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48 )   HTML( )    PDF (168KB) ( 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32 )   HTML( )    PDF (50046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44 )   HTML( )    PDF (348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34 )   HTML( )    PDF (451KB)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举办第六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及征文通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56 )   HTML( )    PDF (3381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28 )   HTML( )    PDF (1236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畜牧兽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0-0.  doi:
摘要 ( 203 )   HTML( )    PDF (513KB)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mRNA中N6-甲基腺苷修饰及其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卢曾奎, 张利平, 李青, 刘恩民, 杜立新, 储明星, 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1
摘要 ( 247 )   HTML( )    PDF (1589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动物RNA修饰中最丰富的一种,其受甲基转移酶、脱甲基酶和m6A结合蛋白的动态调控。mRNA中m6A修饰可以调节大多数RNA代谢过程以及在动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mRNA中m6A修饰的分布与表达、检测方法、甲基化代谢相关酶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m6A修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挑战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m6A修饰提供参考。

肠道噬菌体与细菌和宿主互作及其对动物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贝, 林焱,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4-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2
摘要 ( 201 )   HTML( )    PDF (579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肠道病毒组功能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肠道噬菌体作为肠道病毒组的主要组成,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噬菌体种类和数量不仅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区系,还与动物机体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对动物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噬菌体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肠道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互作、噬菌体与动物宿主互作以及肠道噬菌体与肠道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疾病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肠道噬菌体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沙门菌非编码小RNA RyhB研究进展
陈斌杰, 王亨, 陈艳飞, 潘夏雨, 袁天梅, 朱国强, 孟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1-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3
摘要 ( 157 )   HTML( )    PDF (845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RNA)是一类基因组中被转录但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蛋白质介导的调控系统不同,当细菌遇到不利的生长环境时,sRNA介导的调控可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应答。沙门菌RyhB-1和RyhB-2是两种相似性较高的s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在调控因子作用下共同或单独调控靶基因表达。铁匮乏时,RyhB-1和RyhB-2可促进沙门菌摄取铁元素、限制胞内非必需含铁蛋白生成以及加快铁硫蛋白的储存,是沙门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铁稳态的主要元件。此外,当沙门菌遭遇氧化应激、缺氧或酸性环境等不利环境胁迫时,RyhB可分别控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平衡硝酸盐等无机物稳态、调节细菌运动性以及沙门菌毒力等应对环境变化。本文就沙门菌RyhB生理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和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沙门菌RyhB的研究提供指导信息。

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的相互作用
杨瑷宁, 马晓平, 古玉, 俞演, 胡静, 姜尧章, 彭广能, 钟志军, 左之才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8-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4
摘要 ( 234 )   HTML( )    PDF (1022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菌丝形成、黏附力和凋亡;影响白色念珠菌宿主机体的免疫及宿主细胞的凋亡。此外,白色念珠菌对法尼醇具有高于其他真菌的耐受性,但这种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本文就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遗传育种
猪胎盘特异基因1(PLAC1)的克隆、组织表达及遗传方式研究
邓大栋, 洪林君, 潘丽, 刘榜, 余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37-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5
摘要 ( 179 )   HTML( )    PDF (3075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胎盘特异性基因PLAC1的表达规律,并对其基因结构、生物功能和遗传方式进行初步鉴定。本研究以妊娠26、50和95天的猪胎盘组织为材料,利用RACE-PCR及RT-PCR技术克隆猪PLAC1基因及其不同转录本的全长序列,同时通过原位杂交验证其在胎盘中的表达模式。并检测猪PLAC1基因的序列变异。结果表明,猪PLAC1基因存在3种不同的转录本,3种转录本的CDS区完全相同,长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组织表达谱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LAC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猪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中,并在不同妊娠时期差异表达,妊娠50和95天PLAC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妊娠26天(P<0.01)。猪群中PLAC1基因的SNP基因分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遵循半合基因的遗传方式。本试验结果为研究猪PLAC1基因在胎盘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LINC24065在体细胞核移植牛中的异常表达
张萃, 陈玮娜, 李俊良, 谷书凯, 徐达, 李冬杰, 李世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44-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6
摘要 ( 172 )   HTML( )    PDF (2289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DLK1-DIO3印记域上一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natural reproduction,NR)与体细胞核移植牛(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中的组织表达与印记状态,对进一步了解DLK1-DIO3印记域在供体核重编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自然繁殖牛的大脑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在牛的DLK1-DIO3印记域内鉴定了一个新的印记的lncRNA基因,命名为LINC24065。用基于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isms)的RT-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和体细胞核移植牛组织中的表达及印记状态。序列分析发现,LINC24065编码6个可变剪接体,并在自然繁殖牛被检测的7个组织中都表达,而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组织中没有检测到可变剪接体LINC24065-V3,且其它5个剪接体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印记状态分析发现,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和体细胞核移植牛的7个组织中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但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大脑组织中出现了与其他组织亲本来源不同的单等位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说明,LINC24065基因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大脑中出现了印记紊乱,并且剪接体在组织中的表达也发生了改变。以上研究结果说明LINC24065基因与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发育异常有关。

LXRα基因过表达对原代肝细胞及PC3细胞脂质代谢的效应研究
罗华伦, 李万贵, 张依裕, 吴磊, 覃媛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52-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7
摘要 ( 207 )   HTML( )    PDF (545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鸭LXRα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表达调控机制,本试验以pEGFP-N3为载体,构建携带HIS标签的LXRα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及PC3细胞,使用鸭HIS标签试剂盒测定LXRα基因在肝细胞及PC3细胞中的过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分别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各脂质指标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对鸭肝细胞及PC3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LXRα基因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揭示了LXRα基因过表达对TG和HDL的合成代谢有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对TC和LDL具有反向调控作用,且在这两种类型的细胞中调控机制相似。这一研究结果将对今后深入研究LXRα基因在脂质代谢网络通路中的作用及解决鸭体脂肪过度沉积等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家兔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陈瑞, 朱子凤, 黄坚, 杨晓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61-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8
摘要 ( 201 )   HTML( )    PDF (1952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新西兰白兔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序列,预测其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Shox2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本研究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全长CDS区,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同源性、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特点、系统进化树等生物信息学特征,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融合蛋白TrxA-Shox2。分别在胚胎中期(E20.5 d)、胚胎后期(E28.5 d)、幼龄期(出生后10 d)、成年期(A)4个时间点采集3只动物的肾、大血管、真皮、心、大脑、肝、肺、脾、肌肉、胆囊共10种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Shox2基因的时空表达图谱。结果,成功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登录号:KP726285)。Shox2基因CDS区全长666 bp,翻译22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hox2为碱性、不稳定蛋白,Shox2蛋白氨基酸二级结构中α-螺旋区域占61.99%,无规则卷曲区域占33.48%,延伸链占4.52%。Western blot验证了融合蛋白TrxA-Shox2的表达。家兔Shox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眼镜猴、猩猩、褐家鼠、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说明Shox2蛋白在进化中较保守。Shox2基因mRNA在很多器官都有表达,在E20.5 d的家兔胚胎中,Shox2 mRNA在肾、肌肉和胆囊的表达量高,在E28.5 d时表达量较高的是脾、心,幼龄期时表达量较高的是真皮、肝,成年期时表达量较高的是真皮、脾。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预测了其结构和功能。Shox2基因mRNA在很多器官都有表达,不同的组织和不同时间特征的表达量变化可能与Shox2功能高度相关,并受到严格的调控。

生物技术与繁殖
PNPLA5基因敲除对大鼠睾丸形态学及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胡言青, 徐奎, 魏迎辉, 邱乙卿, 张秀玲, 王冰源, 刘志国, 牟玉莲,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71-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09
摘要 ( 186 )   HTML( )    PDF (5310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PNPLA5基因对雄性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PNPLA5敲除型雄性大鼠(KO)为试验组,野生型大鼠(WT)为对照组,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并采集大鼠附睾精子及睾丸组织。利用繁殖试验检测配种后雌鼠的妊娠率及平均产仔数,精子运动性能分析检测精子运动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精子中线粒体功能相关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V(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V,COX IV)的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形态。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雄性大鼠相比,PNPLA5敲除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配种后,雌鼠的妊娠率极显著下降(P<0.01);精子的曲线运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及渐进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极显著降低(P<0.01);PNPLA5敲除型大鼠精子中细胞色素C表达量下调,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V表达量上调,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PNPLA5基因缺失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疏松,曲细精管中各阶段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上皮细胞脱落至管腔。综上表明,本研究发现PNPLA5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大鼠繁殖能力降低,为家畜繁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多浪羊Lin28A基因克隆及其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邢凤, 高庆华, 祁鑫, 李庆瑾, 李闯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78-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0
摘要 ( 172 )   HTML( )    PDF (1957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绵羊Lin28A基因cDNA序列,探讨其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调控特性。本研究分别在初情期前(第1次发情前1周)、初情期、初情期后(第1次发情后1周)屠宰多浪羊各5只。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对其Lin28A基因cDNA进行克隆,利用DNAman 6.0软件对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Lin28A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Lin28A基因、let-7alet-7b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浪羊Lin28A cDNA序列为3 581 bp,包括2 963 bp的3'UTR和618 bp CDS;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人、家鼠、牛和绵羊的同源性分别是87.56%、88.52%、92.68%和89.95%,与鸡、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是76.10%、61.84%。在初情期前至初情期的过程中,下丘脑、卵巢中Lin28A表达显著降低(P<0.05),let-7alet-7b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Lin28A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杨显英, 熊显荣, 韩杰, 黄向月, 王艳, 阿果约达,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86-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1
摘要 ( 198 )   HTML( )    PDF (2041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的表达规律,为KDM2B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选择20只6~8周龄小鼠为试验动物,收集GV期、MⅡ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囊胚各阶段胚胎,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小鼠(Mus musculusKDM2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KDM2B在胚胎各阶段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定位KDM2B蛋白在胚胎各阶段的分布。结果显示,GV期卵母细胞KDM2B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MⅡ期(P<0.01);在2-细胞、4-细胞和8-细胞mRNA表达量较低,囊胚期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KDM2B在GV期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MⅡ期卵母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极显著减弱(P<0.01),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KDM2B蛋白在2-细胞、4-细胞、8-细胞胚胎中均不表达,囊胚期重新表达于细胞核。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及胚胎细胞中的时空及时序表达模式,关于KDM2B参与调控减数分裂与胚胎发育过程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营养与饲料
断奶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对4~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曲星梅, 阚博文, 刘素趁, 李碧波,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94-1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2
摘要 ( 193 )   HTML( )    PDF (1007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对4~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主要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4日龄左右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54只(平均体重(10.73±1.03)k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I、Ⅱ、Ⅲ组山羊饲喂标准日粮,断奶日龄分别为90、75、60 d。试验IV、V、VI组山羊的断奶日龄均为60 d,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标准日粮85%、115%、130%的试验日粮。试验期180 d,饲养试验测定羔羊体重和采食量。分别于114~120、144~150、174~180日龄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羊(共18只羊),进行3期消化代谢试验,采集饲料和粪尿样品,测定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率。结果表明:1)I、Ⅱ、Ⅲ组断奶羔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5.97、104.58、108.75 g·d-1,Ⅲ组显著高于I组(P<0.05),Ⅱ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I组(P<0.01)。2)V组4~6月龄断奶羔羊的食入能、消化能、代谢能、消化氮、沉积氮和氮表观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3)4~6月龄断奶羔羊的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随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4)日粮营养水平显著影响DM、EE、NDF、ADF、Ca、P、N、能量的消化代谢率(P<0.05)。5)除干物质外,EE、NDF、ADF、Ca、P、N、能量的消化代谢率随着月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就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而言,60日龄断奶最佳;就4~6月龄断奶羔羊整体营养平衡和消化代谢而言,日粮能蛋水平按现行饲养标准的1.15倍设置为宜。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生长、消化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黄文琴, 祁敏丽, 吕小康, 崔凯, 王世琴, 刁其玉, 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05-1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3
摘要 ( 200 )   HTML( )    PDF (941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 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 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 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预防兽医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K-15细胞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互作网络
李畅, 李静,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15-1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4
摘要 ( 173 )   HTML( )    PDF (282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肾上皮细胞(PK-15)后差异表达miRNA和mRNA,并探究miRNA和mRNA之间的互作关系。使用茎环定量PCR检测多个热点miRNA在PCV2感染组和未接种病毒组之间的差异表达水平以发现差异表达miRNA,分析PCV2感染后第12小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GEO登录号:GSE71945)以获得差异表达mRNA,并分析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在PCV2感染后第12小时miR-10b、miR-128、miR-155-5p、miR-21、miR-29b、miR-361-3p等表达量显著性变化,使用miRecords预测其靶基因,分别发现7 105、9 741、7 451、7 183、7 971、8 793个靶基因;PCV2感染后第12小时共有158个差异表达mRNA,分属于多种细胞结构成分并参与多条重要的细胞生物途径,且差异miRNA的靶基因和差异mRNA之间有大量的交集基因。上述结果表明,PCV2感染能导致细胞内多种miRNA差异表达,造成miRNA的靶基因表达紊乱,进而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进程。

GST pull-down验证新城疫病毒基质蛋白与鸡importin β1蛋白的相互作用
胡焱, 段志强, 嵇辛勤, 赵佳福, 邓珊珊, 李世静, 熊建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26-1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5
摘要 ( 180 )   HTML( )    PDF (2416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质(matrix,M)蛋白与鸡importin β1蛋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根据NDV ZJ1株M基因和鸡importin β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NDV M基因和鸡importin β1基因,将其分别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M、pET-32a-importin β1,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包涵体重组蛋白进行变性和复性处理。然后以GST-M重组蛋白为诱饵蛋白,His-importin β1重组蛋白为猎物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M蛋白与importin β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M和pET-32a-importin β1,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了正确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GST-M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His-importin β1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利用蛋白重折叠试剂盒获得了有活性的GST-M重组蛋白,将其作为诱饵蛋白,可以捕获并检测到His-importin β1重组蛋白,但是GST标签蛋白不能结合His-importin β1重组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证实了NDV M蛋白与鸡importin β1蛋白在体外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这为深入研究importin β1蛋白在NDV 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分子机制以及在NDV复制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牛支原体EF-Tu基因的克隆表达、亚细胞定位及间接ELISA方法建立
王艳芳, 周雅坪, 郭婷, 张新竹, 吴倩, 陈昕迪, 郝永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34-1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6
摘要 ( 175 )   HTML( )    PDF (2305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牛支原体延伸因子EF-Tu蛋白,分析其在牛支原体菌体内的分布情况,建立EF-Tu间接ELISA法,为进一步研究牛支原体EF-Tu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建立牛支原体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参照Uniprot数据库中M.bovis PG45株EF-Tu基因序列,应用Overlap PCR扩增获得EF-Tu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pET32a-EF-Tu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兔(New Zealand rabbit)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测定高免血清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初步定位EF-Tu在菌体内的分布,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检测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EF-Tu约为66 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采用间接ELISA测定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6 400; Western blot和ELISA表明该蛋白在牛支原体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均有表达,且含量相当。利用EF-Tu建立的ELISA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得到牛支原体延伸因子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分布于菌体细胞质和膜表面,且含量基本相当。本研究所建立的EF-Tu ELISA法适合大规模的血清学诊断检测。

致仔猪脑膜炎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陈申申, 马家乐, 张新锋, 曲向阳, 潘子豪, 姚火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43-1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7
摘要 ( 177 )   HTML( )    PDF (5535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脑膜炎症状仔猪的脑组织及其他脏器中分离鉴定病原菌。采集患病仔猪脏器分离病原,通过PCR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其种属及血清型;透射电镜观察分离株的超微结构;经多序列位点分型分析,鉴定其ST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分析其耐药性;经小鼠攻毒试验分析其毒力。结果:最终从患脑膜炎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血清型为9型,将其命名为WH1609。电镜结果显示WH1609有荚膜结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WH1609属于一个新的ST型。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WH1609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敏感。BALB/c小鼠毒力试验测得LD50为1.89×102CFU·mL-1,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WH1609感染小鼠可出现明显的脑组织病变。本研究从患脑膜炎的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9型强毒株,其在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已发现的猪链球菌强毒株的105倍以上,对猪链球菌致脑膜炎分子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西氏贝蛔虫BsABF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抗菌活性初步分析
吴怡然, 古小彬, 谢跃,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51-1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8
摘要 ( 198 )   HTML( )    PDF (604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熊猫西氏贝蛔虫一个抗菌肽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重组蛋白rBsABF在体外的抗菌活性。对西氏贝蛔虫抗菌肽BsABF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rBsABF的纯化,通过免疫印迹与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蛋白rBsABF免疫反应性及BsABF在虫体中的分布;采用抗菌试验对重组蛋白rBsABF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BsABF基因ORF全长276 bp,编码蛋白分子大小为10.01 ku,带有N端信号肽,与猪蛔虫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主要分布于虫体体壁、肠道与虫卵,重组蛋白rBsABF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抗菌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大熊猫源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首次鉴定了大熊猫西氏贝蛔虫BsABF基因,抑菌试验表明重组蛋白rBsABF具有抗菌活性,为今后深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特性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17β-雌二醇对仔兔DRG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影响
郭雅茹, 张金, 张莹利, 赵建帅, 杜宜楠, 辛先萌, 徐永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59-1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19
摘要 ( 189 )   HTML( )    PDF (6326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雌激素能否影响初级感觉神经元调控活动以及Ca2+在此影响机制中的作用。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仔兔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中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监测17β-E2(1、10、100、1 000 nmol·L-1)对体外培养72 h仔兔DRG神经元细胞质内游离Ca2+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Rα、ERβ、GPR30在原代培养DRG神经元中分别有45.61%、32.39%、39.82%的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且不同ER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中不同大小类型神经元所占比例不同; ERα、ERβ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为强阳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可见极少量弱阳性神经突起;GPR30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中为弱阳性或阴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神经突起呈弱阳性。三种ER均在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大小类型、反应程度及分布部位上表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依据17β-E2诱导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特征,可将DRG培养体系中的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兴奋型(19.28±0.70)%、抑制型(3.54±0.02)%和不敏感型(77.17±1.48)%;兴奋型神经元又可根据Ca2+荧光变化强弱分为强兴奋型(0.195±0.118)和弱兴奋型(0.032±0.003)两种,随着17β-E2浓度增大,强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减少,但总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各浓度组无显著性差异,体现出随17β-E2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Ca2+]i增加幅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又非完全抑制。结果提示,(1)仔兔DRG神经元培养体系中神经元三种ER阳性反应的“异质性”,表明雌激素可能对不同感觉神经元发挥影响效果不同;(2)Ca2+通路是雌激素影响部分初级感觉神经元活动的作用机制之一。其次,雌激素可通过两种方式对DRG神经元胞内Ca2+通路的效应发挥抑制性作用,一是可直接抑制少量神经元胞内Ca2+信号通路效应;二是随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胞内[Ca2+]i增加所激活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疯草内生真菌产SW生物合成通路
郝宝成, 宋向东, 高艳, 王学红, 刘宇, 陈柯源, 梁妍, 胡毓瑶, 邢小勇, 温峰琴, 胡永浩, 梁剑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69-1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0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0623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明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中SW的生物合成通路,可以为生物发酵获得大量SW用于抗肿瘤应用和疯草的脱毒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采用不同作用剂量的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在28℃,120 r·min-1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孢子悬液分别作用5、10、15、20、25、30 min,选取生长良好的菌株接种PDA培养基,连续培养发酵24 d,应用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分析法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SW含量,评价其传代及产SW稳定性。联合使用玻璃珠、液氮破壁法预处理菌丝,选用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株D4基因组DNA,经纯化、酶切、构建菌株DNA文库,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评价文库构建质量,利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株和原始株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化学诱变成功获得1株突变株D4,利用MIRA软件对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组装,分别获得突变株D4和原始株相关基因组片段19、21条,经BLAST、GO分析,注释到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的关键基因SwnKSwnH2、SwnH1、SwnR和关键酶putative amino acid transporter、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formate/glycerate dehydrogenase catalytic、saccharopine reductase-like protein,并结合KEGG数据库,预测了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产SW可能的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为揭示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机制作出了新的探索尝试。

临床兽医
GSTO1基因沉默对氟致成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王金明, 高宇凤, 成小芳, 杨镓蓉, 徐慧淼, 赵阳飞, 李妍妍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83-1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1
摘要 ( 159 )   HTML( )    PDF (4178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氟致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中GSTO1的作用机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GSTO1基因在小鼠成骨细胞中表达,检测染氟小鼠成骨细胞中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针对小鼠成骨细胞GSTO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21核苷酸序列siRNA(siRNA1、siRNA2、siRNA3);从3对序列中筛选最佳有效片段,然后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氟化钠(104、103、102、10、1 mg·L-1)下GSTO1的mRNA转录,确定最佳氟浓度。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C-siRNA)、氟化钠组(1 mg·L-1)、沉默目的基因组(siRNA-GSTO1)和氟化钠加沉默目的基因组(NaF/siRNA-GSTO1),用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Atg3、Atg5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的转录,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C3、p62、Beclin1、Atg3和Atg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用HE、吉姆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四种染色法鉴定试验所用细胞为成骨细胞。确定试验模型中50 nmol·L-1为siRNA的最佳转染浓度,siRNA2为最佳沉默转染片段,NaF的最佳浓度为1 mg·L-1。成骨细胞染氟与GSTO1基因抑制均可使LC3、Beclin1、Atg5和BCL2基因转录显著升高,p62和Caspase-3基因转录显著下降;但与NaF组相比较,NaF/siRNA-GSTO1组LC3、Beclin1、和Atg5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62和Caspase-3基因转录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Atg5和p62的表达与基因转录趋势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低剂量氟与沉默GSTO1表达均可致成骨细胞自噬增强的同时凋亡减弱,GSTO1对低剂量氟致成骨细胞自噬增强与抑制凋亡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杨斯琴, 敖日格乐, 王纯洁, 陈玉洁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193-2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2
摘要 ( 154 )   HTML( )    PDF (948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旨在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影响。选用60只6~8周龄SD大鼠进行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环丙沙星组和阿如拉-7味散高(1.08 g·kg-1)、中(0.54 g·kg-1)、低(0.27 g·kg-1)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试验结束时,计算其保护率,并采集小肠各段进行HE染色,测定小肠黏膜形态指标;同时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三叶因子(ITF)含量。结果表明:(1)阿如拉-7味散中剂量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的保护率最好,为50%;且对小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环丙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如拉-7味散高、中剂量组DA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除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未治疗组大鼠回肠黏膜ITF含量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中剂量(0.54 g·kg-1)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的修复效果相当。

研究简报
日粮补充棕榈酸对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海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03-2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3
摘要 ( 203 )   HTML( )    PDF (701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补充棕榈酸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体重((598.49±30.98)kg)、胎次(2~4胎)、泌乳时期(产犊15~37天)和泌乳量((20.76±3.32)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补充2.0%和4.0%棕榈酸,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为60 d。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采集奶样和血液样品,测定乳成分,同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结果表明:1)3个处理组之间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初始产奶量、饲料效率、初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糖含量和初始的游离脂肪酸、葡萄糖、乙酰乙酸、β-羟丁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以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瘦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和4.0%棕榈酸组显著提高产奶量、标准乳(FCM)产量和试验后乳脂率、葡萄糖、胰岛素和IGF-1浓度(P<0.05),显著降低试验后乙酰乙酸、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胰高血糖素和瘦素浓度(P<0.05)。3)2.0%与4.0%棕榈酸组之间的产奶量、FCM、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率、乳糖、葡萄糖、乙酰乙酸、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IGF-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瘦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补充2.0%或4.0%棕榈酸可通过调节泌乳早期奶牛体内激素分泌,使酮体生成量减少,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效果最佳剂量为日粮补充2.0%棕榈酸。

雌激素受体在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与表达
方莉莉, 杨金芳, 荆海霞, 俞红贤, 张勤文, 李莉, 魏青, 王昕玥, 李凤, 陈勇豪, 杨玉莹, 李广祯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11-2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4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6495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集泌乳中期(分娩后3~4个月)和静止期(断乳后1个月)各5头健康牦牛的乳腺组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ERα和ERβ在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ERα和ERβ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多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少部分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量分布于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少数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泌乳中期ERβ大多分布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但着色较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浅。静止期ERβ广泛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也有表达,但较泌乳中期阳性细胞数少。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静止期显著高于泌乳中期(P<0.05);静止期与泌乳中期乳腺组织内ER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牦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增强小反刍兽疫病毒复制的山羊Vero/SLAM细胞系的建立
吴锦艳, 田宏, 蒙学莲, 惠小婷, 王耀杰, 关玉华, 尚佑军, 刘永生, 张志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18-2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5
摘要 ( 191 )   HTML( )    PDF (2939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Gateway技术和慢病毒表达系统将山羊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因子SLAM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建立稳定表达可增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复制的SLAM的Vero阳性细胞亚克隆,并验证阳性细胞亚克隆Vero/SLAM表达SLAM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PPRV复制的增殖效果。分离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Total RNA,一步RT-PCR获得完整ORF的SLAM基因,采用BP及LR位点的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入门载体pDONR/SLAM并获得表达骨架pDEST/SLAM,与Packaging Mix pLP1、pLP2及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SLAM复制缺陷型慢病毒样粒子,用其感染Vero细胞,杀稻瘟菌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通过靶标基因扩增、间接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技术、致细胞病变效应及Real-time RT-PCR等技术分别验证SLAM基因组整合、转录,SLAM蛋白表达、反应活性以及PPRV在表达SLAM阳性细胞亚克隆上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SLAM受体基因被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该受体蛋白表达于细胞周质,建立的细胞连续传代不丢失,接种病毒后致细胞病变时间由4~7 d缩短为3.5 d,TCID50·0.1 mL-1由4.25增加为5.67,相对于正常Vero细胞,整合有SLAM的Vero细胞,由于表达了PPRV特异的细胞受体使PPRV对其易感性显著增强。成功建立一株稳定表达靶向增强PPRV复制的Vero/SLAM细胞:该细胞表达的SLAM具有明显增强PPRV复制的功能,不仅可以从细胞模型水平阐明增强PPRV复制的关键靶基因,也为PPR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以及对机体的致病机制等提供研究工具。

牦牛源干燥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温峰琴, 项海涛, 郝宝成, 邢小勇, 包世俊,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1):  227-2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1.026
摘要 ( 191 )   HTML( )    PDF (1189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只牦牛屠宰后肝有干酪样结节,为了探究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对该牦牛肝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可疑致病菌的16S rRNA以及rpoB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生化表型的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革兰阳性、棒状、可疑致病菌;其16S rRNA扩增片段大小1 483 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0696,该菌的16S rRNA与干燥棒状杆菌GD34株(KF928790.1)等的相似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本菌与干燥棒状杆菌在同一进化分支上;rpo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434 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6608;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变异库克菌,可信度为93%。该菌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米诺环素等多种药物高度敏感。综上所述,分离的细菌为干燥棒状杆菌,但基因序列,如rpoB等以及生化表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该菌的分离和鉴定提供了依据,且为该菌的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