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8-09-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0-0.  doi:
摘要 ( 50 )   HTML( )    PDF (168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0-0.  doi:
摘要 ( 45 )   HTML( )    PDF (358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0-0.  doi:
摘要 ( 26 )   HTML( )    PDF (452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外泌体在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徐兆坤, 李武, 王玉炯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03-180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1
摘要 ( 254 )   HTML( )    PDF (801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都会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但目前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未取得重大突破。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多种细胞均可分泌的囊泡结构,其内含有多种成分,它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体免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外泌体与结核病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外泌体在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于转录组学筛选与哺乳动物睾丸发育相关基因及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
孙武, 罗静, 李发弟, 李万宏, 乐祥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10-18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2
摘要 ( 233 )   HTML( )    PDF (782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睾丸正常发育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有效繁殖力的先决条件,其发育过程极其精细和复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及调控,但遗传调控占主导地位。哺乳动物睾丸的发育首先会受到大量蛋白编码基因的严格调控,非编码RNA (miRNA、lncRNA和piRNA)也在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以mRNA、miRNA、lncRNA、piRNA为主的转录组学在解析哺乳动物睾丸发育以及精子发生分子机制得到充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睾丸发育相关mRNA、miRNA、lncRNA、piRNA等方面对哺乳动物睾丸发育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与阐述,旨在为深入挖掘睾丸发育基因组变化以及畜牧业中动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遗传育种
从江香猪PHKG2基因超表达载体和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王圆圆, 许厚强, 陈伟, 周迪, 张鸣, 杨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18-18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3
摘要 ( 273 )   HTML( )    PDF (6861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从江香猪磷酸化酶激酶γ2(phosphorylase kinase gamma 2,PHKG2)基因编码区,并对PHKG2基因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利用RT-PCR法扩增从江香猪PHKG2基因完整CDS区。通过构建pEGFP-N3-PHKG2超表达载体,设计并合成4对针对从江香猪PHKG2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C2C12细胞株和从江香猪肾细胞中,以正常生长的细胞为空白对照,24 h后检测各个重组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PHKG2和糖原代谢相关基因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muscle form,PYGM)、肌肉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1(muscle),GYS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 rate mutase,PGAM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且测定各组细胞中的糖原含量。结果表明,经过双酶切、测序检测以及脂质体瞬时转染至C2C12细胞中,验证超表达载体pEGFP-N3-PHKG2和4对RNAi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转染至从江香猪肾细胞后,相对于空白对照(Blank)和阴性对照(pEGFP-N3),超表达载体pEGFP-N3-PHKG2能极显著提高PHKG2基因的表达量(P<0.01),同时显著上调PGAM2、PYGM基因的表达量(P<0.05),并且显著降低细胞中糖原的含量(P<0.05)。各RNAi载体中,相对于空白对照(Blank)和阴性对照(NC),shRNA-1的干扰效率较高,极显著下调PHKG2基因的表达量(P<0.01),显著下调PGAM2、PYGM、GYS1基因的表达量(P<0.05),并且显著升高细胞中糖原含量(P<0.05)。shRNA-2极显著下调PHKG2基因的表达量(P<0.01);shRNA-3对PHKG2基因的表达也能起到显著的干扰作用(P<0.05);shRNA-4对于所检测的4个基因干扰效果不明显;shRNA-2、shRNA-3、shRNA-4转染细胞后,细胞中糖原含量升高水平不明显。PHKG2基因超表达和RNAi后可分别明显上调和抑制PHKG2、PYGMPGAM2、GYS1基因的表达,并且分别降低和提高糖原含量,可能是影响从江香猪猪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PHKG2基因在细胞糖原代谢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猪lncRNA-ENSSSCT00000018610的克隆及其在猪卵泡中的表达
李梦寻, 黄涛, 马力鹏, 刘乙, 李涛, 公红斌, 邱梅玉, 谢苏, 孙晓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30-18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4
摘要 ( 186 )   HTML( )    PDF (1337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lncRNA-ENSSSCT00000018610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对lncRNA-ENSSSCT00000018610的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用Real-time 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并分析其在梅山猪和杜洛克猪卵泡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采用顺式和反式两种方法对lncRNA-ENSSSCT00000018610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lncRNA-ENSSSCT00000018610全长序列1 731 bp;lncRNA-ENSSSCT00000018610在肌肉、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卵巢、输卵管、子宫、垂体、黄体、下丘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肾、肺、子宫、卵巢表达量相对较高;lncRNA-ENSSSCT00000018610在杜洛克猪S、L卵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梅山猪(P<0.05),在杜洛克猪M1和M2卵泡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梅山猪(P<0.01)。lncRNA-ENSSSCT00000018610的潜在靶基因TNIP1、CYP2J2、SCARB1、IBSP等与猪产仔性状相关,并且参与猪的卵泡发育。提示其可能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间接参与卵泡发育过程。

腺病毒载体介导Smad3基因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过表达和沉默
张乐, 宁越, 李佩韦, 王洪宝, 昝林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40-18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5
摘要 ( 209 )   HTML( )    PDF (7143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和沉默Smad3基因,探讨其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为阐明TGF-β信号通路在牛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Ad5腺病毒改建的AdMaxTM重组腺病毒包装系统成功重组获得了过表达腺病毒pDC316-EGFP-bSMAD3和干扰腺病毒pDC316-EGFP-ShRNA-bSMAD3-1405。感染牛前体脂肪细胞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Smad3基因及脂肪形成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将获得的具有较高滴度的过表达腺病毒pDC316-EGFP-bSMAD3感染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3、6、9 d后,分别较对照组Smad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了1 031、1 286、633倍(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滴度干扰腺病毒pDC316-EGFP-ShRNA-bSMAD3-1405感染牛前体脂肪细胞3、6、9 d后,Smad3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调了70%、55%、57%(P<0.01)。油红O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均证明,Smad3基因抑制了前体脂肪细胞脂质积累并促使标志基因PPARγFABP4、C/EBPαC/EBPβ的表达显著下调。综上所述,腺病毒载体介导体外表达载体可以成功的实现Smad3基因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过表达和沉默,并对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TLRs基因家族在鸭法氏囊中的表达模式及分子进化分析
甘心梦, 陈凯文, 刘贺贺, 李彦莹, 王继文, 李亮, 白丽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51-18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6
摘要 ( 146 )   HTML( )    PDF (1508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TLRs基因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鸭法氏囊中的表达情况和功能差异。本研究利用qRT-PCR检测鸭法氏囊胚后发育中TLRs基因家族的表达情况,对表达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并分别构建了TLRs启动子区和编码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TLR2a在鸭法氏囊2周龄(W2)和6周龄(W6)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周龄(W4)时期(P<0.05),其余TLRs各成员在鸭法氏囊胚后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TLR1a、TLR2a、TLR2b以及TLR3、TLR5、TLR15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编码区进化树上TLR1a、TLR1b、TLR2a、TLR2b聚为一支,与TLR15距离较近,TLR3和TLR5在同一分支上,TLR4和TLR21为单独两个分支,TLR21与其他TLRs成员距离最远;而TLRs基因家族启动子区进化树没有明显规律。结果提示,TLRs家族成员可能不参与鸭法氏囊胚后发育调控过程;TLR2a和TLR2b,以及TLR3、TLR5和TLR15可能具有相似功能,TLR1a和TLR1b虽然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但可能在进化中出现了功能分化。TLRs表达模式与启动子区序列进化无明显联系。

基于高速双倍自助法对蒙古马系统发育树的研究
任爱珍, 白东义, 赵一萍, 侯娜, 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61-18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7
摘要 ( 185 )   HTML( )    PDF (859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高速双倍自助法研究蒙古马系统发育树的问题。本研究选用30匹蒙古马的mtDNA D-loop区碱基序列,其中包括5个蒙古马类群(巴尔虎马、三河马、乌审马、乌珠穆沁马、锡尼河马)各6匹,对其所有105个可能系统树(普氏野马作为外群,6匹)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6和PAMAL4.9,以最大似然法估计蒙古马的最大似然系统树。最后利用生物信息软件CONSEL、R3.0中的SDBP包等计算105个候补系统树的基于高速双倍自助法的可靠度(speedy double bootstrap P-value,SDBP)。结果表明,SDBP值最大的蒙古马系统树共有3个分支,巴尔虎马与乌审马合并为一个分支,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乌珠穆沁马与锡尼河马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三河马独立于其他4种蒙古马,构成一个系统发育分支。SDBP值最大的蒙古马系统树与三河马和其他4类蒙古马具有较远的预测血缘关系是一致的,同时此结果的系统树也具有最大似然值。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最大似然法结合SDBP值分析蒙古马的系统拓扑关系是较最大似然法结合渐近无偏(approximately unbiased,AU)值以及结合自助(bootstrap P-value,BP)值分析蒙古马系统拓扑关系更有效。同时也比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有效,而与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得到了相近的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使蒙古马的进化理论奠定在更坚实的遗传学基础上,可推动蒙古马的进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剪毛对小尾寒羊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李富宽, 杨燕, 王慧, 吕慎金, 魏万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70-18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8
摘要 ( 278 )   HTML( )    PDF (916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剪毛应激对小尾寒羊行为和生理的影响。本试验于2015年9月1-10日,随机选取体况相近,初次剪毛的成年小尾寒羊9只公羊和13只母羊,对剪毛前后卧息、反刍、静立、移动、采食、饮水及剪毛过程中的眨眼、摆尾、抬头、鸣叫等行为进行观察,并于剪毛前后对其进行心率(HR)、呼吸(RF)、直肠体温(RT)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剪毛前、剪毛中、剪毛结束及剪毛后颈静脉采血,检测钾(K+)、钠(Na+)、镁(Mg2+)等血液离子以及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催乳素(PRL)、儿茶酚胺(C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抗利尿激素(ADH)、皮质醇(CORT)、促生长素(GH)、血糖(GLU)等相关血液代谢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剪毛对小尾寒羊产生了强烈的短期应激。剪毛过程中,公、母羊均表现明显的眨眼、摆尾、抬头等行为,母羊的血液ACTH和GH水平随剪毛进程表现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变化显著(P<0.05);其他血液离子和血液代谢物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这些行为与血液指标存在性别差异,剪毛过程中,母羊眨眼和鸣叫极显著和显著多于公羊(P=0.006和0.022),剪毛结束时,公羊的血液ACTH、CA和T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羊(P=0.050,0.004和0.029),剪毛结束10 min,公羊的血液ACTH和T3含量则显著高于母羊(P=0.037和0.031)。综上表明,剪毛对母羊的应激>公羊。剪毛也明显改变了小尾寒羊的行为和生理水平。与剪毛前相比,剪毛后小尾寒羊采食、饮水、反刍和移动增加,静立减少,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降低,说明剪毛提高了小尾寒羊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生物技术与繁殖
转录组测序分析猪胚胎附植的中期和后期卵巢差异表达基因
付言峰, 李兰, 赵为民, 方晓敏, 李碧侠, 王学敏, 周李生, 任守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79-18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09
摘要 ( 203 )   HTML( )    PDF (2853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胚胎附植是影响母猪产仔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找到猪胚胎附植的关键调控基因。选用5~7胎次梅山猪母猪4头,在其妊娠第18和24天分别屠宰2头,采集其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及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1)猪胚胎附植中期卵巢(卵_18 d)和后期卵巢(卵_24 d)两个组织样检测到的表达基因中最多的序列(reads)均为外显子序列;卵_18 d测得reads最多的染色体依次为6、14、1和7号,卵_24 d依次为1、7、14和M号;卵_24 d相较于卵_18 d有更多的基因表达,且表达量更高;两个时期卵巢组织中表达量前50位的基因中,线粒体基因占60%以上。2)卵_24 d相较于卵_18 d,有581个基因上调和103个基因下调,其中二者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为EN19684,位于线粒体中;表达差异最大的染色体基因为EN11278,位于14号染色体中。3)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内皮细胞活化等38个生物学过程,宿主细胞质等19个细胞学分区和FAD-AMP裂解酶活性等16个分子功能;差异表达基因在185条生物通路上存在差异,其中前3位极显著差异的生物通路依次为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和昼夜周期。综上表明,在卵巢组织表达的基因,重点参与了胚胎附植后期的调控,且高表达量基因多集中在细胞线粒体中,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以内皮细胞活化为主,生物通路以PI3K-Akt信号通路为主。

绵羊卵母细胞3种体外培养方式下外源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FLT-1表达的影响
曹忻, 邹云龙, 陆会宁, 高丹丹, 周平, 石国庆, 杨具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89-18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0
摘要 ( 132 )   HTML( )    PDF (2332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外源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LT-1表达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的体外成熟培养方式:裸卵单独培养、颗粒细胞与裸卵共培养以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s complexes,COCs)培养,外源添加5 ng·m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试验组,不添加为对照组,采用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绵羊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中F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3种不同培养方式下,无论是否添加VEGF,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中均能检测到FLT-1 mRNA和蛋白表达。添加VEGF能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12、16和20 h以及COCs试验组4、8、12、16和24 h颗粒细胞FLT-1 mRNA表达(P<0.01),能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12、20和24 h以及COCs试验组4、8和12 h卵母细胞FLT-1 mRNA表达(P<0.01),但会极显著增加裸卵试验组4~24 h卵母细胞FLT-1 mRNA表达(P<0.01)。2)添加VEGF能够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和COCs试验组中颗粒细胞FLT-1蛋白4~12 h的表达量(P<0.01),共培养试验组和COCs试验组中颗粒细胞FLT-1蛋白表达呈波动性下降趋势。COCs对照组和试验组颗粒细胞中FLT-1蛋白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同期共培养试验组。3)3种不同培养方式中,除裸卵试验组在20~24 h有一个急剧升高外,其余组中卵母细胞FLT-1蛋白表达量总体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存在FLT-1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卵母细胞中FLT-1 mRNA的表达与外围颗粒细胞的存在与否、数量多少以及包裹方式息息相关;在体外培养环境下,添加VEGF有效地激活了FLT-1 mRNA表达,但同时结合FLT-1蛋白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减少了FLT-1蛋白的表达。

FSH对牦牛卵母细胞EGF、EGFR表达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何翃闳, 潘阳阳, 张慧珠, 李秦, 王萌, 崔燕, 樊江峰,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899-19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1
摘要 ( 206 )   HTML( )    PDF (3897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促卵泡素(FSH)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影响和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 (终浓度分别为0、2、5、10 μg·mL-1),体外成熟培养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R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EGF、EGFR表达情况,采用qRT-R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培养液中加入FSH可提高COCs成熟率,当成熟液中FSH为5 μg·mL-1时,成熟率最高,达到76.8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随着FSH浓度的增加,EGFEGFR表达逐渐升高,其中在5 μg·mL-1FSH组中,EGFEGFR的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在10 μg·mL-1FSH组中,EGFEGFR的表达水平降低;EGF主要位于卵丘细胞中,而EGFR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均有表达;3)随着FSH浓度的增加,BaxBcl-2的表达显示出明显的逆向模式,Bax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5 μg·mL-1FSH组中Bax的表达量最低,Bcl-2的表达量最高,而在10 μg·mL-1FSH组中,Bax的表达水平升高。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SH提高了卵母细胞发育能力,诱导EGFEGFR表达,而且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卵母细胞凋亡。

营养与饲料
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猪肌肉组织miRNA表达谱的影响
王琪, 齐仁立, 刘虹, 王敬, 黄金秀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08-19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2
摘要 ( 177 )   HTML( )    PDF (1727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影响猪肌肉miRNA表达调控肌肉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选用体重相近的初产荣昌母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组,CLA组母猪饲粮从妊娠初期开始添加1.5% CLA,持续到仔猪28日龄断奶;断奶后分别从对照组和CLA组挑选仔猪各30头,原CLA组仔猪饲粮中继续添加1.5% CLA。待仔猪体重约30 kg时,每组各选择6头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腿肌样品。提取RNA后将对照组和CLA组的背肌和腿肌进行建库;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LA对猪肌肉组织miRNA表达谱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差异显著表达miRNA的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背肌和腿肌分别获得了44 869 982条和45 105 806条clean reads,大多数序列长度在20~23 nt。2)背肌和腿肌分别鉴定到306和304个已知miRNAs,有295个miRNAs共表达。3)添加CLA后能改变猪肌肉中miRNA的表达,分析表明,CLA对腿肌miRNA表达的影响要强于背肌;背肌和腿肌中分别发现5个和12个差异显著表达的miRNAs (P <0.05),其中ssc-miR-224在两种组织中都差异表达,因此共有16个差异表达miRNAs。4)对16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它们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292个通路,其中24个通路显著富集(P <0.05),包括与肌肉代谢密切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5)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随机选择的6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验证,证实其表达水平和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CLA可能通过影响肌肉miRNA表达,调控重要肌肉代谢通路。

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对叶酸调控鸡原代肝细胞代谢的研究
刘艳利, 孙文强, 韩迪, 段玉兰, 杨欣, 杨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19-19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3
摘要 ( 166 )   HTML( )    PDF (2675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代谢的影响,为探究叶酸调控家禽肝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其在家禽养殖上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选择新生雏鸡分离得到肝细胞,待细胞长至铺满板壁80%左右时更换处理培养基,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叶酸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处理12 h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和胆固醇含量,并采用GC-MS技术进行代谢组检测,建立OPLS-DA模型,筛选两组的差异代谢物,并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细胞内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P<0.05),除此之外,共鉴定到23个上调和9个下调的代谢物,主要为小分子的糖、酸以及氨基酸等,富集到31条通路上,包括氨基酸类代谢、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等。综上所述,叶酸促进鸡原代肝细胞内的脂类分解,参与调控细胞内的糖、脂以及氨基酸代谢,为今后探究叶酸调控家禽代谢机制提供参考。

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相关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张秋旭, 张润厚, 史晓雪, 李刚, 高爱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28-19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4
摘要 ( 230 )   HTML( )    PDF (1097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肉中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脂代谢相关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100±10)d)和体重((27±2.17)kg)相近的健康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处理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为4%的亚麻油、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饲养试验过程记录肉羊体重、干物质采食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屠宰后测定肌肉pH、剪切力等肉品质指标,采用烘干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高温灰化法分别测定肉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及灰分的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肉中脂肪酸含量和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肉羊平均日增重有影响,LO组日增重显著低于CON、LOM和L组(P<0.05),添加油脂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其他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LOM组显著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但亚麻油的不同添加形式对肌肉的p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失水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2)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肌肉中ALA、CLA和AA的含量,显著改善了n-6/n-3的比例(P<0.05),LOM组CLA含量较CON组、LO组、L组显著提高375%、171%和58%,L及LOM组比CON组n-3 PUFA显著提高151%、178%(P<0.05);3)日粮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PPARγSREBP1 mRNA表达量有影响显著,LO、LOM和L组与CON组相比分别上调PPARγ mRNA表达量53%、68%及36%,对SREBP1 mRNA表达量下调47%、49%、53%(P<0.05);试验组对脂代谢相关酶中FASSCD基因的表达量有抑制作用,LOM组SCD表达量显著高于L组(P<0.05),并且显著上调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CON组的2.7倍(P<0.05),但对ACC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富含亚麻油物质有利于PUFA沉积,并能够促进PPARγLPL基因表达,抑制SREBP1、SCDFAS基因表达,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PUFA,尤其是CLA含量,改善肉品质,增加肌肉嫩度,较亚麻油及亚麻籽可更好的提高舍饲羊肌肉中的PUFA含量。

白藜芦醇和血根碱对2~6月龄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卫兵, 张蓉, 毕研亮, 屠焰, 杜汉昌, 田忠红,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40-19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5
摘要 ( 186 )   HTML( )    PDF (1054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2~6月龄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用54头5日龄,体重为42 kg左右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18头。处理分别为:代乳粉(milk replacer,MR)组(MR组),作为基础饲粮;血根碱组(基础饲粮+SAG 0.05 mg·(kg BW)-1,SAG组)和白藜芦醇组(基础饲粮+RES 4 mg·(kg BW)-1,RES组)。在56、90、120、150和180日龄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在60和180日龄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MR组相比,添加RES显著提高180日龄犊牛体重(P<0.05),SAG对180日龄犊牛体重的提高达到显著的趋势(P=0.081 2);2)体尺方面,SAG对150和180日龄犊牛体高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对180日龄犊牛十字部高也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3)与MR组相比,60日龄时,RES和SAG显著降低犊牛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胰岛素(INS)浓度(P<0.05);RES显著提高60日龄犊牛血清生长激素(GH)、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浓度(P<0.05);SAG和RES显著提高60日龄犊牛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P<0.05);SAG和RES对免疫球蛋白G (IgG)影响不显著(P>0.05);60日龄,SAG组犊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高于MR组(P<0.05);RES和SAG对犊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犊牛饲粮中添加RES和SAG分别提高了犊牛180日龄体重和体高,均具有改善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效果。

预防兽医
两株小鼠致病性差异显著的H5N1禽流感病毒PA蛋白差异互作宿主蛋白研究
高照, 胡娇,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52-19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6
摘要 ( 184 )   HTML( )    PDF (1589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引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致病性差异的宿主因子,选取了一对主要由PA基因造成在小鼠上致病性差异的H5N1禽流感病毒(CK10与GS10),通过病毒感染A549细胞,利用PA抗体进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试验以筛选与PA互作的宿主蛋白,并进行LC-MS/MS鉴定。结果发现与低致病性的GS10相比,共有160种宿主蛋白能够特异性与高致病性CK10病毒PA蛋白结合。对这160种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Gene Ontology (GO)注释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翻译、基因表达、病毒转录和病毒感染等生物学进程,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的细胞通路包括翻译、传染病与信号转导等。此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证实所筛选的宿主蛋白eEF1A1能够特异性地与CK10病毒PA蛋白相互作用。本研究筛选到了致病性不同的禽流感病毒的差异互作宿主蛋白,可为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复杂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一种检测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阻断ELISA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江雅, 牛季琛, 倪慧, 韦冬妹, 周国栋, 曹瑞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61-19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7
摘要 ( 169 )   HTML( )    PDF (1233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蚊媒传播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和猪、马等动物的健康。为建立检测多种动物血清中JEV抗体的ELISA,应用重组囊膜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JEV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JEV抗体的阻断ELISA。结果显示:通过对100份JEV抗体阴性猪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阻断ELISA的判定标准:阻断率(PI)≥34%时判定为阳性,PI≤25%时判定为阴性,25% < PI < 34%时判定为可疑。该阻断ELISA与其他常见猪病毒病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对比检测表明,敏感性为98.5%、特异性为94.3%,两者的符合率为97.2%。应用该阻断ELISA对临床收集的猪、牛和羊共515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JE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5%、13.3%和9.2%,抽样的血清中和试验结果与阻断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9/9)。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适用于猪、牛和羊临床血清JEV抗体检测的阻断ELISA方法。

广东省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鉴定及PFGE分型研究
郭晶莹, 李亚菲, 蒋红霞,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69-19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8
摘要 ( 147 )   HTML( )    PDF (1838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广东地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特点。2007—2017年,收集广东地区病死鸭、鹅的脑或肝组织等样品,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等试验;采用玻片凝集的方法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Ⅰ型血清型鉴定,并进一步对血清Ⅰ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用BioNumerics 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本实验室共分离保存220株鸭疫里氏杆菌,其中有119株为Ⅰ型血清型,占总分离株的54.09%。PFGE分型得到33种不同的PFGE分型图谱(以相似度≥85%为判断标准),可分为19个簇及14个单一型。血清Ⅰ型是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分子型别呈现多样化,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高,但存在小范围的克隆传播。

羊布鲁菌体内诱导基因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杨艳玲, 程悦宁, 张萍, 周玉成, 张海威, 程世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79-19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19
摘要 ( 180 )   HTML( )    PDF (2791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体内诱导表达抗原技术(IVIAT)来筛选和鉴定羊布鲁菌特异的体内诱导抗原,为筛选新的毒力分子,诊断靶标、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靶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临床上羊布鲁菌阳性血清,吸附后作为探针,构建羊布鲁菌16M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体内诱导抗原的筛选,同时利用RT-PCR验证筛选得到的基因,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临床上感染布鲁菌的羊阳性血清作为探针,通过体内诱导抗原技术成功地从羊布鲁菌的基因组中筛选得到了14个体内诱导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布鲁菌的糖代谢、tRNA修饰、离子转运和跨膜运输等生物过程,这些分子有的已经被证实是布鲁菌的药物靶点和毒力分子,有的可能与布鲁菌的毒力和免疫相关,可以作为疫苗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成功地应用到布鲁菌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的筛选和鉴定研究中,利用该技术成功获得14个体内诱导基因,这些基因将为布鲁菌疫苗的研制和诊断产品的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

日本血吸虫ELAV-like 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张媛媛, 许蓉, 何川川, 李肖纯, 程贵凤, 郭露, 刘金明, 李浩, 古少鹏, 金亚美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87-19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0
摘要 ( 182 )   HTML( )    PDF (6797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本血吸虫成熟雌虫所产虫卵是造成宿主病理损害及疾病再传播的根源,因此从控制雌虫生殖发育入手对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5'-RACE和3'-RACE获得了在发育阻遏雌虫中高表达的SjELAV-like 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和表达,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实时定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血吸虫童虫时期高表达,成熟后趋于稳定,且在雌虫体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合抱雄虫;该基因在雄虫体内的表达量基本恒定;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血吸虫成虫雌虫该蛋白主要定位于虫体体被。利用RNA干扰技术对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RT-qPCR结果显示,RNAi可明显抑制SjELAV-like 2基因的表达;对该基因表达的长期干扰导致受干扰虫体产卵能力及卵胚孵化能力的下降,统计分析发现,干扰组宿主每克肝荷卵减少达39.67%(P<0.01),虫卵的卵胚孵化减少达75.56%(P<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NC组相比,siRNA干扰组虫体体被上泡状突出物明显增多,这些结果表明SjELAV-like 2基因对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基础兽医
单色光对孵化后期鸡胚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婕, 杨秀娟, 曹静, 董玉兰, 陈耀星, 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1998-20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1
摘要 ( 164 )   HTML( )    PDF (3792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胚胎发育后期骨骼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225枚AA肉鸡受精蛋随机分为5组,分别置于白光、蓝光、绿光、红光和黑暗条件下孵化(n=45)。于15胚龄(E15)、18胚龄(E18)和21胚龄(E21)时分别取胸大肌和腓肠肌,检测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如下:①在E18与E21时,白光组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高于黑暗组(0.92%~32.79%),而MDA含量减少(1.75%~10.32%);②与白光组相比,绿光极显著增强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1.72%~51.29%,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8.78%~18.26%,P<0.05);蓝光组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T-AOC水平提高(0.84%~39.48%),MDA含量降低(2.35%~11.20%),但升高与降低程度均不及绿光组;红光组则相反,降低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T-AOC水平(2.29%~28.17%),使MDA含量增加(0.51%~18.08%),该作用在E18与E21时尤为明显(P<0.01)。孵化期间给予单色绿光照射可增强肉鸡胚胎发育后期骨骼肌抗氧化功能,而红光则起抑制作用。

烯丙孕素口服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王双, 杨海峰, 余波, 李士洋, 郑育基, 卜仕金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05-20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2
摘要 ( 267 )   HTML( )    PDF (1339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烯丙孕素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采集猪肝、肾、肌肉和脂肪样品,肝、肾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然后用乙腈提取(肌肉和脂肪样品直接用乙腈提取),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除脂,氮吹后残渣用乙酸乙酯复溶,后用10%碳酸钠溶液净化进行LC-MS/MS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200 ng·mL-1浓度范围内,烯丙孕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检测限为0.5 μg·kg-1,定量限为1 μg·kg-1;在1、100、200 μg·kg-1添加水平下,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8.9%~78.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试验猪按0.4 mg·kg-1剂量内服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8 d,经取材检测,休药6 h后各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最高,休药后第5天脂肪中烯丙孕素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肌肉、肾中残留量低于定量限,休药第10天所有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休药后相同时间点猪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规律为肝 > 肾 > 脂肪 > 肌肉;肝中烯丙孕素消除缓慢且消除时间最长。根据WT1.4软件按99%置信区间计算所得,建议母猪按0.4 mg·kg-1剂量内服给药,每天1次,连续18 d,其休药期为9 d。

临床兽医
高通量测序分析Nisin对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贺美玲, 王纯洁, 贾知锋, 斯木吉德, 敖日格乐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15-20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3
摘要 ( 193 )   HTML( )    PDF (2149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通过腹腔灌注E.coli O1建立腹泻病小鼠模型,通过动物体内保护率试验筛选出最佳药物剂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氨苄青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组和Nisin组。连续灌胃15 d,收集盲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对5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E.coli O1可使腹泻小鼠十二指肠绒毛断裂;Nisin可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比,起到增强免疫的目的。2)通过小鼠保护率试验筛选出Nisin最佳剂量(0.002 g·mL-1),其保护率为37.5%,低于氨苄青霉素(50%)和盐酸环丙沙星组(50%)。3)通过盲肠菌落计数,Nisin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尤其以Nisin组中肠球菌的数量最低;Nisin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Nisin组中样品菌群多样性指数(ACE=1 417.25,Chao1=1 378.45,Shannon=7.56)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ACE=969.54,Chao1=340.29,Shannon=6.63),另外,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5)在门和属水平上,Nisin组中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最低,Firmicutes(厚壁杆菌门)、Clostridium(梭状芽胞杆菌)、Akkermansia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所占比例最高,且高于其他各组。Nisin可增强腹泻小鼠免疫功能,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摄入适量的Nisin可以调控肠道内菌群比例。

毛序棘豆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孙璐, 任祯慧, 宋润杰, 权海云, 焦韵洁, 黄竹涛, 王敬龙, 赵宝玉, 路浩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25-20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4
摘要 ( 168 )   HTML( )    PDF (3764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毛序棘豆中内生真菌的种属及种群分布情况,对采集于甘肃省通渭县毛序棘豆样品,运用表面消毒法消毒样品后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所得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5.05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毛序棘豆(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9株,经鉴定,分属于4纲、5目、6科、10属;其中茎的分离率(39.13%)最高,根(23.91%)次之,叶(11.11%)最少;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是毛序棘豆内生真菌的优势菌属,其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27.59%和17.24%;木霉菌属(Trichoderma sp.)为毛序棘豆内分布最广泛的菌属,在根、茎、叶中均有分布;将所得菌株作系统进化分析,并根据其亲缘关系远近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本试验结果表明,毛序棘豆内生真菌数量、种类与种属分布存在明显组织差异,茎是内生真菌侵染和定植的主要部位且真菌多样性最高。

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提取物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王丹阳, 张康, 王旭荣, 王海瑞, 王磊, 张凯, 张景艳, 李建喜, 王学智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36-20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5
摘要 ( 192 )   HTML( )    PDF (816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3种藏药的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作用效果,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对BVDV进行增殖并检测TCID50;通过CPE观察和CCK8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3种藏药和利巴韦林的最大药物安全浓度和药物半数中毒浓度(CC50);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药和病毒预先作用的3种不同加药方式进行体外抗病毒抑制试验,计算不同作用方式下抗病毒有效率、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治疗指数(TI),进一步明确各个药物对BVD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Reed-Muench氏法计算出病毒的TCID50为10-4.67·0.1 mL-1;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1 mg·mL-1、1 mg·mL-1、8 mg·mL-1和2 μg·mL-1;3种藏药及利巴韦林在药物和病毒预先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高于50%,其中矮紫堇浓度为1 mg·mL-1时,有效抑制率可达到72.86%,抑制效果极显著高于利巴韦林(P<0.01);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两种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小于30%,药物的吸附阻断作用和复制阻断作用并不明显。综上所述,3种藏药对BVDV均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其中,矮紫堇直接杀灭效果最佳且优于利巴韦林,有望被进一步开发成抗病毒药物。

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抗氧化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
张亚辉, 姚万玲, 文艳巧, 华永丽, 纪鹏, 魏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44-20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6
摘要 ( 178 )   HTML( )    PDF (9467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阐明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抗氧化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肠湿热证模型组、自愈组以及郁金散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每组10只。通过模拟大肠湿热证发病条件,饮食中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灌服白酒,设置高温高湿环境,再腹腔注射生物因子大肠杆菌,以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此后分别用高、中、低剂量郁金散治疗5 d。然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采集脾、胸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gA、IgG、Ig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自愈组相比,各剂量郁金散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以高剂量组回调最明显,高剂量组中IgA和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脾和胸腺组织形态结构紊乱,脾淤血,胸腺严重萎缩;郁金散高剂量组脾结构趋于正常,胸腺萎缩程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和LP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SH和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自愈组相比,各剂量郁金散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以高剂量组回调最明显,MDA和LPO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GSH和NO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紊乱,郁金散可通过回调大肠湿热证机体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免疫器官脾和胸腺的结构,调节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关系而治疗大肠湿热证,其中以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

研究简报
葡萄糖对绒山羊精子冷冻保存及代谢的影响
栗瑞兰, 张通, 刘志红, 王瑞军, 李金泉, 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9):  2054-206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9.027
摘要 ( 230 )   HTML( )    PDF (939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葡萄糖对绒山羊精子冷冻保存及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将混合后的精液样品,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0、28、56、84和112 mmol·L-1)的冷冻稀释液进行冷冻-解冻,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S)、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检测精子的运动性能、精子DNA完整性、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和精子中ROS和Ca2+水平,以及精子中ATP浓度、精子悬浮液中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表明,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56 mmol·L-1葡萄糖可以显著提高绒山羊精子冷冻-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完整顶体和完整质膜的精子比率(P<0.05),但各组间完整DNA的精子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56 mmol·L-1葡萄糖组精子细胞中ROS水平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28和56 mmol·L-1葡萄糖组精子细胞中Ca2+水平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与其它各组相比,56和84 mmol·L-1葡萄糖组精子细胞中ATP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精液解冻后,在低葡萄糖浓度组(28~56 mmol·L-1)的精子悬浮液中未检测到乳酸,而112 mmol·L-1组检测到大量乳酸(P<0.01);当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低浓度的葡萄糖(28~84 mmol·L-1),葡萄糖对精子悬浮液中丙酮酸的产生存在剂量依赖性作用,而高浓度(112 mmol·L-1)组中丙酮酸产生减少(P<0.05)。综上表明,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56 mmol·L-1葡萄糖可以促进绒山羊精子冷冻-解冻过程中的代谢,提高其冷冻保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