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28
综述
影响梅山猪繁殖性能的生理结构及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颉孝贤;王起山;何侃;陈振亮;马育芳;潘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29-335.  doi:
摘要 ( 405 )   HTML( )    PDF (388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梅山猪是太湖猪的一个类群,以繁殖力高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对梅山猪高产仔数性状的生理结构、遗传因素等加以综述,主要阐述了梅山猪的子宫、胎盘对高产的作用、影响多产仔性能QTL的精细定位、主效基因的多态性与高产仔数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胚胎特有的发育机能对高产的影响。探讨了如何从基因组水平研究梅山猪高产的成因,以期为深入地解析梅山猪高产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
陈浩;王一新;赵鹏;李建亮;李德庆;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36-342.  doi:
摘要 ( 303 )   HTML( )    PDF (820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致瘤机制的差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其差异主要在于所表达肿瘤基因的不同。慢性转化型病毒通过插入启动机制间接激活细胞原癌基因,肿瘤形成速度缓慢;急性转化型病毒则是直接转录表达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病毒肿瘤基因,从而诱导肿瘤的快速形成。作者拟对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遗传繁育
VIPR1基因5′调控区多态位点与鸡就巢性的关联分析
周敏;和俊;谢袖娟;沈栩;徐海平;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43-352.  doi:
摘要 ( 325 )   HTML( )    PDF (1246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 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供相应依据。采用测序技术对498只清远麻鸡VIPR1基因5′调控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均数对VIPR1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与就巢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PHASE软件对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VIPR1基因5′调控区存在12个多态性位点,G359T、G266T、A134G、A94G、C72G对18~43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A94G位点对18~54周龄的就巢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构建的单倍型对18~54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的就巢持续天数比其它单倍型个体极显著的延长(P<0.01)。结果表明,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 bp)可能存在影响鸡就巢行为的分子标记,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对鸡就巢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家鸡就巢行为的筛选。
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刘霭莎;李岩;胡文锋;吴同山;李加琪;陈真伟;江冠尧;黎立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53-357.  doi:
摘要 ( 270 )   HTML( )    PDF (659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表达,并在体外对重组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提取猪脂肪组织总RNA,扩增得到脂联素基因全长并测序,设计引物引入酶切位点和Histag,把gAd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NZ8048,将重组质粒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诱导表达。通过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纯化后再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将gAd蛋白注射到高糖饲喂的小鼠体内鉴定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gAd基因并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17 ku。经纯化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验具有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证明制备的gAd蛋白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外源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调节猪的脂肪代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美利奴羊DLX3基因3′UTR的多态性及其与羊毛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荣恩光;王志鹏;张志威;杨华;李辉;王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58-367.  doi:
摘要 ( 342 )   HTML( )    PDF (1203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DLX3基因的多态性与绵羊羊毛品质及生长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品系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开展了DLX3基因3′UTR区4个SNPs的多态性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了4个SNPs在各品系绵羊中的等位基因频率,采用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了这4个SNPs的单倍型,最后将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与绵羊羊毛品质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在5个品系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超细毛绵羊品系与其他4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个多胎品系与其他3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同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这4个SNPs及其单倍型均对羊毛卷曲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羊毛性状及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DLX3基因3′UTR区的多态性与绵羊毛发卷曲度性状显著相关,可以尝试使用这些SNPs开展高品质细毛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种不同方法对肉牛胴体性状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张立敏;张猛;周正奎;刘喜冬;陈翠;陈晓杰;李姣;袁峥嵘;高雪;高会江;许尚忠;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68-375.  doi:
摘要 ( 300 )   HTML( )    PDF (1230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为了寻求一种对肉牛胴体性状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方法,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和SAS软件比较偏最小二乘回归、GM(1,N)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3种常用的预测模型对肉牛胴体性状的预测能力。选择肉牛7个宰前生长性状(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宰前活体质量、平均日增体质量),对2个重要的胴体性状(胴体质量和净肉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肉牛胴体性状预测方面准确性最高;GM(1,N)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预测准确度偏低。本研究还将3种预测结果相结合,取其均值,大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一研究将为肉牛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中国荷斯坦公牛CN 和 DUMPS 遗传缺陷检测及系谱分析
谢岩;范学华;吴晓平;张毅;刘林;公维嘉;陈绍祜;孙东晓;张胜利;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76-381.  doi:
摘要 ( 319 )   HTML( )    PDF (639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中瓜氨酸血症 (Citrullinemia, CN) 和尿苷酸核酶缺乏症 (Deficiency of urid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 DUMPS) 2种遗传缺陷的携带者比率及系谱来源,并构建更简便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对参加我国联合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和良种补贴项目的591头荷斯坦公牛进行了大规模CN和DUMPS的遗传缺陷检测,并构建了奶牛CN隐性有害基因的ASPCR检测技术。结果,共发现2头CN和1头DUMPS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公牛,携带者比例分别为0.34%和0.17%。经过系谱追溯,2头CN携带者公牛均为澳大利亚公牛Linmack Kriss KingCN后代,DUMPS携带者公牛为美国公牛Skokie sensation Ned后代。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监控体系并进行系谱标注,通过青年公牛预选和选种选配,避免携带者公牛进入后裔测定和良种补贴项目,以逐步降低我国奶牛群体中隐性有害等位基因频率。
小鼠出生后背部毛囊发育与Lef1表达的研究
王海东;杨磊;王祎;于秀菊;董彦君;赫晓燕;马淑慧;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82-387.  doi:
摘要 ( 346 )   HTML( )    PDF (2254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Lef1在小鼠背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毛囊生长更替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小鼠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检测Lef1在小鼠毛囊生长的不同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结果,昆明系小鼠毛囊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毛囊具有各期的特殊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各阶段皮肤组织中存在Lef1蛋白的表达,其在毛囊生长初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期和末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ef1在不同毛囊生长时期的皮脂腺、根鞘和真皮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ef1的表达与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相关性。
动物营养
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能量平衡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刘强;王聪;张延利;张拴林;裴彩霞;李新;石彩叶;白元生;师周戈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88-396.  doi:
摘要 ( 363 )   HTML( )    PDF (397KB) ( 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能量平衡、血液指标和肝脏甘油三酯与糖原含量的影响。选用24头体质量(683.1±14.9)kg、胎次(2.5±0.2)、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7 339±18)kg和预产期(24.5±0.2)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 d开始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二醇0、150、300和450 mL·d-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丙二醇300和450 mL·d-1,显著提高了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体况评分,缓减了奶牛体质量下降程度,改善了奶牛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7、21和35 d奶牛能量平衡(P<0.05)。300和450 mL·d-1组奶牛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7、21和35 d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和450 mL·d-1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血浆游离脂肪酸、β羟丁酸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300和450 mL·d-1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分娩后7、21和35 d肝脏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丙二醇能够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加强葡萄糖异生作用,改善奶牛能量平衡,适宜添加量为300 mL·d-1。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杨云贵;张越利;杜欣;刘桂要;曹社会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397-403.  doi:
摘要 ( 269 )   HTML( )    PDF (944KB) ( 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煮沸时间对滤袋法测定青贮玉米NDF和ADF含量的影响
闫贵龙;程成;曹春梅;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04-409.  doi:
摘要 ( 293 )   HTML( )    PDF (369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煮沸时间对滤袋法测定青贮玉米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Van Soest传统方法所测结果为对照,对煮沸时间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 min进行优选。结果显示,用滤袋法测定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带穗玉米青贮NDF含量时分别以煮沸110和120 min为宜,测定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带穗玉米青贮ADF含量时分别以煮沸60和70 min为宜。可见,用滤袋法测定青贮玉米的NDF、ADF含量时,二者的适宜煮沸时间明显不同。
预防兽医
Marc145细胞CD151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其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肖一红;王伟伟;张璐;高继明;马晓春;周恩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10-415.  doi:
摘要 ( 291 )   HTML( )    PDF (1229KB) ( 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CD151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关系,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CD151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从Marc145细胞中扩增出294 bp的CD151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GEX4T3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表达蛋白纯化后用于免疫小鼠制备抗CD151蛋白血清,用ELISA和IF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及特异性。将抗CD151蛋白血清与Marc145细胞孵育后再感染PRRSV,观察细胞CPE验证该血清对PRRSV的阻断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3CD151,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7 ku的重组CD151蛋白。制备的抗血清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并有效阻断PRRSV感染Marc145细胞。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D151与PRRSV感染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株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邓宇;;孙春清;张宏彪;蔺涛;张荣;龙进学;黄律;曹三杰;袁世山;文心田;郑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16-423.  doi:
摘要 ( 340 )   HTML( )    PDF (1575KB) ( 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BVDV阳性仔猪病料中分离病毒,为开展猪源BVDV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将处理后BVDV阳性仔猪组织样品接种MDBK细胞,分离到1株猪源BVDV,命名为SD0803株。通过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5′UTR与Npro PCR扩增、电镜观察、TCID50测定及对其分子进化特征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13代未出现细胞病变。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荧光信号。PCR扩增分别获得5′UTR与Npro预期大小DNA片段。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50 nm。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0.2 mL-1。SD0803 5′UTR、Npro序列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属于BVDV1,与已知BVDV1各亚型之间同源性较低,单独成一分支。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1株猪源BVDV SD0803,该毒株为非致病变型BVDV1,极有可能为BVDV1新的亚型。
猪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状况的调查
夏应菊;訾占超;蔡林;韩雪;翟新验;田克恭;倪建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24-430.  doi:
摘要 ( 336 )   HTML( )    PDF (362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我国猪细环病毒(TTSu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共感染情况,利用所设计的TTSuV(TTSuV1、TTSuV2)和PCV2特异性引物对我国29个省市采集的猪群血清样品同时进行PCV2和TTSuV(TTSuV1、TTSuV2)PCR检测,分析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所检测的1 898份样品中,TTSuV阳性为1 103份(58%),PCV2阳性为435份(23%)。阳性样品中呈混合感染的有275份(14%),其中TTSuV1和PCV2为249份(13%),TTSuV2和PCV2为200份(10%),均为阳性的有174份(9%)。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猪群中TTSuV和PCV2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对地区性分布特征和饲养模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TTSuV和PCV2混合感染情况存在地区性差异(P<0.01),但饲养模式并不是共感染的关键因素。

猪肺炎支原体P46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沈青春;王芳;韩明远;覃青松;范学政;杨汉春;宁宜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31-437.  doi:
摘要 ( 329 )   HTML( )    PDF (614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喘气病的病原体,本研究选择猪肺炎支原体P46膜蛋白基因亲水区序列进行克隆,并将其内3个编码Trp的TGA突变成TGG,然后再克隆到pET28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内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ku,约占菌体总蛋白35%,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与猪肺炎支原体高免血清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猪肺炎支原体P46重组蛋白经过洗涤、过柱纯化后,作为间接ELISA包被抗原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通过对各参数和试剂的优化建立了rP46ELISA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与现有ELISA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间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副猪嗜血杆菌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alA)的序列分析及三维结构建模
周伦江;车勇良;陈如敬;江斌;王隆柏;魏宏;吴学敏;庄向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38-445.  doi:
摘要 ( 351 )   HTML( )    PDF (1568KB) ( 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eptidoglycanassociated lipoprotein,palA)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来扩增Hps palA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ps的palA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其中的血清学5型分离株,对其PalA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结构功能域、蛋白质二级结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PalA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了同源建模。结果显示,PCR扩增出462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出不同血清型Hps之间pal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有一定的差异,而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却差异很小;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palA基因主要偏好GCA和AAA;Pal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28,偏弱酸性;PalA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不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要构件;Hps的Pal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流感嗜血杆菌Pal蛋白的相似性为71.97%,以Pal蛋白结构为模板成功构建了Hps的PalA蛋白三维结构分子模型,该PalA蛋白三维结构与Pal蛋白相似,也含有肽聚糖结合口袋区,主要由第80位的酪氨酸(Tyr)、第39位的苯丙氨酸(Phe)和第84位的亮氨酸(Leu)组成。Hps的PalA蛋白的成功建模为PalA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表达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贾立军;于龙政;张守发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46-452.  doi:
摘要 ( 318 )   HTML( )    PDF (929KB)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原性, PCR扩增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8TNcSRS2、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CR259NcSRS2及表达质粒TransposeAdNcSRS2,脂质体介导转染QBI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5NcSRS2,PCR检测重组腺病毒NcSRS2基因,IFAT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cSRS2基因在QBI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测定病毒滴度后,收集病毒液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扩增的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大小为1 227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NcSRS2(AF061249)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重组腺病毒Ad5NcSRS2在293细胞中包装成功,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ku,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测得重组腺病毒Ad5NcSRS2滴度为109TCID50·mL-1,间接ELISA检测二免后3周BALB/c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达1∶2 048。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重组腺病毒Ad5NcSRS2,为牛源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黄鳝胃瘤线虫ITS及5.8 S r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段柳春;刘伟;徐平源;何鑫;周小军;刘智连;郑艳琼;刘毅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53-459.  doi:
摘要 ( 315 )   HTML( )    PDF (731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黄鳝胃瘤线虫湖南分离株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 S rDNA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重构胃瘤线虫与其它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胃瘤线虫rDNA的ITS1、5.8 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胃瘤线虫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存在一定差异(922~927 bp),其中包含部分的18 S、28 S及全部的ITS1 (350~351 bp)、5.8S(102 bp) 及ITS2 (340~344 bp) 序列。本研究系国内首次报道胃瘤线虫的ITS序列,其结果为黄鳝胃瘤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去乙酰化蛋白酶1在马兜铃酸肾纤维化模型中对TGFβ1/Smad7信号通路的作用
杨洋;张中文;姚华;高磊;李培锋;吴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59-468.  doi:
摘要 ( 234 )   HTML( )    PDF (4522KB) ( 5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检测马兜铃酸肾纤维化(AAN)模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去乙酰化蛋白酶1(HDAC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探讨HADC1和Smad7的表达在AAN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联系。RTPCR检测TGFβ1、Smad7和HDAC1的mRNA表达,ELASA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定位和检测HADC1和Smad7蛋白,HE染色观察肾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AAN模型肾组织中TGFβ1和HDAC1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TGFβ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0.05),28 d开始AAN组中HDAC1 mRNA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下降趋势,HDAC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呈上调趋势,与对照组比较HDAC1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细胞核;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浊肿、变性和脱落等急性小管间质损伤,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加重。本研究表明肾组织中Smad7弱表达可促进TGFβ1信号转导,HDACl mRNA和蛋白在肾组织中的高表达并参与TGFβ1/Smad7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潜在的新作用靶点。
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研究
鲁延刚;高世杰;方梅;相猛;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69-475.  doi:
摘要 ( 314 )   HTML( )    PDF (2437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临床兽医
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细胞TNFα与TGFβ分泌活性的影响
屈延延;齐雪峰;南志春;王爱华;赵献军;靳亚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76-481.  doi:
摘要 ( 297 )   HTML( )    PDF (665KB)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基于套皿培养技术构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与基质细胞(ESC)共培养体外研究模型,通过ELISA检测性腺激素E2和/或P4对单独培养EEC中TNFα与TGFβ分泌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ESC对该培养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激素对照组相比,单独或混合添加E2和P4均可显著增加单独培养EEC向顶端分泌TNFα水平(P<0.05),而对细胞基底端TNFα分泌活性影响不显著;E2单独作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EEC向细胞顶端分泌TGFβ水平(P<0.05),P4单独或与E2共同作用下则主要对单独培养EEC顶端及基底端分泌TGFβ水平具有显著增强作用(P<0.05)。对于EECESC共培养细胞模式,E2和/或P4显著降低EEC顶端和基底端TNFα分泌水平(P<0.05);EEC顶端TGFβ分泌水平在E2和/或P4作用下显著降低(P<0.05),而EEC基底端TGFβ分泌水平不受激素作用所影响。激素对单独培养及与ESC共培养模式下的极化EEC顶端及基底端TNFα与TGFβ分泌水平的差异,提示ESC对激素作用下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方向及分泌水平的重要调节作用。
Myostatin在地塞米松致肌原纤维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秦健;杜荣;杨亚群;周英;张红强;刘文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82-487.  doi:
摘要 ( 274 )   HTML( )    PDF (1870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阐明Myostatin在肌原纤维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提高畜禽肉产(质)量或控制人类肌肉萎缩的方法,本试验以小鼠为模式动物,采用高剂量地塞米松构建了严重应激模型,研究生理剂量胰岛素对地塞米松致肌原纤维损伤的影响及其与Myostatin基因表达的关系,以及Myostatin基因免疫对地塞米松致肌原纤维损伤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诱导Myostatin基因表达上调及严重的肌原纤维损伤和线粒体肿胀,而胰岛素注射明显减弱了这些效应;Myostatin基因免疫明显抑制了地塞米松对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提示,Myostatin是参与肌原纤维降解的一个关键因子,该作用可能与其刺激了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研究简报
西农萨能羊乙酰/丙二酸单酰基转移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朱江江;罗军;王紫骞;许会芬;孙雨婷;石恒波;郝娟;赵丽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89-495.  doi:
摘要 ( 326 )   HTML( )    PDF (1654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西农萨能羊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乙酰/丙二酸单酰基转移酶(MAT)区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其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过表达以及功能和作用机制做准备。根据 GenBank 收录的西农萨能羊 MAT 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 上并线性化后,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 pAdEasyⅠ 的E.coli 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pAdMATHIS,并用 PacⅠ 酶切鉴定,将经过PacⅠ线性化的pAdMATHIS转染HEK 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用LaSRT法测定病毒滴度。将本次克隆的 MAT 序列与 GenBank收录的山羊序列对比发现,在601 bp处碱基由 G转变为 A,导致氨基酸序列由丙氨酸(Ala)201转变为苏氨酸(Thr)201。酶切鉴定、绿色荧光蛋白观察、PCR 及Western blot 检测均证明,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2×109 PFU·mL-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pAdEasyMATHIS。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表型分析
朱必凤;杨旭夫;彭凌;韦昭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3):  496-502.  doi:
摘要 ( 241 )   HTML( )    PDF (1486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与毒力的关系,采用SDSPAGE测定了82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细胞外膜蛋白(OMP),比较了不同临床背景分离株的OMP表型差异,根据外膜蛋白的电泳迁移率Rf值和蛋白含量对OMP与毒力菌株的相关性和PAGE分型进行了聚类分析。图谱表型分析结果表明,82个分离株分成以相对分子质量36~40 ku为特征的Ⅰ型和以42~45 ku为特征的Ⅱ型2种类型,约34%患病猪分离株属于PAGEⅠ型,只有8.7%健康猪分离株属于PAGEⅠ型。Rf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外膜蛋白分为3种类型,PAGEⅠ、PAGEⅡ和PAGE Ⅲ型。图谱蛋白含量聚类分析显示5个PAGE型。结果提示,36~40 ku蛋白与菌株的毒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