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0-0.  doi:
摘要 ( 123 )   HTML( )    PDF (161KB)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0-0.  doi:
摘要 ( 77 )   HTML( )    PDF (330KB) ( 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0-0.  doi:
摘要 ( 73 )   HTML( )    PDF (330KB)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0-0.  doi:
摘要 ( 107 )   HTML( )    PDF (321KB)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郝兴杰,胡林,张淑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13-2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1
摘要 ( 394 )   HTML( )    PDF (1161KB) ( 19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目前已经成为研究复杂性状和疾病遗传变异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群体结构的存在,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虚假关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种新方法不断出现和完善,用于减少群体结构对分析的影响。本综述将对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能够处理群体结构的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进一步选择GWAS方法准确揭示各种性状的遗传背景提供参考。

转基因猪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曾芳,李紫聪,董锐,吴珍芳,王翀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18-2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2
摘要 ( 274 )   HTML( )    PDF (878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基因猪技术不仅可用于猪的育种,还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该技术对养猪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的改善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转基因猪制备所需的显微操作技术和介导外源基因整合方法两方面对转基因猪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支持细胞调控精原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研究进展
梁洺源,朱化彬,陈晓丽,郝海生,赵学明,秦彤,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25-2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3
摘要 ( 222 )   HTML( )    PDF (1292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在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调控下有序增殖、分化、凋亡,维持雄性动物正常的精子发生。本文主要对SCs与SSCs的生理结构关系及SCs通过GDNF、FGF2、RA、BMP4、SCF、FasL和SR-BI对SSCs增殖、分化与凋亡的调控进行综述。为精子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将对提高雄性动物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探索男性不育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遗传繁育
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猪血液性状的系统遗传学研究
徐盼,张震,崔磊磊,杨斌,段艳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32-24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4
摘要 ( 275 )   HTML( )    PDF (2666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家猪血细胞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整合白色杜洛克×二花脸猪F2资源家系肌肉血细胞性状eQTL和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鉴别影响血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测定了1 149个个体的18种血常规和593个个体肌肉转录本表达水平,对1 020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转录组表达水平与血常规数据的关联性使用斯皮尔曼系数进行评估,将血细胞性状相关联的转录本进行eQTL定位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合前期本试验的GWAS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当P<5×10-4时检测到血细胞相关的eQTLs有122个,其中有9个顺式eQTLs和63个反式eQTLs。通过eQTL定位确定SERPINB6为影响红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基因富集分析鉴别到影响红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为PTPRCITGA8,GWAS和eQTL的综合分析发现影响红细胞性状相关的基因为TMED9、PCK1、TINAGL1和SORL1。本研究通过结合前期GWAS结果和肌肉转录本表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到7个与红细胞性状相关的基因,其中TMED9、PCK1、TINAGL1和SORL1是GWAS和eQTL共有的候选基因。

母猪杀婴行为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杨慧,方绍明,黄晓畅,陈从英,张志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41-2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5
摘要 ( 269 )   HTML( )    PDF (1788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测定了288头来自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群体的母猪杀婴行为表型,旨在定位出影响母猪杀婴行为的QTL。基于整个家系及已经扫描个体的60K SNP芯片信息推测出本试验288头个体60K的基因型。随后,我们利用R语言GenABEL软件包的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母猪杀婴行为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影响母猪杀婴行为的显著关联SNP位点。结果,在SSC2和SSC8上共发现50个与母猪杀婴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其中有21个SNPs位于SSC8:35.05~47.54 Mb区域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在SSC2上只有1个SNP位点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通过搜寻显著相关SNP所在区域内的注释基因,发现了12个可能影响母猪杀婴行为的重要位置候选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别影响母猪杀婴行为的主效基因和因果突变位点提供了研究基础。

Perilipin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周纬男,史铭欣,乔书培,史洪岩,王宇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49-2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6
摘要 ( 251 )   HTML( )    PDF (2259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鸡脂滴包被蛋白基因(Perilipin1,Plin)启动子的结构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了鸡Perilipin1基因5′侧翼区约2 kb的DNA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了其全长及系列截短突变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测定了荧光素酶活性,确定了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鸡Perilipin1基因的启动子区不存在典型的TATA box结构和CpG岛,但可能存在TFIID、Sp1、AP2、PPAR、RXR、SREBP1、C/EBP、GATA、ER、KLF5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报告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的鸡Perilipin1基因启动子能够极显著地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P<0.01),并且随着启动子片段由5′端逐渐截短,报告基因活性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360/-11片段具有最强的报告基因活性。综上表明,鸡Perilipin1基因-360/-11区域的启动子片段具有最强的转录活性,包含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

miRNA-34基因家族进化分析及其在鹅生殖周期内的表达变化
刘然,张惠子,云皓琪,陈阳,黄正洋,张扬,徐琪,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60-2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7
摘要 ( 259 )   HTML( )    PDF (3031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miRNA-34基因家族(miRNA-34s)系统进化历程及其在鹅生殖周期内的表达变化规律。通过文献和miRBase数据库检索脊椎动物的miRNA-34s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NA-34s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MEGA 6.0构建miRNA-34s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RT-qPCR检测鹅卵巢组织miRNA-34s在生殖周期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脊椎动物中共搜索70余条miRNA-34s序列,miRNA-34s 3个成员(miRNA-34a、miRNA-34b和miRNA-34c)在脊椎动物中分布广泛,高度保守,均位于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GR ),且miRNA-34b和miRNA-34c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在进化过程中紧密相连,可能是由于串联重复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miRNA-34s 3个成员在鹅的开产前期、排卵期、排卵后期和就巢期卵巢组织中表现出相同趋势的表达,即在排卵期、排卵后期表达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开产前期和就巢期。miRNA-34家族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且在调控鹅生殖周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利用SNP标记估计西门塔尔牛亲缘关系系数的准确性
张静静,高会江,吴洋,朱波,齐欣,高雪,张路培,陈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68-2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8
摘要 ( 290 )   HTML( )    PDF (1633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SNP标记估计西门塔尔牛亲缘关系系数,以期准确确定估计个体间亲缘关系系数所需的SNPs数量。研究以1 059头出生于2008-2012年的西门塔尔牛为试验群体,利用Illumina bovineHD(770 k)芯片,根据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区间,分别选择100、500、1 000、1 500、2 000、2 500和3 000 个SNPs用于个体间亲缘关系系数的估计。结果显示,随着标记数目的增多,估计的亲缘关系系数准确性逐渐增加。且当SNP标记数目达到2 500时,所估计的亲缘关系系数与利用所有标记估计的个体间亲缘关系系数差异不显著,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89 以上。同时,利用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区间内标记估计的个体间亲缘关系系数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当所选标记数目达到2 500以上时,可以得到较高的亲缘关系系数估计准确性。本研究为基于SNP标记信息估计亲缘关系系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西门塔尔牛群体个体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TRAPPC9基因对奶牛金葡菌乳房炎抗性性状的遗传效应
冯文,董易春,王晓,刘超,王新,王雅春,俞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76-2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09
摘要 ( 255 )   HTML( )    PDF (1189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分析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抗性候选基因TRAPPC9 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中国北方地区6个牛场517头具有完整DHI、年龄及胎次记录的中国荷斯坦牛的生产数据,使用Multiplex SnaPshot微测序技术分析TRAPPC9基因4个SNPs的基因型,利用特异性PCR技术检测牛只感染金葡菌情况,同时测定血清中TNF-α、IFN-γ、IL-17、NF-κB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GLM模型最小二乘法分析TRAPPC9基因4个SNPs对奶牛金葡菌乳房炎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L-17、TNF-α和IFN-γ可作为有效的乳房炎参考指标。对于金葡菌阴性牛,TRAPPC9基因SNP4(C2477531T)对SCS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金葡菌阳性牛,该SNP对IL-17有极显著效应(P<0.01)。TRAPPC9基因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金葡菌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之一。

大通牦牛胎盘与胎儿组织线粒体SDH 基因分析
李莉,柳梦琪,胡佩莹,张勤文,俞红贤,荆海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84-28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0
摘要 ( 260 )   HTML( )    PDF (1253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通牦牛发育早期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大通牦牛妊娠4月龄牦牛及出生1日龄犊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胎盘组织,4月龄胎儿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的心肌、骨骼肌、肝和大脑组织中SDHASDHBSDHCSDHD 4个亚基mRNA定量表达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组织线粒体中SDH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月龄胎儿;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出生1日龄犊牦牛。综上表明:SDH基因表达模式表现为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中SDHASDHBSDHCSDHD 4个亚基转录水平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表明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能量代谢调控活动旺盛。

lpa-miR-nov-66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CDK5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张俊珍,姬凯元,石占全,刘彧,胡帅鹏,范瑞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90-2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1
摘要 ( 231 )   HTML( )    PDF (1574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lpa-miR-nov-66在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过程中对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5(CDK5)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中转染lpa-miR-nov-66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ting、免疫共沉淀等方法检测功能性CDK5作用。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黑色素细胞被转染lpa-miR-nov-66后,CDK5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CDK5激活子是P35,CDK5磷酸化水平及其磷酸化底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量均被上调,分别呈差异极显著(P<0.01)和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lpa-miR-nov-66过量表达可通过CDK5的激活子P35上调黑色素细胞CDK5发生磷酸化。该功能性CDK5激酶对底物TH发生磷酸化,是lpa-miR-nov-66调控黑色素生成分子机制的中间环节。

动物营养
叶酸调控鸡脾和胸腺IGF2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探究
刘艳利,申静,支丽慧,李世召,姚军虎,杨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296-3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2
摘要 ( 279 )   HTML( )    PDF (4296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 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取体重相近的48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饲养的第21和42天取胸腺和脾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重亚硫酸盐修饰克隆测序法(BSP)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648/-479 bp)甲基化水平;DNase I-qPCR方法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847/-616 bp)染色质构象。结果表明,胚期注射100和150 μg叶酸显著提高了受精蛋孵化率(P<0.05);胚期注射150 μg叶酸显著提高了42日龄脾中IGF2的表达量(P<0.05)、降低了42日龄脾中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P<0.05),并且也显著增加了42日龄脾中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P<0.05);然而在21日龄时各叶酸处理组对脾中IGF2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脾组织不同,150 μg叶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1日龄胸腺中IGF2的表达(P<0.05),对42日龄胸腺中该基因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150 μg叶酸处理组中21日龄胸腺组织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也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种蛋孵化第11天注射叶酸可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和染色质构象来调控组织中IGF2的表达,并且存在组织器官和时间特异性。

开食料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胃发育的影响
汪晓娟,刘婷,李发弟,李冲,王维民,唐德富,李宝胜,马志远,潘香羽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05-3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3
摘要 ( 352 )   HTML( )    PDF (960KB) ( 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补饲日龄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胃室发育的影响。选用72只体重接近的湖羊公羔(双羔,初生重(3.51±0.51)kg),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7或42日龄补饲开食料。每7 d空腹称重,分别在14、28、42、56、70和84 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测定胃室和肠道重量和体积。结果表明:7日龄补饲组在42日龄后(除70 日龄)体重显著大于42日龄补饲组(P<0.05),在21~28和35~42日龄时7 日龄补饲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大于42 日龄补饲组(P<0.05),采食量随日龄增加而提高;7和42 日龄补饲组羔羊前胃重量和体积差异出现在28或42日龄,28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瘤网胃重、瘤网胃相对重(%宰前活重)、前胃重和前胃相对重(%全胃重)有大于42日龄补饲组的趋势(0.05<P<0.1),42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瘤网胃重、瘤网胃体积、瘤网胃相对重(%宰前活重)、瓣胃重、瓣胃体积、前胃重、前胃相对重(%宰前活重)、皱胃重、皱胃体积和皱胃相对重(%宰前活重)均显著大于42日龄补饲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开食料可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并促进瘤网胃发育,相对于42日龄饲喂开食料,7 日龄饲喂开食料更有利于瘤网胃、瓣胃及皱胃的发育,促进其快速生长;7日龄补饲开食料羔羊在35日龄断奶较为可行,42日龄补饲开食料羔羊在56日龄断奶较为可行。

预防兽医
GP5Δ84-119稳定表达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复制的影响
王晓红,宋林林,李亮亮,袁传奇,姜博,周恩民,穆杨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15-3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4
摘要 ( 258 )   HTML( )    PDF (3852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结构蛋白GP5的第二胞外区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利用PiggyBac Transposon System Vectors构建了表达删除84—119氨基酸残基的截短型GP5的重组质粒(pPB-GP5Δ84-119),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和3次亚克隆,筛选稳定表达GP5Δ84-119的Marc-145细胞系,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PRRSV SD16株感染筛选的细胞,通过病毒基因拷贝数和病毒滴度检测GP5Δ84-119表达对PRRSV复制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病毒感染前后细胞IFN-α、IFN-β、IFN-γ的表达情况。经RT-PCR、Western blot和IFA检测,GP5Δ84-119在Marc-145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将此细胞命名为Marc-145-GP5Δ84-119;细胞增殖曲线显示GP5Δ84-119的表达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对病毒基因拷贝数和病毒滴度检测发现GP5Δ84-119的表达可以抑制PRRSV的复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IFN特别是IFN-β的表达而实现的。研究表明GP5第二胞外区在PRRSV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P区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与受体结合能力分析
胡波,范志宇,王芳,魏后军,宋艳华,仇汝龙,徐为中,薛家宾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25-3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5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152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P区形成二聚体的能力及其与HBGAs受体结合的能力,作者以pMD19T-VP60为模板扩增包含铰链区H的P区基因(HP)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HP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经HisTrap亲和柱纯化后可形成二聚体结构。通过HBGAs受体结合试验表明,P区与完整病毒衣壳相似,能与唾液中的HBGAs受体发生结合。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RHDV衣壳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禽呼肠孤病毒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感染Vero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黄莉,谢芝勋,谢丽基,邓显文,谢志勤,范晴,罗思思,黄娇玲,曾婷婷,张艳芳,王盛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31-3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6
摘要 ( 234 )   HTML( )    PDF (2067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在禽呼肠孤病毒(ARV)不同毒力毒株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宿主细胞中蛋白质组变化,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鉴定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对ARV 强毒株S1133、弱毒疫苗株aS1133感染Vero细胞和对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质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α-烯醇化酶(α-enolase)、过氧化物酶(Prx-4)、hnRNPs、微管蛋白(Tubulin)、蛋白磷酸酶、转录延伸因子等。 GO软件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组成、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折叠、细胞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荧光定量RT-PCR验证表明,hnRNP和Prx-4在S1133感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持续上调,而Tubulin 和α-enolase 仅分别在48和24 h时表达上调,与双向凝胶电泳的结果一致。以上试验数据揭示了ARV不同毒力毒株感染后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RV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鸡免疫器官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李凯,高立,祁小乐,高宏雷,高玉龙,王永强,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40-3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7
摘要 ( 233 )   HTML( )    PDF (3066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对其造成免疫抑制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REV流行毒株(HLJR0901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感染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出现生长迟缓,法氏囊、胸腺萎缩,脾肿大的症状。感染鸡出现法氏囊滤泡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减少,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胸腺出血,胸腺小体增多;脾小结明显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病毒在感染鸡法氏囊、胸腺和脾内均有分布,且持续存在。SPF鸡感染REV后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使AIV灭活疫苗和NDV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下降。本研究为阐明REV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细粒棘球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特征分析
宋星桔,胡丹丹,钟秀琴,阳爱国,郭莉,毛光琼,王凝,闫敏,汪涛,古小彬,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46-3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8
摘要 ( 306 )   HTML( )    PDF (3866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Eg-SOD基因的特征及其在细粒棘球绦虫上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原核表达得到重组Eg-SOD,对其进行酶活性测定、免疫印迹、ELISA以及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经原核表达出的重组Eg-SOD蛋白为可溶性蛋白,以羟胺法测定其酶学活性,可达(464.55±19.99)U•mg-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该蛋白质能够被实验室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ELISA分析显示,重组Eg-SOD对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血清和自然感染包虫病的绵羊血清检出率均为100%,而对细颈囊尾蚴的交叉反应为37.5%,提示该蛋白质可以作为潜在的诊断候选分子。免疫荧光定位显示该蛋白质广泛分布于成虫和原头蚴的组织间隙,以及少量分布于表皮。本研究对Eg-SOD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揭示该蛋白质与虫体的抗氧化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HMGB1基因质粒DNA的免疫效果分析
顾有方,李文超,汪凯,靳二辉,胡倩倩,李升和,陈会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54-3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19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558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价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HMGB1基因质粒DNA免疫对同源株攻虫的免疫保护效果。将EtHMGB1基因插入pcDNA3.1(-)/myc-His A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Hela细胞中进行体外瞬时表达。设计了pcDNA3.1(-)/myc-EtHMGB1免疫组、pcDNA3.1(-)/myc-His A免疫组、重组蛋白质+FCA佐剂免疫组、pcDNA3.1(-)/myc-EtHMGB1+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组、FCA佐剂免疫组、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7个试验组。分别于14和21日龄对鸡进行两次免疫,28日龄时除未免疫未攻虫组外各组用1×104E.tenella孢子化卵囊攻虫,以平均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作为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EtHMGB1重组质粒,转染后该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该重组质粒单独免疫、重组蛋白质单独免疫或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均对鸡肠道病变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增重,降低卵囊产量,尤以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效果最佳,显示Prime-boost免疫策略可提高该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上述结果显示HMGB1可作为未来球虫疫苗研制的良好候选抗原之一。

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魏晓晓,杭柏林,马翠,夏一赫,张冰清,王青,徐彦召,胡建和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61-3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0
摘要 ( 241 )   HTML( )    PDF (1344KB) ( 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进行氨基酸改造,并了解改造后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抗菌肽JH-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和真菌形态的变化,测定了抗菌肽JH-3的溶血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盐稳定性。结果表明:抗菌肽JH-3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2型)的MIC为6.25~25 μg•mL-1,对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为3.125~50 μg•mL-1,对真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2.5 μg•mL-1,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经抗菌肽JH-3处理后,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菌体皱缩,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凹陷、突出、裂痕。在 6~100倍MIC时312.5 μg•mL-1抗菌肽JH-3的溶血率仅12.84%;75~100 ℃的高温、80~100 mmol•L-1的高浓度NaCl和pH 4.0及pH 10.0的高酸碱性对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抗菌肽JH-3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且抗菌肽JH-3有替代抗生素成为新抗菌药物的潜力。

基础兽医
牦牛源鲍氏志贺菌人工感染BALB/c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冉丹丹,周芳,黄志宏,汤承,刘亚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67-3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1
摘要 ( 210 )   HTML( )    PDF (6846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牦牛源鲍氏志贺菌对实验动物除肠道外的心、肝等的快速致病性损伤,本研究以牦牛源鲍氏志贺菌感染SPF小鼠,剂量为0.5 mL•只-1(2×109 CFU•mL-1),感染后6、18、30、42、54、66 h剖杀、取样并对剖解进行详细观察,在每个安排的时间点平行采集3只小鼠的脑、心、肝、脾、肺、肾、小肠、大肠和胰腺等组织,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感染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细菌定位进行观察,收集小鼠血液进行乳酸脱氢酶、尿素、肌酐、α-淀粉酶、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磷酸激酶、CO2结合力、P、血糖、白细胞数等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小鼠除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外,心外膜下出现凝固性坏死病灶,肝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及肉芽肿形成,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胰腺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质溶解,细胞核固缩或碎裂等;心肌细胞、肝细胞、肺泡壁、肾小管细胞、胰岛细胞、肠上皮细胞细胞质内均有待检菌体抗原阳性反应;生化指标除甘油三酯外均有一定变化。试验证实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菌体抗原检出量成正相关,分离株能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大面积侵嗜,心、肝、肺、胰腺、肾也是牦牛源鲍氏志贺菌分离株的主要靶器官。生化指标和病理损伤的特征性变化对该病诊断与研究拓展具有重要价值。

LPS通过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C2C12肌管细胞MuRF1基因转录
刘妍,梁辉煌,刘玉兰,唐中林,汪文俊,张晶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74-3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2
摘要 ( 199 )   HTML( )    PDF (1776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C2C12肌管细胞为试验材料,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对肌管蛋白降解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不同质量浓度(10、100、1 000 ng•mL-1)的LPS分别刺激C2C12肌管细胞30 min和3 h,通过RT-qPCR 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基因转录,确定LPS最佳刺激浓度以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用最佳浓度LPS分别刺激C2C12肌管细胞0 min、30 min、1 h、3 h、6 h、12 h、24 h,RT-qPCR检测MAFbx基因和MuRF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转录量变化。此外,1 000 ng•mL-1 LPS刺激C2C12肌管细胞12 h后,Western blot检测AKT/FOXO1、mTOR和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PS刺激C2C12肌管细胞的最佳浓度为1 000 ng•mL-1,在作用30 min和3 h时均能显著上调TNF-α、IL-6的基因转录,而在刺激12和24 h时MuRF1、IL-1β、IL-6和TLR4的基因转录显著上调。此外,1 000 ng•mL-1 LPS刺激C2C12肌管细胞12 h时,仅AKT和FOXO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基于以上结果,推测LPS通过调控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C2C12肌管细胞MuRF1转录。

MAPK信号通路在炔雌醚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李健,陈耀星,陈福宁,王子旭,曹静,董玉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81-3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3
摘要 ( 202 )   HTML( )    PDF (1954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炔雌醚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适应饲养1周后,按体重分别以0.00、0.01、0.10、1.00 mg•kg-1腹腔注射溶解于橄榄油的炔雌醚,50 μL•只-1,每天1次,连续1周。处理结束后,取睾丸并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PCNA、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JNK(p-JNK)及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炔雌醚处理后大鼠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厚度下降,各级生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皱缩,间隙增大,结构松散,管腔内成熟精子数量减少。生精细胞PCNA与p-ER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UNEL、p-JNK蛋白及p-P38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综上表明,炔雌醚暴露通过影响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生精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最终抑制大鼠睾丸发育。

维生素C对肉鸡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转录水平的影响
曹林,曾秋凤,张克英,丁雪梅,白世平,罗玉衡,王建萍,玄玥,宿卓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88-3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4
摘要 ( 223 )   HTML( )    PDF (3963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体外培养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基础上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细胞缺氧模型,探讨维生素C(VC)对缺氧肉鸡PASM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转录的影响。选用21 d健康AA肉公鸡,分离、培养并鉴定PASMCs,利用CoCl2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再用7个浓度的VC(0、50、100、200、500、1 000和1 500 μmol•L-1),5个培养时间(6、12、24、48和72 h)处理,试验共设3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块法可成功培养出肉鸡PASMCs;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oCl2均可使细胞缺氧基因(HIF-1α、VEGFVEGFR2)转录量显著增加(P<0.05),促进细胞增殖,250 μmol•L-1 CoCl2处理48 h可成功建立肉鸡PASMCs缺氧模型;500或1 000 μmol•L-1 VC处理48或72 h可显著降低缺氧PASMCs中HIF-1α、VEGFR2 mRNA的转录(P<0.05),而1 500 μmol•L-1 VC则显著增加缺氧PASMCs中HIF-1α、VEGFVEGFR2 mRNA的转录(P<0.05)。结果提示,缺氧会导致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基因表达量与细胞增殖增加,而VC能降低细胞对缺氧信号的敏感性,使缺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

牦牛胎儿皮肤毛囊的形态发生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和定位
佘平昌,梁春年,裴杰,禇敏,郭宪,阎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397-4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5
摘要 ( 272 )   HTML( )    PDF (4071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研究牦牛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及胎儿毛囊发生的起始部位,分析E-cadherin(CDH1)对毛囊发育的作用。采取牦牛胚胎头部皮肤制备组织切片,观察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E-cadherin蛋白在毛囊中的表达;使用q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胎儿头部皮肤中E-cadherin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毛囊黑色素颗粒在牦牛胎儿皮肤中不同部位先后聚集,牦牛胎儿头部皮肤在胎龄60~70 d时初级毛囊开始形成毛芽,胎龄130 d时形成毛球结构。次级毛囊在胎龄80~90 d时从初级毛囊中分化出来;并且毛囊的发育可能最先是从头部开始的,其中唇部、眉毛、睫毛、角缘发育最明显;E-cadherin蛋白定位于头部皮肤的表皮、真皮及毛囊中,在表皮中表达较高,在毛囊中呈中等阳性表达;E-cadherin mRNA在牦牛不同胎龄皮肤毛囊中相对转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在90 d时转录量较低,显著低于70、120和130 d时(P<0.05)。牦牛头部毛囊在60~70 d时开始形成毛芽,毛囊发育的起始部位可能是从头部开始的。E-cadherin基因可能参与了牦牛毛囊的发育。

临床兽医
复方中药对猪嗜血支原体感染预防作用的研究
董耀泽,李晓云,张晋强,石泽宇,陈建闪,李宏全,马海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404-4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6
摘要 ( 297 )   HTML( )    PDF (3399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猪嗜血支原体(M.suis)感染的预防效果,将复方中药Ⅰ、Ⅱ、Ⅲ和强力霉素分别与M.suis阳性血液在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间隔12 h用qPCR检测培养物中M.suis拷贝数。选取临床健康的35日龄仔猪进行M.suis PCR检测,将50头M.suis PCR阳性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每组隔离饲养。三个复方中药组采用拌料方式连续喂服7 d,强力霉素组拌料喂服5 d,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任何药物。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10、20、30天前腔静脉采血,对血液M.suis拷贝数、红细胞SOD活力、红细胞膜ATP酶(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淋巴细胞(T、B)增殖率、血清Ig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复方中药在体外培养时均可极显著降低培养物中M.suis拷贝数(P<0.01);在仔猪预防试验中,与对照组和强力霉素组相比,复方中药Ⅰ可以极显著降低血液中M.suis拷贝数(P<0.01),提高红细胞SOD活力与B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或P<0.01);复方中药Ⅱ可以提高红细胞SOD活力、Na+K+-ATPase活力与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但无法长时间抑制M.suis生长;复方中药Ⅲ可以极显著降低血液中M.suis拷贝数(P<0.01),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力(P<0.05)。结果说明:复方中药Ⅰ对M.suis自然感染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研究简报
lipasin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肝细胞LPL基因转录的影响
李曼曼,温丙言,朱河水,钟凯,杨国宇,王月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2):  411-4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2.027
摘要 ( 243 )   HTML( )    PDF (1490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猪lipasin 基因,并检测其对肝细胞LPL基因转录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同源电子克隆技术克隆猪lipasin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转入肝细胞,探讨其对LPL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猪lipasin基因,目的片段大小为615 bp,上传至GenBank(登录号:KF017598),开放阅读框为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liapsin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1.99 ku和6.79;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EGFP-lipasin,实现lipasin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B-EGFP-lipasin转染的细胞中LPL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结果提示,猪lipasin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LPL的转录影响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