及其受体基因在多个非繁殖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崔焕先;赵桂苹;刘冉冉;郑麦青;陈继兰;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19-1525.  doi:
摘要 ( 433 )   HTML( )    PDF (2068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FSHR和FSH基因在鸡多个非繁殖系统的组织器官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肝脏、肾脏、肺和十二指肠中FSHR mRNA和蛋白以及FSH 蛋白水平具有相同的表达趋势,表达丰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脏、心脏、肾脏、肺和十二指肠。而在脾脏、胃、腿肌和胸肌中未检测到FSHR mRNA和蛋白以及FSH 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无FSH mRNA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心脏、肾脏、肺和十二指肠中各组织器官质量与组织中的FSH蛋白水平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 或P<0.01);各组织中的FSHR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FSH蛋白水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P<0.05 或 P<0.01)。本研究初步证明,机体其他部位表达分泌的促卵泡素,在多个非繁殖组织器官(肝脏、心脏、肾脏、肺和十二指肠)中通过调控促卵泡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北京油鸡不同组织的发育。
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分布研究
张涛杰;崔燕;余四九;樊江峰;刘犇;郑凯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26-1531.  doi:
摘要 ( 447 )   HTML( )    PDF (4337KB) ( 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试验研究凋亡因子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理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aspase9只在细胞质中表达,其在卵巢中主要分布于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颗粒性黄体细胞,而卵泡膜性黄体细胞中未见表达;黄体期,主要表达于子宫的浅层腺体腺上皮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颈黏膜固有层的淋巴小结、输卵管黏膜上皮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峡部的浆液性腺的腺上皮细胞;卵泡期,子宫和输卵管各个部位阳性反应不明显。在正常生理情况下,Caspase9参与了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的调控和子宫黏膜免疫,对生殖器官功能的稳定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绵羊CS-1基因的克隆及在凉山半细毛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苏强强;吴登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32-1536.  doi:
摘要 ( 374 )   HTML( )    PDF (571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绵羊CS1基因序列及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而预测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Calsarcins(Calcineurinassociated sarcomeric protein,CS)家族是一个与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相结合的肌纤维特异表达蛋白新成员,CS1基因是与畜禽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根据牛、人和鼠CS1基因mRNA,应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成功克隆了绵羊CS1基因全长cDNA,对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951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9~872 bp,编码26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存在3个保守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富含疏水区,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磷酸化位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CS1基因在凉山半细毛羊部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S1基因主要在凉山半细毛羊的心脏和背肌中表达,15 d在心脏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织(P<0.01);在心脏和背肌中,CS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其中在60 d时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绵羊的肉质性状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黄牛Y-SNPs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常振华;卫利选;张润锋;郭本玲;何诚;蓝贤勇;陈宏;雷初朝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37-1542.  doi:
摘要 ( 464 )   HTML( )    PDF (686KB)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中国黄牛Y 染色体SNP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本研究利用PCRSSCP与测序方法,选择4个牛YSNPs位点DDX3Y7、UTY19、ZFY9 和ZFY10,分析了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缅甸黄牛4头公牛Y 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仅发现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表明只有Y2和Y3两种父系起源,尚未发现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1单倍型的分子证据。4头缅甸黄牛均为Y3单倍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Y2和Y3单倍型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Y2单倍型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Y3单倍型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Y2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为63.8%,瘤牛Y3的单倍型频率为36.2%。本研究证明,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两种父系起源,Y2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Y3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的交汇处。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特征
刘伟;苗永旺;李大林;唐贺;张慧芳;章纯熙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43-1549.  doi:
摘要 ( 520 )   HTML( )    PDF (653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我国云南西部发现的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为了揭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组成、其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关系及沼泽型水牛对该水牛的基因渗入等重要遗传背景信息,本研究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41份槟榔江水牛样品和对照群体24份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样品、41份沼泽型水牛(滇东南水牛)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群体中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其中,54个为3个群体所共享的等位基因,58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73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滇东南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其余68个等位基因为该群体所独有。槟榔江水牛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表观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群体,分别为8.433 3、0.640 5、0.600 9和0.594 7。该水牛群体近交系数FIS值为0.061 9。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的DA遗传距离为最小(0.114 4),在NJ树上聚为一支;而滇东南水牛与槟榔江水牛和摩拉水牛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分别为0.382 9和0.555 3),其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槟榔江水牛遗传组分为河流型与沼泽型2种类型水牛混合的模式(当K=2时),整个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存在沼泽型水牛的遗传渗入(群体中沼泽型水牛遗传组分为0.067 2)。结果揭示,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杂合子缺乏,且存在一定沼泽型水牛的基因渗入。
动物营养
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刘星达;吴信;印遇龙;刘雅倩;杨焕胜;李铁军;黄瑞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50-1555.  doi:
摘要 ( 409 )   HTML( )    PDF (369KB) ( 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选用妊娠80 d的长大母猪32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3),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4%、0.08%、0.12%NCG。母猪妊娠第110天采血分离血浆用于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NO、NOS、激素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0.08%NCG比空白对照组窝产活仔数提高11.75%(10.75 vs. 9.62,0.05<P<0.1),窝产活仔总质量提高13.23%(16.52 kg vs. 14.59 kg,P<0.05),窝产死胎数降低57.14%(0.75 vs. 1.75,P<0.05),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同时提高了血浆精氨酸、NO、生长激素、锌离子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0.04%和0.12% NCG也改善了母猪部分繁殖性能。上述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NCG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NCG有效提高了母猪内源精氨酸的合成,改善了母猪子宫内环境和胎猪营养供给,保证了胎猪的存活和生长。
阴外动脉注射LPS奶牛的血浆蛋白质组变化研究
李长皓;袁廷杰;王加启;杨永新;卜登攀;李珊珊;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56-1561.  doi:
摘要 ( 418 )   HTML( )    PDF (804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测阴外动脉注射低剂量脂多糖(LPS)后泌乳期奶牛血浆蛋白的变化,以揭示LPS刺激机体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选择6头泌乳中后期的健康奶牛,均经阴外动脉注射LPS(0.01 μg·kg -1体质量)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注射后0、3、6、9、12、24、36、48、60、72、84和96 h)采集奶样和血样,采用双向电泳与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用PDQuest 8.0.1软件自动检测差异蛋白斑点,并经MALDITOFTOF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牛奶体细胞评分在注射LPS后上升,6 h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24 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0、6、12和24 h血浆蛋白凝胶图谱分析后发现,8个蛋白点在6、12和24 h表达量升高,质谱鉴定为4种蛋白质(VD结合蛋白前体、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6、α1抗胰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1前体)。这些蛋白在LPS注射后6、12和24 h表达量显著高于0 h (P<0.05),但它们在6~24 h之间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VD结合蛋白前体、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6、α1抗胰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1前体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蛋白的鉴定为揭示奶牛机体对LPS刺激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预防兽医
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李平花;白兴文;孙普;李冬;卢曾军;包慧芳;曹轶梅;付元芳;陈应理;谢宝霞;殷宏;刘在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62-1569.  doi:
摘要 ( 490 )   HTML( )    PDF (535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骨架,构建了含VP3(58位)和VP1(43、48、137、139、140、141和142位)氨基酸改造的全长克隆。线性化的全长cDNA和T7RNA 聚合酶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RTPCR和乳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拯救病毒遗传稳定,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致病性。用拯救的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28 d后分别用中国谱系、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毒的流行毒攻击,结果均获得了完全保护(16/16)。O/HN/93灭活疫苗免疫猪能完全保护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16/16),但不能完全保护(12/16)中国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结果表明基因工程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提高了对中国型猪源谱系病毒的免疫保护,拓展了抗原谱,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候选株。
整合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假型鼠白血病病毒微量中和试验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周斌;刘珂;魏建超;陈溥言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70-1576.  doi:
摘要 ( 382 )   HTML( )    PDF (908KB)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E0、pcDNAE2和pcDNAE012分别与MuLV假型病毒构建体系的2种骨架载体pHIT60和pHIT111经磷酸钙瞬时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收集假病毒上清,超速离心后用抗CSFV多抗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只有E012蛋白能够在假病毒颗粒表面表达,说明E012能够整合到假型病毒粒子表面。将此假病毒(MuLVE012)感染SK6、PK15、ST、BHK21、Vero、COS7、293T和CEF等8种细胞,48 h后检测发现只有在SK6、PK15和ST等猪源细胞中标记基因LacZ能有效表达,表明所构建的假病毒具有感染性,只能感染猪源细胞,进一步证实了猪瘟病毒对猪的单一嗜性,并且感染性与NH4Cl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结果表明猪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有pH依赖性。将假病毒MuLVE012代替强毒Shimen株与标准阴性、阳性血清和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后感染PK15细胞,建立了微量中和试验,与全病毒微量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代替强毒进行血清中和试验,检测临床血清的猪瘟病毒抗体中和效价。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祁小乐;高立;吴关;邓小芸;余飞;张礼洲;秦立廷;高玉龙;王永强;高宏雷;刘娣;华育平;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77-1583.  doi:
摘要 ( 493 )   HTML( )    PDF (1016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流行株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王新卫;杨大光;王川庆;王泽霖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84-1590.  doi:
摘要 ( 432 )   HTML( )    PDF (374KB) ( 4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采用交叉HI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对19982008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 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不同毒株与Hp株免疫产生HI抗体的结果可将25个毒株分为3类,第1类HI效价4.0log2~5.0log2的为12#、17#、18#;第2类毒株HI效价6.0log2~7.0log2的为2#、21#、5#、22#、11#、25#、15#、16#;其余毒株的HI效价为7.0log2~8.0log2。这证实不同H9N2 AIV流行毒株间的抗原性有差异。选取代表性的8株H9N2 AIV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其抗原相关性在0.42~0.84。除了3#与14#、11#与17#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外(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42),其余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仅有较小的差异。抗原性不同的H9N2 AIV株对Hp株免疫鸡的攻毒保护试验显示Hp株能够对抗原性有差异的攻毒株(10#、12#、17#)产生有效保护(9/10),联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p毒株免疫鸡可抗其他毒株(9#+15#和16#+17#)的联合攻击,保护率9/10以上。以上结果显示,H9N2 AIV Hp株与多数流行毒株间在免疫原性上无明显差异,H9N2 AIV多数流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猪嗜血支原体酶标单抗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长莹;李玉峰;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91-1597.  doi:
摘要 ( 392 )   HTML( )    PDF (443KB)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猪嗜血支原体(M. suis)在临床的感染情况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猪嗜血支原体重组MSG1蛋白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MSG1蛋白单抗建立了检测猪嗜血支原体的阻断ELISA方法。经筛选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5 μg·mL-1,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作用时间为37 ℃ 1.5 h,酶标单抗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作用时间为37 ℃ 1 h。通过对100份M. suis阴性血清阻断ELIS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本方法的判定标准为当阻断率PI≥23.71%时判为阳性,PI≤36.35%时判为阴性,23.71% < PI < 36.36%时判为可疑。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可用于M. suis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诊断。
基础兽医
细菌内毒素对鸡NLRC5受体及IFN基因转录的影响
常国斌;陈蓉;栾德琴;张颖;刘向萍;马腾;戴爱琴;周伟;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598-1604.  doi:
摘要 ( 420 )   HTML( )    PDF (837KB)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NLRC5受体及IFN基因对不同细菌内毒素的诱导表达变化,为禽类NLRC5受体的分子功能及其参与先天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浓度的(0、0.1、1.0、10.0 μg·mL-1)来自致病性大肠杆菌 (E.coli,EC) 和肠炎沙门氏菌 (S. enteriditis,SE)的2种内毒素(LPS)分别刺激鸡天然巨噬细胞系(HD11)2、4和6 h,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设计相关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鸡NLRC5受体以及下游功能基因IFNA和IFNB的转录量变化,探讨HD11细胞对不同来源的细菌内毒素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10.0 μg·mL-1的ECLPS、SELPS均能诱导HD11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但0.1 μg·mL-1组未能诱导成功;不同细菌LPS诱导的免疫应答时间不一致,经ECLPS诱导的NLRC5和IFNB基因均在刺激后6 h达到转录高峰,与2、4 h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IFNA基因在2、6 h达到高峰,而在4 h下降,呈“V”型转录趋势。SELPS诱导的NLRC5和IFNA、IFNB转录量随时间均保持一直上升的趋势,在6 h达到高峰,且与对照组及2、4 h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NLRC5受体与IFNA和IFNB共同参与了细胞对细菌内毒素的免疫应答,NLRC5基因可能对鸡先天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单色光对肉鸡脑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王瑶;宋志琦;陈耀星;曹静;王子旭;杨光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05-1609.  doi:
摘要 ( 381 )   HTML( )    PDF (689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只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分别在白(400~760 nm)、红(660 nm)、绿(560 nm)和蓝色(480 nm)LED灯下饲养7周,光照强度15 lx,光照制度23 h∶1 h(L∶D)。49日龄时取脑,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GnRH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分布及比较各光色下GnRH神经元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GnRH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下丘脑、丘脑和中脑均有分布,且蓝光组下丘脑的视前室周核、视前内侧核、室周核、室旁大细胞核以及丘脑的圆核和卵圆核GnRH神经元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红、绿光组。结果表明,光色可影响家禽下丘脑和丘脑GnRH的表达与分泌。
早期鸡胚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法氏囊的表达
袁源;刘树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10-1614.  doi:
摘要 ( 379 )   HTML( )    PDF (3544KB)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器官,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本研究分析了鸡胚早期发育过程的中法氏囊形态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胚6.5 d(E6.5)时,法氏囊开始出现在鸡胚泄殖腔的最深处,从最开始E6.5的一些小的囊泡发育成E8的一个大腔,E8~E10,法氏囊继续发育。 从E11开始,法氏囊开始出现一些小的皱褶,E11~E18,这些小的皱褶逐渐变得清晰,并贯穿整个法氏囊。在E9时,法氏囊轮廓形成,可以发现在表皮层和基膜层PCNA有着广泛的表达。统计分析表明表皮层的PCNA阳性率在100%左右,在整个发育早期几乎没有变化; 而基层的阳性率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E9、E10、E11、E12、E14和E18表达率分别是97%、93%、71%、55%、56%和20%。
临床兽医
奶牛围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及细胞因子IL-2、IL-4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崔群维;郭宁;周璇;王振云;王雅春;王根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15-1619.  doi:
摘要 ( 395 )   HTML( )    PDF (472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检测奶牛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及细胞因子 IL2、IL4在分娩前后21 d内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此阶段奶牛免疫机能受损的机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IL2、IL4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血液中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产前21 d内占(50.8±4.61)%,产后14 d内降低到(39.21±4.98)%,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CD4+淋巴细胞在产前21 d内保持较高水平,达(21.38±0.65)%,产后21 d内维持在(6.89±0.32)%的较低水平,且与产前差异显著 (P<0.05);CD8+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产犊前逐渐升高,到产犊时达到最高水平(16.90±2.02)%,差异显著(P<0.05);CD4+/CD8+淋巴细胞的比率在产前>1,产后<1。IL2 mRNA的表达量在产后0~14 d内下调,之后上升。IL4 mRNA的表达量分娩时期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至第7天降到最低。奶牛在围产期阶段尤其是分娩前后 14 d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由于自身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及细胞因子IL2、IL4 mRNA表达量下调引起的。
研究简报
SPMI基因在公母猪生殖道的时空表达特性研究
宋成义;高波;王宵燕;吴晗;周辉云;李碧春;陈国宏;毛九德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20-1624.  doi:
摘要 ( 373 )   HTML( )    PDF (739KB) ( 4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猪精子运动抑制因子(Seminal plasma motility inhibitor,SPMI)基因在公母猪生殖道的时空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定性RTPCR分析了SPMI在生殖道的组织表达谱,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SPMI在公猪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组织的发育性表达。定性RTPCR分析结果发现,SPMI基因在精囊腺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在尿道球腺和子宫角中呈中等丰度表达,在前列腺、子宫颈和卵巢中的表达较弱,在其它生殖道组织未检测到mRNA表达。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SPMI基因在公猪精囊腺和尿道球腺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相似,都在初生时即启动,表达水平随着日龄的增加不断提高,直至性成熟(150日龄)。其中SPMI基因在精囊腺中的表达在60、90和150日龄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在尿道球腺中,SPMI基因的表达在30、90和150日龄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60日龄的表达较30日龄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提示SPMI基因在公母猪生殖道呈广泛表达,其发育性表达呈日龄依赖性特点,表达水平在初情期至性成熟期有显著提高。
3个品种绵羊超数排卵处理后卵巢上促黄体素受体表达差异的研究
倪和民;张鸿波;刘云海;邓桂馨;芦天罡;郭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25-1631.  doi:
摘要 ( 374 )   HTML( )    PDF (1979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具有不同超数排卵效果的绵羊品种中,在进行超排处理后其卵巢上的促黄体素受体(LH receptor, LHR)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以及据此为改进超排效果奠定基础。根据超数排卵效果的优劣依次选择3个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滩羊和乌珠穆沁羊。在常规超排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的8、16和24 h分别各取3只绵羊的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个品种绵羊卵巢上LHR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LHR存在于3个地方品种绵羊卵巢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上,但在早期卵泡上不表达;各品种绵羊的近成熟卵泡上LHR阳性细胞率都显著高于相应的次级卵泡(P<0.05);3品种绵羊近成熟卵泡中LHR的阳性变化率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小尾寒羊>白滩羊>乌珠穆沁羊(P<0.05)。籍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H对绵羊早期卵泡发育的诱导可能不需要通过其特异性受体起作用;3品种绵羊近成熟卵泡中LHR的阳性变化率与超排效果是一致的,表明超数排卵的效果可能与绵羊卵巢上的LH受体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
蒙古马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基因多态性及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李蓓;何小龙;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32-1637.  doi:
摘要 ( 389 )   HTML( )    PDF (1227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基因与蒙古马毛色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半巢式PCR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蒙古马STX17基因第6内含子的多态性以及不同毛色蒙古马皮肤组织中STX1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巢式PCR结果显示:STX17基因在青毛蒙古马第6内含子处存在4.6 kb的重复片段,在其它毛色中不存在该重复片段;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X17基因在蒙古马青毛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骝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结果证明蒙古马STX17基因与其青毛表型具有典型的相关性。
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活性的鉴定
苏丽娜;杨银凤;景岚;曹贵方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38-1642.  doi:
摘要 ( 412 )   HTML( )    PDF (940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驯鹿β防御素1(Reindeer βdefensin1,reBD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eBD1,诱导re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利用RTPCR技术扩增reBD1前原肽。从重组克隆载体PMD19T/reBD1中扩增 reBD1成熟肽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reBD1融合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扩大培养,进一步纯化后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reBD1前原肽和成熟肽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215和138 bp,目的基因的序列与驯鹿防御素1 mRNA序列同源性为100%。前原肽和成熟肽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 和24 ku。利用琼脂糖扩散法表明,0.08 mg·mL-1的纯化成熟肽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活性有明显抵抗作用。结果显示,reBD1前原肽及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其成熟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有抗性。
蛋种鸡ALVJ与REV共感染病变新特点
王玥;姜艳萍;于琳琳;王峰;陈洪博;王晓伟;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43-1648.  doi:
摘要 ( 420 )   HTML( )    PDF (1223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8月,山西榆次某鸡场蛋种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部分鸡产蛋停止。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鸡肝脏、肾脏、肺脏、心肌等组织中出现小灶状淋巴细胞瘤,肿瘤细胞为成熟的淋巴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显示,被检鸡ALVJ感染率为8/8,而且7/8为病毒血症,与REV共感染率为2/8,未出现REV单感染;从发病情况看,淋巴细胞瘤均出现于共感染病例,特别是ALVJ病毒血症的共感染鸡病变最为严重,但未见ALVJ的特征性髓细胞瘤。囊膜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LVJ毒株与英国HPRS103原型株同源性最高(96.9%以上),共感染的REV毒株与suvenv株同源性最高(93.8%)。本病例揭示,先天传播的ALVJ引起的病毒血症状态可能为REV的致瘤创造了环境,使临床罕见的REV淋巴瘤早于髓细胞瘤出现,因此,严格种鸡群的ALVJ净化是防控此病的重中之重。对于ALVJ与REV协同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猪瘟病毒贵州流行株E2基因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汤德元;李春燕;罗险峰;黄涛;曾智勇;甘振磊;王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1):  1649-1653.  doi:
摘要 ( 413 )   HTML( )    PDF (718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瘟病毒Shimen和C株的E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采集来自贵州的疑似猪瘟病死猪组织,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并将RT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E2,经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将E2基因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猪瘟病毒E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2,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2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得到了约58 ku的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进一步提取、纯化目的蛋白,将目的蛋白加入弗氏佐剂免疫小鼠,免疫后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抗体水平,该研究为猪瘟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