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24
遗传繁育
11个猪种SLC6A14基因3个SNPs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杨广礼;任军;张淑红;刘孟洲;张志燕;黄路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9.  doi:
摘要 ( 928 )   HTML( )    PDF (4533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猪种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以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0代的17头二花脸母猪和2头白色杜洛克公猪的DNA池为模板,通过直接测序在猪SLC6A14基因内识别4个SNPs,以3个突变位点(g.7944A>T、c.1438G>A、 g.21063G>T)为基础,通过PCRRFLP技术,对11个中外猪种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SLC6A14 g.7944A>T和g.21063G>T 2个突变位点上,所有检测猪种都出现变异,其中槐猪、二花脸猪在g.7944A>T位点上变异显著(0.01<P<0.05);而里岔黑猪、槐猪、玉山黑猪、合作藏猪、八眉猪在g.21063G>T内变异极显著(P<0.01),以GT基因型为主,且二花脸猪中出现TT基因型;在SLC6A14 c.1438G>A突变位点上,3个欧洲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没有出现变异,均为GG纯合型,而其他猪种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再根据11个猪种3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计算Nei氏遗传距离,由UPGMA法构建聚类图,说明中国地方猪种与外引猪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由此得出中国地方猪种比外引猪种有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且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品种间多数猪种符合品种地域分布和品种特性。
鸡鸭异种间转基因嵌合体的制备
李林凤;浦亚斌;宫雪莲;白春雨;白秀娟;关伟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0-15.  doi:
摘要 ( 873 )   HTML( )    PDF (1554KB) ( 6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异种间嵌合体的制作方法及供体和受体的嵌合情况,同时探讨绿色荧光蛋白(pEGFPN3)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转基因动物制作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外源pEGFPN3质粒转入到北京鸭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将转染后的PGCs以微注射法转移至受体北京油鸡的胚下腔,探索转基因鸡鸭嵌合体的制作方法。结果显示:PGCs在转染后6 h开始有外源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24 h后获得了33.6%的转染效率。120枚蛋在整个孵化期中共有33枚鸡胚发育,但最终无孵化成活鸡。在13个鸡胚中检测到有外源基因的存在,阳性率为10.8%。PCR扩增禽类W染色体特异性的重复序列发现,8只嵌合体公鸡的性腺都嵌合了供体异性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嵌合体制作方法制备转基因禽类是可行的。鸭PGCs能够迁移并定居到鸡胚性腺中,并有可能在鸡性腺中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中期和后期乳腺组织差异基因的筛选
武会娟;罗军;赵旺生;王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6-21.  doi:
摘要 ( 804 )   HTML( )    PDF (2979KB) ( 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抑制性削减杂交(SSH)技术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中期和后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丰度,探讨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规律。本研究以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中期和后期乳腺组织的mRNA互为检测子(Tester)和驱动子(Driver)构建cDNA消减文库(ML和LM),随机挑选克隆测序,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检测部分差异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成功构建了泌乳中期和后期的cDNA文库,随机挑选30个克隆测序,得到ML和LM文库中与细胞凋亡、抗氧化、脂类代谢、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相关的差异基因,对其中的6个基因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发现5个均为阳性克隆,表达水平增加了1.3~5.5倍不等。结果表明,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泌乳中期和后期乳腺组织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筛选出24个差异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奶山羊乳腺组织基因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中国荷斯坦奶牛ABCG2基因外显子9多态性研究
路国彬;李宏滨;魏彩虹;杜立新;李玉荣;陆建;吕延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22-26.  doi:
摘要 ( 1207 )   HTML( )    PDF (1663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寻找ABCG2基因上与产乳性状相关的多态位点,为提高产乳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BCG2基因exon9的多态性。使用SAS9.0对多态性与产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exon9中存在A→G突变,导致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A、B 2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6和0.14;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0.26、0.01;多态信息含量为0.2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间5种产乳性能的差异不显著。Y367C与产乳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由于突变前后氨基酸性质发生了改变,可能会对蛋白质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牛睾丸差异表达基因Septin 10的筛选、鉴定及组织表达研究
李姣;陈若愚;高雪;李俊雅;张路培;周正奎;陈金宝;许尚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27-32.  doi:
摘要 ( 797 )   HTML( )    PDF (4801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决定或影响公牛睾丸周长(SC)的基因片段,并研究其功能和表达特征,为今后种公牛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睾丸周长极显著差异(P<0.01)的睾丸组织中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并用反Northern杂交及荧光定量的方法鉴定筛选的结果,研究筛选出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筛选出1条差异表达片段A71,经测序和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与牛Septin 10基因高度同源(99%),且该基因在肝脏等9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2组睾丸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Septin 10基因是牛睾丸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一个研究牛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
跨膜蛋白66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突变体转基因小鼠构建
李新云;;王趁芳;任红艳;赵书红;杨述林;崔文涛;牟玉莲;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33-38.  doi:
摘要 ( 793 )   HTML( )    PDF (1449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膜蛋白66(TMEM66)是与细胞凋亡以及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为了在个体水平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我们进行了TMEM66基因突变体(TMEM66V)转基因小鼠的构建。本研究通过原核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 将获得的312个受精卵移植到13只代孕母鼠中, 运用PCR、Southern blotting对出生的小鼠进行转基因鉴定, 对于转基因阳性小鼠通过传代试验研究外源基因是否稳定整合, 并通过反向PCR方法研究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 结果显示在出生的55只小鼠中有6只为转基因阳性,其中3只转基因小鼠可以稳定传代,表明这些小鼠中外源基因发生了稳定整合。反向PCR检测结果发现外源片段是以串联重复的方式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中。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MEM66基因突变体转基因小鼠, 为进一步研究TMEM6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动物营养
地塞米松对肉仔鸡小肠小肽吸收的影响
李家驹;蔡辉益;刘国华;常文环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39-45.  doi:
摘要 ( 1129 )   HTML( )    PDF (552KB) ( 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利用地塞米松构建应激模型,研究应激对肉仔鸡肠道小肽吸收的影响。选取200只2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雄性Arbor Acres(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只腹部皮下连续7 d注射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处理注射剂量分别为0、0.1、0.5、2.5 mg·kg1 BW)。最后一次注射8 h后(15:00)空腹称取体质量,采血、取空肠,进行组织学、皮质酮、小肽GlySar吸收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⑴地塞米松显著降低肉仔鸡体增质量(P<0.05);⑵地塞米松显著抑制肉仔鸡空肠外翻肠囊及刷状缘囊膜对小肽GlySar的吸收(P<0.05);⑶地塞米松显著增加肉仔鸡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绒毛高度、吸收面积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对绒毛宽度影响不显著(P>0.05);⑷地塞米松显著降低肉仔鸡空肠小肽载体PepT1 mRNA的表达量(P<0.05)。由本试验推测应激可抑制肉仔鸡小肽吸收,产生原因与空肠黏膜形态受损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 mRNA表达量受到抑制有关。
α-酮戊二酸对LPS慢性应激仔猪小肠黏膜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王蕾;刘坚;侯永清;丁斌鹰;刘玉兰;朱惠玲;李永塘;吴信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46-52.  doi:
摘要 ( 831 )   HTML( )    PDF (803KB) ( 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α酮戊二酸(AKG)能否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AKG对LPS慢性应激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木糖的含量、血浆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黏膜mTOR及磷酸化的mTOR表达量的影响。18头(24±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AKG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各组基础日粮一致,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淀粉,AKG组饲喂基础日粮+1% AKG。试验期为16 d。应激对照组和AKG组仔猪分别于第10、12、14和16 天腹膜注射80 μg·kg1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16 天注射LPS 2 h后,按0.1 g·kg1 BW 的剂量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前腔静脉采血。第17天屠宰取小肠组织样,刮取肠黏膜及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和回肠磷酸化mTOR/mTOR(PmTOR/mTOR)显著降低(P<0.05),血浆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应激对照组相比,AKG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黏膜DAO活性、血浆D木糖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PmTOR/mTOR显著升高(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 AK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这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地面类型和玩具对生长猪应激水平和种属行为的影响
胡华伟;顾宪红;杨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53-59.  doi:
摘要 ( 776 )   HTML( )    PDF (486KB) ( 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面类型和玩具对生长猪应激水平和舒适行为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为(26.22±1.17) kg的生长母猪(大白♂×长白♀)432头,随机等分成冷地面、冷地面+玩具、加热地面、加热地面+玩具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猪,1圈为1个重复,试验期为35 d。试验期间,采集血样测定肌酸激酶、血糖浓度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采集唾液测定皮质醇浓度,并对猪的行为进行录像。结果表明:①加热地面与冷地面相比显著降低了血糖(Glu)水平(P=0.02),玩具显著降低了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P=0.03)和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P=0.04)。试验前期和后期加热地面上饲养的猪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0.01, P=0.04)。②加热地面与冷地面相比,显著增加了试验全期猪的舒适行为(P=0.01)、探究行为(P=0.02)和侧卧行为(P<0.01)的发生频率。玩具显著增加了猪的舒适行为(P=0.02)和玩耍行为(P=0.04)的发生频率。由本试验得出,加热地面和玩具均可以增加猪种属行为的表达,减少应激,改善其福利。
预防兽医
3株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免疫效力比较
王彦红;陈素娟;刘武杰;仇旭升;董丽;彭大新;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60-64.  doi:
摘要 ( 770 )   HTML( )    PDF (872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旨在探讨鸡痘病毒ORF073或ORF214基因缺失后,在母源抗体存在情况下对重组病毒免疫效力的影响。将构建好的在ORF073或ORF214基因插入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LP△73LRH5A、rFPVLP△214LRH5A)及单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LP12LSH5A)分别免疫SPF鸡和商品鸡, 检测重组疫苗诱导的免疫效力。结果:3种重组鸡痘病毒在SPF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效价及100%的免疫保护;在HI母源抗体效价为2.45的商品鸡体内基因缺失株重组病毒比rFPVLP12LSH5A易于清除,抗体上升缓慢而且免疫28 d后HI抗体效价较低,免疫保护率低,分别为16.7%和23.3%;在母源HI抗体效价为0的商品鸡体内基因缺失株重组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效价高,免疫28 d后分别达到3.50和3.17。结果表明在商品鸡体内母源抗体影响下,缺失ORF073或ORF214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免疫效力降低。
山羊痘病毒ORF8~ORF18缺失重组毒株的构建和鉴定
郑敏;刘棋;金宁一;施开创;梁媛;莫胜兰;屈素洁;陆文俊;胡博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65-70.  doi:
摘要 ( 763 )   HTML( )    PDF (1059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敲除山羊痘病毒(GTPV)大段基因组片段尝试构建安全性更好的基因工程减毒株和病毒表达载体。采用PCR方法,克隆了GTPV AV41株基因组ORF7~ORF8间1 242 bp的基因片段,以及ORF18~ORF19间1 355 bp的片段。接着分别以上述2片段作为左、右侧同源重组臂,构建了包含报道基因EGFP和抗性基因gpt的GTPV重组转移载体pCFEg。然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转移载体pCFEg与GTPV AV41株共转染原代羊睾丸细胞,通过空斑纯化筛选阳性重组病毒,并鉴定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特性。 结果成功获得1株敲除掉ORF8~ORF18间9个ORF、长达7 kb基因组片段的重组病毒vCFEg。该重组病毒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至少10代,并且其增殖滴度与亲本毒株基本相同。表明上述区域是GTPV的复制非必需区。
猪瘟病毒E2基因噬菌体展示多肽库的构建及表位鉴定
徐和敏;王琴;徐璐;范学政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71-76.  doi:
摘要 ( 888 )   HTML( )    PDF (1145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建立CSFV噬菌体展示多肽库,并对其进行生物淘选,以期获得E2蛋白上新的抗原表位。选择CSFV石门株(SM)和疫苗株(HCLV)为代表株,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T7select4151b为载体,分别构建了CSFV SM株和HCLV株E2基因噬菌体展示多肽库(SME2 库和HCLVE2 库)。通过生物淘选和噬菌体原位杂交技术,采用7株猪瘟单克隆抗体和1株猪瘟高免血清分别对构建的SME2 库和HCLVE2 库进行抗原表位筛选。结果共筛选到了5条与E2蛋白高度同源的序列,在E2蛋白上的同源区域分别为TAVSPTTLR、YYEP、TTWKEYSH、GGQ(V)VK和PDGLPHY。结果表明,TAVSPTTLR、YYEP和TTWKEYSH序列与目前已知E2蛋白表位一致,说明它们是E2蛋白上的优势表位;GGQ(V)VK和PDGLPHY序列与预测表位一致,推测是E2蛋白上潜在的抗原表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联合检测芯片的研制及应用
肖国生;;曹三杰;黄小波;文心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77-85.  doi:
摘要 ( 815 )   HTML( )    PDF (1951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联合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DNA芯片。用7个从3种病菌基因组中扩增出的不同特异性靶DNA制作基因芯片,并对芯片的靶DNA和探针浓度、杂交温度、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芯片的特异性强,能与测试的李氏放线杆菌、猪鼻支原体和副猪嗜血杆菌等9种病原区分;灵敏度高,在50 μL标记反应体系中,能检测到10~50 pg基组DNA,芯片可重复利用。用芯片对44株目标菌的不同型标准菌株、分离株和疫苗株进行了检测,其信号值≥1 000,信号噪音比(SNR)≥6。用芯片对45头病猪和97头健康猪的临床样品选择培养物进行了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多杀性巴氏杆菌71.1%和49.5%、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2.2%和26.8%、猪肺炎支原体20%和22.7%,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2%和24.7%。在检测临床样品时,芯片法与PCR的符合率为97.8%~100%,与分离鉴定法的符合率为87.6%~95.6%。研究表明,研制的芯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使用,是一种能有效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肺炎支原体鉴定和联合检测的新工具。
基础兽医
高铜对雏鸡肾脏组织结构及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崔伟;李敏;彭西;邓俊良;崔恒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86-91.  doi:
摘要 ( 870 )   HTML( )    PDF (765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铜对雏鸡肾脏组织结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0.89 mg·kg1)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1,高铜Ⅰ组;Cu 200 mg·kg1,高铜Ⅱ组;Cu 400 mg·kg1,高铜Ⅲ组;Cu 600 mg·kg1,高铜Ⅳ组;Cu 800 mg·kg1,高铜Ⅴ组)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Ⅲ组、高铜Ⅳ组、高铜Ⅴ组雏鸡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超微结构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消失呈空泡状。同时,高铜Ⅲ组、高铜Ⅳ组、高铜Ⅴ组雏鸡肾脏及血清铜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OH)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400 mg·kg1及其以上可引起雏鸡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以及肾脏抗氧化功能的降低,导致肾脏功能降低。
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王静;张彦明;仝钢;刘芳宁;周宏超;何雷;杨小云;徐彦召;洪海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92-98.  doi:
摘要 ( 921 )   HTML( )    PDF (1686KB) ( 1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快捷地进行猪肠道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细胞永生化的研究提供便利,本研究使用多种酶消化法及其他培养法尝试分离培养肠上皮细胞。结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成功建立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株,获得的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22 h 内贴壁并发生细胞分裂,6~7 d 明显增殖,10~12 d 汇合成单层,连续传代培养至12代,细胞基本失去上皮样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0代前培养细胞为多角状或卵圆形,单层生长不重叠,呈铺路石状排列,11~12代细胞发生变形,间隙增大。细胞角蛋白18鉴定二者均为阳性。电镜下,纹状缘整齐,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能够连续传代、活力较好的猪小肠上皮细胞。
临床兽医
锰中毒诱导鸡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内Fas基因mRNA转录分析
唐洪鹏;王巧红;吕朝辉;张黎明;徐世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99-104.  doi:
摘要 ( 749 )   HTML( )    PDF (1765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初步探讨染锰对公鸡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将400只50日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600、900、1 800 mg·kg1 MnCl2建立亚慢性锰中毒模型,于染毒第30、60、90天采取肝脏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以及分析Fas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第90天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锰中毒诱导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变化,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凋亡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不同时间点,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Fas基因mRNA转录水平基本呈升高趋势。
健康奶牛与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分析
王建锋;赵兴绪;张勇;徐铁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05-111.  doi:
摘要 ( 1084 )   HTML( )    PDF (3684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亚细胞蛋白质组的优点在于对低丰度蛋白的研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在双向电泳中的检出数量。通过分析奶牛乳腺炎乳腺与正常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情况,为奶牛乳腺炎发病机理研究寻找尽可能多的生物标记分子。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蛋白质。从核蛋白组2DE图谱中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个蛋白质在乳腺炎发病过程中下调,7个上调,5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3个只表达在乳腺炎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细胞骨架构成、代谢调节及凋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组织核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的变化。
研究简报
应用重组肌肉抑制素C-端重组蛋白提高仔鼠出生质量的研究
马毅;李晴;陈小强;王文杰;关宏;安晓荣;陈永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12-116.  doi:
摘要 ( 1128 )   HTML( )    PDF (653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利用重组肌肉抑制素促进肌肉生长的可能性,本研究原核表达并纯化了肌肉抑制素C端重组蛋白。将雌性小鼠同雄性小鼠合笼,妊娠后分笼饲养。应用重组蛋白免疫雌性昆明白小鼠。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每周测母鼠及仔鼠体质量1次。结果表明: (1)免疫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母鼠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妊娠后期(免疫后第11周),两组间体质量出现差异(P<0.05),试验组为(56.23±3.37)g,而对照组为(54.11±3.18)g。试验组体质量在第12周达到(79.16±3.72)g,而对照组为(75.23±3.44)g,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后,这种差异消失(P>0.05)。(2)仔鼠出生体质量在2处理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鼠出生体质量比对照组增加25.8%左右;但在生长阶段仔鼠体质量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结论:应用肌肉抑制素C端重组蛋白免疫母鼠可以显著提高仔鼠出生体质量。
维生素E对秦川牛冷冻精液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赵宪林;昝林森;胡建宏;桂林生;郝瑞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17-122.  doi:
摘要 ( 1162 )   HTML( )    PDF (725KB) ( 8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秦川牛细管冷冻精液品质和精浆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稀释液中分别添加0.00、0.02、0.04、0.06、0.08、0.10 mg·mL1的维生素E,将细管冻精解冻(37.5 ℃,30 s)后用伟力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和精子顶体完整率等标准参数,并用相关试剂盒测定精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0.04 mg·mL1时,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SOD、GSH、CAT 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当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0.06 mg·mL1时,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顶体完整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R和CAT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当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0.08 mg·mL1时,精子活力、活率及顶体完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GSH与对照相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GR及CA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冷冻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有效提高冷冻—解冻后秦川牛精液品质及精浆中SOD、CAT、GSH、GR酶的活性,稀释液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004~0.08 mg·mL1。
牛β防御素BNBD5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李宏滨;龙晶;杜立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1):  123-126.  doi:
摘要 ( 789 )   HTML( )    PDF (1008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cDNA文库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对牛β防御素基因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乳房炎抗性的分子机理。以牛β防御素BNBD5基因作为乳房炎抗性的候选基因,通过克隆该基因的编码区,成功构建了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BNBD5,并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BNBD5蛋白。该结果为今后BNBD5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