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8-11-24
遗传繁育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包文斌;束婧婷;王存波;张红霞;Steffen Weigend;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49-1459.  doi:
摘要 ( 1436 )   HTML( )    PDF (670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 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00%、37.40%、4.40%和33.20%。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 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0.014,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 (Dxy) 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 (Da)为0.015%~2.633%。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起源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还同时具有这2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
遗传距离聚类法和模型聚类法在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的比较
李慧芳;陈宽维;韩威;张学余;高玉时;陈国宏;朱云芬;王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60-1465.  doi:
摘要 ( 846 )   HTML( )    PDF (1394KB) ( 9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计算品种间DA遗传距离和基因流(Nm),并基于DA遗传距离运用NJ算法和基于Structure程序构建2类聚类图,比较分析10个地方鸡品种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基于DA遗传距离运用NJ算法构建的聚类图将10个地方鸡品种总体上分为2大类:轻体型的鸡种(包括茶花鸡、藏鸡、仙居鸡、固始鸡和白耳鸡)和重体型的鸡种(包括狼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鹿苑鸡和萧山鸡);在轻体型的类别中,茶花鸡和藏鸡、仙居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在重体型的类别中,鹿苑鸡和萧山鸡聚为一类,狼山鸡、大骨鸡和北京油鸡则表现为独立分支,聚类结果与品种间基因流动相一致。Structure程序在预先未标识个体品种来源的条件下,准确推断出10个地方鸡种群体所属类别,构建的聚类图与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基本一致。Structure程序还根据个体基因组分数,指出了10个地方鸡种群体中迁移个体和具有复杂遗传基础个体的分布,这是遗传距离聚类法所不能揭示的。
鸡L-FABP抗血清制备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石慧;王启贵;王宇祥;王宁;李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66-1469.  doi:
摘要 ( 858 )   HTML( )    PDF (447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鸡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多克隆抗血清,并分析L-FABP的组织表达特性,利用RT-PCR扩增L-FABP基因,构建鸡L-FABP基因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L-FABP。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产生GST/L-FABP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的GST/L-FABP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并利用此抗血清分析鸡L-FABP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诱导得到了1个40 ku(14 ku L-FABP+ 26 ku GST)的融合蛋白,获得效价较高、特异性强的鸡L-FABP的抗血清。鸡L-FABP的组织表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但在心脏、脂肪、肌肉、肌胃、脾、肺和肾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
京海黄鸡IGF-Ⅱ基因SNPs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研究
杨凤萍;李其松;戴国俊;谢恺舟;施会强;王金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70-1475.  doi:
摘要 ( 1619 )   HTML( )    PDF (857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IGF-Ⅱ基因3个SNPs位点,同时分析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3个位点分别发生C→G、G→C、G→A的单碱基突变,各检测到3种基因型,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A为增效等位基因,B为减效等位基因;C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型(P<0.05);EE、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FF型(P<0.05),E为增效等位基因,F为减效等位基因。联合基因型AA/CC/EF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AB/CD/EE与AB/CD/EF(P<0.05);AB/CD/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CC/EF、BB/DD/EE型(P<0.05)。
猪Krox20基因组织表达规律及其在脂肪细胞中表达规律的研究
甄鑫;阮井玲;周佳勃;刘娣;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76-1481.  doi:
摘要 ( 852 )   HTML( )    PDF (1438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1月龄和6月龄大白猪,1月龄野猪Krox20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并且还检测猪脂肪细胞和不同月龄大白猪脂肪组织Krox2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Krox20基因在大白猪和野猪的心、肝、脾、肺、肾、胃等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各组织间表达存在差异,在心、肝、脂肪组织中高表达;1月龄大白和1月龄野猪Krox20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不存在种属特异性;Krox20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脂肪组织的表达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9月龄表达量最低;脂肪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在前脂肪细胞中未检测到Krox20的表达,只有在诱导之后的5 h内,检测到Krox20的瞬时表达。
磷脂转移蛋白(PLTP)基因Hae Ⅲ多态性与猪生长性能相关性研究
魏麟;;刘胜贵;史宪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82-1486.  doi:
摘要 ( 870 )   HTML( )    PDF (461KB) ( 6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猪磷脂转移蛋白(PLTP)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结果表明:凉伞猪、龙潭猪群体中PLTP基因内含子4经Hae Ⅲ酶切后均有A和B 2个等位基因存在。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该多态位点对初生质量、45日龄质量、60日龄质量、4月龄质量、6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高、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aa与AA基因型个体间在4月龄体质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样在6月龄体高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个体在初生质量上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由此可知,猪PLTP 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猪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的遗传标记。
无血清培养基IVD101和G1/G2在牛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李荣;;刘颖;赵兴波;王莉莉;王海萍;丁方荣;李京;李松;高凤磊;戴蕴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87-1492.  doi:
摘要 ( 1220 )   HTML( )    PDF (2609KB) ( 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考察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在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条件下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其质量,从而评估无血清培养基支持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能力。采用IVD101和G1/G2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并以CR1aa+5%FBS作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IVD101和G1/G2的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1.2%±9.1%、42.2%±10.8%, 48.0%±9.2%,P>0.05)。通过囊胚差异染色和冷冻/解冻胚胎存活率分析胚胎质量,发现无血清培养基ICM/Total略低于对照组(31.8%±10.5%、29.5%±11.9% vs.33.0%±14.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别的囊胚经程序化冷冻/解冻后无血清培养基的存活率(IVD101、G1/G2)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84.8%、80.4% vs. 77.3%,P>0.05)。结果证明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可以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且其对程序化冷冻的耐受性与添加血清组(CR1aa+5%FBS)相似。
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 )A 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刘晓;潘登科;陈扣扣;冯冲;张卫红;郑茂恩;龙川;冯书堂;杨博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93-1498.  doi:
摘要 ( 831 )   HTML( )    PDF (772KB) ( 8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 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用TSA处理鼠核移植胚胎可显著提高胚胎的囊胚率。检验TSA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及胚胎培养液中添加TSA,比较不同浓度TSA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不同浓度TSA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TSA处理不同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5 nmol/L TSA处理 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无显著影响,却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 (P<0.05);(2)50 nmol/L TSA处理 显著提高了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3)50 nmol/L TSA处理24 h能显著提高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 82.1%±2.6% 和 37.4%±3.1% )。结果表明TSA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 nmol/L的添加量对卵母细胞的体外胞质成熟具有促进作用;胚胎培养基中添加50 nmol/L TSA处理24 h能提高孤雌胚胎的发育能力。
动物营养
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乌金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葛长荣;赵素梅;张曦;赖桦;李长强;高士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499-1509.  doi:
摘要 ( 1573 )   HTML( )    PDF (536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乌金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及最佳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所需的日粮适宜蛋白水平。选取体重15 kg左右的乌金猪9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头。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在15~30、30~60和60~100 kg阶段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最高蛋白水平(HHP, 18%、16%和14%)、中高蛋白水平(HMP, 17%、15%和13%)、中蛋白水平(MMP, 16%、14%和12%)、中低蛋白水平(MLP, 15%、13%和11%)和最低蛋白水平(LLP, 14%、12%和10%)。试验期至体重达100 kg,统计日增重及料重比;分别在30、60和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组成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定系统分析并确定最佳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日粮适宜蛋白水平。结果表明,随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各生长阶段的日增重逐渐降低,料重比逐渐升高,15~30 kg阶段(除HHP与LLP外)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30~60和60~100 kg阶段日增重差异显著(P<0.01或P<0.05),由高到低5个蛋白水平达100 kg体重的时间分别为163、168、173、179和185 d。胴体品质在30 kg体重时,除板油重和眼肌面积外其他性状无明显差异(P>0.05)。在60和100 kg体重时随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瘦肉重、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降低,脂肪重、脂肪率和背膘厚增加,高、中、低蛋白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无脂瘦肉重为指标,通过拟合曲线确定15~30、30~60和60~100 kg阶段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日粮适宜蛋白水平分别为15.95%、14.30%和11.81%。以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为评定胴体品质的代表指标,通过综合评定确定30、60和100 kg体重时最优胴体品质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6.47%、13.71%和10.72%。综合评定无脂瘦肉重和胴体品质,15~30、30~60和60~100 kg阶段乌金猪获得最佳无脂瘦肉重和胴体品质的日粮适宜蛋白水平分别为14.98%、11.34%和 11.71%。研究结果为乌金猪的合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营养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李辉;刁其玉;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10-1516.  doi:
摘要 ( 872 )   HTML( )    PDF (349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蛋白水平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常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的影响。选15头新生健康荷斯坦犊牛分为3组,分别饲喂蛋白含量为18%、22%及26%的代乳品,记为LP、MP及HP组。结果发现,MP组犊牛体增重高于其余2组(P<0.05),3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98.10、829.52及628.57 g/d。3组犊牛对日粮DM、EE及Ash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MP组犊牛对日粮CP的消化率较高(P<0.05)。摄入N和粪N随日粮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多(P<0.05),而尿N不受日粮蛋白水平的影响(P>0.05)。MP组犊牛对钙、磷的存留量和存留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3种代乳品的总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82.73%、83.41%及79.45%,蛋白水平对3组犊牛氨基酸(除丙氨酸外)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2%的代乳品对犊牛的增重效果和营养物质利用率优于其余2组。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刘春龙;李忠秋;张帆;姜文博;徐岩;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17-1522.  doi:
摘要 ( 881 )   HTML( )    PDF (976KB) ( 8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大豆黄酮(Daidzein,Da)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分空白对照组、10 ng/mL雌二醇(E2)组、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 000 ng/mL)组,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10、100 ng/mL Ge组和100、1 000 ng/mL Da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P<0.05),但均显著低于E2组(P<0.05)。另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 000 ng/mL)继续培养24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100、1 000 ng/mL Da组及100、1 000 ng/mL Ge组较空白组显著提高了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MDA含量(P<0.05);100、1 000 ng/mL Da组及10、100、1 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NO含量(P<0.05);1 000 ng/mL Da组及100、1 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GSHPX活性(P<0.05)。可见,Da和G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提高的作用。
不同硒源和水平对蛋鸡脾硒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潘翠玲;黄克和;赵玉鑫;陈甫;焦淼;饶静静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23-1529.  doi:
摘要 ( 1167 )   HTML( )    PDF (421KB) ( 8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富硒益生菌(Se-enriched probiotics,SP)和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2种硒源分别以3个硒水平0.2、0.5和1.0 mg/kg添加到蛋鸡基础日粮,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SP或SS均能显著提高脾硒含量,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脾硒含量也显著升高,且添加SP较SS能显著提高脾硒含量;在试验的第14 天,添加SS或SP均能显著促进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且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升高, 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加;在试验的第14和第28 天,添加SS或SP均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浆IL-2的水平,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升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血浆IL-2均升高,且在试验的第28 天,添加SP较添加SS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浆IL-2的水平。结论:日粮添加SS或SP均能提高蛋鸡的免疫能力,且随硒添加水平的升高效果愈好;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添加SP的效果优于SS。
预防兽医
偶蹄家畜FMDV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进化关系
独军政;高闪电;常惠芸;赵建勇;丛国正;邵军军;林彤;刘湘涛;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30-1536.  doi:
摘要 ( 824 )   HTML( )    PDF (2961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已发现至少有αvβ1、αvβ3、αvβ6、αvβ8 4种整联蛋白是FMDV的细胞受体,αv是4种受体的通用亚基。本试验中从FMDV实验感染猪和牛、健康羊和双峰驼等的肺组织中克隆到了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羊、牛、猪、双峰驼的αv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分别含有3 147、3 147、3 141、3 165个核苷酸,分别编码1 048、1 048、1 046、1 054个氨基酸,信号肽均由氨基端30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胞浆区均分别由29、32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区分别由957、957、955、963个氨基酸组成。羊、牛、猪、双峰驼αv亚基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EU367989、DQ871215、EF474019、EU367990。同源性分析表明,信号肽变异最大,胞外区次之,跨膜区和胞浆区比较保守;进化树表明,与灵长类、啮齿类、奇蹄类、禽类、食肉类等口蹄疫非易感物种相比,口蹄疫易感动物羊、双峰驼、猪、牛等偶蹄家畜αv亚基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这表明受体αv亚基可能与FMDV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有关。
AIV NP基因在噬菌体表面的展示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王新卫;;毕英佐;何宏轩;王宪文;詹爱军;马静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37-1543.  doi:
摘要 ( 1605 )   HTML( )    PDF (642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基因片段克隆重组于溶菌酶缺陷噬菌体T4-z1,获得重组噬菌体T4-z1-N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AIV核蛋白成功地在T4噬菌体表面展示。以T4-z1-NP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禽流感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4-NP-ELISA)方法。其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P)的相对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7.62%,T4-NP-ELISA的检测准确率为91.43%。T4-NP-ELISA 可检测H5、H7和H9亚型AIV特异性抗体,而IBD、IB、MD、ND、EDS的阳性血清检测结果则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证实,当阳性血清以1∶640倍稀释时仍能检测到流感病毒抗体,说明该方法比较敏感。对192份血样的检测显示, T4-NP-ELISA与IDDEXX ELISA符合率为96.8%。这表明T4-NP-ELISA可检测AIV抗体,也为检测与诊断AI提供了一种技术选择。
商品蛋鸡成髓细胞瘤、血管瘤型J亚群白血病病毒特性的研究
孟祥凯;刘青;王海伦;张洪海;邱波;刘功振;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44-1547.  doi:
摘要 ( 1182 )   HTML( )    PDF (483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7年7月山东某蛋鸡场150日龄海兰褐蛋鸡发病,前期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明和ALV-J密切相关。取4只病鸡的肝组织处理后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用ALV-J单抗G2-3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呈现强阳性,将反应为阳性的4株病毒分别命名为WS0701、WS0702、WS0703和WS0704;根据ALV-J原型株HPRS-103的序列设计1对针对外源性ALV-J的引物P1和P2,提取阳性CEF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后,得到长度为924 bp的片段;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与HPRS-103的同源性为95.0%~97.5%,与国内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2.0%~95.9%;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成髓细胞瘤型、血管瘤型ALV-J与国内毒株的同源性较远,而与HPRS-103的同源性最近,这说明ALVJ在蛋鸡体内复制的过程中有返祖现象,并呈现了新的肿瘤学特征。
非洲马瘟病毒VP7基因拼接、表达及重组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高志强;张鹤晓;赖平安;谷强;蒲静;汪琳;乔彩霞;吴丹;柏亚铎;张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48-1553.  doi:
摘要 ( 842 )   HTML( )    PDF (738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HSV)含有绝大多数线性抗原表位的VP7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于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VP7,将pET-30a-VP7转化BL21(DE3),经1.0 mmol/L IPTG 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Dot-ELISA以及ELISA试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AHSV抗体的间接ELISA 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 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临界值初步定为0.25。用此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了184份血清样品,结果完全符合。
快速鉴别奶牛乳腺炎细菌或真菌的双重PCR方法
戈胜强;柴同杰;马保臣;李晓霞;蔡玉梅;吕静;秦梅;王炳晓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54-1561.  doi:
摘要 ( 1396 )   HTML( )    PDF (610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多种细菌、真菌DNA模板的提取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裂解细胞壁,利用蜗牛酶和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再利用石英砂机械破壁,能彻底破坏细菌、真菌细胞壁,提取高质量的DNA,摸索出一套从奶样中同时提取细菌、真菌核酸的新方法。建立双重PCR方法,同时完成对细菌16S rRNA保守区特异性基因片段和真菌18S rRNA保守区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快速诊断奶牛乳房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或是混合感染。对采自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病例的共计84个乳样分别用传统细菌学培养法和双重PCR方法对比鉴定。结果表明,双重PCR检测乳样细菌的最小浓度为102 CFU/mL,检测乳样真菌的最小浓度为103 CFU/mL。双重PCR方法对细菌的检测与平板培养检测方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真菌的检测与平板培养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1)。
犬细小病毒核酸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与弱毒疫苗免疫犬实验研究
谢之景;杨松涛;夏咸柱;闫芳;赵忠鹏;高玉伟;邹啸环;黄耕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62-1566.  doi:
摘要 ( 1246 )   HTML( )    PDF (311KB) ( 8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用犬细小病毒(CPV)核酸疫苗(pVCPV-VP2)、CPV重组活载体疫苗(CAV2/CPV)与CPV弱毒疫苗对犬进行了免疫试验,以检测不同CPV疫苗的免疫原性。采用CPV ELISA、CPV HI与CPV 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犬的体液免疫水平,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犬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pVCPV-VP2和CAV2/CPV均能诱导机体产生抗CPV ELISA抗体与抗CPV中和抗体,但是pVCPV-VP2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可检测的抗CPV HI抗体,而CAV2/CPV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CPV HI抗体。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pVCPV-VP2和CAV2/CPV免疫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 与CPV的刺激均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结果表明,pVCPV-VP2和CAV2/CPV免疫犬均能诱导机体产生抗CP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两者所表达的VP2蛋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CAV2/CPV以及pVCPV-VP2和CAV2/CPV联合免疫犬的抗CPV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比用pVCPV-VP2单独免疫犬的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高。但CAV2/CPV诱导机体产生的抗CPV特异性免疫反应仍然比CPV弱毒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抗CPV特异性免疫反应弱。另外,CAV2/CPV还能诱导机体产生抗CAV-2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羊尤氏泰勒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李有全;罗建勋;关贵全;马米玲;高金亮;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任巧云;刘军龙;鲁炳义;陈怀涛;白启;魏永红;牛庆丽;田占成;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67-1574.  doi:
摘要 ( 828 )   HTML( )    PDF (6169KB) ( 8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尤氏泰勒虫人工感染的绵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主要的组织病变:淋巴结充血、出血及淋巴窦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肺脏出血,间质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肺泡隔增厚;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网状细胞灶状积累,甚至形成结节;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染色不均;肠道固有膜明显充血、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有散在细胞坏死,汇管区和小叶间有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瘤胃黏膜下层有散在性出血,肌层见灶状出血。
鸡毒害艾美耳球虫LZ株MIC5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刘红霞;贾万忠;郭爱疆;张少华;闫鸿斌;岳城;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75-1580.  doi:
摘要 ( 1529 )   HTML( )    PDF (2014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已发表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微线蛋白5(Microneme protein 5,MIC-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MIC-5部分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EnMIC-5基因大小为1 470 bp,编码490个氨基酸。EnMIC-5与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nMIC-5,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57.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可被鸡感染E. necatrix阳性血清识别。用重组蛋白免疫昆明鼠,一免后15 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且抗体在三免后40 d仍维持较高水平,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基础兽医
胚胎及胚后发育期鸭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方静;崔恒敏;廖婷彬;崔雪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81-1587.  doi:
摘要 ( 838 )   HTML( )    PDF (2188KB) ( 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NA免疫组化法和TUNEL染色法,并结合光、电镜技术研究天府肉鸭胚胎及胚后发育期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胚胎期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其滤泡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F)随胚龄增加而逐渐增高,26 d胚龄达峰值。胚后期各组滤泡皮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C)和髓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M)均呈下降趋势;各组PIM均明显高于PIC。胚胎期腔上囊滤泡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F)随胚龄增大而逐渐增高。胚后期0~3周龄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M)继续增高,滤泡皮质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C)则无明显变化;AIC和AIM在5周龄下降,17周龄明显升高,29周龄达峰值。胚后0~14周龄,各组AIM均明显高于AIC,而17~29周龄AIM 则明显低于AIC。凋亡淋巴细胞核呈现多种形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结果提示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在鸭腔上囊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具有明显增龄变化特性, 二者协同参与腔上囊发育和退化过程。
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肺动脉高压肉鸡右心功能的影响
欧德渊;乔健;刘文菊;田兴贵;高铭宇;李静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88-1593.  doi:
摘要 ( 1386 )   HTML( )    PDF (547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肺动脉高压肉鸡右心功能的影响,由此反证内源性组胺在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16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1)常温组: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 ℃),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低温环境中饲养(9~11 ℃),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与低温组相同饲养,每天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与低温组相同饲养,每天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 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 45日龄)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取7只,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内压和右心室压最大变化速率,计算腹水心脏指数(AHI)和右心衰竭率。剖杀后用常规阿尔新蓝法对心脏中肥大细胞(MC)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组胺。结果:(1)低温处理后使肉鸡肥大细胞和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但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肥大细胞数量及组胺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影响;(2)扑尔敏组肉鸡右心内压相对稳定,45日龄时右心室舒张压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西咪替丁组肉鸡右心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较低水平,且在31和38日龄时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3)扑尔敏组右心内压最大变化速率相对稳定, 31日龄时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而45日龄时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西咪替丁组右心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处于较低水平;(4)45日龄时,扑尔敏组AHI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5)扑尔敏组显著(P<0.05)降低了右心肥大指数和右心衰竭发生率,西咪替丁组仅显著(P<0.05)降低了右心衰竭率。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组胺可能通过H1受体介导肉鸡右心肥大和衰竭,从而促进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磺胺类药物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孙俊颖;;于洪意;黄显会;高海;杨桂香;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94-1598.  doi:
摘要 ( 1528 )   HTML( )    PDF (493KB) ( 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拟磺胺母核结构合成了3种人工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监测免疫效果。选择抑制效果较好的2组多抗血清建立磺胺类药的ELISA检测方法,绘制竞争标准曲线,并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A组多克隆抗体对6种常用磺胺药SMD、SMM、SMZ、SDM、SDM′、SD的IC10分别为0.010、0.046、0.010、0.100、0.067、0.019 μg/mL,低于最高残留限量(0.10 μg/mL);C组多克隆抗体对SMD、SMM、SMZ、SDM、SQ、SD、磺胺氯哒嗪、磺胺氯吡嗪的IC10分别为0.009 1、0.051、0.058、0.088、0.020、0.010、0.014、0.011 μg/mL,亦低于最高残留限量。2组多克隆抗体对磺胺药的回收率为54.5%~111.8%和54.2%~130.3%,变异系数为3.6%~10.9%和3.7%~5.9%。
临床兽医
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及NO产量和cGMP含量的影响
王洪斌;范宏刚;卢德章;胡魁;张建涛;李静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599-1605.  doi:
摘要 ( 1449 )   HTML( )    PDF (369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态观察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产量、cGM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噻环乙胺全麻分子机理的调控。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60、30 mg/kg噻环乙胺),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脑cGMP含量。在两个剂量的麻醉组,不但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且显著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高、低剂量的恢复Ⅰ组上述3个脑区的NOS活性、NO产量、cGM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恢复Ⅱ组除丘脑cGM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个剂量组脑干、小脑的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噻环乙胺的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研究简报
鹅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5′-调控区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分析
顾志良;卢祥云;朱大海;李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606-1611.  doi:
摘要 ( 869 )   HTML( )    PDF (1185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鸡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了Myostatin基因的5′-调控区,克隆并测序后获得了1.3 kb片段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序列比较发现,鹅Myostatin基因的该调控序列与鸭同源性为94.8%,与鸡同源性为69.2%,而与小鼠仅为14.3%。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确定了其启动子和转录起始位点,发现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4 bp处存在1个TATA盒,-77 bp处存在1个CAAT盒。还发现在该片段中包含5个E框、2个MEF2结合位点、1个MSX2盒和1个MTATA盒等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集鹅肝脏、胸肌、腿肌、心脏、肺、肠、肾和脑等8种组织并提取总RNA,用Northern blot 方法检测了Myostatin基因mRNA在8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只在胸肌和腿肌中表达,而在其他几种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
鸭MHCⅡβ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舒婕;龚炎长;俸艳萍;李世军;杨庆磊;胡福利;杨桓;彭秀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612-1615.  doi:
摘要 ( 792 )   HTML( )    PDF (566KB) ( 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NCBI上已发表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北京鸭脾脏的总RNA中扩增得到MHCⅡβ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后,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1∶100倍稀释后用于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鸭MHCⅡβ链基因,大小为798 bp,经核苷酸测序与已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2%;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且纯化后纯度达95%。制备的鼠抗鸭MHCⅡβ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证实抗体的效价高、特异性强,为深入研究鸭MHCⅡ奠定了基础。
猪Lmbr1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金勇;白小青;赵献之;范守城;李琴;刘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616-1620.  doi:
摘要 ( 1529 )   HTML( )    PDF (402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正常猪和全同胞多趾猪Lmbr1基因部分cDNA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猪该序列长1 797 bp,其中CDS序列1 178 bp, 3′UTR序列619 bp。全同胞多趾猪该序列长1 069 bp,其中CDS序列768 bp, 3′UTR序列301 bp。正常猪与多趾猪Lmbr1基因的CDS序列相似性近77%,而3′UTR序列相似性不足20%。两者的CDS序列在755~768 bp间,共发生13个核苷酸突变:G755C、A756T、A757G、T758C、C759A、A760G、C761T 、T762 G、A763C、G764T、A765G、T767G、T768A。其中,前11个突变属于错义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中4个氨基酸发生变化:G突变为A、I突变为A、T突变为V、R突变为L;后2个突变属于无义突变,导致阅读框提前终止。猪Lmbr1基因发生突变能引起SHH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导致猪多趾发生的根本原因。
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研究
刘志杰;任慧英;温建新;刘文华;邹玲;韩先杰;魏笑笑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11):  1621-1624.  doi:
摘要 ( 869 )   HTML( )    PDF (528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技术从带有伪狂犬病毒( PRV) gE 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gE中扩增回收约304 bp大小的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E基因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重组质粒DNA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PRV Bartha-k61株疫苗毒DNA、猪细小病毒(PPV)DNA、猪圆环病毒(PCV)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DNA、猪瘟病毒(CSFV)cDNA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PRV野毒的最低检出量为4 pg。应用该探针对11份繁殖障碍病料进行了杂交检测,共检出 4份阳性病料,该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核酸探针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