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2-15
综述
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戚南山;孙铭飞;廖申权;吴彩艳;吕敏娜;袁建丰;余劲术;李祥瑞;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167-174.  doi:
摘要 ( 364 )   HTML( )    PDF (420KB) ( 1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巴贝斯虫(Babesia spp.)及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这类原虫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和保守的入侵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入侵过程是由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所介导的,包括微线、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所分泌的相关蛋白等。随着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分子的研究资料也日益增多。笔者结合最近几年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因子的最新进展。
遗传繁育
猪NAP1L5基因克隆、序列鉴定及在不同妊娠时期胎盘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顾婷;赵书红;李长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175-179.  doi:
摘要 ( 393 )   HTML( )    PDF (1369KB) ( 8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猪NAP1L5基因的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等相关信息。本试验通过RTPCR克隆了猪NAP1L5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NAP1L5在梅山猪不同妊娠时期胎盘中的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猪NAP1L5基因CDS全长579 bp,编码193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牛的相似性为89%,其中氨基酸序列包含一段保守的核小体组装蛋白(Nucleosome assembly protein, NAP)特征序列。荧光定量结果表明NAP1L5基因随着妊娠时期的增长呈上升表达,在26和50 d之间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支持了NAP1L5基因可能与猪胎儿营养获取及早期发育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猪NAP1L5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湖羊不同发育阶段卵泡内代谢产物和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应诗家;王昌龙;贾若欣;吴勇聪;王子玉;聂海涛;张国敏;何东洋;王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180-185.  doi:
摘要 ( 481 )   HTML( )    PDF (359KB)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谢产物、代谢激素和生殖激素在湖羊黄体期不同发育卵泡内的变化。选用体质量40 kg左右的湖羊11头,同期发情结束后第12天屠宰,按不同大小卵泡分离卵泡液。试验结果表明,与≤2.5 mm卵泡相比,>2.5 mm卵泡内的葡萄糖浓度显著提高(P<0.05),胰高血糖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睾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雌二醇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而血氨、游离脂肪酸、尿素、胰岛素和孕酮浓度差异不显著。雌二醇浓度与LDH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葡萄糖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胰高血糖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睾酮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孕酮浓度接近正相关(P=0.051)。试验结果表明代谢产物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卵泡发育。
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微卫星标记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金梅;王艳杰;张婷婷;朴君;刁雪涛;何振瑞;张小芳;康慧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186-195.  doi:
摘要 ( 405 )   HTML( )    PDF (390KB) ( 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所有染色体(29条)上12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3个经济性状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除BM1312等10个为单态外,其余111个呈高度多态(PIC>0.5),4个呈中度多态(0.25<PIC<0.5)。并对呈多态的115个微卫星位点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找到了与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相关的优势基因型,特别是发现了MoM064位点的DE基因型(112~117 bp)为绒细度和绒产量性状的共同优势基因型。此项研究为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提供了试验依据。
绵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武建亮;乔利英;刘建华;高中元;林婄婄;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196-203.  doi:
摘要 ( 434 )   HTML( )    PDF (982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绵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个绵羊群体皮下脂肪、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后脂肪、肠系膜和肾周等6种脂肪组织中ADRB3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DRB3蛋白位于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中。ADRB3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丰度最小(0.159和0.139),在腹膜后脂肪组织的表达丰度最大(2.911和2.225),深层脂肪组织中ADRB3基因mRNA表达量要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表明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率要低于深层脂肪组织。品种对ADRB3基因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ADRB3蛋白的表达影响显著。不同脂肪组织中ADRB3表达丰度的差异反映了山西肉用绵羊的遗传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的结果与已知的ADRB3调节脂肪分解和产热的功能是一致的,为利用ADRB3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SN)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李君;葛婷;罗军;孙雨婷;石恒波;朱江江;郝娟;赵旺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04-210.  doi:
摘要 ( 411 )   HTML( )    PDF (1173KB) ( 9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ase, FASN)启动子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进而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采用PCR技术从西农萨能羊基因组DNA中克隆FASN基因启动子,通过缺失分析,构建7个包含不同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和MCF7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不同片段的启动活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FASN基因的启动调控序列2 589 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含有典型的启动转录元件TATAbox和E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1)上游-41和-74 bp处。报告基因分析表明,启动子核心区域定位在-293~-79 bp,在线软件预测发现,该区域含有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显示,FASN基因启动子前端存在负调控元件,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可能参与FASN基因的转录调控。
雏鸭肝炎病毒侵染下肝脏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筛选
李秀;徐琪;张扬;毕瑜林;赵荣雪;陈昌义;段修军;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11-219.  doi:
摘要 ( 360 )   HTML( )    PDF (1778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构建雏鸭肝脏消减cDNA文库,旨在筛选并鉴定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基因,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进而探究其作用机理。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3日龄健康全同胞金定鸭人工感染雏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与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差异表达基因的SSHcDNA文库。对其中56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299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去除冗余的cDNA序列载体并聚类拼接后,进行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的比较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70个不同的基因与ESTs具有高度的同源性(E值<e-10,匹配长度>150 bp,匹配度>80%),且多数基因与细胞组分合成、信号转导以及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调控过程相关。I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该结果为深入研究雏鸭肝炎病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鹅PIT1基因启动子区转录调控的研究
赵荣雪;赵文明;徐琪;段修军;董飚;孙国波;毕瑜林;李秀;张扬;黄正洋;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20-225.  doi:
摘要 ( 419 )   HTML( )    PDF (884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 transcription factor 1, PIT1)启动子的转录调控机制,寻找该基因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和基本转录单位。利用前期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得到鹅PIT1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经PCR扩增,定向亚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 中,把目的片段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Basic),制备了一系列启动子缺失体(-1 485/-1 bp、-1 293/-1 bp、-1 014/-1 bp、-775/-1 bp、-561/-1 bp、-353/-1 bp和-206/-1 bp),并通过限性内切酶酶切、PCR 及测序进行鉴定,构建了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报告基因重组体,然后瞬时转染GH3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本试验所克隆的PIT1基因启动子区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其中-561/-1 bp的启动活性最强,该区域存在有PIT1、POU3F2、myogenin和GR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系列缺失法成功构建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且验证了克隆的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找到了正负调控区域及核心启动子区,为进一步研究其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原癌基因cfos在塔里木马鹿茸组织中表达特性的研究
韩春梅;李世军;唐继伟;马万才;任科;李杰;武延凤;高庆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26-231.  doi:
摘要 ( 371 )   HTML( )    PDF (3468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 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 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 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动物营养
饲料中镉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其体内残留的影响
孙涛;代腊;唐飞江;谢鹏;邹晓庭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32-241.  doi:
摘要 ( 397 )   HTML( )    PDF (453KB) ( 1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中低剂量镉对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其在体内沉积的影响,将192羽巴布考克B300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6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为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和20 mg·kg-1的镉(氯化镉形式,CdCl2·2.5H2O),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在1~3、4~6和7~9 周,试验组的产蛋率和日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在第7~9 周时的采食量显著低于1~3 周,分别下降了5.89%(P<0.05)、6.77%(P<0.05)、9.61%(P<0.05)和12.71%(P<0.05);从整个试验期(1~9周)来看,产蛋率变化相对明显,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86%、2.27%和2.68%,但其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蛋质量、日采食量和料蛋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2)镉添加量越高,鸡蛋中镉含量越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但均低于30 μg·kg-1,且蛋黄中镉含量高于蛋清;3)饲料中加镉后,各组间肾脏、肝脏及卵巢中镉含量差异显著,肾脏中镉含量最高,肝脏次之,卵巢中含镉较少,20 mg·kg-1组的肾镉含量可达0.261 mg·kg-1;4)血清MDA含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47、2.24和2.68倍(P<0.05);试验组的总SOD和CuZn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8.30%(P>0.05)、7.29%(P>0.05)、16.92%(P<0.05)和11.61%(P<0.05)、14.94%(P<0.05)和16.37%(P<0.05);血清NO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1.19%(P>0.05)、26.72%(P<0.05)和46.68%(P<0.05)。试验结果证实了镉可逐渐蓄积在体内,并通过氧化损伤等途径来影响蛋鸡健康,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刘薇;辛杭书;刘彩娟;文奇男;谭伟卓;张永根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42-249.  doi:
摘要 ( 339 )   HTML( )    PDF (1364KB) ( 9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 mg·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鼠李糖乳杆菌对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黄怡;黄琴;李卫芬;余东游;周绪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50-254.  doi:
摘要 ( 341 )   HTML( )    PDF (359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明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对Caco2细胞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Caco2细胞分别用PBS(A组)、E. coli K88(B组)和L. rhamnosus(C组)处理,以及先用L. rhamnosus预处理,再用E. coli K88处理(D组)。结果表明,B组细胞上清的TAOC浓度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显著提高(P<0.01),C组与此相反,并且细胞裂解液中的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不同程度地促进APRIL的分泌(P<0.01),而抑制IL8的产生(P<0.01)。B组也抑制IL10的产生,但C组却显著促进其分泌(P<0.01)。与B组相比,D组APRIL显著减少(P<0.01),但IL8和IL10都显著增加(P<0.05,P<0.01)。结果提示,L. rhamnosus可提高Caco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和免疫佐剂的效果。
预防兽医
口蹄疫病毒通用型金标检测试纸条诊断方法的建立
任维维;梁仲;智晓莹;祁光宇;刘湘涛;才学鹏;蒋韬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55-262.  doi:
摘要 ( 473 )   HTML( )    PDF (937KB)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兽医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诊断口蹄疫病原,与其他传染病做鉴别诊断,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区分它们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本试验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将纯化的Asia 1/China/05流行毒株12S偶联抗原的兔抗体制备免疫胶体金,喷免疫胶体金于玻璃纤维制成金标垫。将纯化A/AF72流行株12S偶联抗原的兔抗体和适量O/China/99流行毒株12S偶联抗原的兔抗体混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将羊抗兔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的不同区域作为质控带,并组装成口蹄疫病毒通用型金标检测试纸条。利用其对阴性参考样品、各型阳性参考样品、已知背景的田间样品进行检测。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试纸条方法敏感性高、可检测到病毒最低含量为0.98×104LD50;特异性试验显示:在检测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病原——猪水泡病病毒(SVDV)、水泡性口炎(VS)、水泡性疹(VES)抗原时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显示:不同批次间、同一批次内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性试验显示:检测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已确定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样品90份,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70%、100%。本试验研发的口蹄疫病毒通用型金标检测试纸条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适合国内流行的口蹄疫病原的鉴别诊断。
一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特征
杨小蓉;荫硕焱;潘梦;周磊;盖新娜;陈艳红;郭鑫;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63-269.  doi:
摘要 ( 408 )   HTML( )    PDF (1304KB) ( 9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监测我国近年来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变异情况,采用RTPCR分段扩增,对2009年从山东发病猪场分离到的1株PRRSV SD0901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包括Poly(A)尾,该毒株的基因组全长为15 320 nt;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为98.6%~98.7%;该毒株基因组的Nsp2编码区除存在与高致病性毒株相同的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外,还存在468位的氨基酸缺失和在585—586位间插入1个氨基酸,同时,该毒株的结构蛋白GP2、GP3、GP4和M编码区分别存在1个氨基酸的突变。演化分析表明,该毒株尽管与高致病性毒株属于同一亚群,但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分支。由此表明,该毒株为高致病性PRRSV的变异毒株,说明我国的高致病性PRRSV在流行过程中已出现变异。笔者的研究结果为监测和分析我国的高致病性PRRSV的变异与演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组信息数据。
猪瘟病毒多表位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田宏;侯相民;吴锦艳;陈妍;尚佑军;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70-274.  doi:
摘要 ( 360 )   HTML( )    PDF (606KB)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表达猪瘟病毒(CFSV)T、B细胞表位,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人工合成CFSV的多个T、B细胞表位及表位之间的连接linker基因, 并将该基因插入pGEX6P1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CFS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BT500,转化E. 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免疫兔。结果: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0.9 mmol·L-1的IPTG进行诱导,7 h后表达量最高,产物分泌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3 ku,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猪瘟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兔攻毒试验表明所免疫表达产物可保护(根据发热反应评价)兔。结果表明表达获得的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这为应用该融合蛋白制备CSFV免疫血清学诊断试剂和多表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A群轮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库旭钢;张坤;刘羽茜;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75-281.  doi:
摘要 ( 378 )   HTML( )    PDF (1111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2.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 目前国内对猪轮状病毒的研究较少,作者旨在对猪A群轮状病毒进行分离与鉴定,为后续猪轮状病毒致病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基础。用胰蛋白酶处理RTPCR检测猪A群轮状病毒病原阳性的临床腹泻粪样,然后接种长成单层的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传代。再对分离毒株进行常规RTPCR鉴定和电镜观察,并对分离毒株的VP6、VP7和VP8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分离猪A群轮状病毒TMa株,经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与TMa株VP6、VP7和VP8基因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分别为中国北京人源LL3354株、印度人源RMC321株和日本野猪源GUB71株,其相似性为96.0%、95.1%和97.0%。该TMa株轮状病毒不同基因表现出与人源轮状病毒和猪源轮状病毒的高度同源性,推测猪A群轮状病毒可能在人畜间传播,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猪链球菌2型血清混浊因子基因的鉴定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冯亚莉;冉雪琴;王嘉福;钱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82-289.  doi:
摘要 ( 362 )   HTML( )    PDF (1840KB) ( 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链球菌是猪的主要病原,也可导致人感染,其致病机理尚未明确。作者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特异性PCR从2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606中国分离株和607日本分离株的基因组中,分离出2种血清混浊因子(ofs)基因,全长3 016 bp,编码938个氨基酸,其中日本分离株607的ofs基因序列与已知基因完全相同。中国分离株606的ofs基因与已知基因相差7个碱基,导致3个氨基酸替换,其中1个突变(Asp353Gly)位于蛋白的N端功能区,可能影响其血清混浊功能;另外2个氨基酸突变位于蛋白的C端重复区内。从2种OFS蛋白中,找出了细菌黏附因子共有的结构特征,2种OFS蛋白C端区含有保守的LPXTG结构,使OFS蛋白可固定于细菌的表面,但其中的3个重复序列与纤黏蛋白结合蛋白A等的相似性很低,两种OFS蛋白可能通过特殊的途径协助猪链球菌的黏附。猪链球菌ofs基因中重复序列和突变使得编码的蛋白表现出丰富的长度多态性。本研究获得的2种OFS属于中等长度的蛋白,均来自强毒力型猪链球菌。这些结果提示菌株606和607携带的ofs基因可能是猪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对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筛选与应用
王艳;王新卫;陈陆;赵军;杨霞;王珊;王川庆;迪丽拜尔·阿木提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90-298.  doi:
摘要 ( 376 )   HTML( )    PDF (1061KB) ( 9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制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其建立检测布病的双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采用热酚水法提纯羊种布鲁菌(16M菌株)的脂多糖抗原,并经SDSPAGE鉴定。用脂多糖和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作为免疫抗原,交替免疫6~8周龄BALB/c雌鼠,第1次免疫用羊种布鲁菌标准菌16M全菌加等量弗氏完全佐剂;第2次免疫用脂多糖加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将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针对抗羊种布鲁菌(16M菌株)脂多糖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H3、6B8和3H7,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在1∶1 000~1∶5 000,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10 000~1∶160 000;抗体亚类鉴定表明:5H3、6B8 属于IgM 亚类,3H7属于IgG3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不与大肠杆菌O157裂解抗原、鸡白痢沙门氏菌裂解抗原、鸭源鸡杆菌脂多糖抗原以及福氏志贺菌裂解抗原反应,仅与灭活的羊种布鲁菌(16M)发生反应。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单抗可与标准检测抗原形成明显的颗粒凝集物和伞状凝集物。利用所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建立了一种检测布鲁菌的双夹心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对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准确性均很高。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李洪广;王芳;姜平;范志宇;胡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299-305.  doi:
摘要 ( 377 )   HTML( )    PDF (1333KB) ( 8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自杀性质粒构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百日咳黏附素(PRN)缺失突变株以研究PRN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同时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PCR扩增出PRN1(PRN上游基因)和PRN2(PRN下游基因)2个目的基因片段,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连接到PRN1和PRN2之间,将连接好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EG375自杀性载体中,构建自杀性载体pMEG375PRN1GMPRN2,将其转化到宿主菌SM10中,通过宿主菌SM10与受体菌Bb固相滤膜交配,自杀性载体转移到受体菌,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抗性筛选得到基因缺失突变株,命名为Bb(△PRN)。对突变株Bb(△PRN)与野生株WT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溶血特性、细胞黏附特性、毒力、免疫保护性等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b(△PRN)具有遗传稳定性;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生长速度较慢,毒力有所下降,溶血活性及对Hep2细胞的黏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小鼠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免疫小鼠后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力,能够抵抗野生株的攻击。Bb(△PRN)突变株构建成功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利奴羊不同MBL型个体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分析
张慧;赵宗胜;赵凤;余鹏;班谦;王遵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306-313.  doi:
摘要 ( 353 )   HTML( )    PDF (1737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型个体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变化,对4种不同MBL型个体进行MBL水平测定,选择其中20只作为对照组,50只为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试验组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别在攻毒前1 d(-1 d)、攻毒后1 d(1 d)、1周(7 d)、2周(14 d)、3周(21 d)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结果显示,A型和B型其MBL浓度较低,C 型MBL浓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在攻毒后1周, A型和B型IFNγ表达显著降低(P<0.05),攻毒后2周,补体C3表达显著降低,TNFα升高显著(P<0.05);与A型和B型相比,在攻毒后1周,C型IFNγ表达增加(P<0.05),在攻毒后2周,补体C3表达增加、TNFα显著降低(P<0.05),补体C1各组均不显著。结论:低血清MBL浓度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之间其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有差异,低浓度MBL绵羊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
基础兽医
枸杞多糖对双酚A暴露小鼠生精细胞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晓彩;孙小娜;钟秀会;马爱团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314-318.  doi:
摘要 ( 333 )   HTML( )    PDF (1087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双酚A(BPA)暴露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Caspase3、Bcl2和Bax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将5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A组)注射等量橄榄油外,其余4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1 的BPA,连续7 d,建立生精损伤模型。同时C、D、E组小鼠分别灌服7 d不同剂量的LBP(50、100、200 mg·kg-1),正常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小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睾丸组织Caspase3、Bax和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BPA可极显著增加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3和Bax的阳性细胞数量(P<0.01),降低Bcl2的表达(P<0.05)。补充不同剂量LBP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00 mg·kg-1 LBP组生精细胞Bax的阳性细胞数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cl2的表达随LBP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200 mg·kg-1 LBP组阳性表达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Bcl2/Bax比值也随着LBP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结果表明,枸杞多糖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精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双酚A引起的雄性生殖损伤。
研究简报
奶山羊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孙雨婷;罗军;朱江江;赵旺生;李君;钟瑜;郝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319-323.  doi:
摘要 ( 369 )   HTML( )    PDF (568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奶山羊GPR4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41)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谱,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牛、人和鼠的GPR4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 RTPCR方法克隆奶山羊GPR41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分析奶山羊GPR41 mRNA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测序结果表明奶山羊GPR41基因的CDS区为978 bp,共编码325个氨基酸。奶山羊GPR4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牛、人和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8% 和74%,与牛、人和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6%和7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奶山羊GPR41基因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乳腺组织,在心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极低。试验结果表明GPR41可能在小肠和乳腺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多价噬菌体Bp7尾丝蛋白gp37的表达及其对噬菌体增殖的影响
吴德芹;颜晨;刘文华;温建新;邹玲;任慧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2):  324-328.  doi:
摘要 ( 350 )   HTML( )    PDF (555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价噬菌体Bp7的尾丝蛋白gp37在噬菌体宿主识别中的作用,通过PCR扩增噬菌体Bp7尾丝蛋白gp37的C末端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gp37,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以鉴定正确的融合表达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抗血清对噬菌体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证实得到含有GST标签67 ku的融合表达蛋白;抗Bp7 尾丝蛋白gp37的抗血清可明显抑制噬菌体Bp3、Bp7的增殖(P<0.05),对噬菌体Bp2、Bp5、Bp6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该抗血清对噬菌体Bp4的增殖反而具有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证实gp37参与噬菌体Bp7的宿主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