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0-0.  doi:
摘要 ( 56 )   HTML( )    PDF (163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0-0.  doi:
摘要 ( 32 )   HTML( )    PDF (450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0-0.  doi:
摘要 ( 42 )   HTML( )    PDF (319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0-0.  doi:
摘要 ( 29 )   HTML( )    PDF (330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0-0.  doi:
摘要 ( 29 )   HTML( )    PDF (322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FGF基因家族在哺乳动物卵巢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周梅, 狄冉, 胡文萍, 王翔宇, 刘秋月,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373-13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1
摘要 ( 266 )   HTML( )    PDF (1712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在个体的胚胎发育、卵泡发育、生殖细胞的成熟、能量代谢、器官的发育和形成、组织修复、骨骼发育以及内环境的稳定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根据其作用方式分为旁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内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家族的功能各不相同又有所交叉,目前关于该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胚胎发育、动物繁殖以及糖脂代谢等方面。本文主要对哺乳动物卵巢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探索卵巢发育的调控机制。

塞内卡病毒病研究进展
张永宁, 吴绍强, 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381-13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2
摘要 ( 342 )   HTML( )    PDF (2471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口蹄疫样的临床症状,病猪口鼻部、蹄部出现水疱、溃疡,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和湖北两省某些猪场相继发生SVA疫情。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早做好相关防控预案和检测技术储备,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遗传育种
羊毛品质性状相关基因CCNY的验证和分析
张文建, 马广伟, 张潇飞, 褚衍凯, 刘静, 杨华, 闫晓红, 李玉茂, 李辉, 王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389-14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3
摘要 ( 251 )   HTML( )    PDF (3039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验证Cyclin Y(CCNY)基因与羊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44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Sanger法混池测序寻找多态性位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进行个体基因型鉴定;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蛋白定位;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出中国美利奴羊CCNY基因的3个SNPs位点,分别命名为CCNYSNP1(rs613860955)、CCNYSNP2(rs622396422)和CCNYSNP3(rs611417387)。关联分析显示,这3个SNPs及其构建的单倍型均与羊毛细度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检测分析显示,CCNY基因在睾丸和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皮肤等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CNY主要定位于毛囊的内根鞘和毛母质细胞;CCK-8细胞增殖检测分析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显著促进人表皮永生化细胞(HaCaT)和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FF)的增殖(P<0.05);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极显著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P<0.01)。以上结果显示,CCNY是控制羊毛细度的一个重要基因,所鉴定出的CCNY基因3个SNPs有望用于细毛羊的分子辅助选育。

马鹿鹿茸不同部位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王磊, 张然然, 刘华淼, 刘汇涛, 周永娜, 董世武,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01-14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4
摘要 ( 251 )   HTML( )    PDF (5192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差异蛋白质组学角度为鹿茸生物学特性的阐明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天山马鹿65和75 d鹿茸不同部位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MS质谱鉴定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鉴定出65种差异蛋白质,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发育过程、定位以及应激等生物学过程,还参与了血小板活化、黏着斑、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这些蛋白包括骨发育相关蛋白4种、神经发育相关蛋白3种、血管发育相关蛋白2种、抗氧化、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4种、免疫相关蛋白7种、凋亡相关蛋白5种。结果显示,TTR、RBP4、CRABP1在由65 d鹿茸过渡到75 d鹿茸的过程中,对鹿茸生长发育起一定调控作用。PRDX2、TXNDC5、ERP29、Pdia6在内质网应激、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内质网相关性死亡途径、线粒体凋亡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鹿茸细胞快速增殖分化的同时存在大量细胞凋亡现象,以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GMFβ、CATHL1两种蛋白在神经发育和炎症抗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miR-194-5p靶向调控BCKDHA基因的表达
张莹姣, 乔利英, 景炅婕, 潘洋洋, 马元, 郭云利, 魏琼,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16-14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5
摘要 ( 237 )   HTML( )    PDF (1997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控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限速酶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ranched-chain α-ketoacid dehydrogenase complex,BCKDH)中α亚基即BCKDHA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本研究利用3个在线软件预测与该基因具有靶标关系的miRNAs。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和超表达后关键miRNA与BCKDH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iR-194-5p是调控BCKDHA表达的一个关键miRNA,其种子序列与BCKDHA 3'UTR第190~196位碱基完全互补。MiR-194-5p的表达随分化时间呈下降趋势,而BCKDHA mRNA则呈上升趋势。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也显示二者具有靶标关系,miR-194-5p下调BCKDHA的表达。超表达miR-194-5p后,BCKDH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由此证明,miR-194-5p通过与BCKDHA基因3'UTR结合抑制其表达。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分析及在黑色素瘤致病过程中互作分子的预测
李园, 刘文艳, 蔡永强, 张利环, 李宏, 朱芷葳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24-14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6
摘要 ( 242 )   HTML( )    PDF (5123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HOTAIR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蛋白质及miRNA,为阐明黑色素瘤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方向,为设计新的药物提供靶标和治疗黑色素瘤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在UCSC数据库中下载8个物种的HOTAIR序列,通过MEGA4.0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lncRNAtor等数据库对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上游调控因子,互作的miRNA及相关蛋白进行分析;利用NONCODE和lncDisease等数据库分析HOTAIR在各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与HOTAIR相关的疾病;使用TargetScan软件在线预测与黑色素瘤紧密相关的一些基因的靶标miRNAs;运用Cytoscape3.2.0软件绘制miRNA-HOTAIR-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网络图。结果表明,HOTAIR定位于人类12q13.13染色体上HOXC11与HOXC12基因的54 356 092~54 368 740 nt位点之间,并且HOTAIR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HOTAIR在不同的细胞中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调控。HOTAIR特异表达于各个组织,在睾丸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而在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组织。GO功能分析发现,HOTAIR的靶基因参与细胞凋亡、DNA复制、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过程,表明HOTAIR在癌症和一些人类疾病的病理及生理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HOTAIR的互作分析中发现,HOTAIR与miR-217、miR-203和miR-194等均有互作位点。结果显示,在黑色素瘤中,HOTAIR可能会与MITFNKX3-1等黑色瘤关键基因竞争性结合miR-217、miR-203和miR-194,从而实现HOTAIR对黑色素瘤的调控,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证明。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HOTAI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紧密相关,结合一些转录因子对HOTAIR的调控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生物技术与繁殖
胎次对奶山羊胎盘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影响
高闪闪, 葛武鹏, 裴剑飞, 王西宁, 李小鹏, 梁秀珍, 吴小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36-14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7
摘要 ( 226 )   HTML( )    PDF (5574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不同胎次的奶山羊胎盘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其合理化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抗氧化肽活性评价指标,结合胎盘提取物中可溶性蛋白(Water-soluble protein,WSP)含量变化,比较不同存放条件随时间延长各指标的衰变情况,评价不同胎次羊胎盘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优劣。结果表明:1)第1、2、3胎各胎盘提取物冷冻干燥后,其多肽含量分别为(0.201±0.03)、(0.270±0.02)、(0.193±0.02)mg·mg-1冻干粉;DPPH·清除率分别为32.75%、53.20%、37.97%;·OH清除率分别是35.45%、51.94%、39.35%;WSP含量分别为16.63%、23.87%、18.60%,表明第2胎胎盘提取物各指标最佳。2)各胎次提取物4℃保存时,随时间延长DPPH·清除率、·OH清除率、WSP含量3个指标保全率均明显优于常温存放(P<0.05)。3)4℃存放63 d,第2胎提取物DPPH·清除率保全了78.85%;·OH清除率保全了71.93%;WSP含量保全率为77.36%。综上表明,第2胎胎盘提取物冷冻干燥,4℃存放比常温保存抗氧化活性好。

2012-2016年动物繁殖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王军, 胡景杰, 任红艳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46-14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8
摘要 ( 194 )   HTML( )    PDF (925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nternet-based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ISIS)对2012-2016年畜牧与草地学科的动物繁殖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检索,并从申请项目数、资助项目数、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面上项目资助数量增加趋势明显;面上项目负责人以高级职称人员为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以中级职称人员为主,绝大多数项目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项目依托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家畜(以猪、牛和羊为主),研究内容集中于卵巢功能、卵子成熟及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组学技术已成为动物繁殖领域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动物繁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

绵羊卵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特征
王欣荣, 杨雅楠, 梁翕, 叶秀甜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52-14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09
摘要 ( 235 )   HTML( )    PDF (2885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用管道铸型技术制作绵羊卵巢动脉立体构筑标本,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其功能相关性,为绵羊生殖生理及卵巢解剖学研究奠定基础。采集20只藏绵羊子宫及卵巢样本,用8%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铸型剂通过卵巢动脉进行灌注,获得卵巢动脉风干及腐蚀标本,通过观察或图片采集分析其解剖学特性。研究发现,绵羊的卵巢动脉包括卵巢支、子宫支及输卵管支,并有更小分支向系膜供血;卵巢支螺旋动脉可分为重螺旋、螺旋及轻螺旋3种不同形态,部分个体有分支螺旋动脉伴行;进入卵巢后,卵巢微动脉在卵巢门髓质部呈拳头状重螺旋折叠,末端发出卵泡或黄体微动脉。结果表明,绵羊卵巢动脉及其分支与普通牛类似,其卵巢支呈复杂的螺旋形盘绕特征,推测能降低血压、维持卵巢供血稳定性及促进优势卵泡成熟。

营养与饲料
短期或长期饲喂高水平豌豆纤维对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罗玉衡, 陈洪, 余冰, 何军, 黄志清, 毛湘冰, 郑萍, 虞洁, 罗钧秋, 陈代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59-14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0
摘要 ( 201 )   HTML( )    PDF (744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短期或长期饲喂高水平豌豆纤维(Pea fiber,PF)对猪盲肠细菌群落结构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50头初始体重为(7.2±0.5)kg的28日龄健康断奶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仔猪,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圈,每圈5头仔猪。处理组猪按断奶期(试验开始至断奶后30 d)、生长期(断奶后30至90 d)和育肥期(断奶后90至160 d)3个不同生理阶段猪对日粮纤维的耐受量,分别饲喂含10%、20%、30% PF的饲粮。对照组猪饲喂基础饲粮。在第一阶段(仔猪)和试验结束时(育肥猪)屠宰,采集盲肠食糜。以454高通量测序结合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盲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日粮中长期或短期饲喂高水平PF对猪ADFI和ADG均无显著影响(P>0.05)。2)长期饲喂PF显著增加猪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丙酸比例(P<0.05);3)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饲喂PF的仔猪盲肠中Firmicutes门比例下降5.6%,Proteobacteria门比例增加4.3%;长期饲喂PF的肥育猪盲肠中Bacteroidetes门比例增加4.8%,Firmicutes门比例下降6.8%,采食PF后猪盲肠中存在独有优势菌属。4)Real-time 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饲喂PF可显著增加仔猪盲肠中总细菌、Bacteroides-Prevotella-Porphyromonas(BPP)、EnterococcusClostridium cluster IV的拷贝数(P<0.05),极显著增加BacteroidetesLactobacillus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Firmicutes数量(P<0.01);长期饲喂PF可极显著增加肥育猪盲肠中D.desulfuricans数量(P≤0.01),显著降低总细菌、BPP、Helicobacter-Flexispira-Wollinella(HFW)数量(P<0.05),极显著降低EnterococcusStreptococcusClostridium cluster I数量(P≤0.01)。因此,猪后肠细菌群落(尤其是氢营养菌)可对日粮中高水平的PF做出迅速响应,短链脂肪酸比例的变化暗示这种菌群结构的改变与后肠微生物发酵方式的改变有关。日粮中添加高水平PF虽然可降低盲肠中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并提高有益菌(如Lactobacillus)的数量,但很可能不利于盲肠微生物发酵产生丁酸。

体外消化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的研究
张立兰, 高理想, 陈亮, 钟儒清, 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68-14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1
摘要 ( 224 )   HTML( )    PDF (1449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使用体外法模拟猪饲粮胃肠道消化,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单一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采用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法对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进行测定,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分别建立两种饲粮IVDMD与6种NSP酶的回归关系,筛选两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组合,再对优化的酶谱组合进行体外验证。结果显示:1)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之间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427.1 U·kg-1、木聚糖酶7 057.5 U·kg-1、β-甘露聚糖酶3 587.8 U·kg-1、α-半乳糖苷酶202.1 U·kg-1、β-葡聚糖酶1 543.3 U·kg-1和果胶酶72.7 U·kg-1。小麦-豆粕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1 117.9 U·kg-1、木聚糖酶35 08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 917.1 U·kg-1、α-半乳糖苷酶305.0 U·kg-1、β-葡聚糖酶806.7 U·kg-1和果胶酶133.7 U·kg-1;3)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使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IVDMD提升了3.89%;使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提升了3.48%。结果表明,体外法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和配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消化法可快速筛选出生长猪饲粮合理的NSP酶谱。

日粮中添加酿酒葡萄渣对绵羊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性的影响
赵俊星, 刘向东, 金亚倩, 刘文忠, 任有蛇, 张春香, 张建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81-14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2
摘要 ( 255 )   HTML( )    PDF (4053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酿酒葡萄渣对舍饲公羔肌肉抗氧化性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4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5月龄,(25±1)k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其中1组允许自由活动,剩余3组单栏饲养。自由活动组公羔饲喂基础日粮,单栏饲养组公羔分别饲喂含有不同WGP添加量(0%、5%、10%,DM)的日粮。试验结束后,屠宰并取样,测定肉质相关指标与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及表达。结果显示:1)单栏饲养方式极显著增加了羔羊背最长肌中活性氧自由基(ROS,P<0.01),显著提高了丙二醛浓度(MDA,P<0.05)。日粮中添加WGP可显著降低二者水平(P<0.05)。2)日粮中添加WGP对羊肉pH、肉色、蒸煮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可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剪切力(P<0.05)与胶原蛋白含量(P<0.05)。3)日粮中添加10% WGP可显著提高T-AOC与GPx4活性(P<0.05),而5%与10%的WGP添加量可显著提高SOD活性(P<0.05),但对catalase活性影响不显著。日粮中添加WGP不改变SOD与catalase表达,但可显著提高Nrf2的mRNA与蛋白质表达丰度(P<0.05)。WGP添加后不影响GPx4的mRNA表达,但5% WGP可显著提高其蛋白质含量(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酿酒葡萄皮渣可提高单栏饲养方式下肉羊骨骼肌抗氧化性,减缓氧化应激,并提高羊肉品质。

预防兽医
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武昱孜, 熊祺琰, 刘蓓蓓, 张珍珍, 王佳, 华利忠, 韦艳娜, 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91-14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3
摘要 ( 223 )   HTML( )    PDF (2445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同时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猪肺炎支原体P97序列和猪鼻支原体P37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标记FAM和Texas Red荧光报告基团的2条TaqMan探针,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和体系,同时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对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最低检测值均为10 copies·μL-1;与猪源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常见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各浓度标准品的Ct值变异系数小于5%,重复性好。检测72份临床样本,其中猪肺炎支原体的肺阳性率为80%,鼻拭子阳性率2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58.33%;猪鼻支原体的肺阳性率为40%,鼻拭子阳性率66%,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41.67%。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比普通PCR更加敏感,实用性强,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方法能同时快速和定量地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在短时间内获得样品的多个信息,快速地解决了多次检测所需的时间以及经济消耗,为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型、可靠的检测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缺失突变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杨开杰, 冯賽祥, 周琪, 张建民, 廖明, 樊惠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499-15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4
摘要 ( 218 )   HTML( )    PDF (2005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突变体,探讨qseC基因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方法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的突变体,测定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qseC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法定性检测野生株和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差异;通过96微孔板定量方法检测突变体生物被膜的量;电镜观察二者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如下:成功构建qseC基因突变体。生长曲线显示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qseC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缺失株△qseC较之野生株SC096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有所减弱。研究表明,qseC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一株牛源污蝇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李雪嵩, 张喜庆, 董文龙, 王羽, 张红伟, 田佳琪, 马红霞, 高云航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05-15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5
摘要 ( 287 )   HTML( )    PDF (1766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污蝇杆菌(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是一类新出现的罕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2016年10月,吉林省某肉牛场一头育肥牛眼睑出现化脓病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菌采集病牛眼睑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株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污蝇杆菌,其对小鼠有致病性。分别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到的菌株使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对青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耐药,对其余17种药物敏感。分别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ADC、OXA-23、OXA-51)、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X)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K、tetW)进行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对雏鸡致病性增强
杨萍萍, 袁朋, 魏凯, 胡莉萍, 朱瑞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11-15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6
摘要 ( 187 )   HTML( )    PDF (4068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波氏菌可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且经常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感染。为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致病性的变化,试验中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胚构建雏鸡的免疫抑制状态,雏鸡孵出后再经呼吸道感染禽波氏菌,模拟临床二者的混合感染。分别监测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条件下雏鸡的生长状况、免疫器官指数、ND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禽波氏菌抗体水平、禽波氏菌入侵组织时间、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其他细菌的继发感染状况等。结果发现REV感染可导致雏鸡严重的生长抑制和免疫抑制作用,感染禽波氏菌后使抑制作用加重,且干扰了针对禽波氏菌的抗体的产生。禽波氏菌在REV免疫抑制状态雏鸡肝、心和肾中的检出时间比单纯感染组提前了1 d。混合感染组雏鸡气管黏膜完全脱落,肝、心等组织内细胞广泛性坏死,细菌继发感染病例数增多。REV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防御体系被破坏,对禽波氏菌的免疫应答降低,为禽波氏菌在组织中的侵袭扩散提供了便利,使禽波氏菌对雏鸡的致病性增强。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蛋白表达谱分析
王正荣, 薄新文, 张艳艳, 马勋, 王智欣, 卢平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19-15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7
摘要 ( 195 )   HTML( )    PDF (4376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蛋白表达特性,揭示在此发育阶段虫体主要的功能蛋白以及信号通路,为揭示虫体的发育调控、筛选疫苗以及药物靶标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LC-MS/MS技术对虫体原头蚴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然后对获得数据进行GO、KOG以及KEGG等分析;最后采用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鉴定得到的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β-catenin进行了差异表达和组织定位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鉴定得到7 172个肽段,1 197个蛋白质,其中包括多个潜在的抗原蛋白质,如四跨膜蛋白超家族、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表皮抗原蛋白和烯醇酶等。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32个蛋白参与276个调控通路,诸如与虫体发育紧密相关的Wnt、Notch、Hedgehog、NF-κB、cAMP以及胆酸盐信号通路。对β-catenin的验证结果显示,此基因分布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顶突的小刺以及散在的细胞中,同时其相对转录量在体外培养0~10 d的过程中呈递减趋势。综上,本研究解析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蛋白质表达元件,揭示了原头蚴主要的调控信号通路,为虫体的生长发育机制以及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础兽医
不同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雏鸡对肠炎沙门菌抗性差异的分析
营凡, 李鹏, 邢思远, 李庆贺, 郑麦青, 刘冉冉, 崔焕先, 文杰, 马友记, 赵桂苹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29-15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8
摘要 ( 266 )   HTML( )    PDF (1887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观察雏鸡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heterophil/lymphocyte,H/L)的高低对肠炎沙门菌免疫应答反应的差异,证明低H/L值的群体具有更优的抗性。分别选用京星黄鸡H系做亲本,该系已完成H/L选择8个世代,选择比值高低不同的公母鸡分组,按照公母比例1∶3组建半同胞家系。后代按亲本比值高低分为HG组(High H/L Group)和LG组(Low H/L Group),于7日龄口服肠炎沙门菌感染,感染后1、2、4、7、13 d(days post infection,dpi)进行死亡率、组织载菌量和血清介质指标的统计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沙门菌后,LG组的死亡率(16.7%)低于HG组(22.9%);LG组肝组织载菌量在1、2、4、7 dpi显著低于HG组(P<0.05),13 dpi时差异不显著。LG组血清介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在1、2和4 dpi显著高于HG组(P<0.05),LG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的浓度在1和2 dpi显著高于HG组(P<0.05)。具有低H/L值的雏鸡机体对肠炎沙门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更强,有更好的沙门菌抗性。

临床兽医
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粗多糖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
巴雪丽, 张爱莲, 黄炯, 曹辉, 赵兵, 王丹阳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35-15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19
摘要 ( 300 )   HTML( )    PDF (4479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粗多糖(wild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crude polysaccharides,WCDCP)对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疫苗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及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WCDCP分别配伍FMDV灭活抗原及FMD疫苗,皮下注射ICR小鼠,免疫两次。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IgG1及IgG2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中CD4+CD44+和CD8+CD44+ 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中、高2个剂量的WCDCP均能显著增强FMDV灭活抗原特异性IgG的抗体水平(P<0.01);中剂量的WCDCP显著增强了FMD疫苗特异性IgG及其IgG1、IgG2a抗体水平(P<0.05),而且具有长效性;WCDCP中剂量可以显著提高淋巴结中CD4+CD44+和CD8+CD44+ T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WCDCP对小鼠的生长没有影响。总之,WCDCP可以长期增强FMD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增强T细胞免疫反应,对小鼠的生长无副作用。因此,WCDCP可以作为FMD疫苗的一种安全候选佐剂。

人工负离子对鸡舍空气环境净化作用研究
焦洪超, 孙利, 崔灿, 侯学超, 林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43-15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20
摘要 ( 185 )   HTML( )    PDF (812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生产存在舍内空气质量恶化问题,粉尘、有害气体及微生物蓄积,进而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笔者在舍内加装人工负离子发生装置,研究空气负离子对鸡舍中需氧菌总数、粉尘含量和氨气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鸡舍空气净化中的应用。采用两栋完全相同的鸡舍,通过2个试验研究人工负离子对鸡舍空气环境的改善效果及有效作用时间。试验1,加装人工负离子发生装置鸡舍为试验组,无负离子发生装置鸡舍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试验2,分别设置不同负离子发生功率,在负离子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不同时间采样测定。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人工负离子能显著降低鸡舍内需氧菌总数和粉尘含量(P<0.05),而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P<0.05),0.5 μm以下粉尘含量不受负离子处理时间的影响(P>0.05),1.0 μm及以上粉尘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P<0.01),空气负离子对鸡舍内氨气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对于低发生功率(32 W),43 W发生功率下空气负离子对鸡舍内粉尘和需氧菌清除效率更高,开启负离子发生装置30 min后,可保持鸡舍内需氧菌总数30 min和粉尘含量60 min内处于明显降低状态(P<0.05)。结果提示,空气负离子可用于改善鸡舍空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

研究简报
RNA干扰INHα基因对绵羊颗粒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婷, 马爱团, 张英杰, 刘月琴, 段春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51-15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21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520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RNA干扰INHα基因对绵羊颗粒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抑制素对绵羊颗粒细胞的局部调节作用,为今后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奠定基础。选用1.0~1.5岁的小尾寒羊,从卵泡(3~7 mm)中分离培养颗粒细胞,将siINHα和siNC(阴性对照)转染颗粒细胞,以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Control),利用脂质体介导法进行转染,荧光定量RT-PCR检测INHα基因的沉默效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siRNA转染绵羊颗粒细胞48 h后,INHα基因的沉默效率达85%以上。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和Cyclin B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0.2倍和0.7倍(P<0.05),而p2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了0.9倍(P<0.05);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促凋亡因子Bax、p53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分别升高了1.8倍、3.6倍和0.4倍(P<0.05),而抗凋亡因子Bcl-2 mRNA表达量不受影响,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周期的分布显著改变,干扰组G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INHα作为绵羊颗粒细胞中关键的调控因子,通过调控绵羊颗粒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参与调控绵羊卵泡排卵的过程。

饲粮铁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张海华, 王士勇, 南韦肖, 司华哲, 李光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8):  1557-15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8.022
摘要 ( 179 )   HTML( )    PDF (710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铁水平对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取14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水貂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Fe0)、100(Fe100)、200(Fe200)、300(Fe300)、400 mg·kg-1(Fe400)铁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分别测定水貂生产性能指标,血清中氮代谢指标、蛋白质指标及血清铁和相关酶指标,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表明:1)当饲粮中添加300 mg·kg-1铁时能够显著提高试验结束时水貂体重和体长(P<0.05),并且Fe300组水貂血清中GLOB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e300组TP显著高于Fe0、Fe100和Fe200组(P<0.05),但与Fe400组差异不显著。2)水貂血清中IgG和IgM的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Fe300组IgA含量显著高于Fe0和Fe200组(P<0.05)。3)水貂血清中铁的含量随着日粮铁水平的提高呈显著的升高(P<0.05),日粮铁水平对水貂血清中AST、LDH、ALP影响不显著(P>0.05)。4)Fe300组水貂肝脏指数显著高于Fe0、Fe100和Fe400组(P<0.05),与Fe200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貂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当水貂饲粮中添加300 mg·kg-1铁,饲粮中总铁含量为401 mg·kg-1时,能够提高水貂生产性能,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代谢和提高水貂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水貂肝脏指数。