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30
遗传繁育
TLR4基因可变剪接体的鉴定
杨秀芹;翟春媛;李海涛;刘娣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51-1056.  doi:
摘要 ( 543 )   HTML( )    PDF (1956KB) ( 8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民猪资源进行抗病育种,本研究利用重叠延伸RTPCR结合巢式PCR法扩增民猪TLR4基因,寻找可变剪接体;利用竞争性RTPCR方法研究各可变剪接体的组织表达情况。获得了猪TLR4基因3个可变剪接体(其中2个是未见报道的),并且鉴定出一类特殊的剪接模式——外显子内部的部分片段被单独剪除,该类型在动物中尚属首次发现;组织表达分析表明3个可变剪接体普遍表达。TLR4基因存在着复杂的剪接机制,也暗示着其功能的复杂性。
中国美利奴羊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分析
曾献存;陈韩英;贾斌;赵宗胜;惠文巧;王尊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57-1062.  doi:
摘要 ( 542 )   HTML( )    PDF (1049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PROP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发育变化规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ROP1和PRLR基因在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13种组织中的表达谱信息,并检测了垂体组织中PROP1基因和垂体、卵巢、睾丸和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在0、7、14、30、60和9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PROP1基因仅在绵羊垂体组织中表达;而PRLR基因在绵羊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子宫和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P<0.01)。垂体组织中的PROP1基因表达量较低,在7日龄高于30 (P<0.01)、14和60日龄(P<0.05)。垂体组织中PRLR基因表达量在30日龄时最高,之后急剧下降,各日龄间无差异 (P>0.05);在卵巢组织中从7日龄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0日龄高于0 (P<0.01)、14和30日龄(P<0.05);在睾丸组织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皮肤组织中呈现为生长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P<0.01)。绵羊PROP1和PRLR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和发育变化差异;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绵羊繁殖等性状的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国荷斯坦牛CXCR1基因第二外显子新SNPs与乳腺炎的关联分析
周雷;王洪梅;王长法;柳楠;侯明海;李秋玲;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63-1070.  doi:
摘要 ( 464 )   HTML( )    PDF (3035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1,CXC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炎间的相关性,找到对乳腺炎性状有显著影响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奶牛乳腺炎问题提供参考。采用巢氏PCR、DNA测序和CRSPCRRFLP方法,对中国荷斯坦牛的CXCR1外显子2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分别利用SHEsis 软件和PHASE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找到了4个新SNPs,分别为291(C/T)、333(C/T)、337(A/G)和365(C/T)。各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和产奶量的关联分析表明:337(A/G)和365(C/T)位点的等位基因G、C均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等位基因;另外, H3H7(CCCTGGCC)单倍型杂合个体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单倍型组合。CXCR1基因的单倍型H3H7(CCCTGGCC)在SCS 和产奶量方面是优良的单倍型,可作为选择抗乳腺炎的分子标记。
p21基因在牛卵成熟中的表达检测及其真核达载体构建
赵贵民;杨文琳;吴苏君;云彦;雷安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71-1080.  doi:
摘要 ( 455 )   HTML( )    PDF (4173KB) ( 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p21基因在牛卵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对不同成熟阶段牛卵内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然后从牛成纤维细胞中克隆了p21基因并构建pVenusP21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P21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检测,确认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最后应用体外转录试剂盒将p21venus体外转录为cRNA,并注射牛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在牛卵体外成熟过程中,各时期均存在p2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enusP21能够在Hela细胞中正确表达及定位。p21venus cRNA显微注射牛卵后其融合蛋白也能实现准确定位,为研究P21在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牛乳腺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乳汁体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谢佳喜;朱河水;杨国宇;李宏基;郭豫杰;汪新建;王月影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81-1087.  doi:
摘要 ( 418 )   HTML( )    PDF (1538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乳脂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分子机理,为反刍动物原料乳的优化,特别是为乳脂肪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奶牛初乳、常乳和末乳中的乳汁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看家基因 GAPDH 为内参,对初乳、常乳和末乳中 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ACC、FASN、SCD、ADFP、XDH 和 BTN1A1 mRNA 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发现,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 和 BTN1A1 mRNA 在初乳、常乳和末乳中均有表达,而 ACC 和 FASN mRNA 只在初乳中表达,常乳和末乳中均不表达;半定量结果表明,与初乳相比,常乳和末乳中 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 和 BTN1A1 mRNA 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常乳与末乳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初乳期乳腺脂肪合成能力明显高于常乳和末乳期乳腺,且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内脂转运和代谢的生理变化有关。
鸡A-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及初步验证
常国斌;周琼;栾德琴;陈蓉;王克华;窦套存;胡玉萍;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88-1094.  doi:
摘要 ( 436 )   HTML( )    PDF (1494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AFABP的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如皋鸡AFA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不同基因型的时空表达规律,进行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如皋鸡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存在A/G突变,引起Ser(AA型)突变为Asn(BB型);不同基因型对12周龄如皋鸡胸肌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发现,AA、AB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型IMF含量最高,为有利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A-FABP基因的表达不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腹脂>胸肌>心脏>肝脏;在不同时间阶段,肝脏、心脏和胸肌的表达趋势一致,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6~12周龄缓慢下降;而腹脂在10周龄时达到最高峰,12周龄开始下降。同一组织中不同基因型个体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BB基因型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处在较低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关联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表明BB型与低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表明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变异可作为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PRL基因多态与清远麻鸡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束婧婷;李慧芳;邹剑敏;张莹;陈宽维;尹平安;韩威;宋卫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095-1100.  doi:
摘要 ( 427 )   HTML( )    PDF (884KB) ( 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探讨鸡催乳素(PR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应用PCRLDR方法检测PRL 8052T/C和PRL 8113G/C基因型,并使用SA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在8052T/C位点上,CT基因型个体的52周产蛋数显著高于TT型个体;在8113G/C位点上,C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低于GG型个体,而其52周龄产蛋数却显著高于GG型个体。2个位点的单倍型对开产日龄和52周产蛋数也存在显著的效应,CTCG型个体具有较早的开产日龄和最高的52周龄产蛋数。结果表明,PRL基因多态性与清远麻鸡繁殖性状有相关关系,PRL 8052T/C和PRL 8113G/C杂合基因型可能是提高鸡繁殖性能的分子标记,利用单倍型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可能会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鸭胚卵内注射rhIGF1对其出壳后卵泡抑素基因表达及胸肌发育的影响
丁庆峰;刘贺贺;陈禧;张荣萍;万一;李林森;李亮;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01-1106.  doi:
摘要 ( 465 )   HTML( )    PDF (2512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卵内注射技术,注射120、100、80和0(对照组) ng·mL-1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hIGF1)到孵化中的鸭胚蛋白中,并检测2日龄雏鸭胸肌发育和卵泡抑素(FST)表达的情况,探讨不同浓度rhIGF1对FST表达及鸭胸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内注射不同浓度的rhIGF1对雏鸭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雏鸭胸肌质量、胸肌率随rhIGF1注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20 ng·mL-1处理组胸肌质量、胸肌率相对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120 ng·mL-1的rhIGF1处理组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T基因在雏鸭胸肌中的表达水平也随rhIGF1的浓度增大而升高,其中以120 ng·mL-1处理组FST基因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IGF1对FST的调控作用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进行,高浓度的IGF1导致FST高表达并促进肌肉发育。
血清学检测的雄性特异性抗原Fab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王乃东;袁安文;邓治邦;屠 迪;许道军;夏南松;杨大为;薛立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07-1112.  doi:
摘要 ( 490 )   HTML( )    PDF (2263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血清学检测的雄性特异性抗原噬菌体Fab抗体的特异性。以从噬菌体Fab抗体库中筛选到具有较高雄性特异性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为基础,构建Fab抗体的可溶性表达噬质粒,并诱导和纯化该抗体片段,利用免疫荧光 FITC/DAPI共染技术和ELISA分析其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体在约 49 ku处有条带出现。在Fab抗体和H-Y抗血清的细胞免疫荧光比较分析试验中发现,从雌、雄鼠脾细胞的阳性细胞数量和平均荧光强度的角度分析, Fab抗体的雄性特异性强于抗血清。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显示,Fab抗体与雄鼠肝脏的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应雌鼠,差异极显著(t=20.73, P=0.002 3<0.01),而HY抗血清与雄鼠肝脏的结合活性略高于对应雌鼠,差异显著(t=7.11, P=0.019 2<0.05)。以C57BL/6雄鼠脾细胞、睾丸细胞作为抗原的ELISA分析显示,Fab抗体具有雄性特异性,但Fab抗体的OD值低于抗血清。结果提示,Fab抗体的雄性特异性高于HY抗血清,但其雄性特异性结合活性低于H-Y抗血清,Fab抗体在具备雄性特异性的同时,仍有少量雌性非特异性结合,Fab抗体的体外亲和力成熟可作为后续研究工作,以获得高亲和力、高雄性特异性的可溶性Fab抗体分子。
动物营养
不同日粮阴阳离子差对喀斯特地区围产期奶牛代谢、健康及泌乳性能的研究
吴文旋;李胜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13-1119.  doi:
摘要 ( 441 )   HTML( )    PDF (836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对喀斯特地区围产期奶牛体内代谢、健康状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将30头荷斯坦经产干奶牛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DCAD水平分别为+81、+20和-32mmol·kg-1 DM。结果表明:尿液pH随DCAD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血浆Ca、C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a、K、P,葡萄糖、尿素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低血钙、胎衣不下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各组奶牛对DMI、奶产量和奶成分影响不大(P>0.05)。结果提示,在喀斯特地区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是可行的,可引起奶牛体内代偿性轻度代谢酸中毒,增加血Ca水平,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对奶牛产后泌乳性能影响不大。
预防兽医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NS3表位串联蛋白表达及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贾莹;李岩;尹鑫;温凯;刘华;张文龙;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20-1125.  doi:
摘要 ( 476 )   HTML( )    PDF (1106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有效的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检测方法,作者将BVDV NS3蛋白2个抗原表位的编码核酸序列进行串联,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EXnN,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重组蛋白。选取包含12个表位肽的重组蛋白(rBVDVEX6N)作为包被抗原建立NS3蛋白抗体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与2种商品化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96.05%和78.95%。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BVDV NS3蛋白抗体的检测。
鸭肠炎病毒gC糖蛋白胞外区优势抗原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崔立虹;宋鸽;王晓东;刘晓玫;高明春;张文龙;马波;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26-1133.  doi:
摘要 ( 459 )   HTML( )    PDF (3225KB)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出鸭肠炎病毒(DEV)gC糖蛋白胞外区的优势抗原表位,本试验通过抗原表位作图法对DEVgC 基因进行分段克隆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轮筛选, DEVgC糖蛋白优势抗原表位为第7388位氨基酸。该优势表位的发现为DEVgC糖蛋白具体功能区的研究、诊断试剂及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甘肃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鉴定及RAPD分型
邓海平;蒲万霞;梁剑平;倪春霞;孟晓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34-1139.  doi:
摘要 ( 466 )   HTML( )    PDF (1718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鉴定引起甘肃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掌握其基因型情况。利用16S、23S rRNA保守序列PCR扩增对乳房炎奶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10份奶样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株,RAPD结果显示这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2~7条带之间,具有多种带型组成。通过聚类分析100株菌产生11个基因型,其中Ⅰ型4株,Ⅱ型4株,Ⅲ型10株,Ⅳ型13株,Ⅴ型7株,Ⅵ型24株,Ⅶ型16株,Ⅷ型6株,Ⅸ型4株,Ⅹ型10株,Ⅺ型2株。Ⅵ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说明牛场的环境与养殖条件对病原菌流行传播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对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相关蛋白基因CP21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任保彦;陈玉兰;宫鹏涛;李巍;李建华;苏利波;李赫;杨举;刁玉梅;张西臣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40-1144.  doi:
摘要 ( 470 )   HTML( )    PDF (1110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相关蛋白基因CP21开放阅读框,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并对获得的融合蛋白进行鉴定。从含CP21基因的噬菌体中提取模板DNA,PCR扩增基因片段,构建pET-28a-CP21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埃希氏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用原核表达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重组蛋白多抗,对蛋白进行定位。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CP21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5 ku的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的CP21融合蛋白能与抗C.parvum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免疫荧光结果表明:CP21基因在子孢子和卵囊期均表达,且表达产物位于子孢子表膜和卵囊壁表面。CP21是一种与侵入机制有关的黏附相关蛋白。研究结果为微小隐孢子虫的免疫学诊断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长白猪肿瘤坏死因子α成熟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活性检测
杨明凡;陈红英;张素梅;王彦彬;崔保安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45-1149.  doi:
摘要 ( 486 )   HTML( )    PDF (1045KB)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猪肿瘤坏死因子成熟肽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成熟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上下游引物。应用RT-PCR技术直接从丹系长白猪脾脏组织中扩增猪的TNF-α成熟肽基因。将RT-PCR扩增到的特异性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 载体中,构建pGEM-TNF重组质粒,经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测序,该TNF-α成熟肽基因的长度为465 bp,编码154 aa。以重组克隆质粒pGEMTNF为模板,PCR扩增猪TNF-α成熟肽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38 ku,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6.8%。细胞毒T细胞试验表明所表达的蛋白经初步纯化、变性复性后,可明显增强淋巴毒性T细胞作用。结果提示长白猪肿瘤坏死因子得到了成功克隆与表达,表达的蛋白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基础兽医
枯草芽孢杆菌拮抗病原菌对细胞微丝的影响
叶小兰;李鹏成;杨倩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50-1154.  doi:
摘要 ( 477 )   HTML( )    PDF (1678KB) ( 7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拮抗2种病原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中微丝的影响。将枯草芽孢杆菌及上述2种病原菌加到Caco-2细胞上,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鬼笔环肽标记细胞微丝,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微丝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微丝调节蛋白Ra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Caco-2细胞内微丝呈散在的平行排列;加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微丝呈小区域聚集;加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后细胞微丝重排聚集在细胞中央放射状分布或分布紊乱;单独加枯草芽孢杆菌后细胞微丝排列方式变化不大;同时分别加2种病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大部分的细胞内微丝排列整齐,只是在少部分细胞内存在微丝的聚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使细胞微丝调节蛋白Rac1的表达显著上调,而枯草芽孢杆菌则可抑制病原菌对Rac1的影响。本试验证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影响细胞微丝的表达和分布;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上清液可抑制病原菌的这种破坏作用。
肺动脉高压肉鸡肺小动脉中膜5-HT量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李英;曾健滢;韩前彪;唐兆新;李玉谷;宁章勇;潘家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55-1160.  doi:
摘要 ( 436 )   HTML( )    PDF (2569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静脉注射纤维素粒子复制肉鸡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肺小动脉中膜5-羟色胺(5-HT)表达和肺小动脉管壁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5-HT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80羽科宝肉鸡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50)。20日龄时,试验组每羽鸡静脉注射0.3 mL的纤维素悬液;对照组每羽鸡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并分别于21、28、35、42 d从各组随机抽样,测定右心室/全心室质量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和肺厚壁末梢血管百分比(TWPV%);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5-HT,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肺小动脉5-HT的量。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PH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V/TV值在35、42 d时显著升高(P<0.05);PCV在28、35 d时显著升高(P<0.05);Hb值在35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管mMTPA、WA/TA和TWPV%在35、42 d时均显著升高(P<0.05);肺小动脉5HT含量升高,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且5-HT含量与mMTPA、WA/TA和TWPV%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5-HT在肺动脉高压肉鸡肺血管重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刘根新;张继瑜;吴培星;李剑勇;刘英;周绪正;魏小娟;牛建荣;胡宏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61-1167.  doi:
摘要 ( 500 )   HTML( )    PDF (1622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临床兽医
钙离子超载在镉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汪纪仓;孙娅;宋瑞龙;卞建春;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68-1174.  doi:
摘要 ( 453 )   HTML( )    PDF (3041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探讨Ca2+超载在镉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经过24 h培养,用醋酸镉、醋酸镉与Bapta-AM共同处理肝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ROS生成和ΔΨm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镉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变形,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增多,镉可极显著提高细胞内Ca2+浓度和ROS生成量(P<0.01),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BaptaAM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镉的毒性。研究结果提示Ca2+超载在镉致肝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铅镉联合胁迫致雏鸡贫血中的作用
张陆;夏士亮;李金龙;徐世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75-1180.  doi:
摘要 ( 427 )   HTML( )    PDF (2131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铅镉联合胁迫致雏鸡贫血中的作用,选用60只7日龄公雏鸡,平均分为对照组、铅组、镉组和铅镉组,每日经口灌服染毒,分别于第1、3、7天染毒后,检测雏鸡血液学指标和网织红细胞数量,并进行骨髓象的观察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血清EPO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铅镉单独染毒使雏鸡发生贫血,网织红细胞数量先增加后降低,骨髓象增生先活跃后受抑制,红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降低,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血清EPO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铅镉联合染毒也表现出上述变化,且较单独染毒组变化明显(P<0.05或P<0.01)。本研究证实铅、镉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可引起雏鸡发生贫血,贫血类型主要为再生障碍性和溶血性贫血,且铅与镉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EPO参与了铅镉联合胁迫致雏鸡的贫血作用。
膏芩口服液对内毒素诱导小型猪发热的影响
云水;刘凤华;许剑琴;刘秋东;武聚富;吴国娟;张中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81-1186.  doi:
摘要 ( 447 )   HTML( )    PDF (1055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膏芩口服液对内毒素发热小型猪的解热效果及机制。40头试验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安乃近组、膏芩口服液组,每组10头。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 80 μg·kg-1,连续2次,间隔12 h,腹腔注射攻毒复制试验猪发热模型,第1次攻毒6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安乃近组注射安乃近;膏芩口服液组灌服膏芩口服液,1次·d-1,连续 3 d。分别监测每组6头试验猪的基础体温和攻毒给药后1、3、5、24、30、42、54 h肛温,观察临床症状并评分,并在54 h时,各组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1、cAMP、PGE2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缓解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临床症状,降低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NF-α、PGE2、cAMP、IL-1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膏芩口服液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PGE2、cAMP含量(P<0.05),但对于IL-1作用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膏芩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引起的小型猪发热,其解热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细胞因子TNF-α的生成,减少发热介质PGE2和cAMP的释放有关。
研究简报
山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刘艳;高其双;黄海军;邓兵;蒋思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87-1192.  doi:
摘要 ( 464 )   HTML( )    PDF (1547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优化并建立有利于山羊类ES细胞生长的饲养层细胞、培养基、细胞因子和传代方法。本研究选择武汉市本地白山羊配种6~7 d后的胚胎,通过全胚培养法、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结合法分离山羊类ES细胞,并在不同的细胞饲养层中饲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采用不同的传代方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山羊类E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ES细胞特异生物标记AKT、SSEA-1和Oct-4的表达,并将得到的山羊类ES细胞进行体外分化。结果表明,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oat embryonic fibroblast,GEF)相比,C2C12更有利于细胞的贴壁,但差异不显著(P>0.05);细胞传代时,在高浓度细胞因子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和SCF(Stem cell factor)中处理ICM(Inner cell mass),更有利于细胞传代(传至第8代);培养基中添加LIF和SCF的同时,添加肝素和胰岛素,更有利于细胞的传代(传至第9代);山羊类ES细胞中SSEA-1(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s1)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在体外培养时可以分化为上皮样细胞、空泡样细胞和跳动的类心肌细胞。成功分离得到能自然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山羊类ES细胞。
鹅β-防御素基因克隆与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周财源;蔺利娟;韩宗玺;邵昱昊;刘胜旺;马得莹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193-1200.  doi:
摘要 ( 462 )   HTML( )    PDF (3203KB) ( 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鹅的骨髓细胞中扩增到禽β防御素(AvBD)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大小为201 bp,编码66个氨基酸。经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鸡AvBD5的同源性最高,达84.8%。因此,将其命名为鹅AvBD5。进一步将该基因定向插入到pGEX-6p-1的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pGEX-AvBD 5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1,于37 ℃不同时间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鹅AvBD 5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2 ku,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菌落计数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组鹅AvBD 5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11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抗菌作用。此外,该蛋白对温度和pH有较高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PCR方法
杨吉飞;关贵全;刘志杰;汪月凤;李有全;马米玲;刘爱红;任巧云;陈泽;苟惠天;杜鹏飞;罗建勋;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8):  1201-1206.  doi:
摘要 ( 471 )   HTML( )    PDF (998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PCR方法。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与OIE参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以及本实验室收集的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猪的其他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与OIE参考的方法相当;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野外样品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性,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疫病的诊断以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