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0-0.  doi:
摘要 ( 41 )   HTML( )    PDF (166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0-0.  doi:
摘要 ( 30 )   HTML( )    PDF (451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2018年总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0-0.  doi:
摘要 ( 40 )   HTML( )    PDF (627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0-0.  doi:
摘要 ( 38 )   HTML( )    PDF (286KB) ( 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基因组选择在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统雨, 魏霞, 张勤, 杜立新, 王立贤, 赵福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35-25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1
摘要 ( 286 )   HTML( )    PDF (993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已经作为新一代畜禽遗传评估方法应用于奶牛育种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羊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以及不同密度SNP芯片的推出和商业化推广,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相继将基因组选择应用到羊育种中,揭开了羊育种的新时代。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羊基因组选择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以期为中国羊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猪肌肉和脂肪组织间对话机制的研究进展
温舒磊, 孙加节, 陈婷, 吴佳韩, 束刚, 王松波, 王丽娜, 江青艳, 张永亮, 习欠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43-25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2
摘要 ( 210 )   HTML( )    PDF (911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与猪胴体的产量及品质有重要关系的两个组织——肌肉与脂肪,彼此紧密的关联不仅影响自身的代谢,也影响了整个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与稳态。但迄今为止,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的不多,尤其在家畜上。本文拟从运动、细胞因子、代谢产物,尤其是新细胞信使外泌体(exosome)、miRNA等方面叙述肌肉和脂肪组织间的互作关系,以新的角度展示猪肉质性状形成及能量稳态调控机制的理论基础。

脂联素调控脂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唐妮, 王书瑶, 齐锦雯, 吴源冰, 李志琼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50-25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3
摘要 ( 146 )   HTML( )    PDF (917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调节动物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C端结合后,脂联素受体N端再与信号接头蛋白(APPL1和CK2)结合,影响肝激酶(LKB1)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活性或表达,激活AMPK和PPARα等信号因子,促进脂肪酸氧化和抑制脂质合成,达到降脂的作用。目前,关于脂联素调节脂质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啮齿动物,并且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脂联素的发现、结构、组织分布、信号接头蛋白和其调节动物脂质代谢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究该基因在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microRNA对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影响
李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58-25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4
摘要 ( 224 )   HTML( )    PDF (923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是动态变化的实质性器官,一个发情周期内卵巢上的卵泡始终经历着募集、选择、优势化等生理过程。卵母细胞以及外周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共同组成卵巢上功能性单位-卵泡,卵泡发育受卵泡生殖细胞和体细胞间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的共同调控。microRNA(miRNA)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方式,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转录后抑制或降解靶基因的方式,在调控动物卵巢卵泡的发生、发育、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类固醇激素合成分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miRNA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miRNA对卵泡发育、颗粒细胞、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卵巢上的表达分析等进行综述。通过了解miRNA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哺乳动物繁殖性状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遗传育种
我国杜洛克、长白、大白猪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研究
高虹, 邱小田, 王长存, 张金鑫, 张锁宇, 王源, 张勤, 王志刚, 杨红杰, 丁向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67-25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5
摘要 ( 220 )   HTML( )    PDF (6417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根据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3个品种的场间遗传联系情况进行区域性跨场联合遗传评估,为全国联合遗传评估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猪种分别在9个遗传关联组共39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1-2016年的生长性状数据126 070条、187 975条和491 350条,繁殖性状数据36 542、78 409条、195 031条。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100 kg活体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繁殖性状为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分别采用约束极大似然方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REML)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的遗传力比单场评估更准确,同样,跨场联合评估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要高于单场遗传评估。杜洛克、长白、大白猪AGE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20.9%、11.9%、17.3%;BF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21.3%、16.3%、21.0%;TNB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31.2%、14.4%、6.6%。联合评估后群体规模变大,遗传变异增大,个体育种值估计准确性提高,有助于联合育种。因此,我国开展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3个品种的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是可行的。

杜陆与杜隆陆猪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刘莹, 龙欢, 牛丽珠, 马婷婷, 刘炎, 张欣怡, 王目凤, 林德源, 黄华伟, 李新云, 赵书红, 徐学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76-25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6
摘要 ( 422 )   HTML( )    PDF (911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通过比较杜洛克公猪与陆川母猪的二元杂交猪(简称杜陆猪,DLC)和杜洛克公猪与隆陆母猪(隆林公猪与陆川母猪的后代)的三元杂交猪(简称杜隆陆猪,DLLC)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表现来证实三元杂交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屠宰了7月龄左右、约75 kg的DLC猪(295头)和DLLC猪(91头),测定其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肉色、pH、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1)杜陆猪的保育出栏重((17.00±3.73)kg,n=460)极显著高于杜隆陆猪((14.62±2.60)kg,n=262)(P=3.74×10-7);杜隆陆猪从断奶到屠宰期间的平均日增重((402.23±48.94)g·d-1n=74)极显著高于杜陆猪((366.03±57.86)g·d-1n=242)(P=8.96×10-7)。2)杜陆猪的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78.68±3.78)cm,(67.14±2.81)cm,n=189)均极显著低于杜隆陆猪((80.55 ±3.13)cm,(68.26 ±2.59)cm,n=88)(P=5.79×10-5P=0.003);杜隆陆猪校正后的眼肌面积((31.65±4.29)cm2n=91)平均值大于杜陆猪((30.84±6.70)cm2n=295),但是差异不显著。3)杜隆陆猪与杜陆猪背最长肌的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杜隆陆猪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佳的胴体品质,同时保持了杜陆猪的优良肉质,说明饲养杜隆陆三元杂交猪将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于利用地方猪进行优质猪肉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种小分子化合物对猪胎儿成纤维细胞DNA精确修复效率的影响
李国玲, 王豪强, 阮晓芳, 莫健新, 全绒, 钟翠丽, 李紫聪, 吴珍芳, 刘德武, 张献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84-25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7
摘要 ( 162 )   HTML( )    PDF (46251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3种小分子化合物(RS-1、Chir99021和PD173074)对猪胎儿成纤维细胞DNA精确修复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PFFs)为试验对象,利用HDR通路关键因子Rad51激活剂RS-1、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抑制剂Chir9902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抑制剂PD173074培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绿色荧光细胞数百分比来验证3种小分子化合物对DNA精确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不同剂量的Chir99021和PD173074处理后,PFFs DNA损伤修复因子LIG4、NHEJ1、XRCC5、XRCC6和Rad51表达水平都显著下调(P<0.05),而经不同浓度PD173074(0.1~0.5 μmol·L-1)处理后,PNKP因子表达上调(P<0.05)。2)Chir99021低剂量时可显著提高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介导的同源重组效率,Chir99021高剂量时可显著提高单链退火修复(single strand annealing,SSA)介导的同源重组效率;RS-1和PD173074低剂量时可显著提高HR效率(P<0.05),但RS-1在高浓度时显著下调SSA修复效率(P<0.05),而PD173074对SSA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单链寡核苷酸介导的DNA修复(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sODN)效率并不受小分子化合物处理的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小分子化合物的应用有利于不同策略的基因敲入细胞系的产生,为获得精确的遗传修饰的动物模型打基础。

高低剩余采食量北京鸭品系皮脂蛋白质组差异研究
张云生, 杨宇泽, 郭占宝, 谢明, 常卓, 张智英, 侯水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593-26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8
摘要 ( 168 )   HTML( )    PDF (52806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高、低剩余采食量(RFI)北京鸭品系皮脂蛋白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不同RFI品系间脂肪沉积差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高、低RFI品系各12只6周龄的北京鸭皮脂为研究对象,利用iTRQA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6周龄北京鸭皮脂的蛋白质组分差异。结果共鉴定到859种蛋白质,以表达量差异1.5倍以上的作为显著差异蛋白,共发现差异表达蛋白59个,其中在低RFI品系中高表达的蛋白34个,在高RFI品系中高表达蛋白25个;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有机酸代谢、脂类应答、脂类合成等过程;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发现,参与脂质代谢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数量最多;qRT-PCR分析了3个编码差异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蛋白表达量一致。脂肪酸合酶、围脂滴蛋白、载脂蛋白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高RFI品系皮脂中高表达,提高了高RFI品系北京鸭的脂肪沉积能力。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RFI品系北京鸭皮脂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于1H-NMR技术的产后卵巢静止奶牛乳清和血清代谢谱分析
范子玲, 宋玉锡, 张江, 赵畅, 白云龙, 孙书函, 夏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02-26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09
摘要 ( 168 )   HTML( )    PDF (33646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产后卵巢静止奶牛乳清和血清的差异代谢物,明确其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产后45~60 d的正常发情奶牛和卵巢静止奶牛各14头进行试验。应用一维氢谱核磁共振(1H-NMR)技术对两组奶牛的乳清和血清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乳清和血清中分别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与发情奶牛相比,卵巢静止奶牛乳清中6种差异代谢物含量升高:琥珀酸、磷酸肌酸、甘氨酸、肌醇、乙醇酸、乳清酸,7种下降:丙氨酸、肌酐、磷酸胆碱、乳糖、牛磺酸、半乳糖、葡萄糖-1-磷酸;血清中4种差异代谢物升高:β-羟丁酸、乙酸、谷氨酰胺、甘氨酸,9种降低:丙氨酸、琥珀酸、柠檬酸、肌酐、磷酸胆碱、葡萄糖、肌醇、酪氨酸、组氨酸。两组奶牛乳清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半乳糖代谢、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等。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获得了卵巢静止奶牛乳清和血清的代谢谱及其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了主要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异常途径在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成脂诱导分化研究
张宁芳, 成志敏, 乐宝玉, 秦本源, 王媛媛, 王鹤洁,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12-26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0
摘要 ( 213 )   HTML( )    PDF (25404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探究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试验材料。采集15日龄仔猪的背最长肌组织,使用Ⅱ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获得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传代培养以及成脂诱导,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鉴定以及检测成脂关键基因PPARγ、FABP4、C/EBPα、C/EBPβ、ZFP423、SREBP1、PRDM16和HSL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分离的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在6~7 h,发现少量细胞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似圆型、小梭型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添加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后,所有基因在细胞分化的早期均有表达,FABP4、C/EBPα、SREBP1与PPARγ基因在分化早期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后期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C/EBPβ、ZFP423和PRMD16基因的表达量在分化过程中未见显著变化,HSL的表达量随着分化进行极显著降低(P<0.01)。在诱导分化12 d左右,油红O染色呈现红色。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系,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揭示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和改善肉质品质奠定基础。

生物技术与繁殖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定量分析牛体外受精胚胎中谷胱甘肽含量
李凤, 崔立欣, 郝海生, 刘岩, 赵学明, 庞云渭, 朱化彬, 杜卫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22-26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1
摘要 ( 148 )   HTML( )    PDF (25428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为探索外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影响胚胎发育的机制提供研究方法。将牛体外受精胚胎分别置于含GSH(3 mmol·L-1,处理组)和不含GSH(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培养7 d,统计两组胚胎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并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液质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牛受精卵(受精后8、18、24、32 h)中GSH进行定量和跟踪分析,同时分析其中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另外,在受精卵培养液中添加GSH的同位素标记物(GSX),利用LC/MS检测受精卵及其培养液中GSX含量。结果表明:1)外源GSH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受精后18、24、32 h胚胎内ROS的含量(P<0.05,P<0.01)。2)处理组胚胎的桑椹胚率(58.67%vs. 48.46%)、囊胚率(50.83%vs. 34.88%)和囊胚总细胞数(102.26 vs. 76.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发育阶段(受精后18、24、32 h)的处理组受精卵中,GSH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4)外源GSX也显著提高了处理组受精卵(受精后18、24、32 h)中GSH含量(P<0.05),培养液中GSX的浓度则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综上表明,外源GSH可清除胚胎内ROS,提高胚胎发育率和囊胚质量;LC/MS是定量分析胚胎内GSH及其同位素标记物的可靠方法,可用于外源GSH促进胚胎体外发育的机制研究。

奶牛精子变形期间Pld6基因表达及蛋白序列分析
李小俊, 李欣, 陈晓丽, 赵毅强, 路永强,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32-26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2
摘要 ( 189 )   HTML( )    PDF (57928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揭示精子线粒体鞘形成机制,提高种公牛繁殖潜力。采集3头健康状况良好、15~17月龄荷斯坦公牛睾丸和附睾组织,通过冷冻切片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获取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浮游法获取附睾尾精子,并采用TRizol法提取各样本RNA,对奶牛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转录组进行差异分析和qPCR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中Pld6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子形成过程中,Pld6基因在圆形~长形精子细胞发育过程中表达升高,而在成熟过程中转录降低甚至关闭。Pld6基因富集在线粒体融合(mitochondrial fusion)条目上,与精子尾部中段线粒体分布和形态结构相关,其蛋白为跨膜蛋白,第10~32位氨基酸是跨膜区域,三级结构呈喇叭状,在喇叭内部具有保守且呈β折叠的H(X)K(X4)D(HKD)酶活性结构域,与小鼠Pld6结构相似,且两者具有最接近的进化趋势。综上表明,根据小鼠研究推断牛精子变形过程中,Pld6基因表达增多可诱导线粒体向精子细胞尾部中段聚集,促进了线粒体鞘的正常形成,对确保牛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与饲料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断奶仔猪采食霉变玉米后引起卵巢机能障碍的缓解作用
陈亚, 魏全伟, 杜文超, 郑卫江, 丁威, 邢军, 石放雄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41-26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3
摘要 ( 229 )   HTML( )    PDF (87115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禾谷镰刀菌属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卵巢抗氧化水平和NOS的影响以及乳果糖和富氢水的缓解作用。本研究将24头21日龄,平均体重(7.25±1.02)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霉变玉米组、乳果糖缓解组、富氢水缓解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霉变玉米组、乳果糖缓解组和富氢水缓解组饲喂霉变饲料(呕吐毒素(DON)与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含量分别为0.4 mg·kg-1和0.55 mg·kg-1)。此外,乳果糖和富氢水缓解组分别用乳果糖(500 mg·kg-1)和富氢水(10 mL·kg-1)每天进行两次灌胃。试验期25 d。25 d后屠宰仔猪,收集卵巢,称重;对仔猪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卵巢组织CAT、GSH-PX、T-SOD、SDH、Caspase-3活性以及NO含量、NOS活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对nNOS、iNOS和eNOS进行表达定位。结果显示:1)霉变玉米组仔猪相对卵巢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霉变玉米组相比,乳果糖与富氢水缓解组相对卵巢重量有下降趋势;2)HE结果显示,4组仔猪卵巢均未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但霉变玉米组生长卵泡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果糖与富氢水缓解组生长卵泡数量与霉变玉米组相比有下降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霉变玉米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与SDH活性显著下降(P<0.05),T-SOD有下降趋势,Caspase-3活性、NO含量、总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霉变玉米组相比,乳果糖缓解组GSH-PX与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富氢水缓解组GSH-PX与SDH活性有升高趋势;乳果糖、富氢水缓解组CAT活性有下降趋势,T-SOD活性有上升趋势;乳果糖、富氢水缓解组Caspase-3活性、NO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果糖缓解组总NOS活力有下降趋势,富氢水缓解组NOS活力显著下降(P<0.05)。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种NOS(nNOS、iNOS、eNOS)在各级卵泡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膜细胞均有定位,而且呈细胞特异性表达。霉变玉米中的DON与ZEA可能介导仔猪卵巢组织抗氧化水平降低,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程度加深;而乳果糖与富氢水通过升高抗氧化水平有效缓解DON与ZEA对仔猪卵巢造成的危害。

饲料磷真消化率不同的山羊瘤胃微生物差异性研究
金磊, 王立志, 谷可, 王之盛, 薛白, 彭全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52-26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4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18312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饲料磷真消化率不同的山羊瘤胃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本研究选取28只10月龄,雌性,平均体重(24.25±2.47)kg的努比亚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两次消化试验,然后测定山羊饲料和粪便样品中的磷含量,采用差量法计算所有山羊饲料磷的真消化率。从所有山羊中筛选出高(HP)和低(LP)饲料磷真消化率组,每组各6只。分别采集HP、LP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QⅡ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HP组山羊血液中磷的含量显著高于LP组(P<0.05)。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两组山羊瘤胃微生物中均为优势菌门。3)在属水平,有10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P组有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P组(P<0.05),分别为Prevotella、DesulfovibrioSelenomonas,其它7个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Ruminococcus_2、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Saccharofermentans、Ruminococcaceae_UCG-014、Butyrivibri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LP组(P<0.05)。瘤胃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与山羊饲料磷的真消化率显著相关。不同饲料磷真消化率山羊的瘤胃微生物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预防兽医
MiR-222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复制的影响
钟纯燕, 李基棕, 毛立, 李文良, 郝飞, 孙敏, 刘茂军, 主性, 嵇辛勤, 肖芳, 杨蕾蕾, 张纹纹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64-26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5
摘要 ( 182 )   HTML( )    PDF (1971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miR-222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将miR-222模拟体转染MDBK细胞,接种CPIV3病毒液,收集上清和细胞,测定病毒效价和干扰素(IFN)含量;通过TargetScan和miRand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222调控的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其靶基因,RNA干扰技术研究靶基因对CPIV3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miR-222模拟体能抑制CPIV3复制,转染miR-222组IFN的表达水平较高,且病毒复制效价(102.5 TCID50·0.1 mL-1)显著低于miRNA阴性对照组(103.3 TCID50·0.1 mL-1);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和qPCR检测得出,miR-222可靶向结合IRF2的3'-UTR,并降解IRF2的mRNA和抑制IRF2蛋白表达;敲除IRF2的MDBK细胞感染CPIV3后,病毒复制效价(102.0 TCID50·0.1 mL-1)低于正常MDBK细胞组(103.2 TCID50·0.1 mL-1)。本研究表明,miR-222通过靶向降解IRF2 mRNA提高IFN表达水平来抑制CPIV3复制,为基于miR-222研制潜在抗病毒药物提供基础资料。

牛蒡苷元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仔猪体内病毒复制及组织病理影响
陈洁, 吴利军, 陈夏冰, 刘晓丽, 金尔光, 邵志勇, 杨文海, 何斌, 童伟文, 刘武,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72-26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6
摘要 ( 176 )   HTML( )    PDF (65623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牛蒡苷元(arctigenin,ACT)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病毒的复制及组织病变的影响,选取16头3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给药组1(20 μg·kg-1)和给药组2(50 μg·kg-1)。两个给药组连续肌内注射给药3 d(空白和攻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进行攻毒,在攻毒前2 d和攻毒后0、7、14、21 d分别采集仔猪外周血进行PCV2定量检测;攻毒后21 d将试验仔猪全部剖杀,采集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肺和脾组织进行PCV2定量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两个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攻毒后7、14和21 d仔猪外周血病毒核酸拷贝数(P<0.05或P<0.01);攻毒后21 d,给药组1(20 μg·kg-1)能显著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P<0.05)组织中PCV2的增殖,给药组2(50 μg·kg-1)能显著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0.001)、肠系膜淋巴结(P<0.01)、扁桃体(P<0.05)和肺(P<0.05)组织中PCV2的增殖;并且两个剂量均能减轻PCV2感染造成的上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ACT对PCV2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能减轻由PCV2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M蛋白的ITIM基序对IFN-β产生的正调节作用
魏凤灵, 张莹莹, 许瑞勤, 李闻, 李想通, 孙杨杨, 张留君, 杨国宇, 夏平安,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80-26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7
摘要 ( 161 )   HTML( )    PDF (40504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PRRSV M蛋白的ITIM基序对IFN-β产生的激活机制,以PRRSV Hn-1/06毒株cDNA为模板扩增ORF6基因片段,分别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0-GP6、pcDNA3.0-GP6△ITIM(缺失ITIM基序)。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IFMyD88、TRAF6、IRF3、IRF7、NF-κB和IFN-β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cDNA3.0-GP6组与pcDNA3.0-GP6△ITIM组相比:TRIFIRF3、IRF7 mRNA转录水平上调(此处为总体趋势,个别时间点可能不完全相符,下同),MyD88、TRAF6 mRNA转录水平下调。分别将重组质粒和Poly(I:C)共转染Marc-145细胞,检测TRIFIRF3、IRF7、NF-κB和IFN-β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cDNA3.0-GP6组与pcDNA3.0-GP6△ITIM组相比,TRIFIRF3、IRF7 mRNA转录水平上调,NF-κB、IFN-β mRNA转录水平在36 h上调。将SHP-1-siRNA-781、SHP-2-siRNA-1335分别与pcDNA3.0-GP6、pcDNA3.0-GP6△ITIM重组质粒共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IFIRF3、IRF7、NF-κB和IFN-β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沉默SHP-1后,pcDNA3.0-GP6组与pcDNA3.0-GP6△ITIM组相比,TRIFIRF3、IRF7IFN-β mRNA转录水平12 h后显著下调;而沉默SHP-2后,TRIFIRF3、NF-κB、IFN-β mRNA转录水平均为先升高再降低,后趋于稳定,而IRF7 mRNA转录水平被持续上调到48 h。M蛋白的ITIM基序可能通过调节TLR3-TRIF依赖型信号通路激活IFN-β的产生;SHP-1在M蛋白的ITIM基序激活Ⅰ型干扰素的信号传导途径中可能起关键调节作用,而ITIM基序与SHP-2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ITIM基序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新城疫病毒M蛋白核定位信号突变降低病毒的致病性
段志强, 邓珊珊, 袁超, 高洪波, 嵇辛勤, 赵佳福, 阮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90-26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8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3452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M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突变对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的影响。将M蛋白NLS突变体病毒和亲本病毒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观察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鸡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情况以及不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并对免疫器官进行显微病变观察,以及分析免疫器官中M蛋白的表达量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感染亲本病毒后产生典型的新城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喉头和泄殖腔持续排毒且排毒量高,试验鸡的存活率为0%;而鸡感染突变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轻微,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时间延迟且排毒量低,试验鸡的存活率为70%。组织病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在不同组织中复制,尤其以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和气管中的病毒含量高;而突变体病毒仅在免疫器官和气管中复制,且病毒含量低。病理组织学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造成严重的免疫器官损伤且M蛋白表达量高,而突变体病毒则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且M蛋白表达量低。此外,突变体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器官中IL-1β、IL-6、IL-10、IFN-β和IFN-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亲本病毒,说明M蛋白NLS突变降低了NDV诱发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首次证实M蛋白NLS突变可显著降低NDV对鸡的致病力,这为深入研究M蛋白细胞核定位在NDV致病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检测禽类六种病毒的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向华, 杨国淋, 曹三杰, 黄小波, 伍锐, 赵勤, 文心田, 文翼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698-27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19
摘要 ( 203 )   HTML( )    PDF (27403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金标银染显色技术,构建同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可视化基因芯片。利用T-A法分别克隆得到ALV-env、MDV-meq、IBDV-vp2基因,并利用本实验室已保存的AIV-np、NDV-f、ILTV-tk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ALV-MDV-IBDV-AIV-NDV-ILTV基因芯片阵列。引入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与芯片进行杂交银染显色,肉眼观察检测结果,并对芯片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进行评价,以及临床初步验证。成功克隆ALV-env、MDV-meq及IBDV-vp2共3个靶基因,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发现寡核苷酸探针最优使用浓度为50 μmol·L-1,40℃条件下杂交2 h,Nanogold-Streptavidin链霉亲和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 μg·mL-1,银染5 min,可见明显的检测信号。特异性试验显示,ALV、MDV、IBDV、NDV、AIV、ILTV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模板制备的PCR扩增标记不与ALV-MDV-IBDV-AIV-NDV-ILTV芯片杂交。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为1 pg·μL-1。芯片在常温条件下保存60 d,在4℃条件下保存75 d仍可进行有效检测。临床病料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成功构建同时检测ALV、MDV、IBDV、NDV、AIV和ILTV的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临床标准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脑多头蚴重组蛋白rTm16和rTm-GST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郭承, 万洁, 杨应东, 文建国, 刘俞辰, 古小彬, 谢跃,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07-27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0
摘要 ( 164 )   HTML( )    PDF (7216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多头带绦虫16 kDa蛋白和GST蛋白对山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保护效果,44只攀枝花本地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rTm16疫苗组、rTm-GST疫苗组、rTm16+rTm-GST疫苗组以及对照组),皮下免疫三次,首免后4周进行2免,2免后6个月进行3免,定时采血并分离血清,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山羊每只口服攻击多头带绦虫的虫卵约5 500个,感染105 d后剖检记录脑多头蚴包囊数量,计算减囊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rTm16组、rTm-GST组、rTm16+rTm-GST组分别获得50%、62.5%、87.5%的减囊率,rTm16+rTm-GST免疫组山羊保护效果最好(P=0.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攻虫以前,rTm-GST组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低于rTm16组(P<0.05),而联合免疫组中rTm-GST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与rTm16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rTm16与rTm-GST的配合使用能够诱导山羊产生较高抗体水平,从而获得较显著的免疫保护力。

基础兽医
黄体酮对雌性家兔十二指肠肌电活动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
杜宜楠, 辛先萌, 赵建帅, 张金, 黄双, 郭雅茹, 张莹利, 徐永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15-27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1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2120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孕激素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活动的作用特点,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揭示其作用机制,笔者以黄体酮给药剂量0、0.5、1.0、1.5和2.0 mg·kg-1进行试验分组,给予卵巢摘除和电极埋置的家兔动物模型相应剂量的黄体酮肌内注射处理,采用BL-420F生物机能试验系统采集试验组家兔十二指肠的肌电活动变化,并以肌电活动指数作为因变量,黄体酮剂量为自变量构建数学模型,来揭示孕激素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活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黄体酮剂量在剂量范围为1.0~2.0 mg·kg-1内,十二指肠肌电的振幅、频率与肌电活动指数均随黄体酮剂量的增加呈现出一种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即浓度依赖性调节模式;2)构建黄体酮剂量和肌电活动指数的函数模型,符合高斯函数的基本变化特征,函数拟合精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R2=0.998 0,P=0.001 4,表明模型拟合精度极高;3)由该函数可知在黄体酮浓度范围为0.72~1.98 mg·kg-1内,肌电活动指数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范围为1.64~4.92 mV·min-1。同时以黄体酮剂量分别为1.14、1.35、1.56 mg·kg-1为分界点,肌电活动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连续的指数型增加、对数型增加、指数型减小以及对数型减小。上述结果说明,黄体酮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电的活动的调节作用是在十二指肠本身具备一定水平的肌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黄体酮是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间接调节者。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为阐明孕激素调节十二指肠运动的作用方式以及孕激素类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数据化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组织细胞内质网凋亡通路的影响
王金明, 徐慧淼, 张杰, 高宇凤, 赵阳飞, 李妍妍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23-27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2
摘要 ( 168 )   HTML( )    PDF (24124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组织细胞损伤内质网凋亡通路的影响,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常规饲料)、高氟组(F)(常规饲料,含150 mg·kg-1 F-)、高氟低钙组(L)(常规饲料,含150 mg·kg-1 F-+0.5% CaCO3)、高氟中钙组(M)(常规饲料,含150 mg·kg-1 F-+1% CaCO3)和高氟高钙组(H)(常规饲料,含150 mg·kg-1 F-+2% CaCO3),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120 d,试验结束后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分别运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细胞中内质网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氟中毒可使大鼠肾小球肿胀,肾球囊间隙变宽,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并出现空泡变性,低、中剂量的钙可使氟的肾毒性减轻,而高剂量钙组损伤更加严重;(2)高氟组内质网凋亡通路中Caspase-12、Caspase-3和JNK基因mRNA水平表达显著升高,IRE1、ASK1、TRAF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但L组和M组中其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缓解了氟的肾毒性;(3)高氟组内质网通路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Caspase-12、JNK、Bax蛋白及Bax/Bcl-2的比值显著升高,而补充低、中剂量的钙可缓解内质网通路相关蛋白的过表达,从而抑制氟的毒性作用。高氟可诱发肾组织细胞内质网通路中Caspase-12信号通路和JNK信号通路导致肾细胞凋亡加速,而低、中剂量的钙可通过抑制肾组织细胞中内质网凋亡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缓解氟的毒性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归芪益母汤治疗牛气血两虚证的作用机制
董朕, 白东东, 刘利利, 白玉彬, 王玮玮, 张继瑜, 周绪正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33-27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3
摘要 ( 255 )   HTML( )    PDF (171987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归芪益母汤的疗效及配伍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研究了三种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了复合靶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靶通路网络,探讨了归芪益母汤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共筛选出24个成分,249个与三种中药有关的靶点。PPI网络包含182个靶点,其中包括TNF、IL8、HSP90AA1、MAPK1、F3、ENSBTAG00000014921、PSMD3、TP53等关键靶点。共有73个基因本体(GO)条目,包括61个生物过程条目、9个分子功能条目和3个细胞成分条目。此外,还有11条KEGG通路,涉及肿瘤中的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钙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归芪益母汤的基本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临床兽医
羊骨髓肽及其钙螯合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
金淑秀, 王钰慧, 霍乃蕊, 郑明学, 韩克光, 古少鹏, 田文霞, 张鼎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45-275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4
摘要 ( 198 )   HTML( )    PDF (18388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骨细胞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成骨作用,笔者制备羊骨髓肽钙螯合物(MP-Ca),探究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活性的影响,并将其效果同羊骨髓肽(MP)进行比较。制备的MP-Ca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扫描鉴定;从新生SD大鼠颅骨中分离纯化的成骨细胞经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受试物,CCK-8法确定最佳作用浓度。以17-β雌二醇(102 μg·mL-1)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各组细胞OD450 nm和ALP、骨钙素(BGP)的含量,考察MP、MP-Ca在最适作用浓度(103μg·mL-1)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P和MP-Ca的红外光谱图未完全重叠,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变化,说明MP与CaCl2反应形成了MP-Ca。分离的成骨细胞经ALP染色呈阳性,胞内可见大量黑褐色颗粒;茜素红染色后细胞呈深红色,并形成钙化结节。MP-Ca处理组的OD450 nm和ALP、BGP水平均显著(P<0.05或P<0.01)高于MP处理组,但均显著(P<0.05或P<0.01)低于雌激素组。综上,尽管效果不及雌激素,MP-Ca和MP均可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效果MP-Ca优于MP。

6-溴-靛玉红-3'-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
刘畅, 唐鑫, 张文劲, 赵春阳, 郭爱珍, 胡长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53-27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5
摘要 ( 137 )   HTML( )    PDF (30737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6-溴-靛玉红-3'-肟(BI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ous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MMEC)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收集空白对照组、DMSO组、BIO单独处理组及不同浓度BIO(5、25、50 nmol·L-1)+LPS共同处理组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利用qRT-PCR检测BakBaxBcl-2、Bcl-xlCaspase-3和Caspase-8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BIO能够降低LPS诱导的MMECs的凋亡率,抑制凋亡基因BakBax及凋亡通路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P<0.001),促进抑凋亡基因Bcl-2及Bcl-xl的活性。BIO通过调节Bax、Bak、Bcl-2、Bcl-xl、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抑制LPS诱导的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

术芩总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自噬的影响
庞敏, 朱兆荣, 乔芊芊, 詹珠玉,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62-27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6
摘要 ( 162 )   HTML( )    PDF (20518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术芩总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自噬的影响。采用CCK-8法筛选术芩总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试验分为空白组、3-MA(自噬抑制剂)组、3-MA+术芩总多糖组,Western blot测定术芩总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空白组、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模型组、模型+术芩总多糖组,Western blot测定术芩总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1)质量浓度为10-1μg·mL-1的术芩总多糖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12 h,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2)环磷酰胺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术芩总多糖使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3)3-MA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时,自噬起始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降低,术芩总多糖能使Beclin1的表达增加;当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LC3BⅠ的表达升高时,术芩总多糖能降低LC3BⅡ/LC3BⅠ的表达;4)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Ⅱ/LC3BⅠ的表达升高,术芩总多糖能降低Beclin1、LC3BⅡ/LC3BⅠ蛋白的表达。环磷酰胺降低小鼠免疫功能可能与其损伤脾淋巴细胞增殖发育,激活过度的自噬导致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术芩总多糖能抑制过高的自噬,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通过调控Beclin1、LC3BⅡ/LC3BⅠ蛋白的表达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组织病理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闫志强, 郑华, 朱买勋, 付文贵, 张邑帆, 翟少钦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71-27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7
摘要 ( 180 )   HTML( )    PDF (27174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几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1次·d-1,连续5 d)复制免疫抑制模型,复制模型成功后,给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或女黄颗粒,连续7 d,以考察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脾指数降低,血液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单核细胞百分比降低,脾组织受到损伤,脾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给药后,脾指数增加,血液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脾组织结构得到改善,脾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其中中剂量效果明显。女黄颗粒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小鼠的脾的组织结构,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增加小鼠脾指数。

研究简报
牦牛KDM1A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睾丸中的表达规律
韩杰, 熊显荣, 王艳, 杨显英, 阿果约达, 黄向月,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12):  2777-27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12.028
摘要 ( 160 )   HTML( )    PDF (2690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A(lysine-specific histone demethylase 1A,KDM1A)基因,检测其在牦牛不同组织及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采集4~5岁健康牦牛心、脾、肝、卵巢、肺、大脑、肾、子宫、大肠、睾丸和胃,提取各组织样的总RNA,另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组织:胎牛(5~6月)、幼年时期(1~2岁)、性成熟时期(4~5岁),老年时期(9~10岁)。利用RT-PCR方法获取牦牛KDM1A的CDS区基因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KDM1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不同发育时期睾丸中KDM1A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获得牦牛KDM1A基因2 401 bp的cDNA序列。牦牛KDM1A核苷酸序列与野牦牛、黄牛的同源性较高,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牦牛KDM1A基因CDS区为2 331 bp,编码776个氨基酸残基。KDM1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睾丸和肝中表达量最高。KDM1A mRNA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从胎牛~性成熟时期)再下降(性成熟~老年时期)的趋势。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了KDM1A基因,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睾丸中表达规律不同,KDM1A基因可能参与牦牛睾丸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